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她仍在春归面前趴着,眼珠子骨碌碌地乱转一阵,突然挺直了脊骨:“莫不是,大爷因为六殿下和董姑娘的婚事心里不痛快,大奶奶拈酸吃醋了”
没等春归回应,菊羞就说起她如此判断的依据:“昨日里也没有发生别的事儿,大奶奶又一贯心宽,鸡毛蒜皮的事才不会放在心上,奴婢想来想去,也只有拈酸吃醋这一可能了,大爷也真是的,虽说晋国公从前的确有意和太师府联姻,就算大夫人从中作梗,大爷自己不也没有坚持不是如今才觉懊恼,也难怪大奶奶心里不痛快。”
“胡说什么呢!”春归这才阻止了菊羞继续发挥想象,伸脚把她轻轻一踹。
可脑子里到底忍不住“胡思乱想”,疑惑自己难道真是在拈酸吃醋不成这可真是无理取闹了,她可心知肚明赵修撰的意图,为了大局早就决意婉拒晋国公的美意,否则论是沈夫人如何的从中作梗,赵修撰也不可能任由摆布。他怎么会因为董姑娘另嫁他人就郁郁不乐
自己决非拈酸吃醋,应该是眼看着赵修撰独自烦闷却无能为力,根本不知他因何烦闷所以完全无法分忧解难,所以懊恼不满,说到底是在责怪自己——春归果断选择了这一“贤良淑德”的原因为自己注脚,拒绝承认无理取闹的错谬。
不过这样仿佛更不应该埋怨赵大爷了
春归决定不再深究这场闷气的根源,她是个大度的人,就像菊羞说的一贯心宽,既然已经选择了不再过问赵大爷为何不满六皇子即将迎娶董姑娘的事,就不应胡思乱想使小性,一晚上的闷气已经足够摧残身心了,继续窝火大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大计。
又待往踌躇园例行晨省归来,听闻汤回求见,只见他奉上一托盘白花花的银两,说道是奉大爷之令:“大爷称易夫人既然要认大奶奶为义女,必定会正式筹办一场认亲宴,一来大奶奶要准备给董、易两家诸位亲长的进礼,再者大奶奶既然与董姑娘有了姐妹的名义,添妆时就更要丰厚些,这些银两大爷交给大奶奶备用,另外还让小人协佐着姜东,把京城里知名的绸缎首饰等等店铺列张单子出来,方便大奶奶备礼。”
春归倒不是因被这盘子银锭取悦,心想兰庭虽然昨晚提都没提易夫人认她作干女儿的事儿,怕是认为这件事本来不需再商量,并不是只顾着莫名其妙的烦恼一点没有上心。这样一想春归就更觉得自己是小题大作,平白无故生一晚上的闷气了。
于是单方面的着恼,又单方面的和解,打算着今晚亲自下厨操持几道兰庭爱吃的菜肴以示化干戈为玉帛的诚意。
只是转怒为喜的心情没维持多久,当春归照例在阮中士暂住处听教,尚且还在小院里的凉亭里和阮中士品茗,听她说起圣德太后从前的藏书,有几本大具情趣,不速之客彭夫人就从天而降。
这位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对于阮中士一贯不搭不理,俨然并没把阮中士当作客人礼待,但今日却堆着满脸的笑,先是嘘寒问暖一番,紧跟着又是客套寒喧,居心叵测得相当明显。春归正猜测着彭二婶难道是有求于阮中士就见二婶把热情的笑脸对准了她。
基于对彭夫人的一贯了解,春归立时进入了备战状态。
“上昼时我娘家的大嫂来串门儿,说起她的外甥女,虽然不是官宦门第的女孩儿,却也知书答礼品貌双全,大嫂就想替外甥女做媒,说给咱们家庭哥儿做二房……”说到这里特意顿了一顿,带笑把春归打量几息。
春归很沉得住气,保持着洗耳恭听的态度。
彭夫人只好继续她的自话自说:“我娘家大嫂确是一番好意,想着太师府里,不管是大伯还是二老爷,授职后都有内眷操持着纳妾添喜,庭哥儿是三元及第,这是何等荣耀更应该循例随俗,不过庭哥媳妇入京不久,又少本家的亲朋帮衬着,不便打听哪家门户有没出阁的女孩儿,更难知道对方的性情品行,我大嫂这才想着热心一回促成此事。
我大嫂想着,庭哥儿这样出息,添喜的事儿自然不能过于随意,妾室出身良籍那是必然,商贾家中的女孩儿也不应考虑,她那姨妹嫁的虽不是官宦士族,夫家却也是
第280章 叔侄相争
春归实在对二婶娘小题大作以及牵三扯四的功力叹为观止,她由衷地表达出来:“人言的确可畏,但相信世人并不敢如此胆大妄为,在不知别家内闱实情的情形下,就敢谤议太后娘娘及皇后娘娘包庇妒妇不顾礼法,又侄媳寻常便受费嬷嬷教导,谨记内训条则,事事顺从夫君不敢违戾,所以这多时日了,仍然未曾自作主张替大爷操办纳妾添喜之事,然则阖府的下人也不曾质疑费嬷嬷有违老太太的嘱令,疏怠了对侄媳的劝诫。”
她也冲彭夫人笑靥如花:“故而侄媳竟丝毫未曾意识到会连累他人,也全然不知婶娘竟会这样思虑长远,替侄媳操心忧愁,不过婶娘确然是多虑了,大爷有没有纳妾添喜的意愿,侄媳一人说了可不算,不管何人质疑,均可向大爷求证,总不至于求证之后,仍然指责侄媳妒悍不肯容人。”
彭夫人的脸往这边一转,笑容再次立即收敛:“庭哥媳妇这样说,是把责任尽都推在庭哥儿身上了非你妒娨,你是想说是庭哥儿不遵礼法不孝逆亲!”
“侄媳何曾这样说过”春归瞪大了眼:“婶娘这回误解可大了。”
“阮中士如何认为也觉我是有意谤毁庭大奶奶的品行么”彭夫人这回转脸时笑容没跟上,把对阮中士的威逼坦露无疑。
阮中士十分严肃道:“老身虽奉贵府邀请暂居于此,仍为客,不宜妄议主家家务,夫人大可安心,老身虽不才,却还懂得几分德礼廉耻,今日之事,必不能泄露张扬。”
并没正面回应彭夫人,不过这一“担保”已经显明了她的认为——您这位当婶娘的,确然对侄媳妇不怀好意,一开口就扣上顶妒悍的罪名,足够七出之条了。
彭夫人当然也预料到舒娘子荐举的人不可能说春归的不是,没再争辩只连连冷笑:“阮中士既不肯行训诫之责,以客居作为推拒,我也只能请太夫人理断是非了。”
拂袖而去。
春归长叹一声,向阮中士致歉道:“因为我的缘故,烦扰中士的清静了。”
阮中士倒浑不介意:“圣人言礼之用和为贵,俗语也道家和万事兴,奈何世间无处不存名利场,论是书香世家、礼仪名门,也终难免一二龃龉争执,娘子大可不必因此惭恧。”想想又是一笑:“这些时日老身并不曾对娘子教授过内训女则,只是相处下来,确然感知娘子不耐拘泥于陈规陋习,今日听娘子回应令叔母,倒当真不需老身多舌了,因娘子显然已经懂得如何利用教条自保。”
春归笑道:“晚辈也不瞒中士,心中确然不愿夫君纳妾,二婶的指责也不是尽为毁谤,不过悍之一字确然不敢当而已。”
“其实纳不纳妾,从来都是看男子的意愿,赵修撰既然自己都不主张,娘子当然不必坚持要与旁人共事一夫,你道令叔母当年就果真乐意替丈夫纳妾良入门么终归也是不敢违抗礼规内训罢了。娘子既比世上多少女子都要幸运,正当惜福才是,不可辜负赵修撰待你的情义,才是机智聪慧。”阮中士果然也不认为“贤德名声”更比两心相知重要。
她又提
醒春归:“只是令叔母今日这番言行,在我看来的确很是蹊跷,娘子如今真可谓炙手可热,彭夫人也是深谙趋利避害的世故,她要真坚持将亲好之家的女孩儿纳为赵修撰的良妾,还算有几分得益,可她又并不坚持,只是为了府上的奴婢谋夺,可谓损人不利己,这其中,应当还有娘子未曾看破的图谋。”
春归重重颔首深以为然,心说阮中士不愧是王太后宫里的旧人,果然机智老辣。
就连朱家人都放弃了和柔,彭夫人何苦这样执着也许当真盘算着等和柔有了妾室的名份,将其暗害坐实春归入室见妒的确凿,但就算春归被休弃,于她而言也并没多大得益,且她这计划成功的机率极微,真犯不着在春归“炙手可热”时迫不及待施为。
无论彭夫人的动因多么扑朔迷离,春归都决心不会让她得逞。
所以只能通知赵修撰,让他今日下昼一齐去踌躇园晚省,以便老太太理断是非是,长孙就在跟前大可立即求证。
汤回不敢怠慢大奶奶的嘱令,亲自去皇城门外等候大爷下衙,兰庭便没有在外耽延,径直回府,先听一番春归的叙述,压根懒得剖析二婶娘的动因:“正好趁这时机,在祖母面前理论清楚,省得日后再有这多的热心人盯着我们的内闱之事。”
“可总是将和柔留在府内,只怕不能杜绝猜疑。”春归没法说陶芳林的“梦卜”,和柔日后会有生命危险,再者她的心里也的确结着个疙瘩,不明白兰庭一贯行事颇为果决,怎么偏偏就对和柔的去留如此优柔寡断,和柔一句“宁死不离”,就能这样不明不白的拖延着。
“上次朱家三太太的话我跟和柔提起过,她仍旧没有改变想法,说的还是那些旧话不提也罢,我不想逼她选择绝路。”兰庭蹙眉道:“她如今虽在外院书房,但名义上仍属我之奴婢,在她看来并没有违背母亲的遗嘱,就不曾辜负母亲的信任,这样她至少不存死志。”
春归就再没有多说。
她其实并不深知和柔的性情,拿不准这丫鬟是有别的图谋还是当真长着死心眼,总归她不愿成为逼死他人的刽子手,就像阮中士今日说那话,其实纳不纳妾从来
第281章 婶娘恶意
赵二叔其实根本不曾在意朱夫人遗令的事,自然回答不出,干咳一声提示彭夫人接话。
“曹妈妈原本是长嫂的陪房,这话也是曹妈妈说的,且早些年,朱家舅太太也就和柔的事儿和咱们商量过,老太太也是知情的。”彭夫人心领神会,立即提出根据。
老太太蹙眉道:“这话还真不是老二媳妇杜撰,先前曹妈妈确然说过这话,且朱家的几个舅母也的确跟我提起过,老大媳妇过世得早,没法子再照应庭哥儿,和柔是大媳妇亲自调教出来,最最稳当,日后由她协佐着庭哥媳妇一齐服侍庭哥儿,大媳妇在天之灵,想必也不会放心不下的。”
“所以,祖母与二婶都是听信了曹妈妈的一面之辞”
“这怎么是曹妈妈的一面之辞和柔是长嫂替大郎你择定的婢女吧……”
“二叔幼年,屋子里的婢女也尽是祖母择选,也有不少是祖母亲自调教,可这并不能说明祖母是替二叔择定的妾室吧祖父一直严令轩翥堂的子弟,不可效从恶俗陋规,学业未成仕途未登便纳通房侍妾,曹妈妈一介奴仆下人轻慢家规则罢,二婶莫非以为先慈竟也违逆尊长教令”
彭夫人无言以对。
老太太干咳道:“我就说当初曹妈妈说这话时,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实呢倒是没想起来原来差错出在这里……说来这条家规还是庭哥儿的曾祖父亲自制定,确然不像那些钟鼎勋贵之家,习惯了往子弟屋里先放几个通房丫鬟……也是老大媳妇过世太早,我就相信了曹妈妈的话,以为老大媳妇过世前替庭哥儿考虑得这样周全。”
“祖母,就算母亲有此打算,怎能只委托仆妇母亲应当会亲口诉诸祖母。”
老太太连忙颔首:“庭哥儿所说确是道理。”
赵二叔情知老太太的判断不容推翻,没再争辩,只道:“就算是曹氏信口雌黄,不过大郎既得授职,纳妾确然是合礼合法,大郎看不上和柔也罢,母亲亲自替大郎择选的妾室,大郎总不至于仍旧不满吧。”
“官员纳妾确然不犯国法,但并无律令规定官员必须纳妾,侄儿如今新登仕途,且不敢有负祖父寄望,决意专心职务功业,更不敢有违先祖勿耽/美色的禁令,所以纳妾之事,庭不做考虑,还望祖母免劳操持。”
原本兰庭纳妾与否和赵二叔丝毫不相干,认真犯不着横加干预,只是赵二叔心里的症候养成已久——当亡父遗令兰庭为家主时,他便愤愤不平,倒也不是说他对家主之位有何企图,不过自认为要比长兄更加熟谙世故,仕途理应比长兄更加长远,就算长兄继承家主,他作为轩翥堂的嫡系嫡子份量不可谓不重,日后在赵氏族中也能一言九鼎。
但赵太师却令长孙为家主,无异于明示对于自己的两个嫡子毫无寄望,认为他们不能保障家族长盛久安。这对赵二叔无言就成了晴天霹雳莫大打击,他的长兄虽然也被亡父否定,但还有个深得亡父寄厚的儿子,还能有个“安慰”的说法,不至于像他一样颜面扫地。
更兼兰庭身为子侄小辈,对于叔父却有失毕恭毕敬,轩翥堂的大事外务从此鲜少与他商量,也从来不把他的建议采纳推行,这让自视甚高的
赵二叔怎能甘心,叔侄之间的龃龉也是由来已久且越积越厚。
因而今日赵二叔听妻子抱怨,他不耐烦针对侄媳为难,却也想着借着这个时机给予兰庭教训,散散心头的郁火。
眼下听闻兰庭的反驳顿时恼羞成怒:“大郎用这些冠冕堂皇的说法,难道是在指责我与你的父亲有违家训耽于美色你这说法何其荒唐可笑!难不成普天之下所有男子纳妾都是贪好美色那帝王天家三宫六院岂不也成了好色误国我再问你,礼法有定皇室王公大婚,除正室之外需得择定姬妾陪媵,襄助子嗣繁荣又该怎么说你这样的言论简直就是无父无君!”
彭夫人立即助拳:“高门大族的子弟纳妾,也都是为了香火繁盛考虑,庭哥儿是长房长孙,轩翥堂的家主,除经济仕途兴盛家业之外,繁荣子嗣也是要务,怎能用勿耽/美色的家训作幌子,只想着……”她瞄了一眼春归,有意语焉不详:“不怪你叔父气恼,没你这样护短的。”
就连今日一直偏袒孙儿孙媳的老太太也有些迟疑,和春归说起大道理:“庭哥媳妇还年轻,虑事到底没往长远着想,你莫看着眼下屋院里的人事简单,你能照料得过来,日后等你有了身孕就明白了,琐琐碎碎接踵而来,再是能干也难独力支撑,你既要养育子女,还得料理家务,难免分心顾得了这头顾不得那头,身边可离不开帮手,有的事可以交给仆妇,但有的事……总不能一直让仆妇照应夫主,你还是劝一劝庭哥儿,纳妾的事儿可不能这样任性。”
春归:……
她就知道就算赵大爷自己宣称不纳妾室,到头来仍然会归咎于她。
“祖母,这事是孙儿执意决断,不听劝解。”兰庭道:“庭并不敢责备叔父纳妾,更不敢妄言叔父纳妾即为耽于美色,庭之所以作此决定,无非严以律己而已,实因先祖对庭寄望厚重,又肩负着一门兴盛之责,庭不得不谨小慎微。
二叔指责庭谤毁皇室法度,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这样的说法不仅关系侄儿一己,甚至可能株连阖族,所以庭不得不警诫二叔务必慎言!
至于子嗣繁荣,庭与流俗认知有
第282章 案情突破
不待赐婚六皇子及晋国公府嫡女的诏书颁布,关于柴胡铺的樊家灭门惨案终于了有进展。
此日兰庭前脚才回太师府,没待他和孙宁、华霄霁等等门客面见商谈,顺天府一员吏役便紧跟着求见,说他奉的是施推官的差遣,相请赵修撰去一趟理刑馆。
兰庭到的时候却见陶啸深也在场。
施推官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不等兰庭礼见就拉了他的胳膊:“陶镇使好本事,终于察明桑株洲同伙里的一个死士吕鉴的真实身份,这就要审问此人,据桑株洲交待,吕鉴不仅参与执行暗杀冯莨琦的罪行,还听令将樊二灭口,樊大一家很有可能也是为他杀害,且陶镇使早已察实吕鉴与宋国公府的勾通来往,只要此一凶犯口供,就算罪证确凿!我便能请旨,将高家一应涉案人员逮拿刑问。”
兰庭看一看陶啸深,这位仍是一张铁板一样的面孔,全然看不出半点志得兴奋的神情,与施推官的喜形于色端的是截然不同,不过就是陶啸深淡淡一眼当作回应,兰庭就领会了他的意思——极有把握撬开吕鉴的钉嘴铁舌。
论来柴胡铺平民百姓的命案,实在不够份量烦动锦衣卫审察,且还是配合刑讯并非掌握主审权,不过此案的疑凶却是宋国公府,且极大可能和锦衣卫正在审察的冯莨琦遇害案密切相关,所以皇上下令让锦衣卫配合顺天府刑讯也是合情合理,毕竟像施推官这样翰林出身的文臣,不大擅长问讯经过长期训练的死士杀手,也只有厂卫这样的特殊机构更加胜任。
“这件命案多亏迳勿察觉蹊跷才能逐渐水落石出,如今总算是到了关键时候,我想着迳勿也应当在场见证,且这些个死士狡诈多端,我还真没把握判断供诉的真伪,迳勿既深得闵公亲传,精通鉴人之术,当年稚拙之龄便能辅助太师公审断冤案,若得迳勿在旁协助刑讯,才算十拿九稳能令真相大白。”施推官抓着兰庭的手臂就把人往外拖,走到门槛前才想起落下了陶镇抚使,调转头去:“请陶镇使移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