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所以司马师认为卫瓘失败投敌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卫瓘的忠诚问题,而是自己没有能够给予救援,自己这边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所以司马师决定不追究他的罪责,反而是一切俸禄照旧供给。

    司马昭疑惑地道:“卫瓘被俘固然是势穷而为,但他却也是屈膝变节,投敌叛国,兄长若不追究其罪责,已是最大的恩典了,又何苦继续照顾他的家人,恐怕此事会落下笑柄,被世人所嘲笑,以为我们怕了曹亮。”

    司马师淡淡地道:“蝼蚁尚且偷生,况乎人也,卫伯玉走投无路之下,为了保全性命,被迫降敌,是我负伯玉而非伯玉负我啊!”

    卫瓘的俸禄才值几个钱,司马师既然不追究他投敌的责任,那又何必在惜这几个小钱,继续地将卫瓘供养其家人,一方面可以体现司马师的宽宏大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卫瓘心怀感激,说不定将来有机会还能让卫瓘重新反正。

    当然前提条件是司马师对曹亮必须取得战略性的优势,如果像现在这样,一败再败的话,别说是卫瓘没法子反正了,恐怕以后投敌的大臣大将会越来越多。就算再忠心的臣子,也是建立在自己性命无忧的情况下才会对主公忠心耿耿的,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之下,指望部下们一个个效死愚忠,很不实现。

    司马昭似乎很是不忿,但司马师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也只能是遵命从事,拱手告辞而出。

    他刚一出门,就和迎面匆匆而来的尚书荀顗撞了个满怀,荀顗赶忙地赔罪道:“卑职失礼了,二公子恕罪。”

    司马昭倒是没有嗔怪,看到荀顗行色匆匆,疑惑地道:“荀尚书如此匆忙,所为何事?”

    荀顗面带喜色地道:“江东那边刚刚传来消息,东吴伪帝孙权日前暴毙,卑职故而特意地禀报于大将军知晓。”

    司马昭一听孙权已死,不禁是大喜过望,道:“孙权当真已死?”

    荀顗道:“此乃军国之大事,岂可儿戏,据确切的消息,孙权死于四月初九,如今东吴举国白素,哀嚎遍野,如此大事,又岂能瞒得过我军的耳目。”

    司马昭兴奋异常,拉着荀顗便直接面见司马师了,司马师看到司马昭去而复返,正诧异之时,就听司马昭连声地道;“兄长,有喜事,有大喜事啊!”

    司马师不禁纳闷,司马昭这不才刚出门吗,他不禁道:“何喜之有?”

    司马昭兴奋地道:“孙权死了,这算不算喜事?”

    司马师不禁心头为之一震,微微色变,道:“孙权死了?何时的事?”

    荀顗具实以告,司马师不禁大笑了三声,道:“天助我也!”

    孙权之死,恐怕是司马师上位以来听到的一个最好的消息了,自从司马师担任抚军大将军主理朝政以来,幽州前线是噩耗不断,烦心的事一件跟着一件,让司马师是心力交瘁,焦头烂额。

    现在还真是北边不亮南边亮,就在司马师感觉到四面楚歌,勉力为艰的时候,东吴那边突然传来了孙权病故的消息,孙权在位二十四年,一直以来都是魏国的最大敌人,魏国在淮南和荆州布置重兵,就是为了防范孙权。

    如今孙权一死,司马师陡然间都觉得轻松了不少,有一种搬掉了一座大山的感觉,确实东吴西蜀再加上并州的曹亮,就如同是压在司马师头顶上的三座大山,如今三去其一,总算可以让司马师松下了一口气来。

    孙权可是一位厉害而难缠的对手,早在曹操的时代,孙权就已经成为了江东之主,正是因为赤壁之战的缘故,风头正健的曹操铩羽而归,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成。

    其后的几十年时间,无论是曹丕还是曹叡,都屡次用兵于东南,就是想要灭吴吞并江东,可惜始终都无能如愿。

    而孙权也并不甘心于防守,他在位其之间,和魏国的战争多到数不胜数,光是他御驾亲征次数,就不下十余次,这也让孙权成为了魏国的头号强敌,那怕是司马懿主政时期,都不敢对孙权掉以轻心。

    如今孙权一死,东吴立刻便群龙无首,司马昭兴奋地对司马师道:“兄长,孙权新亡,东吴换立新君,朝政不稳,趁此机会,正是伐吴的最佳时候,小弟愿率军一支,讨伐东吴,不胜不还。”

    司马师倒是没有那般的冲动,他详细地向荀顗询问了东吴的情况,孙权病故之后,东吴立孙权的第七个儿子,只有十岁的孙亮继位,十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朝政,东吴的朝廷大权,都落到了太傅诸葛恪的手里。

    诸葛恪聪明外露,刚愎自用,孙权其实对他并不太满意,但是这几年来,东吴的开国功臣先后离世,就连大都督陆逊都在几年前病逝了,东吴朝中无人,孙权不得不将辅政大臣的位子交给了诸葛恪,由他来辅佐幼主。




第1159章 出兵伐吴
    司马昭主动请缨出征东吴,司马师虽然没有立刻答应,但心里也是倾向于出征的,自从司马师上位之后,在曹亮的手中屡吃败仗,不但是丢城失地,而且司马师的声望也跌入谷底,许多人将司马师和司马懿进行对比之后,自然就得出了司马师不行的结论。

    所以司马师急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抬高他的声望,目前来看,从曹亮的身上是很难找回场子的,蜀国那边山川险峻,将帅同心,司马师也没办法出兵征讨,所以司马师也把目光投向了东吴这边。

    孙权的病逝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契机,趁着吴国新君初立,朝中不稳之时,出兵讨伐,正当其时。

    不过出兵讨伐的话,必须要有周详的准备才行,盲目用兵,结果很可能是大败而回,所以司马师并不急,他决定让他的幕僚们先拿出一份可行性的报告来,制定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然后再考虑出兵之事。

    就在此时,征东将军诸葛诞和征南将军王昶先后上书,献上了自己的攻吴方略,很显然他们也是在得到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之后,都认为这是一个进攻吴国的大好机会,如果司马师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或许可以一举平定吴国。

    他们的想法,倒是和司马师不谋而合,而且诸葛诞镇守淮南,王昶镇守荆州,他们对吴国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他们提出了的战略方案最具有参考价值。

    司马昭看过了两封奏报之后,怂恿司马师道:“兄长,就连诸葛诞和王昶都认为伐吴之事可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还请兄长莫要迟疑,趁此机会出兵东吴,以获全胜。”

    司马师心思也变得活络了起来,他点点头,下令召集群臣到大将军府议事,共商出兵大计。

    幽州的失守让朝中诸大臣也是郁闷不已,每次议事之时,都是黯然无色,个个灰头土脸,都生怕司马师点名来问自己,毕竟以幽州目前的局势,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但这次进攻吴国,群臣表现的则是极为地踊跃,纷纷地建言献策,皆认为此次伐吴,乃是天赐良机,只要司马师能抓住这次的机会,一统江东,必然不再是梦想。

    唯独尚书傅嘏有些不同意见,他道:“献计者有人主张乘船直接渡江,横行于江南;有人主张分四路同时进攻,攻占其城垒;也有人主张屯兵边境,平时耕作土地,然后乘其内乱之机发动进攻;这的确都是攻取敌国的常用之计。但是自从我们训练集结伐吴部队以来,前后已有三年,敌人早已知晓,已经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进行偷袭的军队了。吴国与我为敌,将近六十年了,这期间他们君臣团结,同甘苦共患难,最近又丧其统帅,君臣上下心存忧惧危难,加强戒备,假使他们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战船,加固城池占据险要,那么我们横行大江之上的计策,恐怕就难以奏效了。如今边境的守军,与敌军相隔甚远,敌军设置的观察联络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我们的间谍不能进入,得不到任何消息。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密,却冒然发重兵以面临巨大的危险,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邀取成功,企图先战而后求取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只有屯兵边境的计策最为完备牢靠;可以先命令王昶、胡遵选择地方驻扎在形势险要之地,审察他们的安排布置,命令三方面同时进驻守地。第一,要夺取肥沃的土地,让敌人退回到贫瘠的土地。第二,兵士到百姓中间,不许欺压劫掠。第三,在附近区域实行招抚怀柔政策,使投降归附之人每天来到。第四,从远处开始设置侦察联络哨,使间谍不能过来。第五,敌兵退守之后,侦察联络哨必然不能深入,耕作土地也不容易开展。第六,军队就地食用积储的粮食,不用分出兵力运输。第七,敌军内部矛盾混乱情况可以及时得到消息,能迅速作出征讨突袭的决断。以上七个方面,是军事行动的当务之急。不掌握这些,敌军就会独占便利的资财;掌握这些,利益就会归于我国,所以不可以不明察。两军营垒相互逼近,两军的阵势也已经相互明了,智慧勇敢得以施展,各种巧拙之计也得以运用,施展谋略能了解其得失,相互较量也能知道长短优劣,敌军情况的真伪,将向哪里藏匿?以小敌大,就会劳役频繁国力衰竭;以贫敌富,就会加重税敛财力匮乏。因此兵法说:‘敌人安逸能使之烦劳,敌人饱足能使之饥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司马师面露出不悦之色,傅嘏的话虽然说得比较中肯,但是却等于是给兴头上的司马师浇了一盆的冷水,整个堂上的气氛也因此有些冷场。

    司马昭站了出来,道:“胡尚书所言虽然不假,但用兵之道,又岂可拘泥于兵法,临机权变,审时度势,乃是为将者需要掌握之事,如今吴国正当国丧,人心不稳,新君幼弱,朝纲混乱,正是天赐我大魏良机,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众臣皆是大赞,于是司马师决定派兵出征,讨伐吴国。

    此次出兵,司马师共计调动了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东路由诸葛诞率领,进攻东兴,中路由胡奋率领,进攻武昌,西路由王昶率领,进逼江陵。

    这三路人马之中,中路和西路做为偏师,用以牵制吴国在长江中上游的兵力,而诸葛诞所率的七万大军,攻打东兴,则是魏军的主攻方向。

    而司马昭,则被司马师任命为监军,总督各路兵马,随同诸葛诞出征东兴。

    大军出征,自然准备良多,经过数月的精心备战,司马昭于十月底抵达了寿春,同诸葛诞会合,共起大军,进逼东兴,拉开伐吴的大幕。



第1161章 糟糕的天气
    做为要塞,东兴二城一直以来吴国都是派兵马驻守的,全端驻守西关,留略驻守东关,严阵以待。

    以司马师的计划,原定是避过淮南高热高湿的夏季,在秋天的时候,对吴国发起进攻,但由于种种的原因,进军之事一拖再拖,一直到十月底才完成了战役部署,到了冬月的时候,才准备就绪,正式地投入进攻之中。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事先没有经过任何准备,完全是临时起意,仓促而行,而需要准备的事又是千头万绪,所以拖延到冬天,也实属无奈。

    因为不光是淮南这一路的人马,进攻武昌和江陵的兵马也必须要到位才行,尽管这两路人马只是佯攻,起到牵制作用,但如果连牵制吴军的作用都起不到,淮南的这一路人马孤军深入,只怕是凶多吉少。

    所以司马昭到达寿春之后,并没有办法立刻进军,他还得同另外的两路人马进行协调,确认胡奋已经向武昌发起进攻,确认王昶已经向江陵方向进军,吴国在长江上游的兵马已经不可能向下游调动了,司马昭才同诸葛诞率军离开了寿春,向东兴方向挺进。

    按理说,十一月的淮南,天气还是比较温暖的,不像北方已经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行军打仗并不有什么问题。

    但今年的天气,却有些反常,司马昭到达淮南之后,就没有看到过太阳了,天空中常是被阴霾所笼罩,时不时地还下点小雨,又湿又冷,让司马昭颇为不习惯。

    诸葛诞告诉他,淮南这边的天气就是这样,一到冬天,阴雨便是常事,虽然很少结冰,但是比起北方的干冷来,这儿的湿冷似乎更让人难以接受。

    司马昭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改变老天爷的脾性,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地打完这一仗,赶紧从这个鬼地方撤走,现在司马昭特别的怀念洛阳的暖阁,点上一盆火红的炭火,喝上一壶温热的老酒,闲来无事,看看美艳的歌姬轻歌曼舞,那日子才是真正的舒服。

    在这种湿冷的天气下,穿什么衣服都觉得不太舒服,更别说是穿着厚重的铁铠了,捂得太厚了,又容易出汗,一出汗,则全是冷汗,湿漉漉地粘在身上,更为以难受了。

    魏军大多数的人都来自北方,显然对这种湿冷的天气很不习惯,个个是怨声载道,士气低迷。

    按理说这种状态下,应当是休兵罢战,等到天气好转之后,再行进军,但是司马师似乎等不及,毕竟他们是要趁着吴国国丧之时,发起进攻,其实现在发起进攻,已经是有些迟了,若再等到明年,吴国朝野从孙权之死的哀恸之中恢复过来,这样进攻的机会也就彻底地丧失了。

    所以远在洛阳的司马师一再下令催促,要他们趁着寒冬腊月到来之前,拿下东兴,抢占濡须坞,为明年进军建业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魏军水陆并进,沿着巢湖向南进军,不过水军例来不是魏军的强项,所以这次攻打东兴,进攻的主力依然还是步骑兵,水军只是负责押运粮草以及军械装备的,步兵主力经过合肥新城,对东兴二城发起了进攻。

    东兴二城依山而筑,地势十分的险要,吴军又在濡须水上,修筑了大堤,如此一来,魏军的水军船队,到达东兴之后,就变得寸步难行了,只有攻破东兴二城,破坏掉濡须大堤,魏军才有可能继续地向前推进。

    诸葛诞屯兵在东关北面的陈塘,派前部督韩综和乐安太守桓嘉各率五千兵马,分别去攻打东关和西关。

    东兴二城依山环水,地形险要,魏军想要攻城,首先就必须跨过濡须水,诸葛诞下令在水上搭建浮桥,直通吴军新修的大堤,抢夺大堤之后,再沿着大堤向相连的东关和西关发起进攻。

    大堤上原本是驻守着吴国的军队的,只不过数量有限,他们在魏国搭建浮桥之时,频频地向魏军射箭,倒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魏军搭建浮桥的速度。

    诸葛诞一看不行啊,连一个浮桥搭建起来都这么费劲,拿下东兴那得猴年马月呀,魏国七万大军拥挤在陈塘,地形狭隘,根本就施展不开,必须尽快地将浮桥搭建起来,夺下大堤,才能对东关和西关构成攻势。

    于是诸葛诞调集来几十艘战船,每艘战船上都满载了弓箭兵,集中火力向大堤上射箭,以压制大堤上的吴国守军。

    这一招果然奏效,魏军是万箭齐发,射得守堤吴军连头都抬不起来,这样搭建浮桥的进度就不再受到影响,很快魏军就在濡须水上,建造起了四座浮桥,步兵沿着浮桥,很快地攻上了大堤。

    吴军势单力孤,难以抵抗,只能是放弃了大堤,退守东关和西关,凭险据守。

    魏军抢占大堤之后,便沿着大堤向东关和西关发起了进攻。

    这道大堤虽然修筑的又宽又厚,但再怎么说它也仅仅只是一道堤坝,不可能成为宽阔的大道,大堤最宽处,也仅仅只是能容纳四匹马车通行而已,这样魏军虽然兵多将广,但受大堤的影响,只能拥挤在一起,这样的攻城力度就变得有限的多了。

    留略在东关,全端在西关,两边可以遥遥相望,诸葛恪监造的这两座要塞,堪称是铜墙铁壁,防御设施齐备,这样坚固的城池那怕是守军数量有限,魏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攻克。

    诸葛诞下令发起强攻,地势狭窄大军没办法施展开,那就提升攻击的强度,让魏军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发起进攻,日夜不停轮番进攻,反正魏军人多的事,前面的人伤亡了,后面的立刻顶上便是。

    这样的攻击方式,就是要打得守军疲惫不堪,这样才能找出吴军防守的漏洞来,拿下东兴二城。



第1162章 韩当之子
    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魏军云集于大堤之上,不分昼夜地发起进攻。

    白天的时候,人潮如涌,在东关和西关之间的大堤上,密密麻麻如蝗似蚁,远远望去,仿佛成为了道人堤。

    而到了夜间的时候,无数的火把将这条大堤照如白昼,灯火通明,尽管有雾气阻隔,但几十里外,仍然可以看到这儿火光冲天。

    由于地形狭隘的缘故,魏军兵马虽多,但却无法展开大范围的攻击,只能是派出小股的部队,去攻打东关和西关二城。
1...4364374384394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