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希行
“是啊,剑南道这两年还在我们这里设了兵营,练出好多兵。”有人高兴的说道,“比原来的卫兵只多不少!我们山南道不缺兵马守卫!而且,剑南道的都督也在我们这里呢。”
但这个被人反驳了:“那个小都督好像回剑南道了。”
&
431.第424章 听我一言
第424章 听我一言
道衙里韩旭和李明玉相对而坐。
韩旭道:“我当初让张安王林去麟州,不让你去,是为....”
李明玉打断他,笑嘻嘻道:“我知道,大人是为我好。”
韩旭纠正:“是为我好。”
李明玉一怔,哈哈笑了。
“张安王林已经成型,留在山南道不会有任何建树,反而会绊住我的手脚。”韩旭道,“送去皇帝跟前坐享其成,对他们对陛下都合适。”
李明玉嘻嘻一笑:“韩大人是我们剑南道的官,韩大人为了自己,也就是为了我。”
韩旭没有否认也没有反驳,道:“你年纪太小,在这种时候到陛下身边,没有人把你看在眼里,不仅原本属于你的兵马会成为别人建功立业的垫脚石,皇帝和所有人也都会忘记你。”
李明玉收起了嬉笑,认真的点头:“韩大人,你是个好人。”
“我不是什么好人。”韩旭道,“我把你留下来也是为了让剑南道练兵备马,然后为大夏征战平叛。”
李明玉道:“所以你是好人,你不是为了你自己,你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我这样的小孩跟着你才能走的更宽更远。”
“我是为了大夏,明玉公子,你也不是小孩。”韩旭道,“现在是你为你自己和你父亲的荣耀,去到皇帝跟前的时候了。”
李明玉哦了声,屁股在椅子上扭了扭:“大人是说,现在我去了,陛下就能看到我了,也没有人能从我手里抢走我的东西了”
“是啊,武鸦儿远在天边,项云在外拦住叛军,这时候你站在皇帝跟前,就没有人挡住你了,至于有没有人能抢走你的东西,还是要看你。”韩旭看着李明玉,懵懂顽童气息已经褪去,少年初成,“你现在可以自己做事了,既然是自己做的事,别人想抢就没那么容易了。”
李明玉点点头,站起来施礼:“那韩大人,我这就去建功立业!”
“都督尽管放心去,我韩旭会将都督的根基守好。”韩旭站起身还礼,又补充一句,“也是将我的根基守好。”
李明玉对他一笑,转身走出去,身子端正仪态沉稳,但临到门槛时,双脚一跳而过,透出几分少年顽皮。
山南道内兵马集结,少年都督身披铠甲,身后李字帅旗招展。
远处围观的百姓们看到这场面再也忍不住眼泪,倒是不是跟这少年都督多情深,而是悲痛靠山跑了......
“大家不用怕,韩大人会留在这里,剑南道的兵营也在这里。”李明玉朗声说道,“而且我要去守护麟州,麟州无忧,那些叛军也不敢欺负大家了。”
民众们以更大的哭声来回应这个少年都督,不知道是感激他的安抚,还是更加绝望。
这些事李明玉就不放在身上了,安抚民心是韩旭做的事,回头抱拳:“韩大人,那我去了。”
韩旭点头一礼。
李明玉对他一笑:“韩大人,你其实真挺好的。”
韩旭没有说话,好啊不好的,说来说去没必要。
李明玉转过身将手中的长刀举起:“剑南道的兵将们听令,随我杀敌。”
城外万人齐吼:“杀敌!”
万马奔腾如云如龙滚滚向前,李明玉再次回头,韩旭以及府城都几乎看不清了。
“韩大人,你是个好人。”他嘻嘻一笑,自言自语,“但我是不能听你的安排,你为了你好,我要为了我姐姐好。”
不过,他将来会将给韩旭的金屋子打造的更大,让韩旭住的舒舒服服的。
如果将来韩旭年老色衰,姐姐不喜欢了,他会养他终老。
.......
.......
相州大雪纷飞,城池曾经有些起色繁华被风雪吹散,不见人影。
城池里外穿着黑亮铠甲罩着大红棉袍的兵将们一队队一列列不断的行走,马蹄声杂乱又有别样的韵律,恍若这座城池都变成了一个金甲战士,在缓缓的走动。
道衙里武鸦儿一如往日坐着看信,王力跟往日不同,满是风霜的脸上笑开了花。
“.....这次一路上都没有挨饿,油茶面吃完了,还有肉脯。”他眉飞色舞口水四溅的跟四周人讲述,“.....还有干梨,这干梨不好吃,你们知道梨怎么才好吃吗蒸着吃,加糖。”
四周的男人呸他一声:“老王你出趟门就记着吃。”
王力不理会他们的嫉妒,叉腰大笑。
“还有马,这次我口舌得力,要了那女.....夫人多给十匹马,一路上折损了五匹,还剩下五匹。”
四周的男人们对他更大的呸声,揪住他在身上乱摸“还藏了什么好东西”“吃的有没有”“这么有本事了,只得了些吃的喝的五匹马可不行”。
厅堂里喧闹一片。
王力从人群中挣扎出来:“我这当然不算本事,真正的本事是乌鸦。乌鸦,楚国夫人可是答应我出兵的,她在信上没有反悔吧”
说到至关重要的大事,打闹的男人们都安静下来看武鸦儿。
武鸦儿看了眼信,道:“出兵吗没有反悔,她说了出兵。”
王力抚掌:“这就安心了,那个女人晾了我好几天,差点以为要骗我。”
一不小心把实话说出来,四周男人们哄笑打趣。
“我吃点亏受冷落没什么,只要楚国夫人肯出兵就好。”王力制止众人,神情激动,“别的不说,淮南道那边的兵马真是又多又结实,只
432.第425章 家人的叮嘱
第425章 家人的叮嘱
成元六年末,大夏的冬日变得更加肃杀,到处都是兵马,到处都有流离失所,有的兵马在疾驰奔走,有的兵马在快逃蜷缩。
“但南公子你不要动。”
一座山脚下驿站的小厅堂里,项南和一个老仆相对而坐,二人之间的桌子上摆着两个大包袱。
项南在翻看包袱,老仆在说话。
“不管哪里的卫兵动,六老爷说南公子你的宣武道你的白袍军都不要动。”
项南埋在一个大包袱里翻来翻去,一面听老仆碎碎说话,一面不时说几句话。
“....这是母亲给我做的棉鞋吗果然跟小时候一样,还是那么难看。”
“.....祖父的信怎么放在盒子里哦,哦,竟然是祖父最喜欢的茶给我送来了。”
他一心三用,还能抬起头对老仆点头。
“我知道了,六叔还有什么吩咐”
老仆慈祥一笑:“不是吩咐,是交代,六老爷详细要说的都在信上。”
项南在包袱里翻出几封信,拿着其中一封摇了摇:“找到了。”
要打开看,门外有卫兵通报:“县衙里来人了。”
项南放下信,道声进来吧。
门帘掀起,一个官吏带着人走进来,竟然送来两个炭炉。
“县令让我们送来。”官吏说道,“这驿站本就年久失修,战乱更荒废,屋子里一时修不好,至少让它暖起来。”
项南含笑道谢。
官吏让人摆好炉子,又笑吟吟道:“是楚国夫人那边特意送来的炭呢,烧起来又暖又香。”
项南笑着点头,官吏不再多言带着人离开了、
官吏进来之前老仆已经起身站起来退到一旁,安静的看着这一幕,此时他走到火炉边,伸手抚了抚:“还真是很香,老太爷没有用过这种,只怕麟州的皇帝也没有。”
项南道:“楚国夫人有钱呐。”
火炉摆进来没多久,老仆脸上身上残存的风霜褪去,笑意也舒展了很多,道:“是楚国夫人特意送给南公子的吧。”
否则一个小小的县令哪里能用得上不过是托个名义。
项南哈的摆手摇头:“她才不会。”
那县令如此客气,是因为让自己带着兵来震慑当地一家大族,大族不算多豪门,只是枝叶繁茂根深,恨不得在这里做土皇帝......
这些他没有详细说,老仆也没有问,看着白衣公子心想他那轻松随意的回答,这语气很了解楚国夫人了啊。
项南没注意老仆怎么想,将几封信摆在桌子上一一的看,看了爹娘祖父项九鼎的,再看李明琪的,捏着齐阿城的,一视同仁。
“不错啊,太原府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嘛。”
“有李家有齐家的兵马,又有那么多世家大族的护卫听令,太原府的民众可以放心了。”
“祖父是不是很头疼两个大小姐不好伺候吧”
“不过,这两位小姐写的信,都挺义正言辞明事理的。”
老仆浑不在意的摆手:“老太爷说了不用管她们。”
项南点点头:“是了,不管她们怎么闹,做的不对坏的是她们自己的姓氏,做的功劳就是咱们家的名声。”
老仆看着年轻公子,似乎跟小时候没有变,但长了几岁多了几年历练,温润如玉的笑中总有些看不真切了。
老仆不去深究年轻公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不管他想什么,他都是想的项家的事。
“这些做给外人看的事,公子不用在意。”他说道,“看看六老爷的信吧。”
项南郑重拆开项云的信仔细的看,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看完信若有所思。
“麟州之战。”他问,“真不用我援助”
“六老爷说了,其实京城的叛军没有那么容易能打麟州。”老仆道,“只要打了这一战,接下来就可以以守为攻。”
项南道:“不管怎么说叛军数目也不少,此战还是有很大风险。”
“输了也无妨。”老仆道,“除了齐山东南道支援,韩旭那边已经让剑南道来守麟州。”
项南问:“如果叔父领剑南道兵马的话,胜算更大。”
“有剑南道的名义就够了。”老仆摇头,又道,“公子切记守好宣武道,不要离开半步。”
项南看手中的信:“叔父真要打京城了吗”
项云在信上说,麟州之战其实是次要的,真正的战机在京城。
麟州之战后不论谁输赢,都要陷入混乱,如果败了,退守待机,如果胜了,就可以直接杀向京城。
“兵马呢”项南道,“宣武道其实没有多少兵马可用。”
这点项云在信上没有说。
“六爷谨慎,尚未周密的事不会落在纸上。”老仆说道,“不过他在舆图和沙盘上演习的时候我听明白了。”
首先,如果麟州之战得胜,项
433.第426章 一战而起
第426章 一战而起
从京城疾驰逼近的叛军,一路过城穿山,如一张巨大的手掌拍向麟州,所过之处山破城败民死兵退,直到停在麟州五百里外。
隔着一道道起伏的山梁,密密麻麻的卫军铺天盖地。
两军对垒,寒冬腊月的风雪都凝固了。
凝固了有一段时间......
似乎都等着对方先出手,但双方都没有出手,每日兵马挑衅斥候刺探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对战。
就在以为要熬过年关时,有另外一支兵马先出手了。
不是在这里,是从叛军后方,一支兵马从东南斜插出现,犹如一支利剑狠狠的捅在叛军的腰里。
项云站在丘陵的最高处,抬头看更高处。
几架高高的望杆车上信兵挥动旗帜传达远处的战况。
寒冬腊月的风穿梭带来鬼哭狼嚎,地面颤抖让人的心都跟着摇晃,恍若在大海中颠簸。
“东南道兵马袭击的是叛军西翼,约有三万。”一个副将收回视线说斥候那边报来的消息,“此时占上风。”
“已经确定安庆忠在这里”项云问。
副将点头:“中军大营在五十里外,有一杆明黄龙旗,有一杆织金安字大旗。”
安康山称帝自然用了龙旗,被封为郑王的安庆忠所谓奉旨出征,军中自然摆有龙旗。
“有斥候亲眼见安庆忠巡查大营。”副将补充道,又看向前方,“但东南道的兵马对战到现在,中军大营始终未动。”
项云笑了笑:“那就让我们去见见这位郑王的真容。”
伴着他一声令下,副将抬手示意,号兵们吹响呜呜的号角,望杆车上的信兵们变幻旗帜挥动。
铺天盖地的卫军开始慢慢的移动,乍一看很慢,近看就能体会到雷霆之气。
骑兵在前慢慢的散开,披甲阵兵们速度也越来越快,蹄声如雷,呼喝声滚滚,如决堤的洪水无边无际的扑向几层起伏外的一片片兵马。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