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续南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杨河的军功名单中,并没有斩杀有名剧贼、以次剧贼的名单,都是普通的从贼小贼,三颗才有赏银十五两。基本就是斩首一级赏白银五两,六千颗首级就是赏银三万两。
这笔钱由兵部支发,介时会层层下来,先到淮安府,与总督府拨下的粮饷装备一起运到邳州,最后到达杨河手中。
这让杨河沉吟,大明克扣军饷粮饷是常态,军功赏银也是如此,这层层盘剥,三万两的赏银,最后到自己手中有没有一万两难说。
好在他练兵杀敌不是为了赏银,这赏钱有也好,没有也无所谓,就当锦上添花吧。
……
最后杨河与苏成性谈的是他准备开荒种地的事。
对这事,苏成性很痛快的答应了。邳州荒地多,理论上官府也是非常赞同百姓去开垦荒地,只是这边土质不好,开荒第三年才勉强有些收获,百姓积极性不高罢了。
苏成性对杨河言,除了一些用作运河水柜的湖泊河边不得开垦,免得影响了漕运,余者境内荒地,他尽管去开垦。
他更痛快的免了杨河新开垦土地五年之久的税粮。
对苏成性来说,他很快就要致仕了,五年后?那已经是后任的事了,跟他无关,不如现在就卖杨河一个好。对杨河的要求,他答应得非常干脆利落。
最后杨河满意的回去了,今日议事,他可谓满载而归。
此时州县衙门都若筛子似的,不可避免,今日各官商议的事务都传了出去。
新任练总杨大人要分管巡捕事务?这消息有人欢喜有人忧。
州城无数双眼睛看着,看杨河会怎么做。
一股暗流,慢慢在邳州城内外涌动。
……
六月十一日,邳州佥练乡兵军营。
这军营位邳州东南永康门外一里,周边有马神庙、晏公庙、关厢仓等等建筑,离军营北面不远还有沂水桥,便是张良遇黄石公处,谓之圯桥也。
现在小沂水早已堙废,成了一条窄窄的沟,古圯桥虽在,早没了桥梁通道的作用,周边遍布狭窄的街巷,很多还是草房甚至苇屋,不说三合头、四合头,就是“一条龙”的瓦房都不多。
相比邳州城的西面、南面关厢,东面与北面聚集的百姓一向穷,很多军户也聚在这边,道路坑坑洼洼,到处是垃圾。
不过军营还是大的,内有营房二百多间,每间住十人,约可驻扎兵马二千多人。除此军营阅兵台、水井、澡堂、厕所、马厩、仓库、食堂等设备不可少,很多还是按杨河要求修建。
地面也平整过,铺上细砂等,方便操练同时,下雨天也不会泥泞。
此时军营平场上,杨河等人聚着,前面有桌子,上面摆放着大堆新打制出来的火铳盔甲等等。
却是新安庄的水力锻锤已调试好,军需所就按杨河的要求,打制出一些样品,如果可以的话,就按此生产了。
众人聚着,张出恭、杨大臣、韩官儿、罗显爵、张松涛等人都好奇的围着看,钱三娘与李如婉也在人群中,兴致勃勃的看着桌上摆放的武器盔甲等。
前来邳州军营的是新任兵务堂副总管张出逊,他还兼任了军需所主管的一职,此外郁铁匠、李天南同样成了所中的副主管。
他们一并过来,但兵务堂总管韩大侠驻扎新安庄中,却没有跟着一起过来。新任副总管胡就义,同样待在庄中。
“相公,这就是按要求打制的新安铳二式。”张出逊拿起了一杆火铳,杨河接过来看。
他细看手中的新安铳二式,这是一杆燧发枪,在前者新安铳元式——后膛火绳枪的基础上改进。
仍然天鹅颈样式的铳托,利于握持与贴腮瞄准,铳身铳托涂了生漆,打磨光滑,看上去精工大气。
不同的是,铳后面的火绳结构没了,换成燧发狗头样式,上面夹了火石,以燧石发火取代了原来的火绳点火。
余者大体不变,下弯式铜栓机柄,上面有个半圆形铁盖子卡套着,类似三八盖子。
这是防止灼热的气体伤人,虽用铜栓,但不是用金属弹壳,后膛枪的漏气不可避免。用了这种铁盖子,可以有效避免灼热烟气伤害射手。以前盖子是方形,现在改成半圆形。
最后是前方,护木一直延伸到铳口不远处,然后这一端的护木全部包铁,还开了口,就若铁鞘似的。在包铁护木侧面还有两个孔,用来锁螺栓用的。
“相公,这是铳剑。”张出逊恭敬递来一柄尖利的东西。
杨河接过细看,黑沉沉的,一根精铁打制的长长尖刺,便若铁锥,前方一半处开有两道血槽,尖口略钝,类似五六刺,但是四棱的。
整体细圆,长长尖尖,剑柄处略扁,比剑身略小,然后柄上两个凹槽,却是锁螺栓之用。
看着这铳剑,杨河心中一叹,如果可以,他很想设计后世的那种刺刀,便是套筒式刺刀也不错。
但工艺与材料不许可,唯有选择张出恭用的这种,结构强度很大,但功能单一,而且只能锁死在上面的刺刀了。
欣赏了会铳剑,杨河将铳剑塞入护木鞘口内,剑柄一直塞进去,然后到头,比剑柄略大的剑身挡在鞘口外面,类似刺刀套环抵在准星处的承力作用。
张出逊递来两个螺栓与一把螺丝刀,杨河将两个螺栓从包铁护木的侧面孔洞拧进去,锁在了内中剑柄处的两个凹槽上。
他用螺丝刀将两个螺栓用力锁紧,最后这铳剑非常牢固,纹丝不动,怎么刺杀都可以。甚至比后世的刺刀还牢固,因为它们是卡住,这边是锁死。
只不过牢固是牢固了,这拆卸养护方面就略为困难,因为又要用螺丝刀将两个螺栓拧下来,才能取出铳剑。
不过杨河这铳剑锁上去就不准备动它,仅有时候军营内无事,将镙栓拧下来擦试养护,就无所谓了。
杨河端起火铳瞄了瞄,整体八斤多,轻重还是得当。加上铳剑后,总的长度约一米六,火铳长基本上也是合适。
可能后方铳托略略加重,前方铳剑固定上后,虽然多了一斤多,却不会感觉头重脚轻,平衡性好。
然后护木下仍有通条孔,插着搠杖,又有背带,杨河欢喜,这新安铳二式,基本跟后世单发步枪差不多了。
他反复看着,旁边众人也是窃窃私语,特别钱三娘看着杨河手中火铳,跃跃欲试。
“相公,给。”张出逊又递来一盒的定装纸壳弹药。
杨河拿起一根,这是新安庄新设定的子药样式,与原来不同,不但用新火药,用的还是独头弹。
未来新的对手是清军,装备好,披甲率高,为了对付他们的盾牌盔甲盾车等,杨河决定以后火铳兵都用独头弹。
此弹外形就若中空的半圆柱体,弹的四周有膛线,飞出枪口后可以慢慢的旋转,原理类似飞行时的羽毛球,靠重心前移和自身微旋来保持稳定,精度与破甲程度都比以前球形铅弹高了许多。
它们铸造并不困难,只需有相应模具便可,便是膛线都可以事先在模具上处理,虽然铸造出来粗糙了些。
为了提高独头弹的穿透力,杨河还在铅液中加入一定的锡,用来提高硬度。
为防止独头弹出膛后变形,每个独头弹的空腔内都塞了软木,又起闭气与重心前移作用。
当然,独头弹有一定精确度,但程度也不会太高,基本上百米外就无精度可言。但对杨河说这个距离就够了,反正他的军队作战基本都是百步内,远了也无用。
他端详手中子药,连上火药全重约六钱五分,内火药一钱五分,铅弹五钱。
他新安铳二式仍然是十二毫米口径,但用长形独头弹,子弹就算中空,弹重也重了许多,约达十八克左右。
这样的弹重,按理说火药需要更多,才能达到原来的威力射程,但新安庄又用新火药,便是木炭使用清明前后的柳条,这样木炭可以烧透不存木性。
硫磺也拣精炼的购买,加上原来纯度就很高的硝,配出的火药更为的精良高纯。
张出逊禀报说,原来火药六十多步可以破甲,现在已经提高到七十步。
而且就算用独头弹,火药用量也减少到一钱五分,仅需原来的一半,打出的烟雾还色白而微,完全不似别人的浓烟滚滚,黑烟蔽目。
火药杂质多,打射后就会黑烟滚滚,精良的黑火药,那冒出的烟雾都是白色的。
“试试吧。”
杨河端起铳,哗的一金属脆响,下弯的铜栓起了。
杨河一拉,金属的声音中,铜栓连着铁盖一起拉出来,露出黑压压的膛口。
杨河将独头弹纸壳用力塞进去,一推,铜栓连着铁盖推去,铜栓口轻松推进铳管之内,看那铁盖,也将铳管后方包了一部分。
杨河一按,哗的一声,铁盖不动,铜栓机则右转,往下卡在了包铁的硬木空槽之内。与此同时,铜栓前端的弧刀划破了铳膛里面的定装纸筒弹药,沙沙的引药就倾入火门巢之内。
他将击锤拨下,举铳瞄向七十步外的一个靶子,瞄了一会,扣动板机。
一声巨响,硝烟弥漫,击锤击落,夹着的火石用力击打火镰,连动的阴阳机闪开,炙热的铁屑落在火门巢之内,点燃内中的引药。
汹涌的火光从火门巢与铳管口冒起,白烟升腾。
“好!”
众人都高声叫好,看那靶子,准确被击中了,碎屑飞扬。
杨河看着那方,感觉用独头弹与新火药后,这威力果然增加了许多。
他估计这初速已经接近每秒三百米,确实在七十步,也就是百米左右就可以打破敌人的单层铁甲,镶铁棉甲之类。
敌人若进入五十步距离,更可以打破他们的二层重甲。
他们若接近到四十步,便是身着三层甲也没用。
而且精度也确实提高了许多。





续南明 第293章 飞雷
杨河又打了几枪,总体感觉比后世的单发步枪慢不了多少。
当然,一个是金属弹,一个是纸壳弹,很多方面不能比。
众人都看得兴奋,比起元式新安铳,这二式铳真好啊,不必再用火绳,不用临时点火,攻守埋伏,应变仓猝,无往不利。有时甚至小雨天都可以作战使用。
不过问了张出逊这二式铳的打制成本,加铳剑一杆约要十五两银子,众人又是咋舌,太贵了。
而且张出逊还说,因苏钢不足缘故,目前能动用的苏钢只有一百多斤,约只能打制五百杆二式铳需要的弹簧钢片数量。
但新安军目前有铳兵六百人,还有骑兵哨探队,鸳鸯阵兵队等等,他们都需要这种铳。仅有五百杆,不说目前各铳兵不能完全装备完毕,未来要扩军,需要的钢片数量更是不足了。
众人又是叹息,好东西不能普及太让人难受了。
杨河也是一叹,二式新安铳成本高倒无所谓,粗劣的火器动不动就炸膛,将士根本不敢放心使用,不若用精良的武器,最大程度发挥文明人的力量。
关键是材料不足问题。
他一共向波涛汹涌买了两次的苏钢,共有四百多斤。但这种优质的高碳钢需求范围太广泛了,不说别的,他优良的各类钻头就离不开这种钢材的使用。
所以挤来挤去,他能动用的苏钢数量只有一百多斤。只是没有优良的钢材,想打制发火率高的燧发枪就是妄想。
中外其实慢慢也意识到燧发枪材料问题,比如《海国图志》里就说:“……簧力须二十斤以上,否则不足攀机。与中轴须合勾股,否则不合用,且不坚久。”
小小的一片弹簧钢,积蓄的力量需二十斤以上才能发火,普通的钢材,那打出的力气有没有五斤都难说,自然点不着火了。
而大明最优良的钢材就是苏钢,虽不便宜,一斤要六七两银子,但唯用这种优良高碳钢打制的簧片可以打着火。余者低碳钢片要不打不着火,要不打三枪,有两枪哑火,不如不用。这也是相当长时间燧发枪不能取代火绳枪缘故,钢材不好,打不着火。
这方面张出恭最有发言权,当初他们三兄弟得到一包苏钢,但自己舍不得用,送给了杨河作为珍贵的礼物。
他说道:“确实,若簧片不行,就打不着火。属下看来看去,唯有苏钢堪用,就是堕子钢都无用。”
张松涛道:“只是本地不产苏钢,又无好钢替代,总从外面购买,就若被人卡着脖子,总是受制于人。”
众人都皱眉,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杨河微微点头,张松涛不愧是读书人,看问题的高度就是与别人不同。
燧发枪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火石能否点火只跟材料有关,弹簧钢好,就能打着火,钢材不好,就变成无用。钢质材料不佳不足,严重困扰这时代的人们。
对杨河来说,抑止他燧发枪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弹簧钢问题,光靠进口总是隐患,数量还严重不足。
而且他还知道,随着大明局势的混乱,许多进购的原料渠道都会出现问题,甚至失去,必须自给自足。
所以他也在准备了,这几个月他购买了大量黑铅,也就是石墨,还有高铝粘土等等,准备自己坩埚炼钢。虽然成本很高,石墨坩埚的使用寿命更非常短,但为了发展优良的武力,高投入是值得的。
而且很多优良的工具钢其实需要量不是那么大。
便如燧发枪的弹簧钢片,打制一片需要四五两的精良钢材,坩埚钢就更少了,一斤约可以打制五六片的弹簧钢片,十斤可打制五六十片,百斤可打制五六百片。
若杨河手上有一千斤的坩埚钢,可以使用很久了。
只要保护好坩埚炼钢的秘密,还不怕别人仿制他手上的二式新安铳。钢材不好,外表一模一样又如何?打不着火,仍然要退回去使用火绳枪。
二式新安铳还不便宜,一杆成本要十五两,很多军头官员一看就却步了。
新铳样品有几杆,众人欢喜的传看,罗显爵撫摸着上面的铳剑,啧啧说道:“看这火铳,可以刺,又可以射,刺射两用,真是太便了。”
张出敬也端起一杆铳试了试,他比划了下,却道:“以后铳兵都用铳剑么?短了些,只恐对上敌人披甲兵,肉搏时没有优势。”
众人一怔,随后也是议论,确实哦,二式铳镶上铳剑后,长度最多五尺,敌手若用长矛,最少都长一丈,感觉确实短了些。
而且对手若重甲长矛,甚至使用大棒狼牙棒什么,他们一棒砸来,这铳剑肯定就断了,歪了,又怎么打?
众人还想起来了,都用铳剑,军中的盾兵长矛兵怎么办?他们不要了?
各人感觉很矛盾,似乎这铳剑有用,似乎又用处不大,特别近身肉搏战时,这铳剑好似鸡肋。
李如婉这时也传到一杆二式新安铳,她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她说道:“怎么会无用?敬哥儿,你身披重甲,拿着大棒又如何?爷先朝你打一铳,看你死不死。”
张出敬一呆,张了张嘴,哑口无言,似乎他大哥作战时就是这样。
他拙于言辞,感觉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
众人更是矛盾,李如婉这一说,似乎这铳剑又很有用,只是……
杨河道:“都不用争了,铳剑手非勇士不可,以后军中建铳剑团,英勇之士方可加入。”
众人争论的问题他当然明白,所以他打算建铳剑团,全部使用沙场磨练出来的老兵。
他们仅二百人一团,一团四队,每队只三十人,内两甲使用二式新安铳,装备铳剑,一甲用翼虎铳,也装备铳剑。
他们全部刺射两用的火器,全部都有盔甲,防护出众,火力出群。他们作战,前两排的人,可以从七十步一直打到二十步。敌人若进入二十步之内,翼虎铳手可以连打三枪,什么敌人都要崩溃。
就算不崩溃,前两排的铳剑手可以继续作战,用铳射,用铳剑刺击。
最后还有三小队共五十人的鸳鸯阵兵,作为专业的肉博手与突击手。
在杨河计划中,以后野战主力都打算进化成铳剑团,但现在还早,因为他缺少血与火磨练的沙场老兵。新兵蛋子使用铳剑,那太浪费了,也发挥不出他们应有威力。
暂时军中也是现在的编伍,刀盾手,长矛手,火铳手。
今年新安军铳兵可以全部装备二式新安铳,但全员铳剑,还远着呢。仅铳剑打制储备起来,待需要的兵员满足再说。
……
杨河这样说,众人也放下这个问题争议。
军需所打制了许多武器样品,众人一一观看。
内两样武器各人比较感兴趣,一是新研制的万人敌,一个是叫飞雷的东西。
原来新安庄有万人敌,但个头太大,每个重三斤,内装火药两斤。新火药研制后,威力相同情况下,火药用量却大大减少,新的万人敌也变得更小了。
现在万人敌只重两斤,内装火药半斤,却有原来两斤火药的威力。
军需所铸造了一些新万人敌,就比以前小了很多,却跟后世的手榴弹很相似。长圆形,有木柄,柄后有引线,然后有盖子,用时可以拧下,保护引线不受潮湿。
然后弹的外壳更薄,内装铁弹五十颗,每颗铁弹直径十毫米。
却是因为生铁铸造外壳,经常会铸得不均匀,爆炸就先会从薄弱处破裂,造成压力不够,形不成杀伤力。有些手榴弹炸后弹片不均匀,甚至就是一炸两片,原因就是在这里了。
用预制破片,或是弹体外纵横刻槽,其实效果也不理想,试验表明,爆炸后破片依然不均匀,有些方向多有些方向少。
杨河估计,铸造的弹体就是如此,应力很难集中到位,这时的材料技术也有很大问题。
这个弊端很难解决,就是放在二十世纪,各国使用的手榴弹,仍然大大小小有这方面的弊病。
所以杨河解决办法,就是在新万人敌内加入铁弹,这样就算破片形不成杀伤,但里面的五十颗铁弹子,仍然可以猛烈的杀伤敌人。
当然,弊端也是有的,不加铁弹子,万人敌可以做得更小,扔得更远。加了铁弹子,体积变大,投掷距离更短,增加了己方投掷人员的危险。
不过有利有弊,暂时来说,在万人敌里面加铁弹子是必要的。
还有飞雷。
众人看去,桌上摆着一根长长细细的东西,长三尺多,中空,孔大几寸,似乎内为铁管打制,但外面包了护木,整体打磨得非常光滑,还涂了红漆。
看这长筒,一端较大,象个铁喇叭似的,一端则有着照门与准星,似乎瞄准之用。
“这是啥?”杨大臣拿起来看,感觉手中长筒,约重六七斤,跟火铳差不多。
他看长筒旁边,又摆着物什,似乎象万人敌,但头尖尖,就象个长矛头,后面有细长铁杆,可塞入长筒内。看“长矛头”后端比筒略大,似乎可以塞卡在那边,又象大号的火箭。
众人好奇围着看,杨大臣拿起这物什,感觉重也有六七斤,他上看下看,看“矛头”后方杆子似乎有类似万人敌的盖子,他就旋开,露出里面的引线,很长。
“咦。”众人都是惊讶,张松涛沉吟道:“军需所言,此物叫飞雷,难道是类似军中飞枪飞剑的火箭?”
罗显爵道:“俺感觉象窜天猴。”
杨大臣仔细看,看引线探入铁杆内,似乎里面装满引药,然后这尾部还有个小小的尾翼,三块倾斜的铁板,就象舵似的。
杨大臣肯定道:“这就是火箭。”
沉默寡言的韩官儿这时忍不住开口:“这怎么用?”
罗显爵道:“肯定是插到那筒内,你看那后面有线,你端着筒,再点着火,就可以飞走了,跟玩窜天猴似的。”
杨大臣道:“你不怕喷火,被烤焦了?”
众人大笑,尤以李如婉的笑声最大。
张出恭沉吟道:“应该是将筒扛在肩上,喷火往后,就不怕伤着了。”
杨大臣叫道:“这玩意有趣,俺来打一发试试。”
众人热议喧哗,杨河微笑,不错,眼前这东西,后世的人见了,脑中都会浮起一个武器,肩扛式火箭筒。
这命名飞雷的武器,就是杨河参考后世的肩扛式火箭筒制成。
火箭筒长一米多,重约六斤,弹体有七斤,全部重十三斤,肩扛着使用。
如果只看外表,这武器并不复杂,一个铁筒罢了,比打制铳管还容易,因为不需要考虑膛压,炸不炸膛等问题。
关键是火箭弹,弹头好说,用生铁铸造便可,内中有爆炸火药一斤,如新万人敌一样,为提高威力,弹头内装了十毫米的铁弹一百颗。
主要是发射时的引药原理,这方面杨河确实参考了民间“二踢脚”、“窜天猴”等烟火灵感。
这两类烟花早在宋朝时就有出现,没什么稀奇。就是火药被分隔成两层,底端的后门堵得不严,引线点燃后,火药燃烧产生气流,就飞向前方或高空。
飞行一段距离后,引线又会引燃弹头部分密封的火药,就产生了爆炸。
这边关键处有两点,一是飞行到合适距离后,如何引线恰好的引燃弹头密封的火药,产生爆炸,太早太晚都不好。
不过杨河最后想想,晚炸要比早炸要好,此时冷兵器作战,敌我都是列成军阵,队伍密集。火箭弹飞来,你吓得跑了,这军阵一动,就是溃败的下场。
你严守军纪,站着不动,那更好,活生生站着挨炸吧。
所以这个问题解决了,只需注意以后不要漏气,受潮,最后飞到目标后不爆炸等问题。
最关键是推动飞行的动力,铁制物品,又要飞行一段距离,这需要很大的推动力。
1...149150151152153...1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