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只是一类空泛的头脑游戏。
在研究、探索这些高深莫测的数学,进而沉浸其中时,你们,但凡还有一丝理智,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理论,是否现实,难道会没有丝毫的自觉
唯一真实存在的,是现实,而非任何精妙绝伦的理论,
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能牢记这一点,不论是否认同,至少在人类文明进入关键期、即将跨越奇点的这段时间里,暂时撇开那些华丽而虚幻的东西,向现实,向实践应用,底下自认高贵的头颅。”
说到这里,阿达民暂且喘口气,会场一时间变得十分寂静。
片刻后,才有迟疑的声音响起:
“那么……阿达民先生,您,究竟想让我们做什么,全都去研究所、设计院吗。”
一句基本中性的
第七五二章 解除
在强ai兴盛的时代,仍然将文明的发展,托付于人类,
这种事,仅凭人自身的传统条件,似乎只能成为一远逊于“强人工智能”的笑谈。
但是到文明2.0时代,人类,其中的每一个人,理应摆脱了脑神经系统与血肉之躯的束缚,他们的思维、记忆乃至能力,
也将不再受这一百四十亿神经元的束缚。
不论到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物质基础而存在,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都会延续,这是永不下车的根本特质。
但,基于不同的硬件基础,这自我意识的能力之极限,
显然也会大不一样。
从血肉之躯,建立在双螺旋等有机大分子基础上的“碳基硬件”,到微电子架构的“意识模拟器”,再到未来更先进的承载平台,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会如何嬗变,又会具有多么空前的强大力量,这正是人类所孜孜以求。
今天,站在1512年的时间节点上,遥望未来,“永不下车”的目标仍很遥远。
但凭借盖亚净土的科学家、研究者们的努力,人类的智慧,摆脱血肉之躯的先天限制,却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随“意识迁移”的目标而一并实现。
事关续命与长生,从医疗、生命科学到it的各领域,大方向在几年前就已定下,现在并无须调整,日理万机的阿达民没空再斟酌,反而是信息技术的若干分支,发展停滞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让他有一点困扰。
这些分支,一眼望去就知道,全都与自己掌控盖亚的体系密切相关。
从信息加密、通讯协议到网络底层模块开发,凡此种种的一大片分支,早在1490年,就被时任东北太平洋大区管理员的自己划为了禁区。
这些领域的专家、学者,虽然没被尽数处决,也纷纷被调整到其他研发机构,从事it类的相关工作,其他管理员的做法也大致仿佛,结果是二十年来,人类文明在这些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水平,几乎完全原地踏步。
无人染指高危分支,才能巩固统治,身为阿达民,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策略。
但是在今天,刻意限制某些it领域、分支的涉猎,则越来越严重的阻碍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看得更长远一些,这种做法,更会让科技的发展陷入停滞。
一方面是自己的控制体系,不允许有威胁存在,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又不可能绕开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这种两难处境,在掌控全世界的今天,愈发凸显,方然却没什么踌躇,他很清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正如“管理员”的职务,在文明2.0时代,是一种完全的不合时宜;
牢牢把持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危分支,其根本动机,也将会在文明2.0时代成为一种多余,到那时,这种禁制自然会解除。
当所有人的利益,完全与整体契合,即便没有任何外来的监督、强制之力,投身信息技术乃至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也没必要在其中掺杂个人的妄念,而会自发、主动的站在全人类立场思考问题。
到那时,自己便没必要继续管控一切,承担这种艰巨的职责。
信息技术领域的规划,大抵如此,至于现有的it理论与技术大框架,还能坚持到几时,方然倒没什么担心。
哪怕效率低下,整个盖亚净土的网络、通信体系与软件都一如既往,只要还能推进科技的发展,等“意识迁移”及相关项目完工,人类便可以解除所有束缚,完全自由的推进一切科学
第七五三章 争议
不论支持,还是批驳,倘若只是出于私利,对一项预算高达五千亿联邦马克的庞大工程,这都不是对联邦民众、乃至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至于方然怎么看,身为外行,当时他只清楚的意识到,
这种辩论并没有什么价值。
事态的发展,一步步印证了他的预测,人类文明在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上一气狂飙,社会迅速嬗变,基础科学因其产出低下,而被顶层抛弃,直到第三次盖亚大战爆发,旧时代宣告结束。
社会解体,传统国家等概念一并消亡,继任的大区管理员们,忙于火并,更不会有闲情逸致去支持什么理论物理研究。
如果没有这一切,当年的讨论,还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
五千亿联邦马克的预算,让“新一代加速器”成为一桩极具争议的烧钱工程,但这样的工程,是否拍板,最关键的因素却不是科学研究,而是相关人士是否能从中得到从利润、到选票的莫大利益。
纵观旧时代的学术界,类似的情形,司空见惯。
不要以为白大褂们一概不食人间烟火,投身科学的研究者,的确很多,但只为揩油的家伙也着实不少。
由于其智商与地位,这种行为,也更容易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
在“促进科学发展”、“取得先发优势”等说辞之下,鼓动项目上马,最终是否能对科学发展、对全人类有利,
反正百年之后,自己早已驾鹤多时了。
从这一角度考量,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为自身利益而支持或反对某一工程,后果着实难以被追究。
譬如“新一代加速器”,等到这一浩大工程建成、并经过多年运行,即便没有任何新发现,身为主持者、参与者的老资历们,也早就归西,须知这一群体是最清楚唯物论的,明白身死之后一无所有,当然也就毫不在乎。
但是在今天,盖亚净土的学术界,这种动机则并不存在。
一方面,盖亚净土的科学家们,都不是泛泛之辈,很容易洞悉当今时代的格局,进而意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与文明整体的利益,是怎样的高度契合。
退一步讲,哪怕还有部分人,暂时不理解、或者不在乎这种契合,想要追逐名利,也必须考虑到“所有人都将长生”的现实,倘若一意孤行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哪怕百年后,照样也会被批判,而没办法假死亡彻底勾销。
归而总之,在今天的讨论现场,所有人都站在同一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完全从学术、而非其他任何角度去分析,继而,提出相对均衡的发展规划,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被确定为重点方向。
其他理论物理领域,相比过去,也获得了相对充裕的资源。
搞科研,尤其是理论物理,阿达民是完全的外行,但他的确握有一言九鼎的控制权。
这种控制,并不是对专家、学者的计划指手画脚,而是以管理员的身份提醒众人,盖亚净土的资源,是有限的,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是有时限的,在规划方案时,必须分清楚轻重缓急,
毕竟人类还没有进入“自由王国”。
理论研究方面,经过研讨,很快制订出一份中长期规划,具体而言,是未来五十一百年的理论物理发展方向。
百年的时间跨度,看起来,好像是太长了一些。
回顾旧时代的物理学,十三世纪中叶,以此前的深厚积累而迎来一波大爆发,颠覆了当时很多科学家的预言。
科学的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并不会如一切计划的那样平顺,方然并非不清楚这道理,虽然他和在座相当一部分专家都认为,当
第七五四章 预计
“百分之一……您的意思是,三亿吨标准煤就可以”
“预算报告是这样,当然,涉及焦耳——马克的生产力等效换算,我们没有准确数据。”
“表面上看来,的确是约百分之一,”
一边发出疑问,asa很快在视野中投出数据,方然看得分明,
“费曼教授,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问题,每年百分之一的支出,对盖亚净土而言并不是很轻松的负担,但加速器的建造,以今天的生产力水平,也要四至五年,平摊到每一年的费用也不算高。
但是,像‘新一代加速器’这类装置,您、和您的同僚们打算用多长时间”
阿达民的问话,让理查德费曼面露疑惑。
他没想到对方会这样问,正左右观望,一边滑动手里的平板电脑,阿达民的声音传来:
“‘新一代加速器’,或者,更大的‘行星加速器’,这种东西必定会是陆地永久建筑物,或许还得横跨海洋,建筑主体的设计寿命按一百到三百年计,应该没问题,里面的设备与模块也可以更新。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们准备进行的物理实验,会耗时多久
是用一段时间、得到结论后便可废弃,还是会有各类试验任务,长期的使用下去。”
“关于这方面……
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一般而言,目前积累的待验证项目,不会太费时。”
“no,费曼教授,你们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一座大型加速器,但凡要拍板兴建就得投资,运行消耗虽然也很高,”
说话间,方然看了一眼投影屏上的清单,
“但比起建设投资来说还是少的,从这一角度,使用几年,还是几十年,区别也没有多大。
本人真正想说明的是,根据规划,人类文明将在达成‘全民意识迁移’的成就后,立即发动针对盖亚生物圈的彻底清剿,这一计划被命名为‘第五次盖亚大战’,细节可以很方便的在数据中心查到。
按既定规划,到那时,盖亚表面将经历一次完全而彻底的清洗,所有微生物、绝大多数动植物都将被完全灭绝,仅在实验室中留存样本。
这样做的动机,时间有限,这里不做详细的阐述。
要达成清剿生物圈的目标,显然,需要对盖亚表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清理,不仅包括清楚自然地貌上的一切生物,也要处理所有的人工建筑。
这样一来,可以预计的是,今天盖亚表面的全部人工建筑、人工地貌,除正在以新规范施工建造的少数验证项目外,都可能会经历一次完全翻新,甚至推倒重来,否则无法保证将一切微生物赶尽杀绝。
正因如此,在第五次盖亚大战结束前,盖亚表面的人工建筑,
当然是越少越好。”
阿达民的解释,让理查德费曼等人愣了一下,他们大多还不知道“清剿生物圈”这件事。
盖亚净土的科技研发机构,各司其职,一群物理学家甚少涉猎地理、生命科学、环境工程这些领域,虽然公共平台上早有这方面的讯息,沉浸在实验室氛围里的研究者们,也不见得有空去关注这些。
虽然如此,一下子听到这样的消息,与会者在惊讶之余,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关键。
灭绝盖亚表面的生命,动机,其实并不难猜,人类自诞生以来,没有一天不沉浸在微生物的威胁之中,但凡有能力,人人都想将其尽数消灭。
 
第七六〇章 太空
在盖亚大战尘埃落定后,重返太空,是一个文明作出的理性抉择。
自西历1509年、“净土元年”以来,百废待兴的盖亚地表,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清理,权且修复战争创伤,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资源,看起来,人类似乎没有能力、也没心思急于重返太空。
尽管如此,身为盖亚净土的管理员,方然也没只顾眼前,而是审时度势、将一定资源投入到太空领域。
不过,即便文明面临大规模重建、发展,也未必需要旧时代的太空技术成果。
譬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低轨道卫星发射定时信号,终端接受讯号,便可以解算出自身的空间坐标,进而让“导航”这一民众熟悉的操作成为可能,毕竟,如果连自己与目的地的坐标都不知道,导航便只能是空谈。
而在今天,盖亚文明已完成大一统,遍布世界的通讯网十分发达。
人类在盖亚大战中放弃的广阔海洋,一时半刻又没重返,因而几乎没有对gps的需求。
不论作战单位、工程机器人,还是来往穿梭的重载机车、运输机等交通工具,因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而必须时刻联网,继而可以从网络得到一切讯息,位置坐标自然不在话下,导航也完全由系统下达指令。
相比暂时失去价值的gps,气象、遥测、深空监测等体系的价值,相对较高;
但以近地轨道“遍布垃圾”的现状,仍不适合发射卫星。
所以,在最近几年时间里,盖亚净土的“重返太空”计划一直专注于“垃圾收集”,陆续发射了几批次垃圾回收装置,清理近地轨道及毗邻空间的太空垃圾。
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基本上,人类频繁利用的近地空间,太空垃圾的数量已大大减少,虽然彻底清理还未有时,却已经能满足基本的太空应用,不论发射卫星、还是部署近地空间站,条件都已基本成熟。
当然,在人类文明接近奇点的时代,身为阿达民,是不会因为一些发射卫星的琐事而拨出时间,专程来拜科努尔参观。
岁月,无情流逝。
曾辉煌的拜科努尔航天城,荒废了几十年,如今已变为连绵的废墟。
在过去的大战时代,矛与盾的态势发生了一次剧变,太空装置因其脆弱性而被交战双方放弃,大战伊始就被尽数摧毁。
而拜科努尔航天城,也和列强的一系列航天基地结局类似,被忙于内战的人类废弃,人员绝迹,设备拆卸无踪,配套产业的下场也大致仿佛,结果则是到1512年,人类掌握的航天技术,甚至还不如三十年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