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芨
康王摆摆手,指了指对面:“咱们父子俩,从来没有好好说过话,今日赶巧,就陪本王喝一次茶吧。”
“……是。”
康王看他又变得拘谨的样子,心想,这个儿子本性还是没变,先前那般,大概前些日子老大给了他不少气受,憋的。
也罢,他毕竟是皇帝,哪能没有半点争权的心思。
至于楼四,就冲他对小八下手的狠辣劲,以后断不能留。
但是现在,先给皇帝一个面子。
……
康王世子刚喝完药,顺口问了句:“父王呢?”
世子妃答道:“陛下微服而来,父王与他说话去了。”
康王世子一下子沉下脸。
他受伤这几天,父王连看都没来看他,倒跟老六有说不完的话。
天芳 459章 想和你
先前寒灯回来报讯,北襄太妃当即拍案而起。
“来人,跟我去康王府!”
大长公主叫住她:“你去康王府干什么?把人抢回来吗?”
“不然呢?”北襄太妃嚷道,“难道让那老贼糟蹋?”
大长公主无语了一会儿:“他一个男人,糟蹋什么糟蹋?你这样带着人打上康王府,是想落人口实吗?”
这个霍如丹,真是横行霸道惯了,以为京城也是北襄吗?
“那我总不能不管儿子吧?谁知道那老家伙会干出什么事?”
“不至于……”
“不是你儿子,当然不至于。”
大长公主生气了:“难道他不是我女婿?我还能不想他好?”
两人吵了起来。
池韫问完寒灯,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幕。
她按了按额头,出声:“两位母亲!”
吵得正热闹的两个人,一左一右拉住她。
“阿韫,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阿韫,我讲的有道理吧?”
为什么她有两个老婆来找自己评理的感觉?
她不是当人媳妇的吗?
池韫收束情绪,心平气和地说:“母妃担心的有理,康王这样召他进府,恐怕是要下马威。”
见她站在自己这边,北襄太妃大喜,随后意识到楼晏要出事,更着急了。
大长公主刚要说话,池韫又开口了:“义母说的也对,这里是京城,一个四品官员,不是他说弄死就弄死的。”
“阿韫……”
池韫冷静地道:“你们别着急,寒灯说了,阿晏没有叫人报信。如果他需要别人去救,当时让薛尚书到通政司说一声,高灿就知道了,不会拖到这个时候。我想,他心里有数,觉得自己能应付。”
北襄太妃想想也对,楼晏向来有主意,如果贸然插手,可能会破坏他的计划。
“这么说,没事?”
池韫笑道:“这不是还有吕大人吗?他是大学士,在陛下面前也说得上话。你们该用饭用饭,该纳凉纳凉,晚些时候他就回来了。”
北襄太妃和大长公主被安抚住了,回园子等消息去。
她们走后,大夫人担忧地看着池韫:“其实你心里没底,对吧?”
池韫点点头,这才显露出自己的焦心:“康王这样召他去,肯定掌握了一些证据。不管是杀萧达,还是对付康王世子,康王不会放过他的。”
“那我们……”
“就算闯进康王府也没用。”池韫扶着廊柱,看向门口“他没传信,就是因为不管用。”
“难道我们只能这样等着?”
池韫轻轻点头:“对。”
她稳了稳情绪,思索道:“也没那么糟,他如今是陛下的心腹,想杀他,康王也要考虑陛下的反应。再说,还有北襄王府呢,总要顾忌一二。”
这几年朝局动荡,各地时不时出现义军,朝廷越发忌惮北襄王府。
说是兄弟已经反目,可谁知道楼奕会不会拿这个当借口?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眼见夜幕降临,外头终于有动静了。
寒灯飞快地跑过来报信:“回来了,公子回来了!”
池韫一个激灵,抬脚奔过去,果然瞧见一辆马车停在门口,侍卫小心翼翼地扶着一个人下来。
楼晏醒着,脸上红晕已经退去,比之前更加苍白,看到她,提起嘴角笑了笑。
池韫心中一揪,却不敢说什么。
等到回屋,旁人都退了下去,她才问:“康王给你下毒了?”
楼晏点点头,伸手去握她的,轻声道:“没事,我体内毒性已经很小了,等会儿高灿过来施针,一定能压下来。”
略略吃了些东西,洗沐用的水早就备好了,眼见北襄太妃过来,楼晏带着高灿避到里间去。
北襄太妃没瞧见人,就问:“人呢?不是回来了吗?”
里头传来楼晏的声音:“母妃?”
听他回话,北襄太妃拍了拍胸口:“活着就好!”
楼晏啼笑皆非:“难道您以为我死了?怎么就不盼着我好呢!”刚说完,高灿一针下去,他倒抽一口气。
北襄太妃紧张起来:“怎么了?怎么了?”
高灿的声音传出来:“太妃娘娘,是下官在施针,大人受了点伤。”
他这么说,北襄太妃反倒不着急了,气愤地道:“那老家伙打你了?”
楼晏含糊地应了声:“没什么大碍,休息两天就好。”说着,又叫了声疼,骂高灿,“你不会轻点?”
高灿呵呵笑:“还有两针,很快好了。”
北襄太妃这才放心下来,说道:“行了,你慢慢扎,我回了。”
池韫送她出了门,回来直入浴间,却见楼晏光裸的半身插满了银针,面前还有他呕出来的黑血。
“怎么样?”她急步而去,却又不敢碰。
楼晏的脸色白得像纸,往日因常年饮用药酒留下的浅红都不见了,听到她的声音,睁开眼虚弱地笑了笑。
高灿回道:“大人已经许久没有服用解药了,没想到今日又喂了毒,倒把先前压住的毒性全引发出来了。”
“那怎么办?”
见她着急,高灿忙道:“夫人别担心,康王手里的解药,和往常给的不大一样,似乎药性更强。下官正在想办法,趁药性还没散去,将余毒全部汇到一处,尽力逼出来。”
“这么说,可以完全解掉,以后都不会发作了?”
“是。”
池韫点点头:“你施针吧,若有需要,喊一声便是。”
“是。”
行完一套针,已经半夜了。
将楼晏安置好,高灿告退离去。
池韫进屋,听得他在唤她:“阿韫。”
她走过去:“怎么了?要喝水?”
楼晏摇头:“你别忙了,一起躺会儿。”
池韫笑了笑,去收拾了一下,熄了灯陪他躺下。
楼晏伸手揽住她的腰,轻声说:“这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我一个人便罢,如今多了你,日日担惊受怕。”
池韫抱着他的手紧了紧:“你别着急,有义母在,我不会有事的。”
只听他喃喃道:“我想和你一起归隐,回到无涯海阁,教书育人……早起出海看日升,月落听涛赏晚霞,你喜欢的话再生两个孩子……”
天芳 460章 我行
王府的水阁里,康王半坐半靠。
一名身穿青袍的年轻官员,拘谨地站在他面前。
“所以说,不管有没有朝会,楼通政每天都会陪侍御书房?”康王问。
年轻官员躬身:“是。”
康王目光微沉。
通政司掌内外章奏,每日都要送民情奏议进宫,倒也正常。只是楼晏上头有通政使,同级还有另一个通政,都不用排班的吗?
更何况,政事堂每天都有人当值,哪用得着他一直陪侍。
“你们这些侍书呢?都不用陪侍的吗?”
年轻官员迟疑了一下,低头回禀:“陛下读书时,会召臣等陪侍。”
别的事用不着他们。
康王听明白了,摆了摆手。
年轻官员躬身施礼,退了出去。
吉公公端着冰饮进来,问道:“王爷,还有几位等候召见……”
“不用见了,让他们回去吧。”康王兴致缺缺。
见了这一个,已经够了。楼四那小子,还真本事,他安排在老六身边那么多人,没一个顶用的。
吃完了冰饮,康王心中有主意了。
他吩咐吉公公:“跟钱海说一声,给本王找个人,年轻,才学好,性子活泼,讨人喜欢,会察言观色,懂得灵活机变……找到了带来康王府。”
吉公公答应一声,出去传话了。
那边钱相得到消息,笑了一声,心情极好的样子。
手下官员问:“王爷这是什么意思?”
钱相笑眯眯:“楼四要倒霉了啊!”
“哈?”这跟楼四有什么关系?
钱相心情好,不介意教教他:“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事?”
此人往康王府想了想:“世子挨打?”
钱相摇了摇头。
“那……”没什么事了呀!
钱相敲了敲桌子,说:“楼四今天又请假了,昨天去了趟康王府,今天就请假了。”
“哦……”官员回过味来,“王爷对他不满意,想找个人顶替他。”
钱相点头,心情舒畅:“自从楼四当了通政,陛下心里眼里,几乎只有他一个。不管什么事,都要问他。哼,这下得罪王爷了吧?”
听听康王这要求。
年轻,才学好,就是不能比楼晏差。性子活泼,讨人喜欢,能尽快和皇帝熟悉起来。会察言观色,懂得灵活机变,替康王看好皇帝……
这分明针对楼四。
想到承元宫这桩案子,楼四给自己捅了多大的麻烦,这会儿钱相心里就痛快。
只不过,康王要求这么高,人选不好找啊!
钱相思来想去,没一个满意的。
最后,他手底下的官员出了一个主意:“相爷,要不您放出风声,决定新招个舍人,定会有很多年轻官员,到您面前自荐。”
钱相一想,这主意省事,当下就吩咐:“行,就这么办。”
……
俞慎之唉声叹气。
“大哥,你干嘛呢?”俞慕之觑着他。
“没事。”俞慎之随口应付弟弟,拿了块瓜吃得食不知味。
俞慕之看着看着,懂了:“是不是担心楼四啊?”
俞慎之惊奇地看了他一眼:“你什么时候这么机灵了?”
俞慕之得意洋洋:“能让大哥你这么烦恼的,我就看过两个人,一个是楼四,一个是池大小姐。现在你已经订了亲,总不能还惦记别人吧?肯定是楼四!”
“……”
这小子,不该机灵的地方瞎机灵。
俞慎之冷漠地继续吃瓜。
俞慕之好奇心不死,接着问:“他不就是请了几天假吗?怕什么?虽说先前那案子,他频频针对康王世子,可也是依律办事,和他一样想法的人多着,难道康王府还能一个个报复过来?”
俞慎之摆摆手:“没这么简单。别人针对康王世子,但对陛下没那么大的影响力。”
“就算这样,你又能怎么办?他得罪都已经得罪了,现在请假避避风头,也挺好的。”
兄弟俩说了一会儿,那边俞老太师出来纳凉。
俞慕之瞧见了,缩着脑袋就想溜:“大哥,我还有事,先走了!”
可惜,俞老太师人老眼不花,把他喊住了:“小二,你跑什么?”
俞慕之转过身来,陪着笑,搓着手:“祖父……”
俞慎之问弟弟:“你又闯祸了?”
俞慕之苦着脸:“没有……”
“那你跑什么?”
老太师一蒲扇拍上他的脑袋:“之前叫这小子温习功课,他肯定没听话。”
俞慎之奇了:“庶吉士不是已经考过了吗?为什么要温习功课?”
俞慕之有气无力:“钱相要招个新人,祖父想叫我进政事堂。”
不是他自贬,凭他的本事,进政事堂不是嫌命太长吗?这活儿不能干。
俞老太师骂道:“没出息!我早知道你不行,没想到连试都不想试。”
俞慕之辩解:“祖父,这事明显不成啊!钱相要招人,那得马上派上用场,我连观政都没结束,怎么会要我?要不,您让大哥去,钱相肯定满意!”
出乎意料,俞慎之竟然认真问了:“这是怎么回事?政事堂擢升不都有旧例吗?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放出话来要招人?”
俞老太师道:“明面上是钱相要招人,其实是给陛下找人。”说着,又骂俞慕之,“你那点本事,当祖父不知道?见了康王一面,楼四那小子就告假,分明得罪了康王。钱相放出风声,其实是给陛下找人。我也没指望你能选上,就到陛下面前挂个名。没想到你这小子,一点出息也没有!”
俞慕之被骂得不敢出声。
俞老太师越想越气。
想他一代英才,儿子一辈不行,孙子一辈也这么怂。
他还想再骂几句,却听俞慎之忽然开口:“祖父,小二说的没错。”
“嗯?”小二刚才说什么了?
俞慎之道:“他不行,我行啊!”
俞老太师愣了下:“你……什么意思?”
俞慎之笑眯眯:“钱相什么时候招人?我这就去报名。以前就嫉妒楼四风光,一个通政,让他做出花来。现在他不成了,那我还不抓紧机会?陛下身边现在正缺人,我这回说不定青云直上,马上比他强了。”
天芳 461章 要这么干
楼晏请假好几天了。
皇帝对着桌上的奏章愁眉不展。
往常有楼晏总结提醒,处理起来事半功倍,现下突然没了,心里慌慌的。
正发着呆,外头传来胡恩的声音:“陛下,人到了。”
皇帝心不在焉:“进来吧。”
昨天康王说,他身边人太少,需得再添几个。
皇帝拗不过,只得应了。
他受够了被人盯着的日子,心里极是抵触,对新人不怎么感兴趣。
几个年轻官员依次进来,才学气度都是上上之选。
皇帝神思散漫,听他们介绍。
忽地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臣俞慎之,原任职于大理寺……”
皇帝定睛看向他,想起来了:“是你啊!”
俞慎之中探花那一科,正是皇帝登基第一科,又正好和楼晏同期,本来就有印象。而且他几次和楼晏在一处,皇帝哪能不记得。
俞慎之对上皇帝的视线,没有半点拘谨地笑道:“是。”
略略说了几句,他们便开始干活。
厚厚的奏章分成几份,各自分类标注。
皇帝厌烦的情绪散了些,心想,他们能帮得上忙也不错。
不多时,第一个人将初选后的奏章呈了上来。
“陛下,微臣这里是工部的呈报,这是修缮堤坝的,这是兴建皇陵的,这是翻新行宫的,这是运河……”
皇帝没耐心听下去:“都是要钱的?那你算算哪些能批,哪些不能批。”
这人傻了:“陛下,这个……”
他哪知道能批不能批?这里每一项都要专人核算,哪是一时能得出结论的?陛下要是觉得不对,那就让工部的人再审啊!
皇帝还问他:“怎么了?”
陛下面前,不能说不行,不然从哪来就要回哪去。
这人把话吞回去,禀道:“臣需要一些时间……”
“多久?”
找人,查账,核算,总要个三五天的吧?
他硬着头皮答:“两日。”
皇帝皱起眉头:“居然要两日?也太久了。”
“……”原来陛下面前做事这么难,他还以为已经很快了。
皇帝已经摆摆手,叫下一个了。
二号拿的是兵部的奏章,什么马政、募兵、粮草……他倒是总结了,只是洋洋洒洒的,几大段说下来,皇帝头都疼了。
“说重点!”
二号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这些……都挺重要的。”
他已经从几十页的奏章里,总结出了一二三条,还要怎么说重点啊?不是应该一条条议吗?
可皇帝不是这么想的。他现在很怀念楼晏,这些人也太没用了,活儿都干不利索。
随后三号上去,没一会儿,同样灰头土脸地下来。
轮到俞慎之了,三个人不由期待。
一个人被骂丢人,大家一起被骂,那就谁也别笑谁。
尤其这位俞大公子,风头盛得很,来之前旁人都觉得他十拿九稳。
俞慎之神情自若,到了皇帝面前,飞快地排出几叠奏章。
“陛下,这些是死刑复核的,案件清楚,证据充足,犯人供认不讳,可以通过。这几桩有量刑过重的嫌疑,您看这里,犯人长期受死者压迫,激愤而杀人,情有可原,最好发回重审。至于这份,案情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律条,似乎有些不合理……”
他滔滔不绝,可是皇帝没有不耐烦!
通过的通过,重审的重审,最后一份按俞慎之的意见,让刑部与大理寺重新考虑判案的合理性。
处理完这一堆,皇帝神清气爽:“你理得不错。”
俞慎之笑容满面:“陛下日理万机,微臣只是略尽绵力。”
“……”等着看他被骂的三人内心咆哮,原来要这么干活的吗?那他们也可以啊!
原以为来御书房,是辅助陛下处理政务,谁知道是来上课的。
整理什么啊,总结什么啊,直接告诉陛下哪些能批,哪些不能批,为什么不能批,不就完了?
反正有政事堂把关,出不了大错。
三位被刷下去的官员泪流满面,生恨自己不知内情,白白错过机会。
试用结束,理所当然留下了俞慎之。
皇帝饶有兴致地问:“朕记得,你常跟楼四在一起?”
“是,我们同榜,年纪也相近,所以来往得多一些。”答毕,俞慎之揶揄自己,“其实是臣送上门的,楼四那个人,总是冷冰冰的,可不知道为什么,臣就觉得他顺眼,一来二去,伸手不打笑脸人,他才慢慢对臣另眼相看。”
皇帝哈哈一笑,十分有感触:“你说的对。以前在无涯海阁,他就是这个样子,那会儿朕也觉得他不好亲近。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他的好处。冷是冷了点,可他要当你是朋友,那必是尽心尽力的。”
俞慎之目光闪了闪,心想,楼四是尽心尽力,只是往哪方面使力,就不好说了……
心里这么想,面上他半点不露,状似好奇,说道:“听陛下说起无涯海阁,臣好羡慕。当初臣也想去,可惜家里没同意,不然今日就是陛下的同窗了。”
说到无涯海阁,皇帝兴致勃勃:“确实可惜,无涯海阁是一等一的好地方。没事下海打水球,早上乘船出去看日出,或者夜里去钓鱼……”
这也是皇帝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眼见快中午了,俞慎之主动说:“陛下,您该去用膳了。剩下这些奏章,臣马上给您理一遍,这样您下午一来,很快就能处理好了。”
皇帝愉快地点点头,吩咐内侍:“给俞大人也传一份午膳,别怠慢了。”
俞慎之谢了恩,午饭送来了,也只是草草扒了两口,全副心思都投到整理奏折上去。
等皇帝回来,他已经理完了,将批阅意见告诉他,告退出宫。
站在宫门外,俞慎之吐出一口气,喃喃自语:“这活儿可真不好干,楼四啊楼四,你这回不请客都说不过去。”
说罢,他去政事堂找了钱相。
“怎么样?”钱相抿了口茶水,问他。
俞慎之笑着回道:“陛下心情很好,下官不辱使命。”
天芳 462章 翻脸
钱相笑了起来。
一开始,他并不中意俞慎之。
一则,他是俞家人,背后关系错综复杂,不是容易掌控的对象。二则,他还和楼晏交好。
后来,俞太师派人来说了句话,钱相改变主意了。
原来是俞家的意思。
这几年,俞家虽然还风光,可到底不比俞太师没退的时候。俞家几位老爷,都及不上乃父,倒是长孙,才学能力皆是上上之选。可惜太年轻了,想要按部就班进入中枢,怎么也得十来年后。
可楼晏让大家知道,还有另外捷径。
俞家心动了。
钱相想了想,找个没根基只能听命的寒门子弟固然不错,可跟俞家合作,好处更多啊!
政事堂里,论人脉底子,他远不如首相常庸,论才学能力,比袁彰又逊色一些。若是能得到俞家的助力,那就不差什么了。
至于俞慎之和楼晏的交情,呵呵,小孩子才会将友情看得天大,跟俞家的前程比起来,算得了什么?说不准,就是因为交情好,俞大公子对样样不如自己的楼四更加嫉妒呢?
他勉励了俞慎之一番,就把人打发走了,自己去康王府复命。
而俞慎之出了钱相的值房,便去大理寺把公务交接清楚,将私物都搬到了政事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