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道门法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宝饭

    藏经楼白天大多是院里经堂中的念经道童们在使用,这也是赵然选择晚间前来的原因,他是火工居士身份,和那些正式道士们在一起,会让他很不自在。

    抓了一把钱塞给值守经堂的火工居士,赵然获得了夜晚在藏书楼中看书的许可。他端着一盏烛台,步入黑黝黝的一层书阁。书阁大致分作两间,一间较大,一间较小。赵然先取了《无极院藏书楼汇目,看看究竟有些什么书。

    《汇目很简单,两层硬牛皮纸为首页和封底,中间是折叠的七八张纸页。总的来说,无极院的藏书并不多,在汇目上分为两类,其一是道家基础经典,其二是道门科戒。

    道家基础经典包括《道德真经及各类注本,如《老子想尔注和其他真经注疏议次解新注纂疏等,《南华真经及各类注本,如注疏章句音义拾遗杂录等,《冲虚至德真经及其译文疏解注等,此外还有《老子西升经《通选真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黄极经《太玄经《抱朴子神仙经《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外景玉经这些经典都在大间书阁中。

    道门科戒则是讲述和规范道门礼仪戒律的书籍,包括《科仪疏律《戒律规范《无上黄?大斋立成仪等,这些书都在小间书阁之中。

    研读道门经典,自然须从《道德真经开始。《道德真经为太清道德天尊所著,文始真人关尹受奉而传,为道门最基础最重要的典籍。赵然穿越前世因为好奇也是看过的,但除了头两句外,压根儿记不住,只是对全文有些印象。此刻他首先找到这卷道书,匆匆忙忙就翻开阅看。

    序言中讲述了这部经典的来历,唔,和后世一样。再翻下去就是正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赵然一看,除了个别字与自己之前所看的版本有所出入外,大致是相同的。他不禁松了口气,却又生起好奇之心——既然经书相同,为何这一世会有修炼呢?

    这个问题很深奥,暂时不是此刻的赵然能够琢磨明白的,他便抛开了这些疑问,开始认真研读。

    ;




第三十六章 经典和学问
    《道德真经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全文五千余言,共计81章,合九九归一之数。这部真经,可以套用其中一句话来解释赵然看书的观感——玄之又玄!所谓微言大义,绝非虚言。

    每一句话都可以表达很多层意思,和前后相接,又可以表达很多意思,再联系上下文,又引申出不同的理解。赵然穿越前看的是热闹,穿越后来到这个世界上,想要看个门道,却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赵然看着比较熟悉的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按照字面的理解,就是说天地没有仁爱之心,把万物视为刍狗;圣人也不要有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做刍狗来看待。

    联系下文——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想要表达的意思,似乎是说道的规则是冰冷的漠然的是空洞的是没有任何感情和羁绊的,想要触摸其律,也必须秉持虚无之心——天地像个大气囊,空虚却不会坍塌,运行中却生生不息,说得越多,能够表达得却反而越少,因此,不如守中——不如持守空虚以应万变。

    就这么短短几句话,越琢磨越觉得后面似乎犹有余味,越想越觉得深奥难言。赵然穿越前看过很多描写修道的小说,常常引用这句话,然后愤愤然让主角施展辣手,或是以为主角与天斗的宣言。其实谬矣,无论愤然出手报复,或是选择与天抗争,都和这句话的本意相违背——最好的求道之路,就是持守虚中,不予介怀,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也。

    这句话应该便是太上忘情的注解吧?赵然也不确定,他忽然又想起了佛家思想,这不就是空的来源么?难怪道士们一直指斥佛门乃是道门的叛逆

    赵然想得头都大了,只觉头晕脑胀,眼前发黑。他不敢再深想,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强迫自己以简单之心看待《道德真经——好吧,就当是背诵名句吧,或者是后世的考试提纲,这样会轻松一些。

    背诵了前面十多章,赵然就遇到了难处。每一章那么简简单单几句话,背下来不是问题,可想要流畅的通篇顺下来,却很是不易,因为这些经文看上去更多的是老人家随口而出的警句,似乎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每一章之间是割裂的,凌乱中没个头绪。

    可真要这么想,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后面的每一句话,如果没有前面的话作为铺垫,理解起来就会愈发困难。

    好吧,赵然承认,他头一次认真研读《道德真经就遭受挫折,被彻底打败了,脑子里除了一堆浆糊,啥都没剩下。

    此后几日,赵然每晚都到藏书楼看书,看的结果是一片凄然。很多内容自己明明以为看懂了,也背下来了,可就是不敢去琢磨其中的深意,想清楚一层之后,接下来必定会引发更深的下一层,然后继续去想,每次都让自己想得近乎吐血。

    连续多日之后,赵然熬不住了,去寻于致远求教。当他十分苦恼的将自己的遭遇倾诉出来,并且举了几个自己遇到的难题之后,于致远脸色古怪的打量了他很久,问: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的?

    赵然苦笑:不是自己琢磨的还怎的?也没人指点我

    于致远默然半晌,拱手道:老弟大才,吾不如矣!

    赵然不知道,自己因为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眼界使然,让他对经文的理解在这个世界已经算是非常深邃和宽泛了,他所考虑的那些问题,就连于致远这样有才名的道士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比如宇宙的本源来自何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这个世界有几个人看过类似的科普性文章?

    但于致远也有自己的长处,他的优势相比赵然而言,正在于信仰专一。他很快就将赵然灌入他耳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思路抛开,指点赵然道:观《道德真经而不读《想尔注,非正道也。——你小子看经不看注,这算什么道理?

    好吧,赵然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这个真是疏忽了。这个世界人们最简单的常识,于赵然而言,却并非那么理所当然,他疏忽了也并不奇怪。

    《老子想尔注为道门祖师——张天师所著,入道门而不读《想尔注,那是不可思议的。可赵然是穿越客,说白了,他内心中缺乏对张天师的敬畏之心,想不起来也不能怪他。

    于是,赵然又开始翻阅起《老子想尔注来。

    《老子想尔注是张天师对老人家语录的解释,每一句话都作一注释,让人们明白老人家到底想说什么。赵然大致翻看了一遍,很快便有了所得。

    对于《道德真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理解,那么究竟哪一种理解才是正确的呢?很显然,张天师认为,他的理解是最接近老人家本意的。

    简单来说,张天师提出,守道不仅要守道心,而且要守道戒,也就是从行为规范上符合天道,赵然认为,这是张天师创立道门的基础。没有道戒维系上下,就没有道门的存在——道门是个组织,而修道只是手段,修道也许可以上溯无限元元,但道门的诞生却自张天师而始。

    有了道门,让人们入了这个组织,那就得拿出些甜头来不是?张天师便在《想尔注中借老人家的话,阐述了长生之法,也就是修道之法,这是道门传承衣钵的最重要方式。可赵然却觉得,《道德真经是讲述对道的本源追溯的,强行将其与长生之法挂钩,会显得很是别扭。

    举个例子,老人家已经说过了,道是虚无,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善恶之念。可张天师注释说,道设生而赏善,设死以威恶,又说仙士畏死,信道守诚,故与生合也,那么赵然不禁要问,既有赏罚之举,必有好恶之分,这不是说天道是有思想的么?与老人家所云,不是矛盾了么?因此,赵然的理解是,《道德真经是理解天道的著述,或许修行到了至深处,能够从中悟出飞升的法门,但那属于最高等级的范畴,绝不是一般修道人士可以参研的。

    除了长生之法外,张天师还讲述了普通世人应该怎么做。有资质根骨和天赋才干参与修道的人毕竟是少数,剩下的大多数人怎么办?张天师继续借着对老人家话语的解释,阐发了世俗统制的规则,君王应该怎么做,臣吏应该怎么做,百姓应该怎么做。即治国之君务修德,忠臣辅佑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

    由此,道门确立了世俗王庭的运行规则,并以十方丛林而督之,以四方天地为贡,助有道者飞升。

    赵然不惮以最大恶意揣想,也许就现世道门而言,《道德真经并非是最重要的经典,真正的核心典籍,应当是《想尔注才对。就他的眼光来看,张天师对老人家的注释,是纯宗教的,正是因为把世人的理解全都从宗教的角度统一了起来,才有了道门的存在。

    好吧,胡思乱想归胡思乱想,赵然已经深入道门,就必须融入这套思想体系之中,哪怕内心深处再不以为然,表面文章也得好好作下去,就当是在读这一世的考题和标准答案罢。

    从《想尔注读起,赵然终于开始入了门径。

    ;



第三十七章 受牒的曙光
    无极山飘起今冬第一场雪的时候,赵然已经在藏书楼中看了两个多月的道书,除了《道德真经和《老子想尔注外,还看了不少别的注释和疏议,已经初步将自己代入了一个道门实行生的身份中去学习典籍。

    除去关于《道德真经的原文和注疏外,赵然也捡起了另一本重要经典——《老子西升经。这本典籍是文始真人对老人家语录的进一步阐发,内容集中在天道义理的发挥上。

    《西升经中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解释世界万物起源的说明。赵然与之和自己穿越前那一世的学问进行对比,如果将有替换为奇点,那么这种解释就和现代科学完全一致。

    这天晚间,赵然正在研读《西升经中关于天道的宗本身三位一体之间的关系。按照《道德经的宗旨,《西升经认为,虚无为宗,自然为本,天道为身,以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天道,也就是说,空空如也的宇宙突然从虚无中诞生,这个世界便存在了,有了世界万物的存在,便应运而生天道规则。

    赵然于是琢磨,究竟是天道生了万物,还是万物生了天道呢?也就是这个一究竟是虚无呢?还是天道呢?如果天道本身就是虚无,那么天道就不应该有规则,因为有了规则就不是虚无了可是没有规则,虚无又凭借什么从无到有生了一

    正在他冥思苦想之际,藏书楼外传来在雪泥上踩出来的咯吱咯吱脚步声。

    赵然起身推开窗棂,一股寒冷却极为清新的空气迎面透了进来,令他浑身一振。向窗外看去,只见月光下洁白的雪地里,于致远正在大步走来。

    赵然连忙打开门迎了出去,将于致远接到藏书楼中。

    于致远将狐毛大氅解下,挂在衣架之上,有抖落鞋上沾着的雪泥,双手聚拢哈了口热气,向赵然道:这些时日也没找你,就是怕耽误你功课,只是不曾想老弟如此用功,这般雪天照样进学不辍。

    赵然一笑,道:看书看得入了魔怔,让门头取笑了。这藏书楼只一桩不好,就是不许将书拿回去,这大冷天的便也只好挨着了。门头踏雪而来,可是有什么急事?

    于致远也不遮掩,直接道明来意:今日典造房收到西真武宫转来的文书,明年正旦之前,无极院可纳两名道童受牒。

    赵然呆了一呆,心里顿时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口舌略觉干燥,急问:定了么?是哪两人?

    于致远笑道:莫急,监院和‘三都’尚未商议,暂且未定呢。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虽说院里可纳两人,但其一已有定论,为西真武宫指定之人,据说有修道根骨,将来是要去馆阁修行的,故此,你只能去争另一定额。

    赵然深吸了口气,在屋子里转了几圈,略略平静了一番焦躁的内心,向于致远问道:于门头,我该如何行事?

    于致远道:按理,须由八大执事从所辖之火工居士中推举人选,然后经监院和三都考核,以确定最终人选。以宋巡照对你的看重,寮房的推举人选你想必是极有望的,不过你也不可大意。寮房之中,金久和张泽二人家世最厚,宋巡照虽然属意于你,但若是监院和‘三都’发话,他也不可太过违逆

    赵然点头道:我会想办法的。

    于致远续道:如此最好其余七房,经堂概不参选,我这边的客堂贾执事已赴白马山了,我可以压下来不予举荐,账房那边这两年没有适合的人选,想必也不会举荐,这样的话,连你在内,当有五人,你须在这五人中脱颖而出方可。

    五选一,这个比例应该说还是很难的,以赵然的家世背景,垫底无虞,若是拼爹的话,他无论如何是拼不过的,这却如何是好?

    目下离明年正旦只有一个多月了,时间比较紧促,想要短时间内抱上谁的大腿,很明显来不及。

    赵然想起了雨墨,这丫头在华云馆修行,也不知能不能给自己有所助力?但这个念头只是刚刚想起,便被他毫不犹豫的打消了——靠女人帮忙升迁,那不是成了吃软饭的了么?赵然的自尊心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如果真要走了这一步,且不论雨墨能不能帮他促成此事,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两人之间朋友之谊就彻底变味了,赵然甚至担心雨墨是否会就此鄙夷他?不齿他?轻视他?

    由着雨墨这个念想,赵然又记起了周府尊,也不知周府尊愿不愿意为他出头?

    赵然刚刚提起这个话题,便被于致远打断了:老弟还是莫要奢望了,周府尊月前刚升任四川布政使司右参议,原府衙同知冯弘出了大力,他绝不会为你之事去与冯同知相争。号房今年必会举荐冯灿,那是冯弘的外甥,也是诸房之间最有希望受牒之人。

    一府同知的外甥,这个关系比之张泽来说更为难缠。张泽的后台虽是刑部侍郎,但张泽与张侍郎之间血缘不近,几在三服之外,张侍郎远在京城,关照力度肯定没那么高,甚至连举荐书信也没工夫寄,但冯灿就不同了,那可是冯同知的亲外甥!

    赵然顿感棘手,可他知道就算棘手也没有办法,目前只能先通过了宋巡照的举荐关再说吧。

    于致远临走之时,塞给赵然一个小纸条:上次你央我打听玉皇阁所在,此事殊为难办,至今未得所踪,只查知了大炼师的乡梓。不过你若是指望就此能攀上大炼师,机会却渺茫得紧,顶多是死马当活马医,聊胜于无罢了。我这里能帮你的,也就是和都管念叨念叨,希望他老人家对你照顾一二。

    赵然从怀中抽出五百两银票,塞到于致远手上:于门头,麻烦你了,费心帮我打点一二,无论成与不成,我都多谢之至。

    于致远脸上变色:这是什么话?你我相交,怎么论起银钱来了?快拿回去,否则今后不与往来便是!

    赵然诚恳道:不要误会,这不是给你的,你与都管他老人家求情,空口白话,毕竟分量不重,听说都管身子骨不好,拿些银钱去换几味好药,也算我的一番心意不是?

    于致远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本来打算自家填补些银子进去为赵然说情,但他虽然富有,却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折腾出一大笔银钱来为旁人打通门路,说到底,赵然不是他亲戚,更不是他爹,拿出一二百两银子已经是他仁至义尽了。若是有这五百两在手,应该可以有很大把握了吧?

    想毕,于致远脸色转霁,接过银票,忽然顿足又问:你这银票哪里来的?赵然的家世他最是清楚,五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

    赵然笑道:门头放心就是,绝对来路正经,不偷不抢。

    于致远起了疑心,怀疑赵然参与了院中的赌戏,否则怎么可能不到一年就攒下如此身家?要知道,赵然先是在圊房扫圊四个多月,属于火工居士中的冷门职司,那是绝对没有油水的,其后虽然进了饭房,但至今不过三个月,怎么可能凭空折腾出五百两银子?因此,他离开前又好生劝诫了一番,让赵然珍惜生命,远离赌博。

    赵然口头上连声答允了,好容易将于致远糊弄走,便再也读不下去了,踏着院中皑皑白雪,返回自己的住处。

    ;



第三十八章 顺风顺水莫嚣张
    第二天,赵然在后厨做完职司,便按捺不住,赶往后院宋巡照的寮房。

    宋致元没有在院子里,他便按下急切的心思,耐心等候着。约莫半个多时辰之后,宋巡照和号房的董执事联袂而归,两人说说笑笑,并肩而至。

    要说八大执事之中,谁是最富庶的,那么排在最前面的肯定是董执事。号房掌田庄茶山园林和店铺等院产,无极院财计的五成以上,都来自于号房的贡献,虽然都是实打实的院产,归之于道院名下,但董执事每年过手的银钱便不下万贯,随便从指缝中滴出些油水来,就足以令人侧目。
1...1516171819...6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