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攻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御炎
还有那什么劳动改造,陛下下令成立公奴司,宫里面兵部也乱作一团,接着就是勇救蔡国公,把人家死人都给救活了,全长安大夫都没法子,就你给人家救活了!据说太医监已经把你的针刺法给记载下来了,还有用银杏叶治疗那种病,说这是万世之功,要是确实有效的话,就是你的功德,还要上奏请陛下赏赐你!
我以为这样就已经够了,谁知道这还不够,又和太子打架?三明,你是打算把整个长安都给翻过来吗?表弟,我可要告诉你,和这个家伙走得近,你可要注意了,他是一肚子坏水,表兄我在军中可是深受他的压榨,一开始还以为他是高人,他在一旁快活,我处理事物处理到深夜啊!”
长孙冲的面部表情极为丰富,加上多姿多彩的肢体语言,说的李承乾是惊讶万分,处于深宫,又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李承乾昨天心情又不是很好,所以早早睡下了,一直期待着今天和苏宁的相遇,没有听到前朝传来的消息,这猛然间一听,不由得更加吃惊,这家伙竟然能把孔颖达那个老家伙给弄下朝堂?!
对于苏宁捉弄长孙冲的事情本来是长孙冲着力表述妄图获取同情心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李承乾心里,这才是有本事的人应该做的,不说驸马,赵国公长子的身份也足以让很多人吓得尿了裤子,可苏宁偏不,还这般捉弄之,自己真的没有看错人,这是他一贯的风格,难怪面对自己也是毫无畏惧之心,还敢撸袖子打架!李承乾再无疑心……
苏宁可就不这么想了,长孙冲这二货纯粹就是来拆场子的!找打!
“二货,一天不见,皮痒了是吧?”苏宁伸出双拳,左手按按右手,右手按按左手,脖子左右扭扭,而后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请您往后站一站,然后转过头,接下来的画面很黄很暴力,十八禁的画面,你还是不要看的比较好!二货,我跟你说过,不作死就不会死,可是你自己作死,那就不怪我了!”苏宁一个饿虎扑食,长孙冲就被扑倒在地,一顿爆揍!
“啊!哦!嗷!啊!疼!啊!啊!救命!救命啊……”
整个弘文馆的皇二代和官二代学子们都被震惊了,这个家伙也太狂了吧?第一天入学就暴打齐国公长孙无忌长子,左卫中郎将、未来的长乐公主驸马长孙冲!皇二代们和官二代们立刻就给苏宁定了性,狂妄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而且,貌似还和太子殿下的关系很好!
少年们窃窃私语,因为不是很熟悉,而且太子李承乾还在那里,顾忌着李承乾的面子,不好意思上去闹事;少女们基本上都是李二陛下的女儿,也有少数宗室女子,看着苏宁暴打长孙冲的一幕,有仰慕的,也有厌恶的,更有无视的,总之每个少年少女的心里头都有一番心思。
“他就是苏宁?爷爷这般看好他?倒是有几分脾气!武艺也不错,我也是和爷爷学的,倒是可以切磋切磋!”一个白衣少年这样想到。
“苏宁?父亲不是说他非常懂礼仪吗?为什么第一天入宫读书就打人?这样的人也能做出那样好吃的饭食?嗯,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一个长得有些微胖的少年这样想到。
“他就是欺负淳儿的那个苏宁?竟然这般粗鲁?为非作歹!一言不合就打人?果然是个混蛋,欺负淳儿!看我怎么收拾你!”一个黄衣少女警惕地看着苏宁,对于苏宁充满了恶感……
“当~当~当~”
浑厚的洪钟声音响了起来,随着钟的声音响起,原本看热闹的少男少女们作鸟兽散,苏宁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李承乾一把拉过苏宁:“三明!快走,马上先生就要来上课了,要是迟了是会挨打的!”
苏宁大惊,这是上课铃?!唐代也有上课铃?哦不,上课钟?!
看着李承乾那略显慌张的模样,苏宁知道李承乾没有开玩笑,一把抄起躺在地上装死的长孙冲就往课堂里面冲,冲进了课堂之后随便找了个比较靠后的空位子坐了下来,顺手把长孙冲扔在旁边的一张位子上,李承乾则是坐在了正中间一个位子上,毕竟是太子,还回头来看了看苏宁和长孙冲,对着苏宁竖了一根手指头在嘴边,示意苏宁一句话也不要说。
看来那帮老儒生把这些纨绔子弟整的够呛,要不然这些纨绔也不会如此的听话了,也对,又老又有文化,这要是顶撞了,皇帝都不能说情的,纨绔们只能是自讨苦吃,要是被旁人顶撞一棍子下去还能有些好处,这些老家伙一棍子下去只能打出屎,谁愿意和他们不对付?
知识分子有节操啊!
ps:二更送上~满足要求了哦~明天还是两更~顺便求求...推荐和...收藏了~





贞观攻略 五十五 阴魂不散的孔颖达(下)
想通了这个关节,苏宁无奈的笑了笑,就开始打量这间学堂的模样,还是第一次在古代的学堂里面听课呢,古色古香,四个角落各有一尊青铜鼎炉,一共大约四十余位子,每个位子上都铺着一张软垫,没有椅子嘛!然后是一张案几,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嗯,宣纸果然珍贵,一张桌子上貌似只有一张宣纸,剩下的全部都是,额,硬黄纸,质地也就比用作冥钞的纸好上一些,价格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绝对的物不美价不廉,忒不划算了……
但饶是弘文馆这样的最高皇家学府也负担不起足够的纸,就可以看得出来,纸在目前是何等的珍贵,那么造纸也就是自己一系列致富计划的那个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了,当然造纸之利功在千秋,必然是要献给国家的,献给伟大的李二陛下的,然后李二陛下站在台前享受着鲜花和掌声,苏宁作为发明者,在幕后享受一点儿分红也是应该的……
苏宁还在这里想着自己的发财大计,一抬头却看到了一个灰白胡子老头儿站在了这些学生的正前方,一双眼睛直愣愣的朝着自己看,见自己也看向了他,微微一笑,把目光移开,扫视着所有人说道:“老夫孔颖达,蒙陛下恩典,自今日起,就是这弘文馆馆主,想必你等也都听说过老夫的名头吧?
呵呵,老夫授课不是很严厉,课业不会很繁重,比之你们之前定然是有所改善的,但是老夫说的,你等必须做到,否则,陛下钦赐戒尺,就是为你等准备的!老夫不管你等是何身份,你等父母是何身份,进入学堂!就是学子!就是老夫的弟子!达不成要求,违背纪律,不尊师长,欺凌同窗,老夫定会严惩!绝无二话!”
说完,老头子举起了手中一把长长的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制成的戒尺,顿时,周边一片咽口水的声音……
苏宁关注的点不是那把戒尺,而是那个人……
孔颖达……
这老家伙不是在家里面呆了一天一夜,到现在为止还在书房里面不出来的吗?说好的一天一夜不吃饭不喝水呢?说好的失魂落魄呢?说好的气虚体弱呢?说好的全家总动员呢?!一天一夜不吃饭的老家伙能有这样的精气神?!坑爹呢吧!
面色红润,中气十足,精神头极好,这是一天一夜不吃不喝的人该有的模样吗?!这货开外挂的吧!这不科学!
昨天才给这个老家伙给说下了朝堂,苏宁还颇有几分自得,认为自己颇有孔明舌战群儒的风采,但是刚才那一瞬间和孔颖达的对视,苏宁从孔颖达的眼神里面读到了一种名为“兴趣”的东东,苏宁顿时就有些明悟了,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会不会是李二陛下下达到孔家的那份圣旨作祟?
李二陛下知道孔颖达没有生的不是病,是寂寞,所以就把苏宁要进入弘文馆读书的事情告诉了孔颖达,顺便问问孔大师有没有出任弘文馆馆主的想法,李二陛下揣摩人心的本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份圣旨就给如同吸了鸦片的孔颖达打了一针鸡血,开了一份鼓舞光环,孔颖达有了buff,立刻满血复活,神采奕奕的来到弘文馆上任……
不对啊,这老头子不是还担任着给事中的职位吗?那可是个非常重要的实权职位,专门封驳皇帝旨意来的,是专门和李二陛下作对的,这老头子有时间来弘文馆授课?估计只是友情客串一下吧?但是,那个馆主的职位是什么意思呢?荣誉馆主?
“你等不用担心老夫会因为公务而没有时间给你们授课,完全不用担心,老夫已经辞去了给事中的职位,从今往后一心一意的做弘文馆馆主,悉心教导你等!”孔老头儿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尤其是看到苏宁那晴天霹雳的神情,心里更是无限快意!臭小子,老夫倒要看看你有几斤几两,正如陛下所说,近水楼台,把你会的统统掏出来!
这样的消息无论是对于苏宁还是对于弘文馆学子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孔颖达是孔子后人,皇帝都要对他礼遇,可以责罚,可不能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对孔颖达做什么事情就是在动摇自己的执政基础,除非孔颖达叛国,还是对外族人的叛国举动……
皇帝如此,更别提其他人了,孔颖达的学识和地位都是他人身非常安全的保障,别的老儒或许还有几分顾虑,但是孔颖达不需要,谁敢打倒孔老二?至少现在是没有人敢的……
苏宁顿时明白了!李二这货这是一箭三雕啊!把孔颖达弄进了弘文馆专心学术,给事中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就可以安排一个马屁精担任,减轻对自己皇权的束缚!顺便让孔颖达好好的试探自己,看看自己到底还知道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掏掏自己的底!接着还可以借孔颖达的威名震慑群纨绔,提高一下弘文馆学堂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下这些纨绔们的学术水平,也好像功臣和皇家亲戚们交代……
李承乾顿时就感到一阵绝望,苏醒过来的长孙冲也感到这一股弱者的气息,其他的皇二代和官二代们也感受到了自由的消逝……
“老夫来之前细细问过以往为你等授课的先生,对你等的水平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正如孔子所说,因材施教,老夫不会刻意的对你等要求些什么,你等也大可放心,只是,三原伯苏宁,老夫对你还不是很了解。”孔老头儿果然对着苏宁开火了……
苏宁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老夫听闻你之前是跟随你已经过世的师尊学习,所学非常繁杂,也非常广博,也很实用,这一点老夫很是钦佩,令师乃是一代宗师;只是你所学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何学的?读过哪些书?你要告诉老夫,老夫才可决定用何种方式教导你。”孔老头儿一脸微笑的慢慢踱步来到苏宁身边。
读书?四书五经?苏宁一直都忙着恶补唐朝人物志,对于四书五经这些文化方面的东西实在是不甚了解,还有其他的书籍,根本没有任何的了解。
苏宁深吸一口气,回想起老头儿的教育方式,说道:“这一点弟子也不是很清楚,师尊带着弟子一路走一路施教,所说所讲都是弟子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比如师尊看到有人盗窃他人物品被捕就会先行询问弟子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该如何解决;看到了有人打架也会询问弟子为什么人们会争执,会打架,问题的根本在哪里,该如何解决。
天上下雨,师尊也会问弟子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下雪,师尊也会问弟子为什么会下雪,干旱,师尊也会问弟子为什么干旱,百姓们颗粒无收,师尊也会询问这是为什么;师尊甚少给弟子一些明确的解答,因为师尊以为,世上没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的变化,问题在变化,答案也在变化,没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弟子从未见过师尊拿着什么书籍给弟子讲解书中要义,只是不断的带着弟子见识各种各样的事情,讲明各种各样的道理,师尊说,天下最大的学问,就在人世间,看透了人世间,一切的道理也就都明白了,那个时候读书其实就是修身养性怡情,无关乎真正的学问,因为书中的学问也是先人所看所闻所思所想之所得,千百年前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到了如今,早就变的面目全非,如果只是读书中的道理,那么永远也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
读书是为了学习先人刻苦学习,勇于求知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坚定不移保持本心的品质,而不是书的本身,若是一味的认死理,读死书,只知道吸收书中的知识,而不知道做出任何的超越和改变,固步自封,那么只能读成书呆子,于国于民,乃至于家,都没有任何的用途,所以,弟子从未读过书,也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还请先生告知弟子。”
说完,苏宁朝着孔颖达一拜,抬起头来时,孔颖达已经惊呆了,嘴巴微微张着,盯着苏宁,说不出话来;其他人比起孔颖达来也好不到哪里去,这里的少年和少女们都有一定的岁数了,最小的差不多也有**岁,开始懂得一些道理了,苏宁所说的这一切,他们几乎都听了个**不离十,自然也明白了苏宁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是彻底的震惊了,他实在是想不到苏宁竟然有过这样的经历,实在想不到苏宁竟然是这样学习的,如果自己也可以这样学习,也可以这样走遍天下,自己是不是也会和苏宁一样呢?回想起那些老儒给自己讲授的那些枯燥无味的书籍,李承乾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厌恶!
我不要学那些!要学就学苏宁学的东西!哪怕是拜他为师!我也要学习他学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道理,真正的学问!李承乾在心中狂吼……




贞观攻略 五十六 汉语拼音(上)
长孙冲也是读书很多的了,和苏宁接触的这段时间里面,他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和苏宁的差距,但是他以为这些差距不是很大,可是现在看来,这样的差距,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苏宁一生下来就跟着他的师父走南闯北,见识到了多少的道理,而自己一生下来就是高墙大院,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别人嘴里或者书本里面知道的。
这样的差距,如何弥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没有道理的,和苏宁的巨大差距,该如何弥补?长孙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方才敌视苏宁的黄衣少女也是被惊呆了,好容易缓过神来,细细品味着苏宁说的话,看向苏宁的眼神越发的奇异……
孔颖达岁数大,读书多,又是孔家嫡传后人,所以对于这番话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苏宁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被这番话彻底的惊呆了,这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绝世高人才能领悟出来的?自己读书的时候,未尝没有感受到一些疑惑,一些问题,自己想做出一些新的解答,但是身为孔子后人,他一直都以维持孔家正统为己任,认为改变就是不尊先人,出于对先人的崇敬,并不敢做出不尊先人的举动,所以他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可是苏宁的这番话让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产生了动摇,没错,他的心对他说,苏宁的话是对的,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本身,而是为了学习先人的精神,并且在先人所学的基础上做出改变,超越先人!只有一代超越一代,民族才能兴盛,国家才有希望,如果只是一味的研究古人的著述,信奉古人的著述,谈何进步?固步自封,可是正确的道理?
孔颖达猛然被惊醒了,多年以来困扰自己的桎梏一瞬间不复存在,孔颖达突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的眼前一片明朗,乌云散尽,阳光普照,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原来是这样,原来自己一直都犯了这样的错误,犯了这样愚昧而又可怕的错误!一直沉浸在先人的成就当中,一直都没有想过继续先人的辉煌,继续先人未竟之业!
苏宁突然感受到孔颖达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孔颖达的眉宇之间貌似少了几分忧郁,多了几分坦然,这老头子是怎么了?
孔颖达回过神来,目光一片清明,他看着苏宁,笑了出来:“真没有想到,多年以来困扰老夫的问题被你一言解决了,你的身世虽然不幸,但也是不幸中之万幸,令师尊是一位不世出之宗师,老夫远不及之!读书五十载,却没有悟出这样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令师之学问,令人神往!
可惜令师已然驾鹤西去,否则老夫定当舍弃一切官职,拜入令师门下,哪怕做一端茶递水之杂役,只需时时聆听令师之教诲,此生足矣!三明,你之所学,比之老夫胸中学问,高下立判,老夫不能教你其它,否则便是害了你,老夫能做的,只是为你巩固学识,教你一些修身养性怡情的道理,其他的,老夫已经无能为力了。”
孔颖达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走回了讲台,对着四十多个心神未定的学子说道:“今日三明之言,尔等需谨记在心,需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尔等万万不可拘泥于书本学识,正如三明所言,书本知识只是知识,你等今后需要的是真正的学问,是道理,知识不经过历练,是无法成为学问的。
你等也要知道,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应付老夫,不在于应付你等双亲,更不在于应付陛下,而是为你等自己所学,你等出身豪门贵族,将来必将成为大唐高官,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望你等牢记今日所言,好自为之。”
孔颖达一番大道理说出来,所有的学子都醒悟过来,对着孔颖达深深一拜:“弟子明白。”他们心中也是颇为不平静,今天,必将是他们心中最为难忘的一天。
“三明啊,老夫是没什么东西可以交给你了,不过,你没有读过那些启蒙读物,可识字否?”孔颖达突然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读书,不读启蒙读物,识不识字?要是这样一个不世出之奇才不识字,那可就是千古奇闻了……
苏宁点点头:“当然识字。”
孔颖达来了兴趣:“不读书,不读启蒙读物,你是如何识字的?”
苏宁想了想幼儿园学前班还有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想起来了,汉语拼音啊!多少年没有用过了,汉语拼音,绝对的识字好帮手!还是普通话炼成之神器,不管它最初产生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已经被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识字好帮手。
于是苏宁说道:“是用拼音识的字。”
“拼音?”孔颖达顿时斯巴达了,这小子怎么随便说个东西都是老夫没有听过的?难道这就是那位宗师的学问?唉!老夫果然是井底之蛙,妄自揣测高人学问,罪过!罪过!
苏宁点点头:“对的,拼音,师尊说这也是用了几十年才整理出来的,他说,我们说的话都是字,可以写出来的,这些字的发音是有规律的,比如有些字的发音很像,打架的打,大人的大,发达的达,搭配的搭,其实听上去只是音调不一样,其实是同样的一个音种。
师尊好像是参考了极西之地的一种语言,然后利用音律的知识,对所有能够写出来的字,进行了拼音标注;所以弟子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却是看过不少师尊用拼音标注出来的字,或者是诗,长短句,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先是记住了那些字的读音,然后逐步将拼音去除,最后,全部拼音去除,摆脱拼音的辅助,弟子就完全识字了,只要有拼音,就算不认识那个字,也会读。”
孔颖达瞪大了眼睛,四十多个少男少女也极为震惊,这一天里面受到的刺激太多了,他们的大脑有些难以接受;孔颖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所以很快就重新恢复了理智,问道:“极西之地的语言?还有音律?”
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概是从东汉开始,中国人识字读字都使用两字相切读字法,所谓两字相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如“红,胡笼切”,就是用“胡”的声母h与“笼”的韵母和声调ong拼成hong,就是“红”的读音,但是这种识字法读音不准确,普及率低,效率很低,识字的前提就是识字,并不适合全面推广,至于之前所用的直音法就更为不合适了。
拼音最早的出现还是明末的时候,一开始的拼音也都是外国人为了方便和中国交流而创造的,至于汉语拼音一开始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废除汉字,这是清末国家危亡时期一些急过了头的知识分子提出来的设想,他们认为汉字独立于世界语种,这是中国落后的原因,鲁迅更是声称:“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大量知识分子都认为这是对的,于是纷纷开始创造类似于西方罗马化拉丁化文字的新汉字。
但是华夏五千年的传统如何可以消灭掉?汉字独立于世界,华夏不还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创造世界奇迹,屹立于世界顶端吗?中国的灭不灭亡和汉字有什么关系?苏宁不明白,老头儿更是斥责那些妄图废除汉字的知识分子是“数典忘祖”之辈;但是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希望迎头赶上世界潮流的运动,所以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发展,建国后国家开始更加紧锣密鼓的筹备新汉字,汉语拼音应运而生,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汉字对于中国人,是不可能被替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废除汉字计划也就被放弃了,而汉语拼音作为广泛推广的识字辅助系统,得以广泛好评。
苏宁说道:“是啊!师尊好像说过,师尊一开始想要创造拼音的原因是考虑到了不同地方人们互相交流的苦难和识字的困难;老师您想啊,咱们大唐这么大,是吧!江南江北之间的说话口音和方式就很不相同,一个江南人士和一个江北人士之间的交流似乎就很不容易。
江南江北口音还包括了咱们关中话,蜀中话,山东话,河北话,靠近突厥那里的口音甚至有些像突厥话,往往一个地区的人到了另一个地区,都找不到可以交流顺畅的人,都会说话,都识字,都会写字,但是互相说的话却都听不懂,这不是和聋子没什么两样吗?这也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地区之间的交流。
所以师尊就想,是否可以创造一种天下共用的口音,不同于任何地方的方言,因为采用任何地方的方言做天下共用口音,都是对其他地方的不尊重,很容易引起地方纠纷,师尊的想法是,不用废除乡音,乡人之间还是可以说自己的乡音,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互相交流就用这种天下共用口音,这样既可以顺畅的交流,也不用影响到乡音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大唐采用的是用关中口音做官话,但是弟子以为这样未免是对其他地方的子民的一种不尊重,那就显得我们关中人太霸道,不利于大唐全国的团结,尤其是边境地区,情况复杂,汉胡杂居,就更为复杂了,有一种可以全大唐都听得懂的口音,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1...2425262728...3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