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包
许三这一段图案标志同样也是用树枝简单绘成的,一共四格,每格的长短胖瘦都一模一样,线条清晰,转折果断,功力非常深厚。
罗大欣赏了一会儿,开始根据标记画圈。
“有意思。”划完之后,他直起身子,笑起来看向林许二人。
这两人对视一眼,也笑了。
他俩标记的位置不一样,但圈出来的范围却几乎一模一样,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看看十四的。”许三说。
罗大点点头,很快在许问的指引下,把他做的标记也全部找出来了。
看完之后,罗大的笑容消失,沉吟片刻,深深看了许问一眼。
许问的标记样式很简单,位置跟他们差不多,数量上至少比他们少四个,但是定位得极其精准,每一个都刚好卡在最边缘的极限,十几个标记完美圈出了料姜石层的全貌,毫无疑问,阳宁村的新窑就会顺着这个来建了。
只定标记这一项,就显示出了许问的实力,在这三人里,绝对位列第一!
“不错,看来都已经弄懂了。搞清楚了地方这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搞清楚窑应该往哪开怎么挖,这也有几句口诀,我来念给你们听……”
罗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细致地教着他们。
另一边,史月娥检查着土灶和烟囱,眼睛不时瞥向地上的影子。
祝红的影子长长地伸进来,随着日光不断偏移角度,非常细微,但她还是能看出来。
她越来越焦急,很想找个什么东西放在嘴里咬一咬。
祝红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嘴里哼着小曲儿,还在细细篦着头发。
407 可惜了
今天的天气一直阴晴不定,云层散了又聚,聚了又散。云影在地面上不断移动,日光时隐时现。
但即使如此,也能看得出来太阳在不断偏斜它的角度,时间在不断流逝。
不知受到了什么样的嘱咐,罗大完全不是这时代工匠的习惯作风,对他们堪称倾囊相授。
一座窑洞应在什么地方选址,挖成什么样的形状,什么地方能挖什么地方不能挖,怎样结合使用土与石……非常详细,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这其中许问最感兴趣的就是黄土的支撑力,料姜石层是一方面,但又不完全是因为这个。
有些地方没有石层,土石互相托举,也能把窑洞撑起来。
罗大说不出其中原因,只说是经验带来的直觉,这样的窑洞同样可以长久存在,供人居住,并不会特别不安全。
不过要像十里村那样洞洞相连,直至十里之长,这样的法子又有些支撑不住了。
罗大又遗憾了一次史光明的技艺失传,言下对史光明的固执和闭塞有点不以为然。
“就算不教,把它写下来留给闺女压箱底也好嘛。”他抱怨说。
“我听说好多地方讲究个口口相传,不留纸面”林谢问。
“所以才容易出错嘛!没有师父手把手地教,光留个口信儿算什么别的不说,我辨石那十六句,我不讲给你们,你们能听得懂”罗大呸了一声,举起了例子。
“真听不懂!”这个例子太具有实效性了,三个人一起摇头。
“就是嘛!”罗大自己生了一会儿气,又叮嘱他们,“你们以后可别这样,该教就得教,教到会为止!好东西传下去才是正经事!不然好好的绝活,就失传了,这算什么事嘛……”
三个人一起点头,许问骨子里是现代人,许三是他跟连天青教出来的,林谢跟这行更是无关。他们三个人当然都不会有藏私的想法,尤其是许问,这一路过来,都已经教了别人多少东西了……
不过其实,他也能理解这时代人藏私的意图。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就是这八个字。
这时代生产力低下,总体需求非常有限。所以相应的,需要的技艺也就减少了。
一个地方只需要一个人有这个手艺,出现了第二个人就会有被抢饭碗饿死的风险,这是社会的问题,不是单个人的。
环境决定人的思维,工匠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口头上的痛斥可能能改变一个人,但不可能改变全部。
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环境,扩大市场的需求量。
但是,就在他在另一个世界看到的情况而言,工业的发展严重挤压了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使得大量技艺陆续失传。
虽然说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消亡也是正常的,但总还是让人觉得非常可惜……
当然,在这个时代,能摆脱这样的思想,从个人利益的局限扩展到整个大局的,又是不同一般的了不起了。
罗大感叹了几句,摇了摇头,继续就着眼前的情况给许问他们讲。
边教边做,罗大很快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规划出了窑洞的地点规模大小以及构建方式,开始顺着路往回走。
这种规模的工作不是几个人能完成的,除了罗大和他的徒弟,阳宁村的人也要来帮忙做些粗活。再说了,窑洞的位置和主要形式虽然主要由窑工负责,但也还是要主家看过确定的。
很快他们回到了阳宁村,槐树下正有一群人围在那里抽烟,看见他们就一起围了上来。
“怎么样定了吗”一个中年人问道。
“差不多。现在去看”罗大问。
“就等着您这句话呢!”中年人放下烟袋嗑了嗑,笑着说。
一群人向那边涌,中间一老二少是主家,其余的全是去看热闹兼帮忙的。
这地方——准确地说这年头大部分人都是一家住在一起,这家两个儿子,要成亲的是小儿子。
罗大很快把他们带到了地方,用事先准备好的粉砖,当着他们的面把地方圈出来,道:“地方呢就是这一片,这片料姜石不错,可以挖两层,下面一层六个,上面一层五个,一共十一个窑洞。不过这次你们就是一家娶亲生子,只需要三间,依我看位置就定在这里,以后也好扩建。”
他胸有成竹,说得有条有理,非常清楚。
“我看中。”当家的点头说,又去问儿子们,“你觉得呢”
“我觉得行。”小儿子很满意。
“我也觉得好。”大儿子脸上有点犹豫,“但我琢磨着,是不是要跟柳儿她娘商量一下……”
“没出息,尽想着你媳妇,没点一家之主的气派!行,你去跟她商量商量,快一点!”当家的不耐烦地挥手,还是答应了。
大儿子飞奔而去,当家的陪着笑脸跟罗大道歉,让他再多等一会儿。
罗大习惯了,表示这是常有的事,该等就得等,一切以主家住得满意为主。
没过多久,大儿子又飞奔而来,小心翼翼地走到他们身边,搓着手问:“柳儿她娘说,想上这儿来看看,不知行与不行。”
“说什么屁话!”当家的脸色一变,一巴掌拍到他的脑袋上,“这种时候哪能让女人来!我看你是被灌多了汤了!”
“就是,没修好的窑头哪能让女人上,太不吉利了。”
“我看这媳妇是欠揍了。”
“我看也是!”
旁边的人一边附和一边起哄。
许问皱了皱眉,看主家的大儿子。那人缩着头,赔着笑,看上去软而怂,还好不太像会打老婆的样子。
“就这么定了!”当家的挥手,不再犹豫。
“稍等一下。”小儿子又发话了,他指着面前的黄土壁,犹豫道,“别的都没问题,就是这个地方,可不可以再挖个小一点的窑,大半个人那么高的,平常放放农具啥的,也好收拣”
“唔……不行。”罗大看过去,摇了摇头,“这里的料姜石层不够,挖不了窑,除非……”
“除非什么”小儿子耳尖听见了,连忙追问。
“……没什么。”罗大摇摇头,语意非常遗憾。
这一瞬间,许问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除非史光明还活着,用他的独门绝活来扩建。
可惜斯人已逝,唯一的后人又没有得到传承,这门技艺终究还是失传了。
不过……
许问深思地盯着那个位置,好像有了一些想法,又好像还有什么关窍尚未想通。
408 本份
听着外面悠悠的小曲儿不断传来,史月娥心急如焚。
她是偷偷跑出来的,错过这次机会,完全不知道下次可能会在哪里。
不过,就算那样也比被发现好。
被发现了,影响的不只是她这个人,还有她丈夫和婆婆,还有整个十里村!
想到这里,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面前的活计上。
祝红家的灶是某个地方裂了个口子,不大,但是很隐蔽,所以刚开始烧火的时候烟雾不太明显,慢慢就积累起了一屋子,非常呛人。
要解决这种情况,肯定是第一时间寻找裂口在哪里。
面对这种情况,史月娥很有经验。
她调了两种秘方,第一种敷在灶和烟囱表面,第二种裹在柴火上,第二种被点燃后与第一种混合,就会产生特殊的反应。
第一种秘方她不是一开始就全部涂遍的,而是分区域一部分一部分地来。
第二种药物裹住柴火之后,燃烧出来的气体无色无味,所以祝红一开始都没有发现史月娥已经生火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她突然哎呀一声叫了出来,转身冲到厨房门口“哎呀败家媳妇儿,你把什么东西烧着了这一屋子黑烟,你烧了什么东西了”
史月娥聚精会神盯着灶后的某个区域,听见祝红的叫声如梦初醒“找到了。”
她拉着祝红回到那里,讲解道,“你看见没有那里有个很细的小口子,烟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
这烟被上了色,但呛鼻程度跟普通柴烟差不多。祝红捂着嘴,皱着脸往那边看,果然看见一缕一缕的浓黑色烟雾从那里渗了出来,渐渐扩散,刚才她看到的黑烟就是这个。
“太好了,找到地方就可以补了。”祝红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欣悦地说。
“嗯。”史月娥应了一声,抽出一根柴,熄掉上面的火,用炭灰在那个部分做了个记号。
“等烟散了我来给你补,你要准备一些东西。米浆、沙子……”她一样样念出来,自信而笃定,微光在眼中闪烁,整张脸庞仿佛都在发光。
“我可算知道,为什么你家岁安把你当个宝了。”祝红凝视着她的面孔,突然掩嘴笑了起来。
“什么……什么嘛!跟你说正事呢!”史月娥一愣,脸跟着红了起来,用力拍了祝红一下。
“记下了记下了,我回头就去准备!不过说真的,你可别胡思乱想了。岁安都没把你那事当回事,你婆婆也是个好人。实在不行就抱一个呗,陈家的香火又不怕没人传”祝红认真地说。
“再说了,你爹是谁那可是史师傅!你有这个手艺,还怕吃不上饭”祝红一边说,一边拍了拍灶台。她说得太激动,一缕烟飘起肺里,呛得她咳嗽起来。
“爹是爹,我是我。他过身了这么多年,我可一点东西也没学到……”史月娥被她拉到外面,轻声说道。
“什么也没学到那这是什么”祝红指着厨房里面说。
“我……”史月娥往里看,张张了嘴,但什么也没说又闭上了。
“不要跟我说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啊”祝红说。
的确不是。
史月娥很小的时候像个假小子,成天跑跑跳跳地惹事。为了不让她瞎跑出事,史光明就常常在做活的时候把她带着。
小孩不辨性别,人家也只以为史光明生的是个小子。
在史月娥的印象里,她爹后来比较沉默,但是更年轻的时候其实话很多。
他常常一边做活,一边絮絮叨叨地跟她讲话,讲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中间的门道是什么。
那时候史月娥真是听了很多,只是那时候年纪太小,听了也没记下来什么。
修灶补灶什么的,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记忆,她自己后来又做了一点修改……
“男人有男人的事情,女人有女人的本份。”史月娥的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很陌生,但非常清晰,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她听见了记住的。
“你去准备准备东西,我给你把灶修好。”史月娥不再多说,这时候里面的烟小了一点,她返身走过去,对祝红说道。
“……反正我该说的都说了。”祝红盯着她的背影看了一会儿,返身离开了这里,准备东西去了。
等她回来时,厨房里果然空无一人,灶上那一片已经补好了,旁边画了三个圈,祝红知道这意思是三天内不要开火。
她站了一会儿,走过去摸摸那片还带着湿迹的补丁,叹了口气。
这时,外面又响起了她婆婆的大喊“刚才谁出去了!”
“没有人你听错了!”祝红同样大声地喊了回去。
……………………
“可惜了,这一片山壁只能空着。”
此时,罗老大已经带着人开始施工,两层的窑洞,他们要先挖个模子出来,再往里深挖。
几个老者抄着手站在旁边,对着指定位置旁边的山壁指指点点。
“十一间只能说勉强,村里马上又有四个小子要娶媳妇了,到时候只能挤挤。”一个老者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