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包

    “倒有见识,不愧是他的弟子。”罗大看他一眼,赞许地道。

    许问发现了,不管他表现出什么样的不一般,知道什么普通人不应该知道的东西,都会被归因到他师父头上去,非常简单方便。

    也不知道我师父在他们眼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些东西他真的都知道吗

    如果是真的话,他是怎么知道的

    “这羊皮卷是很早的时候,我师父的师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到的。他到手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很多地方看不太清楚,就想找个人修修。结果一直没修好,但这消息也就传出去了。

    “多年以后,你师父循讯而来,到了此事。阴差阳错,我们架了点梁子……”说到这里,罗大笑了一声,有点得意的样子。

    “后来我一直有点记恨当时的事情,我知道你师父是冲着这个来的,我就不给他看。他千方百计,想让我欠他人情,嘿嘿,我总能还上。这么多年,硬是没给他看。结果……”

    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看着许问说,“结果没想到,又欠了他徒弟人情。”

    他站起来,点点许问手上的羊皮卷,说,“这个就给你了。其实放在我手上,也没啥大用,远不如史家父女那套东西。就是……”

    他没再说话,又叹了口气,眼睛里包含着许多极其复杂的情绪。

    就是总有点遗憾,想要离开这座大山,去往更加广阔的天地吧……

    “我来说一下我对连洞的理解吧。”许问说。

    罗大的眼神瞬间就变了,盯着许问,期待地说:“快说快说!”

    许问的思路始终是偏向理论方向的,系统清晰,跟罗大习惯的思考方式不太一样,但非常好理解。

    要说建筑窑洞的经验,许问跟罗大没法比,所以现在,罗大基本上是一点就透。

    许问蹲在地上,连写带画,没费什么力就让罗大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马车声响起的时候,罗大就已经学会了连窑的建筑方法了。

    车轮声越来越近,罗大缓缓站了起来,一脸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笑了起来,摇头道:“你师父竟然收了你这样一个徒弟,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他说的是“收了”而不是“教出”,语气里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师父收我教导我,是我的幸运。”许问真心实意地说。

    “嘿嘿,这我当然知道。不过教出来的徒弟竟然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的,那家伙经常也会很郁闷吧。”罗大不怀好意地笑着。

    “但师父还是用人情换了您来教我。”许问说。

    “是啊……”罗大敛了笑容,感慨地说。

    来接他们的是一辆破旧的无棚车,两匹瘦马拉着。车夫说是有人雇了他这时候来这里接人的。

    他心里还在狐疑,大半夜的怎么会有人在这里上车,提心吊胆地来了,没想到真有人。

    许问三人上了车,坐在车斗的稻草上,向罗大道别。

    罗大非常随意地摆了摆手,一句交待也没有,但直到许问他们走出老远,他的身影仍然披着月光站在路边没有离开。

    “大半夜的,你们睡会儿吧,明早就能到南华镇了。”车夫驾着车,头也不回地交待。

    “南华镇”许三小声问。

    “是往西漠路上的一个小镇,就在这前面。按照正常行程,是咱们今天中午要途经的地方。”林谢说。

    “你怎么知道”许三不怀疑他说的话,但还是很惊讶。

    “唔……我看了一下地图。”林谢含糊不清地说。

    “哦……”许三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许问向后一仰,贴着车壁躺在了草堆上,嘴角翘了一翘。

    林谢还是太少一个人出门,缺了点经验。

    这年头,地图是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普通人根本碰不到,他随口就说出来,已经露了行迹。

    不过许问自从认识他开始就没打算探究,现在也是一样。

    “休息一会儿吧。”他对另外两人说。

    许三点点头,马上就躺下了,林谢还有点担心的样子,似乎是觉得这一晚上的事情莫明其妙,这辆车也来得太突然不知底细。

    不过他想了一想,也慢慢躺了下来。

    许问思维缜密,远超他的同龄人,他现在这样放心,肯定是有原因的。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这一路,应当是平安无事。

    底下的稻草好像是不久前才铺好的,柔软蓬松,虽然因为天气太冷,刚躺上去的时候有点凉,但睡一会儿就渐渐暖起来了。

    稻草清香,林谢以前从没闻过这样的味道,但现在他习惯了不说,还觉得这味道非常好闻,远甚他以前闻过的所有薰香。

    干了一天活,他已经很累了,现在抱着头躺在草堆上,只觉得全身轻松,身体的疲倦正一点点消失,被注入新的活力。

    其实这么累的感觉他不是没有过,以前练功习武,比这累的时候多的是。但那时候一天累下来,总会有专人负责给他按摩放松,消除一天的疲劳。

    不会像现在这样,就让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躺在稻草上,仰望着漫天星光。

    “星星真漂亮。”林谢说。

    “是啊。”许问迅速回答,显然正在跟他看着同样的方向。

    林谢笑了,他没再说话,不知不觉中,他哼起了今天在阳宁村听过的小曲,又在不知不觉中,他睡着了。

    马车走了一天又一上午,第二天中午,他们到达了南华镇。

    他们来得刚好,到镇口的时候正好碰到西漠队,直接混进了队伍里。

    不然没有路引,他们要进城还真有点麻烦。

    一天不见,江望枫他们看见许问,还挺亲热的,不过没人问他们这一天不见去哪里了,也不知道阎箕那边是怎么吩咐的。

    阎箕看见他们也没说什么,只淡淡地让他们归队,按下来一切按流程进行,好像他们这两天从没离开过,一直在队伍里一样。

    他们在南华镇落了个脚就走了,午时刚过,他们就离开了继续赶路,接下来又进入了许问熟悉的白天赶路,晚上上课的步调。

    当天晚上休息下来,许问没有马上睡觉。

    昨晚到今天上午那辆车虽然非常颠簸,但他休息得非常充分,现在也精神奕奕。

    他坐在火堆旁边,摊开了那份无梁殿的图纸。




415 三合土
    无梁殿,就是不用一根木制梁柱,纯用砖石建成的大型建筑。

    现在的人看起来可能会觉得这种建筑没什么稀奇的,现代建筑很多都不会使用木材。

    但那个时代,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高强度水泥,砖石建筑是真正靠砖和石头堆垒起来的。

    砖石质量大、坚硬而缺乏韧性,大小有限,难以结合,这都是巨大的缺陷。

    而且别的不说,屋顶怎么办

    砖石的重量比木材大得多,在没有屋梁的情况下,四周墙壁怎么承重

    这种种限制,小型建筑还好说,大型到这图纸上的这种建筑,建造起来的确是非常困难的……

    这卷轴的破损情况相当严重,而且很多地方就是直接缺失了,不是像上次泡了水的纸那样还有一点残留。

    这种地方需要修复,就跟当初他修孙博然的那尊雀替一样,只能靠修复师自己摸索出缺失部分的情况,将其填补进去。

    就算连天青来修,这一点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所以,对于这份图纸来说,要修复它,就要搞清楚这么大一座无梁殿究竟是怎么修成的……

    许问就着火堆的光芒,仔细研究着卷轴上的内容。

    就外型来看,这座无梁殿虽然不是木结构的,甚至跟木头没关系,但它还是依循了木结构建筑应有的外形,做成了重檐歇山顶的样子,甚至还假模假样地在旁边做了斗拱。

    但这都只是装饰,是这个时代人们对建筑的一种礼仪方面的认知。

    它真正的屋顶是歇山顶下方的弧形砖石顶,厚重巨大,向下一直延伸到墙体,浑然如同一体。

    “好厚的墙。”许问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为了承重,屋顶和墙壁,尤其是两者相互连接的地方做得非常之厚,以至于整个屋子其实就像是从方石头上挖出的一个圆洞,看上去扎实过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墙上除了必须要有的门洞以外,少许几个窗户也非常小,可想而知,这座无梁殿的内部一定非常阴暗,通风也不会太好。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许问脑筋稍微一转就能想到。

    屋顶跨度太大,结构必须要达到足够的厚度才能承住。但只要墙上开洞,结构的稳定性肯定就会降低。

    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点,无梁殿的设计者肯定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做这样的处理的……

    突然间,许问心中一动。

    这样看来,无梁殿跟窑洞岂不是很像

    而墙壁和门窗的这对矛盾,也很像窑洞与连窑的矛盾

    史光明用独特的手法重组了窑洞墙壁的结构,加强了土石之间的支撑力,从而使连窑成为可能。

    这种手法,能不能用在无梁殿上

    当然,无梁殿与窑洞只是有些相似而已,窑洞本身是人居,规模比较小。

    这横跨五十多米、纵越近四十米的大殿,本身也是窑洞没法比的。

    柴火燃烧,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火光摇曳,跳跃在卷轴的表面,跳跃在许问的身上和眼睛里。不知不觉中,他身边的地上已经被他画满了线条与符号,并不断向外扩展。

    这是在夜晚的学习之后,大部分人这时候都已经睡着了,窝棚里发出此起彼伏的鼾声。

    南华镇本来就在山缝里,离开南华,他们又再次进了山,走的全是山路。

    因地制宜,他们夜晚在山间休息时盖的窝棚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有山洞的直接利用山洞,没洞的也会挖一个到半个,然后再在外面用藤或草或灌木枝盖起来,用以挡风。

    他们不像许问他们三个一样去学了窑洞的挖掘与制作,纯粹就是路过看到,又自己想到,自然而然做成这样的。

    许问回来看见的时候,也觉得很有意思。

    这时一个山洞的草帘一动,一个人走了出来。

    他睡眼惺忪,手按在裤带上,明显是出来起夜的。

    结果他走了两步,一眼看见火堆旁边的许问,愣住了。

    半夜起床,他没有带头巾,露出了比普通人短得多的头发。

    他似乎想要靠过去,又有点不太好意思,就在原地站了半天,一直盯着许问看。

    过了好一会儿,他不知咕哝了一句什么,悄悄走过去,往火堆里加了点柴,又拨了一下,让开始有些黯淡的火光变得更加明亮。

    许问全身心沉浸在手上的建筑里,完全没留意周围的动静。

    那人又站了一会儿,直到憋得实在受不了,才默默地走开,解完手,回去重新睡觉。

    至于睡不睡得着,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许问也不至于熬个通宵,后半夜他睡了近两个时辰,抹去了少许疲倦,再次神清气爽地上了路。

    路上,他一边欣赏沿路的风景,一边跟西漠队同伴交流学习心得,脑子里还一心多用地思考着无梁殿的事情。

    昨天后半夜,他又拿出了秦连楹的手札,与无梁殿卷轴对照着看。

    被引去跟罗大见面之前,许问一直在学习手札上的内容。

    手札是根据秦连楹从学徒成为工匠的年份来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秦连楹进入京营府前,就因役来往过多地,见过许多不同的建筑。

    他不是个保守的人,这些见闻也不时体现在他手札的记录里。

    秦连楹主要擅长的门类就是泥水砖石,许问后来才发现,其实他手札里也有关于窑洞的内容,还提过一两句无梁殿。

    不过窑洞的地理限制很大,无梁殿这种纯砖石结构的建筑从来没成为过主流,所以他的手札里记录得不是很详细,倒是一些由此而来的思考引起了许问的注意。

    秦连楹提到砖石的粘合问题。

    众所周知,现代最常见的砖石粘合剂是水泥砂浆。

    但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水泥,也就是现代水泥,比较常见的是一种叫作“三合土”的东西。

    三合土顾名思义,就是三种成分混合起来的土,不同的时代,三合土的成分不太一样。

    明朝主要是石灰、陶粉和碎石,清代有石灰、黏土和细砂,也有石灰、炉渣和砂子。

    根据需要,三合土里还会混合其他的成分,譬如红糖、糯米浆、鹅卵石等等。

    秦连楹手札里没有时代之分,但也写到了很多种不同的三合土,它们的详细配比方案,以及适用的范围。

    秦连楹有些遗憾地在手札里表示,三合土能极大地增强砖石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唯一的缺陷就是太贵。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如果能找到更便宜更好用的替代品,砖石材料也许能在建筑上得到更多更好的应用。

    手札的最后,秦连楹还提到,最近听说胡人有一种好用的方子,相传内物阁正在设法从他们手中购买。
1...148149150151152...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