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包
他一直在想,那个钓鱼老者的木雕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造型结构有点特殊,看上去不像纯粹的摆件。
现在他突然意识到了,这是个雀替啊,功能性的构件,跟纯装饰性的摆件当然是不一样的。
顺着这个思路,许问继续去思考,突然间领会了这个残缺雕刻中间的某些细节的用意。雀替需要起到支撑作用,需要符合力学原理,所有的装饰性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衍生而来的。
“纸!”一条条线条、一个个图像在许问脑海里铺陈开来,他急着叫道。
连林林咚的一下从栏杆上跳下来,急急忙忙去给他铺纸研墨。
好在这些东西都是齐全的,没一会儿,许问提起笔,凝神于纸面之上。
他先三两笔描绘出那个钓鱼老者的图像,接着开始补完另一半,接着开始绘制他身后
134 故事大师
“补得不错。”
连天青赞了一句。
连天青绝不是鼓励型师长,做得好的时候,能得他一个笑脸已经很不错了,像这样的赞赏更是少之又少, 许问听了简直有点受宠若惊。
“林林和齐小姐帮了我不少忙。”他诚实地说,把中午饭后发生的事情讲给了连天青听。
连天青一边听,一边拿着尺矩,开始测量许问所绘图形的各项数据,并与他列在旁边的进行对照。
许问看见他的动作,马上有点紧张:“我没用尺子量,就目测了个大概,可能会有出入……”
“没有出入。”连天青简短回答,“全部与实际一致。”
许问愣住了。
连天青直起身子,注视着他道:“你在实用方面倒的确有些天赋。不过细节为何只补完了这半张脸,剩下的部分呢”
“剩下的缺得太多,想不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许问老实说。
连天青“嗯”了一声,转过身,示意许问跟着他。
他带着许问穿过两扇门,到了工作室的另一边,这又是一间屋子,许问还没有来过。
他一走进去就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赫然是一间书房,一间俨然如同图书馆的大书房!
房间层层叠叠摆着木架,每个木架都高至屋顶。架上摆着的全是又厚又大的书册,规模颇为惊人。
连天青走过去,随意抽出一本,递给许问。
许问好奇地接过来翻开,发现这是一本画册,宣纸薄裱,炭笔勾勒,画的正是木雕。他翻开的这一页上面绘制的也是一个雀替,一名文士在一棵松树下面跟一个樵夫说话,画面非常生动,还有点眼熟。
许问向下翻开另一页,同样的雀替,这一次画的是一间屋子,屋外有一个人正在拱手相候,屋里一个人正在往外跑,他的衣服被水沾湿了,一只手握着**的长发,好像洗头发洗到一半,就急着跑出去迎客了。
这画面特征太明显,许问马上就认出来了,叫道:“周公握发!”
周公握发典出史记,讲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洗头发的时候“一沐三捉发……起以待士”。
相比较而言,同典故更出名的可能是周公吐哺,但许问不久前才恶补了一通,还是马上就认出来了。
“你识得周公握发,不识得太公钓鱼”连天青淡淡问道。
“太公钓鱼”许问有一瞬间的茫然,接着脑中灵光一现, 瞬间明白了过来。
对啊,那个残缺的雀替,有一个老人在钓鱼的,可不就是姜太公钓鱼嘛!
而且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事情。
“雕刻愿者上钩雀替的,就是这本册子上的这个工匠!”
“有点眼力。所以你觉得应该怎么补全剩下的细节”
“同个工匠的风格有相似之处,观察个人设计制作的风格和习惯,进行补充还原。”许问马上就想到了。
连天青点头,指指那本册子:“这本你可以带出去看。”
许问有点恋恋不舍地回头,看着身后满满当当的书架——可想而知,上面应该全部都是这样的画册:“只有这本吗”
“多而不烂,又有何用。”连天青拉开门,扔下一句话,许问老老实实地出去了。
许问坐在窗边案前,翻看着这本画册。
他本来应该全神贯注进行比对,补完愿者上钩雀替,完成他的作业的,但现在他有点走神,因为他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事情。
这本画册上画的全部都是那位不知名工匠的作品。
他的作品以雕刻为主,但基本上没有纯粹的摆件,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从头看到尾,也不都是雀替,还有花窗、椅面等等,以建筑装饰为主,家具相对比较少。
他的雕刻内容主要是历史人物,场景感十足,特色非常鲜明。这也是许问很快就
135 有点麻烦
五天后的早晨,连天青刚到工作间,许问就迎了上来,把一张纸铺在他的面前,用兴奋又期盼的眼神看着他。
连天青看着许问眼睛下面深深的黑眼圈,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五天你睡了多久”
“这不重要师父。”许问有时候也是很固执的,他有点急不可耐,完全不见平时的沉稳,“我把画册上所有的内容全部临摹了一遍,笔法细节尽量还原。你快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连天青没有说话。将心比心,他很清楚在这种时候,他说什么都没有用。
他缓缓低头,去看许问铺开的那张纸,以及纸上的图画。
虽然是他这个师父教出来的, 但许问做事的方式向来带着自己明显的特色。
他画出来的图就跟连天青的不太一样,不像绘画,更像是专门为后续工作准备的图纸。
他的核心部分是一张完整的大图,勾绘出这个雀替整体的形状。
不知名工匠的雀替风格介于明清之间,是由简洁向复杂演变的期间,细节非常丰富。
雀替是立体的,这些细节很多没办法在主图上表现,许问就在旁边画了辅助的小图,直接用箭头跟主图对应,尺寸数据全部标注在旁边,看上去就带着一种严谨理性的美感。
“这位工匠大师喜欢并且擅长描绘动物,常常用动物与主体人物进行呼应,丰富场景的剧情。譬如松下问樵这一件作品,松树上枝叶间有一只松鼠,松鼠偏着头,好像也在跟樵夫一起听书生问话。周公握发图,檐上这只乌鸦直着脖子,好像在看来人是谁。”
他吐了口气,笑着说道,“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钓的不是鱼,而是人。所以钩上应该无鱼,鱼应在水里。”
他指着画面上的一处,那里一共画了三条鱼,两条闭眼游来游去,意态悠然;一条靠近那根直钩,仿佛有些好奇。
“这个原物上没有,是我根据大师的风格进行的推测。师父你看……”
“想法不错,画工还有待改进。”连天青淡淡地评价。
他从旁边桌上拿起笔,直接就在许问画面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他改得不多,只加了几笔,没有改动许问的思路。
但就是这几笔,整个画面就宛如活过来了一样,闲适的气氛里包含了一点淡淡的紧张感,仿佛正是太公子牙的期盼。
“厉害!”许问眼睛一亮,紧盯着连天青那几笔
,反复揣摩。
“不过修复之道重想法更甚于这些咸淡工夫,你对闵六的风格已经有了基本把握……这个雀替是什么木”
连天青话里很随意地带出了那位工匠大师的名字,许问正在思索,突然听见他话题一变,愣了一下,迅速跟上:“是黄杨木。”
“嗯,不错。你先去休息,睡醒之后,我来教你杨木巧。练熟杨木巧,这个雀替就交给你来修了。”连天青淡淡吩咐。
“我现在就可以学,我一点也不困!”许问只觉得自己全身都是劲,完全可以再大战三百回合。
“我的话是放屁”连天青毫不客气地斥责他。
许问这才意识到,连天青从来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他只好嗯了一声,讪讪地准备往外走。
可能是心里有一根紧绷的弦放松了,许问才走了两步,就感到一阵强烈的困意袭了过来。他的身体摇晃了两下,强打精神站稳。
“就在这里睡吧。”连天青向旁边一指,那里有一张小木床,是用来工作累了小作休憩的。
许问看见那张床,就觉得自己的眼睛快要睁不开了。他摇摇晃晃走过去,倒在床上,几乎刚刚沾到被褥,呼吸声就变得沉重起来。
连天青站在桌边,依旧注视着那张图纸。
闵六的画册就摆在旁边,打开着。
两边的画虽然笔法完全不同,但任谁也能一眼看出来,原作的风格一致,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画面完整,细节丰富,数据完备,随时可以开始依此进行修复。
短短五天时间……
连天青的嘴角微微一翘,走到许问的小床旁边,拉起薄被,轻轻给他盖上了。
一觉好眠,许问入睡时是下午,这一天他连晚饭都没吃,直到第二天清晨才醒过来。
外面天还没亮,小横村鸡鸣四起,微冷的晨风沿着窗门缝隙悄悄渗了进来。
许问抹了把脸,渐渐想起睡觉前发生的事情。
他掀开身上薄被,盯着被子看了一会儿,又挠了挠头, 笑了起来。
136 拜谁为师
许问吃完面,觉得全身懒洋洋的。明明才睡醒不久,又有点犯困的感觉。
连林林是专门等在这里给他做早饭的,他吃完了,她又忙活着给连天青以及其他师兄弟们做饭。
纤细的身影在明亮的厨房里忙活着,许问试图给她打打下手,结果才往灶里塞了两根柴火就被她赶出来了。
“现在还没到加火的时候……行了行了,这里不用你帮忙,添乱!柴快完了,你去帮我劈点儿吧。”
许问被她推出厨房大门,无辜地看了看突然猛烈起来的火焰,以及连林林手忙脚乱抬起锅的动作,觉得自己有点冤枉。
像他这种单身狗,一个人住的时候也是要做家务的,但他真没怎么用过柴火灶,把握不好火力啊……
他刚才塞进灶里的是松木的边角料对了,松木质地疏松,燃得很快,他应该想得到的。
真是脑袋睡成浆糊了。
许问用拳头擂了擂自己的脑袋,转身往柴棚方向走。
现在天边已经出现了薄薄一线鱼肚白,天地间泛着莹莹的蓝光,周围的景物朦朦胧胧,秋露清凉的气息盈满四周。
他刚才走近,立刻听见那边传来劈柴的声音,干脆利落,节奏感十足。
谁起得这么早
许问走过去,对方正好劈完一批,正把木块用棕绳捆扎好,放到旁边码成堆。
“东方磊”许问看见他的脸,意外地叫他的名字。
“许……师傅。”东方磊看见他也有点意外,犹豫了半天,似乎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你比我年纪大,就叫我小许吧。”许问走过去,检查了一下他刚才劈开来的柴火,赞了一句,“基本功很扎实啊。”
旧木场木料多,柴火肯定不缺。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给劈柴这种事情添了很多麻烦。
能够重复利用的料子当然是不能当柴火烧的,收拾在这里的通常都是废料。
但就算是废料,木材的种类也非常多,软硬度不同,致密程度不同,大小形状都不同。
要把这样的木料劈成柴火,首先需要对它进行辨识,辨完要根据它的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跟姚氏木坊柴房那
里不同,旧木场的柴火必须要有基础的弟子来劈。
许问不知道东方磊的这个活被人安排的还是自己找的,现在看来,他完成得相当出色。
不同的木料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硬木劈成细柴,软木劈成粗柴,分门别类地捆扎得很整齐。
“以前在家里也经常做这样的活”许问问道。
他所谓家里,当然指的不是东方磊自己家,而是他以前的作坊罗家坊。
“嗯哪。以前罗家的柴也全是我劈的。”东方磊抹了把汗,拿起一块木头来看了看,把它从木堆里拣出来,单独放到了一边。
他眼睛特别小,总是迷迷蒙蒙的睡不醒的样子,看上去很懒散。但许问留意到,他拿起木头来看的时候,眼睛瞬间睁得比以前大多了,突然就精神了很多。
许问觉得这家伙挺有意思的,找话跟他搭:“这木头有什么不对吗”
“挺有意思的。”东方磊言简意赅。
“怎么有意思”
“当柴烧了可惜。”
东方磊有问必答,说完就闭嘴,搞得许问都有点无奈了。
不过当时考试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安排给他的事情他都能尽心尽力地做到最好,之外他就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样一个人,跑过来“碰瓷”拦马车要改换门庭拜师学艺,也不知道酝酿了多久……
“拿来给我看看。”许问倒很喜欢这种人,耐心地跟他说。
东方磊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很快就把那块木料递到了他的手上。
这块木料非常小,柏木,长约四寸五分,宽八分,被一层厚泥包裹着,但还是可以看出它的形状很不规则,甚至有点奇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