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赵国当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牧羊山人
“志向高远,好。”
朱教谕抚掌,然而脸上并没有笑。
他在学生间来回走动,所过之处皆正身凝神。
“若他日,你们科举出仕,在你们下辖的村庄发生农业灾害,你们当如何”
此话一出,宋玄眼神一亮,随即又按捺下去。
他见最前方的高朗,已经开始作答。
“自然是上报朝廷,让大司农拨款赈灾。”
朱教谕面无表情,又转向施源。
施源连忙答道:“上奏朝廷,从邻县调粟,养恤灾民。”
朱教谕双手交握戒尺,轻轻摇了摇头。
“若是大司农拨款,赈灾过后,朝廷派刺史前来查看,发现当地农业尚不能恢复。你当如何”
施源接上话头:“自然是探求因缘,再作定夺。”
“噢”朱教谕饶有兴致地看了一眼施源,转而又看向众人。
“那你们可知,在一块田地上,若是连年栽种同一种类型的农作物,年久作物根部就会积生病菌,从而导致农物整株枯萎。”
话末,施源与高朗相视哑然。
朱教谕看向底下的众学子,众学子似是怕朱教谕提问,大多微微低头。
高朗很是疑惑,他看向朱教谕,诧异道,“先生,您说的这些与我们有甚么关系
第三十章:纸上得来终觉浅
宋玄案前案后,围着江既明等人。
“方才在课上,先生不是提到下辖发生农灾,为官的当如何”
他的话,引起其他学生的思索。
江既明大概是个明白人,听宋玄这个一说,顿时想到了某一处。
一侧的陆见深,也低声问道:“依几位兄台之见,此时不正与江下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宋玄冲他点了点头,此事暂时无解,他们无须声张。
他心里还在揣摩着,朱教谕此番屡屡刺激他们,倒是为何。
江下村的事,连城北县令都束手无策。
几番思量下,他忽然站了起来,对其他几位同窗道:“既然先生给咱们出了难题,不如我等出去一探究竟。”
同案的裴希也附和道:“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去探查一番,又怎知是何情况。”
“我随同宋兄的主意。”
而江既明、魏凌和陆见深三人与宋玄是熟识的,自然也赞同。
只是,府学有规矩,外出者得去内需院申请到假牌才行。
陆见深转过身来,询问他的同案贺清夷,“贺兄,我等将请假外出查探情况,你可一同随行”
长得比较清瘦,看起来有些怏怏然的贺清夷,笑了笑,婉拒道:“我身体不够爽朗,就不随同各位兄台了。”
“无碍,你且回好生歇着。”
于是,在众人还是讨论时,宋玄一行五人已出了学堂。
坐在第一排的施源和高朗等人,见他们五人出了学堂,脸上满是疑惑。
“高兄,你说那几位兄台出去作甚”施源翻开一本书,却扭头看向左侧的高朗。
高朗摸了摸后脑勺,“出去请教先生”
话末,他又补充道:“不该啊,先生如今正在气头上,他们又怎会去冒这个头。”
施源点了点头,低声呢喃道:“往后,该如何是好。”
“即使朱先生不教我们策论课,府学中自然也有其他先生教。”高朗旁边的元谕插上了话头,他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仍是手里拿着一册经书,嘴里念念有词地背诵着。
听他这么一说,高朗心中顿觉不是滋味。
“我觉得朱先生说的在理。”高朗一顿,又道:“以前,我只知道我爹说我后脑勺突出,是当官的料。”
“于是,我就一心科考,只想当官。却从未曾想过,我当官为何。”
高朗话音落,他身后的洪瑞也感慨道:“朱先生虽然说话的很是凌厉,可在理啊。”
“我曾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哪想,竟被先生批个固执不知变通。”
“然,我事后想想,确实是这般。”
……
内需院前。
宋玄等人在门外等候,门童先进去禀告。
“让他们进来罢。”方助教站在书架前,正在整理书籍。
宋玄一行理了理襕衫,推门而入。
“学生,见过先生。”
方助教手里托着两本书,转身看向他们,“这会你们不在学堂上课,来这里作甚”
宋玄上前,诚挚地拱手道:“今日,朱先生在课上提到为官与生民的问题,学生心存疑惑。”
“遂决定外出实践,探求真理,以巩固朱先生教授的功课。”
 
第三十一章:江下村
城北江下村。
姚县令带着几名衙役,到江下村查访农业情况时,正被村民围着。
“这早春第一批黄瓜幼苗全坏了,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大人,您可得想想法子。”
“大人,您可得救救我们。”
“这没个收成,今年的税打哪来哟。”
……
姚县令眉头紧锁,不是他不想法子,而是此事着实难解。当地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就连他查阅赵国各地的相关记载,也不曾寻到解决的办法。
此事,他虽然上报朝廷,然事分轻重缓急,相关指示怕是没那么快下发。如若此事解决不当,对他的惩罚怕是来得更快一些罢。
想到此,他又带着衙役再去黄瓜地里,细细再考察一遍。
宋玄一行出了城门,再走十几里就到江下村。
江下村临近东江,当地水源充足,土壤松软肥沃,适合栽种黄瓜等果蔬。
宋玄掀开车帘,放眼望去,本该碧油油的菜地,此时却缺乏生机。
往年这个时候,黄瓜蔓上该长着银丝似的小细丝,微风拂过,阳光一照,湛亮湛亮的。若是再过些时日,黄瓜架上,绿叶黄花,顶花带刺的嫩瓜上必挂着淡淡白霜。
等有了盛夏,这一地的黄瓜都会有个好收成。然,天不遂人愿!
一行五人下了马车,步行走到村头。
宋玄看向他们,说道:“我等入夜前就得回去,这时间比较紧迫,不如我们分头行动。”
“宋兄所言,正合我意。”江既明笑道,“不如,我和魏兄、陆兄三人一同去和村民探查情况。”
“如此甚好,裴兄便与我一道去黄瓜田间查看一二。”宋玄一顿,又道:“等到了申时,我们再到村头集合。”
宋玄和裴希往瓜田间走去,此时瓜田里只有三三两两的农人,冷清得很。
瓜田都这般境况,再怎么忙活也于事无补。
“宋兄,你看,这黄瓜苗子怎都蒙着一层灰霉”
幸好,他们事先换了易于行动的便服出来,不然连这田埂都跨不过。
“我看看。”宋玄撩衣跳了过去,他抬手顺起一片黄瓜幼叶,细细地看起来。
叶面满布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挂着灰霉层。他再将叶片翻到背面查看,背面有水侵状,这正是霜霉病的症状。
然则,这个世上的赵国是不知何为霜霉病的,如何跟他人解释这一切又是个难题。
“宋兄、宋兄”裴希抬手,他面前挥了挥。
宋玄愣醒过来,小心翼翼走出田埂,靴子上已沾满泥泞的土。
他与裴希看着眼前的瓜田,瓜田间溢满水,想来是这几天春雨下得急,水又难以排出去。
裴希看着逐渐枯萎的黄瓜幼苗,不由地问道:“宋兄,这黄瓜幼苗成片成片地枯萎,着实怪异。”
“你过来看。”宋玄上前将一株瓜苗连根拔起,指着它的根部,说道:“这瓜苗的根部褐变,分支少,不用过多久便会全然干枯。”
说罢,他将瓜苗插了回去。
“难道是根部出了问题”裴希从未事过农活,自然不知其中的缘故。
宋玄在田间的小水渠旁洗了把手,才道:“可以这么说。裴兄,我们再去别处看看。”
他起身又看了一眼溢满田间的水,若说是春雨的积累,是不大可信,应当还有其他的原因。
他与裴希沿着田埂往高处走,发现这一路上分出了许多小水渠。沿着水渠直走,最后才发现这水渠竟是分流自东江水。
东江流域不大,实则是一条叫作江的大河。河流下游被村民截取,再以小水渠分流到田地间。
若是夏天还好,能够保持田地有充足的水源,田里瓜果确实长得好。
但多年之后,水渠的好处倒是成了弊端,泥沙常年淤积下来,堵住排水口,再加上初春多雨,雨水与东江水将田野漫溉,漫浸过后的土壤,却是容易让幼苗根系受损。
&nbs
第三十二章:月季与蔷薇
申时未到,太阳尚未西下,宋玄一行就回到了府学。
宋玄与他们两相告别后,独自回了房。
他坐在案前,脑海里面搜寻着关于黄瓜种植的知识。他有些印象,以前在图书馆时是见过果树种植的书籍。
只是记起来,估计得花一些时间。
伍彦提着食盒进来时,正看到他闭目思索。
“宋七哥,用些粥吧。”
宋玄愣了一下,看向伍彦道:“好,信可传回去了”
他来到府学后,当即写了一封信传过西关,以向陈先生报个平安。
“放心吧,宋七哥,信今个早晨我就托人带回去了。”伍彦笑着拍了拍胸口。
宋玄点点头,“伍彦,这些天倒是让你忙活了,平常没事你就歇着。”
“宋七哥,不碍事,今天我还跟章宝学剑法哩。”伍彦摸头笑了笑
宋玄颔首浅笑,“章宝活泛,你两处得来正好,这会还得在府学住个一年。”
话末,他又喝了两口粥,配菜是一小碟酱萝卜,吃起来很是爽口。
当他正在夹酱萝卜时,筷子忽然一顿。
他眼前一亮,脑海中浮现一个解决黄瓜幼苗枯萎的办法。
他将筷子放下,细细思索起来。
他知道,这个方法对于世人来说,刚开始时定然是不能接受的。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思至此,他决定先去试验一番。
宋玄当即站了起来,推开门就往外走。
“宋七哥,宋七哥,你打哪儿去。”伍彦追了出来。
宋玄来到院子中,却发现院中并没有能够作为嫁接的花木。
“宋七哥,你在寻什么”
宋玄回过头看,“伍彦,你可知府学哪里有月季与蔷薇花”
“月季、蔷薇伍彦侧首疑惑,想了想,道:“宋七哥,我记得出了东西学舍,一座阁楼前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许多花木,就是不知是否有你所说的月季和蔷薇了。”
“那我们一道去看看。”宋玄话毕,又回头吩咐伍彦找来小刀和一些布带。
只是他不知,伍彦所说的那座阁楼,正是教谕署。
他走出东西学舍,再出亭过池,眼前顿现山水花木。
进入大院,花木葱郁,春花灼灼,更有一湾清流,从奇石出,曲曲折折流入花间。他走上一条石子小径,两侧间夹梨花芭蕉,又过一处,有一花墙映入眼帘。
杏花斜倚出墙,墙外是桑榆槿。
他穿花度柳,一路寻找月季和蔷薇的影子。
寻找了一圈,终于,在入木香棚时,越过牡丹亭,就看到月季花,再过芍药圃,隔壁就是蔷薇园。
不多时,宋玄选择长约十厘米的月季枝条,将其截取下来,并将枝条上的刺剪去,再根据芽点下方切出一个楔形。
然后,他并将月季枝条一侧的表皮刮去,直到露出木质部。
处理好月季枝条后,他又转到了蔷薇园,找出一株不带根瘤的蔷薇,将其从根系以上两厘米处切断,并且在上面留一个豁口。
做好这些准备后,宋玄让伍彦拿来月季穗木,他用了点力,将穗木下部插入事前做好的蔷薇豁口中,使得刮去表皮的一侧,与蔷薇的木质部位贴合起来。
“伍彦,将布带给我。”宋玄叫来伍彦,然后又道:“你帮我握着此处。”
伍彦固定住月季与蔷薇的贴合处时,宋玄用布带将贴合处绑好,并将嫁接过后的植株种到蔷薇园旁边的沙土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