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赵国当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牧羊山人
宋玄但笑不语,只抬手摆弄两下瓷瓶中的红梅花。
裴希忽然喜悦道:“宋兄,不如待今年冬天,我请你去梅园赏梅”
“裴兄以景相邀,玄安敢推辞。”
他的话音一落,裴希又满怀诚意道:“宋兄,这幅作品可否赠与我”
“诗赠知己,有何不可。”
宋玄一笑,给裴希满上一杯酒。
“宋兄爽快,希便以酒谢之。”
“罢罢罢,来,与我痛饮一杯。”
宋玄喝了一口,饶有兴致地欣赏伍彦和章宝在院中练剑。
月色下,少年身穿短衫,手持一柄木质长剑,他的目光坚定,纵身跃起,木剑似是划出一道剑痕。
伍彦看着章宝起式,把手挥向前方,他的手腕迅速转动剑柄,剑越转越快,卷起一地杏花。
最后一瞬,他们同时将木剑插入剑鞘,归身回到宋玄面前。
宋玄方才观章宝练剑的身形甚是熟练,而且出招有声有势,相对于一个年仅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着实是不容易的。
裴希见他们练剑,又想起学府中的射科,脑袋忽然涨疼,不知是因为不擅长射科还是酒喝多了。
清晨,宋玄还是和往常一样,一早就坐在学堂里等待上课。
课前,学子间的交谈声不绝于耳。
前排的施源昂起头问高朗,“高兄,上次课,先生不是问我们若是下辖的村庄发生农灾,为官的当如何。这问题,你可有好的回答了”
高朗摇摇头,全然没有头绪,只好拿起案上的那本《中庸》来看。
后排与宋玄并列的魏凌,去过江下村后,这才知道朱教谕为何会在堂上刺激他们。
他与江既明围在宋玄旁边,感慨道:“先生用实例,是想让我等对政事上心。”
“不错。”江既明补充道:“事情的缘由我们已探查过,就是尚未寻到合适的办法。”
他说罢,又看向宋玄,“宋兄,这黄瓜幼苗枯萎的缘由你可知”
宋玄微微点头,“广府处于赵国南端,一年四季雨水充沛,而江下村地势又低洼,且有东江流过,是极其容易发生水患的。”
众人一听,细想下来,确实是这般。别说是春季雨水连绵,就连秋冬季节亦不例外。
宋玄见他们听得认真,又道:“江下村里的瓜田易积水,且排水不畅,而黄瓜幼苗根系脆弱,如此一来,就有可能成片成片地枯萎。”
他左手边的陆见深脸色疑惑,问道:“先前,我们去村中打探时,据村民所言,往年这个黄瓜苗倒是好好的。即使枯萎的是有,却也不似今年这般成片枯萎。”
“这个我倒是可以解释一下。”宋玄同案的裴希补充道:“上次先生可是提到‘连作’的问题”
“确实”他们几人相互点点头。
裴希再道:“先生曾言,连作会引起土壤肥力下降,且造成根部生病,从而导致果蔬枯萎。”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切时,朱教谕负手走了进来。
然而,朱教谕这一次只是布置一下任务就早早地离开了。
朱教谕走后,底下又是一片讨论声。
“洪兄,方才朱教谕是让我们写‘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四书文”
洪瑞抹了一下额头,道:“你没听错,走罢,回去专心写好这篇文章,明日先生可得检查。”
洪瑞上次在课堂上被朱教谕刺激了一番,这一次,他决定将文章写好,决不能让先生小觑了他。
而宋玄心里还在思索着,朱教谕刺激他们去探查江下村黄瓜苗枯萎一事,若这是第一步,那第二步则是让他们写分析文章。
然而,他总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或许这才是一个开始。
朱教谕离开学堂后,直接回教谕署。
在他穿过月门进入大院时,眼睛不由地往蔷薇园看去。
他负手而立,脚步顿了顿,来回走了两步。
下一刻,即直径走向蔷薇园。
这已经是第五天了,他站在那株光秃秃的花木前。这是一株由月季嫁接蔷薇过后的植株,据他的学生宋玄所言,大概七日,嫁接过后的月季就会长出嫩芽。
这已然是第五天,嫁接处还是
第三十六章:宋玄,你怎么看?
翌日清晨,府学甲班课堂上。
“施兄,可否帮我看看,这是我写的策论。”高朗将自己写好的策论,转递给施源,以求在先生来之前修改一下。
施源看着看着,轻轻摇了下头,“高兄,你这破题,实在破得太繁琐,可否简练些”
高朗轻拍一下手,连忙道:“怪不得,我就说,读起来总觉得哪里有问题,可又寻不出所以然,幸好有施兄指点。”
“多谢了。”
“不客气。”
那头的陆见深又看向他的同案贺清夷,“贺兄,你的文章写得真好,辞采飞扬啊。”
而陆见深右边是宋玄与裴希的书案,此时裴希正双手捧着宋玄的策论文章来看。
他的脸上表情变换快速,时而震惊,时而感慨,时而有疑惑万分。
他看着宋玄,正欲问宋玄时,朱教谕拿着戒尺走进学堂了。
朱教谕的出现,学堂的讨论室顿时停止。
他来到讲台上,坐到案前,轻抿一口茶,才道:“你们按顺序,将昨日我布置的策论文章呈上来。”
策论文章被呈上之后,底下的学生坐得更加端正,手里拿着一本书温习,却又多用余光观察朱教谕的反应。
朱教谕手执朱笔,在策论文章上圈圈点点,但是没人知道情况到底如何,因为到目前为止,他的神色依旧无波澜。
忽地,朱教谕开口叫道:“元瑜。”
坐在前排的元瑜站了起来,“请先生指点。”
“笔底生花,写得不错。”朱教谕夸完,话音一转又道:“你就准备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郡试”
元瑜哑然,他不知朱教谕是何意思,唯有默然站着。
“华而不实,华而不实,可见你还是证实了那句话。”朱教谕一顿,接着批道:“能写得出锦绣文章的人,不一定能当得了好官。”
朱教谕的话,让元瑜羞红脸,底下的学生也神色窘迫。
但,科举是一条很长的路,没有良好的心态又怎能坚持下去。很快的,元瑜又恢复了心态。
他看向朱教谕,恭敬道:“学生还请先生赐教。”
朱教谕站了起来,走到学生席间,
“其实,我并非是要看你们将文章写得如何炳炳烺烺。”他再次强调:“所谓策论,是向朝廷献策所写的文章。”
“你坐下罢。”朱教谕示意元瑜坐下。
“高朗。”
随着朱教谕一声响起,高朗整了整精神,立即站起来。
朱教谕手里捧着一份策论,再看一眼高朗,“高朗,策论重在分条析理,解纷排难。”
高朗点头称是,“请先生指点。”
朱教谕微微颔首,继续道:“这篇策论里,你应当写自身的观点,并一事一议,切勿繁乱。”
他一顿,再补充道:“不单是高朗,其他人也当注意,你所表达的观点,应当犀利而练达。”
“谢先生教诲!”众生异口同声道。
这些天,在课堂上,朱教谕时常就当地的时政、农事或是民风等问题出题,让他们对答。
宋玄在座下,心里想着,朱教谕的确是难得的良师。他查看过赵史,自朝廷开科选,策论在科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有些考生为博主考官的青睐,往往将文章写得辞采华丽,长期以往这便形成了一种风气。而朱教谕的做法,就是让策论往务实的方向发展。
朱教谕将策论文章看了一大半,再次抬头时,见底下的学子屏气凝神,有种视死若归的激越感。
剩下的策论他放到一旁,准备等带回教育署再看,此时他开口再道:“此前,我与你们谈过,若是你们日后为官,下辖发生农灾,自当如何的问题。”
他的话一落,底下的学生才缓过神,轻轻传来交谈声。
“洪兄,你可有良策”洪瑞的同案低声问他。
洪瑞摇了摇头,一脸无奈道:“我没当过官,又怎知如何处理。”
底下不少人,讨论着讨论着就不觉摇起了头。
朱教谕将戒尺搁下,走了下来,说道:“为师在此,却是要表扬以下几位学子。”
此言一出,众人疑惑,朱教谕竟要赞扬他们,虽不知是哪几位,但他们却缓解了几分紧张。
“陆见深、江既明和魏凌,”他
第三十七章:波澜老成,不蔓不枝
朱教谕离开学堂,回到了教谕署。
还有一半的策论文章没有批阅,他端坐案前,亲手斟了一盏茶,然后开始批阅文章。
过了一会,他执笔一顿,摇了摇头,自言道:“大同小异,长篇大论间不见实际性的计策,即使文采出众亦是鸡肋。”
“鸡肋,鸡肋。”
朱教谕批阅时,不觉地暗暗摇头。
乍然,他眼前一亮,手里捧着一份策论文章,“此文波澜老成,不蔓不枝,妙啊。”
他细细地从头把将文章念一遍,连方助教走进来都未察觉。
方助教见朱教谕正看得入神,嘴里不时念叨出几句话,他也被吸引过去。
他在朱教谕身侧站定,视线看了过去。
“妙妙妙,此文气势雄壮,语句练达,这其中‘嫁接’一策更是匪夷所思。”
“方老,你来了。”朱教谕听了方助教的话,这才回过神来,他将文章放下,请方助教上座。
方助教坐了下来,手里拿起那份时策,正欲问朱教谕这是何人文章时,只见落款处堪堪书着‘宋玄’二字。
“此子文章写得沈博绝丽,确实难得。”
朱教谕也认同他的话,此文不单文辞美妙,且献策深远,内容渊博,不失为一篇时策好文。
方助教揪住文章中“嫁接”二字,满腹疑惑地问朱教谕,“这‘嫁接’一法,还真是闻所未闻,此法可行乎”
朱教谕摇了摇头,虚虚出了一口气道:“朱某也不知,只是宋玄曾与我说过,这‘嫁接’过后的花木,一般在七日左右便会长出嫩芽。”
“噢”方助教接过话头,问道:“真有此事”
“那株被他嫁接过后的月季花木,如今就在教育署外面的大院中。”
话末,他又补充一句,“这已然是第六天了。”
蔷薇园中,此时围着一干学子。他们围着一株被布条绑着的花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此事,还得追溯到朱教谕离开学堂的那一刻。
“宋兄,方才我在你策论里看到‘嫁接’一术。”裴希满眼稀奇地看向宋玄,“此术甚是神奇,旷古未有啊。”
“裴兄,这天地万物,本是光怪陆离,一会我带你去看看真正的嫁接术。”宋玄心里想,这嫁接技术在现代已是非常成熟,它只是一种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
他还吃过嫁接过的龙眼,真是肉厚核小,且产量大。
他想过,若是能将这项嫁接技术在赵国推广,定然能够让更多的百姓改善一下生活。
就在他暗自思考时,江既明他们也围了过来。
“宋兄,我听裴兄说你有解决黄瓜苗枯萎的办法。”
“可是”
“对啊,宋兄,你可得与我们说道一二。”陆见深也转了过来。
“这个倒是说不好……”宋玄谦虚一笑,说道:“不如,你们随我去看看。”
他昨日晚上去蔷薇园查看过,那株嫁接过后的月季花木,那会接口处已冒出一抹绿芽,虽不明显,却能够证明那株花木是存活的,这也就够了。
“请宋兄带路。”他们一行当即应上,话毕即随着宋玄走出学堂。
学堂前排的施源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疑惑道:“高兄,他们怎么又出去了”
“难不成,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高朗摇摇头道:“我亦不知,不过,那五人可是先生夸赞过的。”
忽地,施源站了起来,说道:“他们会不会又去江下村了,不如我们跟着去看看。”
“不错,反正我们在学堂里坐着,也想不出好的主意,等下次课定然又要被先生批了。不如也去看看。”高朗也赞同道。
说
第三十八章:兄台谬赞!
教谕署中,方助教听朱教谕对“嫁接”一术的解说,心下万分好奇。
年轻时,他曾游历过诸国,却从未曾听闻有“嫁接”一术。
遽然,方助教站了起来,花白的胡子抖了抖,“教谕,坐久伤身,不如我们去院中走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