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前者可以慢慢剥夺坞堡主的土地控制权,后者可以轻易摧毁坞堡主发放高利贷的能力。
两者一结合,实际就是挖掘坞堡主对堡民的人身控制权。
当然,坞堡主还可以用暴力手段控制坞堡民。
只是,论暴力,坞堡主依旧无法对抗节帅府,而且,节帅府也很期待对方能够给自己一个动武的理由。
这个时候,任何成功逃亡到青州实控区的坞堡民,只要表示愿意参军,接受节帅府指挥,不管能不能加入到新军中,都可以得到节帅府的庇护。
一开始还有些坞堡主按照以往的规矩,带狗腿子找来,试图把人带回去,结果遭到节帅府的言辞拒绝。
后来坞堡主们改变做法,掏出不知道什么时候签署的,不知真假的借款单据,要求逃民连本带息还款。
节帅府直接宣布这些借条不合法,代替逃民强硬的拒绝偿还这些借款——本息都不支付。
甚至,若是逃民还有家人留在坞堡,节帅府还会出面要求把这些人带走。
有些坞堡主恼羞成怒,对逃民的家人动用私行,打死打伤不少人。
节帅府也不客气,直接派兵进驻这些拎不清情况的坞堡,将坞堡主判处死刑,其他坞堡高层流放,坞堡民编入青州直辖的户籍。
这种事发生几次之后,很多坞堡主意识到他们没有能力强硬对抗青州节度使,只能尽量加强巡逻,确保手下佃户没有逃走的机会。
然而,进入建兴十四年,青州方面发布节度使令,要求齐省范围内开始备战——各地坞堡主都要出丁,在黄河/运河一线修筑防线。
节帅府的要求是在全控制区范围内动员至少十万壮丁,分摊给各坞堡,每家都有几十到百多人不等。
这个命令让坞堡主们如丧考妣,倒不是因为动员这么多丁壮耽误他们自己的生产,而是因为一旦这些人纳入节帅府麾下,再要回来基本就是不可能了——有好好的自由民不做,谁愿意回去给坞堡主当农奴
何况,从农奴到自由民只需要对监工的青州兵说一句:“我要编户齐民!”即可,节帅府还会帮助堡民把他们留在坞堡的家人要走。
这一来一回,每个坞堡至少能减少一半人口!
由此,那些主动投降青州,但依旧保持半独立的坞堡主们站在十字路口上。
他们中,有些人干脆主动把堡民释放出去,甚至还主动与堡民理清账务关系,尽可能收回部分财产,再把家族所属的土地卖给农业公司,只保留自家核心人力能耕种的部分。
对于这种主动自觉的,徐世杨也不打算赶尽杀绝,除了土地可以在农业公司入股之外,徐世杨还开放盐业公司和钢铁公司的股权,允许这批坞堡主投资。
徐世杨希望这些人将来能尝到工业和集体农业的好处,逐渐从土地主转型成第一批民间资本家。
当然,这么自觉放弃自己手中权力的人很少,大部分坞堡主都还在想尽一切办法抵抗节帅府的政策。
或软或硬而已。
采取硬抵抗方式的坞堡主,干脆重新从青州体系中独立出去,拒绝继续接受节度使的命令。
这样的傻瓜当然会遭到无情的镇压——由于分散太广,抵抗者无法串联,只能依靠周围自己的力量武装抵抗,而且他们平时作为武力基础的佃户们都是心向青州的。
因此大多数武装抵抗者都被很快镇压,只有极少数与山贼沾亲带故,或者本身带有会道门性质的坞堡主还能带着亲信在青州无法实控的几个山区苟延残喘。
&nb
第251章 权利
徐睦河冷冷的看着眼前的闹剧,一言不发。
如今,土皇帝一般的青州节度使也算是日渐威福自用,他不说话,只是用看死人一样的眼神打量一众老家长,很快就让这些刚才还义愤填膺的老头冷静下来。
并且很快冷汗淋漓。
老头子们这才想起来,徐世杨再怎么挖他们的根,至少没有搞过摔杯为号,幕后杀出三百刀斧手之类的事。
而眼前这位,是确确实实真的干过的!
“是什么,给了你们可以蒙蔽本帅的错觉”
等到大厅中静的落针可闻,徐睦河才幽幽的开口道:
“什么辛苦积攒,什么放贷是救民。”
“你们那些龌蹉伎俩,真以为本帅不知道”
“若是辛苦积攒,本帅也没要你们的田土,自己雇工去耕种啊!农业公司得了田地,也是要雇工做活的!”
“若你们放贷是救民,那就继续放啊!银行也没禁止你们放贷,只要下面老百姓还愿意借你们那九出十三归,还带着驴打滚的高利贷,你们可以随意放贷!”
“争不过银行,你们动动嘴皮子就想本帅取消这些利民之举做梦!”
其实,徐睦河个人很想跟这些人商议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章程。
毕竟这些龌蹉事他徐睦河以前也是都做过的,压榨程度比眼前这些人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徐睦河是士绅,天然的同情眼前的乡绅而不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光蛋。
历朝历代,王朝执政的基础也是士绅、乡绅而非农民、小商贩和工匠等老百姓。
“民”这个字,也是有范围的,可不是指天下人!
不过,徐睦河的儿子,也就是这些人口中所谓的“少帅”徐世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从上次父子两人长谈开始,徐睦河就发现自己的长子更重视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对乡绅、士绅,甚至士大夫都不怎么看重——有时候他甚至觉得儿子十分厌恶这些人。
这种情况下,让徐睦河在“支持乡贤,顶着长子的反对与乡贤商议施政方针”和“支持长子,顶着乡贤的反对与长子商议施政方针”之间做个选择,他会且只会选择后一项。
这不仅仅是父子情深的问题(当然,现在徐睦河与徐世杨之间的关系相比徐世柳南下之前亲近多了),更重要的是,两人有着近似的目标,以及目前青州权利分配造成的影响。
目标这种事无需多说,徐睦河的目标是南面而坐,称孤道寡。
徐世杨的最终目的还不太清晰,但肯定也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政权,这种情况下,徐睦河自认为与长子算是文武相扶,互相配合的十分得体。
至于青州的权利分配……
表面上来看,徐世杨是节度使之子,最多最多也就是个“少帅”、“太子”,或者说,接班人。
青州的一切,在交接班之前,都应该是节度使一言九鼎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徐世杨掌握着全青州的军权,除了新军之外,民兵系统其实也在他的直接掌控之下。
军队建设方面,徐世杨完全一言九鼎,徐睦河的命令在军队中的影响力非常小。
政权方面,由于整个青州都是个大军屯,因此由军权延伸过来的权利,也让徐世杨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比如说财政大权:
农业公司、盐业公司、银行、矿业以及兵工厂和钢铁厂,其实都算是军办企业,也都在徐世杨的直接掌控之下。
徐睦河能够掌控的,只有传统的田赋和劳役。
实际上,就连这两项,也得考虑拥军问题(新军家属的田赋和劳役都有减免)和训练问题(劳役也不能耽误民兵训练)。
一个掌握着军权和大半财权的人,你怎么能用少帅这种多少带点调侃二世祖意味的词汇来形容他
就算徐世杨不是青州真正的幕后老大,至少也是个副王好吧!
何况现在是乱世!
没有这个对鞑子、对土匪、对其他坞堡主全都连战连捷的儿子,他徐睦河别说成为事实上掌握一省大权,有机会逐鹿天下的节度使了,就连小小徐家,他也当不上家主!
这样来说,其实是徐世杨成就了他这个父亲,而非自己扶持其徐世杨这个儿子。
如此对比,逐渐升腾起野心的徐睦河自然会期待儿子给自己带来更大惊喜,也自然会尽力支持徐世杨。
至于眼前这些乡绅
第252章 大生产1
大周建兴十四年的春天到来了。
按网络上曾经流行的说法:历史的车轮依旧在滚滚向前。
过年的时候,青州各级官员被要求走访自己辖下的地区:节度使徐睦河亲自走访各府城,府城官员要求走访到县,县级官员走访到村或坞堡,村级官员走访到户。
凡是已经编户齐民的人家,每户都要送上几升粮食作为节帅府给民众的新春贺礼。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可以在大战之前进一步团结民众,收拢民心;第二是可以通过这种走访,建立起基层的威信和亲民的形象;第三节帅府新任命的基层官员可以通过走访对自己治下的人口和土地有一个大概印象,并且还能对全青州直辖的人口做一个统计。
节帅府目前任命的低级官员,主要来自莒州、日照等地那些入盟较早,取消独立性最早的家族。
通常是这些家族的子侄辈年轻人,加上新军中受伤退役的部分老兵,以及在之前几年表现出色的民兵队长之类。
之前,这些人大多并未真的当过官,刚刚任命为基层官员不久,还没学会官场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因此显得比较朝气蓬勃,节帅府下令让他们深入基层,这些本来就从基层出来的小官也不含糊,在出正月之前就完成了任务。
经过统计,青州辖下在册人口一共有18万户,82万口,其中16到45岁的丁壮和半丁共有17万人。
徐睦河和他的幕僚们估计,那些外围坞堡手中应该还有8到10万人口左右的隐户,各地山上也有差不多这个数字的未下山流民和土匪。
若是能把这些人利用起来,青州总人口可以突破一百万,丁口二十万并无问题。
当然,这工作急不得,也不可能在鞑子进攻之前做完。
齐省地方政权只能依靠目前的这17万丁去抵挡鞑子即将到来的猛攻。
备战依旧是接下来最最重要的工作!
为此,过年期间,青州的军事统帅徐世杨只给自己放了两天假,跟赵珊赵琳姐妹以及刚刚学会摇摇晃晃到处跑的儿子团聚一下,随后就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中。
按照新军参谋部的计划,青州节度使动员十万男女劳力,开始沿着黄河运河一线修筑大规模防御阵地。
阵地从泉城府的黄河出海口开始,沿黄河一直修到兖州府安平镇附近,然后拐个弯,顺着运河再修到微山湖。
整条防线长达一千多里,防御距离之长,几乎不可能指望形成重点防御。
这也是齐省起家带来的大麻烦——四战之地,几乎没有可以用来防御的地理边界,敌人能选择任意一个位置发起进攻,而且每一个位置都有很大可能形成突破。
为此,徐世杨不可能接受修建太高太厚的长墙之类的永备工事——他没有那么多资金和人力去修建这样的工事,修了也没有那么多兵去填充防线,有兵也不能保证不被敌人突破。
因此,徐世杨的选择是低矮的胸墙和壕沟结合的大纵深防御。
徐世杨打算在黄河运河在西岸挖掘五道半米宽,半米深的壕沟,挖出来的土直接堆在壕沟边上,这就是五道胸墙。
胸墙的厚度只有几十公分,但抵挡鞑子的重箭直射已经足够了。
规划中的五道胸墙壕沟工事之间还有密集的纵向交通壕,和大量足以陷进半只马腿的小坑,这样即使前面几道防线被突破,部队也可以通过交通壕有序撤退到下一道防线,而不会被敌军骑兵追杀,造成全军崩溃。
当然,在徐世杨看来,修建这种工事,最大的
第253章 大生产2
青州现在面临着重大困难,但困难不是无法克服的。
现在的情况,与徐世杨上一世的历史中,tg在抗战期间大生产运动的背景有很多相似之处——总结下来就是外部有强敌进攻、封锁,内部生产力不发达,根据地无力支撑消耗。
因此,徐世杨认为他可以剽窃tg的“大生产运动”,哪怕成效只能达到tg的一半,也就足够渡过难关了。
当然,徐家没有一个向心力爆表,实际水平超越时代的tg,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缺点。
但徐家也有当时的tg所没有的优点:
比如青州军虽然修了长墙防线,但本质上没有任何人封锁他们。
另外就是外援较多。
以至关重要的粮食来说:
去年一年,青州从李氏海盗集团和江南主战派手中获得了7500万斤粮食(折合50万石),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节帅府在建兴十三年的农业税收(毕竟当年大部分时间,齐省大部分领土不属于青州节度使管辖)。
这些粮食足以养活所有脱农人员,并且还有很大富裕。
现在齐省实行粮本位货币制度(粮票),本质上也是粮食储备较为充足的原因。
除了江南来的援助粮,节帅府在建兴十三年的田赋收入是3300万斤;统一齐省过程中,在抵抗的地方豪强家里缴获800多万斤;用粮票或食盐的形势,从主动投靠的豪强那里套购了1100多万斤。
节帅府在建兴十三年的粮食总收入为12700万斤,实际消耗为6000万斤(这其中包含齐民银行的粮票准备金,这部分有些已经被农民兑换掉了),库存仍有6700万斤的余粮!
这种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甚至可以说是健康的有些过头了。
这也是徐世杨敢壮着胆子动员4成以上在册男丁去黄河/运河沿岸搞大规模防御工事的基础——考虑到江南援助只是锐减而不是彻底消失,加上库存粮食,即使今年齐省农业彻底绝收,节帅府也有充足粮食维持社会稳定!
当然,徐世杨也不能就此放弃农业生产,在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长墙防线的时候,他在徐睦河的配合下,同时开始统筹辖区范围内的农业生产。
三月十五,徐世杨利用刚刚成型的新政权基层,和从和亲船队中搜罗来的戏班子,开始对控制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宣传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