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
    朱慈烺在朝议上对高尔俨一派主张撤换陈奇瑜众人的回答,可谓铿锵有力,极大震慑住了差点就跳起来的群臣,很快就传遍了京师。

    没有多久,京畿一带也已经传遍了太子显露贤德的风闻怪谈,这使得身在后宫的周皇后欣慰不已,不过朱慈烺却因为这些流言有些担忧,害怕会影响到自己父皇好不容易对自己的好感。

    自古以来,皇帝得知皇子贤能都该高兴,只是不知,这朱慈烺心中担忧又是从何而来。

    不论朱慈烺心中因何故而七上八下,此时已经率军来到抚宁卫的崇祯皇帝,得知京中消息以后可谓既欣慰又惊讶。

    看着司礼太监王德化亲手抄录出来的高尔俨当日进奏原本,崇祯皇帝当即震怒,直接将这奏本与桌上群臣附和之本一股脑拂到地上,冷笑不止。

    忽然,东厂掌刑千户李有成走进帐中向崇祯皇帝耳语了些什么,听见这些话之后,崇祯皇帝更是怒不可遏,连道:

    “这些不是礼义廉耻的东西,真是将他们祖辈的德训都丢得一干二净,联合向太子和皇后施压,谁给他们的胆子!”

    李有成上次被调到南京建设东厂分署,本以为会是有去无回的差事,早就期盼着见到自己的妻子,可他回京之后连家都没来得及回便被王承恩叫去。

    听见朝堂消息,李有成没有任何迟疑,路过家门只是看了一眼,就连进都没进,一路马不停蹄赶回这里,只为了向崇祯皇帝汇报东厂最新的调查结果。

    “这高尔俨,其心当诛,其行,只诛不足以尽然!”想到方才李有成所说高尔俨与鞑清范文程私下书信往来的事,崇祯皇帝更觉得恼怒。

    这还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了,历史上你先事大顺再投满清,可以强行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现在大明已经不是那个摇摇欲坠的样子了。

    虽然还不至于说是已经在自己手上中兴了,但起码也比鞑子强多了吧,这个时候竟然还和满清私通,为他们出关策力。

    这是怎么回事,上赶着当奴才不成!

    方才心中所想,崇祯皇帝自然是不方便透露出来,表现在周围张世泽等人眼中的,就只是一副极为震怒的模样,他们都是想着,这下朝堂又要有大动静了。

    果不其然,反应过来的崇祯皇帝直接说道:

    “传朕旨意回京,高尔俨私心作祟,污蔑朝廷栋梁,株连九族!还有,那些曾在朝堂上附和议论此时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朕抄家革职!”

    “李有成,你到南京设立东厂有大功,说吧,要朕奖赏你什么好”

    听见这话,李有成连忙跪下来道:“臣到南京,多亏了周都督、郭大人、刘公公、马大人他们的鼎力相助才能不负重任,不敢妄自居功!”

    “你倒说的是实话。”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满意,说道:“即日起,你脱离东厂,到内厂供职,朕钦命你为内厂掌刑千户,专事向朕汇报,不受方正化指挥,另加太子少保。”

    听到此话,李有成倒是觉得没什么。

    往常与王承恩之间的从属,不过是上下级的关系,都是替皇帝办事,如今皇帝金口玉言将自己调任到内厂,还不受方正化指挥,想必是另有重用。

    况且三厂一卫中加了太子少保荣衔的掌刑官,也就只自己这独一份,这是何等的殊荣!

    李有成显得激动异常,连忙拜呼喊道:“臣谢过皇上隆恩,定当矢志报效,不忘皇恩!”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回头说道:“对了,这次你回京要与家人团圆是吧朕也知道,番子干的都是得罪人的差事,这次能回来是你的福分,就不让你去了,回家



第四百三十七章:郑森与许扒皮
    许荣秀话说的直白,其实这也是他刻意为之。

    “剥皮楦草”是斯文些的说法,然而许荣秀的话,就连府中不识一个大字的仆人都能听明白,想到自家老爷的下场,当下全都是面色苍白。

    这些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大气都不敢出,生怕番子爷一个不愿意,将自己也剥皮充上草。

    一时间,整个高府上下全都变得鸡飞狗跳,许荣秀就这么大马金刀的站在正中间,满脸都是得意之色,叫你们和皇上作对!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番子的抄家之举并未遭到任何抵抗和阻拦,方才气势汹汹冲出来的家仆们,现在就老实得好像一群看见了黄鼠狼的小鸡一样。

    这种场景也是令东厂的番子们出尽了风头,在三年之前复设厂卫时,情况恰恰相反。

    当时内阁是陈演在坐镇,朝堂上也是东林群猴的假山园林,崇祯皇帝的旨意是中旨,除了番子和锦衣卫们还没有多少人真正当回事儿。

    所谓的皇权不出京,便是如此。

    等崇祯皇帝穿越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事情比自己知道的还要更严重,不只是出不了京城,若自己没有厂卫充当眼和手,圣旨就连深宫大院都出不去。

    甚至于,自己堂堂的大明皇帝,在宫内居然还有性命之忧!

    遇到大规模抄家灭族,这些贼子们哪里会坐以待毙,都是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出动兵马司和顺天府衙门差役还不够,甚至要戒严京师,叫停一切商业上和民间的活动,然后再动用大批京军到周围屯驻,这才能保证皇城内外的安稳。

    但是现在不同,内阁全都是皇党,崇祯皇帝的旨意都被现任首辅蒋德璟贯彻执行,变成了上承天意,真正意义上的圣旨。

    杂七杂八的京军被整改一新,彻底没了之前的糜烂之象,这崭新的京军由英国公张世泽统率,不听命于兵部,惟皇帝圣意行事。

    在崇祯皇帝数年以来的刻意纵容、默许之下,厂卫也已经权势熏天,起码在京城一带,捉拿任何人都不再需要动用其余衙门和军队的力量。

    查抄高府的行动过去了小半个时辰,府中后院才安静下来,爱看热闹的百姓们围堵在周围,都是对此事议论纷纷,但却没了最初的惊讶神情。

    他们议论的话题也变了又变,从起初贤臣们含冤云云,变成了这高尔俨定是罪大恶极,才会被皇帝下旨抄家。

    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以来,但凡被皇帝抄家灭族的,无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就算有在民间声名极好之人,也有厂卫和报社专门在暗中负责将其名声搞臭,长久以来,再好的名声,也架不住一味的黑水泼洒,况且很多还不是强加其罪,都是查有实据。

    许荣秀带着的第一批番子们进门之前手中还是空空如也,出来时人数却多了一倍,他们押解着这些平日里横行街市的男丁女眷走出大门,看在百姓眼中,就和为民做主的清官大老爷一样。

    最后出门的许荣秀,看了一眼高高悬在头顶的“高府”两个大字,嘴角撇了个诡异的弧度,冷笑一声,将封条贴在门口,转身离开。

    封条上赫然写着:“钦命东厂查抄罪大恶极之高尔俨,株连九族,擅毁者同罪”。

    此时街道上早已围满了吃瓜的老百姓,一个个伸头探脑的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待周围人煞有其事的告诉他(她)之后,他(她)们再紧接着转头告诉别人。

    很快,被番子们押解出来的犯人们,就变得人人喊打起来。

    汇聚的各色人越来越多,这其中本地百姓还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各地来京商贾、士子,自从上次阅兵之后,京师中也多了不少兀良哈种蒙古人和海外各品种的毛子们。

    城防军们在按照总督董琦划定的范围巡逻,为的就是避免和及时遏制可能出现的暴乱。

    &nbs



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
    听见郑森的回答,郑鸿奎淡淡“嗯”了一声,没有回话。

    其实他对自己这个侄子非常喜欢,说起来,郑森甚至可以称为郑氏年轻一辈最是年少有为者,如今年仅二十三岁,正是热血年纪,便已经文韬武略,胆色过人。

    这一点令郑鸿奎自叹不如,想他如郑森这般年纪的时候,还跟随郑芝龙在海上漂泊,为了一丁点小事去和其它海盗头子大打出手。

    当时自己虽然可以称得上勇猛,但却毫无智慧谋略和高明手段可言。

    师从陈子龙的郑森,此时本该跟随打理族中事务,自从听说自己有事面圣,他便软磨硬泡,最后甚至偷偷跑出来,硬是要跟着自己一同前来。

    当郑鸿奎无计可施时曾问他,究竟为什么要来京师。

    当时,郑森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说要见见京城的市面,耳濡目染的听听各方说法,最后再看一看数次跟随当朝皇帝陛下斩获大捷的京师禁军与城防军将士英姿。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想跟着郑鸿奎去见见圣明天子龙颜。

    崇祯十一年,郑森高中秀才,随后又勤奋苦读,成为南安县二十名廪膳生之一,三年之后,也就是崇祯皇帝刚刚穿越过来的崇祯十七年初。

    郑芝龙见此子好学,便花费重金,拖带关系送他进入金陵国子监求学。

    当时的金陵,还是东林党老巢,南京六部和国子监还都健在,郑芝龙如此大费周章让他来此求学,自然要找声名最显赫之人,这一来二去的,拜师不免就拜到了钱谦益头上。

    对于庞然大物一般的郑氏,钱谦益是不敢有所怠慢的。

    说起来,郑森这个名字还是钱谦益替他起的,到金陵之前,郑家人包括郑鸿奎都称他做郑福松,这也成了如今郑森的小名,乳名。

    直到如今,郑鸿奎私下里依旧称呼他为“福松”。

    据钱谦益当时的说法,“森”代表着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之后,他又替郑森起了新的表字,唤做“大木”,同样是为了让郑森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等经典。

    郑芝龙很满意他替自己儿子找的这个老师,但郑森却并不是很满意,处于最基本的尊敬,他开始跟从钱谦益学习儒家学问。

    直到崇祯十九年,声名显赫的东林魁首钱谦益因拥立新君事泄被诛,崇祯皇帝亲自下旨,将他十族夷尽,抄家灭族,其本人亦被活剐三千多刀,凌迟处死。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士林,三厂一卫全力开动,番子、锦衣卫们当街缉拿各种朝廷大员,强行关闭一间又一间的东林书院和书社,兵士成批上街平乱。

    总共被诛杀的人数至今仍是个谜,朝廷只是一味将东林党的罪行添油加醋,自然不会将株连人数公之于众,但可以确信的是,仅钱谦益一脉,株连者便多达一千余人。

    出了这么大的事,当然也波及了正在钱谦益名下求学的郑森。

    郑森在钱府学习的时候,直接被冲进来的李有成带领番子们捉拿到东厂之中,在东厂中他们二人发生了什么事便不得而知。

    可能是抓进去的人太多,一时没有来得及处置郑森,也可能是李有成和郑森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觉察冤屈便没有先行下手。

    反正出来的时候,郑森身上并没有受到酷刑的迹象。

    郑芝龙得知朝廷尽诛东林的消息后,甚为惊恐,因为当时的朝廷在内地已经有相当的兵马,又是正统,即便郑氏也不得不在名义上依奉。

    随即,郑芝龙多方联络,花费重金,到处寻求关系,最后这个烂摊子总算是被当时深受崇祯信任的东厂提督王承恩接手。

    在他的多方调停之下,郑森最终被成功放还。

    此前,东厂大牢有“许进不许出”“修罗炼狱”等等许多耸人听闻的称呼,因为崇祯十七年到崇祯而时间之间被抓进去的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n



第四百三十九章:东厂毒蛇许荣秀
    剥皮楦草,又称剥皮实草,有些人为了叫法方便明了,便喊剥皮充草,其实许荣秀才拿人时用这种说法,更多的想法是在立威和恐吓人心。

    这种刑罚和凌迟是一个级别的酷刑,但却更为恐怖,叫人听了名字便毛骨悚然,小孩子听了能止夜啼,就算一般的农夫见了,都要浑身发抖。

    很多人观看凌迟,尚能勉强保持镇静,但遇到剥皮楦草的实例,便往往不能谈笑如旧。

    郑森听过几次朝臣处置罪臣使用剥皮楦草,但亲眼所见这还是第一次,也就怪不得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了。

    同凌迟一样,这种刑罚也有很多规矩,分为活剥和死剥两种,各自的手法、讲究也是全然不同。

    活剥有时自罪人天灵盖处开始,有时也从两足开始,相比之下,死剥的讲究便没有那么多,但是沿用最多的,还是先从脊椎下刀。

    就像给动物剥皮一样,这样可以最快最高效的剥下完成肉皮,而且观赏性最佳,观赏性最佳的方式,自然就是震慑人心最好的方式。

    曾有一个刀手从脊椎下刀,因此得到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称赞,自此以后,大多数的死剥刀手便多沿用此法,但是有明一朝至今崇祯二十年,鲜少有最初的手法流传下来。

    这自然和朝廷有关,实际上,洪武年剥皮楦草的频率较高,永乐年曾有几例,但是不多,自永乐朝以后的仁宣二朝,这种残酷的刑罚便消失在朝廷处置罪臣的法典当中。

    虽然刀手处置一次获得的各种赏金极其丰厚,但毕竟已经二百多年没有被这样处死的罪人,遗留下来的刀法精湛者可以说是极其稀少。

    到了崇祯十七年,剥皮楦草和凌迟的手法开始高频率重现,崇祯皇帝常用这种手段来惩处那些在历史上频繁换主的贰臣和朝中奸佞之人,这才又开始在市井中重现。

    且不说东厂是如何找到这名处理剥皮的刀手,这次竟是耸人听闻的活剥,单这两个字,就足以令一般听到的人毛骨悚然。

    此时的法场周围虽然人山人海,各种茶馆、酒肆和阁楼之中观看者,都是在东厂掌刑千户许荣秀宣布开始时屏住心神,停止了方才热火朝天的讨论。

    高尔俨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听的不少人都快步离开刑场,但是很快就有更多的吃瓜群众围挤过来,看到上面的事情,往往又吃惊的捂住嘴巴。

    场中被官府差役、兵士还有东厂番子们围得水泄不通,高尔俨半死不活的被绑在一根柱子上,此刻还陪伴他的就只有那个负责操刀的刀手。

    只见那刀手两手各紧紧捏着两把小刀,一旁的椅子上另放着五把奇形怪状的刀具,很多人都没见过,看起来颇为恐怖。

    忽然,他一刀插到高尔俨的天灵盖上,熟练地将皮肤分成两半,然后再慢慢分开,血腥味散播到台子下面,有的百姓已经开始作呕,就连不少番子都是皱了皱眉。

    似乎这刀子上的劲头也是有讲究,不能太狠也不能太轻,就只是这么一小会儿,刀手便已经满头大汗,袒露出的上胸肌也是不断淌下斗大的汗珠。

    顾不得擦汗,刀手眉头一紧,将钢牙一咬,手中用力,只见高尔俨上身的皮就像蝴蝶展翅一样迅速与身体撕离开来,痛的他不断撕心裂肺的大喊起来。

1...118119120121122...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