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剑身花纹细凿,图纹清晰,一面蛟龙腾飞,另一面则是凤凰展翅,周边又纹饰着北斗七星,以剑应天象之形,真乃是鬼斧神工。
崇祯皇帝只是看了一眼便深深的喜欢上,握住这把据说是朱元璋曾经的佩剑,当真有了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崇祯皇帝举着剑冲向阳光,若有若无的问道:
“太祖所用,当真是好剑!不过周指挥使,此剑与历来尚方剑又有何不同”
“这个...”周经武思虑半晌,方道:
“末将也是有所不知,孝陵卫内有些传闻,但实在是不可尽信。”
“二百多年了,此剑依旧能光亮如新,会不会是伪造的假货”
闻言,周经武面色惶恐的伏跪在地,叩头道:
“陛下,末将岂敢欺君。此剑每隔百年便会由时孝陵卫指挥使遍寻天下手艺精湛之匠户回炉重制,所以才能光亮如新。”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回答也没什么毛病,把剑收回鞘内,说道:
“既然如此,周经武听诏!”
五爪金龙的纹饰只有皇家才能用,但太祖皇帝为何会留下这样一把佩剑给守卫孝陵的周氏,是临时起意,还是有长远所图
自打来了大明,崇祯皇帝发现皇家显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宫廷三大案扑朔迷离,宫禁又有自己都数之不清的案卷密辛。
这些密辛有些极其重要的是朱家皇帝口口相传,这孝陵卫便是其中之一,其余剩下大部分则是只有皇帝自己去翻阅卷宗才能知道。
崇祯皇帝上次闲着无聊顺手拿出一本看了几眼,这才意外得知朱元璋留下孝陵卫这样一支皇家卫队,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儿。
这宫禁中自己没看过的密辛又有多少,天启皇帝稀里糊涂的落水,临死前还没来得及把该知道的告诉崇祯,看来孝陵卫还只是其中之一,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发现了。
不过在这些之前,都需要把李自成这要命的快递员打发回去,要不说什么都是白搭。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在众人震惊的眼光中把剑交给周经武,说:
“诏,孝陵卫全体将士编册成军,赐名‘神武军’。孝陵卫指挥使周经武祖辈兢兢业业,累代看守孝陵,朕深信之。着册封‘卫孝伯’,赐劵,世袭罔替,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率神武军接管京城戍卫。”
“诏,靖远伯王永恩、新乐候刘文柄核查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禁军人数。”
“诏,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核查现锦衣卫南北两司实际人数。”
“诏,惠安伯张庆臻核查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兵马,即刻出京。”
“诏,御马监掌印、内厂提督
第四十八章:诛杀姜襄
“启奏陛下,李公公回来了。”
正在商议,忽然听见门外侍立的司礼太监李春说话,崇祯皇闻言一皱眉,说道:
“他怎么提前回来了,宣!”
“奴婢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凤翔见到有一阵子没见到的崇祯皇帝,心中不知为何,有中几近落泪之感,相比离开时的样子,皇帝的白发又多了些,脸上还是时刻都带着深深的忧虑,不过却变得自信了。
为避免当众出了洋相,他赶紧强笑着说道:
“陛下,奴婢带着周总兵去查抄翟家府地,现银就搬出来六百余万两,将士们拿到银子时都是高兴万分,喊着要为大明、为皇上和闯贼死战呢!”
崇祯皇帝面色动容,赶紧问道:
“前线战况如何,李贼可是突破了代州”
“陛下,代州和宁化在三月十七日被流贼攻陷......”李凤翔说着,见崇祯皇帝脸色大变,赶紧跪在地上,继续说道:
“陛下,周总兵和宁武军的将士们坚守代州二十四天,流贼横尸满地,两名贼首被杀,已经是尽力了。”
崇祯皇帝听到后点点头,摆手示意无事,看李凤翔这个样子就是想歪了,还以为自己要治周遇吉的罪,在这为他极力开脱呢。
这确实已经出乎了崇祯皇帝的意料,据说代州就是一个普通的州城,本来在历史上周遇吉只守了几天而已,难道这全是军饷的作用不成。
看这个样子,有山西三大雄关之称的宁武是不是会至少坚持一个月以上
忽然间,崇祯皇帝想到一件事,自己还是太乐观了。
宁武关后面,也就是周遇吉的背后并不安稳,大同总兵姜襄,还有宣镇总兵王承胤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两个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
姜家为榆林系将门,姜襄挂镇朔将军印,镇守大同镇,其长兄姜让是榆林总兵,前阵子与流贼战败下狱,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被释放。
现在姜让投奔姜襄留在大同,并没有什么职务,其弟姜瑄则是山西阳和副总兵官。
可以说,姜家世受大明皇恩,但是姜家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却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三姓家奴。
姜瑄别看年龄最小,但却是个硬骨头,带着几千兵马力战身死,算是为国尽忠,不过崇祯皇帝也不是百事通,这种小人小事压根就不知道。
这个姜襄在历史上竟是在扯周遇吉后腿,他哥姜让也不是什么好鸟,身为人兄,自己老弟要做不战而降的逆贼,他不劝慰倒是罢了,居然比姜襄还主动。
宁武之战至关重要,周遇吉是不世出的良将,不该死在宁武,崇祯皇帝日后还想委以重用,所以必保周遇吉。
然而宁武军毕竟还是孤旅,有姜襄和姜让在,大同的兵权就握在这俩哥兄弟手里,巡抚卫景瑗都成了摆设,根本不可能出兵援救。
欲保周遇吉,必杀姜襄,但是大同总兵下一个人选用谁呢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脑海中陡然出现了一个人选——白广恩。
前阵子崇祯皇帝接到周遇吉的折子,说白广恩已经重新归顺朝廷,并且在折子中,周遇吉极为罕见的替白广恩申辩。
周遇吉详细叙述了白广恩在代州突围战中的功劳,粗略的提了提自己的意见,觉得白广恩在固原投降李自成是无奈之举,可以加以任用。
崇祯皇帝对历史上白广恩的情况有些了解,此人几次战败都是大势所趋,还没怎么打官军就已经全盘崩溃,实际上和他的关系不大。
除了这些次必败的战败之外,白广恩功劳属实不小,在边镇诸将中素称骁勇,就连孙传庭都对他极为赏识。
这次反正,白广恩甚至把李岩都抓来献给自己,境地和给李自成戴绿帽子的高杰是一样的,除了投奔关外鞑清以外,也就只剩下跟着朝廷一条路可走,要不让他试试
第四十九章:惊变大同(上)
安排好手下一应心腹后,崇祯皇帝来到偏殿,看着眼前被御马监小太监五花大绑的李岩,心中却实在没什么惩处之心。
李岩被下层官员迫害的不轻,就经历上来说,他对朝廷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之中,崇祯皇帝摆摆手示意松绑,就在他眼前用膳。
皇帝虽然没说什么,但小太监们不敢掉以轻心,听说这李岩亦文亦武,拳脚功夫还有一些,所以根本不敢离开,都是紧张的护卫在崇祯左右。
看着不发一言的李岩,崇祯皇帝擦擦嘴,放下饭碗,随意道:
“李先生,以你之才,何故要到贼营中屈就呢,为朝廷效力,为朕效力,封妻荫子,成全世代美名,难道不好么”
毕竟是皇宫大内,李岩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虽然对崇祯皇帝非常痛恨,但他是最起初,见到森严侍立的大汉将军和京营兵士,也还是有些发怵。
崇祯皇帝在暖阁与心腹们商议的时候,李岩心中最开始那种被皇宫震撼的感觉逐渐消散,脑子里想的全都是等见到崇祯皇帝了,就算拼个身死人亡,也要与他同归于尽。
可现在真正见到了这位大明朝的皇帝,李岩却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位皇帝给李岩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根本不像是自己印象中的皇帝。
全天下赤民千千万,官僚地主等众多人上人也是无法计量,但皇帝只有一个,该是天之骄子,九五至尊,独一无二之人。
但眼前的崇祯皇帝,所穿所用根本不像是一个帝王。
他眉间有着深深的忧虑,身上披着五爪龙袍,看似华丽威严,但用膳时所做的肢体动作却不经意间露出内衫中的不少补丁,与农家又有何异
再看看皇帝所用御膳,竟只是一碟青菜,一碗豆乳,还有半碗米饭,皇帝居然如此清淡朴素,李岩怎么都不会相信。
他总觉得崇祯皇帝是刻意在自己面前装样子,可回头一想,自己不过是个将死之人,崇祯皇帝迟早都会杀了自己,这么做又是何必。
“昏君,你可知天下多少人因为你而家破人亡”
“你这昏君加征三饷,以致庶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怨声载道。如今闯王高义,率领百万义军直逼京城,你怕了,怕被我们这些泥腿子拉下皇位,所以才取消根本收不上来的三饷赋银,妄图苟延残喘!”
“昏君,李某说的可对”
李岩将崇祯皇帝问话当做耳旁风,出口便是一连串的诛心之言。
“放肆!”方正化站在一旁,倒是勃然大怒,直接就要出手把李岩当场废掉,“李贼,陛下岂是昏君,休要听那些文人笔墨胡诌!”
李岩呵呵一笑,伸出脖子做出等死状,但是过了半晌依然无事,睁眼一看,却见到崇祯皇帝起身背对着自己,说道:
“李先生所说既对也错,朕在某些人的眼中,的确是昏君。但你说朕是怕丢了这个皇位才取消三响赋银,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
“朕这半辈子浑浑噩噩,没做几件对得起百姓的事,天下到如今这个地步,这个锅,朕不扛谁来扛,靠那个李自成吗!”
“但是朕不能死,大明不能灭!关外鞑虏虎视眈眈,全天下又有多少为我大明尽忠效死的将士一旦京师陷落,李贼能否挡住鞑虏南下,他没这个本事!”
“朕为皇帝,当执天下牛耳!朕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皇明三百年社稷,岂能在朕手中毁于一旦。李自成,宵小鼠辈也,朕从来不将他放在眼里,不惜杀他个人头滚滚!”
李岩本来也是无话可说,方才说那些就是想激怒脸皮薄的崇祯,想让他一怒之下杀了自己,也就算是一了百了。
但是没想到,崇祯皇帝压根不在意自己说的那些,哪有皇帝在人前当众说自己是昏君的,简直闻所未闻!
不过崇祯皇帝的话,倒是给李岩一种醍醐灌顶
第五十章:惊变大同(下)
待家丁走出门外,姜襄皱眉道:
“白广恩可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在诸边镇还有些威望,这次忽然来大同是路过,还是你我出迎闯王的事出了纰漏”
“应该不会。”姜让摇头,说道:“出迎闯王的事只有你我极为亲信之人才知情,那白广恩怎么会知情”
“依愚兄之见,白广恩应该是被朝廷安排到其它地方任职,此番经过咱们这里修整,为避免猜忌,还是出城迎一迎。”
姜襄觉得有理,‘嗯’了一声,道:
“那便依兄长所言,也只好如此。”
不多时,姜襄和姜让两人来到东门外迎接,见到白广恩身边的李凤翔和京师缇骑后对视一眼,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白广恩自己忽然来也就算了,京师缇骑和钦差跟着前来是什么意思,看后面拉着不少东西,难道是专程来发饷银的
这个想法在姜襄脑海中一经出现便立即被他否定,朝廷多少年都没发饷银下来了,想让崇祯发银子,做梦去吧。
几人在门外寒暄一阵,皆是并辔入城。
白广恩看着大同镇城内萧条的样子,边走边有意无意的道:
“姜大帅镇守这些年,大同可真是愈发的残破了,不知都做了些什么,本帅知道了,也好避免错事。”
姜让一听,立即就要为弟弟辩驳,这时候白广恩转头凌厉的目光扫过去,说道:
“本帅在问姜襄,不是问你!”
姜襄觉得白广恩态度不太对劲,按理说就算白广恩看不起自己,那也不该如此不给面子,难道是有所依仗。
想到这里,他看到后面那些大红袍锦衣卫,倒是不敢有丝毫的怒意,笑道:
“白大帅这话是什么意思”
白广恩哈哈一笑,说道:
“姜襄,你知不知道你犯了大罪!”
姜襄大吃一惊,额头逐渐渗出汗珠,不过他没有任何动作,强装镇静,又笑道:
“白大帅如此说话,小人实是冤哉,那王朴镇守大同多年,姜某到任时确系如此。数年以来,朝廷没有一枚铜板发下来,各地小贼多如牛毛,如今又有闯贼围攻宁武,姜某也是回天乏术。”
白广恩看了他一眼,心道还真是个自以为是的傻子,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也不再多说,呵呵笑道:
“既如此,校场现在何处”
姜襄擦擦汗,也顾不得白广恩要去校场干什么,赶紧侧身道:
“白大帅请随我来。”
言谈间,白广恩、姜襄一行人过了护城河吊桥进入东门,刚到一街角,忽逢姜襄部下不知名百总拦住队伍,此人扑倒在地上,厉声喊道:
“白帅,姜家二贼要谋你!”
“什么”白广恩怎么说也是见识过不少大阵仗的人,闻言反应倒也飞快,‘噌’地一声抽出佩刀飞快从姜襄脖颈之间划过。
任凭鲜血喷溅满身,白广恩却是连擦都不擦,走上前淫笑着道:
“姜家小贼,敢谋本帅,怕是不知‘死’字如何写。来呀,拿下姜让,让姜家知道知道,背叛大明是个什么下场!”
白广恩说这话的时候好像自己就是忠义的一方,压根就没有做过投降那种事一样,单论脸皮厚度绝对不属于崇祯皇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