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往日一副正襟危坐模样的冯显高,这次在户部一众同僚面前可就没了任何淡定的模样,一路上都是冷汗直冒,皇上不高兴那事儿可就大了。
难道是自己那个侄女说话不得体,触怒了皇后,这才惹得皇上不高兴
可反过来一想也不对,自己那侄女虽说是在民间长大,却也属于官宦人家,自幼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追她的才子从天南排到了海北,怎么可能做出这么蠢的事情来。
王德化不吭声,冯显高就不知道等一会皇帝要问自己什么,没有对策和提前量,可能就没法四肢健全着回来了。
冯显高有些着急,从衣袖中拿出一块分量不错的银锭,快走两步塞到王德化手里,笑嘿嘿说道:“下官现在是一头雾水,还请王公公给提点提点。”
“你这人看着老实巴交的,做事儿倒机灵得很。”王德化面色有了喜色,看见四下无人,想了想还是把银子赶紧收起来,颇为无奈的道:
“你那个侄女是五十名秀女中唯一的士籍,皇上问东,她不光把东答出来,便是连西也要说出来,这样没大没小,皇上能高兴吗”
“冯大人,杂家该说的可都说了,到了暖阁该怎么办,您自己个儿好好想想,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儿。”
王德化笑了一声,自顾自先走了,留下原地有些震惊的冯显高,本来是想着借此次选秀女的机会把自己侄女塞进宫,也好为自己官途增加筹码。
没承想,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冯显高有些后悔,可这个时候事情已然发生了,再后悔又有什么用。
“臣户部侍郎冯显高,见过吾皇万岁万万岁!”冯显高一进门,便是直接匍匐趴在地上,看起来认错的意思十分虔诚。
“嗯,赐坐。”
崇祯皇帝在练毛笔字,左手轻轻一挥,李春便立即示意几个机警的小太监上前为冯显高搬一把椅子。
后者先是谢恩,这才将屁股一点点放了上去,可很快冯显高发现,这个不是一般的椅子,这椅子缺了一角。
皇宫大内怎么会有这样的椅子,直殿监也不可能发生如此疏漏,那么原因就只有一个,是皇上刻意安排的。
想到这里,冯显高强撑着坐在椅子上,额头渐渐冒出细汗,而崇祯皇帝也不急,就趴在御案上静静练习写字。
不多时,冯显高已经有些累,崇祯皇帝像是才反应过来面前坐着一个大活人,这才笑了笑说道:
“朕倒是差点忘了,冯侍郎,这秀女关柔,可是你的侄女”
“回皇上,臣惶恐,关柔是臣的侄女,她不懂事,顶撞冒犯了皇上和皇后娘娘,还请皇上恕罪。”
听了冯显高的话,崇祯皇帝陡然抬起头,利剑一般的眸子插在冯显高心脏,下一刻却又烟消云散,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朕觉得挺有意思,关柔是你的侄女,大同太谷的守备冯岩好像也是你的侄子吧你来说说,这冯岩到底能不能胜任守备。”
听见这话,冯显高更是大汗淋漓,连忙跪在地上,“皇上饶命,臣再也不敢了。”
“哐啷——”
这个时候,缺了一角的椅子因冯显高忽然间离开,却是一下子散落碎了一地,吓得前者浑身一哆嗦,便是侍立在一旁的李春和几个小太监也吓了一跳。
第六百零四章:多尔衮与他心爱的大玉儿
最近这些天,由于皇帝选秀女的原因,北京城内城外的百姓多少察觉出丝丝不同。
首先,原本作为大明的都城,北京人流量就已经够多了,每日都是人来人往,这回街上更是到了人头攒动的地步。
这样显而易见的一个好处,就是极大促进了北京商贸的发展,许多商铺老板和外面大街上摆摊的小商小贩,都是借此大发了一笔。
各城门周边城防军巡逻盘查的力度明显增强了许多,尤其禁军把守的皇宫大内更是最为严密。
除此之外,东厂、内厂的番子,兵马司和顺天府衙门、街道司衙门的差役们也都是全力出动,协助维持城内治安。
往常城防军往来巡查多是例行公事,毕竟是在京城重地,城防军和禁军主力就驻扎在城内的四处大营之中,最近的通州兵马勤王来此也只需要半日不到,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出什么乱子。
可现在不一样,皇帝大选秀女,各地往来观看和打探消息的人络绎不绝,谁知道里边有没有打着小聪明想蒙混过关的
现在的京师可以说是出去容易进来难。
外地来的人想要入城,不把你老底掀个底朝天问清楚祖宗十八代和入城的原因,就根本别想被放行,甚至有些特殊的人被搜身之后才会被允许入城。
不论是官员、勋戚、大户还是百姓都是一视同仁,什么样儿的人就有什么样儿的衙门去办。
那些有权有势的可能寻常差役不敢去问,但城防军和禁军可不怕他们,还有东厂和内厂的番役,就是专门为对付这种人而生的。
自崇祯十七年以来,当今皇帝夷清天下,吏治清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报社和厂卫吹出来的盛世图景,但是在京师百姓眼中,这就是真真切切的实情。
崇祯皇帝本来兴冲冲去交泰殿亲自选妃,可最后封妃的一个没有,五十名秀女看了四十一人,最高的也就只封了端嫔。
由此可见,这位皇爷的要求得是有多高,虽然皇帝气冲冲的走了,但周皇后她们三个女人却也不敢擅自做主。
皇帝亲自看了一遍都没封妃的,她们要是擅自给某个秀女封了妃,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大明是女人当家
所以,周皇后、袁贵妃、柔贵妃当天商量一番,皇帝看过的就那样了,剩下还没看的九名秀女就由她们三人去仔细看看。
封妃是不可能了,因为这九名女子实际也没有比端嫔卞氏更出众的,最后三女敲定,封了两个昭仪和七名选侍。
这样以来,东六宫和西六宫差不多住满,储秀宫莺莺燕燕的也住进去不少,大明的后宫有了活力,这次选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过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儿,这次选秀,五十名秀女只封了一位端嫔,两名婕妤和四位昭仪,竟然破天荒一个封妃的都没有。
端嫔卞氏,赐名卞玉京,在她之下又封了常婕妤(常悦)、秦昭仪(秦九儿)、殷婕妤(殷素素)、郑昭仪(郑巧儿)、韩昭仪(韩芳)、和李昭仪(李秀娘)。
除了这七位正宫娘娘,前前后后又封了十九个选侍和淑人,这二十六名秀女以外余下的二十四人就面临着人生最大的抉择。
究竟留在宫内当个宫女,期盼着有朝一日被皇帝临幸,从而飞黄腾达,还是拿着路费和一点赏赐直接回乡,找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过上一辈子。
这道选择题只有两个选项,每一个选项都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一生,对于她们来说,这是很难选的。
人的一生很短暂,她们这些少女的花样年华才刚刚开始,有的人肯为了虚无缥缈的富贵献出一生,但极少数的人会看透这一切,接受自己平凡的命运。
在三天后,崇祯皇帝看见了王德化呈上来的这些秀女最后的选择,无奈的笑了笑,反手道:
“既然她们都已经想好了,你就不用再劝了,就这样吧,传朕的话给尚宫局的人,让她们好生安顿这些新人,不得虐待。”
“还有,你亲自注意一下,宫女也是人,管教可以,但绝对不能虐待,要是让朕知道你隐瞒不报,论罪同处。”
“臣明白,这就亲自跑一趟。”
王德化闻言心中大骇,连忙点点头,应声跑了出去。
这个结果其实不出意料,二十四名秀女之中,有二十三人都选择留在宫中做个宫女,她们的心思崇祯又岂会不知。
事实上,即便是内廷的妃嫔们崇祯都没有时间面面俱到,更遑论这些基数庞大的宫女,打着这个念想,还真不如出宫寻个好人嫁了。
崇祯先前也让王德化去亲自晓以利害,还给了三天的时间让秀女们好好想想们的人生,而不是自己的。
到了这个地步,崇祯也已经仁至义尽,不想再多说什么,便由她们去吧。
......
关外盛京伪皇宫凤
第六百零五章:一箭双雕
第二日清晨,心满意足的多尔衮看着自己床榻上的大玉儿,收拾收拾去了崇政殿。
“现如今,我大清四面受敌,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否则自太祖以来的百年基业,就要毁于一旦!”
孙之獬跪在地上,说道:“皇上,此时关内的明国也在调动兵马围剿流贼,关外没有重兵,我们可以与其讲和,那朱由检定会应允。”
“讲和”多尔衮闻言,细细思索一阵,“我大清与明国讲和,岂不说明我们兵力不足,打不得了吗”
“皇上,如今不是碍于面子的时候了,据探子所说,李淏成了朝鲜国王,朱由检废了李倧,李倧全族都被迁往明国登莱。”
“沈器远和林庆业都是八道元帅,李淏厉兵秣马,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要北上配合明军,那个时候就要四面受敌了,豪格的两黄旗在右面顽抗,我大清如何抵挡”
孙之獬说完这句,殿上的王公贵族们果真都是面色数面,纷纷谈论起来。
朝鲜早年被阿敏征服以后,一直都是老老实实,盛京现在还囚禁着李倧的王子,为的就是继续控制朝鲜。
现在朝鲜内部政变,李倧被推翻,这王子便是留着也没用处,如果朝鲜真如孙之獬所说那样北上配合明军,形势还真不一定怎么样了。
正白旗内大臣董鄂硕上前说道:“大汗,孙学士所说不错,如果朝鲜已不在我大清控制之下,除暂时与明国何谈,别无它法。”
董鄂硕是建州五强部之一董鄂部的族长,这个董鄂部,最早还是极北之处的土著,因其它土著驱赶无法存活,于永乐年间内附大明。
当时永乐年间的大明,万国来朝,盛况空前,永乐皇帝朱棣并没有料到到了后世他们会不知反哺,趁乱背叛大明。
朱棣接受了这支当时还没有族名的土著,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将他们“安插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
正统五年,英宗皇帝已经对建州女真起了一丝警惕,便敕“建州左卫西迁”,董鄂部随建州左卫迁往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今天的冬古河上游。
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在正统年间还是一毛不拔的荒凉之地。
英宗皇帝敕建州迁往此处,也是别有深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确将已经发展出一些的建州打回土著原形。
后来时长日久,到了嘉靖年间,这支土著开始以地为姓,满语称冬古河为“董鄂”,其部族长一系此后便为董鄂氏,随着人口每每繁衍,又自成一部,号称董鄂部。
董鄂部属建州女真,原是朱棣敕内迁于建州左卫的一个土著部落,后来又被英宗敕迁往冬古河,直到嘉靖年才形成族名。
董鄂硕是如今董鄂部的族长,其父曾为大明建州卫指挥佥事,在奴儿哈赤时背叛大明最初率部归顺,逐渐成为如今满清建州五部中的强部。
听了董鄂硕的话,多尔衮也是无奈,“看来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先与大明和谈,趁和谈之机剿灭豪格,可这北上的人选,又选何人为好”
“这......”
&nb
sp;殿上一时寂静无声,这个情况,多尔衮不无意外,现在的八旗早已不如原先,看似整合,却已是离心离德。
反观倒是大明,愈发的团结坚韧,中兴之兆明显。
“依臣看,此次和谈一定要让明国看见大清的‘诚意’,所以必须要选派一名满人前去,臣觉得,内大臣董鄂硕,最为妥当。”
“你——”董鄂硕瞪大了眼睛,赶紧说道,“大
第六百零六章:魂牵梦绕的大明
“哎呀~”
就在多尔衮说完话以后,话音还未完全落地,从后殿却忽然传出一阵惊慌失措的叫声,多年征战生涯,使得殿上的八旗贵族们都是极度神经质,纷纷瞪着眼睛看过去。
“谁!”
“谁藏在那儿,快出来!”
这个时候,董鄂硕怔怔站在那儿没有说话,并不是他还在意外多尔衮会让自己去讲和,方才的叫声,他分明听出这声音有些熟悉。
多铎性子急躁,当先走过去揭开后殿的红色卷帘,却是见到两个女孩子,一个穿着得体的贵族服侍,大约只有九岁,一个则穿着下人装束,应该有十几岁。
“你们是什么人,没大没小躲在这,成什么样子”多铎不懂怜香惜玉,愠怒之下,挥出沙包大的拳头就要教训教训这两个不知上下尊卑的小丫头片子。
“叔叔,你不认识我啦!”
九岁的丫头与另一个抱在一起,显得很害怕,多铎闻言眉头一皱,这句话还是让他停住了已经挥到半空的拳头。
“宛...宛如”
“叔叔是我真的是我,是我宛如,这是娜木钟!”小丫头拍拍胸口,看着面色不可置信的多铎,也是松了口气。
原来这是董鄂硕的女儿,董鄂部的小格格,今年才九岁,一直都很喜欢汉文化,自己还给自己起了个汉人名字,叫做董宛如。
董宛如口中的娜木钟,是科尔沁蒙古人,自幼便到建州董鄂部来侍奉她,两人早成了极好的朋友,主仆关系已经非常淡。
多尔衮看着这个有些可爱的侄女,却是怎么都轻松不起来。
董宛如虽然是董鄂氏之女,是地地道道的女真人,但从小就和汉人女子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自己缝制汉衣去穿,她与侍女苏茉儿一同习汉文,日夜背诵唐诗宋词,就连名字都是用董宛如比较多。
这些再加上他父亲内大臣董鄂硕曾与明廷指派的王世忠有所来往,多尔衮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有所联系。
“豫亲王,这是你的小侄女啊。”董鄂硕顾不得再吃惊,赶紧上前把多铎的手拉下来,责备的朝董鄂说道:
“你怎么来了,不是叫你去找福临去玩吗”
“且,有什么好玩的。”董宛如撇了撇嘴,“若不是能入宫里来,我才懒得去找那福临哩,他不喜欢汉文化,无趣的很!”
听这话,殿上站着的多尔衮眼神又是一紧,暗中起了杀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