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咱们怎么办,陈档头,您进去过见到里边情况,给大伙出处主意!”

    “赵爷说的不错,眼下皇上就在鼓楼,咱们几个可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陈档头叫几个人过来,说道:“皇上不愿透露身份,我猜是和里边的两位姑娘有关,咱们也就不要打草惊蛇,外面分散点。”

    “老赵,你带几个差役换身衣服进去听戏,皇上就和方督公在顶层。”

    兵马司差头老赵点点头,叫了几个机警的差役,一边换衣服一边问道:“姓陈的,那俩姑娘什么模样”

    “模样没敢仔细看,只知道一个青衣比甲,一个紫色罗裙。”

    “好,够仔细了。”

    ......

    鼓楼的雅间很别致,两侧用栅板挡着,后又有小门,前边儿敞开着什么都没有,坐在桌上用餐,能刚好见到底层台上正演着的戏曲。

    崇祯和董宛如坐在桌上,方正化和娜木钟则被打发到外面的桌上用餐,此时的屋内,已是小小的二人世界。

    角落中,香炉静静释放着白色的幽香,脚下的烟雾缭绕之中,雅间有了一丝天上人间的感觉。

    “好!!!”

    忽然间,楼下传来一片小小的骚动,崇祯放眼看去,却见是连环计已演完,便笑着问道:

    “接下来这出,宛如姑娘可是猜到什么了”

    董宛如见到戏班子打出的招牌,被崇祯盯得有些局促,脸上又红又白,低着头说道:

    “这出戏是元朝流传至今的百花记,百花公主和海俊初次见面,本要将中计醉酒的海俊杀死。但他们二人一见钟情,百花公主不但没有将他杀死,反而将宝剑赠予海俊。”

    “老爷你听,这戏腔典雅优美,戏腔一起,就连往来的行人都不自觉的深陷其中呢。”

    “说的好,说的真美。”崇祯皇帝点点头,被宛如侧面认真的面容所吸引,完全忘了自己方才是想装逼。

    可谁知道,董宛如真心是对汉家问话比崇祯自己都了解,戏曲方面是全都知道,从她茶馆里抱着诗选的样子来看,只怕诗词也是通融不少。

    朕还不就不信,今儿这逼还装不出来了

    崇祯皇帝起身,走到右侧,心生一计,转身道:“现在正戏还没到,咱们不如玩个小游戏。”

    董宛如看了过来,“什么游戏呀”

    “宛如你看,这左右两侧各挂着三幅图,我们就比一比,谁能全部猜出来,如何”

    董宛如点了点头,走到左侧,想了一会。

    “这幅,水墨淋漓,豪放不失挺健,墨点处下笔较重,气势充沛,是戴进的‘关山行旅图’。”

    说着,她向前一步。

    “这幅,生意流动,设色鲜丽,泉石布景,也点染烟润,清新有致,是吕纪的‘桂菊山禽图’。”

    言罢,她走向最后一幅,稍加思索,自信说道。

    “这幅形神俱佳,布局得体,设色秀妍,理趣兼优,比之前两幅,更可称上品,是唐寅的‘陶谷赠词图’。”

    说完,她才忽

    地反应过来,‘哎呀’一声,惊讶的道:“这三幅都是真迹,居然就这么摆在这里,那这鼓楼的老板是何等殷富。”

    崇祯皇帝笑了笑,额头却冷汗直冒。

    他娘的,这董宛如特么还是满人女子吗,开挂了吧,怎么诗词、戏曲,书画,样样都能一问就知。

    这样的才貌双绝,历史上给顺治实在是糟践了啊......

    “朱老爷,该您了。”董宛如见崇祯愣住,小手在比划两下,礼貌的说道。

    崇祯皇帝‘哦’了一声,带着不安上前,自己提出来的,笑着也要猜完啊。

    说起来,朕前世可从没对这玩意有过任何兴趣,这下药丸,逼没装成却要出丑了。

    &nbs




第六百三十九章:亲征
    听得这话,宛如低下头去。

    “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名门闺秀,只是家中有人稍熟此法,与我说过,实在算不得什么本事。”

    “那...姑娘,这两样甜酱你都知道如何做了,劳烦你还是不要向外去说,不然...”伙计露出了为难的神情。

    “这是当然,说出去对我们也没什么好处,不能断人财路嘛。”宛如笑几声,看了一眼门外,说道。

    “这样我就放心了,二位慢用!”

    伙计松口气,退了出去,关上门的瞬间,还见到三五个身着绸袍的大户食客经过,外头方正化和娜木钟,也在桌上聊的兴起。

    这时,宛如像才松了口气,再度抬眼看向底层戏曲。

    崇祯坐在一旁,倒也没有去看戏,手中拿着早就喝光的茶杯,静静向宛如这边凝望,看得十分正大光明。

    酒足饭饱,出了鼓楼,崇祯自然见到旁的那些魁梧‘百姓’,这些要么是兵马司的差役,要么就是东厂和内厂的番子。

    不过应崇祯方才的要求,他们此时都佯装成赏灯的行人,看似是三三两两的闲逛,实则却在暗中保护。

    宛如满眼都在京师的美妙夜景沉醉,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好漂亮。”

    她感叹一声,蹲下来取了一件鱼形灯拿在手里,正要给些铜钱,却见到崇祯抢先一步上前,从袖中拿出碎银给上去,便也微微一笑,自顾自先走。

    走了几步,宛如又开始专心致志地想她的诗,忽然得了一句妙语,不由得笑了,转过脸来说道:

    “有了!朱老爷,我说一句,你说一句,怎么样”

    崇祯从小摊位上买来一副发簪,先上去为她戴上,然后笑着道:“好,你先说。”

    宛如默不作声,胸中小鹿乱撞,过不多久,向摊位上的镜子照了照,欢喜的跑到拱桥上。

    这时,太阳从东面缓缓升起,透过茂密的枫叶,有几缕阳光缓缓倾泻下来,落在宛如脚下,画出浑圆的光圈。

    不知不觉,竟一夜已经过去,便是以前在盛京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开心,宛如没什么疲惫之感,反倒精神倍起。

    “鲍老傁,遍体曳番红锦绣;帘灯晃耀,一池摇动碧玻璃。”

    崇祯跟上来,听她这句,心中竟也是立即想起了一句后语,摇头晃脑的道:

    “万国来朝,贺喜丰年稔岁;四夷宾服,颂称海晏河清。”

    这可真是一个特殊的夜晚,自来明朝之后,崇祯还是第一次这样全身心的放松下来,在民间走走停停。

    与宛如又逛了一会,这时太阳已经完全亮起,方正化来催了,娜木钟也就站在身侧,崇祯自然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事。

    中原剿匪的战局,关乎天下能否安宁,今日的早朝,就是要决定这件事。

    崇祯能和宛如相见甚欢,丢下帝王包袱,与她开开心心的玩闹一夜,终归却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的。

    想到这里,崇祯犹豫半晌,还是开口问道:“宛如姑娘,这个,送给你。”

    “这是什么”

    董宛如有些惊喜,赶紧接过来,但抱在怀里却没有直接打开,她要保留这份神秘,到该打开的地方再打开。

    “这是‘宪宗元宵行乐图’,是谁人所绘,如今已不可考,宛如姑娘喜欢汉文化,这图就赠予你。”

    “不过一定要记住,这图十分珍贵,不能让不相干的人见到,不然我的好意可就做成了坏事。”

    这图便是宫中都仅存一份,天下更连临摹版本都没有,属于宫廷秘宝。

    崇祯皇帝能将这宫廷珍藏的成化皇帝元宵行乐图赠给这位姑娘,就已经很说明问题。

    在方正化眼里,这董宛如,已经是大明的皇妃了。

    二人才走过街道的一半,却是相默无言,宛如低着头一声不吭,崇祯交给这图之后,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若是在太平世界,没什么好想的,崇祯也想在古代体验一把恋爱的感觉,可现在难就难在,这他吗的根本一点也不太平。

    天下大乱,流贼未平,辽东未复,宫里头勾心斗角的,把董宛如放进去,自己又直接甩甩屁股走了,这岂不是害



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
    接下来的一天,崇祯都在繁忙中渡过。

    到了晚间,崇祯皇帝看向鼓楼方向,“昨夜的这个时候,朕可能还在和宛如看戏听曲儿,讨论诗词吧。”

    同一时间,在崇祯看着方向一段距离,京师外城的一家客栈二楼客房,董宛如和娜木钟正缩在榻上。

    将清晨时崇祯交给自己的图抽出来在榻上铺展开,董宛如吃了一惊,娜木钟更是惊奇地叫出了声。

    “天啊,这是什么图,好形象。”

    “这是朱老爷送给我的,你不要乱动,据他说,是天下间只此一份的‘宪宗元宵行乐图’,珍贵得很。”

    见董宛如说话间痴情的样子,娜木钟嘿嘿一乐,伸出手去抓她的痒,“什么图珍贵呀,依我看,这是你俩的定情信物吧”

    “去你的,就知道瞎说。”董宛如忙反驳,可接下来,她的脸上分明升起了一丝红晕,幸福的笑了起来。

    “其实吧,这位朱老爷也挺好,相貌端正,最主要是有钱呀。”娜木钟开始细细分析,“格格你看,咱们初来乍到,在大明里想要安稳下来,就要找个这样的。”

    “你说也真是难得,一晚碰见了两次,这大明的京师可比盛京还要打出几倍,城倒是不小,咋就能这么巧呢”

    董宛如玩闹似的就要去捂住她的嘴。

    “姐姐你又瞎说,这不过是萍水之缘,再说...朱老爷还不一定能看得上我这个旗人女子呢,汉人的女子更讨人喜欢。”

    “早些的时候,朱老爷临走说什么如果能活着回来,你就是他的人了,这还不没看上你呀”娜木钟嘟起嘴,似笑非笑的道。

    “哎呀——”董宛如这才想起来,担忧的道:“朱老爷这么说,会不会是有什么难事,若他回不来......”

    “不会的,格格,您瞧我这张臭嘴!”娜木钟赶紧给自己掌嘴。

    若是往常,宛如这时候早就来制止她,现在却怔怔坐在床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娜木钟灵机一动,“格格您看,这张图多么活灵活现呀!”

    董宛如方才欣喜的样子没了,失魂落魄地道:“我可真是笨,今晨听他那话,就该上去拉住,怎么能让他走。”

    言罢,她低头看向这幅图,却“咦”一声,像是发现了什么,赶紧一眼一眼的细细去看。

    这幅“宪宗元宵行乐图”,画的是宫廷过年时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

    这张图作者是谁已不可考,但董宛如分明见到图中活灵活现的各种人事,原来明朝的宫内每逢佳节,也要仿效民间习惯,张灯结彩。

    在这图中,宫里搭了鳌山灯棚,有人放烟火花炮,专人在舞狮子,请来戏班搭台扮种种戏文,还有人举行杂技百戏。

    又有不少宋式货郎担,商贩用手推车出售小玩具灯彩物事,宫人们在一年之中的这个时候,也能足不出宫,便能体验到宫外的节气分为。

    再向后看,董宛如秀眉一凝,留意到图中的奇怪之处。

    这宫廷之中,虽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但是称孤道寡,贵为天子的皇帝,却真正是孤孤独独,过的十分无聊。

    图中的明宪宗成化皇帝,身穿一件淡赭黄袍,坐在黄油绸幄帐下宝座上,依石栏边静静看着这一幕,脸上全然都是忧伤和感怀。

    宫内到处都很热闹,唯独居高临下的皇帝身旁无人,最近的还是一群远远侍立的嫔妃子女?。

    不过就连他们,多也是面带愁容,远远不敢上前,尊贵之身,似乎并没有为他们带来普通宫人这时的欢乐。

    “朱老爷给我这张图,究竟是为什么呢”

    整整一个晚上,董宛如又是彻夜无眠。

    她还是想不通,脑中越来越乱,这朱老爷怎么看也不像是普通的商人。

    一般的商人,怎么会让那冯显高如此害怕,又怎么会在面对厂卫和差役时镇定如常。

    这幅‘宪宗元宵行乐图’可是无价之宝,又怎么会被一个普通商人得到



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战
    半月后,一支两三万人上下的官军队伍,冒着大风在荒野上艰难前行。

    “继续向前!”

    队伍之中,不似寻常官军那样嘈杂,却也时不时传出军官的喝令声,听见以后,许多人都是精神一振。

    是啊,继续向前,不平流贼誓不还......

    他们眼前望及之处,看不见一座民房,身侧的黄土路上,倒是白骨累累,牛羊马骡等动物的不少,但人的却更多。

    看骨头大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生前都是孩童,见这一幕,许多将士眼中有些湿润,毕竟,天下实在乱了太久。

    朱由检,这位大明的皇帝励精图治,继位二十余年,堪称文武盖世,可至今还没有完全平定全国的乱迹。

    这次若是能将为祸多年的闯贼平定,倒也真是好了。

    忽地,周围又刮起了呼啸的大风,听在耳中,就像一只无形的野兽在前方嘶鸣。

    现在官军也不似多年前,各方都比较完备,听见风声,他们都紧了紧身上的皮袄,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有些人还提前戴上了六局下发的手套。

    不过放眼望去,大家都是满眼的兴奋之色。

1...174175176177178...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