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乱世虽艰,建功立业的机会却也是太平时节的许多倍,他们当兵的、为将的,不就靠这点出路求活吗。
崇祯皇帝打头走在最前,由于马鞍的改良,第一次骑马上阵时那种磨屁股的感觉已经不见,但屁股上的舒适,依旧让人高兴不起来。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崇祯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天下糜烂,就是已经收复了近一年的山西,也是这般百里无人烟的可怕景象。
可想而知,被流贼祸患了多年的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而今会是个何等凄惨的局面。
好在,这些日子崇祯亲自走了真定、保定、顺德等处收复的土地,发现那里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总归是趋于平静。
这么看来,自己便是没有白白打拼这四年多。
“这是到哪里了”崇祯问。
吴启华没有犹豫,回答道:“回皇上,眼下大军在山西太原府境内,距潼关不远,不知堵大人那边,战况如何了。”
话音刚落,千总李世遥带着十几名哨骑风风火火赶回来,在马上抱拳道:“皇上,前方有当地人马在火拼,我们管还是不管”
“管,既是在大明土地上,那就都是朕的事,不管行吗”崇祯皇帝说完,吴启华随即下令:
“皇上有旨,全军加快前进,李千总,你带本部人马先上去摸一摸情况,不要贸然开战。”
“遵令!”
李世遥点点头,点了千把人的队伍自大军中分离,向南侧轰隆隆跑去。
华夏几千年,汉末,隋末,唐末,宋末,元末,每逢乱世之时,地方上的有势力之人都是割地自。
所谓‘皇权不下乡’,小到一村一里之间都有王侯,这些人在本地是土皇帝。
这种战乱年代,百姓放下锄头是难民,有个什么不愿意,挥起锄头便成了流贼,官府的命令执行不下去,相反还要依靠他们。
这些人在外抢掠,在内压迫,无恶不作,地方上则是结寨自保,互相争斗,为了一丁点小利益而大打出手,死伤的都是作为炮灰的百姓。
等到如历史上清军或大顺军,这种真正大股的势力来临的时候,选择抵抗的人微乎其微,大多是观风看势做墙头草,加入一方,或做满清走狗,或做闯军的顺民!
这类人往往是最大的祸害,不遇见是一回事,遇见了,就要把解决的明明白白。
崇祯是皇帝,事情必须要往长远去想。
不过对朝廷来说,不能牢牢的控制住已占领的地盘,那就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收入战争中去。
所以,崇祯的许多想法,都和朝臣及天下人有冲突,很多时候只能选择自己默默去扛。
毕竟,身为皇帝,看着光线夺目,但就如董宛如看到的那个背影一样,高处不胜寒。
他不仅要随时防着从身后、身边刺过来的匕首,对文臣武将、厂卫番役、商户缙绅,甚至是普通百姓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能轻易和过分的信任。
&nbs
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权不下乡?
从火铳响起开始算,小半个时辰也没有到,斜坡躺着约莫七八十具雷家尸体,寨子上还扑着十几个,其余的都是溃散。
方家拉开寨门,其实是想杀雷家一个措手不及,没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李世遥带着禁军直接突入。
刚刚打赢雷家的方寨子,面对千人左右的禁军,几乎是一边倒,这些官兵动作太快了,进来之后第一时间就控制住形势。
大多数寨子里的人还沉浸在打赢雷家的喜悦当中,反应过来的时候,却见着眼前被许多明甲持锐的官兵围住。
这个时候,便是想反抗也不成了。
对方的盔甲和装备,锃光瓦亮的,一看就和自己隔着十万八千里,很多人甚至都怀疑,就自己手中那杆破旧土铳和马刀,能不能破掉他们的防御。
万一激怒了这些官军,发起火来,又是一场无妄之灾。
方家满门除了一些女眷和孩童躲在山寨里面之外,其余的人都没有来得及逃跑,全都被李世遥一个闪电战给瓮中捉鳖,拿个正着。
雷家在外更惨,迎头碰见李世遥的本部突击,雷老爷死在乱阵之中,撤退回来那几百号人也就逃了个两三成,余下七七八八都躺到了寨子外的平地上。
然后没过多久,远远传来一阵马蹄声,却是皇家火枪骑兵呼啸而来,远远就向逃跑的那些雷家人发射。
一阵短促却更为强劲的爆响过后,便是那刚逃走不远的雷家人,也都是一个个倒了下来,只余下零散的十几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连喊饶命。
骑兵就是灵活多变,大明的皇家火枪骑兵更是如此。
这些骑兵离得远时会轮番射击,近了可以掏出佩剑搏斗,甚至在一些特殊场合,他们还会抽出背着的马枪,充当一回冲击骑兵。
也就是几盏茶的功夫,李世遥带本部千总队迅速拿下了当地正在火拼的两家豪强,事后查问,发现是雷老二和方大筒的势力。
不久崇祯与吴启华带大部队靠拢过来,见李世遥已经完成战斗,并且寨子内外也都清扫干净,便也没什么好说。
按吴启华的想法,是要让李世遥摸清情形,再禀明皇上怎么个插手法,没想到这小子直接就带人上去,三下五除二,全给解决了。
也好,这倒省了些麻烦。
太原府是王光泰的驻地,他也算是早年便跟随崇祯的将领之一,战功不小,所以才会让他屯守在重镇太原。
起先陈奇瑜制定方略的时候,太原也是被当做后方屯备重地。
多年以来,这本是流贼出身的王光泰,倒是将此地管理的井井有条,对文官也是互不相犯,时常率兵入援,已经相当不错了。
本来朝中对王光泰多有微词,崇祯起先是力排众议,就要用这个人,后来见到他的表现,很多人也就逐渐闭上了嘴。
在方家寨作短暂停留,带着方家遗留的女眷和孩童,以及寨子中多年累积的粮草、军械等各种物资,大军便继续前进。
前进了大约两日光景,崇祯见到前方来了一批太原府本地的兵马,领头的,正是太原总兵王光泰。
见到崇祯身后约莫两三万的禁军之后,王光泰脸上了然的神色也就表现的很是清楚。
来接驾之前,他就曾听说传闻,这次皇上御驾亲征,是打着‘不平闯贼誓不还’的心思,看见这批禁军时,也就全都明白了。
上次从这经过的京军就有英国公张世泽统领的几万禁军,这是第二批禁军了,京中只留下城防军戍守,自崇祯十七年以来,这还是头一回。
当然,若你说京畿防务就此空虚,那也错了。
‘锦州条约’才刚刚签订,从辽东回调了不少兵马,所以京畿和山东一带的防务并不会很空虚,可以应急调动的兵马还有很多。
去了这些,京中城防军战力也不低,有总督董琦坐镇,人数不下五六万,各种配备也都一应俱全。
 
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杀匪令
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乾纲独断,特谕召还流放戍边的陈奇瑜,拜他为五省总督,朝野震惊。
到达山西后,陈奇瑜认为辽州重地,关通京喉,调派了新的守备王永安屯守辽州,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王永安,此人一直比较神秘。
他曾历任通州卫小兵,密云把总,香河百总等职,后在良乡之役战前从征,属新建伯王先通帐下。
那战,他擒杀敌首一名,叙二等功,虽没有救上官一名,斩杀贼副总兵那殷双选的骄人战绩,终究也算是混出了头。
实际上,现今很多的人才,都是良乡之役、固关大捷等崇祯皇帝御驾亲征时凸显出来的,如今也多是各地的屯备将官。
经王先通推荐,继任山西巡抚的练国事又向陈奇瑜提起,后者考察以后再向崇祯皇帝上疏举荐,王永安这才被擢为辽州守备。
毕竟还是靠战功一步步升上来的,与那些世职的有本质区别,王永安的到任,直接让雷家在起家之地‘辽州’的地位产生动摇。
在雷家作威作福二十几年后,一名如此战功勇武的守备到任,似乎朝廷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白了。
这王永安善使一把横刀,又弓马娴熟,到任几日之内,便在军中建立起了威信,众人信服。
雷老大起初故技重施,想要灭灭他的威风,没承想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贼匪们见到的辽州城,早不再是前几任守备时军备废弛的模样了,据说守备王永安立于城头,临阵射出三箭,三名贼首应弦落马。
这战以后,王永安记四等功一次,因而名震一方,很快人人都知道了,辽州调来一位勇武过人的新任守备官。
打退了雷家纠集群贼的进攻,辽州本地官军扬眉吐气,加紧训练,意在彻底收拾了这颗毒瘤。
雷老大也知道,多年以来,自己一直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一个变故,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如今自己并没有能力再威胁官军,有王永安的镇守,辽州军备废弛的境况日益改善,雷家迟早都要成为他建立军功的垫脚石。
他不打算坐以待毙,所以决定向太原府甚至更远的方向发展,方家是太原府的豪强,冲突便由此而起。
可雷老大万万没有想到,他运气实在是背到了极点,竟然一头撞上了崇祯皇帝率领的亲征大军。
......
狂风呼啸,夹着小颗的砂石。
崇祯皇帝策马走在众人最前面,听迎驾前来的太原总兵王光泰说完,冷笑一声,道:
“地方不平,何以平天下,传诏下去,半月之内,朕不想在山西境内再见到一户结寨自保的豪强和一处贼匪。”
吴启华与王光泰精神一震,都是抱拳道:“末将遵旨!”
有了皇帝的圣旨,一切就都变得简单很多。
文武官员此时最该注意的,是如何在接下来的除贼大业中分一杯羹,得到功名和战绩,而不是拘泥于此前那毫无意义的文争武斗。
首先要对付的敌人,就是多次纠集各路悍匪围攻辽州的雷家。
吴启华率领一万禁军进入辽州境内,向守备王永安了解情况之后,分兵五路,约定在同一时间一齐出兵,彻底捣毁贼巢。
禁军毕竟都是跟随崇祯一路刀山血海摸爬滚打过来的,王永安也是战功升任来此,麾下兵将虽然经验不足,但士气极锐。
对上禁军,所谓的悍匪们,终究还是不够看。
不一会儿的功夫,雷老大集中群贼防守的雷家寨就边成了修罗场,满地都是尸体,寨中的木板地面上,沟沟壑壑地都流淌着浓稠的血迹。
当然,攻山时毕竟对方占据地利,有一名兵士恰巧攀登途中被流矢击中左眼,当场身亡,余的还有五人各是不同程度损伤。
所幸禁军随军有不少来自太医院的医官,在他们精心调养下,这五名轻重伤员,不日就将继续上阵杀敌,都无性命之
第六百四十四章:潼关大战(上)
雷家是唯一一个在山西境内被诛杀九族的,动手的又是禁军,意义上就于寻常官军不同。
说出去有些过于冷血,但崇祯知道,战争不是儿戏,如今山西这个情况,唯有彻底根除雷家,才能让方家及更多的人得到免死。
用雷家的惨像来震慑群小,让他们明白继续与朝廷作对的下场,才能真正让地方上得到靖平。
果然,昭告天下以后,大明境内各地都是风声鹤唳,不少势力小的贼匪都是主动投诚,寻求减免,以免陷入雷老大那种境地。
山东境内早年就被山东军清剿得差不多,但他们一直对各地盘根错节的豪强没什么办法,毕竟这些人于理上还是大明子民,没到发兵剿灭的地步。
山西之事传到山东以后,豪强们便也是坐不住了,一个个小会议开起来。
如今这个势头不对,地方上一旦平静下来,没有什么大的乱子,这种事就迟早要蔓延到他们这里来。
可恨就恨在流贼和建奴不争气,从两个方向一起轮番攻打,居然还叫崇祯缓过气儿来,给逐个击破了。
指望他们是不可能了,如今山西已定,山东也承平多年,土匪、山贼们的山大王当不成了,他们的土皇帝自然也快做不下去。
常人都说皇权不下乡,但皇权强势之时,即便是一里一境,也都是远远的对京师不敢有丝毫违逆。
崇祯皇帝率领禁军继续前进,此时,潼关方向也传来了最新的军报。
军报有些简略,只是几句话概括了大致军情。
堵胤锡率领五省联军进发潼关以后,和李自成前后鏖战了几个月,朝廷不断增派兵马和物资,李自成也三番五次的派大军援助,至今依旧没个结果。
不过没多久,东厂的密奏也跟了上来。
相较之下,这份报告就显得十分详细,几乎把如今陕西、河南的战事都理顺得差不多。
河南方面,现在彰德、开封、归德三府都已经被张世泽率领的京军拿下,包括叶云林、王文耀在内的很多伪顺军将,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不久之前,李自成为挽回大顺在河南的颓势,派郝摇旗、张能二将分率十万大顺军前去增援。
不过号称得兴师动众,那是流贼的一贯风格,实际这两位到底是带着多少人马进入河南的,那边不得而知了。
只知道战果,起先张世泽小败一阵,不得已退守开封。
但是很快,牟文绶奉堵胤锡檄令率山东军援剿河南,在陈州击溃郝摇旗后与张世泽兵分两路,夹攻张能。
三月底,该部大顺军在退往郑州途中遭遇山东军伏击,慌忙窜逃,一头扎入张世泽埋伏已久的包围圈内。
最终,该部贼军被全歼在郑州以西五里山地之中,远近震动。
郝摇旗听闻张能所部被官军全歼的消息之后,战意全无,觉河南事已不可为,但因怕李自成怪罪,不敢退回山西,所以前往宜阳观望形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