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说不定日后,你们之中会有一个大将军,到了那个时候,我还要跟着你们混饭吃。”
“要是真有那一天,俺这辈子也无憾了!”一个兵士大笑几声,余的也是纷纷附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兄弟们,归顺了朝廷,也算走上正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我刘汝魁,祝大家都能出人头地!”
说着,曾身为首领的他,却向这些闯兵鞠了一躬。
短暂告别后,刘汝魁身边围着的数千老卒,最后就只剩下了十几名亲卫,他若有所思地盯着最后一人身影消失,转身默然道:
“走吧,咱们也该去泉州上任了。”
“刘爷,泉州是郑家的地盘,朝廷派咱们去,只怕是别有深意......”一个亲卫有些担忧。
提起这个人,刘汝魁倒没什么惧怕,冷笑道:
“郑芝龙,哼,那是个比李闯还心思不良的货,依我看,朝廷早晚都要收拾他!只要咱们把这趟差事办好了,前程不会差了。”
“只怕这趟差事好听不好办哪,莫说泉州,如今只怕整个福建,都在郑氏的掌握之中,咱们几个突然去了,能不引起怀疑吗”
“老王说的是,咱们在路上要制定个周密的计划才行。”
几人热切的讨论着,已经完全进入了从贼寇变为朝廷官军的角色转换。
忽然从后方传来一阵马蹄声,刘汝魁警惕的一转身,却见是君子营的坐营官李元胤来了。
他迎上前去,抱拳道:“李营官这是来送我上任吗”
李元胤笑了笑,“也是,也不是。”
“方才皇上在,督师不好询问,特派我来追赶刘将军,询问一下闯贼在西安附近的部署,还有陕西内的情形,也好审时度势,向皇上进献战策。”
“原来如此,倒还是督师想的周全,不然我就忘了。”刘汝魁带他来到侧面,小声道:
“其实陕西内部,早就乱成一锅粥了,前几年北进的时候还行,败退回来以后,就一直不怎么样了。”
“勉强撑了这些年,连续又败了数次,更人心惶惶,就我出西安那日,已经连续多日没见闯王,闯贼出来了。”
“还有这等事西安防备如何。”李元胤有些吃惊,这就是号称大顺皇帝的李自成么,怎么有点穷途末路的感觉呢。
“呵,什么防备,自己斗都来不及。”刘汝魁失笑几声,“李营官,就以如今朝廷的大军,进陕西就是传檄而定,无所抵挡。”
 
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势已去,闯王南逃
“死路一条......”李过喃喃几句,他何尝又是个怕死之人,只不过为了这些老营的身家性命,再顽抗下去,便是害了他们。
他李过烂命一条,死不足惜,倒是这些老营。
一旦官军继续进攻,他们十有都要死在这里,就算没有死的,也绝不会被放任活着。
“要我归顺可以,但你要答应我几个条件。”
崇祯皇帝没想到这货居然真能投降,心里有些惊喜,不过面上仍是那副波澜无惊的样,淡淡道:
“你且说给朕听听。”
“第一,李自成与我有大恩,我不忍伤他,陕西内的战事我不能参与;第二,归顺以后,这些老营的身家性命,你不能危害;第三,要保证我家人的安危。”
“没了”
“就这些。”
崇祯皇帝有些吃惊,这里边除了最后一条,其它都和李过没什么关系,按理来说,投降的不都得胡天海地的提一些要求吗。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附和历史上李过的性格。
“你这三条,朕都准了,这下可以让火器营的人下来了”崇祯皇帝后半句,显然注意力在城头被老营控制的那些火器兵身上。
“放他们下去。”
谈拢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多,谁也没想到,鏖战多日的潼关,城下躺了无数双方兵将的尸体,最终居然会是这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
刘汝魁、李过都投降了,李来亨也没什么好说,在后者的亲自劝说下,也十分不情愿的,约法三章的选择归顺朝廷。
不过李来亨和李过一样,都没提什么过分要求。
他们接受和刘汝魁、蔺养成他们一样的处置方式,让老营分散各地,该务农的务农,该入伍的入伍,此后不再逆首。
但除此之外,他们也要崇祯保证,不会因前罪而伤及他们和家人的性命,这些老营本是朝廷的重点剿灭对象,这个决定,崇祯也考虑了很久。
不过最后,他还是答应了。
实际上,还剩下这些老营加在一起,不过也就一万多人,聚在一起还可能生事,但分散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中去,几乎很难再出什么乱子。
战争持续了这么多年,死伤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血性汉子,他们不该就这样死在这里,在安稳的基础上,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吧。
在这之后的很多天,潼关内外都忙于关城的重建和战后尸体的处理上。
崇祯皇帝将接下来在陕西的战策交给堵胤锡召集众将去讨论,自己初来乍到,不能瞎指挥影响到占据,管管重建关城和其它事儿就行了。
在关内忙于维持稳定的时候,崇祯皇帝御驾亲征,迫降刘汝魁、李过、李来亨等闯将,收复潼关的消息,却风一样的传遍了整个陕西。
基本上,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感觉不是和堵胤锡有关,却是崇祯皇帝文韬武略,策定大功,云云此类。
当然,崇祯御驾亲征也有这原因,李自成眼瞅着要被灭了,自己还在京师待着,那岂不和朕一点关系没有了。
难道日后要史书这么记载,崇祯大帝待京师啥事没干,堵胤锡一个人把李自成给摆平了
这怎么行!
堵胤锡的功劳朕记着,该赏赏,该赐赐,但这收拢威望的活儿,还得朕来做,不然日后不好统领军队啊!
当然,堵胤锡是个明白人,和皇帝抢风头,那不是嫌自己活的长吗。
其实崇祯不来堵胤锡还隐隐曾有些功高盖主的担忧,毕竟历史上这种的都没几个好活着。
这种担忧如今全都烟消云散,因为此后基本上没自己啥事儿了,打胜仗全是皇帝指挥得当,收复失地,那是因为皇帝天威吓得流贼屁滚尿流。
简言之一句话:活本督这儿继续干,逼当然得留着崇祯皇爷去装,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为人臣之道。
&n
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宁夏,光复二省
取得开封府和汝宁府的控制权以后,英国公张世泽和山东总兵牟文绶,分别自荣阳、西平进军,由东、南两个方向,对聚拢在宜阳的郝摇旗一部残余大顺军形成合围之势。
首先就是南阳府的战事,这一带李自成也留有将领和地方官镇守,但并非是什么名将,也没有太多兵马,只有几万人而已。
听闻朝廷大军来临,并且全歼了张能,此地的大顺留守将军击杀李自成布置在这里的节度使,扯旗归顺了朝廷。
南阳一带,只有邓州的大顺军还在顽抗,但是很快,牟文绶率领山东军进剿,击溃了该部流寇,将整个南阳府重新纳入大明版图。
收复南阳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快与张世泽的京军会是。
大约在崇祯二十一年的六月初,张世泽与牟文绶在宜阳县胜利会师,郝摇旗督兵出战,被牟文绶部下的部将周世锡击溃。
在合围宜阳的时间之内,还有一件事要做,便是派快马前往汝州、河间府境内,招降地方,肃清残余流贼势力。
肃清地方的任务,交给了援剿过来的居庸关、保定等处其它地方明军,张世泽和牟文绶一面派重兵环城,又一面对城中顺将不断招揽,好言好语。
六月初五,郝摇旗部将,大顺果毅将军焦言等三人经受不住诱惑,计杀郝摇旗,提着他的我脑袋,率数万大顺军开城投降。
至此,河南全境光复。
后来,为正法三军,张世泽下令杀焦言等三人,传首河南,他又将宜阳投降的大顺军之中老弱解散,尽数发回原籍重新编户入册。
余的青壮还是老样子处理,有的回家务农,大多数被分散发往全国各地,当兵的、帮工的都有不少。
拿下河南后不久传来消息,崇祯皇帝御驾亲征,潼关已在官军之手。
张世泽留在河南稳定地方,牟文绶则与其分兵,率山东军自洛南入陕,迅速逼近伪顺政权的心脏——“西安”。
另一方面,接到河南全境丢失,官军正从两个方向进逼而来,李自成吐出一口老血,当即不省人事。
不过他在醒过来的时候,还是很果断而坚决的下达了全面放弃陕西的指令,照他的意思,大顺军主力将取道商洛进入湖广,再图后事。
李自成这条命令下达之后,本来因官军大兵压境二人心惶惶的大顺文武们,更都是一瞬失去了主心骨。
主子又要跑路了,自己怎么办
李自成率领主力撤出西安之后,堵胤锡率军在后一路掩杀,追杀了大约几十里的距离,斩首数以万计,俘获衣甲、辎重更是无计。
最后在商州一带,堵胤锡的五省联军与堵胤锡的山东军胜利会师,形成一支多达二十余万的明军主力。
这支主力军队追着李自成的屁股一路撵着走,但令人疑惑的是,他们追的阵势大,但一点也不急,直到把李自成逼入商洛山为止,就不再追击了。
接下来去干什么,堵胤锡留下一部分兵马封住李自成再出来的路,实际上这货被打成落汤鸡,也压根不会想再回来了。
余的兵马则分散到陕西各处,比如牟文绶的山东军,也分成几个部分,向洛川、汉阳一带进发。
不得不说,堵胤锡的猜测很正确,大顺的腹地着实太空虚了,尤其是李自成带着主力撤走以后,余的根本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到了六月底的时候,潼关之战结束不过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延安、洛川、灵州、临洮、洮州、榆林等处都被官军拿下。
这些地方的顺军几无抵抗,纷至沓来的,都是屈膝投降。
&nb
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
时间来到七月中旬,崇祯皇帝坐在西安李自成的龙椅上,看着杂乱不堪的武威殿,不屑地笑了几声。
他来到这畸形的龙椅前面,却并未坐下,转身道:“来人,将它融成金块,充入国库,为朝廷添砖加瓦。”
很快,李自成的龙椅被人抬走,整个武威殿上,仿佛就只剩下了呼啸的风声和一片唏嘘的笑声。
曾经称帝建国,挥师百万的豪情万丈,在李自成再次灰头土脸逃走的那一刻,全然都不复存在。
其实到现在,整个山西十有**都已经光复,但仍有两个地方还有残余的流贼力量,便是李友、吴汝义分别镇守的函谷关与武关。
函谷关,人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在这个关口上,防守的兵士往往能因为地势原因,一个挡多个,战力超群,极难攻破。
武关是战国士气晋、楚两国的交界处,相比函谷关的森森绝壁,武关倒显得中规中矩。
此处的西、北、南三侧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
李自成在这两处易守难攻的关口部下最后力量,明显是要拖慢官军追击的脚步,为他撤入湖广争取时间。
这两个地方想要攻下来,定是耗时耗力,若要强攻,又会损失惨重,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实际上,无论李自成玩不玩这一手,崇祯皇帝也都根本没有追击他进入湖南的心思。
这一战的终极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是收复陕西和河南,把李自成逼入湖广。
而且从堵胤锡南下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战争,战线拉的太长,不容易补充和补给物资。
虽然大部分官军都在崇祯十八年开始,陆续设置了自主的辎重营,但若是追入湖广,有了群山的阻隔,这就又都不一样。
这半年期间崇祯不断增兵,直至将禁军和京军抽调一空,这才勉强维持了如今三面围剿,陕西、河南两开花的局面。
可以说,现今各地官军在陕西、河南每日一的开销,都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军费开支已经如此庞大,崇祯皇帝毕竟还要为其余事考虑,是时候停一停,稳一稳了。
现如今,很多地方看着归顺了大明,但除了兵马进驻以外,多只是任用原本大顺的官员或由当地乡绅推荐的负有名望之人,长久下去,肯定不行。
各地刚刚收复,虽然明面上的流贼势力已经不存在,但暗流汹涌,军队一离开,很容易生乱。
这需要长时间的镇守和厂卫的协同调查,还要等待由京师内阁、六部商讨委派的地方官员到任,逐步完善基层衙门等设施后,才能完全解决。
收复之后的土地,很多都是千疮百孔,河南还好一些,陕西是最差的一个,流民遍地,尸骨遍野,早年的籍贯早就失了效用。
若不将这些流民、百姓及为数不少的原大顺降卒重新编户入册,安置妥当,迟早他们又要生乱。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在有足量官军镇守的前提下才能继续。
所以崇祯皇帝的政策很简单,把李自成彻底封到湖广一省,在收复的地区动用钱粮及人力,迅速开展复建工作。
新任的甘肃总兵王世宠等部明军在商洛山外扎营,山东军、新戚家军等部则进围函谷关、武关,在关外架设重炮,每日操练。
这两个地方已是瓮中之鳖,每日招降,利之以诱,让他们内部失和,争取达到不战而胜、避免兵祸的目的。
虽不急着攻打,但要防备他们狗急跳墙,从关内跑出来为非作歹,所以才让山东军这些精锐前去围关。
第六百五十五章:请君入瓮,西安军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