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但看年景,下半年又要大旱,对秋季的栽种是个坏消息,可谁能想到,就在几天数天以前,忽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
当地百姓自然不知道,那个时候官军正与流寇在百里之外生死搏杀,他们只是打消了对旱季的担忧。
官道两侧的麦田,农民夫妇们捆起麦秆一束束立起来,田间到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麦田中,家中子女和亲人齐上阵,一大家子都在田中仔细寻找掉落的麦粒,就连散乱的麦秆也都不放过。?
麦粒不说,此时的麦秆秫秸也有大作用,肥田只是基本,还可用作饲料和柴薪。
现在日子苦,要将一切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将这些谷草、稻草晒干以后,农夫们就会挑到西安城去贩卖,往日都有专门的商人收购,价格好时,一束可卖一分银钱。
现在朝廷政策是废物回收再利用,让地方衙门出银收购,商人们听闻之后,都把价钱涨到二分,这对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
就是地方上的屯庄,各处也都有朝廷的人专门收取,价格虽比不上西安城,却也至少有多余进账。
一些商人为了与朝廷竞争,便是地方上的谷草也能抬高到一束一分五厘,比寻常好的时候还要多出许多。
对百姓来说,这是一笔多出来的进账,全要靠朝廷的政策,不然就今年这惨淡的收成,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得下去。?
捆好最后一束麦秆,农夫大大松了口气,虽说日头火辣,全身上下闷热难受,但他心中却很高兴。
农夫回身与农妇说了句什么,甚至没有喝口水的功夫,就在两个儿子的帮扶下,喜滋滋的挑着担子踏上官道。
这些麦子从五月中旬就开始抢收,但当时西安还由伪顺占领,李自成为了军备,说是要强行征收为军粮。
三个月的功夫,却是天差地别。
流贼被打跑了,大明朝在这么短的时间,就风风火火的收复了陕西,无数支官军进驻,甚至连崇祯皇帝都亲自来到西安城。
官军们来到陕西的第一步,就是彻底打击掉伪顺的残余势力,第二步则是将各处占山为王,为祸地方多年的土匪、山贼及马帮,全数铲除。
最后一步,他们将矛头转向各地结寨自保,不听朝廷号令的地方豪强,豪强们多年来囤积的所有物资,也尽数都被充为国用。
在崇祯皇帝的默许之下,五省总督堵胤锡得以在陕西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省内的一切在短时间内全都重新洗牌。
当然,农夫并不会关注各地文武交替的情况,他们只关心自己所收割的麦子,收起来以后还是不是自己的。
没多久消息传开,这些麦子朝廷也分厘不取,并且免赋三年。
这户农家是乱世中少有比较幸福的,家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都完好无存地活着,并且在衙门分田时,由人头分得了二十五亩田地,甚至还配了一头耕牛。
耕牛啊,那是往日连想都不敢想,根本买不起的。
第六百七十三章:长安
听这个消息,起初农夫与他两个儿子还没反应过来,等标兵由他们身前奔过,这才忽地想起。
“李自成真的死了”
在一众陕西百姓的眼中,闯王这个名号甚至比京师紫禁城中的皇帝还要响亮,当年的大顺朝,建国时可有百万之师。
这些年,陕西、河南相继失陷,鞑虏又屡次入关,大明兵马也是羸弱不堪,丑态百出,一副即将亡国衰颓的样子。
那个时候,比起眼前声势浩大的流贼,纸老虎都不如的官军,在百姓眼中也就更不值一提。
今日这个消息每至一处,那里的军民就要相继炸锅,对此津津乐道的,都是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户和为生计奔波劳碌的百姓。
李自成死了,这个所有流寇的头子终于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大明朝在当今这位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手中,真正得到了中兴!
他一死,余的所有流寇真正成了丧家之犬,全部都被官军剿灭,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看来,这天下终归还是大明的天下。
百姓们期待的不多,能保住眼下刚分摊的这些田亩,过上虽然苦但其乐无穷的日子。
不再有流寇强行征他们去当炮灰,不会有匪寇和官兵隔三差五抢上一遍,不至于被冻死、饿死,这就够了。
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真正强大的王朝来保证,眼下看来,能保证他们的还是崇祯治下这个大明。
......
陕西某处小村,正颤颤巍巍立着一座黄土民房,狂风之中,风沙渐起,屋内屋外都透着一股荒凉。
“娘,娘你听到了吗,闯贼死了!!!”
忽然,一个青壮快步跑进来,趴在正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年迈女人身前,极力的摇晃着她的身体。
女人睁开眼睛,眼窝深陷,面色枯黄,根本无力再说出什么,只能支支吾吾的哽咽。
即便如此,青壮明显还是从她脸上看出些许慰藉,趴在女人身上哭了起来。
“好日子要到了,娘,你可一定要撑住啊——,今后儿子要努力挣钱,早日娶上一个婆娘,您还要抱孙子呢......”
女人身上盖着的,不过是一张满是灰尘的破布,残缺的窗户就在她身侧,些许日光照射进来,却能看见屋内遍布的灰尘。
听青壮对官军剿灭流寇之后的美好图景,女人满是皱纹的黄色脸上,硬挤出一丝笑容。
但她实在太饿,就连一丝力气都没有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见得到那天。
相对西安城外那户全家尚存,又在乱世中有了自己小日子的农夫,这里的青壮一家,则显得太过凄惨。
早在几年前,他家的男人就被闯营强拉出去做了炮灰,到现在死在哪处战场都不知道,就只剩下他们两人相依为命。
好景不长,家中粮食很快吃完,没有种籽和农具,即便漫山遍野的都是荒地,也不能将其变成肥沃的良田。
全村能走的基本都走了,如今只剩下一些动弹不得的老弱病残,留在这里苟延残喘,等待着死亡的那天。
这个时候,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铁甲叶子相交的铮然声响传到屋内,青壮回头望去,见走进来两名顶盔披甲的明军兵士。
没有多久,青壮更见到,外面人喊马嘶的来了不少官兵,他们都带着一个个大箱子,打开之后,就在村子的空地中埋锅造饭。
为首的一员将领,穿着守备官的铠甲,看起来很是年轻,据说是武举甲等及第出身,去年刚从武学院毕业分派入军。
“李守戎,都打听清楚了,小罗庄内留下的百姓有十几户。”
说着,千总神情黯淡下去。
“但大部分的人家都只剩一两人,他们都饿的不行了,很多屋子里,弟兄们都发现了全家上下被活活饿死的,其中还有孩子......”
听千总汇报,新上任来的三乡守备李万两神情上有些痛恨,咬牙道:“那些流寇到处为祸,百姓们苦啊!”
“告诉他们,这个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圣主当朝,一切都会重头再来,各处的流寇都已经被清剿一空,是时候开始新生活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振兴
胜利的喊声飞快的传播开来,整个长安城都被这样的狂喊声充满,看着高高飘扬的大明国旗,百姓们第一次有了‘家国一体’的感觉。
无论什么年代,普通百姓有了国家观念,总归还是好的。
几万头猪未必好抓,可是面对几万个流寇,官军的战斗却是异常顺利,不仅将所有大顺的主力部队歼灭,首恶李自成伏诛,更让大明的国威远扬千里。
现在是各镇援剿士兵们享受这种胜利喜悦的时候了,人人都在声嘶力竭的喊叫,人人都在欢呼,拼命的抒发在心中的那种兴奋和愉快。
连带着,百姓和围观人群中也开始出现‘万岁’、‘万胜’的口号,从这时候起,崇祯皇帝的鼎鼎大名,深深印在每个人心里。
站在门楼上,崇祯发现所有人都在自己脚下,他们竭尽全力仰起脑袋疯狂的呼喊,就只为了能看一眼他们的皇帝。
此时,风也渐渐地大了起来,拍打在脸上,有些许刺痛感,伴随着天边的黄昏,更使得这一切变得美轮美奂。
不久以后,他猛然间想到了许多历史上的类似时刻,好比霍去病封狼居胥,又好比大秦虎师横扫,最后的时刻,想必都是如此这般,最为绚丽、壮观。
在这一刻,崇祯皇帝无比深刻地理解了这些人的心情。
面对此情此景,联想到后世可能对自己这崇祯大帝的评价,心中同样是豪气迸发,只觉前半生的壮志豪情,皆在此刻。
崇祯皇帝往日在宫中常和文官斗法,早养成了波澜不惊的性子,可现在也是无法抑制住自己心中的畅快,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
崇祯皇帝的这种意气横飞,更深深感染了下面的明军将士,使得上下的军将官兵更加的激动。
因而战场上的欢呼声越来越大,有如山呼海啸一般。
......
这场规模仅此一六四四年李闯东征的战役结束之后,显而易见受到改变的事情有很多。
首先就是整个陕西,作为原本伪顺的大本营,受到朝廷上的特别关照。
简单来说,有司各衙门还有地方分守,从上到下全都换了一个底掉,再也找不出原来的样子。
往深点说,就是崇祯皇帝将整个陕西的基层政策加上官员规模和分守兵马,全都换成了自己信任且有能力的人。
除此之外,东厂和锦衣卫也相继在陕西长安成立了分司,打入民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主要都将探查流寇余孽的消息,防患于未然。
当然,新到任的地方官员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从书香阁毕业出来的文员们。
按常理来说,他们在进入京师六部供职前,都是要在外地历练一段时间看看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商洛一带作为这次战役的主战场,战斗结束后,竟然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小镇。
在进出商洛山的必经之路上,也就是原本甘肃总兵王世宠用作战略撤退的那一带,这个规模堪比县城的小镇悄然形成。
这小镇也很有趣,内中居民多是原本流离到各山内的百姓,还有被官兵由山贼手中救出的孤苦之人。
当然,除他们以外,最多的还属各地买卖、交易的行脚商。
可谁也不会想到,在一百多年后被人经常提起的大明‘商人之都’,就是如今这个刚刚兴起的小镇。
战斗刚刚结束后,大量的流贼辎重、物资,加上西北本就独有的地产,成了这座小镇前期赖以飞速发展的几大原因。
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百多年以后商都的起源,竟是因为在崇祯二十一年八月上下,官军和伪顺在此进行过的一场大战。
战后,在这一
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
时间来到八月底,经过接近一月的修整和整顿,新收复地区总算是略微安稳下来。
各地的衙门已经重建,文官武将们走马上任,百废俱兴的地方上,正有大堆的政绩等着他们去建立,分守兵马也在各军将率领下分批次前往驻地。
兵将们在闲时,除了操典上的日常操训以外,也和官差们一起行动,帮助百姓进行民房的复建和荒地的开垦工作。
各种物资源源不断,汇聚到那些最为贫苦的重灾区,。
民心渐趋稳定,在五省总督堵胤锡的各种利民、惠民政策下,流民纷纷归回原籍,各自忙于寻找失散家人,开始自己的崭新生活的日子。
连年不断的战争,还有集中的灾荒,使得崇祯在率领一部分禁军凯旋回京途中的所过之处,基本都是看不到什么人烟。
其实这也正常,连年的灾荒和官贼战争,就连种地的农民也要依靠在城镇周围才能勉强活命。
流贼势大的时候,陕西、山西全省都被攻陷,就如西安、太原这等重兵镇守的大城都不再安全,官兵都守不住。
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面对流贼,更毫无抵抗之力。
这么多年下来,就如三乡守备李万两辖境的那个小村子一样,中原各处的村镇,在大饥荒和灾难过后,几乎都不剩下什么人丁。
按理来说,流贼们本也是穷苦百姓出身,该对普通百姓有些许的同情和怜悯。
可事实证明,越是出身低劣的人,品行也就越是恶劣。
曾同为赤民的日子,并不影响流贼、土匪们对其他百姓有什么理解。
恰恰相反,在某些严重的时候,奸淫掳掠过后,整个村镇的人也有可能被他们屠戮和强征一部分。
在没有一个真正朝廷来管理、约束的日子中,每个人都是度日如年,很多人直到原来日子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盼星星盼月亮,这才等来了大明朝中兴,歼灭李闯的这一天。
战场上遗留下来那些物资,或许对各官军而言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但是对百姓来说,却是连皮带骨都能利用的。
马皮、马肉,还有破烂衣甲拆分后获得的衣料,战场木制长枪、冲车、云梯之后的木料,样样都是百姓们新收入的来源之一。
率领禁军回京,崇祯皇帝是走的与来时不一样的道路,沿途走走停停,为的就是多亲眼看看下面的情况。
当走出陕西、河南,来到官军已经收复有一阵子的京畿顺德府一带,崇祯皇帝很快感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
后世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顺德一带虽然是京畿中收复较晚的地区,但毕竟也算京畿,旧底子仍在,驿站如今也已经重新建起来。
可陕西、河南一带,却又是另一副光景,当地大多都是土路,也就只有西安这种省会大城外,才能见到石砖铺盖着的官道。
在一些非常偏僻,周围没什么大城镇的地区,土路都成了奢求。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