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可以说,如今崇祯皇帝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是数不清的将士用性命拼出来的,也是用无数异端者脑袋堆积出来的一条大路。
即便是禁军中久经训练的精锐,也不是能一直恒定的做出编训动作,有的人会在阵前畏缩,也有的人会在疲倦中被对方抓住机会,命丧黄泉。
这些人之常情,人言中的精锐同样会犯,但战场之上,这样一个小小失误,就足以令你和你所奋斗的一切,瞬间化做烟云消散。
打斗已经进行到白热化,最先波澜不惊的官军方阵,显然也已经出现了一丝动摇,即便宣大和禁军三阵,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强弩之末。
远处的河间府方阵中,一名长枪手刚刚刺死一个流寇,但此时此刻,他浑身实在是不剩下半点力气。
这名长枪手只好迅速地喘息几下,可那些疯狂的流寇却不会人人都休息,有些精力依旧充沛的,合力将他猛然间拽出了方阵。
失去了方阵的保护,区区一名官军长枪手是那样渺小,甚至连惨叫都没传出几句,转瞬间就湮灭在其中。
这不是个例,他们也是人,并非是机器。
同样是河间府的方阵,几名官军长枪手,将长枪从流寇身体中抽出的不及时,因而纷纷被拽出了方阵,就连前面盾牌手也被顺了出去。
起初出现这种情况时,这个方阵的官军很快就派人后续顶上,填补了空虚,但
第六百六十六章:骑战
“大人,各队骑兵都已集结完毕!”经过短暂的查验,下面的各队军将纷纷回来向吴启华这边报备。
吴启华从李世遥手中接过头盔,戴在头上,扣上面甲,抽出随身长刀指向天际,在面甲内闷声闷气的喊道:
“皇家火枪骑兵大队,随本将冲阵,掩护前阵拼杀,流贼不灭,此战不休!!”
这个命令下完,全军整肃,军将们狂呼酣战,他们等待了这么久的时间,就是为了这一刻。
无论自私些的为了赚取军功,还是秉持者大义,想要为前阵死难官军将士们报仇,这一仗都是势在必得,要拼死的时候到了。
就在火枪骑兵这边开动起来的前不久,另一个方向,兀良哈内镇的蒙古骑兵,却是已经快在乌尔迈的率领下,同吴汝义的部下接战了。
此前,吴汝义曾不止一次的接到李自成的催援快马,但他自己也不好过。
谁知道官军主力并没有调走,一直就在他们经过的山里,是自己瞎了才没看见。
反正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哪个方向都是官军,自己都成泥菩萨过河了,保命要紧,哪儿还有闲工夫去管别人。
就算是闯王李自成,那至少也得等他处理完了自己这边官军才行吧
而且就现在形势来说,保不齐他这边还要比李自成的本阵先玩完,那边有宣大军和禁军,这边也有山东军和西北大营等一些精锐部队。
面对李自成再一匹的催援快马,吴汝义真想回一句:qnmb,整天催催催,催个屁,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本来日子就很难,可听见了后队哨骑的探报,吴汝义更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因为哨骑们看到正有大队的骑兵从后面蜂拥而来。
这个时候来的,肯定不是自己人。
这些骑兵可不是普通马兵,他们是蒙古人,要是以前,吴汝义可能还会高兴高兴,虽然不是自己人,但好歹也不是官兵的人。
可现在他丝毫高兴不起来,谁都知道,如今漠南蒙古起码半数的蒙古蛮子们都改换门庭,跟着大明朝廷混了。
眼下这个双方焦灼的情况,忽然来一支万余人的蒙古骑兵,脚指头去想,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看着对方的气势如此,吴汝义就知道自己不能凭着骑兵和他们对冲了。
尽管自己的骑兵也是陕西的精骑,可毕竟是疲惫之师,仓促之间,出来列阵已经是来不及,况且他们闯军还从没和蒙古人对过阵。
“步卒列阵,拒马迎敌!!”
吴汝义能做的不多,只能先让步卒排列着紧密的阵型,用长兵器拒敌,这是步兵对抗骑兵的不二法门。
若是能侥幸扛过第一波次的冲锋,到时候再看何时拉上精骑拼一拼。
乌尔迈见大顺后阵频频变动,尘土之中,不断调集了长枪、长矛手列阵,就知道对方领军的,是个有经验的流贼将领。
“上弓,摆射阵!”
既是蒙古骑兵,自然不可能只有一种面对这种步军阵型的方法,反正流寇们的其余方向还有官军在进攻,自己倒不是很急。
这道命令一下,就见朵颜的骑兵们喊叫着,都停下了自己的坐骑,个个取出了自己的弓,撘上了箭。
少时,弓弦上箭,骑兵们再次催动坐骑,开始围着空地绕圈,弓弦发出被拉得咯吱咯吱的声音,森寒的箭镞,只是对着流贼后阵那边。
“放!”
一声令下,兀良哈骑射阵当中,猛然出现一片的弓弦振动声响,好似秋风拂过白桦之林,密密麻麻的箭矢飞上天空,发出咻咻的破空声音。
然后无数的箭矢在空中呼啸,天空一暗,?箭矢呼啸着,自流贼后阵上空噼里啪啦的落下。
“放!”
天空又是一暗,空中满是箭矢抛射时的呼啸声音。
“再放!”
连续一片的弓弦振动,蒙古骑兵不断绕着圈子奔跑,箭矢也连续呼啸而出,又如冰雹、雨点似的俯冲落下。
“继续放!”
天空再次黑暗,唯有箭矢飞行时的咻咻声音,似乎这些蒙古骑兵打定主意一直在远处放箭。
这时候头疼的就轮到吴汝义了,其余方向明军的攻击忽然猛烈起来,想必也是在配合后
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总会发光
陕西东南部,群山之间,即便两个山头,你也能听见若隐若现的喊杀声和炮铳轰鸣。
不久之前,这一带还刚下了一场多年不见的大暴雨,暴雨并未冲走满地深红色泥土,反而让黄色的土地,变成屠宰场一般的所在。
原本人迹罕至的地区,如今却到处都充满着喊杀声,官兵和流贼最后的战斗,就在这里激烈进行。
一批流寇不知是从哪处战场逃出来的,他们只是舍生忘死,头也不回的向前奔逃,好像后面有狼群在追赶一样。
很快,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十几人的骑兵队伍,他们都打着朝廷官军旗号。
尽管这些流寇人数比对方多,但对放全都是全副武装的骑兵,在这种平原上,弓马娴熟的骑兵部队以一敌多是常态。
寻常辽东之间明军与满清的战事,十几个八旗骑兵遇到一百多明军溃兵,往往都会如这样毫不迟疑的追上前去,正因为骑兵与步卒之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战斗力。
这些明军骑兵追赶上来,又撞又砍,只见仅有几个过马的功夫,便是留下了一地尸体,这批好不容易逃出来的流寇,全都横死当场。
为首的明军把总挥舞着带血的钢刀,大声喊道:“脑袋全都割下来挂在马侧,我们回去!”
吴汝义那边,已经是被四面合围,就连往常战斗中基本留作清扫战场任务的老营精骑,这次都已经拉上去和蒙古骑兵死拼。
可想而知,已经到了何等摇摇欲坠的局面。
当李自成的催援马兵将这个消息带回来的时候,他也是恍然若失,按这样去看,吴汝义显然是靠不住了,那李友呢
李友这个时候更惨,正被夹击在函谷关城脚下,进退不得,甚至已经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他率部出来配合李自成进攻关乡大营,但在后方还留有少量的预备队。
听说吴汝义和李自成都被围的时候,关乡大营一时难以攻下,李友当即率部退往函谷关,这个反应很正确也很果断。
可他没想到的是,堵胤锡也考虑到了这点,早在他们在疯狂进攻关乡大营的时候,戚元功和王世宠就率领明军拿下了函谷关。
留在关内的流寇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他来到城下叫们的时候,已经全部都被全歼。
“哈哈哈,本小爷已在此处等候多时了!”面对正在叫门的李友,忽然传出一声大笑,却是戚元功忽然出现在函谷关城头。
言罢,他拉开一张力弓,箭矢上弦,冷笑暗自道:“狗贼,死在小爷箭下,你不冤!”
“这是怎么回事”
李友完全没料到会有这种事,刚刚松了一口气的他,只见到关城上的大顺旗号都被推下,换成了金黄色的朝廷玄鸟旗。
“快,快——”
无数鸟铳手出现在他们头顶的垛口处,甚至来不及李友下令结阵的命令说完,戚元功眼神发起狠来,手中便是一松,。
一根旋转着的箭矢疾射过来,狠狠穿透了李友的肩膀。
这就像是号令,城头紧接着也是炮铳齐发,冒出了无数的白烟,李友还有他身边的流寇,转瞬间都是尸骨无存。
这时候,早在城下预备已久的甘肃总兵王世宠忽然率领部下杀出,喊杀声猛然间激烈起来。
在商洛山佯装溃败的甘肃明军一部,本就上下都憋着一口气,此时面对流寇,更都是在王世宠的身先士卒之下,撒丫子的狠命向前。
没有人知道戚元功这一箭到底有没有把李友射死,但是当时在城头的明军全都看到,这一箭之后,下头那些流寇被他们的火器打成了肉酱。
相对正在顽抗的李自成和吴汝义,李友则显得有些悲催,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这恰恰是他命丧黄泉的原因。
这也印证了战场上的不确定性,正确的决定不一定能将你带上胜利,也有可能把你引向绝路。
李友及身边老营死伤殆尽以后,余的原函谷关内流寇大惊失色,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任何抵抗和反攻。
面对甘肃一部明军和新戚家军的上下夹攻,连半柱香的功夫都没到,函谷关外的几万流寇便是全面崩溃。
......
整个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山脉一带,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战场,几乎每一处陷入鏖战,双方在用认命拼杀。
可在
第六百六十八章:尾声
“至于你,呵呵......”
来到主将的面前,王世宠换了副截然不同的面色,浑身杀气显露,直让对方看得浑身一惊,酒气都去了半分。
“你,你要干什么...本将带人击退了流贼的进攻,立了大功...你要干什么”
“脸皮倒是还不小。”
说着,王世宠一脚踹翻桌子,冷声下令:“军中饮酒,将这帐内之人,全都押下去,严加看管!”
这道命令一下,激起了帐内外一部分的集体反应,不仅那些军将们纷纷起身,惊怒交加,就连外面都有不少家丁围了过来。
“我看谁敢动!”王世宠‘噌’地一声,抽出腰间钢刀走向帐外,对那些家丁怒目而视。
“都退下,这是朝廷甘肃的正选总兵,都不想活了”郑冠上前打掉一名家丁手中持着的长枪,又道:
“想想自己的家人,朝廷几十万大军正在围剿闯贼,皇上就在西安,这个时候触犯军法,聚众闹事,纵是九族满门全算上,又有几个脑袋够砍!”
话音落地,众家丁面面相觑,但都渐渐退了下去。
王世宠看了一眼郑冠,向他点点头,“将这帮废物带到函谷关交给戚家军看管,余的所有人,跟老子上去杀贼!”
“杀贼,杀贼!”
......
原野广阔,过去几里都是茫茫河流岸地,到处覆盖着黄沙和枯焦的树墩,偶也会有些断壁残垣,衬托出更加荒凉的气息。
此时白茫茫大地上,杀声震天,伴着马匹的嘶鸣,手铳的鸣响,弓弦的震动,不断有马蹄声轰隆隆回荡耳边。
砂砾在上下跳动,炮铳的轰鸣声从未断绝。
朵颜的骑兵们,正在与闯军精骑互相打转,一波又一波次的互相冲杀,每次过马,都会有无数人惨叫着栽落下来。
辽国公乌尔迈单手抓着缰绳,右手持着草原强弓,时而双手全放在弓上,狠狠朝前面流贼骑兵射出一箭。
箭矢的呼啸,飞斧、长枪与弯刀觥筹交错而激起的血雾,皆弥漫在因马蹄狠狠踏下腾起的砂砾中,凄厉的惨叫不绝于耳。
蒙军与闯营在拼死作战,但战斗进行到如今这个程度,已经明显可以看出,朵颜的骑兵占了上风。
起初,双方的人数相差不多。
蒙军一万余,皆是弓马娴熟的草原骑手,闯营八千余骑,也尽都是多年转战遗存下来的老卒劲旅。
你死我活,拼杀的不相上下。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多的明军加入战斗,而闯营那边却是死一个少一个,有生力量的不断减少,让他们有些力不从心。
人数的变化还是一方面,关键是双方武器装备与军心的不同。
蒙古骑兵在马背上生活,他们惯用的马弓,射箭速度非常快,但破甲能力非常弱。
他们惯用的弯刀,非常适合马背上作战,轻便容易携带,破甲杀伤能力也不强。
而且蒙古人更熟悉马匹,甚至有些人能与坐骑熟练的沟通,熟练的骑手,往往只需要脚靴上马刺稍微一动,坐骑就能明白,按他的意愿进退自如。
面对流贼中少有的一部分披甲精骑,骚扰战术正是他们擅长的地方,很多蒙古骑手不是在与闯营精骑硬拼,还是在袭扰。
熟练的马术,使得这些蒙古骑手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弓骑兵与近战骑兵之间转换。
甚至在背身逃跑的时候,他们还能不断将箭矢向身后连续施放,对闯营精骑造成不间断伤害。
十几步、甚至几步距离,都不是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