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是。”

    张世泽起身恭敬道:“各地皆有总兵,惟云南无此例。沐氏累代皆充任云南总兵官之职,挂征南将军印,至今方止。”

    “臣常闻,滇内各族百姓知黔国公而不知有陛下,此绝非臣危言耸听,还望陛下重视此事。”

    崇祯皇帝点点头,其实厂卫确实也密奏过这个事儿,而且不止一次,只不过都被崇祯给压了下来。

    大部分的密奏,都不约而同地指往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云南各处的土司有许多甚至都不知道朝廷皇帝叫朱由检。

    这不是瞎扯淡,就如张世泽说的那样,这事儿在云南里边屡见不鲜。

    换句话来说,崇祯皇帝虽说在其它地方威望已经高的不得了,可在云南的威望却都不如才刚进去的李定国、白文选和王尚礼他们。

    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崇祯正忙于平定流贼,对这种事并不是很在意,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流贼都灭了,云南也还在朝廷手里。

    说白了,全国上下都对崇祯毕恭毕敬的,都称呼为中兴之主,眼看着就要统一全国,威望正是极高。

    况且当皇帝这些年,崇祯的心性早不是最初的落魄写手了,自己也就把自己给抬高了。

    可是这种时候,唯独你云南不把朕当回事,甚至不知道朕啥时候继位的,好歹当皇帝几年了,这像话吗?

    这特么也太不像话了!

    算上历史上那位,即位得有二十几年了,这个他们不知道,可厂卫却是明明白白的禀报了,人家沐天波打从崇祯初年刚一袭爵的时候,全滇都特么知道了。

    皇帝在你们这还比不上一个国公?

    虽说沐氏一直没什么野心,对朝廷也忠心,可在云南世世代代镇守这么多年,皇帝可能的确比不上国公了。

    作为现在的皇帝,崇祯哪能容许这样的事儿存在,这要是再过几百年出个狼子野心的货,轻而易举不就独立出去了吗。

    到了那个时候,朕只怕是要成了历史的罪人,这可不行,得想个法子让全滇都知道朕的文治武功。

    “那英国公的意思呢?”想了想,崇祯认同了张世泽的看法,又是问道。

    张世泽虽说一直低着头没敢抬起来,不过偶尔却也有斜着眼注意几下,听见这话,心里放心了。

    “回皇上,臣的意见是,另派朝中威望高的将领为云南总兵。”

    “如今贡于朝廷的云南各土司,总计有五十七家,其中有三十六家都是曾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沙普之乱。”

    “这些土司经李定国一杀之后兵力已所剩无几,但臣建议,要将他们编内的定额要再次缩减。”

    “如骑兵、象兵,都不能让他们私自编练,以免威胁地方安危,朝廷鞭长莫及。”

    自大明洪武年间平定云南以来,就一直奉行一个方阵去管理,那就是“三江之外宜土不宜留,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

    总的来说,朝廷在云南腹地建立州府和卫所,再设置三司、巡抚和指挥使形成层级的管理。

    对于三江之外那些边缘疆土,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长官司来让他们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三江之内的各州府,还是三江之外的慰抚长官各司,都是让当地土人来管理。

    比如云南境内一些关键地带的州府知州、知府、知县,全都是以当地土人充任官职,明军驻守的方式来管理。

    这样的驻守方式,适合培养明初和明中时期对当地土人的国家认同,但对于这个时代,却是有些落后。

    在沙普之乱之中,那些土人官员有了贰心,使得沙定洲攻掠云南途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成规模的抵抗。

    这样的情况,日后自然要避免。

    对于张世泽所提的观点,崇祯皇帝全部采纳,在这之上,也与朝臣商议增加了许多。

    从今之后,重新平定之下的云南,政策将要迎来一次较大规模的变动。

    原先延续二百余年的政策一个个得到废除,许多针对当地土人的新政策应运而生。

    军事方面,那些跟从沙定洲作乱的土司,无论内地还是三江之外,都要受到严格的惩处。

    编额兵力上,他们的土司军人数被缩减大半。

    除此之外,各土司的骑兵、象兵完全被禁止存在,投枪兵以及一些当地特有的兵种,也要到卫所和三司入册上报经过同意之后,才能进行小规模的编训。

    各土司的位置也被重新规划,动用兵力对他们强制性的改土分流,没有几个还是原来世代居住的地方。

    那些没有参与或是倾力抵抗的各土司,编制不变,甚至某些立功的还有增加,比如龙在田的龙朋土司,禄永命的宁州土司等等,而且原本位于三江之外的都被集体调入三江之内,相比从前的位置更好。

    参与了沙普之乱的土司,不仅对他们的兵丁编制进行严格限制,无一例外的也都被调到三江之外的偏远地带重新建立村寨。




第七百零九章:已经苏醒的东方巨龙
    第二次平定云南,从根本情况上已经和洪武年那次不同。

    有明一代,云南境内卫所至今发展到四十余所,这就使得全滇内除却那些土司以外,大部分都有汉人活动。

    根据崇祯初年的统计,全滇境内,汉人的数量占据了六成,这个数字令人不敢相信,不过的确是事实。

    就算是那些土司之内,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被同化,说汉语学汉文,土司之外的各族百姓,则几乎与汉人无异。

    这样的情况再加上这次是以武力平乱,就更使得一切变革成为可能。

    李定国大军此时仍留驻在滇内进行善后,政策这个时候传下去,受到的阻力也微乎其微。

    这次的政策,总的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那些参与沙普之乱土司的惩治,其二则是对余各族百姓的安抚。

    原本朝廷在各土司职位上,仍延续元制,让他们用宗支图谱和族内印信来承袭。

    这次之后,崇祯皇帝不可能在云南还留着这么大的祸患,遂决定将云南逐步改为与其余省份一样的流官上任制度。

    名义上说是为避免沙定洲这样的祸患再度出现,那日朝议之后,内阁出台了新的法令。

    彻底废除了云南境内的土官承袭制度,禁止各从明初承袭至今土司家族子弟继承职位,改为从京师统派流官上任。

    那些平乱有功的土司家族,各自得到丰厚的封赏,可以继续留任,但他们的后代也会一视同仁。

    即便是在此次平乱中立有大功的龙朋土司龙在田和宁州土司禄永命,他们的族中子弟同样被取消了承袭职位的权利。

    日后究竟能否担任土司,还要看这些土司子弟各自的能力与功勋。

    至于那些被惩治的土司,朝廷上则废掉了这些家族的承袭权利,直接从京师指派文武官员进行管理。

    从政治上来说,这个政策一经发出,就表明崇祯皇帝已经在着手进一步去加固云南境内的统治。

    同样的,这也是朝廷上对云南三江之外的边疆地区开始直接管理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这种方法早在嘉靖年间就曾短暂在云南境内尝试推行,只不过当时受到的阻力很多。

    除了朝野内外及朝廷上的朝令夕改,还有云南境内的朝廷流官根本无法与地方土官去争夺权利等诸多原因。

    但是这次不同,武力征伐过后,大军留驻云南,就是为了有效推行法令。

    对于那些不服从这项新政策的土司家族,朝廷的态度也十分坚决,那就是杀一儆百。

    当首批抵抗的几个世袭土司家族被李定国、白文选、王尚礼等人全族诛灭之后,云南境内不同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弱。

    事实上,除了这些暗藏祸心的家族以外,经过两百余年的同化和融合,云南境内的各族百姓,早就对这种事不再那么抵触。

    更何况,朝廷上又开始不断往云南拨款,招募民壮修缮因战乱损毁的城池。

    又从其余地方调来汉民和俘获的流贼、土匪等开垦荒地,在荒地被开垦完之后,这些人也都会留下来充实地方。

    驿站、学社、养济院等会在云南境内相继落实,余省成立的修路队、垦荒队同样会在地方上成立。

    由于云南的特殊性,朝廷初步计划,将会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特别成立一个少民司。

    这个少民司,不会插手政务,专门处理因改土分流之后出现的各种民族问题。

    为避免地方三司对少民司形成权利挤压,朝廷上又特别规定,少民司暂直隶于京师。

    除此之外,根据阁臣张瑞图的建议,朝廷也会从工部派遣专人赶赴云南境内勘探。

    像是金矿、银矿,琥珀、大理石等各种珍稀资源,一经证实存在以后,就会立即在这里另设官办的矿场。

    到了那个时候,不仅要增加驻军的数量,还要派遣更多的官吏来施行管理和控制。

    这是朝廷指定的云南的五年内发展计划,现在需要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完成。

    当然,云南不同于山陕河南各省,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个计划还是留有很多余地。

    不过无论如何,崇祯皇帝彻底整治云南的决心,是不会有任何动摇的。

    ......

    崇祯二十一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也是奠定天下新格局的一年。

    朝廷在隐忍了数年之后,正是在这一年,于中原开始了全面反攻。

    五省总督堵胤锡,宣镇总兵高杰、大同总兵白广恩、英国公张世泽等无数文臣武将用命拼杀,无数将士奋勇当先,打出了一连串令世人震撼不已的辉煌战绩。

    这些令全国贼军闻之丧胆的浩荡大捷若合在一起,也就是后世史学家所称的‘崇祯一统战争’。

    在这场一统战争中,明军先后灭大顺、平大西,征云南,将战乱连年的山西、陕西、河南、湖广、云南五省全境尽数收复。

    这是史无前例的武功昌盛,这更是大明朝由衰弱走向复兴的开始。

    平定云南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崇祯二十二年正月初十,崇祯皇帝在京师举行了比上次更加盛大的阅兵。

    这次既是阅兵,也是对去年所有战争有功将士及文武臣工的升授大典,全军上下皆是翘首以盼许久。

    与上回不同,这次的阅兵定在京师郊外,原因只是人数太多,京城演武场已经装不下了。

    参与进来的,算上宣大两镇与禁军、神武军这些世人皆知的强军以外,又要有圣旨调来的永平、云南、山西、山东等各地兵马。

    据说这次阅兵的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九千余人之众,如此人数的阅兵,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

    被崇祯特意请来观看的俄罗斯罗刹国、印度莫卧儿、日本江户幕府多国使者,此刻都张大了嘴巴。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在京传教士们更是看得心惊胆颤,紧紧攥着胸前的十字架。

    “皇上万岁,大明万胜!”

    “皇上万岁,大明万胜!!”

    这还没完,各军阵队列后方忽然又传来一阵地动山摇的呼喊声,众人回头看去,只见是常驻在京师的禁军到了。

    这些禁军行动整齐,步调一致,行走间有如一人,都是跟随崇祯经受过多场战火洗礼淬炼出来的精锐之士,他们的盔甲装备也都是顶级。

    线列火枪、各式大小火炮,甚至他们还有掷弹兵和火枪骑兵,简直就是一支无所不能的野战军团。

    本来满脸不屑的俄罗斯使者此时心情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他双腿抖得厉害,就差当场跪在这里。

    大明招牌的金色玄鸟旗帜,飘荡在平原之上,到处都响彻着万岁的呼声。

    那种无力的感觉不只是号称远东强权的俄罗斯帝国使者才有,在此观看的多国使团无一不是如此。

    甚至来自东瀛的江户幕府使者做了第一个跪在地上的人,只听他用日语碎碎叨叨的念着什么。

    虽然众人听不懂,但也能从这滑稽的矮子表现上看出来,这货是真的害怕了。

    可是对于统一后如日中天的东方巨龙,他们这些人谁又不是这个想法呢。



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
    最近两个月,可真是三天一个小消息,五天一个大事件,很多人都被朝廷这样的动作搞得应接不暇。

    早在云南平定之前,崇祯皇帝就给参与皇家银行那二十家巨商下了最后通牒,要他们缴纳出些银两来,给朝廷做做贡献。

    接到旨意之后的西厂,一家挨着一家的去找这二十位‘借钱’,理由也很简单,这是朝廷跟他们贷的款。

    听闻统一朝廷西北、西南各省,再听见前几日京师大阅兵的消息,最难受的还属这江南的财阀还有郑氏了。

    徐氏,即便在富甲全国的二十位江南豪商之中,也当属首魁,他们的产业仅次于后世发迹起来的关外曹氏。

    如今曹氏还没发展起来就被崇祯跟搞得毛都不剩,徐家自然也就成了头一把交椅。

    要知道,无论各行各业,这头一把交椅可向来都是不好做的。

    山贼、土匪的老大不仅要考虑全队人的吃穿,还要时刻担忧自己手下会不会将自己取而代之。

    流贼的首领是朝廷官军剿灭的重点人物,匠户之中的匠头,是关内关外都争抢的技术型人才。

    商人也不例外,曹家、山右八大蝗商,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各地富商都被朝廷一个接一个的搞垮。

    在这之后,徐家的老爷徐百万也能明白,这坐上头一把交椅根本不是个轻松的活,表面上看着光鲜,实际上却是架在火炉子上烤。

    眼下被这些接踵而至大消息吓成不轻的商人们,就正聚在徐家的大宅子里。

    这处宅子可是豪华的很,前面有个大院子,后面还建了园林。
1...196197198199200...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