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据说徐百万在其中投放了不少稀奇鸟兽养着,还都有专门的下人照顾。

    走在这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还有假山池塘,粗粗一看倒是和崇祯的宫内苑不相上下了。

    当然,如果你非要比出个高低的话,徐氏这区区一宅的园林,到底还是比不上皇家的花园。

    看着正争论一团的商人们,徐百万真是头疼不已。

    就是因为知道这会引起西厂的注意,所以徐百万一直对西厂的做为默不作声。

    没承想,这帮人居然追到自己家里来了,这不是上赶着硬要拖自己下水吗。

    可是就算把自己这家大业大的徐氏一并拖了下去,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实际上对于朝廷不断打压他们这些豪商的做法,徐百万并没有任何办法。

    朝廷如日中天,已经先后统一了西北和西南各省,只要不是傻子,就能料到那位皇帝接下来的动作,必然是向繁华的江南伸手。

    江南与西北、西南都不一样,后两个是被流贼与地方土势力侵占、割据,前者却一直都在朝廷名义上地位管辖之下。

    当然了,到底是不是在名义上,这还要看朝廷的威势,现如今崇祯皇帝治下大明内地已经重新统一,自然如日中天。

    在这样的情形下,江南一带也会惟朝廷马首是瞻,原本名义上的统治,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实际管辖。

    江南一带水比北方还要深得多,崇祯之所以一直听之任之,就是因为不想惹事,反正只要北边还在,江南就不可能翻了天。

    如今北边已经平定,江南的各种势力,自然需要捋一捋,让他们明白自己还在朝廷的触手可及之处。

    退一步来说,就算江南的全体士绅、商人都联合起来,会对朝廷造成什么重大影响吗。

    在如今这个年代,只要皇权稳固,国力强大,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徐百万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已经打算向朝廷服软。

    可这些人不请自来,又不好拉下脸来撵出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曹化淳的西厂和东厂分而治之,已经有了三年光景,虽说还达不到和后者鼎足而立的状态,不过的确是个比较大的制约。

    有了西厂,崇祯皇帝可以随时得知江南的各种消息,也能起到令下即达的效果。

    除了被生拉硬拽着的徐百万,还有各怀鬼胎的王老爷和田老爷这两位大拿。

    这两位手中都握着江南的大型商会,一个靠倒卖粮食起家,一个则是布匹行当冠绝江南,都不是省油的灯。

    自打半推半接了朝廷那个搞银行的活计之后,两人发现这活接的实在是值得。

    一年多下来,分行已经在江南各地开了起来,再加上他们二十家的联合信誉,基本上属于躺着赚钱。

    田老爷和王老爷就连本家生意现在都顾的很少,整天钻到银行里与其余那些家勾心斗角。

    他们本家的利润虽然也很大,可一和蒸蒸日上的银行比起来,那简直就是芝麻遇绿豆,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当时在京师说的,是三年到五年的利润,现在才一年多的功夫就快赶上当时计划的三五年了。

    他们能想象得到,这个银行要是能一直搞下去,可以随着人口和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递增,利滚利,简直可怕的很。

    可是朝廷会让他们这二十家一直握着这么大个摇钱树而无动于衷吗?

    徐百万能在江南做到这么大,可不仅仅是曹三喜关外垄断那么简单,此人绝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哪怕是现在坐在这里和这十九家摆出一副统合战线的样子,可是他在心里想的却截然不同。

    徐百万想的不是如何去和朝廷争夺利润,而是如何摆出一副谦恭态度的去让利。

    要知道,你一个商人争是争不过朝廷的。

    来强硬手段,皇帝可以派兵来强夺,就算和你玩软的,那也有厂卫这些狗腿子把你往死里整。

    再加上这狗皇帝压根不在乎什么名声,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算强安罪名也要弄死你,你拿什么和人家玩?

    范永斗、曹三喜甚至是钱谦益、福王这些人都血淋淋的证明了,你是根本玩不过现在这位皇帝的。

    既然你玩不过,又为何不选择联合?

    当遇见一位少见文治武功样样都行的皇帝时,最聪明的做法,不是带着全家一块去拿鸡蛋碰石头,而是依附于现今朝廷,共同做大做强。

    徐家在江南早已经首屈一指,徐百万想的也不是田老爷和王老爷这些人一样狭隘。

    随着大明的统一,关外那建州蛮夷覆灭,都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眼下的世界不太平,西方三十年内战刚刚结束,到处都是机遇,徐百万起码从被崇祯皇帝拿下的曹三喜身上学到一个教训。

    曹三喜眼光毒辣,还没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已经开始抓紧时机面向世界,这是徐百万都自愧不如且不敢放开手脚去做的。

    事实证明,曹三喜的方向实在是正确得不能再正确,刚刚入关的曹家发展的非常迅速,才几个月就成了仅次于徐氏的存在。

    可这样一个存在,他们却是依附满清,站在与朝廷的对立面,朝廷又岂能容他。

    所以很快,崇祯皇帝使上了一切所能用的手段,厂卫、外交,甚至还派兵孤军深入。

    这些所有的手段,都只为了把曹家这样一个未来大患给连根拔除。

    崇祯皇帝除掉曹家看似形势东洲,可一切的根源都仅仅是在紫禁城发出的一道旨意而已。

    即便是发展到了曹家这个地步,在整个朝廷面前,也无异于螳臂当车,更何况是徐氏。




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荣的朝政
    至于现在,当务之急还是阴这帮货一波,给皇帝陛下表表态度,没准自己就得到认可了。

    毕竟朝廷不可能一直打压商人,总还是要找一个代言人的,徐百万已经在想着如何去做这个人了。

    通俗点说,想当狗腿子也是有条件的。

    “咳咳...诸位先静静,请听老朽一言...”

    徐百万咳嗽两声,厅内慢慢静了下来,只听他说道:“咱们毕竟都是和朝廷有约在先,西厂还这么做,不知是不是皇上的意思。”

    “那还用问,肯定是,不是老子把脑袋揪给你!”以贩卖牛羊马匹起家的一个商人站起来,大大咧咧的喊道。

    田老爷也是点点头,阴阳怪气的说道:“当初我就在想,这么好一个活计,朝廷为何要让给我们二十家?”

    “现在看来,只怕在当时我们就上当了,要是由朝廷来办这个银行,没有咱们的信誉,估计根本就办不起来。”

    “所以才要借着大家的名义,我看现在银行声誉上去了,他们这是要卸磨杀驴了。”

    不得不说,这姓田的一番话还真是一针见血,崇祯皇帝当时的心思基本全在这了。

    听见这话,徐百万皱了皱眉头。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你在我宅邸里面堂而皇之的说出来,要是传到京师,自己只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他嗤笑几声,在众人议论时说道:“田老爷想的太多了吧,当时皇帝陛下也说了,银行一直交由我们打理。”

    “这次不过是西厂擅作主张,找各位贷款要银子而已,他们要借银子,咱们借出去就是,看看日后还有什么话说。”

    “徐老,这事儿您真是这么看的?”王老爷觉得有些不对劲。

    “哦,对了,这事要真是西厂擅作主张,咱们也不能落了势,各位不是在朝中都有人吗?”

    王老爷的话倒是提醒了徐百万,他讲到这里露出兴奋的神色,又说道:

    “养了这么久,也该拿出来用用了,今日回去,各位就向皇帝陛下进言此事,要是扳倒了西厂,何愁这江南不清平啊。”

    “说的在理,说的在理...”

    王老爷听这话后点点头,不过仍有些疑虑,又试探性的道:“徐老,您在我们之中最德高望重,这种事儿,还是得请您来带头,我们信心也足,大家说是吧!”

    “是啊,徐老,您得带头啊!”姓田的这会儿态度倒和王老爷一致起来,紧着在后边吆喝。

    徐百万面色不动,心里却是将这姓王的恨透,他讪笑几声,有些尴尬地道:

    “老王说的不错,就算他不说,这事儿老夫也回避不得,今夜老朽就给京中兵部侍郎马大人写一封信,要他将此事向圣上如实禀明,严办西厂。”

    “好,严办西厂!”

    “这西厂若是不办,银行咱们也不开了!”

    ......

    “这姓徐的有点意思!”

    紫禁城东暖阁,崇祯皇帝听站在前面的兵部侍郎马嘉植说完,并没有怒色,却是笑了起来。

    马嘉植已经把信原封不动的交给了崇祯皇帝,看皇上是这个反应,心里倒是有些紧张起来。

    可能这徐百万之前就料定马嘉植会给崇祯上呈,所以真实的话都写在信里。

    在信中,他直接以草民的口吻称呼崇祯为皇帝陛下,并且将其余十九家的不法之事全都揭露,还有他们在朝中各党羽姓名也都赫然在列。

    在信的最末尾,这货还说自己不敢居功,只请求让马嘉植按商人们的意思给崇祯上一份奏折。

    他的意思,崇祯皇帝也明白,是不想与这件事沾上什么关系,留人话柄。

    “皇上,这折子,臣要不要呈?”马嘉植试探性的问道。

    “呈它做什么,这事儿是朕吩咐下去的,与曹化淳何干。”

    崇祯皇帝尽管明白徐百万的意思,但还是摆摆手拒绝了马嘉植,言罢忽然又转头问道:

    “这徐百万怎么会给你上折子,你们两人有何关系?”

    马嘉植在面圣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实在是想不起来与这货有什么关联。

    见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崇祯皇帝也不好勉强。

    这货历史上是个忠臣,本不该与这些财阀有什么关联,此时说不上来,只有是一个原因,那就是没什么关联。

    当然,这只是崇祯的猜测。

    身为皇帝,不能事事全凭自己的猜测,马嘉植和徐氏之间的关联不论有还是没有,该查还是得查的。

    “你先下去,徐氏的事儿,朕自有分寸,不做亏心事则不必怕鬼敲门,爱卿毋需担忧。”见他担惊受怕的模样,崇祯没忍住安抚了一句。

    马嘉植听见这个,一脸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模样,几乎是跪着搓出暖阁的,搞得崇祯是满脑门子黑线。

    这特么至于么,朕不过就是安慰了一句,感动成这样?

    徐百万信中信息量之大,崇祯也不能直接全由他一口之言就断然下旨裁定,一声令下,厂卫开始将这些人一个一个的排查。

    没过几天,锦衣卫掌印指挥使李若链走进暖阁,轻声说道:“这是东厂和锦衣卫的结果,请陛下过目。”

    崇祯皇帝拿起一看,也吓了一跳。

    真他娘的是没想到啊,无论到了什么时候,这为了赚钱不要命的人还是多得很。

    信笺上的人名就是这二十家财阀在京中所谓的‘代言人’和‘保护伞’,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做大做强的原因。

    朝中毕竟是让崇祯来回撸过几遍的,排除掉那些被商人们故意拉下水的忠贞肯干之臣,余下的人名还有三十多个。

    令崇祯欣慰的是,这三十多人几乎只是低阶和中阶官员,而且其中四成都是科举后刚做官不久的。

    这些人新步入仕途,很容易成为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利用对象。

    反观那些老油条,他们在经历了多年前的血腥之后,剩下这些都学聪明了,踏踏实实的做事,没几个还去铤而走险。

    这份厂卫联合整理出来的名单上,官职最高的,也就是个户部侍郎冯显高。

    从这份名单上,崇祯看出如今朝廷的官员已经和五年前不再一样。

    敢贪污的虽然还有,但是比从前少了很多,最主要是上层和中层这些骨干之中结党营私的比例已经非常小了。

    一个朝廷,要是骨干官员大部分都以踏实肯干为主,而不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那就说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那些新官员,崇祯倒是无所谓。

    此前让那些新人进入书香阁学习之后再放出为官,就是层级的筛选,最后挑出那些有能力能抵挡住诱惑的再向上提拔。

    这些人不能留着,都要从朝廷中剔除,然后再引进新的官员转任、升迁。

    想到这里,崇祯忽然觉得对冯显高有点熟悉,这名字朕怎么好像听过几次?



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
    崇祯皇帝拍拍脑袋,总算是想起来,好像冯显高是有两回犯事被自己逮住。

    一次是利用职权将自己侄子安排到山西守备的位子上,还有一次是选秀女的时候贿赂女官和中人,把他侄女塞了进来。

    之所以没有处置这货,是因为他平时在朝中还算老实,而且踏实肯干,能力很强。

    上回崇祯记得自己已经十分明白的警告过他,叫他把利用职权安排上去的亲人都给叫下来。

    冯显高的确也是把家中亲族都给从原先位置上拿了下来,从前被惩戒过的是没再去犯,可这下又犯了别的事。

    一而再不能再而三,这次如果继续不惩治这个冯显高,那么必然会给朝臣一个讯号。

    那就是只要你踏实肯干而且有能力,犯点‘小’过错都可以被原谅,完全不会有什么问题。
1...19719819920020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