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不待刘宗敏言罢,高杰却是暗抓一把土沙撒过去,继而挥杖跃起,趁刘宗敏举手横档之际又挺起铁杖一捅,直接击中刘宗敏小腹。
这一下真是不轻,刘宗敏被打了个正着,再加上高杰气力异于常人,口吐鲜血,连连后撤几步才是稳住身形。
高杰完全是趁你病要你命的打法,见刘宗敏势弱,更是凶神恶煞的步步紧逼,一杖接着一杖,直打的刘宗敏毫无还手之力。
余贼这时纷纷跟随上城,见主将势颓,来不及惊讶,纷纷喊叫着进围上前,高杰眼见贼人越来越多,心道无法击杀刘宗敏,便是转向杀贼。
高杰单手铁杖,又从地上捡起一口大刀,双手挥舞,连杀十余名老贼,众贼正胆怯不敢前进之时,刘宗敏却是怒骂一句杀将过来。
“翻山鹞,你找死!!”
高杰听刘宗敏连自己旧在闯营时的绰号都叫了出来,当下笑的更欢了,自然知道这直肠子的贼匹夫已经被自己彻底激怒。
来不及反应,高杰直接被刘宗敏一个扫堂腿击倒,未等他鲤鱼打挺起身再战,刘宗敏当头便劈下一刀,高杰自忖难以在刀落之前起身,便转而翻滚躲闪。
且听“砰”的一声,方才两人所在之处顿时出现一道极深的刀痕,高杰暗暗心惊,亏得老子闪得快,不然被这一刀劈中,怕不是要直接去见了自己老爹。
“翻山鹞,今日你必定死在我的手上!”
见刘宗敏又在说话,高杰面色不动,右脚却早已暗暗在地上勾住一杆铁枪,抓住时机猛地向上一挑,其势迅如闪电,直奔刘宗敏面门而去。
刘宗敏见状来不及把要说的话说完,急闪堪堪躲过,可这铁枪却势头不减的刺到他身后一名老贼身上,只听这老贼大叫一声,捂住痛楚翻身打滚。
刘宗敏大怒,从老贼身上拔出铁枪,回身奔高杰猛刺,高杰连连闪避,右手铁
第二百八十八章:不争功
士气高涨,高喊为了皇帝,悍不畏死的向那些流贼反击,就是眼下官军的真实写照。
两方打了大约有两个时辰的功夫,且不说官军这边已经摇摇欲坠,就连流贼都是疲惫不堪,眼下这固关就像历史上山海关之战的翻版一样。
历史上,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外打了大半天,吴三桂也是苦苦支撑,眼见要玩完不行了,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奸诈的奴酋多尔衮突然带着鞑清军队杀了出来。
那个时候的鞑清就和眼下禁军一样,根本不需要怎么打,喊着口号这么一冲,大顺军便是全面溃败。
无论历史上的山海关之战,还是眼下这固关之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始至终大顺军的人数都是最多的,所谓兵败如山倒,到了那个时候,就跟人数没什么关系了,完全是士气在作怪。
战场上突然出了一个巨大的变故,大顺军那边精疲力尽,援军却是精神抖擞,再加上根本不知道对方人数,对方因为援军和皇帝亲自到来的种种原因变得士气如虹,一下子就形成两极反转的情况。
这个时候,就算再疲惫的官兵,都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为皇帝打仗原本只是口号,可皇帝就在后边看着自己打仗,这可是人生中第一次。
再者说来,现在这禁军可真是和原来的京营不一样了,一出马就击溃了流贼,要是这时候不上去,这辈子都不用上了。
这时候固关上不少原本的官军所用都是老式火绳鸟铳,打响一次之后想要再打下一次,需要很多十分繁琐的过程,可战场形势不容等待,眼下正是争夺军功的时候,容不得再去搞什么火铳。
大部分火铳兵打响一次之后,来不及上药,直接就把手中火铳跨在肩上,随便找来刀枪提在手上跟着禁军大部队狂奔,要赶到前面去,打死一个,就是一份军功。
其实叫官兵如此奋勇的还不只是战场形势,许多人可都清楚的记得,崇祯皇帝在去年发过一次罪己诏,又发布了与撤销军户屯田制类似的旨意。
里面明确说了,军功要落实到每一个兵士头上,而且每一个战死的大明官兵,都有资格到京城的忠烈祠供奉,就算不为自己将来,也要为自己战死的兄弟和家人赚一份名声。
相比其它开始狂奔的官军,禁军则是不同,许多基层军官一直都在喊着口令维持阵型,城头观战的陈奇瑜发现,这支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禁军,就算追击,都是在呈阵列整齐推进。
看着身侧崇祯皇帝脸上自信的笑容,陈奇瑜总算放下心来,就从眼下情形来看,这支禁军与原本糜烂的京营真真切切是有着天壤之别。
为了不被对方抓到反击的破绽,大部分军官都是严格约束属下,就算追击,还是成批成批的追击,这样一来,就算有心反击的流贼也根本成不了气候。
其实这也是张世泽早就有的谋划,早在前往固关之前的那天夜里,张世泽就召集了吴启华、常世隆、胡海龙三名禁军总兵商量过各种打法。
商讨完毕之后,三人各自回营,又告诉李世遥等十二名把总将官,李世遥等人再继续向下,命令就这么一级一级传下去,由于禁军建制分明,所以效率非常高。
三人中吴启华是本就十团营的旧将,并且威望履历都不低,其余两人则不然,都是提拔上来的新锐,常世隆之前是通州卫参将,胡海龙则是一名来自保定的副将。
说新锐,是因为他们从前根本没有在京营供职,这是第一次被诏到禁军序列为将,若说战斗经验,两人根本不比其它人差,不然也不可能被选中担任总兵这等要职。
比如常世隆,常年在通州一带留守,操训新兵和老兵都得心应手,为人处事非常圆滑,懂得变通,并且沉稳冷静,不会被局势影
第二百八十九章:张鼐的想法
“侯爷,要不要再争取一下......”
张鼐带着队伍气喘吁吁的从前方撤回来,看了一眼其余狼狈窜逃的人,又想起十几年前被官军追成抱头鼠窜的时候,当下也是有些不甘心。
怎么过了这么久,还要过这种憋屈的日子
“走!快走!!”
尽管刘宗敏战时常好冲动行事,但关键时刻倒也是有决断之辈,听到张鼐问话,他倒是毫不犹豫的大吼几句。
这也是李自成喜欢刘宗敏的地方,此人虽然跋扈,但却是大顺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战事僵持时他可以事先士卒的带队前压,甚至不畏生死,替李自成压住局面。
当战事一面倒之后,根本不剩下什么翻盘希望的时候,李自成都是只顾自己,那个时候的刘宗敏往往也会秉持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原则,干脆利落的转身就走。
事后两人又会心照不宣的聚到一起,再次用老营拉起队伍。
此刻还留在城墙上没逃的,多半是要跟随刘宗敏死战的角色,个个都有替自家汝候去死的觉悟,逃跑这个命令倒不用张鼐多提,众人见刘宗敏下城,自然就没了死战的心思,纷纷原路逃下城。
好在他们是老营,多年以来,被官军追得遍地跑这种局面倒也不是没遇见过,如何处理早就烂熟于心。
眼下虽然看着是四散而逃,但大部分老营却是有根据的在逃,不久之后就能绕回营地找见队伍,这也是多年来他们能一直存在的原因,论逃,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就算这几日有个别人找不到,他们也能从百姓口中打听到官军和大顺军的动向,回归队伍只是时间罢了。
由于禁军队伍在防备流贼反击,所以追击获取的战果相当有限,等吴启华等人带队赶到瓮城时,这些猴子一般的老贼早就逃的无影无踪,追之不及。
当然,无论是谁,在逃命地时候也根本不会顾及除自己以外的人或事物,每个老贼下城之后都是赶紧寻到自己绑着的坐骑,寻了个没有官兵的方向,拼命抽打马匹想要离开战场。
由于他们跟随刘宗敏登城,这些坐骑根本没有什么体力消耗,在上面骑手如此快频率的抽打之下,跑起来那速度与乌尔迈率领的朵兵也是不相上下。
不知道跑了多久,张鼐回头一看,没有在地平线上见到任何官军追兵的足迹,这才是发觉右手因为长时间的抽打而有些酸痛,开始龇牙咧嘴的慢慢减速停下来。
张鼐揉了揉生疼的右肩,抬头看一眼才刚暗下去的天色,回头见到跟在自己身边那些丧老营甚至都不到五十人,个个都和丧家之犬一样,鼻子一酸,却是气的差点哭了出来。
这种画面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太熟悉了,在中原转战的时候,虽然有胜仗的风光,但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像这样被撵着到处跑。
那个时候的大顺军,可谓丧气到了极点,当初貌似团结的各路义军也在官兵打击之下开始变质,床榻天刘国能等等一大批威望甚高的头领开始投奔官军,闯营内部也开始分裂。
自西安开朝大顺以来,张鼐被封为中军武威将军,觉得自己总算是苦尽甘来,可以光宗耀祖了,可没成想,到现在还是被官兵追着打。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不断的胡思乱想之下,张鼐不经意说出了这样一句有些悲观的话。
周围老营人人都是造的灰头土脸,听到张鼐说完,各自也是想起从前流寇生活,现在这么看来,委实没有太大变化。
其实无论李自成给自己冠冕堂皇的加了多少皇帝名头,流贼们又是被堂而皇之的分封成什么职位,面对延续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大明,各自心中都还觉得自己是个贼。
这是骨子里的,除非彻底拿下北京,不然这个想法不会变。
一个老营甩了甩头,打马到水边,看了看周围环境,叹气说道:“将军,咱们这是跑到蔓水边上来了,趁着天还没黑,回营吧”
这老营的话带着询问,显然是有些不确定和不愿意的意思。
张鼐听了也是重重叹口气,催马到蔓水前,看到对岸的村庄,说道:“今夜天色已黑,明日再回营,到那里修整一晚再说。”
号称百万的大顺军,实际人数虽然没有一百万,但五十万上下总还是有的,与算上援军总数都还不到十万的官军交战,怎么能打成这个样子
折损了几成人马还不知道,这种
第二百九十章:皇上来看我们了
“皇上,禁军兵士阵亡八十三人,受伤二百零六人!”
在关城内的总督府,原本陈奇瑜的位置上此时却是崇祯皇帝坐在上面,听到吴启华的汇报,崇祯点点头,微微皱起眉头。
看到崇祯皇帝的神情,陈奇瑜有些不明白,这个伤损在他看来,实际上已经是出乎意料的好,这禁军头一次上阵就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在是难得。
然而这个伤亡比例在崇祯皇帝看来,委实是在意料之外。
崇祯皇帝已经探听好战场形势,之所以没有直接让禁军投入,一是考虑到眼下禁军大部分都是只知道遵循命令的新兵蛋子,怕刚上去就被打残。
二则是崇祯皇帝想起了历史上的山海关之战,想把多尔衮用的套路原封不动的再发到李自成手上,果然,大顺军还是特别吃这一套的。
这次禁军到底干了些什么,大部分人都是看到了,之所以在那不断吹嘘禁军战斗力,无非是阿谀奉承罢了,崇祯皇帝早就对这一套免疫,当时在主关城上看的一清二楚。
禁军上去的时候流贼已经打的精疲力竭,这次上去一冲流贼就溃散了,剩下无非是列着阵型收拾战场,就这样还造成近三百人的伤亡,崇祯皇帝心中可以说是非常不满意。
“皇上,其余各路兵马总共伤亡一万三千五百余人,战死四千余人,受伤的有近万人,不过还有三百八十多名弟兄重伤,有些人就算是好转,今后怕也上不得阵,挥不动刀枪了。”这次上来禀报的,是山东总兵牟文绶的族弟牟文举。
看崇祯皇帝和陈奇瑜面色都有些低沉,牟文举有些犹豫,请示了自己族哥之后,在边上又迟疑一阵才是上前继续禀报道:
“有不少弟兄已经不行了,您看,要不要过去看看”
牟文举这话说得很有名堂,首先他整句都没提“皇上”,虽然按例是在向崇祯皇帝禀报,说话的时候却一直在看着陈奇瑜,圆滑的很。
在大明其它的军营之中主将与督抚亲临营内看望伤员,这也就代表着那些人不再有上阵价值,伤好后就将面临着劝退,军旅生涯便是到头了。
可陈奇瑜为总督时却没有这样的说法,每次战后,无论大战还是小战,无论营内事务有多繁杂忙碌,他总是要亲自下营探望手上军兵。
在去年固关大捷之间的那天晚上,陈奇瑜说过的话,所有兵士直到现在都还是口口相传。
当时,陈奇瑜目睹重伤员不治身亡之后,居然在营内当着众将的面潸然落泪,还说“部下将兵皆我子侄”,以致三军感动,皆愿为其死战。
陈奇瑜亲自要求下属将领要把阵亡将士家属的钱财发放到每个人手上,并且在第二天就向崇祯请示将重伤身亡将士入忠烈祠供奉。
听到厂卫关于此事的汇报之后,崇祯皇帝立即对陈奇瑜的请示予以批准,并且对陈奇瑜赞叹不已,称“自传庭殁,无复有能胜任总督者,至奇瑜止。”
陈奇瑜赞赏的看了一眼牟文举,对他方才的表现予以肯定。
牟文举方才的做法颇有门道,皇帝万金之躯,万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去询问让他下军营,不然就会让崇祯皇帝赶到面上无光,成了逼君下营,乃是不忠不义之举。
更何况,崇祯皇帝为了区区固关再次御驾亲征已经让陈奇瑜意外不已,要是再让九五至尊的皇帝下营看望那些粗鄙军士,就有些过分了。
“陈爱卿曾说部下皆为子侄,朕觉得在理,所以今日朕也说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朕的子民,你们为了朕,为了大明英勇作战而
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
过不多久,这名伤兵逐渐没了声息,崇祯缓缓直起身子,眼眶已然是红润了,身为现代人的崇祯想不到,他的到来对这些正在战场上死战的兵士是多么重要。
这个年代,底下的兵士甚至是府道衙门中的每一个杂役都知道自己是为朝廷办事,是为了朝廷战斗,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自己口口声称为其效忠的皇帝,天下间又有多少人见过他的样子,听他真真切切的说出一句人话。
这些事从前那个崇祯没有办,那自己就要替他办了,底下兵士的生命同样重要,同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抛弃的。
就在崇祯脑海中下决定的时候,边上那名轻伤员此时也顾不得皇帝就在自己身边,再也忍不住,直接趴到自己刚刚死去哥哥尸体旁嚎啕大哭。
这声音撕心裂肺,就连见惯了此类情景的高杰等人也是为之动容。
在后世的时候,崇祯知道身为统帅要坚强自律,自身作则,不能在下属面前轻易露出脆弱的感情,但自己不是统帅,是这大明朝的皇帝。
各种滋味充斥在心头,崇祯总算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擦了擦通红的眼角,朝伤兵营内所有人弯下身去,用沙哑且略带有恨意的声音说道:
“自朕登极以来,虽有扭转乾坤之志,然天下形势却愈发糜烂,仔细想来,非建奴所言天命,实乃朕之过!将士们都是好样的,当得起朕这一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