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套用孙传庭的话说,明国可以输他个十次八次,他多尔衮只要输上一次,就会因此而伤筋动骨。
且不说蔺养成如何心惊胆战的准备,听到吴三桂拒绝收留张鼐的消息后,山海卫指挥使许彪着实吃了一惊,怎么都想不通。
许彪一直和吴三桂保持联络,单方面的认为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与这位平西伯的交情还算深厚,就在昨天晚上他还在众人面前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说吴三桂与他关系匪浅,定然会卖这个面子。
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一直以来,自己在吴三桂眼前都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已,许彪面色阴沉了一整天,底下官吏们虽然不敢多说,但却也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当天夜里,在小妾身上卖力耕耘的许彪满头虚汗的爬了下来,他那小妾也是一脸不爽快,嘟囔着有些撒娇似的说道:“大人,您今日是怎么了,是不是奴家让您没了兴致”
“哪儿有的事!”
许彪摆摆手,毫不犹豫地说道。
其实他对自己这个身材丰满的小妾非常喜欢,这次之所以来去的这么快,还是在为白日之事耿耿于怀,没什么兴致。
许彪坐在床榻上越想越气,怎么都觉得十分难堪,忽然间,他大骂一声,朝外面喊道:
“来人,把刘书生找来!”
不多时,刘书生被几个兵士带到房间外敲了敲门,听到里面许彪极为疲惫的声音才亦步亦趋的走进去,进门之后,他与在床上的小妾对了个眼神,嘴角一翘,躬身说道:
“不知指挥使大人深夜叫小生前来所为何事”
“你们这些文人就是会饶,什么时候都在饶,少跟老子揣着明白装糊涂,还不是为今晨之事!”许彪没好气说道。
许彪素来心胸狭窄,虽说自己这小小的卫所指挥使在吴三桂眼中什么都不如,可在山海卫这一亩三分地上,却也是说一不二的主。
“吴三桂曾交代咱们办过的事,你那里可有记录。”
听到许彪问话就连平西伯的称呼都变了,那书生面色一惊,一下子就明白自己这位主官说的是什么,当下便赶紧说道:
“回大人,一笔一笔的都在小人这里记着呢,大人问这个是——”
夏国相派来传话的关宁军士兵那高高在上的眼神许彪直到现在都还记得,就像看着一条狗一般,在手下面前被羞辱,若是这口恶气不
第二百九十六章:财政危机之联想
大明帝国的兴起,是在一个群雄逐鹿,风雨飘摇的时代。
蒙古人的统治在六十多年的时候已经无法继续维持下去,最终不过百年便被彻底倾覆,在马上得天下,又以马上治天下,数十年毫无变革,哪怕是名相脱脱,也无力回天。
正所谓元“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元末的群雄逐鹿,可不像现在流贼这般小孩儿过家家,我们可以随口道来的什么郭子兴、陈友谅、张士诚等等,虽为一时之雄,但崇祯皇帝明白,这些人放在眼下这个时代,每一个都比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强上千百倍。
如果眼下占据西北的是陈友谅,崇祯皇帝自认是根本玩儿不过这位野心勃勃的枭雄的。
汉末英杰辈出,天下终归一统,元末群雄逐鹿,同样有一个王者鼎足而上,收整天下,而彼时的王者,便是一个名叫朱重八乞丐出身的和尚。
真正论低下出身的皇帝,历朝历代无人能比肩朱元璋,要知道,刘邦还是个管着三十里地界的亭长。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延续至今,已经颤颤巍巍如同耄耋老者的的大明帝国。
崇祯皇帝在后世好歹念过大学,自然明白一个道理,在华夏漫长的封建社会之中,天下兴亡,在背后起作用的东西,常常不足为外人道,因为放到前台的总是阶级斗争,背后的东西呢,其实就是经济。
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税收的作用无法小觑。
在古代,税收的形式多种多样,直接叫税收的很少,身为皇帝的崇祯继承自己前世记忆,也对这时候的税收有了很大了解。
这个时候的税收,大多以赋、税、饷、徭、杂泛等名称出现,缴纳的方式也很多,有实物的,有货币的,有投工投劳的等等。
崇祯皇帝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免天下赋三年,并且永远取消给辽东军的三“饷”,但却并没有免“税”三年,显然是正确之举,因为税这个字包含的意义太过广泛。
明代称之为“税”的东西,往往和“有偿”的交换联系在一起,如租赁、利息、买卖等等,总而言之,这个时候的“税”含义众多,与后世口口声称的“税”,区别很大。
其实,早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最初的时候,就意识到商户过分敛财会造成财政危机,已经设置了征收“商税”的一套基本规则和有司衙门。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商税”和眼下崇祯皇帝想要收的,又不是一个“商税”。
朱元璋所制定的商税制度的目的只是为了限制商人获取厚利,让朝廷有利可图,并非时下崇祯因为朝廷年年财政赤字毫无办法,为了从商人口袋里取钱充补国库的下策。
在大明建国初期,朱元璋大力整顿商业与朝堂,除了大兴杀伐为后世奠定基础以外,在府设税课司,在县设税课局,在道镇设分司、分局,压制财阀集团。
根据朝廷中的某些记录,洪武年间,全国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共税课司局就足有四百五十多处,各税课司局所收的商税,年终需解送布政司,然后再由布政司送交京师太仓等库,以备国用。
可想而知,这会是何等的暴利。
在朝堂商议中,崇祯皇帝从蒋德璟口中了解到,眼下朝廷收取的商税分为过税和住税,过税是商货、船只过境税,有工关、钞关、门税;住税则是指商货落地、停留、贮藏、房店、设摊货卖税等。
洪武、永乐年间朝廷的“商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样,其一是塌房税,塌房税原名官店钱,这个玩意儿崇祯也是穿越过来闲着没事翻典籍翻出来的。
崇祯现在很喜欢查阅老祖宗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是后世怎么查都查不到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些可以弃之不用,有些再搬出来却非常管用,总会有些惊喜。
明初,两京地带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但是南京城内居民众多,导致住房短缺,商货无房可储,朱元璋为了保证物料的供给,在南京城建造了塌房,并且强行规定外地商人需在朝廷建造的塌房居住存货。
由于朱元璋的权威,商户自然不敢多说一个字,设置塌房之后,朝廷便名正言顺的开始收取所谓“塌房税”。
顾名思义,商人入住及存房于塌房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税费,税率是按三十取一的比例征收,成为明初直至明中期“商税”的主要
第二百九十七章:核查京官,议设银行
有明一代,朝廷对商税的收取从未间断,反而在不断加大力度。
崇祯初年的时候,朝廷加征了门店税等数十种新针对商户的税收,崇祯二年,每两商货税银增至两钱,在崇祯八年,甚至将洪武年三十税一改为十税一。
许多士子据此做诗文,说天下商户皆是怨声载道。
事实上,十税一这个比例已经是极重,现在的崇祯皇帝本以为下旨收取商税就能坐等来钱,但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现如今国库没钱的根本症结不是朝廷有没有收取商税,而是可称为“苛捐杂税”的商税究竟收到了谁的头上,是百姓,还是商户。
现如今的大明朝廷,虽然行将就木,但却如百足之虫一般,死而不僵,又好像是一座充满蚁穴的堤坝,虽然到处漏水,但却还是屹立不倒。
若想将堤坝重新加固,这些“蚂蚁”必须要彻底清楚掉才行。
经过两天的讨论之后,崇祯皇帝已然明白,眼下若想收取商税,最根本的是要将老祖宗定下的税法真真切切用到那些财阀头上,而不是全都摊在百姓身上。
现在朝廷征收商税的力度本就不小,崇祯皇帝根本不需要再加征甚么其它的税,一件原本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到现在却举步维艰,涉及甚多,每每想到这里,崇祯便是心烦不已。
同样是皇帝,怎么人家鞑清就这么无拘无束,想干甚么就能干什么
万历皇帝被文官内斗搞的心灰意冷,在内宫专心处理政务,被东林党写成万古无一的昏君,康麻子成天净特么顾着微服私访泡妞把妹装十三,动不动就下一次江南,银子那更是大把大把的花,反倒混成了千古一帝。
说起来也是有趣,汉人皇帝一辈子下那么两次江南就是劳民伤财,成了导致国家灭亡的昏庸之举,鞑清皇帝几乎年年都下两次江南,却被吹成鞑清钱太多没处花,为了缓解朝廷财政和钱币膨胀的先见之举。
你特么在逗朕,跪也不能跪的这么彻底吧不愿做奴隶地人们,该站起来了,现在鞑清还没入关,朕穿越过来了,他们也就根本不可能入关!
魏藻德请求致仕,这个理由其实很过分。
自打万历朝之后,大明朝的文官们就很少有能混到致仕这个地步的了,多半都是皇帝革职,闹了个无俸无名的尴尬地步。
崇祯皇帝准许魏藻德直接致仕的请求已经是宽大为怀,又加了太子太师的荣勋,月给俸薪和劳役,这更是魏藻德宠幸不失的标志。
魏藻德也明白,崇祯皇帝如此做法正是向满朝文武抛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他魏藻德和从前那些首辅不一样,他是挂冠而归,并非革职夺财。
一时间,自认无甚才干的魏藻德也是老泪纵横,心道这两年来无数个大锅小锅总算是没白背。
其余身在泥潭中的官员则纷纷对魏藻德投以异常羡慕的眼光,为官一生却能寿终正寝,也是常人艳羡难及之福啊!
“京内各部院衙门所有官员算上,总共人数有多少”崇祯皇帝批准了魏藻德请求之后,吩咐人将魏藻德送出去,转头向新上任的内阁首辅蒋德璟问道。
不论内阁首辅这个位子有多危险,能混到这上面来的,就算只留任一天,那也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一页,算上是名垂青史。
一向沉稳的蒋德璟猛地得知这个消息,心中也是止不住的窃喜,心道你个老不死的东西总算下去了,可是叫老子这顿好等。
忽然听到崇祯皇帝询问,蒋德璟赶紧收拾情绪,想都没想的出列道:
“启奏皇上,上次核查是在崇祯十年六月。京城六部翰林院等各有司衙门,官员人数在京九万六千七百零四人,其中三品以上官员有——”
&nb
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庞氏
既然已经上了崇祯的贼船,蒋德璟是不舍得第一天就把首辅这个位子让出去的,下定决心才是出列奏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这银行一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得立即施行,不得有片刻拖延!而且在施行过程中要派差役保护,派厂卫监察,准备兵马随时镇压可能出现的叛乱,否则难以推行实施。”
见崇祯皇帝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蒋德璟觉得皇帝是真心实意想要变革,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说道:
“英宗正统年间,宝钞贬值,国朝拟放松用银禁令,此后大开民间银钱流通之弊,至今仍是愈发严重,即便嘉靖朝时曾严令禁止,但却屡禁不及。此后众钱庄私相结约,各闭钱市,物价翔踊,为祸许久。痛定思痛,皇上仍需防范商户故技重施,必要时,可用强行手段镇压!”
“万历朝时,御史庞尚鹏得神宗皇帝准许,主事设立官府钱铺,此为法定钱铺之始。尚鹏之孙庞中谦,遇事刚决,饶经济才,曾任英山县令,政绩显著。”
“臣觉得,陛下若想设立皇家银行,庞氏可为首选。其一,庞氏钱庄如今在南京城中诸钱庄首屈一指,无人可比;其二,庞氏又是以官转商,子弟皆有从官之向,堪称忠心。”
崇祯皇帝深深看了一眼蒋德璟,良久,“嗯”了一声说道:“爱卿说的不错,那就速召庞中谦进京见朕。还有,银行新设之后,需以放贷为主任,其余业务一并承接,只要地方上钱庄有的,银行都要有。”
“所谓放贷,与地方钱庄放款同意,无论百姓还是大户、官绅,甚至是一些商户,都可以将银两存到银行之中,换同等面额的宝钞,银行要给凭条证明百姓在此存银。”
“百姓不是想买地吗,朕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若是将银两存入钱庄的,按每户人头计,三人以下的民户,以五十两为例,三年之内此户百姓总数达到五十两的,三年之后都可以凭银行凭条换取不低于五十亩的田地,每户三人以上却在六人以下的,提升到四年内存银一百两,换取一百亩田地。”
“除此之外,银行不仅不能从存银百姓头上收取额外各项费用,还要以每月为期给予存银利息,比如每户三人存银五十两的百姓,满一月后取出便能得到五十两银子再加上利息。”
蒋德璟本来心中有百姓不愿存钱的疑问,这个年头,谁愿意把手里沉甸甸的银子换城纸钞,还不如多买几亩田地或多吃几顿包饭来的实在。
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一个月后取钱的那一天。
方才的疑问没有了,蒋德璟又有了其它的疑虑,说道:
“陛下,如此一来,若是地方商户将大额度银两成批存入银行,或是百姓积少成多,却长久不取银两,这该怎么办”
“倘若众人在三年之后一并将银两取出,届时本金、利息再加上不计其数的田亩,朝廷怕是会顷刻间山穷水尽啊。”
蒋德璟说的话的确是一个担忧,崇祯皇帝却完全没有这个顾虑,首先,就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能不能撑到三年之后,其次,这个法子也是一时周转资金的想。
难不成三年之后朕还是这么穷崇祯皇帝就不信这个邪。
“蒋阁老,银行的利润赚取并非放贷一途,还有货币转换、为商户与百姓存款等业务,即便是放贷,也不是靠百姓的银两来赚钱,在百姓这个环节上,本朝的确是在稳赔不赚。”
见蒋德璟面色更加不解,崇祯皇帝只得说道:“朕欲收商税,则必先设银行,以此扶持中小商户,打击江南足以富可敌国的诸多大户,你可明白”
“如爱卿所说,此事非以大户牵头不可,朕觉得那庞氏就挺适合,庞中谦进京之后朕会亲自与他谈谈,此时就让庞氏牵头,将银行先搞起来。”
“只要银行建了起来,就要立即施行新的一整套商税制度,蒋阁老,这些时日辛苦些,务必要给朕拿出一个章程来。”
“臣定不辱使命。”蒋德璟肯定的点点头,心道自己终于能人尽其才,得偿所愿了。
&
第二百九十九章:收盐务,改商税
第二天一大早,群臣按例来到皇极殿朝拜,可抬头一看,平日此时早早就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今日却没有踪影,一时间,大臣们都是猜测不已。
“陛下怎么没来按往日说来,此时该早到才是。”吏部天官王绍微皱眉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