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复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桥老树

    侯云策取过名单细细看了一遍,这些考生都做了七品、从七品小官,算是正式踏上了官场的阶梯。他放下名单,把双手放在脑后,做了一个舒服地姿势,道:“从这件事情来看。里奇部诸人,在草原生活了百年,学会了胡人的方式,行事注重结果不管手段,和普通儒生大不一样,若里奇部诸人考中,说不定真会成为大林重臣。”

    “是阻止他们,还是让他们继续来往”

    侯云策一只手在桌子上轻轻地敲打,想了一会,道:“里奇部诸人都是可造之材,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不能让他们心生异志,现在不能让他们和刘涛拉上关系。刘涛久走夜路迟早要撞鬼,若柳江清等人和他搭上关系,若事发,他们也就难以有出头之日。若他们真是人材,就正大光明地参加考试。今年我在朝中,把礼部盯紧一些,让他们难以作弊。我们做事,不仅要有阴谋,同时必须要有光明正大的阳谋,正奇相辅,才能办成大事。纯粹诡诈办事,只能成一时不能在一世。”

    孟殊点头,道:“下官记住了,第二件事,飞鹰堂以前曾在殿前司禁军中发展了七个成员,不过运气实在太差,南征以来,这七人先后阵亡。这些年来。杨光义提拔重用之人,主要是义社十兄弟的心腹。或是其旧部,其他人难以进入他的圈子。飞鹰堂的人进入韩通军中倒有不少。”

    韩通、曹翰、向训、杨光义、李继勋等人都是林荣府邸旧人,韩通和杨光义素来不和,林荣素知此事,但是林荣并未将两人调开,殿前




第233章 辣手
    军士找来附近赵姓村民,都能证实这是被天静寺和尚和一些黑衣人挖的坟。

    春兰和秋菊是侯云策来到中原以后最早遇到的女子之一,虽然其身份与三皇子相差甚远,可是还是有着小妾身份。如今春兰病逝,埋骨于赵家远房支系的荒地。谁知居然被天静寺的和尚挖了坟。

    这是绝对不能忍受之事。

    侯云策如今位高权重,手握数万精锐黑雕军,喜怒不形于色,对杜刚道:“你给春娘子找安身之处。”他又对封沙道:“让孟殊到府。”此刻,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亲手杀了因,只不过如今形势敏感,绝不能在明面上大开杀戒。

    当天中午,侯云策叫来孟殊,让其提供了天静寺地各种细节。

    下午,杜刚、陈猛、林中虎和罗青松四人,身着便装来到天静寺,仔细观察围墙、大殿,后院有几名僧人守着,不准香客入内。

    夜晚戌时,一名黑衣人机为灵巧地翻上天静寺围墙,顺着围墙走了一段,很快隐入到黑夜中。

    第二天深夜,三更时分,正是夜深人静之时,大梁城内陷入沉睡之中,除了零星狗叫,就剩下打鼾声、梦话声和呻吟声,街道上地巡逻队经过之后,留下了杂乱的脚步声。巡逻队走过之后,一辆马车从黑暗中驰出来,慢慢地朝天静寺奔去,马车距离天静寺还有数百步的时候停了下来,十几名黑衣蒙面人出了马车,贴着墙根快速地向天静寺方向扑去。

    这些人正是侯云策和其亲卫。孟殊原本想让亲卫出手就足矣,谁知云帅要亲自动手,苦劝不住,便随行其中。杜刚手中握有侍卫亲军的通行腰牌,若偶尔遇上巡逻队,也足以应付过去。

    一行人到了天静寺左侧围墙,停了下来。罗青松取过一段绳索,往墙头一抛,绳索前端有一个设计巧妙的飞抓,紧紧扣入围墙中。罗青松动作十分灵活,速度上了墙,在围墙上伏低身体,向里观察了一会,见院内没有任何动静,就轻轻摇动了一下绳索。

    住持了因地禅房孤零零地位于东角,其余僧众地住房全部集中在后院西角,从东院到西院相距有一百多米,且有一个拐角。昨夜,黑雕军军情营的钻地鼠张草已把后院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亲卫队们定下了突袭了因之细节。

    十几人来到后殿,迅速进行了分工:林中虎带人手持小型手弩守卫在黑暗处,侯云策带人守在大门旁,罗青松带人守在窗口处。

    杜刚依计从背后包袱内取过一件僧衣,戴上一顶冬季僧人常见的灰色僧帽,右手暗持一棍沉重的硬木短棍,大摇大摆地走到了因门口处,敲了门,压低声音含混地道:“住持,我是了果,有急事,快开门。”

    只听见里面骂了一句,随后响起了起床声和脚步声。

    门栓响起,大门出现一条缝时,杜刚猛地用肩膀撞击大门。起床开门的了因猝不及防,连退数步,杜刚动作如风,当头一棒打在了因头顶。了因身体强健,但是这一棍又狠又重,他只觉眼前金花四散,还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又是一棍敲来,了因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侯云策诸人进了屋,关好房门。侯云策点燃油灯,杜刚利索地把了因下颌骨下掉,让其不能说话,罗青松则割开被单,绑住了因地手、脚。

    借着暗淡的灯光。额头上满是鲜血的了因已经睁开了眼睛,他虽然落入了贼手,却凛然不惧地用眼睛瞪着来人。侯云策走上前,对着了因狠狠踢了一脚,这一脚没有留情。了因痛得卷成一只虾米,嘴里发出“嗬、嗬”之声。

    侯云策狠踢一脚后,没有继续动手,借着灯光打量小屋。小屋陈设极为简单,一床一桌一椅一盏油灯,左侧挂着一个竖着地大条幅,在空空地小屋内颇为显眼,上面写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虽然灯光暗淡,仍然可以看出这几个字的飘逸灵动。

    侯云策觉得这个句子十分熟悉。一时又想不起出自何处,用脚踢了踢了因的头,道:“你这个秃驴,分明是个贼人,还装作有道高僧。”

    侯云策扭头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了因,又踢了他一脚。暗自有些疑惑。心道:不是说你这个秃驴佛法高深,怎么没有多少佛家弟子的味道,更象一个失意书生。

    想到这,侯云策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大户人家的书房或卧室多有暗室,这个秃驴所住之处说不定也有暗室。杜刚等人对寻找暗室颇有经验,抬手就把条幅撕了下来,条幅后面是平整地屋壁,没有什么机关,用手敲了敲,也没有空响声。

    侯云策用眼睛余光看着了因,对陈猛、罗青松道:“你们两人仔细搜索房间,四处敲打,看是否有空响之声。”被绑住手脚地了因犹自用眼睛瞪着侯云策,不过,眼中闪出一丝慌乱,油灯昏暗,侯云策虽说注意盯着了因,却也没有发现其眼神的异常。

    两人奉命一寸一寸地敲打着小屋的角落,杜刚突然道:“这块砖是空的。”

    了因眼中闪出了绝望之色。

    地砖下面有一个檀木盒子,盒子里有一些珠宝,另外还有三本薄薄的小册子。侯云策取过一本小册子,凑在油灯下翻看。

    了因此时已是面无人色,眼睛定定地看着屋顶。

    第一本小册子里全是女人的名字,后面是身份、年龄、体形、爱好、面临的问题、还有做时的反应、做的次数等等,墨迹有新有陈,看来随时都在增添。

    女人中多是军中将领的夫人、小妾,还有一些朝臣地夫人、小妾,寿安公主排在小册子的中间。

    小册子的最后十几页,写了不少女子地名字,其中还有赵英之名,除了年龄等内容之外,其余为空白,标注一句:气度不凡,心智高,不可夺志。

    这本册子对于侯云策来说或许有极大用处,便将册子交给孟殊,道:“你回去录一份,原件交还给我。”

    侯云策取过第二本小册子。

    第二本小册子完全没有男子之情,扉页是一首小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也是陶渊明的诗句。

    第二页,则记录着大梁城军队的扎营地、人数、将领姓名。侯云策越翻越惊讶,大林朝所有重要军事要塞、各节镇军力、主要将领、各地主要地形等等,记录得极为详尽,特别是与西蜀交接的节镇犹为详细。

    第三个小册子,全是朝中重臣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奇怪的名字。

    此时侯云策已明白,这个了因肯定是西蜀的奸细。他把三个小册子交给孟殊,蹲在了因身边,道:“原来阁下是西蜀之人,你的本领倒是不小。”

    正是此时,门外响起“啊”地一声惨叫。

    陈猛把门打开一条缝,见到一个黑影倒在地上,守在外面的林中虎扑上去,左手把来人的头死死按在地上,右手挥刀猛刺黑影的胸口,这一刀极为凶狠,来人腿在地上蹬了数下,随后就一动不动。

    林中虎把来人提进了因之屋,了因目无表情,张着嘴盯着屋顶。

    门外地一声惨叫,有可能已引起了僧人的注意。侯云策挥了挥手,诸人走出了因的房间,各自找了隐蔽的角落,取出挂在腰间的诸葛连弩,迅速上好弦,作好迎战的准备。

    等了一会,僧众没有任何反应。

    侯云策等人带着了因,翻墙而去,此时已到寅时,大梁城完全睡去了,一驾马车出现在街道上,不一会,就消失在在巷陌中。

    冬日清晨,在温暖的被窝里睡懒觉是人生一大享受,美人在怀则更有另一番滋味,城北尉杨通显然正在享受着人生,新买的小妾娇嫩似水,一头秀发散发着少女特有的体香。

    一阵“咚、咚”敲门声惊扰了一场好梦。

    城北尉杨通听说是二尹紧急招见,也就顾不得咒骂,急急忙忙赶到大梁府。大梁府尹是王朴,不过王朴是陛下亲命的东京留守,又是枢密使,主要精力还是在朝堂之上,大梁府的大小事情,多是由大梁府二尹郑起在处理。

    郑起刚过三十,深得王朴信任,自是锋芒毕露。大梁府官吏虽然对郑起严历的态度有些不满,可是更多的还是畏惧,城北尉杨通这种强横之人也吃过郑起的苦头,听到郑起有令,丝毫不敢怠慢。

    杨通赶到大梁府时,郑起正是勃然大怒,“了因房中躺着知客僧的尸体,这并不能说明了因是凶手,麻烦你们动动脑筋,了因乃是天静寺的住持,为何要杀一个小小的知客僧,杀完之后还把尸体放在房内,这样做岂不是太愚蠢,我认为凶手定然另有其人。”

    城南尉王真是个干瘦的中年汉子,他是个倔强之人,整个大梁府也就是他敢于和郑起顶嘴,“二尹所说甚为有理,可是,了因身体颇为强壮,还会武艺,若了因被别人杀掉或绑走,为何其他僧人没有听到打斗声,而且院门、房门未坏,莫非这些贼人会飞不成。”

    郑起走到王真面前,怒道:“王城尉,天静寺在你的管区,出了这等事情。你难辞其咎,你说你认真勘察了现场,那我问你,你发现墙头上的痕迹没有。”

    王真有些发懵,道:“什么痕迹”

    “江湖中奇人异士不少,这等围墙,若用上飞抓,爬上来也是轻易之事。院门完好无损,你应当勘察围墙,未勘察围墙就是失职,王城尉,你也是老城尉了,为何为犯下如此低劣的错误,若是错误,还可原谅。若是,哼。”

    王真听到郑起抓住一点小小失误就上纲上线,气得满脸通红,可是自己确实有失误,只有把牙齿咬得紧紧的。

    看着王真无话可说。郑起也就没有继续攻击他,他对着东、西、南、北四尉道:“陛下御驾亲征之时,大梁城最重要的



第234章 楚州
    了因尸体找到之后,大梁府二尹郑起从维护大梁城稳定的角度出发,立刻为了因之死定性:这是一起丑陋的情杀案。

    大梁各大寺庙或多或少听说过了因的劣迹,而城中和了因有染的贵妇对此事更是心知肚明,因此,大梁府为此事定性之后,了因便彻底从大梁城里消失,就如从来没有存在一样。

    郑起和东、西、南、北四城尉并没有就此罢休,这一伙杀手既然能越过高墙轻易杀掉了因,当然也能神不知鬼不晓地杀掉许多重要人物,因此,绝对不能让这伙杀手安然呆在大梁城内,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闹出更大的事端。

    城尉王真命令手下把天静寺二十多名僧人带到衙门,还没有审问,二十多名僧人突然同时上吐下泄,不到半个时辰,僧人们七窃流血而亡。郑起得知此消息,惊得手脚冰凉。僧人们一死,了因之死就成为永远不能揭开的悬案,而死在衙门内,更把大梁衙门陷入了极为不利的位置。

    侯云策听到此消息却并不吃惊,当日他的心中也产生过如此杀机,只是审问了因,知道在天静寺里只有了因和被杀的知客僧两个人是西蜀奸细,其他僧人并不知道内情,这才放过了天静寺众僧人。这一次众僧人被毒杀,定是与了因有染的贵妇为了掩盖丑闻所为。

    王朴知道了天静寺惨案,勃然大怒。城尉王真就成为替罪羔羊,被捕于狱中,等待陛下最后裁决。

    至此,了因事情也有了一个不是结束的结束,侯云策对于这样的结局自然也感慨连连。

    大梁城为了这些鸟事弄得满城风雨,在南线战场上,大林禁军苦战楚州不下,伤亡惨重,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宽阔的护城河。

    林荣被迫命令增兵楚州。

    二月六日,一支军队从大梁出发,直奔淮南而去,中军旗帜上绣着一个大大地“侯”字。

    在大梁城内无所事事的呆了近一个月,其间还发生了春兰墓地被掘的事件,想到躺在棺木中永远不会苏醒的春兰。人死如灯灭,所有对与错、悲与喜,对于春兰来说都成了过眼云烟。

    接到圣旨以后,侯云策带着一万援军离开了这令人厌恶的大梁城。

    楚州西面是大湖,又扼着槽运之地,位置颇为重要,是南唐与大林争夺的一个焦点。若楚州一失,南唐在长江以北也就大势去矣。反之,若楚州不失,南唐就可在江北拥有一席之地,随时威逼大林。

    南唐楚州防御张彦卿是南唐国主亲选的坚毅之将,率军死守楚州,让楚州几乎成为了寿州城的翻版。从显德四年底一直到显德五年二月。林荣数次亲自上阵,仍然没有攻破城墙坚固楚州城,大林军折损极大,不得不第二次增兵淮南。

    禁军主将多已随林荣亲征,另有一部分北上防御契丹人,林荣就亲命赋闲在大梁的侯云策为援军主帅。

    禁军是大林朝军中精税,成为精锐有四方面的理由,一是禁军武器装备皆由中央负担。军费充足自不在话下;二是禁军选人有优先之权,军中骁勇之辈着实不少;三是陛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总是以禁军为主力部队,禁军可以说是一支百战之师;四是禁军将领升职极快,从侍卫司、殿前司升职出去的节度使也有好几位了。

    有了这四个原因,禁军自然成为大林军精税,军中将校们皆是眼高于顶、目空一切。

    援军由殿前司、侍卫司各一部组成,殿前司所部由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指挥,侍卫司一部由侍卫司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光翰指挥。王审琦是杨光义义社十兄弟之一,张光翰则是侍卫司主帅李重进的亲信,他们两人本身有矛盾,但是,在如何对待侯云策问题上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

    侯云策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说破。一路上,三人互相维持着和平,经过二十天行军,二月二十六日,援军来到了楚州城下。

    王审琦、张光翰各回本部,侯云策则被留在林荣身边参赞军务。援军到达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二十七日,大林军再次猛攻楚州城,攻城战在北城和东城同时进行,林荣亲自督战东城,而由杨光义率军强攻北城。

    楚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

    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部分地区属淮阴县。

    隋大业初,去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

    大武武德四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八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仍治山阳县。

    南唐和大林交战不断,楚州作为接近大林的重镇,设置了防御使,加宽加深护城河、加高加固城墙,设置了巨大的粮仓,调配了最忠勇的将军,作好了充分的守城准备。

    五米深、十米宽护城河,十五米高、基座达十米厚的城墙,成为大林军难以攻克的堡垒,大林军拥有数量众多的投石车、床弩、飞云梯、冲车,武器精良远非南唐军所能相,而且号令齐整,禁军将领大多亲冒箭矢冲锋在一线,军士们更是悍不畏死。
1...101102103104105...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