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可谁敢信呢所有人一致反对…但魏国公主用一句话和一个办法把他们踢到一边:1出了事我去死2找个太监,在要下针的地方先试一次。
结果那个太监安然无恙。好!手术立即进行!仁宗立刻苏醒!历史记住了这位太医的名字:许希珍,立即被授为翰林医官。且奖励巨款。许先生用这笔钱在开封城西建了座扁鹊庙,还没修好,全国各地就涌来一大批慕名学医的学生,朝廷甚至也把太医局搬在了这座扁鹊庙的旁边。
但赵祯本人实在恨不得再次昏倒,再也不见这讨厌的世界和那些混账无赖的人!
因一旦苏醒,他就不仅要面对黄河救灾,还要忍受那些指责漫骂,是关于他此次昏倒的所谓“内幕”
13日,前首相王曾回朝任枢密使。而应天府一叫石介的官员马上给他写信报告情况。很奇怪,东京开封城里发生的事。南京应天府的人居然知道得最详细石介说皇帝废掉皇后,宠信美人,达到了“倡优妇人,朋淫宫内,饮乐无时”的程度,然后皇上才昏迷不醒的…整个一贪淫好色、纵欲过度的报应!
同时,京城内的言官也上了奏章。是范仲淹好友、重修岳阳楼的那位滕宗谅。奏章的总体意思是劝皇
夷简首相篇
景佑2年(1035)2月,26岁的赵祯虽有众多美女环绕,但至今仍未生下一位皇子。于是将他四皇叔赵元份之孙、赵允让之子,出生才3年多的赵宗实(即未来的宋英宗赵曙)接入宫中,作为己子,由曹皇后抚养。
接下来,帝国宰相又换人,李迪几乎是自动跳崖,成全了吕夷简的首相梦。
事情由当时一位名臣范讽引起。范讽胆子极大,非常活跃,近几年来所有大事,都有他的参与。如他曾劝刘娥贬除曹利用;玉清昭应宫被雷击烧毁,刘娥要重修,范讽反对,且还反对追查失职人员;还有无论如何都要把钱惟演赶出京城;他甚至还对契丹人叫过板。最近一次风头是在仁宗废后之事上。在吕夷简表态前他就率先说过,皇后无子,早就该废了。
他不是顶级大臣,可什么事都敢掺和,且都赌赢了。唯独最后这一次,但这也不能怪他,谁在事先就能知道哪件事才是极限哪个人才真正惹不得呢
那个惹不得的人叫庞籍,也就是民间流传的包青天的死对头庞太师的原型。庞籍弹劾了范讽一件旧事:范讽当时是三司使,以大宋财政总长、仅次于东西两府的第三高官的身份为左藏库监库吴守则申请升官。理由是监库有方,没丢东西。这是他职权范围之内,很正常,但私下里一件事很不正常,他拿出了精美的银制鞍勒送给吴守则作贿赂。堂堂大宋财政总长给下属一小小的仓库保管员送礼。为什么
很简单。吴守则的女婿是尚美人的异母弟。怎样关系七扭八歪,但目标准确,定要和皇宫里最炙手可热的人拉上关系。这也符合范讽一贯的做事风格,可转眼间尚美人己出家入道。然后范讽突然间觉得肉疼——钱哪!给吴守则的贿赂太多了!
正巧范讽这时要离职出京,去兖州当官。临走前他大声喊穷,从翰林院里拿走了数千两重的白金器具。接着三司使的经济型头脑自动运转,这些白金被利用得非常划算。
他从开封带走,一直到齐州才出手。两地差价又被他赚了不少。以上就是庞籍弹劾范讽违纪事件的始末。
对这件事,其实只有鄙视加好笑,贿赂自己下属、卷带翰林院的金器,哪有半点使相风度三司使可是大宋朝第三高官啊!居然被范讽做成这个样子!可无论怎样定性,这都不够罪大恶极吧
但结果超可怕。无论庞籍还是范讽,外加他们的支持者,都斗得头破血流、丢官罢职。先是庞籍输了,首相李迪亲自判定庞籍所奏不实,被赶出御史台,下放成地方官。
庞籍不服。不服的结果是朝廷派出了淮南转运使黄总、提点河北刑狱张嵩去复查。看下这两人的官职,再想一下范讽的违纪程度,能得出一结论:宋朝是派出了上海市公安局长去调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小李家丢的一只鸡!
事情闹大发了!于是范讽有罪,12日被贬去做武昌行军司马。13日,李迪的大宋首相也被拿下!
全天下都向庞籍致敬,您真是名副其实的御史啊!但庞籍定也在苦笑,其实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一点私心,根源就在吴守则女婿的异母姐姐尚美人身上。尚和杨不同,杨美人只是别宅安置。多年后又被重新接回宫里,不断升位,死时被追赠德妃。而尚美人却老死道观之中,再不见天日。根本原因在于她干政!这女人自受宠后,就觉得天下除赵祯外她最大,居然某天派出亲信太监到开封府“传旨”把开封城内一些工人的租税免除。
钱不多。但这是在命令国家公务机关,干涉国家税务体制。那时庞籍还只是开封府判官。没等上司下令,他就把这太监按倒痛打一顿,且建议从此之后。后宫嫔妃的任何命令,开封府都不接受!
梁子就这样结下了,之后没完没了,就算尚美人变成尚道士都要斗个清楚明白。之所以这样,根源就在于庞籍的性格。
回到这件事上,庞籍决心抓住一个官员在官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品德。一旦成立,范讽就再没出头之日。这些具体的小罪名只够让他降级不会要他的命,但降下去后,就再别想升起!
至于首相李迪,纯粹是友情演出,他是范讽多年老友,老朋友的终身啊,怎能不拉一把可谁曾想一小小的庞籍居然这样强硬,要求复查,紧接着复查的力度就疯狂飙升,超出首相、前使相的思想准备——不对!庞籍的上面肯定有人!那会是谁呢宰相吕夷简!他一直在等着扳倒李迪的机会,难得李迪自己送上门来。好吧!走运的庞籍,我来帮你!于是事情紧转直下…
可这一天,吕夷简领朝押班,趾高气扬。突然他觉得身后不对劲,转头一看,身后边的人不是王随、宋绶这两个参知政事,而是王曾!
你…你不是西府枢密院的人吗你站错位置了!
呵呵,王曾随意地笑了笑,皇上刚把我调过来,说我还是在东府的好。吕夷简瞬间昏倒!
王曾,那是天圣年间做过首相的人,当时吕夷简还是他的手下。天哪!为赶走李迪我费尽了心思,难道竟是替王曾做了嫁衣衫他到了东府,还有我吕夷简的什么事吗
吕夷简强忍住慌乱,听清楚了大次序——宰相:吕夷简、王曾;参知政事:蔡齐、盛度;枢密使:王随、李谘;枢密副使:宋绶、王德用、韩亿。
我是首相、王曾是次相,谢天谢地…吕夷简突然站了起来:反对!王曾是国之元老,有丰富的首相经验,比我强,我决定仍做他副手,听从他的领导!<.推荐张士逊、甘愿不做宰相时的佩服,但更多的是鄙夷加愤怒。花样可以玩,但不能玩两次。现在谁都知道你是什么人,再装还有意思吗回答是有,吕夷简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无论巩固位置还是抵挡王曾,他都要做出成绩。
于是做得越多,就越让那个人憎恶。3月上旬,范仲淹回来了。回来后的官职有点闲,是天章阁待制。
“阁”或“馆”在宋朝的官职里非同小可,如龙图阁、昭文馆,这都是非常有名的建筑物。但千年后的我们之所以知道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因“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之类的显赫名头,但实际上,最强的却是昭文馆、集贤院。
&nbs
吕范之争篇
大家都知道,那个人就是帝国首相吕夷简!十多年前,那时也有一对宫里宫外相互勾结的最佳拍挡,名字叫丁谓、雷允恭。自古权臣奸相,都少不了这结构,不论忠奸,不论是大宋的吕夷简还是大明的张居正,都跑不出这宿命。
于是有个推论在一个人心里形成:吕夷简要保住阎文应,吕夷简要内外勾结,他是个权臣奸相,必须铲除!
这个人就是范仲淹。为了搞定阎文应,砍掉吕夷简在皇宫里的黑手。范仲淹所用的招数空前绝后:他绝食了!从上书弹劾阎文应那天开始,他就把自己长子叫到了身边:家里一切都交给你了,这次“吾不胜,必死之”与奸相阉党势不两立!用绝食让皇帝明白:不管有没有罪证,阎文应必须处罚!不是他死就是我死。皇帝你看着办!
同时,姚仲孙也再次上奏,在这种压力下,12月,阎文应被赶出开封。可没走多远,就死在了路上。这似有点耐人寻味…
12月2日,大宋封吐蕃赞普唃厮罗为保顺军节度使观察留后。
事情从年初说起:李元昊派大将苏奴儿率25000骑兵进攻吐蕃,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把河湟吐蕃给灭了,把未来两线作战的危险性彻底解除!
想得很美,可在第一道关口,吐蕃名城猫牛城,苏奴儿大军就全军覆没,主将苏奴儿本人也成了吐蕃人的俘虏。
消息传来,李元昊又惊又怒,立即亲自出马!少年时就曾灭国拓土,不信这时灭不了一刚从动乱中走出来的吐蕃!可这回,轮到了李元昊在猫牛城下嚎叫,一吐蕃外围边城,居然让他堂堂党项兀卒御驾亲征,还打了一个多月都没打下来!气死我了——非得让我使出祖传绝招吗
李元昊向猫牛城的吐蕃居民们露出了最真诚笑容——你们太伟大了。我决定和你们做兄弟。这就撤兵,临走前希望我们能缔结一永久和平条约…
骄傲的吐蕃人相信了。猫牛城下己埋葬了三万多党项骑兵。于是约定日期,大开城门,准备好美酒耗牛,可等来的却是李元昊挥军直入的屠城!怪只怪吐蕃人信息太闭塞了,完全不了解党项人的发家史。请问李元昊他爷爷李继迁是怎样赚到的第一桶金对!就是诈降!用乳母的棺椁骗过了守城的宋军,才来到了地斤泽举兵反宋!从最开始就摆明了是诈降家族,那是祖传玩意儿!
李元昊马不停蹄,直线杀向唃厮啰老巢。第一步先攻陷了前王城宗哥城,下一步攻占带星岭。目标直指青唐城。那是唃厮啰平定温逋奇叛乱后,刚从邈川搬过来的新王城。
唃厮啰他龟缩在青唐城里一动不动,把精兵从各地抽调集中,却不是去迎敌,而是集结在鄯州,静等党项人的攻击。李元昊强渡宗哥河!只要击破鄯州,吐蕃河湟部必将土崩瓦解,达成我‘西掠吐蕃健马’的宏愿!
搞笑的是:李元昊没被优势冲昏了头,渡河后。他命士兵做了一件未来影响整个战局的大事。未虑胜先虑败,他命士兵们在宗哥河的浅水处立下标识,那么不管是胜利了还是出了什么意外,回军时都有安全的退路。怎样这才是大统帅的风范。时刻都保持着非常的冷静。可这次的冷静,是多么多么的让人抓狂啊!
话说鄯州城成了升级版的猫牛城,集结了吐蕃河湟部绝大多数精兵的实力,再加上背后王城里赞普的号召。让这场关乎吐蕃、党项两族命运走势的大战,变成场旷日持久的超级战争,其规模没赵光义围困幽州时那么大。但时间却超出了太多太多,达到了200多天!最后李元昊终于认清了一事实:唃厮啰是个扮猪吃老虎的阴险派,他收缩兵力、放弃领土的作法,竟是汉人们常用的坚壁清野!200多天的战争,超长的物资供给线,让党项人再也撑不住了,只能选择撤军…
原路返回,李元昊的党项大军回到宗哥河边,也找到了他们留下的浅水标识,就在这时,扑天盖地的吐蕃精兵不知从哪钻了出来,反正绝不是鄯州城方面的追兵,数量在10万人以上!面对这样的伏兵,党项人只有选择仓惶渡河,越快越好,从那些浅水处冲过去。于是千军万马冲进河,成片尸体浮上来,全都淹死了…天杀的唃厮罗,竟悄悄把他们放在浅水处的标识挪到了深水处,这时突出奇兵攻击,等于是迫使党项人跳水自杀。
那一天李元昊侥幸逃生,他回头看着满河尸体,还有对岸数不尽的军械辎重欲哭无泪。历史证明他真是小瞧了唃厮啰。这吐蕃人早在他进抵鄯州城开始攻击时,就命安子罗把10万大军埋伏在了宗哥河边、李元昊的退路之上,无论前线多紧,都从没动用过这支力量,就是要在这时出其不意,让宗哥河变成党项人的坟场。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对党项人打击是致命的。残兵败将逃回去,连同李元昊在内,都再不敢对河湟吐蕃正视。他们看清楚了,唃厮啰就是李元昊的克星,通过战争检验,在各方面,两人都是水火不容:李元昊善攻,不择手段,疾如烈火,进兵速度,战争的胃口的确惊人。可纵观唃厮啰,他夺回赞普实权及这次战役的胜利,完全是靠了一“忍”字。无论李立遵、温逋奇,还是李元昊,都是主动去挑战他,可都被他绝地反击,一败涂地!
有这样人物屹立在西疆,不仅是李元昊的噩梦,更是中原汉人、河西走廊里残存的回鹘散部等党项敌方的幸福。趁着这一战的间隙,沙洲回鹘卷土重来,重新夺回沙、瓜、肃3州,截断了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这一天,吕夷简盛装上殿,在满朝文武面前突然180度大转弯。向皇帝陛下建议:范仲淹品格出众,才干突出,当个跟班实在太不仁道了。我推荐他当开封府尹。
全体朝臣目瞪口呆,大家盯着首相大人,集体摸不着头脑。搞什么那是你的政敌,而你是吕夷简,你转性了还是说
仲淹三光篇
但这次的结果更出人意料,上次是《百官图》,这次是四项原则,吕夷简的回答就多了四个字“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你说的那些我统统抹杀,拒不回答!因你这样说话本身就错了“越职言事”你现在是开封府尹,不是知谏院的右司谏,朝廷有规矩,乱讲遭雷劈!
范仲淹看清了,这就是个政治流氓。对自己提出的真材实料的证据完全避而不答,用了12个字的官腔,就想把这些罪恶都遮过去想得美!没门!他再次拿起了笔,根据吕夷简这次的十二个字继续上书答辩。我是对的,道理、甚至真理都在我这边。就算有人不懂,我也要把他们教育懂了!
这就是范仲淹的行为和他的想法。可你现在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官场!这是谁说得对,谁才胜利的地方吗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时的范仲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己有他的势力了。那就是他的力量之源——道德人心。范文正公之所以有名,是因他引领了大宋的一潮流——君子。
可问题是“君子”们的标准就真是绝对正确的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世上真有个不变永恒的标准吗你真能保证自己永远都是百分百正确的吗如不能,你凭什么去要求别人,甚至命令别人去服从
我按照对的做了,所以只要你们与我不同,那么你们就是错的。你们就是小人。那对这世界,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不过要强调的是,如“君子”“小人”的党争思维状态能一直延续下去而不走样的话,也许不会有所谓的南宋,北宋就会一直存在。它之所以灭亡了,是因连这样的准则都没法坚持,后来的党争根本就与对错无关。只与意气、只与恩怨有关!说到这,笔者不由提前发一句感慨:司马光,你这个老顽固、老混蛋!
回到当时,来看下范仲淹的势力都包括了哪些人:李纮、王质、余靖、尹洙、欧阳修…都是些文学闲职的年轻人,共同特点是学问好,才学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之所以聚到了一起,除举国科举制让他们在同一个考场追求分数外,更重要的就是诗词文章。他们聚在一起。每日里行风雅之文,忧天下万众之事,日子过得既轻松又神圣,直到他们的带头大哥范仲淹与黑恶势力交上了火。他们也再坐不住了,之后才有吕大宰相的12字回批中的“荐引朋党”
朋党,你们知不知道就是这两个字,往远里说,把大宋的江山社稷给毁了。往近里说,你们把范仲淹直接废了。
所以景祐3年(1036)5月9日。范仲淹被剥夺京城一切官职,罢免其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贬去饶州做地方官。
而这几位声名显赫的年轻人在“荐引朋党”的罪名下主动站了出来:我们就是范仲淹的朋党,他是个贤人君子。与他为朋,幸也!
看着很失礼,甚至很欺君,但做得光明正大。因我们是“行天下之正路”就是要让朝里的奸邪。对!就是首相吕夷简!要让他看到:没谁能一手遮天,压制所有正义之声!
欧阳修是众人之中最为独特耀眼的一位大明星,原因是他的招法实在太匪夷所思。神妙莫测。就在大家全力以赴修理吕夷简时,他突然间转身把枪口对准了一毫不相干的人——知谏院的右司谏高若讷,欧阳修写了封私人信件过去,大骂他身为谏官,就是以前范仲淹的那个位置,居然眼看着吕夷简这大奸邪在朝廷里横行霸道,却闷声不响。你还是个读书人吗每天还恬着脸出入朝堂,与士大夫为伍,真不知羞耻二字怎么写!
高若讷懵了,紧跟着就勃然大怒,刚刚结束的倒阎文应事件中,他就是带头弹劾的人。那是多么的勇敢,才半年没到,正回味无穷呢,突然就变成胆小鬼、无耻人了欧阳修你算老几,敢这么骂我但愤怒归愤怒,高若讷没写信回骂,而是把欧阳大才子的原信上交,请皇帝亲自过目:您看一下吧,有这么当官的吗
欧阳修只是插曲,重中之重仍在范仲淹身上,他在钻牛角尖,他不怕死,就怕糊涂,定要把这件事是怎么失败的整清楚!想来想去,他的目光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