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再问一下:既吐蕃赞普这样了不起,为什么之前唃厮啰还要小心做人,低三下四呢也很简单:首先他不是生来的赞普,血缘上多少有些问题。其次赞普之所以神圣,是因他的神明。温逋奇在此次政变前没半点的不恭敬,你凭什么杀其人、灭其族、来个血洗邈川
1032年3月,唃厮罗平定温逋奇政变后,又把王城从邈川迁至青唐城。吐蕃也终于在百年后再次产生了位名副其实的赞普。
请问:如今的大宋帝国的老大到底是谁你以为刘娥死了,赵祯就成了自然的接班人开玩笑!后宫的太后数不清。刘、李之后还有杨!
赵祯真正的养母杨妃、现在的杨太后。历史证明她永远都是刘娥的好姐妹。当初跟在刘娥屁股后面在后宫一路攀升。现在刘娥死了,伟大的母爱都要由她延续。刘娥遗诏:杨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保护“她们的儿子”赵祯。
结果就在赵祯第一次亲政的朝会开场上,好戏上演。一阁门使突然拦住了官员队伍:请大家稍微拐个弯,别忘了规矩,先去朝见太后。
场面凝固,暗自咬牙,没人敢出头说话。一来这是近10年来都以皇命方式发出的太后遗诏。二来,皇帝本人也并没明确反对。但危险系数却是超级的。一旦这次去朝拜,马上就会变成定式。宋朝立即就会进入另一个太后执政的时段。
太后复太后,太后何其多。大宋尽太后,皇帝成蹉跎!
危急中,突然有位官员挤出了人群,向这阁门使断喝一声“谁命汝来”只有4个字,然后一切结束,该阁门使立即消失。
这位官员乃当时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蔡齐。这部门就是全体官员的克星。连同宰相在内,都是它监管对象,何况是个小小的阁门使另外。蔡齐一向与刘娥作对。当年动动笔写一篇大庙的开光词,就能得到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头衔,可他就是不干,宁肯被贬出京。到河南反省。这样的人突然发飙,想想被打击的人是什么滋味何况还有第三,就是那4个字的威力“谁命汝来”你敢回答吗那涉及到后宫里的当权者。杨太后本身可剔除在外,她多年来什么都不管。但那些刘太后的内侍们。如再有一位太后做主,是不是又能鸡犬升天
杨太后的垂帘之梦就此破碎。4月1日,有关杨太后垂帘听政的语句在刘太后的遗诏中被删去。24岁的赵祯终于‘长大成人’开始亲政。
那么现在就是该让皇帝知道某个真相的时候了。但谁都不敢抢先,一重量级人物登场——赵光义第八子、赵祯的八皇叔赵元俨。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八贤王原型之一…
只见刘娥的丧礼上,小皇帝悲痛欲绝。赵元俨却悠悠然无动于衷:皇帝,你的妈不是你亲妈,你亲妈这么多年都没法当你的妈。现在你在哭的根本就不是你的妈…
赵祯脑子急剧缺氧。八叔你慢点说,我头晕。于是赵元俨将从前的故事一一道来。中心论题是这一句话“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
赵祯的心灵慢慢退进一冰冷遥远的地方。一残酷的事实毫无预兆的降临。母亲原来另有其人,这么多年来她只能默默看着我,却无法相认!且还“死于非命”再联系起刘娥与李氏的年龄之差20岁,却相隔1年双双死去,能得到怎样的答案
刘娥在临死前,害死了唯一能威胁到她的人!我的亲妈是被人害死的!
赵祯忍无可忍,他立即要要看到自己的亲妈,就算死后也要见到她的遗体,看她受过怎样的苦楚!
马上去查,生母安葬在哪里答案马上出现:洪福寺。赵祯一愣,竟是很正规的地方…他立即就要赶去,却被拦住。
八皇叔说你还有个亲舅舅在,何不让他先去
赵祯悲喜交集。亲舅舅,他在哪回答是就在京城,是宫里的三班奉职。赵祯再次一愣:太后是不知道还是发神经,竟留着他在眼皮底下但顾不得了,派舅舅李用和先去打前站,随后自己就启程。同时派兵包围刘娥前夫兼哥哥刘美的住宅,只要发现生母李氏尸体有被伤害的迹象,立即抄家拿问!
棺椁终于打开。只见李娘娘面色如生,平静地躺在水银之中。穿着皇太后的服色,没半点受苦伤残的痕迹“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八皇叔的话回响耳边。前半句没错,但后半句却无从谈起。
宋‘仁’宗的底蕴在这里显现。在自己手握生杀大权时也绝不用别人的鲜血来证明自己孝心。当天,赵祯平静地放下了棺椁,微微叹息“人言岂可尽信”随即命包围刘宅的军队撤走。从此只有哀伤,没有愤怒。
这是无奈的。世上没人能逃脱时代的限制。赵祯也是这样。他的悲愤只在于生母“死于非命”一旦证明了不是,满天的乌云就都散开了。因刘娥并没做错什么。
抢了李氏的儿子又如何李氏当年不过就是刘娥的侍女。她的一切,从身体到灵魂,都是属于刘娥的。何况刘娥这么多年都没加害她,就连她弟弟李用和,都被刘娥细心的找到,一步一步,从低到高做到了三班奉职。己很仁至义尽了。
所以夺子之恨,还有赵祯被剥夺的天伦母爱,都只属于遗憾。谈不到仇恨。就算赵祯有万般苦恼,他都没权力公开报复。
说到底,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就是以儒家伦理为依据的,让他怎么能抛开这些伦理可不能恨,并不等于不去恨。赵祯还是做了一些事,给生母出气,让自己心安。
 
仁宗废后篇
仁宗亲政,新的领导班子组成:宰相张士逊、李迪;参知政事薛奎、王随;枢密使杨崇勋;枢密副使李谘、王德用;三司使蔡齐;右司谏范仲淹。
李迪终于回来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政治的打压漩涡中,活下去就是最好的反击之道。相比于凌厉风发的寇准,李迪终于熬到了重见天日的一天。
不长,只需要半年,历史很快会证明:吕夷简是仁宗朝第一权臣,是个绝惹不得的人。触犯到他只有死路一条,不管尊贵如郭皇后,还是圣贤如范仲淹,都一样。且就算到仁宗朝中后期的名臣如富弼等人,都逃不出这种宿命。
9月4日,赵祯把钱惟演踢出京城,让他去做西京洛阳留守。两个多月后,赵祯为寇准平反昭雪,赠中书令,复莱国公。
一褒一贬,层次分明。前者是刘娥的亲戚、后者是刘娥的死敌。赵祯在发泄,哪怕不能正面做些什么,皇帝的愤怒也要起些波澜。但有趣的是这一次他的愤怒是大宋文化史上一分界点。西京洛阳变成了文星璀璨、流光溢彩的传说之地。有些人在那里悄然成长,稍晚后开创了中华文学史上不弱于盛唐文章的宋代诗文。
10月5日,李氏、刘氏2位皇太后入葬宋真宗的永定陵。不管生前有过怎样的恩怨,人死百仇消…
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奋斗。26日,吕夷简回开封官复原职了。其中奥妙很简单,半年时间足以让皇帝知道宰相当年曾为他的生母尽过怎样的忠心了。美中不足的是他取代的是张士逊,首相位置上则坐着德高望重、重如泰山的李迪。
实在是搬不动他。十多年的政治迫害,再加上仁宗老师的身份,于公于私都让李迪成了一悲剧性的政治符号,是忠臣、正臣的代名词。目前的吕夷简只能选择默默低头,配合工作。但绝不等于永远恭顺。他在等待机会…
接下来赵祯追忆似水流年。他想起了自己的红粉知己,那位在天圣年间一直陪伴着他的张美人。思念复思念,伤感再伤感,赵祯决定给予她一个女子所能得到的最高身份——11月3日,追封已去世的张氏为皇后。之后他茫然四顾,结果就看见了n多的…红粉知己。
有什么办法在皇宫中稍微张开眼,看到的活物除大批太监外,就只有清一色的女人。历史就这样变得香艳绮靡,仁宗陛下亲政的最开始时光,是沉醉在了无拘无束的温柔乡内。至于外面世界。没哪个男人愿在这种时刻理会。
温柔乡里有两位最著名的美女,一姓尚、一姓杨,这让皇后陛下很心烦,忘了子曾曰过的女士们“生存七戒”犯了就会被赶出家门的,其中之一就是“妒忌”
12月一寒冷的冬日,皇帝正和两位美人触膝长谈,渐入佳境,郭皇后突然驾临,目的很明确。就是败兴加搅局,我冷清你们也别想快活!这己是第n次了,以往都会遂她的意,不欢而散。只是这一次…
一向很乖的尚美人居然开口说话了。且语带讽刺。妻子在自己丈夫面前被小三污辱!一瞬间,郭皇后忍无可忍,扑过去就是一巴掌!可她的速度明显慢于她的丈夫,仁宗陛下护花心切。整个身体都挡了过去,结果这一巴掌就抽在了从没任何人抽过的脖子上…仁宗大怒!新仇旧恨,尚妹妹、杨妹妹。还有从前的王妹妹、张妹妹,一个个好梦都被她搅了局挡了道,现在太后死了,她仍不让朕顺心!废了她!
当天皇帝怒气冲冲出宫去,直接去了政事堂,把自己脖子展示给宰相看,那上面有郭皇后的爪印。
“你看怎么办”赵祯在愤怒中还没忘原则,皇后的废立是仅次于皇帝即位、皇太子确立的大事,不是他一人就能说了算的。百官,尤其是宰相的意见才更关键。
该宰相看了又看再看,然后召来内侍阎文应,仔细询问了事发经过,之后清晰地回答:废了她!
郭皇后命运就这样被确定,因这位宰相不是李迪,他姓吕,叫吕夷简。
可事到临头,赵祯突然又有些犹豫,毕竟那是共同生活了10年的妻子,且他是“仁”宗,性格中有太多的不忍。吕夷简则明确说出了自己支持废后的理由“东汉光武帝,那是中兴汉室的一代明主,他就曾废掉过自己的皇后,理由不过是那位郭皇后口出怨言,心有不满。可您这位郭皇后居然还打伤您脖子”
下一步吕夷简己越过了废不废的问题,直接去想废了后怎样善后。关键就是御史台和知谏院,这两个职能重叠的衙门的作用就是帮着皇帝制约臣子,吕大宰相基本上可确定:废后命令颁布之时,就是乱蜂螯头之日!
但为了报复郭皇后,吕夷简已准备一条道走到黑。他想出了三条应付之道:1抬出儒家经典、女子的七出之条“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在古代,只要哪位己婚女士犯了其中一条,就可扫地出门,回娘家单过了。而郭皇后至少己犯了两条:妒忌、无子。何况她已彪悍到连七出之条都定义不了的程度了,她打了自己的皇帝丈夫!2吕夷简第一时间以书面文件的方式通报有关部门,不得接受御史台、知谏院的奏章公文,让他们有话没地方说。3他居然替郭皇后想出了一“体面”的下岗理由“废后”变成了皇后引咎辞职。以仁宗的名义发诏:皇后说自己十年都没能生出孩子,太惭愧了,于是自动让贤,给能生孩子的女人腾地方。皇帝则深受感动,答应了。封她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净悟,搬到长宁宫隐居。
时间终于到了12月23日的早朝。且看是皇帝加宰相的顶级组合强大,还是言官老大们无敌
暴风雨如期来临,从跪听诏书的那一刻起,所有台谏官都行动了起来!他们的首领是御史中丞孔道辅。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他都是当之无愧的道义领袖。连范仲淹都要承认,孔大人既是他的前辈,更是他的楷模!因他姓孔,根正苗红的孔圣人第45代孙!
当天在孔圣人率领下,御史台方面有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段少连、宋郊、刘涣。知谏院方面较单薄,只有孙祖德和范仲淹两人。没办法,职能虽对等,但知谏院成立未满两年,实在没法站到头排。
当天,言官们来到皇宫门前大呼小叫。可就是没人应声。
&n
皇帝性情篇
赵祯的新人生从改年号开始,12月25日,他下诏把明年的年号改为“景祐”此前无论“天圣”还是“明道”都有日月并行,人间二主之意,这不行,要改!景,旭日当头,光华初现,天地必将豁然开朗!
景祐元年(1034)的科考,宋仁宗很难得的黜落了一位进士,不过后世的我们应无比感谢他的这一‘英明’决定。因被他黜落的那个人叫柳永柳三变。当时柳永的词已流传甚广,甚至连足不出深宫的皇帝都读过他的词如《鹤冲天》此词最后两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于是当看到进士榜中有柳三变的名字时,宋仁宗就说了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柳永便终生与科考无缘。他半是辛酸半是自嘲的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终生混迹于勾栏瓦肆、秦楼楚馆之间。但正是这样的柳永,开创了宋词中经典的慢词,成为婉约派的泰斗!甚至达到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况!正是柳永在宋词上的开疆拓土之功,所以尽管他的操守一直为士大夫所不齿,但只要说到他的词,大家都不得不皱着眉头为他说些好话。感谢伟大圣明的仁宗皇帝!如不是您这一‘英明’决定,恐怕今日的宋词就不会有与唐诗、元曲鼎足而三的辉煌了。
5月,萧耨斤与其弟萧孝先密谋,要废掉自己的长子耶律宗真,立自己的次子耶律重元为帝。
可惜这是耶律重元的第一次‘造反’这次他不想跟他老妈一起恶搞,悄悄把造反内幕报告了大哥。忍无可忍的耶律宗真听从内侍赵安仁之计,提前发动,先把萧孝先的兵权夺了,再收去萧耨斤的太后符玺,把亲生母亲押送到父亲辽圣宗的墓地边软禁。虽没多久,宗真还是把生母接回京城。但母子间毫无亲情可言,嫌隙终生不泯…而耶律重元在这次政变中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皇帝一边,宗真感恩戴德,给了他皇太弟等很多荣誉和实力,却没料到这在29年后将造成他的第二次造反,那是200多年辽史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内斗。其经典程度甚至随着金庸先生《天龙八部》的风靡华人世界,而为每个国人所熟知。
7月1日,耶律宗真在当上皇帝3年后才开始亲政。
18日,钱惟演去世。吴越王后代风雅绝伦,不仅深通做官之道。更在诗文造诣上惊艳世人,他是与杨亿、刘筠相提并论的西昆派领袖,就连晏殊也是他的后辈。在他洛阳的幕府里全都是诗词俱佳的人才,号称“天下之盛”有欧阳修、谢绛、尹洙、梅尧臣等风流才子。
某日,钱惟演在后花园设宴,宾客齐至,唯独欧阳修未到,好久后才见他与一官妓姗姗来迟。众雅士不问欧阳问佳人:为甚来迟答曰:暑热午睡,金钗都弄丢了。正在找,所以来迟。
众皆大笑,如你能让欧阳修填词一首,金钗我们赔给你。于是词牌史上名作《临江仙》就此诞生“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晶双枕,犹有堕钗横”
妙哉!但更妙的是留守大人的风雅解人。钱惟演之雅量高致,能做到在众幕僚冬日出游。乐而不返,从颍阳归,暮抵龙门香崇山峻岭时被大雪阻断深山,他派人夜渡伊水,送来了官厨和歌妓,说官事不忙,请尽兴游乐,只要归来时佳作满笈就足矣。
这样的日子截止到钱惟演的死期,就是这时的1034年。欧阳修也被调回京城,进入翰林学士院,授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成了京官。此时富弼等人也开始在各自职位上渐为人知,但真正让他们迅速蹿起,动摇吕夷简、晏殊等人地位的机缘却在千里外的西北边疆发生。
如没这件事,他们就得按资排辈,等到气血两衰、人老珠黄时才能熬到与宰执大臣同列的资格。想来那时,他们早就没了心情再去论什么短长历史进程和他们的声名,恐怕就会完全两样。
7月末,一个让中国历代所有皇帝、大臣、百姓都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的大灾难发生了——黄河改道!
黄河经常决口,但改道级的崩溃也并不多见,记录在史的共有8次。而两宋这100多年中就荣幸的有3次入选!一次是在14年后的1048年、另一次是在两宋之交的1128年为阻挡女真铁骑、还有一次是在金章宗年间的1194年,最后一次则是抗日战争时蒋委员长的花园口决堤,那次是用了炸药的。但要说到黄河历史上最大的改道,则非1048年的那一次莫属。而赵祯刚刚亲政这一年的改道级别估计也可在中国历史上排进前10,仅次于那8次大改道。多灾多难的大宋、操心废力的仁宗,他命运可真是太好了不仅有幸碰上了1048年那一次历史上最大的黄河改道,就光现在这一次都已让他痛不欲生了。
这次黄河在京东路的横陇段决堤,洪水席卷人畜,漫过大名府地界,再折向北流,地方官们全力抢修堤坝,可仍无济于事,只好任其改道。从此之后,中原大地上河患频生,百多年中再也不得安宁!
所以赵祯在8月11日昏倒了,人事不知。开封城里动员一切力量召集所有御医会诊,最后结论是——病因不详,没法下手。
于是堂堂大宋皇帝只能躺在皇宫里变成疑拟植物人,大家在等待,看他会自动苏醒还是终于咽气。最后还是他姑妈、赵光义第八女魏国大长公主救了他一命。姑妈大人顶着谋杀皇上的罪名给推荐了一太医,话说该太医的治疗方法实在太过生猛“针心下包络之间,可亟愈”就是说要用针灸,但下针地方是皇帝陛下的心脏下方,想想那里有多敏感,和要劈开曹操脑袋的华佗、针刺李治百会穴的秦鸣鹤是不是差不多呢但效果是那么的诱人:太医许诺是立即苏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