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但有一个人不一样,他才是这个时代里真正的唯一。是位真正的隐士:林逋林和靖。4年后他将去世。此时正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西湖自古游人如织。杭州更是东南形胜的大都会。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林逋一点都没刻意强求自己定要躲进深山。说到他的生活,世人传颂他“梅妻鹤子”潇洒出尘得没法形容。因人类的共识:抛弃了人世间夫妻人伦欢乐的人是难得的。于是他就变成了千古传颂的隐圣。更难得的是林逋自食其力,在孤山种了300多株梅花。自己辛勤劳作,以出售梅花、梅子为生。那是怎样清贫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生活条件下。他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的千古佳句,又是怎样乐于清贫、甘于清贫的精神!
他死后留下的遗句是“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肯定汉武帝晚年罪己的行为,却没有去拍当朝皇帝的马屁,称颂皇帝封禅拜神有多神圣。日后有人在杭州西湖苏堤之上建起了“三贤堂”其中两位是白堤的建设者唐代白居易、苏堤的建设者宋朝苏轼。另一个,就是终生白衣的林和靖。
宋室南渡后,杭州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建筑全部迁出,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
结果挖到的陪葬竟只有一方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或许林逋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己平。
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
当然,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不能依靠林和靖这样的隐士。它离不开那些心怀天下之人的支撑。他们的人和词,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华。
让我们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伟大,让后来的大圣人朱熹都称誉: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但这个人的生命却起源于贫寒甚至是屈辱。此时他拥有自己的姓氏才刚刚9年。在这之前,他姓朱,名说。是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朱姓富户的‘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家里有钱,可他喜欢的是读书。为求静,他主动上山在醴泉寺里寄宿,与山僧们过同样寂寥的生活,在晨钟暮鼓里苦读经书。一非常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自己身世后,一切就都变了…
他竟不是朱家的人,而是苏州范家的儿子。他父亲叫范墉。范墉先娶陈氏。后娶谢氏。他是谢氏所生,即庶出。他出生第二年,父亲就死了。谢氏母子被赶出家门,只好改嫁到山东朱家。
朱说知道了这一切。原来他身上流淌着另一个人的血液。在朱家他是拖油瓶的累赘,在范家他是被赶出家门的庶子。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是个废物,毫无光荣可言。他立即收拾行李,拜别母亲,徒步到外地求学。立誓必有所成,才回来迎接母亲。为感谢继父多年的养育。也为考虑到母亲还需朱家照顾,他保留了朱说的名字。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奇就这样开始了…朱说的起点己低无可低。
&nbs
天圣乱相篇
现在赵祯爱上了后宫的张美人。可9月15日,刘太后直接下诏给宰相“自古以来,外戚都因家族昌盛、权柄过重而招致祸端,没几个能长保富贵的。现在我从衰微的旧族中选出郭氏,也是出于避免外戚干政啊”
11月21日,仁宗大婚,无奈的遵从太后的意愿,立后周的开国功臣郭崇威的孙女郭氏为皇后…可赵祯不会知道,这还只是他个人感情伤痛的开端…
天圣3年(1025)11月30日,首相王钦若去世。他终于死了。首先他应算工伤,是在去传法院的路上突然得病的,回家后就再没起来。皇帝亲自探病,赐白金5千两慰问。死后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他亲戚、亲信共20多人都恩荫作官。这一连串举动下来,《宋史》评价“建隆以来,宰相恤恩,未有此比”
但谁能知道,王钦若居然是被活活气死的!一切都源于英明伟大的刘太后做成的那条食物链。即有事就询问王钦若,经王曾、曹利用2人审查。如一切正常,最后由鲁宗道挨个地狠狠瞪一眼,没事才ok…原来王钦若就是个干活的苦力啊!下边一大堆人盯着他,时刻准备对他深挖狠批,斗倒斗臭。其中以能用目光杀死你的鲁鱼头为主力。
于是王大宰相日子就非常难过了,得时刻看别人脸色。时间一长,他终于受不了了,发了句牢骚“王旦在日,你们不这样吧”
鲁宗道立即冷笑“王文正先朝重德,岂他人可比公若执政平允,宗道安敢不服”义正言辞,正气凛然。王钦若没有话说。
这次对话后,王钦若日子更难过了。不过最后的一击也只怪他不争气,是自己找死。
宋朝宰相的任务不仅仅是帝国大管家。或“调理阴阳,抚理万物”这样简单,还必须时刻留意下面有才华却没出身的士子们。要举荐,让国家人材各尽其用,这才算合格。可这举荐背后就是风险。你推举的人如出了什么错,就都有你的份。王钦若就栽在了这上面。
他举荐的人叫吴植,是个标准的埋没型人才。被举荐前不过是个县尉。经王钦若大力举荐,得到了知邵武军的差使。吴植高兴,但转眼悲愤。他居然在这样关键时刻病倒了。时也命也!但一点办法都没。且他得到的是差使而不是官职。
这点太重要了。这是宋朝特色,赵匡胤陛下独创的玩意儿。你是什么官并不重要。你得到了什么差使才重要。而差使不等人,你不行,千百个人都眼巴巴盼着呢!眼看到嘴的鸭子要飞,吴植决定再找自己的举荐人想辙。
怎么办当然是钱!且为隐密,他还想到了另一个人,他的好朋友、现在京城里的余谔。让余谔为他先垫上黄金20两,找个合适机会交给王钦若…怎么样但计划多好,也得由人去实施。吴植、余谔、王钦若都倒霉在了这实施人的身上…
这位吴家大管家直闯进宰相府,不管什么人在座。更不管王大宰相正在干什么,就直接喊了出来:王宰相您好,俺是吴植派来的。他给您带了20两黄金,您就帮他把邵武军那个差使留住吧…您为什么瞪眼啊问黄金在哪不在我手里。在余谔余大人那儿。他是俺家主人的好朋友,这钱绝差不了,几天内就给您送来。您神通广大,就把事办了吧…喂!你们这是干什么干嘛抓我啊王大人。我真是吴植派来给您送钱的啊,您别不信…
众目睽睽,王钦若如堕冰窖。不必向左右张望。他都知四周布满了怎样的眼光…王钦若半句多余的话都没,直接命人把这位吴府大管家押送开封府,理由是企图贿赂朝廷命官。注意是“企图”
满堂的宾客己在瞬间变成了目击证人,案件同时也升级了。开封府不再受理,改由御史台出面。御史台派出了著名的侍御史韩亿,加大力度,务必要做到一击致命。但可惜的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即行贿初衷在吴植,买官的黄金在余谔,王钦若没摸到一分一毫赃款,甚至在知道自己将被行贿时就第一时间报了官…
如说吴植是“企图”行贿的话,那么王钦若连“企图”受贿的机会都没。最后千不情万不愿,御史台也只得如下定案:判吴植以行贿罪除命余谔勒令停职,王钦若诏释不问,但追究他举荐失查之罪。可这个罪就实在太微妙了。它能让举荐者一起受牵连贬官罢职,也可能只是被小小训斥一顿,完全看当权者的心情。
这时刘娥心情非常好,于是人人都知王钦若又逃过了一劫。这一天上朝,鲁参政一脸怒气,直视王钦若。王宰相自知理亏,低头不语。突然间一只老鼠不知从哪钻了出来,跑过众人面前。鲁宗道突然大喝“汝犹敢出头”全场暴笑,王钦若脸如死灰。从没想过被当众这样羞辱!自己居然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都可喊打了…可有什么办法众怒难犯。他不是寇准,没有以一己之力去压服所有朝臣的胆量。他忍了。无论怎样难堪,他都选择了再次跟着这些人去上朝,正常工作。
但终究他还是把自己气病了。加上去传法院的路上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人生就此谢幕…
宋仁宗在日后曾对辅臣言道“朕观钦若所为,实是奸邪”纵观王钦若一生,他所谓的奸邪事迹不外乎就是劝宋真宗去封禅祭天。除此之外,后面的大建宫殿、圣祖下凡等把戏都己是赵恒本人的原创及丁谓等人的努力,王钦若早就不是主角了。宋史对王钦若有失公正。你是昏君,他才是奸邪。你是明君,他就是能臣。王钦若这种人正是面镜子,能照出皇帝的成色和本来面目。王钦若有大能力也有大贡献。就说澶渊之役,他所守卫的大名府都远远顶在赵恒和寇准的澶州城前面,这些不该被世人忘记…大宋三百余年间璀璨瑰丽的文臣群落中,应有王钦若的一席之地。
紧接着。澶渊之盟的另一大功臣曹利用也出事了。赵恒死的那一年,他是枢密使兼景灵宫使、王曾是次相兼会灵观使。皇帝亲自下诏,许他上朝时列班于宰相之上。这打破了大宋列班以宰相、亲王、枢密使排列的顺序。想赵恒刚即位时,开国元勋、枢密使曹彬也列班在当时的宰相李沆之后。这是贯彻大宋‘以文制武’的祖宗家法。曹利用享受这一破格待遇,正是国家对他在澶渊之盟中所立大功的回报。可之后曹利用就开始了神经错乱,倒行逆施,强烈要求死得尽量难看了。具体表现就是他仿佛是寇准上身了,对宰相、太后、太监、大臣轮番出手,谁都没跑了…
先是宰相。王钦若死后,王曾升任大宋首相。曹利用便以自己的超强资历公然欺负王曾。现在已是刘娥时代了。您能否遵守下老规矩:让东府重新领先西府半步尤其是王曾己提升,成了百官之首,大宋首相的时候
&nbs
天圣七年篇
18日,枢密副使晏殊因曾反对张耆任枢密使,忤太后意旨而被罢。但宋史对晏殊这次被罢评价极高,因紧接着有一句话“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27日,夏竦接任枢密副使。
5月24日,赵光义的长子、那位品德高尚的‘太子’情愿发疯也不愿接手那个沾满亲人鲜血的皇位之人——楚王赵元佐去世。
6月24日,谁作孽谁收拾。耶律隆绪再度派萧惠去讨平阻卜叛乱。
10月26日,在中医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东西被做出来了。大宋医官院御医王惟一铸成2个穴道铜人并颁印《铜人针灸图经》。1个存放医官院,1个存放大宋国寺相国寺。以后凡是想学习针灸、穴道按摩乃至点穴解穴武功的,都可以之为模型练习了。梁羽生先生在他数部以宋代为背景的武侠小说中一再提及这个穴道铜人,称其为武林高手、杏林国手都梦寐以求的宝物,宋、金、蒙等诸方势力争夺不休。
&nb.推荐礼部尚书张士逊。刘太后本意想用名为在上的张士逊,王曾说择相当求才不求位,刘娥接受了这个建议,便要任命吕夷简。不想吕夷简在得知此消息后主动上表辞让。于是3月17日,张士逊被任命为宰相。18日,姜遵任枢密副使。24日,范雍任枢密副使。
13日,刘娥前往前夫、名义上是她哥哥刘美的家,谏官刘随立即上表劝止。太后接受规劝,从此不复再往。
5月1日,交趾寇边。邕州知州焦守节派人去交趾晓以利害。李朝太祖李公蕴随即上表谢罪。
5月。26岁的李元昊迎来了他的初阵。千里奔袭甘州,夜落隔可汗弃城而逃,甘州回鹘就此被灭。捷报传来,李德明20多年不能搞定的甘州回鹘被他这神魔转世的儿子一战全灭!这位父亲心里的感想是如何呢为奖励儿子这次骄人战功,李德明给了儿子最高的奖赏——立李元昊为夏国王太子。
6月,柴世宗弟柴贵之孙柴肃上表求官。宋仁宗感叹“柴世宗开拓天下,立我大宋根基,岂可忘恩乎”遂命柴肃为三班奉职。
9月,阻卜诸部次第平定。诸部长纷纷重新归顺大契丹。
时间进入天圣7年(1029)。这是道分水岭。从开头到结尾,都充满了争斗、贬官、失火及死亡。名臣贤相一一凋零。宋朝元气大伤。
第一位:1月13日,枢密使曹利用被罢官。看一下他犯了什么事:他侄子曹汭在赵州横行不法,最恶劣行为是身穿黄衣,大醉后跑到街上,命所有人对他高呼万岁,跪拜行礼。事后追查,曹汭承认了,这事是他伯父曹利用让他干的。
谁审的这件案子刘太后的贴身太监罗崇勋,曹利用的死敌。不过公平的说。现在整个宫廷内外,都是曹利用的死敌了。
继上次与东府宰相们斗法之后,曹利用又开始折磨当朝太后了。
宋史记载,曹利用是大宋此时资历最老、威信最高的超级重臣。地位尊崇到了连刘娥都不直呼他姓名,而是叫“侍中”且宋史特意强调是每次都这么叫。那曹利用的反应呢他在垂帘前与太后应答时,边说话边用手指敲打自己的带鞓。想一想,朝堂之上打个喷嚏都是罪。那么现在曹大佬这个行为艺术怎么算呢他在帘外随心所欲,帘里的事情半点都不知道。有内侍手指帘外,轻声说“先帝在时。曹利用怎敢这样无礼”刘娥默默看着,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接下来曹利用开始“玩”太监们。话说人人都有,太监也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太监们的主要癖好就只剩下了钱(少数爱权的太监除外)但非常遗憾,宋朝的规矩实在太严密了。就是刘娥想给谁发钱,都得经n道程序审批。其中东府一把手王曾、西府一把手曹利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这时就出现了些小区别。刘娥发来的条子,只要是乱升官乱发钱的,他俩基本都不批,一律驳回。其中王曾是百分百没商量。最后逼得刘娥要搞小动作,趁王曾请病假,紧急命中书省签署她前夫刘美女婿马季良的提干诏书。
曹利用一样的铁脸对白条,可渐渐的太监们发现了个小秘密。就是条子被驳回后,再送去,曹利用也会发善心,偶尔批上那么一次两次的。
太监们悄悄对刘娥说:请太后看个小戏法。于是像平常一样送白条进枢密院,结果被曹利用照例踢出。稍等了一两天再送去,奇迹发生了。曹利用批了。
刘娥大为惊奇。于是太监们开始自吹自擂:太后,您知道曹相公为什么又批了吗是俺们走了个后门,先去他府上拜托了曹夫人,这事就办下来了…刘娥大怒!曹利用形象尽毁。
可曹利用自己却仍蒙在鼓里。仍在‘玩’着太监们。一次,大太监罗崇勋犯了事,刘娥下令把他送到曹利用面前,请侍中大人教训一下。于是他就把罗大太监除去冠巾,痛骂一顿。
在某些场合,曹利用甚至能和皇帝平起平坐。每年春天,宋朝皇宫内院都要举行赏花钓鱼宴,君臣同乐。规矩是如皇上还没钓到鱼,臣子虽得鱼也不得起竿。皇上起竿时,内侍们以红丝网兜鱼,然后臣子们才一切随意,钓到即起。
可这一次,小皇帝赵祯起竿后,某学士紧跟着就要起竿,突然身后有人喝道“侍中未得鱼,学士竿未可举”于是大家只好等。曹利用悠然自得,好半天终于钓到了鱼,就见内侍们居然也用红丝网兜起。
以上,宋史中不厌其烦林林总总,大小事件全记录,中心思想就一个:曹利用自己找死。朝廷怎样对他,都是罪有应得!
于是他侄子喝酒闹事的小勾当就让他丢官流放。2月14日。曹利用被贬去大宋最经典、最著名的流放地——房州。大宋什么人最危险,最敏感,都会被扔到那儿去。如柴宗训、赵廷美。曹利用比他俩差点,没活着到达房州,在途中就自杀了。谁让审他案子的是太监罗崇勋、押送他的是太监杨怀敏呢
圣宗驾崩篇
视线转向大契丹。就在耶律隆绪即将驾崩的前夕,出大事了。渤海人大起义为他的‘圣’字谥号不免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掉渤海国以来,渤海人不纳税、不服役,100年来怡然自得。但自从冯延休、韩绍勋、王嘉等汉人用统治燕云16州的那些汉法来管理渤海人以来,渐渐的引起了渤海人的不满,终于酿成了这场大起义。
1029年8月3日,渤海人大延琳(大是渤海国姓)囚禁辽东京留守、驸马萧孝先及其妻南阳公主,杀韩绍勋、王嘉、萧颇得,正式举兵造反!甚至都定了国号兴辽年号天庆南北女真、甚至高丽国都纷纷响应!
大延琳举兵之前,曾邀辽东京副留守王道平一起参加。王道平弃城而逃,来到黑岭向辽帝报告兵变消息。耶律隆绪马上诏令各部围剿。国舅萧匹敌领兵断大延琳西渡之路。大延琳写信给保州守将、渤海人夏行美,请他杀掉统帅耶律普古,与自己一起起兵。但没料到夏行美却连信带送信人一起交给耶律普古。耶律普古进入保州,杀掉800渤海兵,断大延琳的东路。
进亦不得、退亦不能,大延琳横下一条心,围攻沈州!守将张杰抵抗不住,遂诈降。大延琳信以为真,待知其诈后再攻,已错过时机,只能不克而还…
10月1日,南京留守萧孝穆、国舅萧匹敌为正副统帅。奚六部大王萧蒲奴为监军,率大军平叛!大延琳据城固守,双方打起了消耗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