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啊!
军阵继续往前推进,沈从骑一匹快马赶回了军阵之下。马上还有那个赵臣夫的小姑娘。
“沈指挥,这就是那赵臣夫吗”赵桓瞄了一眼赵臣夫。
赵臣夫已经洗漱过了,也换了一身干净的衣物。
粉雕玉琢的脸蛋上,有一水汪汪的大眼睛,皮肤白皙,像是打磨过的玉石一般光滑细腻。
“官家民女赵臣夫见过官家,官家能带民女一起去河东路吗”赵臣夫跪倒在地,有些小心翼翼。
赵臣夫看赵桓的表情,没什么变化,继续说道:“自燕京与父母走散以后,颠沛于金兵军阵之中,日夜所思所想,皆是如何报父母之仇。”
“臣夫年幼力弱,不能战场杀敌,也愿为大军刷马修蹄,日思夜想,想亲眼大宋看到打退金兵。”
“万望官家成全。”
赵桓看了一眼赵臣夫,小姑娘嘴皮子挺溜的。
听听这话,说的有理又有据,咬牙切齿,恨不得把金兵生吞活剥的样子,自己不答应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罪孽一般。
“沈指挥。这小丫头一向这么知书达理未曾哭闹”赵桓一副了然于胸的神情问道。
沈从脸色发苦,他摇了摇头说道:“在汴京城里又哭又闹的,臣把她放到了家中,
第一百一十六章 这人间,原来如此苦楚
赵臣夫说的是大宋缺少铁甲的问题。
大宋的步兵缺少盔甲,上战场穿皮甲比比皆是,套水袄的都有。
这个问题赵桓早就注意到了,要不他也不会看到郭京的大宋本地产的锁子甲,心情那么激动了。
也不会特赐王重阳官位了。
铁料品秩不足、甲胄运输不便、大宋重文轻武、甲胄私锻违制等等原因,都是步兵缺少甲胄的原因。
而不是小姑娘眼中的大宋因为缺少牛车,没法拉马车,就没有甲用这样单纯片面的问题。
至少运输不便,这一点在宗泽把决胜战车的图纸呈上来的时候,就已经解决掉了一点。
大宋禁军战斗力孱弱,并不是缺少甲胄的问题。
但是!赵臣夫就是个小丫头片子,五六岁,就有这样的见识,已经非常妖孽了。
“好了,快回去吧。”赵桓挥了挥手,示意沈从把赵臣夫带走。
在他的心里,战争拒绝女人和孩子。特别是这么小的孩子。
赵桓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被种师道看在了眼里。
这个新帝的脾气,很有趣。
御驾亲征商量随行人员的时候,赵桓拒绝了赵英带五十宦官,一百宫女的建议。
只带了六名随从的宦官随行,而他的衣食,都由这些宦官负责。
这些宦官里还有五个厨子。
这一切从简的标准,当时都让种师道有点懵。
当初真宗被寇准“劝谏”,北上亲征辽国的时候,宫女就带了三百人,宦官更是带了一百多人,厨子、织造一应俱全。
到了赵桓这,带了五个厨子加一个贴身的太监就亲征了
这是种师道闻所未闻之事,如果不是招展的天子旌旗,还有明黄色铠甲的亲从官撑场面,这个亲征丝毫显示不出天子风范来。
搞得自己和李纲比当初的“奸相”寇准,还要更“奸”一些。
寇准晚上看本书都被弹劾,自己和李纲又会面临怎么样的结局
但是好在汴京百姓跪在大街上的山呼海喝,给赵桓撑起了足够的场面!
比起身后如云的随从,种师道更喜欢百姓发自内心的山呼海喝。
新帝这个脾气,很有趣啊。
种师道看着远处的蓝天和白云,天气还是异常寒冷,但是风已经不那么冷厉了,刮在人身上,也没有了那种刺骨的寒意。
路边有些梅花点点,点缀在未化掉的雪花之上,梅开百花先,先天下独春,雪似梅花,梅花如雪,似与不似都奇绝。
让赵桓心情不太舒服的是每过一段时间,他都能看到无数的流民,在官道上的雪地上前进着,衣衫褴褛的看到赵桓的旌旗,都跪在路的两旁。
这都是来自河东路的流民。
完颜宗翰在河东路的侵扰,不仅仅是兵事,还有无数流民惶恐中,离开自己的世代居住的地域,跟随着大量的人潮,前往南方避难。
还有无数的所谓的绿林好汉们趁机起事,占山为王,拉拢一群流匪,举着替天行道的招牌,四处劫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是兴盛的时候,百姓虽苦,不至于颠沛流离。
衰亡之时的苦,可能连生存都是一种奢望。
他偶尔还能看到路旁有冻死的人,一张草席卷起来,丢在路边,甚至有些尸首,连个草席都没有,就那样随意的摆在路边,任由走兽啃噬。
赵桓放下了自己的手里的书,直直的看这车窗外不断走过的流民。
他知道,自己应该救助他们,可是自己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故土情结极为严重的中国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离开自己的土地。
他知道自己看到的这些流民,现在还是小股的流民,如果自己拿不下河东路的胜利,这流民的规模将会扩大数倍而不止。
到时候,才是人间炼狱。
第一百一十七章 臣有上等瘦马一匹
兵贵神速,赵桓允许,自己身后的十万工赈监的民夫,他们的速度可以慢点。
但是大宋禁军是军队,可不是民夫!这样的赶路速度,实在是太低效了!
种师道听到这个军令之后,沉思了片刻,就不准备参合了。
自己坐的大驾玉辂,很安稳,不颠簸,比自己以前戎马生涯的颠簸来说,些许的震颤,都感觉不到。
亲从官自然无碍,都是精锐,甲胄也都在决胜战车之上,行军速度也没问题。
只是苦了禁军了,这些禁军说是禁军还不如说是家奴合适。
未战先怯不说,这行军也是拖沓的很。一样的负重,半日的时间,禁军就有些脚步浮夸了。
正好趁着这次北上,练练兵也是好事。
没有种师道劝阻,这命令无人胆敢违背,只是赵英有些苦恼。
自己领着这几个宦官,怎么在移动中做饭,怎么让官家吃上热乎的饭菜呢
官家的命令是要听的,自己照顾不好官家,是自己的无能。
赵英让宦官们独自停下,做好饭,再追上官家的车驾,把饭菜送上去。
这就是他的对策。
不过他看着一排排的决胜战车,心里也有了新的打算。
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个厨车呢
官家在河东至少要停留几个月的时间,自己这让宦官停下做饭的手法只能应急而已。
他在宦官们做饭的间隙,给李纲写了一封信,看军器监能不能搞出花样来。
车队快速的通过了陈桥驿,没有做任何的停留,让早已准备好接待的驻军都指挥使,措手不及。
各种慕名而来,想要参见陛下面圣的官员,在听说要在河阴县休息的时候,再次快马加鞭赶往河阴县。
皇帝出京可不是个容易的机会,面圣时候,留下个眼缘,如果能够因为些事,让自己简在帝心,想不飞黄腾达也难。
趋炎附势也是官场的常态。
赵桓啃了一个烙饼,卷了根金华火腿就当吃过饭了。
有点肉夹馍的味道。
其他的军士们,也都是吃的干粮,继续行军。
速度加快的大军也与辎重大营拉开了些许距离。
这种昼夜行军极其消耗体力,已经有不少人在路上掉队,赵桓命令所有的营指挥记上姓名,等到此战之后,悉数去掉军籍,编入工赈监。
连个急行军都做不来,好意思称呼自己是军人
六十多岁的张叔夜都没有掉队,那些掉队的人,只是惰性不改而已!
“官家,共计三百二十人掉队。”赵英泡了一盏热茶,递给了赵桓。
这一路的行军,也就两白天一夜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结果禁军战斗力不如大公鸡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亲从官们推着决胜战车前进,未有一人掉队。
而禁军之中,也是配有大量的决胜战车!还是改良版的!
这次从汴京出发,李纲的军器监一共提供了七百有余的战车,供大军使用。
这群家伙,就是懒而已!
……
赵桓到了河阴县没多久,一些腿脚勤快的民夫,推着辎重车,也到了河阴县!
先到的军士已经休息了两个时辰之后,这掉队的三百二十人,居然只到了一百余人。
其他的人,还在后面墨迹。
“责令马军斥候,前去驱赶,如果天亮之前,依旧未到,就直接去其军籍,纳入河阴县的工赈监,小黑屋关上三天。”
赵桓不准备打罚,自己的感官剥离实验小黑屋,也很好用的很。
这群兵痞子,不好好收拾一下,他们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
“官家,河阴县的知县事,已经在外面候着,等了很久了。”赵英有些心疼官家,这急行军,官家也就休息了两个半时辰左右,就再次醒了。
&nb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总之,要优雅
赵英的脸色有些难看了!
自己还是考虑不周,该问问这人想做什么,再通禀的!
瘦马是什么赵英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是两淮盐商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做的买卖。
瘦马,即瘦小病弱之马也。
而瘦马者,即窈窈弱态的女子也。以瘦为美,满足豪商巨富们交际需求,养的名媛。
这行当赚钱,一匹上等的瘦马,就要一千五百两银子。不收铜板,是大富大贵的象征!
大约价值五千贯左右,是五个中人之家的所有家当!
每年两淮地区的富商们,都会在整个两淮地区,举凡瘦马,而瘦马的来源,多为贫寒的庶民女子。
养瘦马的习俗由来已久,前唐以丰润为美,这些盐商反其道而行之,故为瘦马。
养这一字,也是巧妙,自幼从贫寒庶民家买来的女子,光有形体瘦弱还不够,瘦马的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有严苛规定,譬如走路要轻、吃饭要细嚼、眼神要饶润,能撩人。
总之,要优雅。
养瘦马,买卖瘦马有牙婆、牙行、驵侩等等民间行商,专门做这种买卖。
豪门巨室对瘦马趋之若鹜,这养瘦马的行当,也越来越庞大。
赵英小声解释了一下瘦马的含义,赵桓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大宋不禁行商,有利有弊,利在税赋。弊在祸国殃民啊!
商人逐利为贵,人命因钱而贱。
这些豪门巨室有点问题啊!这是公开选妃还是干啥!
这是要造反吗!
不过赵桓看这个名为陈冲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了,这货有问题啊!
朝廷以高薪养廉,知县事虽然品秩不搞,但是一年也有近百贯的收入。
而且破家的知县,灭门的知府。
他可不相信这个时代的所有官员都会清廉无比,舍己为公,那不现实。
但是这个陈冲是不是过分了。
据赵英所言,陈冲当了七年的候补,才轮上知县事,这当上知县事,也就仅仅三年不到!
这一千五百两的银子!五千贯钱哪里来的而且此人穿金戴玉,怎么看都一副我很有钱的模样!
“官家,这瘦马乃是自家所养,来历干净,也是养了十余年,刚出了阁,本来是家长嫌臣在太行山下孤寂,这刚送到,陛下就到了,特地拿出来孝敬陛下。”陈冲附身说道。
他又不是个傻子,敢在皇帝面前献出这种奢靡之物,不怕被官家猜忌自己是个贪官吗
李邦彦贵为左丞,说下马就下马了,也不知道使了什么神通,侥幸在御审中,逃过一劫,活了下来。
但是前面吴敏的脑袋被剁了,就是因为那一车又一车拉不完的铜钱。
知县事能贪墨的那点小钱,他陈冲还看不上,如果让两淮公子哥知道他挂了泥腿子的糊口钱,恐怕会被笑话一辈子。
赵桓皱着的眉头才有些舒展开来,瘦马之事,是现在的社会风气,自己不喜不假,可是短时间内,还是以河东路的战事为主。
内政之事,只能驱逐外敌之后,保证自己没有外敌之后,再做打算。
两淮富商都养瘦马,蔚然成风,又不是一家一户一门一行做这事,就赵英所言,这扬州就养着近千的牙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