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黑鱼精
如今又接到通知,两日后让再去干活。
就是傻子,也知道自己被严氏给涮了。
这不,三个人找上门来找严氏的麻烦来了。
“严寡妇,把老子当猴耍是吧信不信老子把你做的事都给你抖搂出来”
严氏忙往门外张望了一下,把大门关上。
把三个人拉进屋里:“屋里说,外头冷,婶子哪能是那种人呐,实在是没找到门路。”
“还没吃饭吧婶子炖的松菜,加了肉片,来吃点。”
三个人半推半就的被拉了进去。
最后严氏拿了半吊钱给他们,这事才算完。
严氏送他们出门:“不是婶子不帮忙,这不是看着马上春耕了嘛,到了春耕官府肯定会让你们回来,
也干不了多少天活了,为了这几天去求人不值当,求人又不能空口说白话,不得花钱啊,我不是想着,有那些钱不如咱们自己花了。”
牛大蹦颠颠手里的钱,“算你识相,再给我们哥仨准备点钱,不然我们去找袁家要俩钱花花也一样。”
牛二蹦怪笑:“是啊,我们去找袁家他们也不会只给这么点。”
严氏只能忍着气,陪着笑脸,“得婶子手里宽绰了,不会少了你们。”
等牛家三个蹦走了,严氏脸上的肉直跳。
回到屋里,就听到有人说:“要我说就结束了他们。”
还没有见过敢威胁他们的人。
这些人就是找死。
领头的:“住口。”
问:“秦三花被送走了送去哪里了”
疑心秦三花把他们告发了。
严氏:“说是去铁矿那边,袁家的两个闺
392、偶遇
其他人也不敢冒头,怕被问到。
这种事情明显是吃力不讨好,做好了没功劳,做不好背黑锅。
刚刚出去的那个愣头青是第一次跟着出门办差,不懂这里头的规矩。
好在领头的反省过来,大家松口气。
若是他执意要这么做还真挺麻烦。
袁明珠做的这一批玩偶,是准备放到盛隆珍宝坊代卖的。
他们家棉花今年收获得多,明年收获还会更多。
虽然不愁销路,但是只卖棉花毕竟价值低,她得给棉花找一些增值的法子。
最好的法子当然是织成布匹再出售,所以袁弘德在跟家里人商议进几台织机回来。
以前在晋地的时候家里有一台织机,移民之前,被送给了袁明珠的姑姑家。
这会子的女人,不会织布的很少,陶氏这些年都学会了,织得像模像样。
陶氏:“听说江南那边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那边的织机比其它地方的都好使。”
袁明珠不是万能的,像织机这种东西她一点也不懂,而且她于女红一途实在没有什么天分,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袁弘德让袁伯驹兄弟去了京城注意打听一下,有好的织机买几台,托人给捎回来。
袁伯驹兄弟俩应下。
初十这日,袁弘德带着袁明珠进城,去添置一些春祭要用的物品。
进了城,骡车在街道上徐徐前行,街道上车马行人稀疏。
街道的两侧,散落着厚厚的红色的鞭炮纸屑,风吹来,纸屑打着卷被吹走。
沿途开业的店铺大约只有半数,许多商铺都上着门板。
即便是开业的店铺,里头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客人。
他们到达盛隆的时候,店铺也是差不多的情形,伙计比客人还多。
看到他们到来,刘掌柜亲自出来迎接。
“袁先生过年好,给您拜个晚年。”
袁弘德笑呵呵道:“过年好,过年好!”
寄卖的的事都是事前说好的,摆放的柜台和店铺的抽成都已经确定了。
刘自耕招呼自家的伙计帮忙把车上装着布偶的袋子抬下来。
看到布偶都没有收口,刘自耕道:“这个……”
不能动针线,这批布偶没有完工,可袁明珠又不想错过十五这日的销售高峰期。
总不能跟人家说这是没完工,让人过了正月以后自己缝上吧
袁明珠灵机一动,抢在袁弘德之前说:“这是留下的开口,让人能看到里面放的都是新棉花,没有偷工减料。”
从收口处把里头的棉花拉出来给刘自耕看:“真正的长绒棉,又暄又软真材实料。”
又说:“以后脏了的话也可以从这里再拆开,把外壳洗干净了再把棉花装进去。”
一席话让刘自耕不仅没觉得没封口是给他们找了麻烦,还觉得这样特别好。
能直观的看到里头的品质,也省得他们跟顾客解释了,说:“太好了。”
让人把布偶摆到柜上,多的放到库房里。
从盛隆出来,曾祖孙俩又去了几家水粉铺子和布庄把布偶寄卖了。
等各家走过来,中午就到了,就只剩下城西门处的一家卖丝线的铺子没去了。
“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吃了饭再去。”袁弘德说。
冬日天冷,吃点东西能暖和一些。
曾祖孙俩找了一家卖羊汤的铺子,叫了两碗羊汤。
没有辣椒油的羊汤没有灵魂。
不过这会子辣椒还没有传到这片大陆上,人们吃的食物靠茱萸来增加辣味。
也就是那个“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到的茱萸,茱萸才是这个时候的人普遍种植的植物。
喝了羊汤,赶往城西门。
袁明珠没想到会在这间丝线铺子里偶遇姚大奶奶。
刚跟铺主把布偶交接好,姚大奶奶就带着她家孙女进来了。
那一排布偶用色大胆,放在柜上十分吸睛。
姚家的姐儿一下子就看到了,
393、接人
袁明珠坐在车上,翻检着车上的东西,对着单子核对还未买的东西。
“祖母要的银耳和莲子还没买。”
袁弘德赶车去卖干货的铺子。
袁明珠坐在后头嘟囔:“姚家的人可真讨厌,我们以后跟他们家做了亲戚,又没法避着不见,跟这种人经常碰面,寿数都得折损。”
袁弘德也有同感。
见曾祖父默不作声,袁明珠知道有门,接着说:“我们把亲事退了吧!”
袁弘德不能再不说话了:“不行,小孩子别乱说话。”
袁弘德也是左右为难。
姚家的行为就像是被苍蝇叮过的菜,吃吧,觉着恶心;不吃吧,又不能倒掉。
袁明珠生气的拿脚蹬着车厢。
心一横,得不到曾祖父的首肯这件事也得做。
未跟姚家人偶遇之前,她也是犹豫,拿不定主要,怕自己的行为害了姐姐。
现在看着,在家做一辈子老姑娘,都比嫁给这样猥琐的一家人要强。
她偶尔见一回这家人都气得胸闷气短,要是天天面对着,还不如早死早投胎来得痛快呢!
决定了,就让姚家做安阳侯府捅他们家的这把刀了!
回到家,把大车停在门外往下搬买回来的东西。
家里人口增加了,住的地方紧巴,大车被挪到工棚那边放置,原本放车架的棚子,整理好了安顿郑妈妈那些人。
严氏勤快的帮着往下拿东西:“买的可真不少。”
这些是为春祭做的准备,不管来的人在不在此吃饭,准备工作得做足,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杜氏忍着心疼:“是啊!”
可不是不少,这得多少钱啊!
不过到底记得之前的教训,不敢有其它想法。
袁明珠还在她心口上插刀,对她抱怨:“今天在城西丝线铺主里见到姚大奶奶了,拿了一个布偶还不知足,还要多拿,我没给她,听她说了好多难听话。”
杜氏瞥她一眼,示意有外人,不要乱说话。
袁明珠闭上嘴巴。
若是没有杜氏的眼神示意,严氏还没注意呢,杜氏这样一示意,她走心了。
得杜氏拿了东西进院子,凑过来问袁明珠:“姚大奶奶是谁啊”
袁明珠左右看看做不敢多说的模样,敷衍了一句:“我们家亲戚。”
也拎了一篮子东西躲开了。
故意吊她的胃口呢!
她说不说,几个时辰以后姚家也得被这些人差个底掉。
严氏看着走开的袁明珠,装模作样的又帮着搬了几样东西,就匆匆跑回家了。
就如袁明珠猜想的那样,次日就有人进了姚家。
此人是曹氏的弟弟。
曹氏问他弟弟:“怎么这会来了”
好的开的是酒坊,正月里正是忙的时候。
“我听到个消息,没敢耽搁就跑来了。”曹氏的弟弟说。
曹氏两口子异口同声问:“什么消息”
酒坊是跟各个酒楼打交道,消息比他们灵通。
“三郎做亲的是柳树湾袁家吧”
曹氏惊疑:“是啊!”
曹小舅一拍大腿:“这就没错了,就是他们家。”
然后把他听来的道来:“今天早上崔家的粮行给我那边送粮食,说起一件事,京城安阳侯府的大少爷当初跟他母亲和叔叔去城外的长干寺上香,
上香途中被贼人所掠,三人一直下落不明,近日安阳侯府的人找到他们家大少爷的踪迹了,你们猜他们家大少爷藏在哪了”
曹氏两口子再次异口同声:“藏哪儿了”
实际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曹小舅:“就藏在袁家呐!袁家发财了!”
兴奋的手舞足蹈:“他们家救了安阳侯府的大少爷,靠着这么棵大树,擎等着飞黄腾达了,姐夫,你们发财了别忘了我啊。”
姚大两口子也激动得语无伦次了。
姚大爷:“那孩子是哪个是他们家五少爷吗”
话本子里都是这么写的,忠义之士拿自己家的孩子替换了高门的少爷,用自家孩子的命换下贵人的命。
然
394、胆大包天
若是个大人,还能喊打喊杀吓唬一通,这么大点个丫头,拿她真没办法。
她家大人都劝不住,抱着投靠文书谁也不给。
看到来人抽刀那一刻,顾重阳紧张地攥紧拳头。
就看到她剜了他一眼。
这种眼神他熟悉,这是安排他做事他没做好时候嫌弃的眼神。
还好来人还有所顾忌,没有丧心病狂到对个孩子动手,双方讨价还价商讨着他值多少钱。
他听着袁明珠一边嫌弃他废物,只会吃不会干活,一边抬高他的身价。
有些无奈的想着,既然说得一无是处,就该挥泪大甩卖赶紧低价处理了止损啊!
这样把他卖高价是要闹哪样
虽然猜不透,也知道她做什么都是有目的的,不去拆她的台。
看着她圆鼓鼓的小脸,觉得她难缠的样子也有意思。
来人已经被袁明珠的胡搅蛮缠给闹得失去耐心了。
袁明珠一看对方想要上手抢投靠文书,马上说:“想抢好,给你们,我大哥马上去京城国子监读书,就让大家都知道你们安阳侯府的大少爷不值钱,讨价还价不成就抢走!”
袁明珠把投靠文书拍对方脸上,对方反而不敢接了。
来人身上没带太多银子,他们来之前根本没想到会遇到现在这种情况。
把所有人带着的银子都掏出来,大钱都拿出来了,总共凑了七十多两银子。
袁明珠一脸嫌弃:“你们安阳侯府真是穷酸,你们大少爷就值这么点啊”
很大方的把一把大钱还给他们:“行了,看你们这么穷零头就给你们抹了,我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来人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