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坞纸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樱桃煎
刚巧,这两样她都有。
依她的说法,第一批九霞纸尚且不是她能染指的,她只消打好下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便可。
听她说还是起坯,云飞摸了摸肩上的褡裢,小心翼翼叩问之:“我若厚脸子跟着姐姐,可会打搅到你?”
虽然罢,他的来意就是打搅她。
这等既无理又无礼还野蛮的要求当然是他三哥所提,除他外再没别人想得出。
具体而言,便是让他付云飞——一个素来乖巧懂礼的好少年——行尽幼稚黏人之事,跟在贺姐姐边上说东问西,耽搁她做工,进而教她少忙碌一会儿。
试问谁人敢说能想出这等主意的人不可怕?简直是幼稚到令人发指!
相比之下,眼前的漂亮姐姐温和得像位仙子,一如既往的体贴:“不打搅,你不觉无趣便好。”
即将打岔的人连忙心虚奉上褡裢里备好的芝麻糖。
唉,真真是可怜天下弟弟心呐。
***
到纸坊后,令约先在马场边上寻人问了问山上情况,确定今日竹花也无蔓延迹象后才放心走开。
拢漂塘时塘边尚有人在翻压白坯,新入塘的白坯需每日翻动方能浸泡均匀,届时腌料才便于石灰浆渗透。
竹坞纸家 第53节
她静候着,旁边几位砍料师傅则忙于查检砍料凳。
砍料始末需三人配合,一起一提一砍,起坯的同时还负责将砍好的料送去腌料师傅那儿。这方漂塘边拢共六条砍料线,十八人,其中提料工都是些经验丰富的学徒,不出意外,将来的砍料师傅就在他们当中。
“哟,小云飞又来学艺?”
“今儿怎不见你兄长?”
学徒中有人与云飞相熟,见面逗乐几句,云飞乐得回应,几来几往直说到动工才罢休。
廿日亦是开山第八日,即日起,山上砍下的嫩竹便不及头七天砍下的肉质嫩,造不出九霞、丰月这类上等纸。
故而近几日出塘的白坯都是纸农眼中的宝贝,只有将每一环都做到极致,才能造出最完美的纸张。
令约蹲在漂塘东北角,手里握着把小竹帚,一下下刷着捞至塘边的白坯……尽管漂塘水质极清,但没人能保证浸坯几日没一点污浊浸入,因此,洗刷杂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小满前后的嫩竹白坯因浸水时日短,捆扎时只需扎上一道竹篾,容易洗刷解散。若等到芒种后,随着嫩竹逐渐变老,浸坯少说浸个七日,届时为防杂质浸入内部,得用两三道竹篾捆扎,不过到那时,做这活儿的便不是她,而是那些年纪小当磨练的少年学徒了。
她刷完两捆,堆去提早备好的竹架上,然后便能稍作休息,由提料工与砍料师傅接手操作。
一段拷好的白坯将近七尺长,砍料师傅将每段砍作长短一致的五截,而后再用竹篾扎成捆。
这次捆扎极其讲究,造纸前辈们曾定下二十五斤每捆的标准,是以做活人还应有点儿掂量本事,而扎好后的白坯也有了新的叫法,每一捆称作一页,唤作页料。
令约坐去漂塘边的圆凳上歇气,目光从砍料凳前转回,支着下颌问云飞:“可瞧出什么了?”
云飞“啊”上一声,挠了挠耳根:“瞧出姐姐做活儿专心了。”
她笑,剥开先前小少年给她的芝麻糖,一边提议:“若是闲得无趣,往别处瞧瞧也行,不过要当心点儿,我们这儿也算是危险之地。”
“不无趣不无趣,我就跟着姐姐。”
定不辱使命!
“好罢。”她不再一味劝说,将芝麻糖喂进嘴巴又转身捞白坯去。
七尺长的白坯垛,竖起来比她人还高,从塘中捞出时好比“出水霸王”,费了她好大力气,摆放端正,再次拿起小竹帚刷洗。
本就单薄的身形往塘边一蹲,愈发显得清瘦,云飞立在其后,忽然间恍悟过来他三哥为何会提出那般要求——
美好如斯的姑娘家从不该做这等劳苦事,即便她甘之若饴,旁人也会心生怜惜。
前两日他从未留意过的事,三哥却记于心间,不论是待在那些纸农伯伯边上,还是待在云水斋里,心都系在贺姐姐这边,知晓她的繁忙苦辛,所以才有了这迂回之法。
小少年若有所思,片刻后凑去令约身旁,搓手问她:“可否请教姐姐一事?”
“甚么?”
“想问姐姐为何会学造纸?”
令约睫羽轻抬,思索片刻认真答他:“兴许要从我刚懂事那会儿说起,那时娘刚生下阿显不久,奶奶也因年迈患了病,我不能日日缠着她们,只好跟在爷爷和爹爹身后,他们都做这个,我便也做了这个……”
“原来如此,可姐姐那时没有玩伴么?”
这下,她手中动作才微微停顿下,摇头:“我性子无趣,小时候模样又丑,没甚么人愿同我玩儿。”
她口吻平淡,却让云飞险些听个倒仰:“姐姐莫不是在与我顽笑?”
“当然不是,可惜这世上没甚么东西能将人的模样存留下,不然便教你瞧瞧。”
她说得真,云飞不得不信,想明白自己可能问错话,难堪摸了摸鼻子,奉承道:“姐姐是我见过最好的姑娘,是他们有眼无珠。”
有眼无珠?
令约忽而想到别处,弯了腰眼角,转了下小竹帚扫另一侧。
云飞不知她在笑甚么,暂且熄了声,专注看她忙,她刷完手中这捆,见竹架上还余有许多,便捞起第二捆白坯接着刷,浑然不觉额角处已有细汗冒出。
小满过后夏意渐深,不到隅中日头就热起来,加之漂塘西侧的山脚下四方篁桶正煮着料,火烧了几天几夜不停,热气更足……
实在不是甚么容易事。
少年眉头堆起,又疑惑她为何非做这些不可,但不说,等到第二捆白坯也料理罢,便自告奋勇帮她提。
到底年少无知,本以为从塘边到竹架只区区几步,就算沉也不会累着,却没料到就是这区区几步教他提早体会到何谓垂垂老矣、步履蹒跚。
砍料师傅瞧见,分神揶揄句力气挺大的话,引得云飞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心下想的却是令约从容不迫搬竹料的模样,不禁发现,他贺姐姐比他想象中还要孔武有力、力大无穷、力能扛鼎、力拔山兮气盖世……
可谁来告诉他,为何一个姑娘家有这般有力气!
他甚至怀疑,三哥也比不过她,并且冒出个危险念头——但凡姐姐脾气差些,指不定还能见到三哥挨揍的场景呢。
就在他思绪胡乱翻飞时,令约瞥见有人推着页料送去腌料师傅那头,也不甘落后地跟上,将砍料师傅捆好的几页全摞去推车上。
“走了云飞。”她叫醒某个正在神游发憨的,带他穿过塘边其余五条砍料线,抵达腌料处。
同样紧邻篁桶,但漂塘南面离山溪更近,热意比北面儿消减几分。
山溪清而涓细,腌料用的灰釜就建在岸旁,总共十处,分槽后每槽五只。
“灰釜”这个名称是宛阳纸家独创,“灰”是指石灰,“釜”则指无足之锅,不过不是圆锅,而是口九尺长的方锅。
灰釜一端深一端浅,兑匀的石灰浆洁白细腻,聚在深处,腌料师傅将页料没入其中,面向它站去浅岸,取过一柄两齿钉钯,使劲钉入白料缝隙间。
页料捆系牢固,砍料师傅的钉钯带着它反复浸、捞、抖、沉也绝不会散,几番下来,石灰浆细密流遍白料内部,乘势拉来面前便算腌好一页。
经灰浆腌好的白料自此改名为“灰竹料”。
出釜的灰竹料需及时堆进堆场,挨着篁桶搭建起的料蓬便是,正如篁桶外砌了石块,堆场背后也砌有石壁,灰竹料紧贴石壁而放,堆时讲究整齐排列、层层相嵌。
如今的嫩竹料堆上一两日便能入篁桶——
介绍到这里,令约戛然而止,盯住云飞。
杏眸水亮亮的,宛如洞悉了一切,云飞脖颈微僵:“姐姐怎不说了?”
“我听说你这两日学得颇多,怎么还问我这些?”
被发现了么?
云飞讪讪,不自觉地带上些撒娇语气:“多多益善嘛,何况姐姐说得更为动听呢。”
“这样啊。”
她似信非信地喃喃声,云飞装作甚么也没听见的模样,没吱声。
回到最初的工作区域,令约一刻也不停歇地忙起来,云飞亦步亦趋,重复做起先前的动作姿态——
蹲下身、支着半边脸、看她刷个不停。
静默时分,周围只有朦朦胧胧的人声与经久不息的砍料声传来,令约隐隐生出些奇怪:怎么不问了,难道是教她吓着了?
她暂停动作,抬头看去时愣了愣神。
“小小年纪,作何愁眉苦脸?”
“啊。”神游太虚的少年被急遽拽回漂塘边……左手抚上自己的眉毛,发现确实皱着,一时间陷入沉思,眼神迷茫得像是不知自己为何会遭受白眼的咕噜。
“方才在想甚么?”这回换她向小少年提问。
“唔,只是想起件困扰我的事。”
“可否说来听听?”
云飞挠了挠脸颊,难得腼腆忸怩一次:“这事我还从未与人提过,我若说给姐姐,姐姐答应我不告诉其他人如何?”
“放心,绝对守口如瓶。”
抛开棋品不提,她人品可是顶顶好的,某人自信且心虚地想道。
“其实说起来,这困扰有一半是因姐姐而起呢。”
嗯?心虚彻底占了上风,但她没打岔,等他接着说。
“那日闻慎带‘太平’来竹坞,姐姐夸他厉害了!那时起我就羡慕起大家……
“闻慎不爱念书爱创造,闻大哥便由他捣鼓这些;阿显说他以后要做个像闻大哥那样的好官,便有许多老师传道授业;造纸于姐姐而言,也是想做便做的事,你们都可以做想做的事,我却不行。
“从前我想同阿捷他们一起念书,可我爹爹名字犯了讳,不能贸然送我进学堂,长大些我原该和家里人一样学习经商,可我就是不通这个,如今都满了十二,竟还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
少年说完这番话,两边脸颊都教他挤到变形,辛酸中带着点不合时宜的好笑。
令约从未想过潇洒如云飞也会有这样纠捩的时候,思索下故作不满地问他:“你难道不知我也常夸你么?”
小少年甩甩头。
“夸你见识广、聪颖懂事,还很庆幸阿显能结交到你这样的朋友,你不知,自打他认得你,我陪他温书做功课时就总听你的名字,在读书见解这事上,你和书院里那些先生一样,也是他的老师——你说你做不了学生,可你没想到你已经成了老师罢?”
云飞听得有些呆,令约趁这空隙搬了捆白坯去架上,回来后继续同他说道。
“你更不需羡慕谁人,你只是想寻一件自己喜欢并且能做到的事,对么?”
“嗯,可我还是只无头苍蝇。”
“这样如何,我替你出个笨主意作参考?”
“姐姐请讲。”
“我是想,你二哥三哥都是商人,定然常跟身份各异的人打交道,你若几时想起,便问问他们当日遇到过哪些人,譬如说……”她支吾着举例,“你二哥此行去苏州是为了甚么?”
“为了批丝绸生意。”
“丝绸?那便与蚕丝有关,你愿意养蚕么?”
“……”少年猛的甩头,“恐怕不愿。”
“咳咳,举例罢了,那你三哥呢,他今日去云水斋见的是甚么贵客?”
“没细问,听说是从京城来的。”
“那等他回来再问,慢慢问下去,说不准哪日就遇到你中意的,迩后一生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嗯!等三哥回来我便问!”
云飞甩掉蔫巴巴的劲儿,激昂不已,仿佛冥冥之中有甚么东西正在靠近他。
作者有话要说: 重申一遍好了:偏群像,且慢热。
群像我在文案第一句就点了——花台竹坞,造纸印刷,士农工商。这当中除了“士”和“农”不怎么涉及,其他都有地位。至于慢热,毕竟是在尝试写“没有婚约的自由恋爱”,所以只能含蓄中大胆试探这样子,他们真的已经很自由很大胆了,这才认识半年呢,按时间线比他们还是快的,基调慢可能就是因为我写恋爱线的同时还加了别的元素,这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而这些到最后都会融在一起让故事变得更圆满。
当然,想象很美好,现实还是野心有余而人垃圾吧,要是实在觉得慢热就别为难自己看下去了。本章掉落红包,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琚年、宁洛 1瓶。
竹坞纸家 第54节
第49章 笑百步
是日傍晚, 竹坞里徘徊来一个小乞儿。
此人常驻于城门轿子巷,不时蹿巷乞讨,年纪不大,顶多十五六岁, 却极善恭维奉承, 宛阳百姓大都认得他。
他走到院外半边竹篱旁, 犹疑下没踏进院中, 而是仰头冲里头大喊声:“贺老爷可在家?”
惊得屋内吃茶的贺无量连呛几声。
谁又来叫他老爷?
“唷, 谁又来叫你老爷了?”郁菀忙不迭从厨屋里探出脑袋, 打趣他。
一语罢, 阿显不留情面地笑话起来, 贺无量赏他一记暴栗方才出屋。
院里说话声小, 令约与阿显坐在窗下甚么也听不清, 窸窸窣窣几声后贺无量折回一趟,到庖房取了对白乎乎的热馒头出去, 而后又传出窸窸窣窣几声。
回屋时,郁菀已备齐饭菜, 问他:“什么人来?”
“城南的小乞儿……”他将此事详细说来, 原来那乞儿是鹿灵韩家韩松派来传话的。
盖因毛竹生长分大小年,故每逢小年出笋少时当地槽户就要到别处采料,宛阳与鹿灵恰巧交错开,今岁宛阳值大年,鹿灵值小年,韩家便来宛阳采料。
去外地采料前,槽户需先把本地的少量嫩竹伐下加工好,物以稀为贵,小年出笋的毛竹越是这般道理。
待到小满, 竹量零星,便该合计去外地采料加工的事:去的日子断乎不能太早,否则耽搁了别家最佳采伐时节,便是罪过,最好是选在小满后三四日去。
韩家便是这日前来,不过来路上贻误许久,城门将闭时人才赶到,韩松等人尚未来得及安顿,只好在城门处找上个乞儿,给了两枚通宝教他传话,道明日一早进竹坞筹议采料之事。
得此消息,贺无量又赠两个馒头给小乞儿,教他再往竹林外睡鸭桥边找鲁广传话,并说他明早晚些时候到纸坊。
如此来,令约也被郁菀留在家中。
……
翌日清早,天竟有些阴阴的,飘起似有若无的细雨丝,周遭景致愈显葱茏透亮。
令约站去卧房窗边,任凭凉风擦过鼻尖,好不惬意地张望会儿。
纸家办料虽喜晴日,但一点点雨是碍不了甚么事的,何况这又是谷雨后头一场雨,必定是欢喜胜过不便的。
一滴雨随风飞来她鼻尖上,她屈指擦去,准备掩窗,却在收回目光的途中瞥见西边的马棚。
微雨中,马棚上的茅草湿亮亮的,底下只有她家的小毛驴在吃草,不见一匹马。
都出去了么?
她默默转了转念想,轻掩上窗,下阁楼时正赶上阿显离家。
今日书院不授课,山长办了场作文比赛,阿显今年正好到了年纪,头次参与,去前特意装了捧糖进口袋里。
贺无量也特地卷了叠九霞纸塞给他,盼他夺个头筹,小少年只有顶着老父亲期待的目光出家门去。
走后不久,令约到廊外瞧了瞧几盆珍珠珮,听说珍珠珮喜阴,她便将花盆抱到凭栏上,雨丝轻飘飘往上扑,落到珍珠似的花苞上,湿漉漉的煞是可爱。
她小心翼翼伸出食指,即将碰上花序的刹那,一道响亮的男人声音从石桥方向传来——
“贺姑娘。”
令约蓦地缩回手指,偏头看去,石桥上一人骑白马而来,笑逐颜开与她挥手,身后紧跟着两辆骡车,各拉着诸多花花绿绿的东西。
这是做什么?
她无声回应下,随后到窗边通知堂屋内两人——韩松来了。
宛阳与鹿灵纸家往来多年,韩松从十岁起就随父亲来宛阳采料,到十六岁便无需父亲率领、独自领工人们前来,现如今不过及冠之年,却已是他第六回 外出采料,这是清溪坞中许多年青人都比不过的阅历。
只一点奇怪。
此前五次来,可从未见过这般大的送礼阵仗,莫说此前五次,就算是此前五十次也未有过这等景象,至多不过提些本家做的熏肉鲍鱼相赠。
“阿松这是做甚么?不是来与老夫商量采伐之事么?”贺无量见他将那花花绿绿的匣子抱了个来跟前,凝眉问道。
韩松咧嘴一笑,浓眉大眼的,瞧着有几分讨人喜的喜庆劲儿。
“这是家父教晚辈带给贺叔的。”他解释道,“是去年秋日里一位砂壶大家相赠,家父见是两把,便想转赠一把给贺叔,说是烧酒煎茶都极好,不过春日以来他腿脚常痛,今年亦不得亲自前来。”
“韩兄风湿还很严重?”
“仍在敷药服药,一时半会儿不见好转……罢,不提这事,贺叔只消收下此礼父亲便就高兴。”
砂壶虽小,却意外承载了两地纸家之间的惺惺相惜。
“那劳烦阿松替我谢过韩兄,”贺无量双手接过那竹匣,目光顺去院里骡车上,“后头那些又是做何?”
“噢。”韩松摸了摸后颈,眼神偷偷瞄向贺无量身后的令约,放低嗓门,“晚辈心想,许久不见贺叔……与婶婶她们,便也略备些薄礼,还请贺叔莫要嫌弃。”
贺无量留意到他眼神,品了品这话,顿时万般惊疑:总不会阿松也相中阿约了罢?
边又不停反驳自己:不对,定是教那霍见渊害得草木皆兵了,阿松从不像是有这意思的人。
他当下抱稳怀中竹匣,正色道:“无功不受禄,阿松这礼老夫实在承不得。”说罢不留机会地请他进屋,“先进屋罢,外头落雨呢,你带来的纸工现在何处?”
韩松几度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跟进堂屋,赶骡车的两人也一并进屋。
“晚辈已让工人们走小桥进了纸坊,只等贺叔与我谈妥范围知会他们。”
落座后,韩松才答了贺无量那话,期间郁菀送上壶提早煎好的茶,半点不避忌地退去窗边钻研食谱,听两人谈采料事宜。
采料不仅要在外地采伐嫩竹,还应在外地进行加工晒料,否则两地相距再近都不便运输。于外地采伐加工的竹料叫做过山料,只能造出二等纸以下的纸张,又因阳光晒燥,收回本地后浸坯时日需更长,故而成纸晚、上市晚,进而影响到当年纸货的行情与收入。
这般,唯有以数量着手,维持纸坊收入,此次商量的便是猫竹山上的斫竹范围。
东西两槽还似以往那般从南段砍往北段,他们的安排大抵也没改动——从中段往北砍,马场搭在蜻蜓湖附近。
谈妥后,贺无量径直起身带他去纸坊,却不料韩松叫停他:“前、前辈且慢,晚辈还有一事相问……”
贺无量觑他良久,还是重新落座,顺带发现,他家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离了堂屋,不见踪影。
***
细雨吹落,微弱得不像是夏日的气魄,甚至还比不过清明时节的雨。
霍沉骑着白马悠然穿过竹林,回了竹坞。
而后,一片花花绿绿的东西撞进眼帘。
他微微蹙额,一滴雨端端落去眉心的小川里,此情此景,不免教人想起方家派媒人来的那次……
他一声不吭地绕过小院,并不知他的马儿路过小院时不屑地斜了斜眼,替他向院中的白马投以敌视的眼神。
——可恶,还不及马棚边上的小驴可爱,怎敢当白马?
无缘无故被瞪的白马委屈至极,重重地打了个响鼻,伴着声弱弱的嘶鸣声,引得令约朝外看上眼,趁他们还在商量采料事宜,出了屋。
篱笆旁一马两骡都淋着雨,圆眼珠上充当睫羽的细毛盛着亮晶晶的雨珠,若是从前,她或许已经牵着它们到宽敞的驴棚底下去,但如今,屋后住进新的主人,马棚也是他们的地盘,不得轻举妄动。
她想了想,略带怜悯地捋了捋白马后颈,宽慰道:“横竖雨也不大,你多忍会儿罢。”
响鼻也不愿打的白马:“……”
她果然只是短暂地关心它一下,之后快便走开,没有回堂屋,只是坐去迴廊底下——侧身而坐,胳膊轻搭在凭栏上,脑袋一歪,百无聊赖地叹息声。
无趣,总觉得有甚么事需要她去做。
但她知道,纸坊缺她一个并不会有甚么不同。
“阿松所问何事?”屋里重新传出声,打断少女的百无聊赖,她这才反应过来里头静默的时候过于久了些。
“哦,有件事晚辈在鹿灵时略有耳闻,今日冒昧提起……听闻贵坊分槽是因与方家生了龃龉,受方家胁迫,可有此事?”
“呃,这么说也无错,”贺无量尚未接收到眼前青年的某种弦外之音,还在向他感慨,“到底是因果宿命,或早或晚的事,没甚么稀奇。”
“如此说来,方家公子……”
“咯吱——”一声刺耳的石子碰擦声从耳畔下方传来,令约一惊,当即收回注意,只听心跳得扑通扑通响。
“咯吱。”又是一声。
她缓过神,撑住凭栏,探出脖颈向下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