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杨远新
当前眼红富裕户是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有一户渔民,父子两人承包了200多亩水面,放养了800万尾鱼苗,估计今年可获得纯利两万多元。但周围有的人就眼红,一是有群众几次给他偷偷地挖口子,放走鱼儿。二是大队干部提出明年不养鱼了,改为水田。弄得这个社员不敢在这两万亩水面上下更大的力气经营。
他俩对农村里的大事小情没有不了解的,谈起来如数家珍。我如同听了一堂生动地政治经济学课。由此提升了我对公社党委书记的钦佩之感。没有过硬的本领,清醒的头脑,是无法称职地担当这一重任的。这一夜他俩谈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也听得很认真,很投入。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第8章 摸清基本情况,选择调研对象
我只顾了聚精会神地记录陈福初、余进秋两位农村通的交流谈话内容,连刘进秋什么时候来到曾宪毅房里的都不知道。当听到他参与讨论发言时,我感到有点惊讶。他们三个人谈起当前农村工作如何发展,房间里的气氛更加热烈。
陈福初: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两条腿走路,可以像七里营、华西大队那样,由小集体,走向大集体。也可以由承包制,小而全,小而专,走向集体化,社会化。对于专业户、重点户,资金周转越多,越活,就发展越快。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过去的老路。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汉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干部占大头。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大队、生产队干部太多,给社员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你们公社选择在花护大队试点,实行联队会计、联队干部制,削减大队、生产队干部,取得成功经验。花护大队2300多人,26个生产队,每队7个队干部。现在联合起来,改为13个生产队,每个队仅设一个队长。大队干部由原来的13人,减少到9人,除了大队支书和大队长以外,其他大队干部都在联队兼职,其中6个兼任联队会计。全大队只用了10个半人的工分补贴干部。大队、生产队两级干部大幅减少,生产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快速上去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局面。这个经验要在全县推广。
余进秋:花护大队还采取对大队干部实行检查打分的办法,搞得不好的就减分。基层干部不在多,关键在管理,考察和评比相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三分之一的固定补贴,三分之一的会议工,三分之一的工作效果。用这样三个三分之一的办法,促进和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刘进秋:我们公社的生产队,平均188口人,最大的有300多口人。全社原有370多个生产队,通过联队以后,现有201个生产队,其中300多口人的生产队有3个。生产队干部由原来的每队7人,减少到2人。对精简的大队干部都进行了调整,安排,年纪大的作退休安排,享受一定的待遇,被精简的大队干部也没有意见。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社员的负担。
余进秋:我社今年早稻普遍增产,达到了400万斤。在历史上,每年总产仅在400多万斤循环,去年600多万斤,今年总产可达800多万斤。这就是基层干部完善生产责任制取得的成绩和效果。针对去年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多种经营失误,主要是太白湖的湘莲生产没有抓好;二是财贸工作失误,生猪发展停滞,挨了县里的批评;三是计划生育抓得不紧,全社出现了超计划生育指标一胎的现象,今年既要解决好去年的这些失误之处,又要有新的突破,年初全社就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问题,开展了10个怎么办的大讨论。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首先以组织、发展、扶持专业户、重点户为突围方向,我社的做法是,行政上加强领导,思想上加强疏导,包括司法调解。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上,我社改变传统的抓农业生产的方式,重在科学技术上加强指导,办好广播、培训班,每一个片区派一个专业农技员,编辑科技小报,建立一套完整的科技队伍,把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知识落实到田里,扎根在地里,开花在水里。
陈福初激动地连连说:你们的这些探索都很好,我个人建议确定为明天的调研内容。先下到生产队去,走访专业户、重点户。
余进秋、刘进秋也连声说:要得。要得。你代表县委调查组,我们听你的。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第9章 美丽太白湖畔,有家养鸭专业户
1982年9月4日,星期六,阴
从酉港公社出门,往南不远,就是闻名遐迩的太白湖。吉普车沿太白湖边的机耕路行进,绕湖一周60里。如今太白湖现存水面9800亩,与历史上四万多亩水面相比,大为减少。为了实现以粮为纲,经历多次围湖造田之后,现在的太白湖,不是以水面为主,而是让田土面积占了主体部分,目前田土、水面共八万亩。余进秋交待司机小刘:车速慢一点,看看太白湖的风光,尽量少停车,因为汽车启动一次的用油量等于跑四公里的用油量。余进秋向我们介绍:有人说过去在太白湖上看到过金龙宝殿。新合大队开港时,挖出了石虎、石箭、石锤。石矢不少,锋利无比。太白湖最早的地名叫“护国障”。这说明过去这里至少有一个部落,还有长矛图。相传唐朝诗仙李白曾邀友来此游览,并留下“洞庭湖西秋月辉”这首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护国障改名太白湖。
说话间,我们来到猫山大队养鸭专业户马福喜家。我的目光被窗口的对联深深吸引:
房中云雨拥鸳鸯
窗外春风戏翠鸟
马福喜和他堂客手脚麻利地从屋里搬出十来把木椅子,在禾场里摆成一个圆圈,一边招呼大家落座,一边筛出了芝麻绿豆茶。余进秋要他不要客气,坐下给我们介绍家庭成员和承包养鸭的情况。
马福喜不加思索地说:我今年45岁。堂客徐秋梅,46岁。秋字是一个禾旁加一个火字。大儿叫马文祥,今年24岁。去年结婚。嘚,今年有了孙儿。女儿马桂枝,22岁,初小文化;二儿马文秀,20岁,初中毕业;三儿马文柱,18岁;小儿马文新,13岁;我恩娘83岁,跟我大儿一起生活,口粮由我和两个弟弟共同负担,每人每年200斤谷,每月给几块零花钱。她老人家轮流在每个儿子家里生活两个月,不扣基本口粮。我家承包了18亩田,养了600只鸭,劳力搞不过来,我就要三儿、小儿退学不读书了,给我打帮手。我是十成劳力底分,女儿七成劳力底分,两个儿子也是七成劳力底分。堂客三成劳力底分。六口人插18亩田,按人劳各半承包。种7分棉地,3分自留土。种早稻13亩1分,收了9200多斤谷。上交国家7300多斤,其中三超粮5400多斤,转了鸭子指标2800斤。中稻3亩2分多,亩产量700多斤,共2400斤。晚稻15亩3分,估产650斤,共9945斤。中稻返谷估产200斤。全年总产21745斤。亩产1208斤。晚稻收割后,还向国家上交2000斤,总共向国家贡献1万斤粮食。人平上交一吨粮。家中人平还留有1500斤粮。种谷留两套,装古一套不祘数。全年种子900斤。饲料4645斤,口粮每人700斤。口粮每百斤9.50元,共399元。田里总收入3143元,平均每亩174元。付产物176元,平均每亩9.80元。粮食和付产物相加,总共3319元。棉花每亩70斤匹棉。每亩收入100元。油菜子150斤,价值75元。蚕豆每亩21元,每亩旱土全年收入196元。养鸭550只,三个年头的鸭,隔年嘴也有一部分。隔年子鸭最当道。抚子鸭要喂一年空,买老鸭可以起网见鱼。上交6800斤鲜蛋,零卖400斤,零散50斤,共7250斤,价值6017元。估计还可产鸭旦3400斤。每天可产50斤。养鸭总收入8839元。看鸭的人要听得,挨得,比是人都小些。每只鸭年产量19.3斤。今年春天被老鼠药闹死180多只鸭,准备不搞了的。是余书记要我还是搞,我只好又从银行里拿存款,买进来一百多只鸭。今年已经开支费用:
早稻肥料,磷酸二力甲,5包,每包3.96元,小计19.8元;尿素350斤,每百斤22.50元,小计78.70元;钾肥2包,每包13元,小计26元;碳铵900斤,每百斤9元,小计81元;早稻饼肥251.5元;早稻肥料共支出457元。晚稻肥料,磷肥1200斤,66元;碳铵1000斤,90元;尿素5包,110元;钾肥2包,26元,晚稻肥料共292元。全年肥料共支出749元。
早、晚稻农药,甲安磷6瓶,每瓶6元,小计36元;稻瘟净6瓶,价5元,小计30元;井岗霉素6瓶,价5元,小计30元。全年两季稻农药共支出96元。
添置打稻机一部,110元,折旧费22元。一张犁18元,折旧费4元。缆索3根,箩筐4担,零碎开支20元。农具全年费用46元。请牛工10个,100元。请临工3个,每个10元,30元。双抢时,花护大队看到我队上的牛困翻了,他拉卡卡盘,每个牛工要15元。曾宪毅片长说,花护的价格太高了,不请他们的,我跟你去调剂牛工。请牛工伙食开销20元,全年请工伙食费共150元。全年田土成本开支七七八八加起来总共1170多元。
鸭佬得的生活开支太大了,兼不了好多钱。公社食品站每回在我们交鸭蛋的时候,赖起你吃肉,吃猪油,一砍就是几斤。他们说:你卖这么多的钱,不吃会成爆发户,招呼又像以前那样要挨斗。养鸭开支:今年新购进子鸭350多只,成本350元;原有老鸭180只,总共530只。每只成鸭卖得3—4元。鸭子每年的成本消耗百分之二十。现有鸭子共值1600元。养鸭赚钱主要靠鸭蛋收入。整个鸭子的饲料开支2500多元。我家全年总收入12354元,减去养鸭、田地成本开支3648元,还有8706元,人平纯收入1451元,人平毛收入2000多元。总的来看,投资1元,可换回收入3.38元。
我注意观察马福喜,中等个子,单瘦,黧黑的圆脸,漆黑的披发,稀疏的络腮胡子,上着青绒布对襟罩衫,蓝色绒衣,内套白汗衫,穿一条蓝棉绸裤子,卷齐大腿。他手指缝里夹一支常德精装烟,不时深吸一口,吐出大团淡蓝色的烟雾。他指着陈福初手里的电子计算器说:“哦!那还是个算盘哦!科学得很,巧得很啰!我明年修了房子,就买部电视机机儿,在楼上放下得。那东西就向得很啦!”
余进秋:你还没讲完。接着讲啊!
我看见余进秋说这话时,把手里的烟蒂丢掉了,他看了一眼,又捡起来,吹掉灰又吸了两口,然后才丢掉。原来是他下意识地丢掉了烟蒂,看看还有那么长一截,有点心疼,又捡起来再吸了两口。
马福喜接着介绍:我家每年上交款项600多元。该缴的我都已经缴齐了。像我这号户不采,采何个去哟?!
陈福初笑着纠正:要这样讲,像我这号户,不带头完成国家上交任务,谁带头啊?!
马福喜:是的。是的。俺没得文化,只晓得讲土话。今年的收入还有几项,喂养生猪,其中子猪收入500元,肥猪150元,共650元;黄麻60元,水果30元。人平家庭副业收入100元。家庭总收入13094元,纯利9306元。我9岁开始养鸭,一直没有丢过赶鸭的篙子。有时候跟大队里搞斗毛了,就跑回家不搞哒。俺屋里解放前没有插过田,世代就靠喂鸭子,放花篮过日子。公社党委支持我今年养鸭,两次给贷款,共1000元。肉食水产站贷款500元。党委支持了饼肥9000多斤。大队党支部支持我一点尿素,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给鸭子放闹药的人严格追责任。去年,有的人眼红我养鸭赚了钱,就用一块塑料纸,铺在我的鸭子出入的路上,夜里往塑料纸上放老鼠药,早晨起来收起走。那一向,我的鸭子吃了老鼠药,像倒劈柴似的,被毒死了一半,那才叫人心疼。去年养鸭的收入差得不听见了。今年冬修水利,我又看鸭又上冬修工地,都搞得过来,俺家总个有人。架势,打祘搞专业承包,插0.6亩基本田,上交150元纯利。后来看到家里有劳力,就承包了18亩田。无论我买种谷,还是平时出门,横直钱粮都装在我身上的。别人讲我是余书记的重点户。在这个时候,稻还没有出,全队的社员都接俺的鸭子去治虫,撮下得,还踩下得草。我养鸭,其实大家都受益。
去年养鸭收入1000多元。田里收稻谷7000斤。去年死了两头猪。去年黄麻收入100元。去年亏本哒。今年不是公社党委支持,搞不起来。我去年欠了3000斤谷,欠款2400元。今年还清了老账2300元,还清了稻谷1000斤。上缴了国家上交款500多元。打算在银行里分别存点活期,存点定期。就是担心今后的政策还不晓得何么搞起的。不过也顾不得那么多。人总要做事,不能怕政策变就闲到。我明年的家庭副业要搞得更活点。事情明摆起的,只有养鸭最弄钱。我明年养鸭700只,产鸭蛋14000斤。我还要插18亩田,还要烧9万块红砖。插田、烧砖,都是自己家里人搞,不请人。除了买化肥农药、除了买煤的钱,省下了别的开支,赚点净钱。我把插田、烧砖作垫底。你把我的鸭闹死了,我还有田里,去这头有那头,是个稳当家伙。我把700只鸭开成两群。你闹死了这一群,我还有那一群,总不可能把两群都一下闹死啵?我不是讲刁(骄)傲话,我养鸭不怕它得病,只怕它被闹死。我的堂客养鸭比我还厉害些。我没得多的想法,只想自己修一栋楼房,买部电视机,收工回来,先坐下看下得电视,就要得哒。
余进秋:连友大队孔凡青家里养两头公猪,有一部电视机,一部小发电机,挑到哪里,放到哪里,还有部三用机。人家结婚请他,他就挑着电视机、发电机,晚上搞两个钟头,收5元人民币。还养母猪,肉猪。他会安排。人要发财,就要会调排。
马福喜:俺队上好多人打伙伙讲,说我修这栋房子,不养鸭子哪有这么多钱呀?过去,我只包了5个月产,工作组抬了我的麻网船,罚了1000元,硬把我吓怕了。我现在装古的是,到时候上头的政策变卦,我只是把房屋,把家什给你就是的。我不能只顾自己发财,还要关心比我困难的人。我给困难户送去了300元,不要偿还的。
我想,如果李白如今来到太白湖,看了湖内湖外的美景,听了马福喜的发家致福经,又将会写出何等豪迈的诗篇呢?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第10章 倾听猫山大队秘书一席谈,全面承包开
1982年9月4日15时。我们走进酉港公社猫山大队部,倾听猫山大队秘书马从一介绍情况:上级领导都在这里,我汇报一下猫山大队的情况。全大队有旱地5021亩,水田3725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大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从去年实行责任制的情况看,由于方法不当,还是有很多弊病。去年全大队粮食产量368万斤,每人年均纯收入260多元。1980年人均纯收入105元。去年比1980年增产1268200斤。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为了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制,按人四劳六的比例承包田土。有个别的生产队出现了人劳各半。在承包的过程当中,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进行田土调整。年初落实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粮食指标下达的358万斤。早稻1749000斤。全年可达410万斤。按照当前晚稻长势来看,是超历史的趋势。完善的项目就比较多。每人平均耕地面积,水田2.2亩,每10分底分7.02亩。要求每10分劳动力底分承包8.8亩。还有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专业生产。我们按照典型引路的方法,做了一些工作。木匠,裁缝,搞专业承包。少包一点田土,腾出一部分时间搞专业。方法很多,有的只插口粮田,每年向队上交150元的纯利润,只负担款项提留,不承担秋冬修任务,也不承担粮食上交任务。对于马福喜这样的专业户,大队实行生产技术指导到田。由于他过去只晓得喂鸭,不会种田,种早稻不晒田,还是按他的老办法,田里的稻苗挤挤密密,充足有余,他还施了日本尿素,关上满满一丘田的水。大队党支部书记老谢发现了,给他放了水。他回来就吵:“我昨日撒的日本尿素,你们给我把水放了。跟我赔。”各个生产队共有154亩水面,大队使用的水面70亩。这70亩水面,每年是由大队副业队管理的。每到收莲子的时候,就调工。调的人像是卖篮盘(注:指太阳)的,太阳一落土也就收工了。70亩水面没有好多收入。今年改变了办法,不调工了,承包给肖才冬,上交3200元纯利。除了70亩水面,大队还交给他一栋屋,五条莲船,还管理300株杨树。不论他收入一千还是一万,反正刀脱把脱。收入再多,也是归他自己。每亩莲田,搞得好可收入100来斤湘莲。今年,他的湘莲收了1300斤,价值2600元。他放了15000尾鲤鱼,长得好的,一尾一年两三斤,不很的,一尾也能长1斤左右。按70%的成活率,还有10500尾鲤鱼。他雇佣了5个劳动力,与每个人签订了合同,约法三章,不许中途退席。春天大家一起看湖,秋天大家一起收莲子。按投工日计算报酬。贷款500元,相互凑集资金200元,作为前期投入。大队只认他这个头,别的一概不管。他们在生产队与同等劳力一样包了水田。他们承包这70亩水面,完全是剩余劳动力的联合经营。大队机动船也实行了承包,包给社员肖礼堂,17吨位,价值4500元,交纯利2000元。他与连安大队郭春生、麻阳老联合,一个开车,一个驾驶。分月交产,上船第一天就预交一个月,现已交了1336元。大队碾米机承包给了残疾人肖才标,他43岁,脑壳灵活,只是腿有一点跛。他每年交大队1800元。两筒油榨承包给了胥小利、周庆武等4人,上交纯利3400元。各生产队的8台手扶拖拉机也承包到人了。就连1台锯齿扎花机也承包给了肖赶早、吴德华,除了要交纯利400元,还要负责一座电动机埠的抗旱抽水工作。
今年大队向生产队提留10417元。共有六项:民办教师12人,每人每月31元,除开国家部分,共有4464元;现役军人5人,每人500斤现粮,300元补贴款,共2000元;退休大队干部5人,795元;现任大队干部7人,2400元;植保工作150元;还有其他608元。
据我所知,澧县合口公社有个大队,社员不肯与队上签承包合同。干部为了交差,向学生搞点物资刺激,要学生从屋里偷章子,盖章签合同。我们大队不存在这种情况,社员都是自觉自愿地与队上签订合同。集体能发包的全都有人主动承包。
社员每承包一台手扶拖拉机,向队上交350元—400元纯利,优先本队春插和双抢耙田。对本队社员使用优惠,每耙一亩田收8角钱,比对外少收20%。给本队社员运货,跑酉港镇一趟2元。要求保本保质,就是说生产队将手扶拖拉机交给机手时,拖一车东西,在柳林嘴打一个转,没有毛病;归还时,同样拖一车东西,跑同样的路程,不出故障。
全大队每个生产队的小塘小水,也都承包到人了。每亩水面交200斤到300斤鲜鱼。全大队共有21个水氹,计64亩水面。还将禾场,堤埂,窑基,承包给了社员。总之,全大队专业户占总户数的5.6%,共有24户。全大队共有上交万斤粮的重点户10户。全大队共有专业户、重点户44户,占10.4%。
预计全大队今年水田总产值59万元;棉花490担,价值71200元;油料27680元,棉油每亩10斤,油菜子50000多斤;付产物38980元;专业承包12000元;高产作物14700元。全年总产值74万元。
承包方面,还有个很特殊的例子。我大队第7生产队黄济财,36岁,儿子14岁,父子没有承包水田,而是承包饲养生产队的6头耕牛,每年每头牛付酬700斤稻谷。他除了承包本队的6头牛以外,还承包了隔壁队上的几头牛,一共承包了十几头牛。双抢以后,他两父子便把十几头牛全部赶进目平湖芦苇滩自然放养,直到来年春天,把牛收回来,交给牛的主人家犁田。反正一条牛是看,两条牛也是看,并不需要增加成本。他承包其他生产队的几头牛,得的报酬比承包本生产队6头牛还多一些,每年每头牛1000斤谷,每月报销一根牛绳。这种承包方式让三方都受益。
由于生产上的联合,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像婆媳关系,叔侄关系,邻里关系,兄弟关系都得到了改善、融洽。例如我大队第1生产队社员胥树明,木匠,承包12亩田,常年在外做木工活,他就把自己的12亩水田交给邻居肖义硕经营,全年总收入按4:6进行分配。第7生产队肖才正,承包10亩水田,他交与本队社员肖海顺,自己在外开拖拉机,所赚运费两人对分。第7生产队易孝佳两公婆,承包6亩水田,全是迟熟,他同亲戚李金生实行你帮我几天我帮你几天的兑工方式,无论插早熟,还是插迟熟,都做到了不误农时。
我们大队帮助专业、重点户的办法:一是加强思想诱导,消除顾虑;二是给予资金援助,因为他们也有浅起的时候,提供足够的贷款及时解难;三是加强管理,对投药投毒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四是物资上给予扶植。
群众当前的认识没别的,就担心政策有变,不敢雇工,害怕交税。专业户都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过去都挨过整,害怕政策变的思想比较普遍。对专业户、重点户说三道四的也有,像第1生产队的社员对马福喜就没少风言风语,一是认为他种田不里手,二是认为他把上级哄活了,层层支持他化肥,农药,样样都有,谁都搞他不赢。三是认为他是那种龙还没有现出来爪子就现出来了的人,事情还没有做,事先就宣扬出去了,弄得一世界的人都晓得。
1234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