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说起来,公子此番南下,或许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不能相见……没法再与公子高谈阔论,实在让人感伤。」
娄素珍由衷发出慨叹。
朱浩笑道:「唐先生可不会离开京城,我会让他多过来与夫人叙话,聊解寂寥。」
娄素珍白了朱浩一眼,道:「公子可真会差遣人,唐先生一心琢磨的是如何才能无事一身轻,回乡过那种闲云野鹤、放马南山的生活,妾身跟他谈国事,他能听得进去?」
朱浩道:「夫人莫要忘了先前我们的约定,要让先生成为大明的栋梁,不在于他有多少能力,而在于他踏实肯做,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进取……督促之事我身为学生始终无法胜任,还是夫人来规劝比较好!」
说好了你留在我身边,目的就是帮唐寅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做好皇帝幕僚和臣子的角色。
现在让你管理女学,你倒好,有了兴趣和人生追求,
就打算把太阳撂下不管?
那可不行!
说好的事,你就要帮我做到,管你用什么方式。
拉也要把唐寅拉在朝堂上,让他继续干活!
……
……
临出发前一晚,在见过娄素珍后,朱浩才知道与他同行的人正是他预测的余承勋。
朝廷并没有派工部或是户部的人南下,三法司的人也没有同行,等于就派了两个翰林去调查江南海防账目上的问题,给出的指导意见是到了南京后,会由南京守备勋臣、南户部、应天府的人,协同督察。
朱浩和余承勋等于是「钦差」,虽然没有统调一切的权力,却又调阅一切账本的权力,若是需要核查什么人,可以借助南京刑部的人帮忙。
以杨慎传达的意思,杨廷和已提前打过招呼,朱浩和余承勋抵达南京后,南六部会全力配合。
甚至还有南京锦衣卫的人相助。
指的就是朱浩的大伯朱万宏。
说起来朱浩有一段时间没听到朱万宏的消息了,他知道朱万宏在南京百无聊赖,一心寻找返回京师的契机,这次去……朱浩可不敢对朱万宏掉以轻心,万一这个便宜大伯再对他进行一番威胁,或是拿出一些非常规手段呢?
「……道南京后,达甫将会出面接待你们,如今他在那边有了一定关系和人脉,那时会协助你们办案。」
杨慎传达完事情,将要离开时,特别对朱浩说了一句。
朱浩道:「用修兄,其实我跟达甫……有些嫌隙。」
杨慎点头:「我知道,你们有何误会当面说清楚就好,如今达甫在南京官场已站稳脚跟,但他一心回京师,此番对他而言也是个难得的机会,若是能趁机把南户部一些事……查出来,你们都有大功劳。」
果然是心怀鬼胎。
说什么查东南海防项目,其实说白了就是去查南户部,查黄瓒。
这才是杨廷和的目的。
朱浩问道:「那用修兄,除了我们外,还有旁人查案吗?」
杨慎本来已要上马车,闻言回头看来眼朱浩,露出些微惊讶之色,显然朱浩的问题有点太过直接,或者说切中要害。
朱浩的政治觉悟可不一般,既然我和余承勋都是杨廷和潜在的怀疑对象,查黄瓒这么要紧的事,怎可能让我们两个没多少办案经验的翰林全权负责呢?别是把我们放在明面上当幌子,去吸引火力,其实背地里另派人去查?
「没有别人,好好做。」
杨慎自然不会对朱浩坦诚以告,随便嘱咐一句,便登马车而去。
……
……
当晚,孙交有些不放心,派人把朱浩叫到府上,问询朱浩南下的计划。
「……老夫未能帮你留在京城,不过介夫明言,只是让你去南方查案,最长也就三四个月,年底前就能回来。」孙交道,「敬道啊,你不在京城的话……陛下那边……呃,你可有安排妥当?」
孙交既是不放心朱浩,也怕小皇帝那边出什么岔子。
老人家经历的事情多了,想法就比较复杂,瞻前顾后,对什么事都要展开联想一番,孙交也不例外。
比如说朱浩不在京城,新皇能否把朝事都处理好,万一不妥,是不是朱浩给陛下做事的秘密就败露了?
朱浩长久不再京城,新皇会不会宠信他人?朱浩会不会就此失宠?
朱浩到南方后,会不会有人暗中使绊,甚至行那暗杀之举?
孙交顾虑的事情多,也是因为他知道朱浩的身份不简单,再就是已从心底接受了朱浩这个女婿,不想他出事。
朱浩笑道:「都安排好了,孙老放心。」
孙交长长呼出一口气:「敬道,其实老夫不太推崇你这般工于心计,以你的年岁,真该到地方上历练历练,但老夫又知你的苦衷……此番本想让犬子陪你同往,但又怕被人闲话……」
好像跟行将就木的老人,孙交说话非常絮叨。
朱浩认真倾听,但心底还是认为确实没什么营养。
「老夫就对你说一句,到江南后,一切不可强求,办完事早些回来,你要防的并不单单是杨介夫,而是……唉!」
孙交欲言又止。
朱浩道:「孙老是在提醒我,我长期不在,陛下会转而信任他人?」
孙交一怔。
这小子,说话就是这么冲,真想掐死他,可又无法否认,场面着实让人尴尬。
「陛下信任谁,臣子无法干涉,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未来一段时间,京城内会发生很多大事,我早就筹划好一切,这也是我能安心南下,并认为可以全身而退的原因……孙老保重,希望回朝后,再多聆听您老的教诲。」
朱浩拱手行礼。
「你这小子,没事还提醒起老夫来了?你是想说,老夫会在你回来之前,致仕离朝是吧?你到底有何盘算?有何不能对老夫明说的?你觉得老夫会泄密吗?」
孙交有些着恼。
感觉自己就像个透明人一样,浑身上下都被朱浩看透,可以自己老辣的眼光,却根本不知朱浩这小子在搞什么名堂。
气煞人也!
孙交终于明白,为何朱浩能在新皇那边如鱼得水,就因为他好像什么事都能猜到。
朱浩笑道:「孙老,我想帮刘学士入阁,能说的就这么多。」
「你以为那么容易吗……也罢,老夫看你如何运筹,若刘学士成功入阁,老夫真心替他高兴!」
孙交本药斥责朱浩一番,说他不切实际。
但转念一想,我说这个干嘛?
就当是跟朱浩打个赌,看看朱浩是否真的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不也挺好吗?
没完成,回头再教训他。
完成了,等他回到京城,好好褒奖。
对年轻人就该如此。





锦衣状元 第六百九十七章 这次用点直接的方式
夜晚。
娄素珍卧室内,孙岚前来拜访,问询有关那首《临江仙》词作者之事。
「公子承认,那词的确是他所作,以他当时态度之淡然,我意识到,或在公子心目中,一首词的虚名不算什么,他年纪轻轻,却有远超时下名家大儒的豁达,这般气度实有将相之风,妹妹这下该心安了吧?」
娄素珍言语间带着些许羡慕。
这个傻妹妹平时还在那儿自怨自艾呢,却不知真命天子早就已成为她的夫婿,却还总想着去搞点事,来个什么精神恋爱?
现在你知晓了,原来你心中倾慕的那个可以用波澜壮阔的词句来指点江山之人,就是你未来的枕边人,作何感想?
还总想逃避婚姻,独善其身么?
孙岚好像早就料到这结果,苦笑道:「想来真相便是如此了。」
娄素珍一听不由莞尔:「令尊不可能会欺瞒自己的女儿……令尊说过,是杨家公子在他面前承认词作乃朱浩所作,此等事怎可能会有假?唉!好好对他吧,明天他就要启程南下,今晚本该是你们夫妻相聚的时候,你是不是……」
言外之意,你现在趁着朱浩走之前弥补一下,密切夫妻关系,或许来得及。
朱浩要出远门,再回来时或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后,若不顺利,可能待在江南一两年都有可能。
世道艰难,一两年后谁知会是如何光景?夫妻间有什么误会,就到房里说清楚,干嘛要在我这里废话呢?
孙岚微微摇头:「时也命也,其实……我并没有反对什么,只是……」
「现在得知倾慕之人,早就在你身边,后悔了?」
娄素珍毕竟不是年轻女人,她有一颗成熟而知性的灵魂,所以老喜欢拿这个不开窍的妹妹打趣,「这时候都不知珍惜眼前人?公子才华横溢,天下之间对他倾慕的女子不知凡几,你有这般好的机会,应当把握才是,可莫要让人鸠占鹊巢。」
娄素珍说这话,其实是为了孙岚好。
由于对朱浩有过承诺,娄素珍不能把欧阳菲甘心做妾之事告诉孙岚,以娄素珍猜想,若是朱浩南下时间长,而欧阳菲早就有意委身,那等朱浩回来的时候,或许欧阳菲就要以妾侍的身份挑战孙岚的地位。
虽然从法理上来讲,孙岚作为正妻,不该怕这些。
但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正妻还不如小妾受宠,得不到丈夫的心,那女人做得岂不是很失败?
孙岚点点头,却没说什么。
显然孙岚心中有些顾虑,主要是朱浩那边……好像太过冷漠,女儿家很难自己主动去把那一步踏出去。
……
……
朱浩临走前,也就是出发前的上午,带着孙岚回去看了看朱娘。
简单寒暄后,朱浩便乘坐马车出城。
孙岚微微叹了口气,神色中多了几分闺中妇人的幽怨。
「好好看家,等我回来。」
朱浩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大声道:「有事你应该知道找谁……另外还有人暗中相护,你不必担心。我走了。」
朱浩对孙岚说了两句。
虽然都是简单的交托之言,但孙岚却觉得话中有话。
望着马车远去,旁边丫鬟春瑜近前道:「小姐,该上轿了。」
「嗯?」
孙岚收回心神,轿夫早就等候在旁,恭敬地等候吩咐。此事她才想起,朱浩为了她出行方便,特意买了顶轿子让她乘坐。
孙岚没再有什么感怀身世的举动。
比之一般闺中女子,她现在有「事业」,还有娄素珍这个闺蜜,生活不会觉得多苦闷,
人生有很多事等着她去做,不必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男人身上。这个时代,女人有她这般独立自主的心态,实属难能可贵。
……
……
朱浩与余承勋同行。
各自带了随从,杨廷和又让顺天府派了十多名衙差随行,一行近三十号人,算得上人多势众。
但对于朱四来说,还是放心不下,坚持要派锦衣卫贴身保护。
这样一来,目标未免太大,最后商议的结果,是让骆安亲自带人,以去江南调查倭寇海盗肆虐情况,以及整顿南京锦衣卫为由,让其为朱浩打前哨站,这也是为防止有什么紧急事务,要联系朱浩而不得,耽误大事。
朱浩对此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让任何锦衣卫出现在南下队伍面前,事情不能做得太明显。
……
……
朱浩一行出了京城。
计划用二十七天时间抵达南京,从路程来说,已算有点赶了。
毕竟不是星夜兼程,路上主要乘船,走运河,南下途中一路不停歇,要住也都是住运河沿岸的驿站,到南京后计划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把公务办完,基本不会出南京城,办完后便返回。
差不多两个多月的公干期,若是事情有拖延,基本会在年底前才能回京。
朱浩启程后头几天,朝堂上波澜不惊,基本没什么大的消息。
朱四批阅奏疏的情况,跟以往几无二致。
杨廷和想从这一点上来察觉端倪,暂时看来没机会,毕竟现在张佐等司礼监太监逐渐有经验了,朱四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批阅那些不太难的奏疏,没有任何问题。
遇事,先弄清楚应该找什么衙门,涉及银钱当找准,施压还是宽赠,涉及到人事任免则应当注意党派还有资历,涉及到边防事务如何才能做到恩威并施……种种事情,朱四在朱浩言传身教下也都熟悉了。
本来这两个月朱浩便有意往听从内阁意见上靠,多数奏疏都以内阁意见为准,这也避免了他走后,出现奏疏朱批有极大落差的情况。
但朱浩清楚,以杨廷和的老练毒辣,用不了多久,便会发觉小皇帝在处理朝务方面能力有所下降。
那就必须要在杨廷和起疑心前,来一件令其分心无暇之事,让其没时间去注意奏疏批阅的细微差别。
那就是推刘春入阁。
……
……
起事方式很直接。
这天朝堂上,朱四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开了个话题:「诸位卿家,早在数月前朕便提出要在内阁增加阁臣人选,也不多加,只增一人,先前问过诸位卿家的意见,眼下朕提议由翰林学士刘春刘卿家入阁,诸位议一议吧。」
话题一开,朝堂上顿时炸开锅。
皇帝说话太直接了。
没来由的,直接说要增加阁臣,还指定是刘春,简直不给别人反应的时间。
孙交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也被皇帝这种说话做事的方式吓了一大跳。
孙交心想,敬道临别前说要在其走后,帮刘仁仲入阁,原本以为他有多高明的手段,就这……
此话题一出,众大臣就应该表面自己的态度,首当其冲就是杨廷和,毕竟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有资格在谁入阁的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杨廷和出列道:「陛下,如今选秀之事已差不多就要尘埃落定,眼看大婚临近,不当于此时节外生枝。」
话说朱浩离开京城后,朱四还要面对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选皇后。
现在选三人选已定,分别是陈氏、张氏和文氏。
此三人都非
常貌美,历史上,陈氏被选为皇后,为孝洁肃皇后,流产血崩而死;张氏继任皇后后,为张废后;文氏则为文恭妃,因事而被幽禁,嘉靖十一年死。
朱四的薄情寡恩,在三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也有一定缘由,那就是三女都是张太后为朱厚熜选出来的,他不喜欢,生出逆反心理,导致后来他对内宫女人一直没什么好脾气,不然也不会发生「壬寅宫变」,差点死在女人手里。
朱四脸上全都是不满:「朕举荐个入阁人选,这叫节外生枝?一个在宫内,一个在朝堂,相互间不影响吧?还是说杨阁老不愿意让旁人入阁,影响到你施政?」
言辞极其激烈,简直是直斥当下这种不正常的君臣关系。
杨廷和听了心头发怵。
先前小皇帝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发作了?这是抽什么风?还是说我先前说的「节外生枝」字眼,触到新皇的逆鳞?
就在有大臣要跳出来「死谏」,让朱四收回成命时,小皇帝突然话锋一转:「算了,朕不跟你们争,入阁人选方面,朝中早就有过商议,想必诸位心里已有数,这两日朝堂上,把备选者逐一报上来,这次朕跟诸位卿家一起好好议上一议……朕不独专,最后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如何?」
此话一出,新皇瞬间从一个任性妄为的昏君,变成一个尊重大臣意见的明君。
这转变……
真有点神经病啊。
……
……
朝议结束。
杨廷和刚回到内阁值房,蒋冕便近前询问:「介夫,你觉得……陛下此为何意?难道真要让刘仁仲入阁?」
莫说蒋冕没明白,连杨廷和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新皇到底是闹哪出?
乍提出刘春入阁之事,后面态度却突然变得模棱两可,意思是朕不强求。
这跟先前朱四做事喜欢用一些阴谋诡诈的手段不同,按照大臣们对小皇帝的了解,若皇帝真有意让刘春入阁,应该会旁敲侧击,不该如此直接才对。
越是如此,其中越有猫腻。
怕是背后还有个入阁候选者,伺机而动……
莫非小皇帝想让唐寅进翰林院,甚至直接入阁?还是说强推孙交上位?
再或是……




锦衣状元 第六百九十八章 杨老头也要面子
刘春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这让他烦闷不已。
没事总把我推出来干嘛?
我就想好好在翰林院混日子,怎么时不时就把我入阁之事拿出来讨论一番?
分明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刘春并未参加当日朝议,不知细节,只能去孙交府上拜访,问询情况。
现在刘春虽然被一些中下层官员推崇,但上层官员都有意疏远他,刘春也知道自己跟杨廷和不睦,在入阁这件事上就是小皇帝剃头挑子一头热,杨廷和在朝堂上公然反对,几乎将他入阁的路途给堵死了。
只有孙交,还跟他正常交往,一点都不避嫌,可能是因为二人都欣赏朱浩,成为一个引子,让二人可以打破成见。
还有个原因,二人都不是严格意义上杨廷和派系的人,所以才会惺惺相惜。
「……仁仲,你不必多想,就是陛下在朝会上推荐你入阁,让大臣们议一议,不打紧。」
孙交笑着安慰。
刘春道:「陛下为何要将我单独推出来?岂非让我成为众矢之的?这朝中上下,谁人不眼巴巴望着内阁门楣?我是否应当去找陛下申明……」
刘春没说太明白,他是想说,***脆直接去找皇帝,说我没有入阁的打算,所以以后再次廷推内阁大学士的时候,不要把我加在其中。
但就本心而言,刘春还是希望自己能在致仕前入阁,于是乎连「申明」具体指什么都含糊其辞。
孙交自然明白刘春说的是什么,很想吐槽,你要是真这么想的话,倒是直说啊。
孙交似笑非笑,看向刘春的目光中满是揶揄……殊不知正是你欣赏的朱敬道要把你塞进内阁?
你觉得自己在提拔朱浩,却不知正因为你把朱浩当自己人,对朱浩像子侄一样照顾,现在他反过来投桃报李,想助你入阁?爱屋及乌,如今连新皇都对你信任有加,真不知谁欣赏谁。
可这些话,明明就在嘴边却没法说出来。
孙交道:「敬道走之前,你可有见过他?」
刘春皱眉,不明白为何老友突然提到朱浩,简单停顿后,摇摇头表示没有。
「哎呀,说起来,老夫倒是见过他,眼看都要去南京了,却总想着京城的事……有些事明明不可为,他偏偏为之,真是太执拗了……你心安理得,好好看戏就行,不要把自己当成局内人,无论朝堂发生什么,由他去。」
孙交先提朱浩,再安慰刘春。
刘春听得一脸懵逼。
你孙老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说话方式跟谁学的?
我问你是怎么回事,你却让我安心?要不是每天那么多人来拜访,我不厌其烦,你以为进入舆论漩涡中心很好玩吗?皇帝怎么不提你孙志同入阁?让你也尝尝周围人对你冷嘲热讽指指点点的感觉?
孙交没什么好说的。
他在想,朱浩会用什么手段帮刘春入阁。
现在事情这么直截了当说出来,丝毫转圜的余地都没有,很是耐人寻味,若皇帝和朱浩真就这么个直来直去的性格,大概也不会让杨廷和等文臣那么头疼了吧?
……
……
杨府。
杨慎当晚在自家书房见到父亲,他已有多日未曾见到父亲身影,过来也是想问问有关刘春入阁之事,毕竟这已是翰林院乃至整个朝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或否有人入阁,谁入阁,你不必理会。」
杨廷和明显没心思跟儿子探讨。
杨慎道:「可现在陛下已在朝会上提出……若陛下强行推进的话,岂非朝堂不宁?」
杨廷和不耐烦
地摆摆手,道:「为父现在顾不上这些!」
杨慎看到父亲手上拿着西北边关奏报,涉及三边和宣大等地军务。
宣大一线,安排彭泽的门生道宣大任总督……
不单纯是陈九畴,陈九畴还带去了一整个总督衙门班底,全都是彭泽的人,等于说宣大一线的兵马大权现在彻底落到了杨廷和手里。
但随着军务交接完成,陈九畴将更多情况上报,杨廷和才知道前任宣大总督臧凤在宣大总督任上多么如履薄冰。
简直是个烂到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府库严重亏空,军械不足,军户逃户缺籍,边关城塞和堡垒年久失修,官制混乱……
真不是一两句话所能概括,这也让杨廷和深刻地理解到,为何臧凤要为白羊口一战中的战报进行遮掩,因为真到了不能再有丝毫差错的地步。
要是太平年景倒还好。
可问题是……现在鞑靼人知道大明宣大一线已是纸老虎,其袭扰重点从三边转移到了宣大。
杨慎问道:「父亲可是为宣大战事发愁?最近京师街面上出现不少内迁商贾,说宣大地面已有小半年时间无法通商,一些土堡经常被鞑靼人袭扰,军户们没法出去种地,导致田土荒芜。有的土堡甚至长期被鞑靼人围困,中断消息月余甚至两三月……」
1...309310311312313...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