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不大,其实鞑靼人那边也没有主动要跟大明开战的意思。
大明骑兵数量要比鞑靼人多,毕竟宣大是大明的地盘,鞑靼人一旦发现大明骑兵杀出城来,立即一哄而散,反之若鞑靼人马集结,数量超过城塞内大明骑兵,大明骑兵也撒丫子就逃回城塞。
双方保持了一种默契。
你抢劫你的,我做我的门面功夫,只要不短兵相接,爱咋咋地,就算你们鞑靼人把营寨安到我大明堡垒下,我们也可以做到跟你们相安无事。
毛纪道:「一直没有一场像样的胜利,如此下去的确不是办法!不把鞑靼人打痛,鞑靼人还以为我大明边疆不设防呢!」
杨廷和拿起一份三边奏报,道:「那就看延绥援军到达后,这场仗怎么打!希望能一切顺利,鞑靼人慑于我大明军威,自行撤退,无论如何先熬过这一年再说。」
……
……
杨廷和打着如意算盘。
现在西北局势乱成一锅粥。
但以前作为风暴之眼的三边,今年却基本没遭遇什么压力。
之前杨廷和通过宣大乱象,成功拿到宣大军权,若是从三边调拨人马援助宣府大同,而鞑靼人见好就收,等过了冬天,来年开春把宣大城塞堡垒加固一下,把坍塌的外长城修缮妥当,对杨廷和来说那就太完美了。
三边和宣大军权在手,小皇帝的算盘彻底落空,杨廷和便能以此为跳板,开始往京畿戍卫方面入手,逐渐把京营等换上他的人……
西北毕竟关乎到大明朝廷近半数开销用度,掌握了西北,杨廷和等于是将大明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手,但这只是开销方面,下一步就把产地也掌控……也就是江南税赋,这就需要把南京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换成他的人。
计划一步步来。
前提必须是宣大局势要可控,西北尽入其手才能奢谈后续。
现在朝廷需要南户部尚书黄瓒帮忙筹措军需物资,暂时不能对其下手。
杨廷和让朱浩和余承勋往南方去,其实有打草惊蛇的意思,先布置几颗钉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江南的气球给扎爆了。





锦衣状元 第七百零一章 缺钱、缺粮
朱浩不在京城,朱四少了称心如意的帮手,感觉做什么都有心无力。
于是乎。
张佐经常被朱四问询有关朱浩的情况。
朱浩到哪儿了?
朱浩现在情况如何?
可有来信?
一系列问题,让张佐日益焦躁不安。
虽然朱浩奉命往南京查账,暗中有锦衣卫追随保护,可毕竟要遮人耳目,避免引发杨廷和对朱浩新的怀疑,同时朱浩身边还有余承勋等杨廷和亲信跟随监视,怎么可能会有太多有关朱浩的消息传到京城?
「……一切都好,照理说,应当在九月中下旬到南京。」
「啊,那时朕刚好大婚,他在南方来不及参加了啊!」朱四说完,脸上满是遗憾之色。
张佐心想,皇帝大婚,作为臣子能亲眼见证自然好,不行也没什么,天下官员那么多,也没见谁非要入宫参加皇帝大婚典礼,弄得好像你这个皇帝完全离不开朱浩一般……陛下,咱能不能稍微矜持点?
本来张佐以为朱四问完后能消停一下,谁知没过两天,朱四又问出同样的问题。
这就让张佐非常郁闷了,好像皇帝身边,离开朱浩就没人能办成事似的?
陛下,咱可不能偏心啊。
……
……
朱浩虽然不在京城,但朝堂上君臣斗法却愈演愈烈。
随着三边调兵命令下达,三边兵马将要调到偏头关、大同等处,协助防御,有一点很麻烦,三边兵马需要自带干粮。
倒不是为难三边地方将士,而是因为宣大一线自己的军粮物资供应都嫌不足,管饭管不起啊。
一连几天,朝堂上都在为西北征调多少钱粮而争得不可开交,虽然今年河道用银少了一些,但西北开支巨大,毕竟战事从年初持续到了九月,这种长时间的战备状态,使得西北需要源源不断的钱粮供应,而自产有近乎于无……
这天孙交回到家中就被告知,兵部尚书彭泽登门拜访。
「老爷,彭大人已在书房等候多时了。」
让孙交着恼的是,彭泽来就来嘛,还提前到自家书房等候,丝毫也不见外,如此一来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
避无可避,孙交只能在会客厅接见彭泽。
「幸庵啊,你不请自来,老朽这心里七上八下的……不会是又来伸手要钱的吧?」孙交没什么好避讳的,上来就把话挑明。
彭泽字济物,号幸庵。
在大明,相熟的官员间多以表字相称,彭泽在西北多年,属于半生戎马,既是官又是将,旁人便常以别号相称。
彭泽年岁小孙交不少,资历远不如孙交,再加上这次上门有事相求,便客客气气拱手作揖:「孙部堂,鄙人这不是实在没办法了么?西北那边催得紧,兵部支应困难,难道眼睁睁看着将士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上阵杀敌?望孙部堂给鄙人一个面子。」
公堂上求不得的事,私下再来求。
孙交坐在主位,伸手示意让彭泽坐下,彭泽却站在那儿,就跟尊门神似的,大概意思是,只要你承诺调拨钱粮,我马上就走,绝不在你这儿多耽误时间。
孙交没好气地道:「你当老朽是在刁难你?置西北将士安危于不顾?若是朝廷能调拨出钱粮,用得着你上门来讨要?」
「秋粮各项支出,早就列在账册上,现在府库亏空仍旧有四十万两之巨,年底核销还不知从哪儿找补,西北钱粮调运自入秋后就开始,难道就不能稍微节俭些?非要让朝廷,让老朽为难?」
二人商谈迅速陷入僵局。
入秋后,户部不是没调拨钱粮往西北,但
正项外的需求太大。
朝廷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粮物资,如此一来等调运西北的,最多可以保证将士们在不遭遇战事的情况下熬过冬天,这还建立在拖欠俸禄的前提下……如今前方战事打得如火如荼,朝廷实在调不出多余钱粮打这场仗。
孙交的意思很明确,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我也没办法。
彭泽道:「宣府过去数年,似乎都有积存,为何到了嘉靖朝却这般光景?」
「那你就要去问嘉靖朝之前的户部尚书了,你来问老朽,老朽该如何答复你?不过幸庵啊,你确定在正德时,宣府府库充盈?」
孙交先是来气,呛了彭泽一句,随即意识到这样不妥。
从地位上来说,其实兵部尚书是要比他这个户部尚书高半级,再说了,对方只是来讨要钱粮,不必动怒,随即也就问出个很实在的问题。
孙交的意思是,正德末年你又没在中枢,宣府府库什么样你怎会知晓?
再说了,那会儿宣府府库基本都被先帝身边女干佞把控,他们早就把府库钱粮搬光了,现在的亏空多半就是那时产生,将士们多年没发军饷,甲胄、兵器也多年未曾更换,各处堡垒年久失修,你当是一年就能造成如此惨状?
彭泽面对孙交的问题,不好回答。
孙交道:「是这样,老朽本来也不想回朝,说起来,就是没以钱生钱的本事,听闻南户部黄尚书在筹措钱粮方面很有一套,老朽正想告老还乡,让他来接替本部堂职务,或许就能把西北钱粮缺口给补上了,幸庵你有何意见?」
擦!
跟你来要钱,你直接来个撂挑子不干?
你可真是给脸不要脸啊。
要说老女干巨猾,还是你孙志同技高一筹。
「孙部堂,就算您真要致仕,是不是也先等……把今冬之事给解决后再说……这个,唉!其实这也是杨中堂的意思,他没太好的办法,才让鄙人来找您商议。」彭泽说话已算是很谦虚了。
孙交道:「户部没办法,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以老朽所知,内库也是空空如也,所以也别指望陛下能凭空变出钱粮来。」
「现在都在过紧日子,本来前朝乱象丛生,致民生凋敝,本该休养生息,过个几年财政才能好转,谁知这草原上的蛮夷不给机会啊。」
「你去跟杨介夫说,老朽已尽了全力,到现在能抠的地方都已兼顾到了,臣僚也要节衣缩食,俸禄能不发就先不发……就这样还有缺口,那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
……
彭泽没从孙交那儿讨半点便宜。
随后去见杨廷和,等他将孙交的意思一传达,把杨廷和气得够呛。
「大明的户部尚书,居然说出听天由命的混账话?他有什么脸继续留在户部尚书的位子上?」
杨廷和也不避彭泽,对孙交就是一通破口大骂。
老子好心好意让兵部尚书上门求你,给足了你面子,结果你这么不识相反将我们一军?看来你是真不想在朝堂混了。
彭泽叹道:「其实在下倒觉得,孙部堂话是糙了一些,但并无妄言,朝廷这般境地多是先皇铸就,就这样朝中还有诸多缺口,已预支来年甚至多年后的盐引、盐税,都填补不足,这时候,让孙部堂从哪里调拨钱粮?就算有银子,那哪儿来物资呢?」
虽然彭泽也恨孙交见死不救,但他好歹也是西北统帅出身,很清楚钱粮供应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彭泽看来,孙交能在如此艰难的年景下,把户部给撑起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杨廷和冷冷道:「身为户部尚书,难道不该为此忧心?照你那么说,莫非
他还有功了不成?如今江南漕粮马上就要运到京城,他为何不能将其优先调往西北?」
彭泽道:「中堂,孙部堂那边提出……说是让南户的黄尚书来京城顶替他,或许此人……可以无中生有变出钱粮来。」
彭泽不去跟杨廷和细究漕粮之事。
谁都知道,漕粮主要是为了保证京师供应,若全都调往西北,那就从官民以及周边守军,还有辽东等地将士就要喝西北风了。
可不能因为三边局势恶劣便让各处防务跟着崩坏,就算要出乱子,也不能让整个边关一起遭殃。
宣大局势已经坏到一定程度,再恶劣一点也没什么,可一旦别的地方也出问题,那整个大明九边防线就完了。
「黄公献?」
杨廷和皱眉。
彭泽道:「中堂好像对此人,一向有成见?据闻当年他以户部右侍郎监理宣府府库时,打理得井井有条,先皇穷兵黩武,御前女干佞横行,他尚且能维持西北粮饷不断,军中将士有口皆碑,若是以其来打理西北钱粮的话……」
现在彭泽属于病急乱投医。
作为兵部尚书,西北一众手下「嗷嗷待哺」,他得想办法筹措钱粮,以令自己的势力可以再西北边军中延续下去。
孙交没办法,于是举荐了个能解决问题的官员,彭泽也就顺势对杨廷和提到此人,虽然他知道杨廷和一向把黄瓒归到女干佞一党,只是因为此人能力突出才未被清算,或者说还没来得及清算。
「他坐镇南户,如何北调?」
杨廷和没直接回绝,只是冷冷地质问一句。
当初黄瓒以户部右侍郎之身到宣大监理府库钱粮事务没什么,可问题是现在黄瓒已是南户部尚书,要让黄瓒再打理西北事务,就只能提他为北户部尚书或者是兵部尚书之类的官衔,总不可能从尚书降为侍郎吧?
再说了,这南户部尚书本来责任也很重大,漕粮运送,需要南户部统筹,权责也不容小觑,杨廷和有何必要把非自己派系的人安插到朝廷重要职位上来?




锦衣状元 第七百零二章 宾至如归
朱浩一行于九月二十二午后,从水门进入南京城。
南京户部派人前来码头迎接,以浙江清吏司员外郎袁莹和主事杨维聪为代表,见到登岸的朱浩和余承勋。
袁莹四十来岁,人如其名,嘴角浅笑盈盈,给人一种大姑娘上花轿的感觉。如今已近十月,天气转凉,手里居然还拿着把折扇,说话带着些公鸭嗓,让人听了有些不舒服。
杨维聪只顾招呼余承勋,对朱浩置若罔闻,连余承勋向他介绍朱浩,杨维聪都没正眼去瞧。
朱浩暗乐:小伙子你怨念很深啊!
一行上了马车,向下榻地行去,等到了地方朱浩才发现既不是驿站,也不是客栈,而是户部安排的宅院,距离南六部衙门很近,中间只隔了一条街,进入府宅后绕过照壁入眼便是一汪碧潭,周边遍布亭台楼阁。假山轩榭,如此地方莫说接待两个翰林,就算亲王、公侯来了也一点不寒碜。
「都是黄部堂让人安排的……黄部堂知道两位前来,不仅请来江南最好的厨子,还叫来戏班子,这南戏坤角可是一绝,戏台上走那么一圈,就让人赏心悦目,那娇滴滴的小模样……嘿嘿,真叫一个美。」
袁莹笑着给朱浩和余承勋讲解风花雪月的事情。
南京远离中枢,虽然算不上山高皇帝远,但也自成一系,朝中官员被放到南京来,算是享清福。
越是富庶的地方,越是讲究吃喝玩乐,看样子袁莹就很善于搞迎来送往那套,难怪会安排他来接待二人。
不过朱浩却知道,袁莹出马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浩和余承勋要查的账目涉及海防,浙江紧邻南直隶,属于海疆戍卫的重点,袁莹这个浙江清吏司员外郎对账目想来比较清楚,交接起文书档案来更加方便快捷。
余承勋听到后很来劲,笑着问一旁的杨维聪:「达甫在南京这段时间,看上去发福了些,想来南方水土养人吧?」
杨维聪一听,心里不是个滋味。
你当我喜欢留在南京?
这地方是清闲,但我一刻都不想多待,我可是堂堂榜眼,还想在朝有所作为呢,谁愿意年纪轻轻就来南京养老?
袁莹招招手,把一名看园子的差役叫过来:「这是韩掌柜,这园子便是他负责打理,有什么事,只管跟韩掌柜说。这次户部调拨六百两银子,专门用来迎接两位……」
当说出「六百两银子」的数目后,别说余承勋,就连杨维聪也稍微吃惊了一下。
南户部迎来送往花点银子,属于稀疏平常,但朱浩跟余承勋是什么人?只是两个翰林修撰!
官品不高,就算是钦差,也没法跟高层有过多接触,这样便调拨下六百两巨款?
乖乖,这要是分配下来,一人三百两花销,若按照计划只在南京住一个月……一人一天十两银子的招待标准……只要想想这时代一个县令的年俸只有三十多两银子,就知道多恐怖了。
朱浩一脸惊讶的表情:「这……这怎么好意思?」
余承勋却假惺惺问道:「会不会……影响户部年终结账?」
我们作为朝廷特使到了南京,南户部给我们一人三百两银子的接待费,摆明了账目存在猫腻,想让我们帮忙遮掩。
不然的话,南京真富裕到这地步,随便是个官员过来,就有这么高的接待标准?
做梦去吧!
袁莹道:「两位见外了,一切都是户部黄部堂安排,所用银两也没有走官方途径,其实衙门只调拨了……不到十两银子招呼二位。」
杨维聪和余承勋对视一眼。
南户衙门出十两,黄瓒一人出五百九十两?
怪不得上来就住私家大宅,又是
请厨子又是请戏班,简直把朱浩和余承勋当皇帝般招待,就连自小成长在殷实家庭的杨维聪都大开眼界。
余承勋脸上平添几分自豪,他觉得这全是岳丈杨廷和的功劳,黄瓒想要巴结他们,让他们回到京城后在杨廷和面前美言几句。
想到这儿,余承勋便点头应承:「那就替我们谢过黄部堂安排,我们到此是为办公事,请尽早安排让我们查阅相关账目。」
袁莹脸上全都是阿谀的笑容,连声道:「是是是,回头我就让人把账册送到府上。韩掌柜,还等什么?赶紧安排好酒好菜,然后让戏班子那边准备一下,今晚两台连唱,对台戏那种,越热闹越好,坤角要一水儿红角,好好招呼两位上差……」
……
……
朱浩和余承勋在宅子里住下。
江南园林格局,不是北方的四合院,看起来不太周正,但其实前后院子布局工整,院有五进,朱浩住在东院,余承勋则被安排住在北院,商议事情或是看戏则在前院,还有专用用来接待宾客的西院……如此还有西跨院和北侧院供办公……
当晚袁莹本要为二人接风,却为余承勋婉拒,因为他晚上要跟杨维聪单独谈事。
袁莹离开前,笑着提醒:「两位,此案因为是钦命要案,南京户部、南京锦衣卫和南京守备衙门都会派人来,随时都可能登门,或有人冒昧造访不是时候,只管说一声,另行安排就是。」
负责接待朱浩和余承勋的是南京户部。
但其实此案主要涉及到的是南京守备衙门。
南京锦衣卫负责调查,等于是听令行事,南京户部则只负责提供账目方面的支持……但既然账目送到了户部,必然经过处理,想从中发现问题不太可能。
回头还要到南京各仓储库房走走看看,再便是审阅海防各处预算、拨给、开销、结报等,其实接下来朱浩和余承勋的工作并不轻松。
余承勋道:「我等是来办差,并非享受,告诉来访之人,无论多晚,只要我们在,都会出来相见,不要有何顾虑。」
「是,是。」
袁莹满脸堆笑,点头哈腰道:「既如此就不打扰二位……啊不对,是三位休息。告辞告辞,明日再来。」
说三位,是因为杨维聪作为杨廷和先期派到南京来的人,自认为是杨廷和的忠实下属,未来几天,杨维聪也打算把这院子当成家。
知道黄瓒划拨了六百两银子当接待费,杨维聪能不趁机过来沾点光?
光是晚上唱堂会,就是左右两台,叫的还是有着漂亮女戏子的戏班,等唱完堂会后自然还有助兴节目……这花天酒地,不享受岂非亏大发了?
久别重逢,杨维聪想跟余承勋商议点事情,连连使眼色,示意找个房间单独一叙。
余承勋怕朱浩多想,本要叫上朱浩一起,朱浩却以旅途劳顿为由,坚持要先到东院休整一番,等晚一点再出来相会,到时一边吃饭一边看戏。
朱浩不关心杨维聪要跟余承勋说什么。
本来杨维聪作为杨廷和的亲信,应该前途无限,坚持走翰林院体系最终入阁才是正途,谁知道竟然会被外放,心里肯定想不过。
朱浩很清楚,杨维聪初出茅庐,朝堂上毫无根基,被发配到南京来还以为可以继续得到杨廷和器重,却不知连余承勋都有些懒得招呼这个「吃里扒外」的小人。
朱浩到了东院。
没等进门,就见四名标致的丫鬟从里边出来,她们是专程过来送被褥、洗漱、烛台等日常用品的。
韩掌柜立在院子里恭敬等候,见到朱浩后直接跪下来磕头。
「韩掌柜,你这是作何?」
朱浩没有去扶,笑着问了一句。
韩掌柜道:「小人乃苏家家奴,目前家主不在南京,得知大人要来,特地让小的安排好一切,不可出一点纰漏。」
一句话就道破真相。
朱浩和余承勋能得到如此悉心照顾,明显是看在朱浩面子上。
「起来起来,这怎么好意思?大庭广众之下,韩掌柜你要注意避嫌啊。」
伸手不打笑脸人,朱浩双手虚扶,笑着说道。
韩掌柜闻言赶紧起身,诚惶诚恐道:「请恕小人思虑不周……以后大人有何需要,只管知会一声,我家家主说,就算大人要天上的月亮,也要想办法给您摘下来。」
「唉!苏东主这是做什么?搞得好像我是来享福一般。」朱浩摇头叹息。
韩掌柜道:「贵人您莅临南京,我家家主自然要好好招呼,另外黄公派人传下话来,说是您什么时候方便,可以去见一见,商议些事情。您看……」
苏熙贵知道朱浩到南京,自然要跟黄瓒打招呼。
虽然苏熙贵不知道朱浩为皇帝做了多少事,但至少清楚一点,现在的朱浩在嘉靖皇帝面前说一不二,新皇体系中,除了新皇外,整个都以朱浩马首是瞻,甚至在大事上连朱四都要听朱浩的。
如此一来,就算苏熙贵不在南京,也赶紧去信告知姐夫,让黄瓒好好招呼朱浩,而黄瓒没有端他南尚书的架子,直接就要跟朱浩会面。
要说朱浩跟黄瓒打交道有些年头了,却从未与之有过正面接触。
朱浩也想看看这个平步青云,最先被他改变命运的朝中老臣是何模样。
「好,这两天找个大家都方便的时间,最后我跟余翰林分开做事时会面……不然我不好解释个中情形。」
朱浩的意思是要先避忌余承勋。
此人到底是来监督我的,或者说我们互相监督。
虽然这种监督力度不强,但还是要避免被其打探出一些隐情。
韩掌柜笑道:「那就不打扰大人休息……哦对了,您伯父……千户朱大人派人来传话,说是今晚前来拜访。」




锦衣状元 第七百零三章 犬马之劳
晚上吃饭的时候很热闹。
两边戏台唱对台戏,加上朱浩和余承勋带来的人,看戏的足足有二三十人,加上戏台上下表演、送饭菜以及端茶递水的,光这院子就有七八十号人。
杨维聪、朱浩和余承勋同桌而坐。
1...311312313314315...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