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混在五代当皇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康保裔
不过能够做到这种程度郭炜就已经比较满意了。义正词严地将对方请求缓师的说辞彻底堵住,让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表现其舌灿莲花的功夫,因而只能仓皇退走。那么就干扰不到朝廷上下北伐的坚定意志,辽国君臣也无从产生哀兵的心理状态,说不定还会心怯气短,这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肯定是有利的。{http:
..
友上传更新}
“那终究还是因为陛下占着理嘛”赵淑媛伸手拈了一枚杏子放到嘴边轻咬了一口。娇嗔地说道,“那照敏徒有舌辩之能却完全不占理,就算是面上敢于强词夺理,心中也一定是虚的,被陛下满腔正气地呵斥个几回。再怎么强撑面子恐怕都要心惊胆落的。”
“贵妃很喜欢这次北伐?”
郭炜似笑非笑地看着赵淑媛,不经意地问道。
赵淑媛被问得一愣,略微想了一下,这才摇了摇头说道:“臣妾不知道呢北伐这种大事都是朝廷决策。陛下和两府大臣们才有资格理论的,内宫不能干政乱政。既不知道那么多内情,也就说不上喜不喜欢了……不过陛下从来就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既然此次北伐是陛下想要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那个照敏无力与陛下论辩也证明了这一点。”
郭炜闻言不由得笑了:“你这可就是爱屋及乌了……能够谨记内宫不能干政乱政,这是不错的,不过现在是朕让你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却不是干政乱政了。当然,这些年你都在深宫生活,怕是不知道多少国事,然而这次你和淑妃随朕北巡,幽州更是你的桑梓地,这两天也见过几个族中长者了,怎么样,他们对此次北伐都是什么看法?”
“嗯……”赵淑媛低头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才抬头看着郭炜说道,“几位族祖、族叔也就是依礼见过了臣妾,叙了叙家常,倒是没有特别谈到朝政。”
郭炜伸出手去拍了拍她的手背,温和地说道:“不用担心,百姓们议论一下朝廷大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朝廷施政本来就影响到了百姓的方方面面,却哪里能阻止百姓议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朕可不想做周厉王,百姓的几声议论对朕与朝廷何损?更何况还是戚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朕虽然从州县亲民官和朝廷言官、巡访官的奏疏中可以知道一些民情,锦衣卫巡检司和兵部职方司偶尔也有民情通报,不过像这种家人闲聊得来的民情却更为真实了。”
“族祖、族叔们没有通过臣妾向陛下进言的意思,所以确实没有特别谈到朝政,只是在叙家常的时候说了些家中大事趣事,其中或许有涉及朝廷政务效果的……容臣妾想一想……”
赵淑媛轻拧着蛾眉抬头看天,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他们说到……自幽州回归中朝以后,州府一直勤于修葺沟渠,与契丹人只知道搜刮当地汉儿迥然不同,所以这些年风调雨顺的时候固然年景很好,就算是偶有旱涝也不曾酿成大灾,往昔常有佃户受不住契丹肆虐而南奔,如今多半都安居本地了……”
“他们还说到……以前契丹人在北面圈了一大块地,全部抛荒变成草场,又不是专用于牧场蓄养牲畜,而只是为了辽主南巡或者辽军南侵的过路军马所用,常年都是荒废在那……那可都是温榆河两岸的好地,先唐的时候甚至还有水田,而且不管是种稻种麦都稳居幽州上田。这一切也只能等到朝廷收复幽州之后才有了改变,皇庄将这些荒草地重新辟为水田,沟通温榆河开挖了许多灌渠,用各色水车翻水入渠灌溉,只两三年的时间就让这片田地又变成了上田……尽管水田归皇庄所有,收获的稻米却是优先供给了整个北平府,多的才会转输河北州县或者运到渝关榷场贩往辽国,所以这些年虽然幽州屡经扩建人烟稠密,米价却并不腾贵……”
“他们还说到……大周的税赋比契丹人定的低了许多,徭役也没有那么沉重,而且多数徭役都是选在农闲时修河开渠,总是对地方生产有利的,佃户们都乐为朝廷效力;至于幽州城的扩建,朝廷不仅选在了农闲时节,而且还有钱粮报酬,民间更是踊跃……近年来朝廷颁行新税制,多数小民的税赋更为减轻,这些人都交口称颂陛下是彩虹以来的圣君呢就算如臣妾家这等大族,因为新税制根据名下田土提高了税率,税负有所加重,他们却也对朝廷毫无怨言……”
郭炜一直安静地看着赵淑媛小口地嚼着杏肉,轻声地转述着她从族人那里听来的话,直到这时候才插了一句嘴:“税负加重了,家中的收益自然就会比以前减少,怎会对加税的朝廷毫无怨言?”
“臣妾是不明白的呢这一切都只是听他们说的,不过言谈中肯定没有一丝不满,臣妾对此倒是可以确定。”赵淑媛转头看了看郭炜,然后继续说道,“好像是说北平府税负最重的其实是皇庄,而且其他大族固然税负重了一些,却也还有造福桑梓德行纯茂科的左谏议郎作补偿,反而是皇庄只承担税赋而没有左谏议郎的名额,叔伯祖们都说了,既然有皇庄在前,其他大族也无怨意,戚里就更不能让朝廷为难了……再说有州府整修河渠,军府守边安定百姓,田地出产比契丹人占据的时候高了许多,尽管税赋略略地加重了一些,其实族中的收益并没有减少。”
郭炜安慰地点了点头叹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啊朕拟定这样的新税制,本来就是因为体恤小民,求的就是地方安定促进民间治产,朝廷财税增加一些又能用于增强军力摒除外患、增修河渠回馈百姓……如今朝廷的财税有明显的增加,而税负最重的大族的收益也没有减少什么,这可就是标准的双赢了!不,是多赢,甚好甚好”
感叹了一番之后,郭炜又看着赵淑媛说了一句:“朕听闻杏子不宜多食,多食伤人……也不知道对不对。不过杏肉之酸足以倒牙,朕却是知道的,贵妃还是少吃几枚桌上还有樱桃、桑葚,无须只认着杏子来吃。”
“臣妾贪嘴,却是让陛下担心了。”赵淑媛羞羞地一笑,随后就主动转回了话题,“就是关于朝廷此次北伐辽国,叔伯祖们也没有什么忧惧和聒噪,对于赵阔那厮潜往灵州倡乱,提到的时候都是切齿痛恨。幽州安定了十多年,众人均乐在其中,不过许多老人对以前的战乱年月仍然记忆犹新,对灵州可能出现乱局而招致百姓流离都是感同身受。至于朝廷预备兴师伐罪,那些听闻的老人都感叹得很,尤其是有家人被契丹兵掳去的,莫不摩拳擦掌欲待到军前效力。”
“这么说确实是民心可用了?也对,华夏以农为业,百姓原本不会热衷于征战,不过身边有契丹这种恶邻,弱时固然卑服,但是稍有喘息之机就可能仗恃着轻弓快马肆虐民户,幽州百姓自然受其荼毒甚重,就算再怎么不喜征战,却也不会拒斥襄助朝廷大军去消灭这个战争策源地。”
郭炜轻声地感叹着,并没有察觉自己不经意之间冒出来的新名词,不过赵淑媛也已经习以为常就是了。(未完待续。。)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六章 整装待发
永乐八年的四月二十五日,距离芒种已经没有几天了,京畿左近这时候都快要进入收麦点豆的农忙时节,不过好在御驾和禁军早就北上了,当地此时已经不再需要出什么民夫,倒是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放到田地里去。【友分享】***
至于幽州一带,冬麦的成熟会比南边晚上那么几天到十几天的,何况还有不少地段这些年都效仿着皇庄开始辟出水田种稻子,此时却还没有进入农忙季,地方出夫支应行营和禁军主力仍有余力。当然,最主要的后勤运输任务早几年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北伐所需的军资粮草起码有一半被运到了燕山一线的几个隘口,足以支持全军的第一波进攻,而另外一半则存储于幽州城和军粮城,在各地抢收冬麦之后,完全来得及出夫北运以支持大军北伐的后续巩固作战。.
此时幽州城的宫城乾元殿上,大周君臣经过了三天时间的稍息重新开始工作,正式将此地变成了行营,变成了此次北伐的前敌指挥部。
朝礼已毕,郭炜环顾了一下殿内的群臣,这才朗声道:“好了,众卿已经休整得差不多了,那个什么辽国的使者也已经被送走了,从今天开始,朕就要坐镇于此督促各路大军出塞北伐。这北伐的准备做得怎样了,众卿不妨一吧”
只是这么扫过一眼,加上前面朝会大礼时群臣的动作表现,郭炜就看得出来。这些人在一番旅途劳顿之后确实已经休整过来了,从现在开始将北京当作都城固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在一年半载之内维持正常的朝会却也不难,这个前敌指挥部还是选得比较恰当的……要是辽国没有一战覆亡。大周对辽国的征伐行动再多那么几次,假以时日,群臣未尝就不能习惯这个都城。
“陛下,各个行营的攻击部队都已经就位,随驾的禁军已经进驻居庸关、古北口、卢龙塞和渝关待命,随时都可以向辽国发起攻击。不过……既然辽国使者会在幽州等候圣驾以祈求陛下收回成命,那就明辽国对我军的行动已经有所察觉,沿边堡寨应该已经有备。我军的此次北伐不再具备突然性……具体何时发起攻击,尚需陛下定夺。***”
枢密院军咨部侍郎韩微跨前一步,向郭炜呈报各路大军的最新进展。【w..cm
|我||】
军咨部尚书曹翰已经作为幽州北面行营都监跟随大军进抵檀州,所以这段时间在北京行营主持军咨部工作的就是侍郎韩微了。尽管韩微形貌不佳,可以称得上无大臣体,而且他以前一直都是主管侦谍司的秘密情报工作,对这些军事计划和军务工作不算很熟悉,不过以他和皇帝的亲密关系。手下还有大批能吏辅佐,主持一下军咨部的工作倒是没有太大的困难。
“陛下,我国为了北伐大规模地整备军资粮草,禁军大股向幽州一带集结。更有御驾离京北上,辽国对此有所察觉当然难免。”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李昉出列道。“不过那沙门照敏停留在幽州城等候圣驾,明辽国对于我军的行动并无准确把握。可是前两日陛下将其逐回辽国,却不免让他在归途中得窥我军动向,若是任其归国,辽军的备战恐怕会有的放矢了……陛下实在不该这么快就将其放回去的!”
郭炜无声地笑了笑:“李相的有几分道理,若是我军能够以奇兵突袭之势迅速夺占辽国的上京临潢府,俘获辽主及其朝臣,一举殄灭辽国,那么朕自然会将那个沙门照敏扣住了不放。只是辽国乃北地大国,国土广袤不下于我朝,国中带甲数十万,军力尚且强于昔日的江南,岂是一朝一夕就能覆灭的?那临潢府距离边境又有千里之遥,我军突袭边地一两个城池尚可,又怎么可能一路突袭快得过烽燧和驿使?更何况辽主常居之处乃是行宫帐落而非临潢府一城,游走于四季捺钵地的行宫帐落此刻具体在哪里,就连侦谍司都不敢断言,辽主及其朝臣又岂是千里突袭就能俘获的?”
韩微毕竟是将家子出身,又多年打理侦谍司,在军事方面还是有些基本水准的,所以对于辽国方面有备倒是并不纠结,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一下自己的判断,重点还是把基本的局势报告给郭炜听,一切都等着郭炜定夺。李昉就不一样了,文臣出身,虽然兼着兵部尚书,却并没有军事方面的实际经验,一下子把“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看得过重了,倒是忽视了文臣们一向更看重的信义。
郭炜对这种情况其实是比较满意的,自己手下的大臣并非那么迂腐,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当然此刻还需要把他们的疑虑给打消了。
郭炜的这段话的确不是他为自己放照敏回辽国寻找借口。
辽国可以是郭炜在这个时代面对的最强大的对手,当年收取幽蓟那一战即使用到了一些突袭的手段,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了禁军强大的野战和攻守城能力——如果在野战中不能击败耶律屋质的援军,攻城没有必破幽州城的把握,守城没有堵住古北口、卢龙塞和渝关的信心,想要趁着当时辽国睡王耶律述律和辽国南京留守萧思温的无所作为,依靠一次突然袭击就偷机取下幽州城来,那纯粹就是拿国运来冒险了。
光是打一个幽蓟地区就要那么慎重,更何况这一次的北伐必然揭开两国的全面战争,就像郭炜的那样,一两次突袭根本就达不成什么战略目标,大规模动员全国全军乃是必须的,而这种动员肯定瞒不住对手,哪怕对手依然是睡王呢……
辽国可不是南平和武平军那样的蕞尔国,只需要边境州县的局部动员就可以解决的,而且当初突袭南平和武平军也利用了武平军向朝廷请援平定内乱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在打算征伐辽国的时候随便就找得到的。
对付比南平和武平军更大的割据势力,譬如平定后蜀和南唐的两次战争,哪一次做到了突袭成功呢?后蜀的速亡只不过是因为蜀军太不经打罢了,唐军还是经过了好几仗硬碰硬的战斗的。即便是比南平和武平军大不了多少的北汉,因为双方始终敌对,所以边境守备从未松懈,周军也都是一路杀进去的,而且在太原城下还很是折腾了一些时日。
对着比北汉大得多的辽国,双方即便通好也始终没有放弃互相戒备,大周这边根本就不应该寄希望于突袭,所以扣留照敏完全没有意义,反而会坏了朝廷的信义。
“正是如此。辽主的四季捺钵地虽然变动不大,但是也并非每年固定不动,此时已经是夏季,辽主却也未必就一定在夏捺钵,莫侦谍司北面房做不到时刻掌握辽主的行程,就是能够掌握到这样的情报,那也无法即时传回,以奇兵千里突袭辽主实在是不可能的奇想。”
韩微自然很清楚侦谍司的能力极限,也了解辽国的概况,因而这番应和皇帝的话得很顺畅。
“正因为我军做不到突袭捕获辽国主臣,所以此次征伐辽国原本就是以寻求和辽军进行主力决战为目标的,辽国即使有备也无伤我军行动,若是辽国因为有备而派出大军增援,则更是为我方求之不得。”
运筹司郎中钱守俊立即从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作出补充。
枢密使王赞点头叹道:“我军此次北征从未寄望于辽国无备,而是以禁军攻必克战必取为恃。以往西蜀、河东的诸多关隘尚且不能阻挡我军,辽国的那些城池就更加不行;晋阳坚城尚且不能在我军攻击下固守多久,临潢府就更加不能;辽军的战力自然强过了昔日的蜀军、唐军与河东军,不过从高粱河、忻州、滹沱河谷数战来看,却也并非我军之敌,无论其守城、阵战都无力阻挡我军北进。唯一可虑者……却是辽军始终避我军之锋芒,弃城避战,仅以游骑窥伺我军粮道,凭恃辽土广袤而待我军不战而退……不过这种战法却无所谓有备无备了,以临潢府距离燕山千里之遥,无论我军怎样突袭,辽主率皮室军远遁以避我军都是不难的。”
“正如枢府众卿所言,辽国兼具中原与游牧之长,若是我军力弱,其自会坚守城池,不过我军力强,其多半却会效仿匈奴、突厥游走朔漠避我大军决战,故而此战绝非一鼓可定,更非一次突袭可乘,众卿还需有持之以恒的准备。不过……我军虽然在大局上做不到出其不意,但是在具体的出兵时日和出兵方向上却依然做得到,边境的辽国守军再是有备,枕戈待旦久了也会疲惫的”
郭炜很有自信,辽军以骑兵为主,利于游走攻击而不利于防守,而且契丹人本来就不擅长守城,数千里的边境线,战争的主动权肯定是操在进攻方手里的,即使因为现实的局限性而丧失了战略突然性,战术突然性还是随时都有的。
“传令全军,麦收前后就是出师之时,各路务必整装待发,单等钦使传令。”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更方便!】
fnt
混在五代当皇帝的第二十六卷却从銮驾下辽东第六章整装待发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七章 大战前夜
“陛下,臣有辱使命,未能说服周主息兵,尚祈陛下恕罪!”
频跸淀的夏捺钵,辽主耶律贤的皇帐内,一路紧赶慢赶生怕听到周军已经破口北进消息的照敏终于在噩耗传来之前赶到了耶律贤面前,此时已经是辽国保宁八年的四月二十八日了。(1_1).
其实照敏是昨天晚间就已经来到了频跸淀的,不过耶律贤也是刚刚从木叶山祭祀之后过来消暑,考虑到照敏一路都没有歇息,而且南边并没有传来周军入侵的消息,所以耶律贤很是宽厚地让照敏好生歇息了一晚,迟了半天才接见照敏询问出使情况。
照敏在幽州被郭炜骂了个狗血淋头,郭炜是痛快淋漓了,照敏可是丧气得很。平日里升坛讲经的舌辩之能未能发挥,面对气势逼人而又手握生杀大权的周主,尽管照敏心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却还是不敢在郭炜面前强项,最后不光是没有达成出使的目的,甚至被周主骂得灰溜溜地返国,照敏心中的憋闷可想而知。
然而照敏并不是一般的僧人,他毕竟在辽廷出任了三京诸道僧尼都总管,还有兼侍中的加官,郁闷了不敢在周人那边发泄,却又无法就此不理世事遁入某个深山寺院潜修,还得顾念着辽国的国运,巴巴地从幽州一路驰驿赶回上京,再根据留府的指点赶赴频跸淀,意图以最快的速度向耶律贤汇报两国关系的最新发展。
照敏这一来二去只用了六天的时间,已经算是足够奔命了。即使比不得那些传送最紧急军情的驿使,在官员使者当中却是差不多创下了一个纪录。当然,如此勤于王命还是有所报偿的,来到夏捺钵的照敏多方确认此时尚无周军入侵的消息传来。心中的那份欣慰自然不需细表。
连日奔波之后总算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照敏在耶律贤面前汇报的时候尽管沉痛自责,说话的条理却是相当分明。周主那些酣畅淋漓的叱骂当然无需转述,自己在周主面前的心虚猥琐更不必提,照敏说话的重点自然是落到了周主冥顽不化执意北犯这一方面,附带着暗指了一下顺义军节度使掌记赵阔挑衅周人的责任,随后就是强调了周军北犯的必然性,话里话外都在向耶律贤暗示着——尽管此时尚未有周军入侵的消息传来。(1_1)但是对此已经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既然大辽不会向周国屈服认罪交出朝中重臣,那么周军的入侵就是迫在眉睫。
“……臣自幽州北返,沿途虽然没有看到周军北进的行列。在幽州城内也没有看到太多的禁军,然而远观各路还是看到了大军向北进发的尘头,途经檀州时更是见到当地军营密布,古北口戒备森严……周主如此作态,定然不是为了恐吓我国服软。周军北犯之日已经为时不远!”
说到了最后,照敏如此肯定地陈述着自己的判断,心中却没有一丝得意,而只有发自内心深处的颤栗——就他的所见所闻。那些周军行伍整齐军容肃穆,从意志决心和军纪方面来看就是强敌;虽然他没有具体看到周军的兵器装备。但是以这些年的传言而论,强于辽军那是一定的。这战斗力自然难以轻视;至于军资粮草方面的问题,正因为其一向是军中的重中之重,他一路上却是什么都没有看到,但是以常理推想,处心积虑北犯的周主肯定不会忽略了这一点,两国通好互市这么些年,说不准周人就一直在边境上储备物资,这一战恐怕很难将周人的储备消耗光。
耶律贤静静地听完了照敏的陈述,又静静地盯着他看了片刻,这才缓缓地说道:“既然周主早已处心积虑想要进犯我大辽,此事却也怨不得大师……没有这一次赵阔送给南国郭家子的借口,异日周人自然可以自行制造出来,那是防不胜防避无可避的!如此……也就只能应战了,朕却不信,我契丹儿郎哪一点不如周人!有劳大师了,大师在两国关系上已经很尽力了,今后就要看皮室军和各部族军儿郎们的表现,大师却也闲不下来,三京的百姓僧徒还要大师出面安抚呢。”
要说耶律贤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年耶律贤忍辱负重,明知道周、辽两国间的互市一直是有利于周国的,明知道周人袒护高丽、逼迫自己让步是莫大的耻辱,他却还是咬牙忍了下去,就是因为他自知辽军的战斗力比周军差了很多,两国开战还不到时候,需要他继续卧薪尝胆,不光是通过各种手段买来数百杆周人的火铳装备皮室军,让其他部族军也渐渐熟悉火铳兵的战法,从而多些应对经验,最好还是能够自行仿造出来,最终让辽军的战斗力接近周军乃至超越。
但是战争这种事情不是一厢情愿地想要避免就避免得了的,面对这一次周主的苛刻要求,他要是再忍辱退让,那危害性显然比奋然应战还要大得多。国力恢复不够理想,辽军战斗力追赶周军的进程不够理想,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世间事总不会那么称心如意。
照敏说话的时候,耶律贤是一直紧盯着他看的,对其语气神态的体察很仔细,所以耶律贤可以确认,照敏在周主那边的努力估计也是到了极限,他说服不了周主,那就不是佛法的问题了,只能说明周主北犯的心思有多么坚定,就连九天神佛都难以阻止。
因而耶律贤尽管心中非常的失望,他却没有对照敏表露出丝毫的责怪之意,毕竟人可是沙门高僧,在大辽的各部都很有声望,若是毫无道理地责罚了他,说不得要让各部军民都寒心的。再者说了,如今周人实在势大,他和朝中重臣多番计议,最后还是确认了万不得已时弃守上京的准备,一旦连续丢失南京、上京,他和朝臣们或许还能保持对敌作战的信心,就怕这种史无前例的败绩会让士气颓丧、民心萎靡,到了那个时候,他还得仰仗着照敏讲经论法来积聚民心重振士气呢……
“陛下如此宽仁,臣愧不敢当……周人北犯,臣无力阻止,也无能参战,就只有为大辽凝聚三京民心以抗周军,方能报陛下厚爱于万一了……”
听到耶律贤这般温言,不管照敏的心里面是怎么想的,至少感恩涕泣的外在表现相当不错,而且他主动承揽起来的业务也和耶律贤对他的期待一般无二,可见得佛法智慧绝非幸致。
耶律贤面色温和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不过战事将起,尽管尚未有周军北犯的消息,却也不好说什么时候就开始兵荒马乱了……大师现在暂且就不要再去东京和南京,只在上京宣讲佛法,能够保得临潢府左近军民的安定,那就是大师的功德。军务紧急,朕尚需和群臣计议,大师且回。”
1...289290291292293...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