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睿士
尤其是郑森,郑芝龙和郑芝豹便死在吴三桂的受伤,国仇家恨让其对吴三桂恨之入骨,这些天除了不断的私下派出人手打探袁继咸所部的消息之外,就是频频的登门拜访张名振和方岳贡,要求他们尽快出兵,务必要死死的拖住吴三桂,不能给其可趁之机。
一大早,郑森便带着手下的甘辉、周全斌等人急匆匆的来到张名振的中军大帐。张名振如今是朱平安亲自任命的闽粤兵事总督,郑森虽然不满,但如今人在矮檐之下,也不得不暂时忍气吞声。
不过郑森时时的提醒自己,福建是郑家经营二十余年的基业所在,要是这样拱手让人,那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这些天,他也在不断的接触施福,毕竟施福手中还掌握着数万郑军的精锐,郑森现在最大的弱点便是手中兵力太少,没有人,哪里来的话语权,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施福笼络到身边,将他的数万精兵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张大帅!”郑森等不及帐外的士卒通报,便急匆匆的一头扎进大帐之内。
走进大帐后,郑森的身形却是微微一滞,大帐中,除了方岳贡、张名振、施福之外,自从到达古田之后这一会未曾谋面的施琅、施显兄弟却是也赫然端坐于其中。
众所周知,郑芝龙父子当日里为了对付高浦郑氏,突袭厦门,不禁杀了郑联,施琅的父亲施大宣也被郑芝豹误杀,要不是逃得快,施琅兄弟也难逃毒手。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当年施大宣的死,郑森也难逃其咎。今日里见面,也难怪郑森有些尴尬。
一看到郑森进帐,施显却是一下子跳起来,右手便情不自禁的按上佩剑的剑柄。甘辉和周全斌等人也是吓了一跳,连忙护在郑森的身前。
施琅却是不动声色的一把拉住了施显的手臂。“大兄!”施显怒目而视。
“坐下!”施琅沉声说道。
长兄开口说话,施显虽然满腹怒火,但也不得不悻悻的放开握着剑柄的右手,恨恨的坐回自己的座位。
张名振的脸上一直保持着笑容,看到施显坐回原位,不由得赞许的点点头,又将头转向郑森。“延平伯今日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郑森稳稳心神。上坐的方岳贡是朱聿键的心腹之人,这还罢了,那这总督闽粤兵事的张名振之前也不过是朱平安身边的一名参军而已,早先仅是浙江台州的一名游击军官而已,而今居然成了封疆大吏。这让郑森的心中不禁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方大人、张大帅!”郑森施礼之后,径直说道:“如今吴三桂大败,被围堵在汀州的方寸之地,此时正是大举进攻的良机,我军却一连数日踯躇不前。吴三桂此人狡诈如狐,一旦被他抓住空子,突出重围,今后再想一鼓聚歼恐怕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末将次来,正是为了出兵一事,请方大人和张大帅早下决断,以免贻误战机!”(未完待续。)
烈明 第四十四章 人财两空
大帐之内鸦雀无声,中军大营也是寂静无声,营寨中的山东军士卒默不作声的将眼神投向中军大帐,投出的隐隐杀气让跟随郑森而来的郑军亲兵们顿时警觉起来。
郑森的心腹陈泽、陈光心头忐忑,还以为张名振、施琅有意在营中格杀郑森,连忙将佩刀抽出。郑森的亲兵中核心军官多为南安子弟,其余大部分都是闽南白樵的海商子弟,名为信武营,也是郑森麾下战力最为强劲的精兵。此次来的人数虽少,但却是丝毫不觉畏惧,一个个警惕异常、严阵以待,牢牢的守住中军大帐的正门。
此时,陈鼎脚步匆匆的跑过来,头上的璞巾也因此变得东倒西歪,外袍被汗水浸透,显出老大一片水迹来。
山东军士卒没有一人上前阻拦,信武营的亲兵也都认得陈鼎,因此陈鼎便径直跑进了大帐。
耳中却是听得张名振大声说道:“延平伯费心了,多谢提醒,本将自有定夺!”
郑森却是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敢问张大帅,如何定夺?”
“这个便不劳延平伯多虑了!”张名振慢条斯理的说道:“方大人也知道,如今陛下已经天下兵马交托睿王殿下掌管,本将又是睿王殿下钦命的闽粤兵事总督,这眼前的战事本将心中早有成竹,延平伯只管听命行事便可!”
“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张大帅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伴随着郑森的怒吼声,一名背插红色靠旗信使快步跑入大帐。“回禀主将及众位大人,吴军夏国相所部忽然向紫金山我军阵线发动进攻,而吴三桂主力则向西转进。”
“那袁继咸所部呢,到了哪里?”张名振依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淡淡的问道。
“袁继咸所部兵分两路,还在长宁、会昌一带徘徊,进展缓慢,未按照之前的约定攻克武平,吴军主力恐怕会脱困而去!”信使躬身回答道。
“如何!”郑森顿时来了精神,“本官说的不错吧!吴三桂此人名震天下。一旦发现我军的漏洞,便会趁虚而入!”
张名振懒懒的摆摆手,冲着信使说道:“知道了,你辛苦了,下去歇息吧!”
信使告退之后,张名振没有一点要发号施令的意思,反而和施琅在一起说起来闲话,似乎是已经将郑森忘到了九霄云外。
郑森愤怒已极,大步走到张名振的身边。双手按住桌案,大声说道:“你难道没听到探子所言吗?吴三桂拥兵十余万,纵横浙江、闽粤之地,实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我军三面合围,好不容易将其围在汀州,现在却眼睁睁的看着他脱困而去。你难道就这样向你的主子交代吗?”
张名振慢慢的转回身,目光瞬间变得如同寒冰一般。一旁的施琅缓缓站起身来,“延平伯。你想以下犯上吗?张大帅是闽粤总督,你只是军中普通一将,竟然敢对上官如此说话?”
“闭嘴!”郑森连看都不看施琅,“你当年不过是我郑家区区一家奴而已,现在攀上了高枝,就想向旧主刀兵相向吗?”
“旧主!”施琅冷笑一声。“你郑家可真对得起我施家这旧日家奴啊,我父为你郑家出生入死二十余载,到头来却是身首两分,我施家偌大的祖业也被你郑家查抄的一干二净,像是如此。难道还要我施琅对你郑家感恩戴德吗?”
施琅一拍桌案,中军大帐之后顿时冲出百余名山东军大汉来,手中的劲弩纷纷对准了郑森等人。
郑森一愣,随即暗骂自己太大意了,施琅与郑家不共戴天,自己怎么就只带了这么一点人手跑到他的狄底盘上来了,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且慢、且慢!”陈鼎大惊失色,忙不迭跑上来,站到施琅和郑森之间。“大敌当前,诸位大人、将军无须要和衷共济,同心协力,万万不可内乱啊!这不是令亲者痛仇者快吗?”
张名振哈哈一笑,这才站起身来,拍拍施琅的肩膀。“好了尊侯,你与延平伯毕竟相识一场,大动肝火、刀兵相见,却是不大适合。咱们毕竟都是大明臣子,同殿为臣,彼此闹得太僵,殿下也会不高兴的。”
施琅点点头,向后退了两步,手一挥,山东军士卒这才转身向后散去。
张名振走上前两步,说话虽然客气,但话里话外却是毫不掩饰其中的冷淡。“延平伯,我才是一军主将,是战是守,我无须向你解释。还是回营听候军令吧!”
郑森愤然直起身子来,“吴三桂与我有杀父之仇,不杀此贼我誓不罢休!张大帅既然不肯出兵,那我郑森便孤军追击。还有施福将军所部,原本便是我郑家兵马,还请一并交还于我!”
张名振顿时笑了起来,“本官又未曾将施福将军和他麾下的兵马捆绑起来,延平伯既然讨要,便和施福将军讲在当面便是,不必征询本官的意见!”
郑森一拱手,“如此,多谢了!”
郑森冲着施福大喊一声,“施将军即刻整顿兵马随我出兵吧!”说着便大步向帐外走去,但走到门口的时候,却是一回头,施福还是坐在原位纹丝未动,脸上满是尴尬的神情。
“施福!”郑森不禁高声喝道:“还不快去集结兵马!”
施福犹豫了半晌,这才讪讪的一笑,冲着郑森一拱手。“延平伯,施福是朝廷的武将,出征在外,自当尊奉主帅之命,如今主帅未曾开口,末将却是无法擅专啊!”
“你……!”郑森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咽喉和脑门,施福的话里有话,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再清晰不过。如今的施福已经是大明朝廷的将官,再也不是郑家一家一姓的部属。
“背主小人!”、“奸佞!”、“忘恩负义的鼠辈!”甘辉、冯信、周全斌可不会留半点情面,当即开始大声鼓噪谩骂起来。
施福说完这句话,倒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随即闭上眼睛,对众人的喝骂恍若未闻。
施琅冷哼一声,“依我看来,延平伯还是对眼下的局势看得不甚透彻明了。诸位以为,这福建还是当年郑家一手遮天的局面吗?郑芝龙背弃朝廷,眼中无君无父,陛下宽宏大量,不再株连。怎么诸位却是觉得朝廷软弱可欺一般,难道还想再福建割据为王,擅权自专吗?”
施显接着自家兄长的话说下去,“就算是想在福建继续称王称霸,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斤两,只是会口出狂言,算什么本事?”
施琅兄弟的一番话,让众人的声音陡然间安静下去。郑森也忽然想起,现在已经不是郑家独霸福建的时候了,就在施琅、张名振登陆福建之前,郑家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吴三桂如果能再多拥有一些时间的话,恐怕郑家便要重回海商,操持起原本的祖业来了。
现在数万山东军已经深入福建腹地,浙江兵马也即将要进入闽地,永胜军更是虎视眈眈,还有施福的五万之众全归山东调遣,郑森麾下的这点人马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亏得自己和部下还有脸面和胆子在这里大呼小叫。张名振和施琅如果想对付他,简直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
施琅看着郑森的脸色由红转白,逐渐又变为铁青,心中却是快慰之极,当即又在郑森的心上补了一刀。
“有些事情,还要提前告知延平伯。郑芝龙降清卖国,罪在不赦。陛下对于郑家网开一面,尤其是延平伯在大是大非之前,对朝廷、对陛下还算忠谨,所以朝廷也不会对延平伯一脉有任何的追究责罚。不过,当日里追随郑芝龙降清的那些福建官员、豪族以及郑氏一门中的子弟,朝廷却是要追查到底的!”
“什么?”郑森当即瞪大了眼睛,胸口间一阵剧痛袭来,脸颊上的肌肉都变得扭曲起来,强忍着没有倒下。
“已经确认参与谋乱的黄明俊、李暄、郑春良、曹明善、黄勋等人以及他们的族人,包括石井郑氏、高浦郑氏中的一些人,都是证据确凿,有关名册经张大帅、方大人审核之后,已经决意对其严惩不贷。根据陛下和睿王殿下的意思,这些人卖主求荣、猪狗不如,定要抄家灭族,斩尽诛绝!”
听到这里,郑森再也忍受不住,一口鲜血喷出,身子当即委顿在地。朱平安这是要借题发挥,将郑家在福建的势力连根拔起啊。施琅兄弟在福建郑军中任职多年,对于郑家在福建的基业和人脉那时耳熟能详,有他们兄弟在,再加上一个见风使舵的施福,还有那些被郑家压在脚下的郁郁不得志的家族,整个福建估计都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来。
施琅冷冷的看着虚弱的郑森,以及一干手足无措的郑军部将,嘴角沁出一丝笑容来。他很清楚,从此刻开始,郑家在福建的势力就如同轰然倒塌的残垣断壁,今后将不复存在,而他,作为朱平安手中的一把利刃,将以自己的锋芒,在福建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来。(未完待续。。)
烈明 第四十五章 如何做事
看着面色苍白,如同丢了半条命的郑森被信武营的士卒抬走,方岳贡的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烜赫一时的郑家在两年之内便轰然倒塌,郑芝龙死在了吴三桂的手中,石井郑氏和高浦郑氏的中坚力量被清扫一空。
情势发展到如今这一步,方岳贡总算看清楚了朱平安出牌的路数,不得不说,在郑家这件事情上,朱平安出手的时机和力度把握的相当狠辣精准。在郑家最虚弱的时候,挑起郑彩和郑森的内斗,在两家斗得不亦乐乎之际,他却借刀杀人铲除了郑彩,同时又极大的削弱了郑森,说不得,就连郑芝龙都在他的算计之内。
再者,就拿眼前这盘棋来说,袁继咸其实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方岳贡甚至猜测,朱平安原本就没打算在福建解决吴三桂。吴三桂毕竟还有十余万兵马,虽然士气低落、粮草不济,但真想一鼓全歼,恐怕还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而吴三桂又恰在此时选择了由武平进入江西的决定,张名振和施琅却是一反常态的停驻不前,任由吴三桂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跳出包围圈,大摇大摆的向着江西而去。这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信息和目的?
恐怕也并不是不愿和吴三桂决死一战这么简单。江西的袁继咸拥兵自重,还有广西自立的永历皇帝朱由榔、瞿式耘等人,想来朱平安便是将下一步的矛头又对准了他们。
方岳贡看看一旁站立的略显得有些孤单的陈鼎,心里却是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嫉妒的意味。作为郑氏的谋臣,陈鼎父子却是深得朱平安的青睐,其子陈永华在莆田被攻陷的当日,已经被张名振送往山东,据说他可是朱平安点名要的人。而陈鼎则留在了张名振的身边参赞军务。
儿子陈永华被朱平安要走,不用问日后一定是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陈鼎即便心中还保留着对郑氏的忠诚和眷恋,恐怕也只能深深的保留在心中。他们父子都是聪明人。情势发展到现在,如果还看不清这天下大势,那他们这满腹的才智恐怕真是白费了。
反观自己,方岳贡却是充满了寂寥的意味。崇祯末年的时候,以一介巡抚之身入阁,开大明有史以来之先河,当时的他也是满怀憧憬,以为自己将由此大展宏图。力挽狂澜。但直到弘光、义兴朝时,这希望却是越来越渺茫。甚至还被人认为是趋炎附势之徒。
回忆起当年初到山东的时候,和朱平安在大棚中坐而论道的情景,方岳贡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施琅似乎感受到了方岳贡的这种心情,和张名振交换了一个眼色,这才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送到方岳贡的面前。
“四长先生,殿下一直记挂着您,殿下托我问您一句话,这些年徘徊中枢。可有意愿为地方父母,磨砺政务。有朝一日,名正言顺再入内阁呢?”
方岳贡顿时呆若木鸡。半晌这才嗫嚅道:“殿下,殿下还记得方某?”
张名振一笑,“四长先生巡抚山东之时,殿下但凡每有新举,总会说一句话,‘由方四长先行过目,经他斟酌修改之后,方可推行!’”
方岳贡一愣,继而眼眶有些微红。“殿下谬赞了!”
“本将出海之前。殿下还特意交待,四长先生之才。不在中枢而在地方,松江和山东百姓如今提起先生。就如同万家生佛一般。四长先生入阁之时,未经磨砺,想做事、会做事,但却不知该如何做事,进入中枢对于先生来说的确有些太早了,这一点先生不如彦清公(赵光抃)。如今福建初定,百废待兴,殿下的意思是想请先生署理闽地政务,就是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慢慢的,方岳贡从震惊之中平静下来,眼睛盯着施琅手中的书信却许久未曾去接。心里的犹豫、惶恐早已不知道飞到何处了,脑子中只是回荡着朱平安的那句话。
“想做事、会做事,但却不知该如何做事!”
张名振和施琅并不打扰方岳贡的思考,一旁的陈鼎也是饶有兴致的琢磨着这句话,一时间自觉获益良多,频频点头。
良久,方岳贡的眼中的迷惘之色渐渐褪去,这才慢慢伸出双手接过那封书信来,“请转告殿下,四长一定不负所托!”
张名振、施琅冲着他一拱手,“如此,以后福建政务便拜托先生了!”
方岳贡一笑,“但方某一人如何能撑起福建大局,还请两位奏请殿下,给方某配一得力干将!”
张名振和施琅顿时笑起来,三人一起转头看向陈鼎,陈鼎却是一愣。
张名振笑道:“殿下早有安排,若论对福建事务的熟悉程度,除了陈先生,还能有谁更为合适呢?”
……
时近夏初,虽然早已不似早些年的连年大旱,但山东河北的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干燥多风。由武定州通往乐陵的官道,早已换成了水泥、碎石、砂子铺设的宽阔大路,可以并行六架马车。道路两旁栽植的树木早已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这也让往来不息奔走于武定州和乐陵的民夫们感觉凉爽了不少。
清军入主北直隶和京师之后,山东与河北交界的乐陵、德州、故城、武城一线编成了战事的最前沿。卢象昇统领仇泽所部以及新军三卫与清军在这条战线上互有攻守。由于南方战事正酣,因此双方也都不肯投入太多的兵力和力量,因此战事虽然频繁,但规模却是不大。
满清以绿营汉军为主力大举进攻江南、四川,目的是为了减轻北方的压力,但由于朱平安的主力也都在江北和辽东,因此满清八旗的主力也不敢轻出,一直扼守在北直隶和河北等地。
官道上民夫车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每隔一段距离都有山东城管营设置的休憩场所,民间将这些地方统称为“服务区”。据说还是从朱平安口中传出来的。
说是休憩场所,其实也不过是临时搭建的一片茅草或者黄泥房子而已,里面常驻有城管营的兵丁杂役。一方面护卫官道的安全,为向前线运送粮草补给的民夫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则为车队、马队提供暂时休息的场所。
五月二十七这一天,官道上烟尘大起,民夫车队纷纷避让,数十骑从南向北疾驰而来。骑士们都是一身羯衣皮靴的短打扮,看样子像是商队的护卫,但胯下的战马却一看便知是军中所用。官道宽阔,这些骑士骑术高超,因此。并没有影响到来往的车队和民夫。
到了闫家岭的服务区,一众骑士翻身下马。沈恪看看天色,转身对刚刚下马,正在拍打身上尘土的朱平安说道:“殿下,在此休息一下吧,酉时应该便能赶到庆云县城。”
在此值守的城管兵丁原本照例要来询问众人的身份,但沈恪的手下将怀中的腰牌在他们眼前一晃,众兵丁当即便噤若寒蝉的退下,这些人眼力劲是有,平时的训练也算有素。看到了左右亲卫千户的腰牌。便知来的绝对是大人物,因此并不发问,而是立刻在服务区的外围布置下一些岗哨。
服务区头目跑得飞快。将一些清水和面饼之物送上来,然后也不发问,立刻便恭恭敬敬的退到十余步开外。
面饼早已凉透,不就着清水还真是难以下咽,但朱平安和一众亲卫却是吃的津津有味。远处凉棚下的民夫们也早已看出这行人不寻常,但也并不在意,而是继续大口喝水,大口吃饼,高谈阔论。
几口吃完饼。朱平安长出一口气,从沈恪手中接过几张纸来略略看了一下。便又递了回去,继而点点头。
“福建的事情已了。父皇不日之内也要抵达山东,给王妃送个消息回去,让她安排接驾事宜!”
沈恪点头应下,说道:“不过陛下看来还是对郑森另眼相看,特意嘱托随行将官给您送信,言及务必要保证郑森的身家安全,还包括他的族人!”
朱平安点点头,“郑家大厦已倾,一个郑森不足为虑,父皇的意思我明白,郑森这个人虽然骄横,不过对于父亲和朝廷还算是忠诚,留下他没有问题。给张名振、施琅送去个消息,让他们办理即可。但切记不可让郑森出海,告诉施琅,水师整合的速度一定要加快,施福可以给他一个爵位,掌兵也是可以的,如何运作把握,让他自己决断,有了章程,报上来便可!”
“南京方面有什么消息吗?”朱平安忽然问道。
“已经坚守两月,外城城门失陷四座,到现在为止阎应元依然没有送来一封求援书信!”沈恪不无感叹的说道:“殿下识人之明,属下真是万分钦佩,这阎应元还真是一员守城的干将!”
朱平安一笑,阎应元,加上陈明遇、再加上李岩、李过和李来亨父子的忠贞营,如此的阵容如果还对付不了一个博洛,那如何能行!
“浙江方面已经开始向湖广和南直隶悄悄用兵,张国维、宋之普两个人有些犹豫迟疑,朱大典在其中功不可没,力主听从殿下的调遣。”
“呵呵呵!”朱平安的笑容愈发灿烂,“张国维、宋之普是义兴朝时的老臣,期初也是拥立朱由榔的,但他们两个不过是一介腐儒,手中无兵说什么也是白搭。反倒是这朱大典,情势看得很是透彻。告诉咱们在浙江的人手,此人虽然贪财,但大局观还是不错的,不要舍不得银子。顺便再传递给他一个消息,南京事毕之后,只要办事得利,本王保他一个尚书!双管齐下,本王就不相信他还能生出什么异心来!”(未完待续)
烈明 第四十六章 曙光
从二月底到如今,南京已经坚守将近三个月,二十万清军不分昼夜、不计伤亡的猛攻,还是使得南京城内兵力不足的隐忧显现出来。博洛不再局限于聚宝门一点,而是将兵力分散,突如其来的猛攻南京城门的某一点,城内守军对此只能是疲于奔命,阎应元也同样是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形之下,外城佛宁门、高桥门、上元门、凤台门相继失陷。逼迫着阎应元、李岩等人只能收缩兵力,据守内城。
城内储存的粮草虽然充足,但火药、弓矢、滚木之类的东西却是消耗的极快,不得不,史可法亲自带人开始在坊市中拆掉破旧的民房屋舍,以此来暂时补充。城内的老弱妇孺除担负着为守城士卒、民壮运送饭食、清水的任务之外,还顶着家中的铁锅、木板到城下去检视射进来的箭矢,仅此一项,每日里都有上百人因此而丧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