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官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葫芦斋主人
由于长白县属于丘陵地带,地处长白山脉余脉。而杨杖子完全处于长白余脉丘陵的包围之中,山上植被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看到这一切,也不奇怪杨杖子村为什么盛产山货了,这也让杜远舟产生了一些想法。但这些想法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陈乔元将杨杖子山货收购完毕之后,便带着三辆大货车又南下去了特区。
由于运货的一些情况陈乔元也熟悉了,又有周南、周北两人在那边张罗安排、开拓市场,杜远舟便没有跟着去。
当然,在这一期间,除了考察杨杖子环境外,杜远舟也去了一趟镇上,将杨杖子村欠的提留款全部补上了。无论包老黑,还是马友财,都是异常高兴,自然对杜远舟也大大夸奖了一番。
当天下午,杜远舟并没有返回杨杖子村,而是直接去了县城新华书店,一口气买了五六本关于木耳、香菇等菌类养殖书籍。在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他没有去镇政府,直接回到杨杖子村了。
前些日子,杜远舟早已申请了在杨杖子蹲点,包老黑也答应了。尤其昨天他将全村提留款全额补上,这更为他赢得了许多自由空间。
白天,他也不用人带领,直接去村边的山上转转。晚上,他便住在村委会的宿舍里。至于吃饭,有时在几个村干部家里吃,有时自己做一些吃,反正村委会大院内也有现成的蔬菜。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杜远舟发现,杨杖子村周边的山上,除了酸枣、荆条等丛生灌木外,生长最多的是野生椴树及油松。油松属于松树的一种,北方山区常见植物,分别极广,自不必说。
椴树,是杜远舟最感兴趣的一种树木。由于国家严禁砍伐油松,显然对他致富计划帮助不大,而椴树却恰恰相反,国家并没硬性规定不许砍伐,再加上其木质特殊,成为杜远舟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椴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夏绿阔叶植物,像白杨,花黄色或白色,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是我国极富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椴木材质白而轻软,纹理纤细,是制造胶合板的主要材种,又可制作箱柜、门窗或用于木刻;林区居民大多用它来做切菜的菜板。因其细密轻软,胀缩力小不变形,又是建筑上的重要材种,素有“阔叶红松”之称。
对于椴树这一乔木,杜远舟也不陌生,他所在的村子周边同样生长一些椴树,由于十年动乱期间,全国上下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大部分粗大的椴树全部被砍伐了,成了炼钢炉下的木柴,现在只剩下一些后来栽种的细小椴树。
这些天,他参考研究那几本菌类养殖书籍后,发现椴木养殖木耳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项目。尤其对杨杖子来说,无论湿润的气候,还是大量的椴木,以及充足的人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俱全。
其实,以前最让杜远舟记忆深刻的还是椴树花蜜,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是它的花期,椴花盛开的季节,树林中到处都弥漫着芬芳扑鼻的香气,椴花很小,每朵花都由五个花瓣组成,柱头五只,中间都含有亮晶晶的密汁。
原本杜远舟的计划中,并没有椴花蜜这一项目,但此时正值椴树花开,嗅着满山遍野的椴花芳香,耳边不时掠过忙忙碌碌的蜜蜂,让他不由得想起后世人们争相购买、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的保健品。
想到这里,杜远舟也不免动了心。椴花蜜色泽晶莹,醇厚甘甜,比一般蜂蜜含有更多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氨基酸、激素、酶及酯类,具有补血、润肺、止咳消渴、促进细胞再生,增加食欲和止痛等多种疗效,是蜂蜜中难得的佳品。
放眼生长于层峦峻岭之上的椴树林,郁郁葱葱,一眼看不到边,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蜜库,而且信手得之,毫不费力。当发现这一点,让杜远舟心中更加兴奋不已。
就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便在他心中慢慢成型。如果这一计划顺利实施,不仅可以帮助杨杖子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尽了他作为包村干部的职责,同时也可以为他们的山货生意找到了固定的货源基地。
虽然搞养殖的计划已基本定了下来,但杜远舟并没有直接去找赵万成等村干部,而是将自己关在宿舍里,准备写关于养殖致富的计划书。
只有计划书写好了,各个方面考虑周全了,才有可能顺利说服村干部和广大村民,毕竟这时代人们思想还稍微守旧了一些,许多人宁可受穷,也不敢多走出一步,生怕承担那些微乎其微的风险。





官腔 第二十七章 致富计划
当杜远舟将养殖木耳想法一说,赵万成开始并没表示大力支持,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先考虑一下。
毕竟对杨杖子村来说,杜远舟不比其他包村干部,只管收钱、罚钱,却从来不办事,他刚来就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所以,赵万成尽管心中对这个养殖计划不以为然,也不好当面拒绝。
对于这一计划,即使向来头脑灵活的罗西冬,虽表现出很感兴趣,也没当场表示同意,至于其他村干部也都没有表态。
只有村中的唯一女干部华晓梅,坐在那里虽然也一声不吭,可是那一双灵活妩媚的大眼睛,似乎会说话一般,望向杜远舟,不时透露出鼓励和支持的目光。
“呵呵我知道,大家可能有些不放心,那先看看我这计划书……我敢保证,如果按照现在木耳的价格来计算,每户一年至少多收入三四千块钱。”对于华晓梅鼓励的目光,杜远舟感激地暗中点了点头,然后一脸的微笑,将掏出计划书,又不慌不忙地递给了赵万成。
在杨杖子村,赵万成虽谈不上一言九鼎,但说话绝对走道,很少有什么事他搞不定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当了这么多年村支部书记,算不上土皇帝,也是最大的地头蛇。
当看到赵万成脸上笑容越来越多,还不时点头的动作,杜远舟心中顿感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养殖计划是否成功,村民是否参与,和他有莫大的关系,作为老村委会书记,这一项目不可能绕过他去,也离不开他的支持和配合。
看完之后,赵万成随手将计划书递给了旁边的罗西冬,对着正摆出一副胸有成竹架势的杜远舟,用不确定地口气问道:“这椴木养殖木耳,真的这么简单?一年能赚那么多钱?”
“是的,这些养殖技术我是从书上看见的。我也已经给我的大学老师打过电话确定了,椴木养殖木耳绝对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尤其适合我们这样的偏僻山区。至于木耳价格,我们也找同学在周围几个大城市调查过了。”对于赵万成的一丝的怀疑,杜远舟毫不犹豫,十分肯定地回答。
为了取信于大家,其中虽然不免掺杂了几句善意的谎言,但终归事实是千真万确的。
“如果真这样的话,我看这项目不错……”看完计划书,罗西冬也随手递给其他干部,然后看了看赵万成,接着杜远舟的话头,有些兴奋地说道。
“实在不行,大家可以先签订收购合同……”见大家都有些意动,杜远舟立刻趁热打铁,又补充道。
至于如何签订收购合同,杜远舟又向大家仔细解释了一番。这本是杜远舟原本计划中的一环。前不久,杜远舟和陈乔元从特区回来之后,便以孙慧云的名义注册了一家以经营各种农产品为主的贸易公司,法人代表是孙慧云,实际上最大的股东是杜远舟。当农户决定养殖木耳后,便和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等木耳采摘之后,按照合同约定判断木耳品质,进而根据品质不同,公司以不同的约定价格进行交易。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反悔。
在杜远舟言之凿凿的说服下,赵万成也开始动心了,尤其听到可以先行签订收购合同,似乎连一点风险都没有,也一下子儿活泛起来。看了看其他人,他用征询地口气,说道:“即使这样,我看我们村就索性试一试……”
当看到杜远舟的计划书,再加上他详细一解释,其他村干部内心本来就同意了。听道赵万成一问,他们也都不由纷纷点头。就这样,杜远舟的养殖计划终于没有流产,在村委会这边一致通过。
大家又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第二天,罗西冬开始用大喇叭全村广播,通知每家到村委会开会,每户一人,必须户主或当家人来。在大喇叭广播中,至少为提了一些致富项目,并没有说明具体事情。
这个年代,村委会相对后世来说,还是比较有号召力的,毕竟这些村干部都比较务实,也确实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不像后世的村委会,几乎全部被恶霸流氓所占据,村干部行使的权力也成了他们横行霸道、疯狂揽财的工具,其恶劣行径有时甚至令人发指。
就以溜索一事而论,虽然杜远舟功不可没,但村干部出力也不少,确实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大问题,自然也赢得了大多数村民的信任和拥护。
下午广播的开会消息,很快全村都知道了。吃过晚饭,太阳还没落山,就看见三五成群的村民溜溜达达向村委会大会聚来。家手中还拿着小板凳、铺垫,抑或一个小木墩,用来当座椅。
由于村委会没有宽敞的会议室,全村开会人数一多,只有在村委会的大院里举行。如此一来,开会的村民只有自备坐垫了。否则的话,时间一长,有些人站着太累,只好搬一块板砖或石头来坐着。
“全村老少爷门儿,大家肃静一下,现在我宣布正式开会了。”赵万成站起来,冲着正老的热火朝天的村民,大声喊道。村民全部来得差不多了,在一片熙熙攘攘的噪杂声中,关于木耳养殖通报会正式开始。
全村老百姓都坐在大院中央,在靠近村委会办公室窗户前的位置,摆放着一溜长条桌,杜远舟和村干部坐在桌子后面,面朝村民。
“老少爷们儿,大家注意听了,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就是关于养殖木耳的脱贫致富计划……”见大家肃静了下来,赵万成轻咳一下,扫了一下会场,大声地宣布道。
接着,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讲到兴奋处,眉飞色舞,脸上皱纹似乎都少了许多,还不时用力地摆着手臂,气势十足。至于现场感染力,更是没得说,甚至让杜远舟感觉赵万成完全换成了另外一个人。
看着旁边正激情四射,用通篇大白话宣传养殖木耳好处的赵万成,还有会场内交头接耳小声商量抑或静静听着的老百姓。杜远舟不由得有些感慨。
看来即使村干部也几乎个个不简单,赵万成看似挺实在的一个人,但做起宣传顿时变得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在做群众工作方面不愧是一个老行家。
这也进一步提醒了杜远舟,要想在仕途上走的更远、更高,有所作为,还有许多事情要学习,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至于养殖木耳上的一些其他细节问题,大家可以问一下我旁边的杜干部。大家都应该认识他吧!人家可是正经八位的高材生,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现在他不仅是我们村的包村干部,帮助我们解决了运送山货的麻烦,还准备带领我脱贫致富,养殖木耳……”
在经过一阵激情的宣讲之后,赵万成将话语权交给了杜远舟,并顺便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
随着赵万成话音刚落,大家开始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由于事先准备充足,杜远舟便有条有序地回答起来,一时之间,现场热闹非凡。




官腔 第二十八章 “杜大头”?
接下来几天,杜远舟可谓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说焦头烂额。
开始时,他配合村干部统计村民的养殖户数。然后又统一培训养殖户如何采伐耳木,如何养殖发菌等。说起来简单,但要想系统大规模养殖木耳,一些注意事项绝对不可马虎,弄不好就出现大问题。
本来培训后以后会轻松一点儿,但恰恰相反。由于很多村民,根本没读过多少书,即使培训了,有些注意事项,他们也记不下来,经常出现或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杜远舟不得不东跑西颠,整天帮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一直以来,黑木耳是华夏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的食用菌,养丰富,口感好,具有清肺润肺、益气补血等功效,有“素中之荤”之美誉,世界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
这也是杜远舟之所以选择养殖木耳,而不是其他菌类的主要原因。而黑木耳培植方法,在世界农艺、园艺、菌艺史上,都堪称一绝。
通过几天来奔忙,杜远舟也并不是一点收获没有。作为著名的山珍,木耳可食、可药、可补,主要生长于椴、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由于环境不同,很多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养殖条件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因地制宜。
前些天,虽然他阅读研究了几本相关书籍,毕竟之前没有什么经验,但此番忙下来,也算是将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结合了。
这也使杜远舟尝到了什么叫辛苦,不可开交。由于所有的养殖户从来没有搞过木耳栽培,自然不敢冒太大的险。
为了确保自己家的耳场能够丰收,即使听过杜远舟的培训了,也明白一些事项了,但往往选择耳场时他们又信心不足,一定要请杜远舟这位他们眼中的高材生亲自走一趟,给一些现场指导。
其实,耳场的选择,也并不复杂,主要选择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温度较高、交通方便、无污染源、防涝的田块或草坪作耳场,一切就ok了。
对于杨杖子村来说,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场地,山区没有肥沃平坦的好耕地,但山坡地却不少,几乎每一家都有几亩。
接下来就是选择耳木、制种、起架等等。总而言之,养殖木耳也是一个的科技活儿。尤其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其中步骤一旦弄混,就会大量减产,甚至可能导致血本无归。
幸好当地本来就是盛产野生木耳,大多数村民也会经常上山采摘补贴家用,所以或多或少还是懂一些简浅的道理。
杜远舟当然知道,带领一个村发展养殖项目,这绝不是一件小事情。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自然皆大欢喜。一旦出现问题,也是一个大麻烦,甚至会出现村民上访,到上级部门进行反应情况。
因此,这么大事情理所当然要向领导汇报,即使从尊重领导的角度,也绝不可擅自做主。
作为包村干部,杜远舟自然向包老黑汇报了,也得到镇长在口头上的支持。正因为此,“杜大头”这一外号,也在所有包村干部中流传开了。
“大家都是包村干部,人家都老老实实听取上级指示做事,你杜远舟充什么大头呀?逞什么强呀?还带领老百姓搞什么养殖木耳脱贫致富……”
这天他刚回到镇上,杜春燕立刻把他叫了过去。
“小舟呀,你干什么事姑也不反对,但你一定要处好同事关系。”听到这些消息,杜春燕自然有些不放心,官场人心险恶,生怕杜远舟树敌太多。
对于这些话,杜远舟并不放在心上。他自然知道主要是什么人说的,无非嫉妒他的所作所为,尤其还存在一种竞争关系。
但这也不由得让他提高了警惕,不能光顾着低头干活儿,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表表决心。
看来自己抽空还应该多去镇上几趟,露露脸,千万别让领导把自己忘记了。不然随而久之,可能会使领导产生一种可有可无的印象,直至彻底边缘化,那样的话自己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在杜远舟一番忙碌下,杨杖子养殖木耳项目终于有了好的开端。




官腔 第二十九章 马友财的支持
“小杜,干得不错!呵呵,没给我丢脸……”听完杜远舟汇报,马友财立刻赞不绝地夸奖起来。
见杨杖子村不仅解决了提留款问题,还准备大干一场,发展木耳养殖项目,这让马友财眼睛一亮。
虽然前不久也听包老黑以杜远舟汇报过了,他却一直没放在心里,甚至有点怪这个伙子没事找事。
但凑巧的是,前天县里开会,新来的万县长指名点姓地批评了几个经济落后的乡镇,而马关镇首当其冲,让马友财一脸通红,害臊得够呛。幸好还有其他乡镇陪绑,不然他真不知道怎么回来了。
今天,他一听杜远舟的汇报,顿时喜上心头,这养殖项目虽然比不上工业,但也算是一种带领全镇发展经济的新思想和新路径。如果搞好的话,下次开会县领导可能不但不会批评了,甚至来一通表扬。
“小杜,你认为这条路子真的可行?你再详细说说,这一项目适合不适合在全镇推广?”冲着坐在对面认真汇报的杜远舟,马友财笑眯眯地说道。
“镇长,木耳养殖绝对可行,尤其沿海一些城市,特别认可咱们的东北野生木耳,不仅口感特别好,而且营养丰富,之前我亲自在特区进行了调查,并也向我们大学的老师进行了咨询。”杜远舟认真地答道。
他心里却不禁暗自琢磨开来,上次马友财明显对这项目不太感兴趣,这次怎么一下子儿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甚至还准备向全镇进行推广。
杜远舟稍微停顿一下,想了一想,然后说:“镇长,我挺看好这项目的,但全镇推广的话,您看是不是推迟一下?毕竟木耳养殖我们还没有经验,等杨杖子村摸出一条路来了,再进行大规模推广也不晚,风险也可以降到最低处……”
“哦,……”听这么一说,本来马友财脸上笑呵呵的,立刻一下子儿似乎凝住了,随口哦了一声。
“是呀!这件事情确实急不来,万一不成功,就会偷鸡不成一把米。不仅功劳捞不到,还可能让李振涛那伙人抓到小辫子……”马友财想到书记那一伙人,不禁皱了皱眉头。
虽然他一直不服气李振涛,在党委会上自己也占有很大的话语权,但毕竟人家马记是一把手,一想到这儿,马友财心里就不痛快。
随之他一想,小杜说的也对,再等几个月,如果杨杖子村木耳养殖成功了,他也可以得到一份不小的功劳。那时进行养殖推广,不仅有典型好操作,风险也没有这么大。
但如果现在一旦全镇推广开来,万一失败了,不但没法向老百姓交代,弄不好出现大乱子,也不好向县领导交代,到头来恐怕挨一顿批评可能还是轻的。
“行,这项目推广的事以后再说,我和相关部门的人再探讨探讨。你现在就全心带领杨杖子村去搞养殖,这担子可不轻哦,千万别松懈……如果有什么困难的话,你可以直接和我说……”马友财拍了拍杜远舟的肩膀,然后和蔼地说道。
“好的,谢谢镇长您的大力支持!那什么……镇长,我还真有点事需要向您请示……”杜远舟面带真诚的感谢之后,然后又向吞吞吐吐地说道,神情似乎显得颇不好意思。
“呵呵,你这个小杜,我这个人向来喜欢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什么话尽管说?”马友财的眉梢不明显地动了一下,然后一脸笑容地对着杜远舟,似乎鼓励地说道。
“镇长,您看……我大学时也不是农业专业的,技术方面也不太懂,辛苦一点儿到没有什么,但担负事儿就不好了。您看是不是可以派几个农科站的技术员指导一下村民……”杜远舟委婉地提出了要求。其实,在刚才回镇里时他就开始想这件事情了,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而且自己确实也不擅长农业方面的技术。
“原来是这件事呀!那你小杜还不好意思啥呀!都是为了工作嘛!呵呵,应该的,确实需要他们农科站的技术员来配合一下。我这就给那边打一个电话……”见杜远舟并没有想象中不知轻重地提转正的问题,而是工作上的事情,马友财立刻呵呵一笑,说道。
然后,他很利索地拿起电话,掏出通讯本看了看,按下几个号码,接通了农科站的电话。显然,可以看得出来,马友财平时也很少打农科站这个电话,不然也不会号码都记不清了。
很快,农科站站长李保田赶到镇长办公室,对于镇长让农科站配合的要求,自然满口答应了下来。
对于杜远舟这个包村干部,虽然从来没有听过,但李保田也丝毫不敢小瞧儿,毕竟人家可是在镇长这里挂了号,而且还劳烦镇长亲自打电话让自己配合,想必也不是什么软角色。
李保田一有如此想法,立刻将杜远舟放在了尽可能拉拢的行列,自然对他亲热不少,也给予大力配合,派了一老一少的两位技术员。
这两位技术员,对于养殖菌类都一些了解。那老技术员,叫赵松柏,年龄约有五十多岁,头发都花白了,以前帮着县里搞过蘑菇养殖项目,但后来由于领导不支持,最终不了而了。
另外一位技术员叫张涛,年纪小一些,三十岁左右,但话语不多,是省城一所农专毕业的,可惜分配到这里之后,一直以来无用武之处。
听到杜远舟一说,两人有些兴奋,毕竟有大展身手的地方了。杜远舟也挺高兴,看见两人不仅有技术、有经验,而且性格也踏实,知道李保田并没有哄弄自己,对这个农科站站长好印象由增加了不少。
当三人回到杨杖子村,立刻展开工作。对于养殖木耳,赵松柏和张涛虽然也不熟悉,但毕竟人家是科班出身,也不是杜远舟这个凭几本书半路出家的假专家所比拟的。
随着两人技术水平直线上升、日益娴熟,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杜远舟大大松了一口气,心儿也终于有底了。
至于两人,在杜远舟的要求下,暂时也在杨杖子村住了下来。他们就住在村委会大院那个房间,也就是给杜远舟准备的那个房间。
而杜远舟,只好又住进了华晓梅家。原本准备住在赵万成家,但不巧的是赵万成的女儿回娘家探亲,房间自然不够了。
华晓梅的婆婆是一个人精,这一次搞了个大耳场,由于技术员太抢手,深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一听说村长家房间不够用,立刻好心地把杜远舟让到她家去住。
1...7891011...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