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咸丰有点生气了,“你还再担心什么?人、银子朕都给你了。你是担心前线将士不听调遣吗?朕再赐你一把遏必隆腰刀,许你先斩后奏的权利。”
这遏必隆腰刀鞘长94cm,刀长60cm。刀鞘木质,外蒙绿鲨鱼皮,紫呢刀套。刀把上系一咸丰年制象牙牌,一面镌:“遏必隆玲珑刀一,乾隆赐经略大学士公傅恒平定金川用过”;另一面刻“咸丰”印一方,并“神锋握胜”四字。
此刀最早的持有者为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刀因人而得名。遏必隆死后,刀入宫中。此刀只用过一次,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金川之战爆发,遏必隆之孙、时任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要职的讷亲以经略大臣的身份率兵出征,兵败,乾隆怒夺其职,派大学士傅恒取而代之,并赐遏必隆刀。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命傅恒在军前用遏必隆刀将讷亲正法。
咸丰帝连这把宝刀都交给赛尚阿使用了,可见对他的器重和希望之高,也可见对剿灭太平天国愿望之迫切。
赛尚阿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推脱了,再不答应恐怕会承受皇帝盛怒,那就是非常地不识相了。他只得打碎牙齿往肚里咽,“臣领命,必不负皇上所托,早日剿灭发匪,以谢天恩。”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四十一章 会议
北京,和煦的阳光,丝丝清爽的春风拂面而来,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在皇宫西院的军机处,两位亲王和朝廷好几位重臣还有诸位同朝好友及其他同僚都前来为他送行。
送行的仪式非常隆重,全副武装的骑兵三队,持仪刀骑兵两队,持豹尾枪骑兵两队,旗枪手骑兵五队。前面仪仗队还掌着一对青罗绣孔雀扇,一对红罗绣四季花扇;一对红罗销金瑞草伞,一对红罗绣四季花伞,最后是是赛尚阿身后的红罗绣五龙曲柄伞,陪同他的还有散骑郎、护卫、典仪、亲军校等七十五位随从,这都是皇帝的恩典,按照亲王级别给他的送别仪式。
换到平时这样级别的场面,被送的臣子往往要志得意满,这可是莫大的荣誉,但此刻的赛尚阿却高兴不起来,甚至对前来送行的同僚哭起了鼻子。旁人还以为他得到皇帝这么大的恩典喜极而泣,其实只有赛尚阿自己知道自己对打仗一窍不通,还要让他成为三军统帅,这是把他往架子上烤啊。
赛尚阿虽然情绪悲观,但他也知道身负圣恩,一路不敢怠慢,浩浩荡荡冲着广西而来。整整走了两个月,终于到了广西省城桂林,赛尚阿再也不往前走了,他吸取李钦差阵亡的经验,打死不上前线就在后方遥控指挥。
广西巡抚邹鸣鹤让出了自己的府邸,作为赛首辅办公之地。这一天,赛首辅把向荣和乌兰泰都邀请过来共商如何剿灭太平天国。
巡抚的会客厅格外安静雅致,琉璃窗门,名人字画挂满了会客厅的墙壁。精美的木架上放着文房四宝。案台上还有一张古筝,古筝旁还有一尊小巧的香炉和各式各样的小盆景作为点缀,整个房间安静和睦,给人感觉很放松。
但此时会客厅的气氛却一点都不放松,甚至还带有点火药味。向提督和乌都统分坐东西两边,目光根本不看对方,连最基本的客套话都不讲,就像对方不存在一样。
赛尚阿走进会客厅,久在官场的他也感觉到厅里气氛异常,“抱歉啊,让两位将军久等了。”赛首辅嘴里寒暄道,让气氛变得轻松一些。
“见过首辅大人。”向乌两人不敢怠慢,毕竟是首辅大人,他们虽然也是武将高管,但在朝廷里同级别的文官都比他们大,更何况是正一品的首辅,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今天把两位将军请过来,就是想听听二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剿灭这伙发匪?”赛首辅坐在中间一把紫檀椅子上,不紧不慢地说道,“乌都统,你先说吧。”
乌兰泰一脸傲气,毫不掩饰对太平军的轻蔑:“发匪几次得胜,无非是用了一些污秽的小伎俩。此次赛首辅前来,我军兵力已有两万有余,完全可以如泰山压顶一般碾压过去,管他阴谋阳谋,在绝对实力面前根本没用。”
“乌都统可能有所不知,这发匪一直在扩军,拿下武宣县后他们的战兵人数并不比现在的我们少多少,我军可没有你所说的绝对优势。”向荣一口就否决了乌兰泰的提议。
“你说什么?不说你几次被发匪打败,就是因为你畏敌如虎,见死不救,李钦差才为国捐躯!”乌兰泰被向荣的话点起了心中的怒火,立刻反唇相讥道。
“我见死不救?是你中了人家的围点打援之计吧,就算我没打下东岭,我可不像某人骚扰地方,敲诈富户以充军资。”向荣毫不示弱,就算你是八旗满人又怎么样?我的资历比你老太多了,你一个小年轻也敢在我面前摆谱?
“李钦差归天,我六千多将士的军饷迟迟得不到落实,我不弄点银子怎么安定军心?更何况那些富户本来就与发匪有勾搭,我抄他们家也是理所应当。“乌兰泰顿了顿又道:”你当然不愁军饷,你的队伍都少了一半人了,这一半的军饷都不用发了。”
“你说什么!”向荣火了,就要站起来与乌兰泰动手,乌兰泰也毫不示弱地站起身来,心想论起动手我还怕你一老头?
“好啦!你们当我是死人嘛?”赛首辅看着两人,一拍桌子大喝道。“我军就是因为你们不能精诚团结才让发匪屡屡得手,都给我坐下!”
向乌两人忿忿不平地坐到了椅子上,一副脸红脖子粗的模样。
“来人啊,上三碗冰糖桂圆莲子羹,都来去去火!”赛首辅招呼厅外服侍的下人,不一会弥漫着香味的莲子羹被端了上来。赛首辅用汤勺舀了一口放入嘴里,“好吃,这不错,你们也尝尝,这据说是当地的贡品,平时很难吃到的。”
向乌两人也尝了几口,连连点头称赞,厅里的气氛好了很多。
“向提督,你来说说你的计策吧。”赛首辅一脸平静地对向荣说道,其实他心里早有了计较。
“好的,首辅大人。广西一带多山,物产并不丰盛,最近发匪们还大肆扩军。只要我们牢牢把他们困在紫荆山一带,时间一长他们必定粮草供应不上,到时候发匪们不战自乱,我们就可以趁虚而入,一战定乾坤。”向荣很有信心地说道。
“这转眼秋天就要到了,这秋粮一上市,不知道还要困守到猴年马月?”乌兰泰一脸不屑,一旁插话道。
“要断粮食自然不可能短时间见效,但如果我们先集中断盐,不出三四个月他们就得完蛋。紫荆山一带可不产盐,只要我们在通往发匪驻地的山路和水路上层层设卡,公盐他们买不到,私盐运不进去,没了盐人就乏力,战斗力大打折扣,到时候我们就能轻易胜之。此为末将的坐战之计,首辅大人以为如何?”向荣说得是言辞凿凿,的确很有道理。
“不瞒向提督,其实老夫来之前就把提督奏折上的坐战之计跟皇上讲过,皇上也是非常赞同。”赛首辅老脸微微一红,他没说是自己窃取了向荣的战法。“所以此次我看先按向提督的办法来,乌都统你看呢?”
乌兰泰一听皇帝都点头同意了,那自己还能计较什么,只能拱手道:“谨遵首辅大人的旨意,末将没有意见。”
“至于军饷的事,二位尽管放心,你们随后去我军中去取。这次皇上拨了三百六十两纹银,足够这几个月军饷之用。另外我这里几名总兵的人马,我会派到你们军中,协同两位作战。”赛首辅给向乌两人交了底,这次围剿是人财管够。
向乌两人一听这个,神色均是一喜,信心大增。看来这次朝廷支持的力度很大,这下子发匪们估计是蹦跶不了几天了。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四十二章 锦绣营
烈日当空,广西已经到了盛夏季节。路边的庄稼地都快被晒得冒出热气。好在路旁有一大排的柳树站得笔直,伸出碧绿的长长的手臂,为路人提供一片阴凉的绿荫。
自从武宣扩军以后,太平天国的锦绣营又新来了一大批新姐妹,她们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姑娘随着父亲或丈夫全家入的太平军,有的是无依无靠孤身一人的孤女或寡妇,大家境遇都差不多,工作也都是为太平军缝制衣物,旗帜,彼此互相照顾,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朴实真挚的笑容。
在这里苏巧妹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她的男人是个有大本事的人,不但官职一升再升,最近被杨秀清收为“义子”的事也被这帮八卦的女人传得人尽皆知。人就是这样,如果你只比别人高一点,别人就会嫉妒你,如果你比别人高过好多,别人就会来巴结你。苏巧妹现在就是大家巴结的对象,因为她的男人前途无量。
可苏巧妹却并不开心,杨小山被调离圣库前去前军做巡查使,来她这里的次数明显少很多。以前在两人同在金田村还能时常幽会,现在杨小山的驻地离这里太远了,他又身负公职,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了,巧妹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见到小山了。她心里是多么盼望着小山来见她啊,心里充满着挂念,但也只能埋头做着阵线活,只有自己在忙着做活的时候,才能冲淡那心头的思念。
“想你男人了?”旁边一中年女人看她出神的样子,故意调笑她。
“哪有?”苏巧妹脸一红,毕竟她还是小女人脸皮比较薄。
“还说没有?那你脸红什么?”中年女人继续逗她。
“咕咕。。。。。。”苏巧妹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岔开了中年女人的话题。
“你也饿了把,上个月还一直有白饭吃呢。这个月都喝粥了,这粥不熬饥啊。”中年女人感慨道。
“现在营里人多了一倍,粮食不够吃了吧。”苏巧妹也担心道。
“是啊,现在人心都有点浮动了。不过这粥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已经很好了,你不知道有一年饥荒,我老婆子连树皮都吃啊。喝粥不怕,就怕以后没粥喝啊。”中年女人回想起以前最穷苦的时候,连连摇头。
“听三娘说,今天就有押粮队送粮来,还不至于会断粮。”苏巧妹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安慰道。
“那就好,那就好。再过些日子,到了秋天。这秋粮一收,今年就安稳了。”中年女人似乎放下心来,大部分人对天国还是很信任的,相信这只是一时的难关。
==========================
杨小山和陈玉成一起骑着马,并排走在前往锦绣营的路上,他们后面跟着一队押粮车队,一路过来留下的车辙并不深,看来车上装的粮食并不多。
“大哥,这就是冲着你的面子。这粮车本来下个月才能过来送粮,你倒好提前了一个月。”陈玉成抱怨道。
“早两天迟两天有什么要紧的,反正都要送过来的。”杨小山手握缰绳,满不在乎道。
“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不比先前。这可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咱圣库的粮食明显少了很多。更何况又多了这么多参加太平天国的兄弟,老吴说现在也只是勉强能供得上。”陈玉成忧心忡忡道。
“小声点,这可是军情大事,别被旁人听去。”杨小山连忙提醒陈玉成,他是知道现在严峻情况的,由于清妖的封锁,外面的粮食根本运不进来,太平天国的高层早就为此担忧了。不光是粮食还有盐,圣库现在是有银子也买不到这些生活物资。
“你知道还让我提前这么早来运粮?我一小伙子往女营跑很丢脸的。”此时的陈玉成还觉得这什么事一沾上女人就英雄气短了。
杨小山看着陈玉成微微一笑,“你小子还没开窍,等你开窍了,你巴不得往女营跑呢。”
“大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找借口去见嫂子吧。”陈玉成做了个鬼脸。
杨小山被戳破心事,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刚才还觉得陈玉成还没开窍,看来这小子还鬼精着呢。
“大哥,什么时候和嫂子完婚,弟兄们都等着喝你喜酒呢。”陈玉成拨马凑近,打趣道。
“哎,我正后悔呢,以前结也就结了,现在我是杨军师的义子了,结婚不可能绕过他的。现在战事这么忙,他哪有空?连萧军师都没完婚,我这肯定不成。”杨小山提到萧朝贵,不由又想起洪宣娇。他心里莫名的一痛,连忙逼自己不要去想那件事。
“大哥,这话你就在我这说说。人家如果能成杨军师的义子,八辈子都赶不上,你还说什么后悔,你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陈玉成羡慕道,他们两人关系很好,说话也比较随便。
“别说了,前面快到了。你让押粮的兄弟再加把劲,到了营地就可以歇歇了,这大热天的大伙也挺辛苦的。”杨小山已经隐隐约约望见了锦绣营前的那棵大槐树,以前他和巧妹就是在那里约定见面的。
“弟兄们,快到了,大家都利索点,到了我请大家喝绿豆汤。”陈玉成一扬马鞭,回头吩咐道。
被烈日晒蔫了的众位兄弟一听陈玉成这话,好似打了一针兴奋剂,又抖擞起精神来,用袖子擦干净脸上的汗,赶着骡马大车,直奔着锦绣营而去。
终于到了锦绣营,一进营地众人忙着装卸粮食,营地里的女兵也欢天喜地地过来帮忙,这年头很多人最憧憬的就是吃顿饱饭。
苏巧妹一眼就望见了队伍前面的杨小山,她激动得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猛地站了起来,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恨不能跑过去一头扎在杨小山的怀里。
杨小山早已甩蹬下马,越过人群朝苏巧妹的方向奔了过来。很快他就来到了巧妹的面前。
巧妹猛地一把抓住小山的手,奔跑着把他带入了自己的营房。此刻的营房空无一人,其他要不在外面干活,要不去帮忙卸粮草了,两人进了门,反手就把门栓插上。没有任何语言,两人紧紧相拥。他们的身体贴合在一起,脸靠的很近,小山甚至可以看到她脸上细致的绒毛,闻到她身上淡淡的香气,呼吸变得灼热,语言已是多余的东西。
两人唇瓣慢慢贴合在一起,巧妹情不自禁地颤了一下,她的眼里雾蒙蒙水润润的,脸上泛了红潮,鼻尖渗出细小的汗珠,嘴唇微微张着,露出鲜嫩水润的舌尖,清纯夹杂着妩媚,那惹人怜爱的样子让小山情难自禁地低头含住她的唇瓣,继而温柔地绕住她的舌尖,巧妹轻颤着承受小山的爱意,睫毛已不自觉地潮湿……
亲吻了好久两人才依依不舍的分开。“你瘦了。”双方几乎同时说出了这句话。
“别饿着自己。”小山心疼地看着巧妹消瘦的脸颊,自己好不容易把她养胖,现在似乎又瘦了下去。
“不会的,夏天本来就没什么食欲。”巧妹知道小山心疼自己,安慰他道。
“对了,我这里有一袋盐,你可要藏好了,现在盐很难得,别被人看到。”小山从怀里掏出一小袋盐放在巧妹的手里。
“是不是要缺盐缺粮了?”苏巧妹知道小山不会无缘无故给她东西的。
“这个你就别管了,是军事机密,你最好也不要知道。总之,我不会让你挨饿的,一切有我。”小山把巧妹又搂在了怀里。
“大哥大哥,粮食要卸完了,我们要回去了。”门外是陈玉成的声音,在不适时宜的时候。
杨小山迫不得已只得放开了巧妹,“我要走了,娘子你要多保重。”
“你也是,相公。”巧妹依依不舍地放开了小山的手,她多么希望小山能多留一刻。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四十三章 投诚
向荣和乌兰泰在武宣和桂平县外围开始列营,各路总兵也领兵徐徐进逼,彼此形成犄角之势,把大包围渐渐转变成小包围,目的是把太平军的生存空间压缩在紫荆山一带,使其失去乘隙突围的机会。
半个月后,向荣又督军从武宣西北向前挺进二十里地处扎营,封锁了黔江上游一线;乌兰泰一部也从桂平东北处向前至水口村,其他各路总兵皆行进至关隘河流一带,所有清军距太平军前线相距只有不足十里之遥。太平军已被压缩至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动弹不得。
杜升是三当家侯志老家的旧识,靠着这层关系在天地会也混了一个小头目的职位,投靠太平军的时候按规定也应该是个两司马。谁曾想侯志被杀,自己的靠山没了。后来二当家罗大纲做了师帅,把原来大当家、三当家的亲信一撸到底,自己也丢了职位,成了一个普通的士兵。
杜升原本就是个混吃等死的人,现在靠山倒了,自己的前途也没了。以前吃喝嫖赌样样来,现在想都别想。入夏以来,太平军的伙食是越来越差,没肉不提,菜汤都淡出鸟来,一点味道都没有,这日子没法过了。
他是个很实际的人,对于太平天国拜上帝那一套他是根本不信的,他的想法很简单,哪能过好日子就跟着谁混。清军每天早上例行的劝降让他心动了,自己只要投诚过去他们就不计前嫌,还能拿十两银子的回乡费。
十两银子对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诱惑了,杜升已经暗自计划逃跑的时机了。他每天白天观察营寨有没有没打牢的木桩,晚上借口夜尿,去茅房观察太平军巡逻队的空挡时间。因为怕如厕时间太长惹人怀疑,每次只敢停留一小会,连续四五天终于让他发现一个空挡。
这一夜,杜升白天打了个盹,夜里一直睁着眼,准备夜里趁着没人就逃出营地,投奔清军。终于等到午夜时刻,他猫着腰出了他们一队人的营房,二绕三饶,躲开了夜里的太平军巡查队。
寂静的夜晚一点声音都没有,偶尔一阵夜风吹过,让人感觉有点冷。
“谁?”突然有一个暗哨叫了起来。
杜升吓了一跳,他强装镇定,赶忙回答道:“是我,上茅房的。”
暗哨一皱眉:“怎么跑到这里了,这里都快出营了。回头,茅房在西边。”
“是是是,夜里没看清,走错了。”杜升连忙转过身,往回走。
暗哨倒是没在意,他主要任务是监视敌军,防止敌人夜里袭营的,看到杜升一身太平军的装束,真以为是走错了,脑子里并没往投敌那处想。
杜升一身冷汗淋漓,但他现在已经回不去了,时间太长了。他只得又绕了再绕,终于给他揪准了一个机会,来到了一个营寨墙边。这处的木桩是松动的,杜升托起这个木桩,然后用准备好的木棍撑住,自己像条狗似的爬了出去。
出了营寨,他又一路飞奔,后又趟过了一条小河,终于跑出了太平军的地界,这个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又是一阵辛苦的赶路,杜升终于到了清军的营地附近。
一队巡逻的清军正要回营,杜升连忙跑过去,双膝一跪,“罪民杜升,前来投诚。”说完连连叩首。
“你是什么人?是发匪的探子?”为首的一个清军副尉看到了他的长发,拔出佩刀喊道。
“我真是来投诚的,不是探子,不是探子。”杜升慌忙辨解道,又连续磕了三个头。
“哦,你真想投诚的话,先给爷学个狗叫听听。”副尉终于看清了杜升的模样,见他没有武器,于是就收起了刀,故意调戏他。
杜升心里已经有点后悔了,他万没想到朝廷的军队根本没把他当人看,但此刻他已经是没有退路了。“汪汪汪。”杜升忍气吞声,学着叫了三声。
“哈哈哈。”周围的清兵大笑起来。
“大家有见过站着的狗吗?”副尉怪笑着。
“没有!”
“那你还不赶快爬下,给老子继续叫!”副尉飞起一脚,把杜升踹倒在地。
杜升不敢违抗,只能在地上爬着又学了几声狗叫。清兵们看他这样软骨头,你一脚我一拳,扯着他的长头发,把他当人肉靶子耍着玩。
这时一队骑兵路过,为首的穿着一副黄马褂,顶戴花翎,周围大批护卫簇拥着,相当有气派的样子。其他清兵一见立刻站好,纷纷跪拜施礼。
“救命啊,大人,我是来投诚的。”杜升一见这阵势,知道来的是个大官,像看到了救命稻草,连滚带爬地跑到这大官旁边。
“你是投诚过来的发匪?”来的人正是乌兰泰,他今早正好路过这里,遇到了杜升。
“是是是,这位大人,罪臣杜升是前来投诚的。”杜升连忙回答道。
“几时从的逆啊?”乌兰泰都没拿正眼瞧他,拿着高高在上的腔调问道。
“今天刚刚入的太平军,从没有和朝廷交过战,大人明鉴啊。”杜升似乎看到了希望,连连作揖。
“那你又为何向朝廷投诚?”乌兰泰继续问道。
“小人本是良民,是被裹挟入的太平军,不敢抗拒朝廷大军,跟着发匪是死路一条。”杜升换了一副笑脸,讨好道。
“是吗?”乌兰泰冷哼一声,一副完全不信的样子。
“大人,小人跟着发匪饭都吃不饱,实在熬不过才来投奔的。”杜升不敢欺骗,说了实话。
“那你在发匪营中是个什么职务啊?”乌兰泰斜了斜眼,微微打量了一下杜升。
“并无职务,小人只是一名小兵,战场都未上过,大人绕了我,把我当个屁放了吧。”杜升为了活命,又跪下来,死命磕起头来。
乌兰泰鄙夷地看了他一眼,装腔作势道:“好了,别磕头了。你能良心发现,弃暗投明,还算不晚。你们几个带他去营务处领十两银子,打发他回老家。”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杜升脸色一松,心里一阵狂喜,好歹是把钱混到手了。
几个清兵抓住杜升的膀子,把他押进了清军的营地内。
这时乌兰泰的一个随从靠了过来,低声问道:“都统大人,还按老规矩办吗?”
“就是一个废物,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按老规矩办。”乌兰泰阴冷地吩咐道。
杜升来到营务处,营务长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好些字,他也看不懂。“这是什么?”杜升小心翼翼地问道。
1...1213141516...1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