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原来是这里,倒是杨某疏忽了,本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还是被有心人发现了。”杨小山感慨道,不能小瞧古人,这年头聪明人也是大有人在。
“你怎么不问现在程学启在哪?”左宗棠似笑非笑道。
“还用问吗,既然现在不是曾国藩来找我,那程学启肯定是落在了你手里。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程学启怕是也发现了你多年前曾和我见过一面的情况。”杨小山显得很放松,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也想通了左宗棠其中的玄妙。(第151章杨小山曾经招募过左宗棠进太平军。)
“哈哈哈,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么简单。人家都说我左某向来眼高于顶,我唯一佩服的就是你杨小山。”左宗棠真的是被杨小山猜准了,这个程学启发现常山就是杨小山后,还在查找清廷里有谁和杨小山有过联系。杨小山的身份太特殊了,是太后和恭亲王的红人,直接告他,万一不成自己就倒霉了,所以他还想找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还真被他找到了,一个叫季高的人曾来投太平军,就是杨小山找来的,但后来就走了,季高不就是左宗棠的字嘛。
“别夸我,你是不是现在要动手杀我,毕竟我现在是唯一知道你曾经投靠过太平军的人。杀了我,就再也没人知道这个秘密了。”杨小山拿过桌边的茶杯,从容地抿了一口茶。
“如果你只是一般人,左某早就灭口了,但我非常欣赏你,你干得事件件都让左某佩服之至,整个清廷都被你玩弄于鼓掌之间,想想就刺激。所以左某是想和你做个交易。”左宗棠微微一笑,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交易?是要钱还是要人?总不会是想投我太平天国嘛?”杨小山轻松道。
“太平天国?你可是聪明人,现在太平天国气数已尽是人人皆知,破灭是早晚的事。左某此次来要人也要钱,胜保的几万人和你手下胡雪岩的财力支持。”左宗棠终于说出了来找杨小山的目的。
曾国藩当年打发左宗棠去浙江没有给一两银子和一个兵,只是给了他一顶浙江巡抚的帽子。看得出曾国藩并不喜欢左宗棠,因为他持才傲物,不肯屈居人下,总想冒头不安心做自己的助手。打发李鸿章去上海也一样,李鸿章是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者,干什么事都是效益第一位,曾国藩也不喜欢他,因为他做事喜欢至少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怎么也得装一装。
但左宗棠没有李鸿章幸运,李鸿章到了上海,上海是处在太平军的包围之中,那些上海的有钱人肯拿出钱来支持他办淮军,而且还有洋人的帮助,洋枪洋炮立刻就能武装全军。
而左宗棠在浙江是孤家寡人,他作为一个外来的巡抚并没有得到当地士绅的信任,好不容易凑齐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洋枪洋炮肯定是买不起,还经常因为军饷不够闹心。所以他始终无法发展壮大,而此时李秀成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让他在浙江吃了几个败仗,朝廷的训斥让他很有压力。
程学启在浙江查自己让他无意中发现,进而得到了常山就是杨小山的秘密。于是左宗棠找了个机会,处理掉了程学启,把锅甩给了太平军,这兵荒马乱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去,程学启这样的小官员死了也很正常。
左宗棠此次前来就是想抓住这个机会,来和杨小山要人要钱,发展壮大自己的楚军。他向来心高气傲,不甘于人后,决意要让自己的楚军变得和湘军淮军一样强大。
“我给你人和钱让你去打太平天国,你觉得我杨小山是这样卖国求荣的人嘛?”杨小山摇摇头,一口否决道。
“左某就知道你会有这一说,左某的楚军这次来不是为了对付你们太平天国的,此次北上我是去陕甘平叛回乱的,湘军要剿长毛不肯去,淮军不能离开上海,只有我楚军接了这活。这也是我左某能一战成名的机会,只要你同意把胜保的几万人借我,让胡雪岩借我军费,此次我去陕甘必定能马到成功。”左宗棠说着两眼冒光,看来是非常重视这次去陕甘平叛回乱的机会。
陕甘回乱杨小山是有印象的,这场浩劫让二百八十多万汉人和一百八十多万回民死去,起因就是陕西的回民见清廷不稳,他们也起来造反,和太平天国驱逐鞑虏相反,他们的目标就是汉人,他们要杀光汉人,建立纯粹的绿教政权。
杨小山看着左宗棠,他知道这位名人的事迹,他就是以平叛回乱和收复新疆而为后世人所敬仰的,所以在后世提起左宗棠的名声要远远高于李鸿章。
“人和钱都给你,我能有什么好处呢?”杨小山反问了一句,自己给别人做嫁衣,怎么也得回点本啊,不能白做了。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317章 淮军
再说太平天国的苏福省已经是一地稀泥,李秀成带着大军在天京和曾国荃的铁桶阵死磕,而李鸿章的淮军开始从上海反攻太平天国。
李鸿章刚开始组建淮军的时候还被讥笑为叫花子军,六千多人穿得破破烂烂,根本谈不上什么军容。但李鸿章这人非常油滑,极其擅长交际,他在曾国藩那边有些混不开,湘军多是不苟言笑的书生,不怎么喜欢他的油腔滑调。
但上海成就了李鸿章,就凭着他一张嘴,左忽悠右恐吓,生生从上海官绅那边“骗”得白银几十万两充作保护费武装淮军。《北京条约》签完后,洋人极力支持清政府。
这一下在上海的李鸿章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混壮了。淮军是今非昔比,清一色洋枪洋炮,各营还有洋人作为教习指挥作战,训练改用洋操,人数也从十三个营迅猛扩充到一百多个营五万多人。
此次李鸿章是精锐尽出,直插苏州北面与无锡的交界处,妄图隔断苏州与天京的联系,对苏州进行合围。
太平天国这边也动用了主力,苏州守将慕王谭绍光和从天京赶过来的侍王李世贤合兵一处共六万多人,共同抵抗淮军的这次包围苏州的行动。
慕王谭绍光,侍王李世贤一南一北隔着一条西塘河决心在这里阻击李鸿章的淮军。
让他们意外的是淮军竟然大摇大摆地当着他们的面渡河,似乎全然不怕太平军半渡而击。
李世贤和谭绍光都是猛将,最见不得淮军这样公然的蔑视,立刻让前锋对淮军进行进攻。
淮军渡河的队伍是最精锐的刘铭传部,他脸上有点麻子,在家排行第六,人称刘六麻子。他是李鸿章从安徽老家招募过来的一支地主团练,因为作战勇敢,打仗有头脑而深得李鸿章的信赖。他辖有左、中、右3 军,每军6 营,共18 营,另有炮营1 营,加上亲兵营及幕僚人员,铭部拥有9000多人,洋枪4000多支,成为淮军中的劲旅。
刘铭传看到太平军呼啸而来,连忙指挥炮营对其进行炮击。
此时的淮军的炮营用的不是以前的清廷老旧的开山炮了,而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开花炮。炮弹落地开花,一炸一大片,杀伤力比老的开山炮大很多。
“不能让他们过河。”李世贤看到前锋被炮弹所伤,不少人被打退了回来,心里发狠,带着主力就往上冲。
谭绍光和李世贤想法一样,也是带着主力往上冲。
太平军孤注一掷,数万人杀喊声如滚滚惊雷,大举杀来。太平军速度很快,离已经渡过河刚刚列阵的刘铭传部只有两百多米了,这个距离淮军是不敢开炮的,没有那么精准,会打到自己人。
“不要怕,用洋枪打他们的大旗手。”刘铭传面对太平军的全力一击,虽然脸色煞白,但他很能克制自己,拔出腰刀,向上一举,强装镇定地指挥道。
淮军的洋枪队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还是有了近代化军队的雏形,三段射击已经像模像样了。
刘铭传很坏,与太平军多次交手他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对着旗手打,太平军能打的都是旗手,旗手一死整个小队就会溃散。
太平军伤亡很大,要是换到其他将领,恐怕队伍就会崩溃了,但李世贤和谭绍光都是亲自带兵向上冲,也只有他们的队伍面对这样的逆境还能继续作战。
如果不是遇到淮军,其实太平军也有洋枪,还是能打一打的,但淮军的洋枪都是统一型号的,武器装备都是成建制从洋人那边购进的。而太平军被英法等国禁运后,很难得到武器,大多都是高价走私来的,弹药奇缺,各种洋枪五花八门难以统一管理,李秀成虽然懂一点洋枪的阵法,那也是从杨小山那边学了点皮毛,他的手下就更别说了,与淮军用洋枪对射是会吃大亏的。
太平军付出数千人的代价终于和刘铭传的队伍遭遇,双方手刃相搏,进行惨烈的白刃战,一时间人仰马翻,鲜血四溅。
李世贤与刘铭传的右军厮杀在一起,他杀得兴起,接连把淮军的几个守备劈下马来,而谭绍光也不甘落后,面对人数较多的左军,银枪乱点好似火星四射,把好几个清将刺死,逼得清军连连后退。
刘铭传眼看左右两军陷入苦战,就要崩溃,连忙指挥中军四个营前去支援,清军不断通过浮桥,对前方进行援救。
刘铭传带着亲兵,站在河边,大吼道:“谁敢后退,杀无赦。”
任凭刘铭传怎么喊,太平军此刻已经占据了优势,如山洪一般直冲下来,一阵一阵把清兵拍死在岸边。
“太平天国侍王李”和“太平天国慕王谭”的大旗已经快要插到了西塘河边。
“刘总兵,我们还是撤吧,兄弟们顶不住了。”身边的一名参将苦苦哀求道。
“不行!要坚持住,我们还要再坚持一会。”刘铭传一脚踢开那名参将,眼中冒火发怒道。
他的亲兵营和退下来的一千多清兵,围成一圈,用尸体为肉墙,拼死阻击太平军的猛攻。太平军的帅旗离他越来越近,枪声、杀喊声、马蹄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支援怎么还没来?我命休矣。”刘铭传丢掉了打光子弹的手枪,摘下已经湿透了的红顶子,当场就要拔刀自尽。
猛然间,地动山摇,太平军背后出现了清军的炮队,密集的开花炮在太平军人群中爆炸,大批人倒在血泊中。
“终于来了,大家都爬下,别被误伤了。”刘铭传欣喜道。
原来一同前来的洋人组成的常胜军终于绕到了太平军的背后,这支全洋鬼子的组成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特别是他们的炮打得特别准。(常胜军原来叫洋枪队,李鸿章特意换了个名字,让其他人误以为是国人的队伍,掩人耳目。)
李世贤和谭绍光吃惊不已,回头观看,洋人的常胜军从背后成扇形铺开,要断太平军的后退,将他们包围起来,太平军形势危急万分。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318章 及时救援
后面的太平军成片成片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可恶的洋鬼子,清妖勾结洋人杀我兄弟。兄弟们跟我冲啊。”谭绍光后队改前队,转身冲击常胜军。
可仗打到这份上了,太平军的士气已经不高了。任凭谭绍光怎么冲,常胜军的火力实在太强,太平军不敌,反胜为败,节节后退。
谭绍光身边人越打越少,反而要被常胜军包围吃掉。
李世贤见谭绍光情况不妙,领着枪队来救,对着常胜军用连环枪炮猛烈轰击。
两军对射,显然常胜军的枪炮更加密集,李世贤的枪队对射不过,也被逼的连连后退。
李世贤好不容易救下以被炮弹所伤的谭绍光,两人的军队已经被压缩到方圆不足十里的地方,清军每一发炮弹下去都有人被炸死炸伤。西塘河,淮军还在源源不断的渡河,刘铭传趁着这个机会又指挥淮军对太平军进行反冲击,用枪炮屠杀了无数太平军的弟兄,西塘河边,积尸如山,水染尽红。
“侍王,你先突围,我来掩护!”谭绍光看到败局已经不可挽回,着急地招呼李世贤先走。
“兄弟,我来掩护,你先走。”李世贤自然不肯,他自问打了一辈子仗还从没有先逃跑的例子。
淮军的刘铭传和常胜军的华尔一重紧接一重地包围过来,太平军一批一批的倒了下去,眼看苏褔省的太平军主力就要被消灭在这里。
突然,北面冲出一支太平军的队伍,密集的枪炮声在清军的背后炸开。
常胜军的华尔傻眼了,淮军的刘铭传傻眼了,太平军的李世贤和谭绍光都傻眼了。在苏福省的大地上,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太平军有这么密集的火力了,来的太平军到底是何妨神圣?
一面“太平天国东王杨”的金黄色大旗树立在所有人的面前,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国有个新东王杨小山,可自天京事变后,他的队伍从来没有出现过,对清军来说非常神秘,对太平军同样也是。
杨小山的名气极大,曾把湘军打得抱头鼠窜,想不到这一出现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华尔的常胜军首先被杨小山的火力打蒙了。华尔连忙指挥队伍散开,向淮军方向靠拢。
“怎么可能?听声音怕是有两万支洋枪的火力!”刘铭传大惊,而且听这个枪声,显然指挥官非常会指挥,排枪射得非常整齐,步炮集合得非常缜密。
李世贤和谭绍光精神猛然一振,调集队伍迅速向这支北方的援军靠拢。
刘铭传还想上前与这支神秘的太平军斗上一斗,可李鸿章在后方指令鸣金收兵,只得无奈的和华尔收缩回去。
这支突然来增援的两万太平军领头的的确是杨小山,士兵来自镇江吴如孝的守军,枪炮是左宗棠给的。
有读者问了,这枪炮怎么会是左宗棠的?这就涉及了杨小山跟左宗棠达成的交易,左宗棠借走了杨小山旗下胜保原来的两万多队伍,杨小山也写信给胡雪岩让他借给左宗棠十万两银子军费。而左宗棠同意杨小山使用他队伍的配额,和洋人买武器。
因为洋人对太平天国实行武器禁运,在上海所有来华进口的武器都得有相对应的湘军、淮军、楚军的部队接受,否则不得进关。清廷的海关现在交给了洋人,管得非常仔细非常严,没办法行贿,太平军想获得大规模的火器是不可能的事。
杨小山属于独立大队带的队伍不多,又不在这三军之列,非常尴尬,所以杨小山只有利用左宗棠的配额,让老吴一下买了两万多支洋枪和一百多门火炮把镇江的守军武装了起来,这趟交易可谓把这么多年攒的“私房钱”全用光了。
与左宗棠达成交易后,杨小山便消失了,为了隐藏身份,韦俊让自己的亲信族弟带着三千人前去河南、山西等地寻找英王派出去的赖文光、蓝成春等人,让他们招募完士兵后,回天京救援。
而杨小山恢复原来的容貌,来到镇江找到老吴,重新回到了太平天国的阵营,举起了自己东王的大旗,并及时南下,支援李世贤和谭绍光等人。
穿上这熟悉的战袍,带上熟悉的头巾,杨小山感慨万千,在做出这个决定前,他收到了乌兰郡主的来信,她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她身体的情况,御医一直没有确认这胎的安全,所以一直到第八个月,胎非常稳定后才给了他这封信让他回去一起等孩子出生。
而杨小山再也不能回去了,因为他要回太平天国,尽自己最后的努力,天京的妻子苏巧妹还在等着自己,宣娇的孩子继业也在等着自己,乌兰郡主只能对不住了,这是一段孽缘,只能默默在心里祝福她母子平安。
杨小山的出现打乱了淮军原先的计划,一看情况不妙的李鸿章思前想后,还是畏惧杨小山的威名和所展示出来的强大火力,下令全军撤退,想摸清杨小山的底细再和太平军交火。
死里逃生的李世贤和谭绍光在杨小山的大营惊喜地欢迎他回来。
“东王,你可回来了,你不在我们可被清妖坑苦了。”李世贤两眼含泪,杨小山刚离开一段时间,战场情形就急转直下,太平天国风雨飘摇,危在旦夕。
“东王,您回来,咱们弟兄们就有指望了。”谭绍光也非常激动,刚刚包扎好伤口就着急来面见杨小山。
“世贤、绍光咱们天国现在正是最困难的时候,你们俩是我最信任的兄弟,天国的未来也在你们身上。”杨小山紧紧搂住他们俩人的肩膀,李世贤是自己在广西亲自招募进太平天国的老兄弟,谭绍光虽然跟自己的时间比较短,他也是北伐军最后的种子,在河南落难的时候救过自己。国难当头,能信任的人不多了,但这两人,杨小山是最放心的。
“世贤,你先去浙江金华,带上那边的队伍来天京救援。”杨小山向李世贤交代道。
“绍光,你回苏州,一定要把苏州守好了,苏州绝对不能丢。”杨小山对谭绍光强调道。
“东王,你呢?不和我们一起战斗吗?”两人齐声道。
杨小山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天京危急,我得回去。”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319章 常熟征粮
天京被湘军团团包围,曾国荃切断了通往天京的粮道,李秀成的十几万大军迟迟攻不破曾国荃的铁桶阵,天京的存粮却支持不了他的这么多军队,天京已经开始闹粮荒了。
杨小山和李世贤、谭绍光分别后,就一直考虑这个问题,自己要回天京,还得筹措点粮食。
“老吴,我们还能征集多少粮食?”杨小山询问吴如孝道。
吴如孝脸色一苦,回答杨小山道:“东王,你有所不知,今时不同往日,咱天国现在政令出不了城,那些乡下的士绅地主都不给我们天国交税纳粮了。”
杨小山没想到天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在鱼米之乡都征不到粮食,又问道:“那我们能不能买到粮食?”
吴如孝愁眉不展,继续回答道:“那些大粮商都不敢来我们这里,他们的粮食都被湘军和淮军包圆了,咱们天国现在这样的光景,出两倍价人家都不敢来,怕落个通匪的罪名。”
杨小山沉默了,没有粮食这仗可打不了,人是铁饭是钢,手上就算有洋枪,人还是要吃饭的。
吴如孝见杨小山没说话,轻声说了一句:“咱们是不是先恢复当初起义行军的时候打粮的做法?”
所谓打粮,就是去乡下强行征粮,打粮小队遇到村落,按村落大小发放空口袋,第二天来取粮,不交就动手抢,抵抗就消灭。
“咱都已经建立太平天国了,土匪的做法还是不要去做,还是和那些富户大户借点粮吧。”杨小山摇摇头道。
“东王,还是和你说实话吧,富户大户早被借光了,现在苏福省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吴如孝无奈道。
杨小山无语了,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是极大的,所有人都为了一口饭活着。
“前面是常熟的地界,咱们去找村子和他们买点粮食,价格出高点,能买一点是一点。”杨小山也没了办法,自己不是神仙,变不出粮食啊。
常熟听这个名字你就知道这里是多出产粮食了,这里如果没有粮食,就没有地方再有粮食了。
“前面那个村子好像着火了。”吴如孝指着冲天的火光道。
“怎么回事?我们去看看。”杨小山知道现在这世道不太平,也许村子遭到了歹人的打劫。
渐渐接近了,空气中弥漫着焦土的气味,村落的小路上走出一队女人,她们一个个披头散发,双手被捆在身后,头颈上套着绳索,一个个被串着向前走。
“妈的,走这么慢,是不是要老子让你们快活快活!”旁边的士兵手持皮鞭,一把抓过身边女人的上衣,猛地一撕。女人的胸脯露了出来,那个士兵伸出肮脏的手狠狠在女人胸脯上摸了一把,旁边的人哈哈大笑,也争相对这些可怜的女人们下手。一时间男人的淫笑声,女人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混乱。
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士兵都穿着太平天国的服装。
杨小山怒不可遏,催马上前,呵斥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怎么能强抢民女?”
那队领头的瘦高卒长两眼一迷,一副不在乎的神情道:“我们是常熟的太平军,比王钱桂仁的手下。这村子交不上粮食,我们拿他们的女人来抵数,怎么了?”
“混账!把这些人都给我拿下!”杨小山万没想到太平军的军纪已经败坏到如此地步,以前太平军最讲究男女大防,摸一下女人的手都要杀头,现在居然公然强抢民女。
杨小山的卫兵一拥而上,把这些比王的手下全部抓了起来。
“凭什么抓我们?你们是什么人?”为首的瘦高卒长还不服气。
“看清楚了,我是东王!来呀,执行军法!”面对这样无耻的嘴脸,杨小山实在忍不住了。
一名卫兵手起刀落,砍下了瘦高卒长的脑袋,他的同党一看杨小山这阵势都吓傻了,低头再不敢出声放肆。
“给她们松绑,放她们回去!”杨小山命令道。
可怜的女人们捂着胸口,跪下感谢道:“多谢,大王!”
杨小山听到“大王”两字分外刺耳,以前老百姓一般都对太平军称呼天兵,叫长毛也没关系,现在叫大王,太平军和土匪强盗有什么区别?
“老吴,这比王是怎么回事?现在怎么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王?”杨小山转过头来问吴如孝道。
“哎,东王你有所不知,天王为了激励士气,一直在封王,现在给钱就能封王。王爷分好几等,现在咱天国大王小王都快有上千个了。”吴如孝叹了一口气道。
“胡闹!”杨小山忍不住骂道,这不是开玩笑嘛!当王这么容易,谁还肯在前线卖命?这样对得起那些凭着军功封王的将士吗?
“现在咱天国江河日下,天王也是想激励下大家,封了王就能多娶几个老婆了。”吴如孝说到最后,面红耳赤,声音如蚊子一般,自己也替洪秀全辩解不下去了。
“咱们去常熟城,我到要看看这比王究竟想要干什么?到底怎么带队伍的?”杨小山咬牙切齿道。
话说这比王钱桂仁也是一名投机分子,带了几百个同乡在安徽加入的太平军,在李秀成账下任一中级军官。李秀成打下大片苏南领土,他恰好分配到了这座常熟小城。于是钱桂仁挖空心思,讨好天王洪秀全,抢夺民脂民膏,打造了一对纯金狮子和一对金凤凰送给天王,于是被封为比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