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之我是康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庄自在
康熙问顾总管:“常宁他肯服罪么?”
顾总管忙答:“恭亲王并无异议,确确实实受了刑,已经被侍从抬回王府。”
康熙顿觉这个皇弟还算识大体,便吩咐顾总管:
“你从御药房里多领些药材,尽快派人送去。再命御医瞧瞧伤势,回来报与朕知晓。”
顾总管领命而去。康熙喝了几口茶,双喜进来躬问圣安,可要传召晚膳。康熙蓦然惊觉时间过得飞快,竟已到了申时。康熙遂唤住双喜,淡淡问他:“人呢?”
双喜到底年轻、很沉不住气:“启禀皇上,卫主儿一大早就想赶回慈宁宫去,奴才拦了半天,好说歹说才把她给劝住了。后来,慈宁宫那边派人过来收拢宫灯,卫主儿不肯再留,便随那人一同回去复命……。”
康熙摆了摆手,示意知道了,双喜便退了下去。无人之时,双喜使劲打了自己嘴巴三下,心中暗骂:谁让你多嘴多舌,明明只回一句就行了。废话那么多,找抽不是?

康熙用罢晚膳,起身前往慈宁宫问安。或许今日关一点儿女私情,然而每日亲问祖母的孝行,亦不敢稍有懈怠。康熙坐在太皇太后身边,问老太太今日饮食可好,又问及夜里睡眠情况……,诸如此类。大格格妞妞和二格格林朵儿也不玩翻绳了,都乖巧地立在康熙身边,听着皇帝和太皇太后絮絮说话儿。
康熙见两个小姑娘手拉着手儿,粉面如玉俏生生,心里喜欢。林朵儿鬓边垂了四五根长长细细的小辫子,五彩的辫绳,十分可爱。康熙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辫儿,随口问她俩,怎么不出去玩儿。林朵儿笑着与康熙撒娇,旁的事情不着急,见皇阿玛最要紧。
康熙也笑了,就问她们平日里都做什么事儿,读些什么书……。林朵儿就说学做针线、念女诫、孝经一类。康熙脸上的笑容差点没挂住,这和看电视、看漫画书那些现代女孩儿实不一样。
太皇太后意态闲适雍容,听着康熙与小格格们闲聊。布木布泰心里明镜儿似地,眼角不经意朝苏麻喇的方向瞄一瞄,又看回了皇帝。老太太心道:你就多坐一会儿吧,哀家也不会留你太晚。不过今日莫要提起那人,昨夜你闹得很够了,险些逾了规矩,总该悠着点儿。
康熙乘上御辇离开慈宁宫时,心里悻悻却没辄。他也不肯回乾清宫另去翻牌睡觉,直接去了御书房。

现代不是有那样一句话么,说真爱一个人,就想和她结婚。康熙没办法和卫良懿结婚,但想给她一个好名份。
难道说康熙真爱卫良懿么?他也说不准。毕竟两人相处的时间很短,但能肯定心里是喜欢她的。相貌姣好的女子,就占了世上最大的便宜。那些男女之间所谓深层次、有内涵的思想交流,也须日久见人心。不经事故、不历风雨的平淡交往,实没机会看出性格投契、见识非凡来。
何况古代社会门第等级森严,只有男主子可以在外议政从学、翻覆云雨;女主且必须是正室大太太的身份,才有资格在内主持中馈、掌管家事、人情交际往来,显露出见识、能力和手段。而其他那些个小,日常能做的事情不外乎暖床、生子、争宠、或不敢争宠小心苟活罢了。
但凡能看得出有些见识并屈居妾位的小女子,不过是那些能争反而不肯争的超然方外。可她们内心既然已不想突显自我、不愿参与竞争,那么男主子如何有契机去了解她们、进而欣赏她们呢?倘若真如此退让也达到了一种特别赏识,或许就是以退为进、心思宛转的风月笑谈。
康熙开始精研皇宫诸多后妃的名册,平时他不耐烦看这些,所以不大知道状况。此时一看便知:水忒深了。
莫说那卫氏还是个罪籍罚入的宫婢,即便是普通宫女科班出身的良家子,地位就是个丫鬟。从丫鬟到夫人得慢慢来,可以升级、但绝不能跳级。想从伺候人的宫女升到最低级别的小主答应或者常在,不仅要有皇帝老爷宠幸恩典,或许还得熬上一年半载,生出子女来才有可行。
清朝皇宫中只有嫔级以上的贵“妾”,才有资格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而贵人以下普通卑微的“妾”,只能分配到各宫贵妾名下,让她们一起住。也就是说,皇帝今夜想要召谁?仅那一宫各房里,嫔、贵人、常在、答应,至少十几双眼睛全盯着呢。
而此刻那些处在嫔位的贵妾,都是正经应选进来的秀女身份,是考较过家世背景才行册封,可不是随随便便升级的。选宫女子,贵人以上,惟世家显贵女;贵人以下,须选拜唐阿以下女子。康熙有点郁郁,原想直接封卫良懿一个大点的份位,这样也可以光明磊落地翻她牌。可这些明明白白的妃嫔框框,实在折磨人。
康熙情知不靠谱儿,心底里还是挣扎了一下。朕若赐她为答应,得把她安排到哪一个宫里?让哪位嫔管理她才好?会不会有人给她穿小鞋?会不会有人给她脸色看?倘若朕要宠幸她,那个不成文的公平制衡原则,是不是照应她的那位嫔,朕也得三不五时幸一次?唉,委实作难。
这里是皇宫,周围是那心中寂寞,且各有背景的女人。小老婆多了,并无麻烦。麻烦的是,皇帝心里不能太喜欢。如果太喜欢,就不容易撂开手。撂不开手,才真正烦。
康熙迟疑许久,终于没有定论。或许留她在慈宁宫里,暂时仍做宫女,也很稳妥。如何想个法子,同太皇太后讨了她来?

]]

敬谢沙拉不知道





重生之我是康熙 088. 乱世博弈
次日,凌普带着皇商范氏精心撰写的条陈入宫陛见。康熙阅后,深觉海运贸易之事大有可为,不过南方形势地理皆处敏感,须得三思缓行。康熙在大清舆图上察勘半天,心中计议已定,命张英写下三道谕旨。
第一道明旨内容为:钦定于辽东大连、山东烟台两处设立通航口岸、关税局。酌京都【总商会】通过招投标办法,选定两家赴日海商名额。
第二道明旨内容为:钦定直隶宝直局、山东宝济局两处为铸钱总局。(辽东大连卸运的洋铜,通关后直接转运至天津塘沽。山东烟台卸运的洋铜,通关后应直接运往山东济南府。)
第三道暗旨内容为:命内大臣施琅调任为大连水师总兵,即日赶赴辽东大连选拔五千水师官兵,分别驻守辽东大连、山东烟台操练。待海运通航时抽调二千精卫,护送皇家商船远赴日航。
在新任大连水师总兵施琅启程前,康熙特意于南书房召见了他。
【施琅】这位历史上颇具争议、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出生于天启元年(暨1621年),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那会儿,施琅就已经担任了福建水师提督,后加右都督,康熙三年加靖海将军。康熙七年,召诣京师后,因受鳌拜等人弹压,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隶镶黄旗汉军。
京官难做,外官实惠,何况京都俯拾皆是皇亲国戚。施公此人尤擅海战,却被抬举到担任从一品、武职京官、内大臣的职位上。往上管不着一品领侍卫内大臣,麾下没有半条小船、一个水兵。再说这内大臣职位实是个清贵闲秩,京城里能挂这个名号的皇亲国戚,不少于数十位,您能搞明白那都是谁管谁啊!就这么一耽搁,施琅已被朝廷整整闲置了十二年。今日听皇帝谕旨一召,他血压都升高了八节,亢奋不已。
康熙皇帝细细打量眼前这位已逾花甲之龄的老将,只见他须发花白、颐广额宽,颧高鼻挺,目光如炬,性格想必也是坚毅刚强,和评断上那所谓反复无常的小人,印象极难融合。
其实康熙早就记不清以前看过的那些历史书本里,究竟是如何介绍施琅的。所以上一次翰林侍讲高士奇来南书房交差事并汇报工作,康熙特意吩咐士奇同志,赶紧撰文写一篇关于施琅的个人简介,不求修辞溢美,惟务详实细致。即使这样也颇让高士奇犯愁,他憋了整整一夜才算不枉不过写出来,其中少不了点明施琅两降一反、杀大清马得功弟、最后因曾德案与郑氏反目、并致最终决裂的详细过程。高士奇为了保持自己严正的中立态度,少不得附加一行小字注解分说,施琅此人品行反复无常。
康熙看后,倒深深为之一叹。倘若放在前世,他只是历史旁观者,或许还能大义凛然一番、骂一句逆臣竖子之类。然而如今时移世易,立于清朝上位者的角度来看,施琅很有悲剧色彩。

古时朝代的更替交迭,皆是历史时势所趋,常常由不得个人意志。于乱世中能称雄的英杰,倘若也成就了一番霸业,却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
千千万万平凡人,不过是这股洪流中一颗细微沙砾。若要理解“小人物”施琅之悲剧处,不得不略微假借、描述一下当时社会时代那种残酷的“市场”背景。一个原本封闭型、计划性的经济模式,那时候逐渐演变成为开放型、竞争性市场经济模式。
当时有一家顶级的国有上市大企业,而它正在被另一家北方物流小公司逐渐吞并。
顶级国有上市大企业被吞并的原因重重,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其中既有董事局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眼光短浅;也有各层级负责人、各部门职员竞相腐败腐化;还有财务策略失当;经营管理不善;行政后勤体制庞大、挥霍无度;家族外戚、子孙公司肆意圈占挪用……;等诸如此类棘手问题。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又是这样一家如此大型的企业呢?倘若没有巨大外力作用,没有强烈催化和刺激,表面上继续维持着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真正把那一家顶级国有上市大企业,带入濒临垮台的原因,并不是由商业竞争的对手引起的,却是一个小人物。时势造英雄,他是一个史上著名的散户――李闯。李闯就是那所谓乱世中称雄的英杰!
首先,李闯面对着千千万万小散户发表了史上最牛的言论,这是一条极具诱惑力的理论:打败所有大股东、均分大股东的股份!然后,李闯转过身,便直接站在行进队伍的最前沿。李闯成为了广大散户的股权代表,他带领着成千上万的“流动”性资金,投入了残酷的市场博弈。
相对而言,李闯获得了巨大成功,他揭开了这家顶级上市大企业、全面崩盘倒闭的序幕。李闯把“流动”性资金投入到哪里,哪里就暴露出被白蚁蛀蚀形成的可怕空洞,仿佛摧枯拉朽一般。这股巨大的流动性资金越滚越大,既没有央行银企出台得力的调控措施,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证监会制度约束……。
种种时弊汇聚,成就了李闯短暂而辉煌的成功,他在企业注册地址,成立并召开了一次股东大会,把原董事长缺席审判予以否决,李闯自己做了董事长。不过李闯仅仅干了二十三天,他便失去了那张临时营业执照。
李闯曾经以为,他也拥有过一家公司。其实,李闯错了,他只来得及挂上一个招牌。李闯的公司里并没有足以支撑实体的拳头产品,他更没有企业上市所必须的人才。他没有遇到拥有acca、cpa执照的财务经理,也没有毕业于emba的销售经理、人事经理……。李闯虽然具备了乱世英雄打天下的运气,却没有乱世君主掌天下的王气。
李闯以及他手下的众多将领与兵丁,绝大部分都是出身于散户,他们的身上具有鲜明的小市民特点,往往各自为政。绝大部分散户的优点是聚拢容易,买入交易便捷,获利卖出套现迅速。而绝大部分散户的缺点是系统理论、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容易追涨杀跌,容易跟风而动。李闯最终败了,成就他人生最强音的是依靠散户,而使他最终落败的根源亦是依赖散户。
。。。
草稿,来不及写完,明天看吧




重生之我是康熙 089. 染血的刃
北方有一家规模不大的陆运物流公司,伺机介入了这个残酷动荡纷乱丛生的市场。
这家物流公司的起家,源于它所拥有的成熟快捷、实力强大的陆路运输能力。起初,陆运物流公司的经理和主管们,深知他们自身的严重缺陷,资金不足,产品稀少,运营体系不健全……。他们唯一有的是参与角逐的野心,是在乱世中趁火打劫、捞一把好处的强烈念头。
北方陆运物流公司所起的作用,不过是在证券交易所宣布,它要进行收购。而事实上,这家北方公司根本没有足够实力,去收购到顶级上市大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它只是进行了不断挖墙角、收买部分实力股东的行为。北方陆运物流公司至始至终都是伺机而动,蚕食侵吞罢了。
何况物流公司原本就不富裕,即使在这场角逐中失败,他们也没有任何损失。大不了退回北方就是,大不了继续固守牧场。这样心态差异的存在,便揭示了光棍汉与富家翁最本质区别。
光棍汉莫大的优势在于:“基本上”他什么都不怕。只要人不死,最怕受穷!
反之,富家翁的心态则不同。由于富家翁拥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因而心中更加害怕失去。他必然忧心忡忡、必然患得患失。他怕失去金钱、股票、房产、田地……,他怕失去权力、地位、品阶、职衔……,他更害怕失去子女、父母、妻室、奴仆……。
一个富家翁被俘了,他恋栈性命、恋栈权位、贪恋女色降了。另两个富家翁见皇帝上吊死了,为了谋求新的权力取向、开国从龙的地位,也降了。诸如此种情形,即使今日只是佯装诈降;明日觉得脸面、声名、节操上过不去,再反悔一次;后日终究没有其他退路,也只得重新降了。但求不死,大家纷纷地降了。乱世蝼蚁,惟求生安罢了。
北方来的光棍汉从不恋栈,赚了钱立刻就运回北方。“马”上来,马上去;它始终做着两手打算。但是赶着牛群运钱运粮,那些温驯胆小的牛儿没有头领,害怕的不敢反抗。这游击的马队挟着无主的牛群,队伍愈经扩充、愈来愈庞大,终于侵占了全部富饶的草场。

顺治三年(暨1646年),当顶级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正在被北方陆运物流小公司逐渐蚕食的时候,施琅只是郑芝龙麾下的部将,他随着部门顶头上司郑芝龙,第一次降清了。那时候施琅才二十五岁,他只是一个年青率直的基层职员。委身八年的顶级大企业,甚至连董事长都自杀了,施琅可以不跟随上司跳槽吗?他还有人生其他选择么?
或许施琅心中有其他不成熟的想法,或许他还没有计划周全的退路,他终究是心存犹疑。然而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却踞守福建厦门和台湾澎湖一带,成立了郑氏海运物流公司,正式营运了。那时候施琅所有的家属,包括父亲兄弟子侄也都在福建。于是施琅人生中第二次跳了槽。
无可讳言,施琅这一次跳槽,梦想是光明的,行为是冲动的,最终,他撞上了一面玻璃。
企业高级职员进行业内跳槽时,有一项很重要因素必须考虑!不是待遇、不是职位、不是环境,而是顶头上司。哪怕人家海运物流公司,是请你去做部门经理,但你务必再思、反思、三思而行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职位头衔的高低,而是顶头上司、公司总经理的为人和品性。
须知一家能够做大做强的公司领导者,自身所应具备促进成功的品德之一:宽容大度。领导者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必很强,他要有接纳并且驾驭有能力下属的本领胸襟,他会非常成功。但不幸得是,郑成功自身的业务能力很强,而他的胸襟并不大度,所以他难以驾驭率直的施琅。
关于海运物流公司重大的经营策略,新任部门经理、业务骨干、年青而自信的施琅,竟然同身为总经理的郑成功发生意见分歧。施琅简直是得意忘形,他不仅忘记了此刻就职的公司也是一个家族企业,甚至于他还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身份就是打工者。施琅遭遇架空,被放了年假。
然而施琅本不是一个肯安分求全的人,即便如此失意,他仍幻想着展现自我,他也的确做到了。当北方陆运物流公司,派市场拓展马得功,率部南下袭取厦门时,海运公司留守的家族干部郑芝莞,吓地惊慌失措、弃城溃逃。施琅不甘失败,率领着手下六十人迎战上去,狭路相逢勇者胜,再强的光棍汉也怕死。光棍马得功的弟弟,就在厦门被施琅杀死了。北方陆运物流公司派来的马得功,业务拓展活动以失败告终。
即使施琅能力过人、表现出众,但是顶头上司总经理并不是宽容之人。何况承认施琅的胜利,就突显了郑芝莞的无能。所以郑成功选择默默忽视了。施琅郁闷地无处倾诉,他记恨在心。
施琅终究太年轻,他学不会隐忍,学不会潜伏,他想要力争上游。施琅有一名亲兵曾德犯了死罪,却逃匿至郑成功处,并被郑氏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了曾德,不顾郑成功的意见,执意杀掉了曾德。施琅以为自己仗得是法令公理,施琅图了一个快意恩仇。结果,郑成功仗得是手下有权有兵,直接把施琅全家逮捕入狱。
施琅聪明地使了一个金蝉脱壳的计策逃跑了,这行径却激怒了郑成功,直接把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和亲弟弟施显全部杀头了。施琅悲愤着、痛哭着、悔恨着、无奈着跳了人生第三次槽。
即使这一次跳槽施琅别无选择,仍然跪着回到了上一次的东主陆运物流公司去。即使施琅被曾经的生死敌人、譬如光棍马得功等人折辱过。即使施琅过得始终并不如意,坐在空空如也的办公室里独自办公十二年。即使施琅向公司高层们写了许多经营计划书、规划建议书,诸如《边患宜靖疏》、《尽陈所见疏》……,都似石沉大海、皆被束之高阁。
但施琅用人生中最惨痛的经历,学到了一辈子最深刻实用的经验教训,一个字:忍。

[[[cp|bsp;




重生之我是康熙 090. 碧衔方遒
昨儿晚上康熙皇帝百无聊赖时,已经架构出了相关事宜的条款细则。康熙命人把张玉书召来后,便让他根据皇帝亲手涂鸦的草稿,整理出《关于赴日海商招投标办法的意见章程》。
张玉书趴在南书房侧厅书案上一边默默整理阅读康熙的手稿,一边心中暗暗称奇,也不知皇帝如何想出这些厉害的句句道道,既让那些商家受到朝廷约制,又不会无利可图,势必要与朝廷分享收益。
张玉书哪能猜到,康熙昨晚承受了一点小小委屈,无有幻想中的美人温玉抱暖怀。皇帝的郁闷不能在皇室内帷得到疏解,便想要去朝堂外界寻个发泄。
譬如康熙皇帝心中,原本已经内定赴日海商其中一家为张原范氏。忽然他就改变了主意,不想让范家痛痛快快拿下这宗长期外贸生意。总之都给朕去参与一下投标、竞拍吧,价高者得之。倘若那范氏自己本事,定了个高价直接标下便罢。如若范氏失标,大不了最后再让一个高标底与他家,末了现改也可。总之以皇帝角度来看,自己是绝不会吃亏的。
范氏被这位穿越的康熙皇帝杠上,也说不准是幸与不幸。真实历史上,张原范氏也是获清朝皇室批准经营赴日贸易的,而且那是一家独大,无人与之争锋。后来范氏的生意确实做到了极致,张原范家老宅的奢华,在当地曾有“小金銮殿”之说。不过乾隆末年范家破产后,就被历史无情湮没,所谓盛极必衰罢了。或许范氏太过招摇、触怒了当权者、被整破财也很难讲。
康熙皇帝虽然支持山西商人创业致富的商路,但并不想纵容其中任何一家独占鳌头。康熙始终认为良性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而垄断却会产生被挟制的弊端。独家垄断的贸易,定价权都由一家说了算,那就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康熙决定暂时选择两家海商,三个和尚没水吃,还是两个和尚左右平衡、此消彼长更好掌控。
如上,所谓相对公平、多方制衡的理解,康熙深有感触,因他能切身体会到那股来自于内宫中无形压力。康熙很理智的思考,他认为自己存在于一部现实生活剧,而不是言情小说剧。很多事情的决定,或许皇帝的身份确实能够肆意而为,但康熙不想太放纵自己,他其实担心会发生某种未知的情节和意料之外的结局,令他无法承受。
譬如对待卫良懿之事,康熙肯定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想法,默默遵循着皇宫法则,并没有感情用事。从前看还珠格格时,一碰上皇后和容嬷嬷出场,便令人十分郁闷。再回想起容嬷嬷对付紫薇的狠厉手段,夹手指、拿针扎、扎腰眼、扎脚板……,全是不伤体面、痛彻心扉的狠招。
康熙一想到那些宫斗争宠的阴暗手段,汗毛都竖了起来。他绝对不希望那些情景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发生到卫氏身上。即使他真得就是康熙皇帝,他大可以象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在事发后怒气冲冲、前去拯救可怜的“紫薇”。但是“紫薇”毕竟要承受几个月痛苦,说不定从此以后她再也不能弹琴。小说情节太狗血,毛笔涂鸦很方便。现实生活中,还是尽量事前避免为好。
如果换个中立的角度想,那个容嬷嬷只是想维护正宫皇后的权益,而皇后和嫡皇子十二阿哥所遭受的冷遇,如果搁到真实的清朝皇宫里,也是很不正常的状况。早死的顺治帝倒是曾经干过,所以太皇太后对那个儿子又爱又怨,深恨他的荒唐。
即使康熙是个男人,他也能体会太皇太后中年丧子的悲痛,也很理解皇太后被顺治帝直接撂挑子的愤怒,也真切感受了佟贵妃被冷落后的幽怨。康熙晓得自己就是婆婆与许多媳妇中间的夹板,所以康熙做人很识趣。朕不会硬往女人们的伤口上撒盐;朕努力保持平衡中立;朕尽量不去偏向。倘若伤着哪一位都很心疼,大家肯维持和平最好。
康熙渴望在内宫中维护世界大同和谐境界,所以他就不负责任把总商会的水潭搅到沸腾。

王永龄才被委以京都【总商会】第一届秘书长的重任,百废待兴正忙得不可开交。租赁办公场地,设计招牌,雇佣管事杂役……。因为总商会第一笔启动运营资金,就是王永龄自己事先说好要缴纳的会费一百三十八两银,所以小少爷事事精打细算。
1...2425262728...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