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赤脚踏沧浪
因为驻守保宁时间久,刘进忠的部下大多是川北籍士兵。
由于害怕被杀,成都的大西兵卒很多逃出来投奔到保宁。刘都督知道万岁爷厌恶川兵,而自己收留他们,恐怕招致老万岁的忌恨。
他听说大顺军名将贺珍率主力前去攻打西安了,驻守汉中的马科兵单势弱,就想出兵打一仗,替老万岁拿下汉中。他想证明给老万岁看,川兵并非都怀有二心。
谁料马科已经投降了清军,有清军在背后撑腰,有恃无恐,竟将刘进忠揍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
退兵朝天关的刘进忠又愧疚又害怕,他担心没有听从老万岁的告诫,擅自出兵,必定会受到责罚,因此每天惴惴不安。
这天,忽然有人报告,老万岁已经来到川北,并且送来了圣旨。刘都督慌忙带领文武官员和乡绅士民到郊外接旨。钦差登上高坛,展开诏书,尖音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偏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日的,入你妈妈的毬!钦此。”
这真是有史以来最牛的一道圣旨!
明末那些事儿 第138章 敢问路在何方(6)
这天,忽然有人报告,老万岁已经来到川北,并且送来了圣旨。刘都督慌忙带领文武官员和乡绅士民到郊外接旨。钦差登上高坛,展开诏书,尖音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偏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日的,入你妈妈的毬!钦此。”
这真是有史以来最牛的一道圣旨!跪在地上的文武士民听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他们强忍住笑,听完这令人喷饭的圣旨后,都叩头高呼万岁万万岁退下。
刘进忠却笑不出来,他又羞又恼,方寸大乱,左思右想,折腾了一夜,探知清军主帅肃亲王豪格已经来到汉中,感觉自己在张献忠手下,不会再有什么好果子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人马投奔汉中的靖远大将军豪格去了。
刚刚抵达汉中的肃亲王豪格亲自出城迎接。
朝天险关,如铜墙铁壁,不易攻破,剑阁古道,羊肠曲折,行军艰难,肃亲王正愁没有向导,一见刘进忠来归,喜出望外,当即赏赐刘进忠袍服,朝靴,帽子,玉带和马匹,并设宴为刘将军接风洗尘。
在觥筹交错之中,肃亲王豪格询问大西军的虚实及四川各地形势,刘进忠都一一回答。肃亲王又问:
“张献忠现在何处?”
“顺庆府西充县金山铺凤凰山,距离汉中一千四百里。”
“有几日路程?”
“如果急行军,五天五夜便可到达。”
肃亲王更高兴了,拍拍刘进忠肩膀,一字一顿地说:“刘将军,请你偏劳,做我们的向导,明天就发兵凤凰山。”
他转头瞅瞅陪宴的两员大将:“鳌拜,准塔,明天你二人随刘将军同去,率两万精锐,作为先锋,本王统领主力随后跟进。”
满洲猛将鳌拜,准塔赶忙离席单腿点地,齐声接令:
“喳!”
张献忠之死。
这几天,老张正在为两个外国传教士的事情闹心。
因见张献忠动不动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杀人,利类思,安文思两位传教士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两人一商议,“与其常怀畏惧之心,不如上书陈情而去”,于是就向老张递交了一份辞呈。
老张却误会了,认为二人见自己大势已去,不值得依靠,想借此趁机逃跑。
其实二位传教士的辞呈上写得很明白:“我们来华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拯救罪人灵魂,如今四方大乱,不方便传教,请恩准我们暂往澳门,待各地内乱平定后,再来华效命,多带天文算学诸书,并邀请精通天文地理的博学之士同来,辅佐国政。”
但左丞相汪兆麟却在一旁冷笑:“二位教士承蒙老万岁厚恩,不思报答,反而违抗圣谕,欺瞒万岁,设法离去,真是负恩之人哪!”
老张一听,圆睁环眼,怒发冲冠,一迭声的狂吼:“对!对!对!快杀了这两个奴才!”
此时的利类思干脆豁出去了,毫无畏惧,高声责问:“你为何要杀我们?我们是修德之人,敬奉唯一天主真神,天主全能全知,掌管天地。你枉杀无辜,我们的天主不久会责罚你的!”
传教士这一硬气,老张头脑倒冷静了,半晌没言语,过了一会儿,摆摆手说:“饶你们一命吧,因为你们是外国人,如果是本地人,定被千刀万剐。”
利类思,安文思两人传教士这算捡了条命。
不料第二天老张又改变主意了。
原来老张身边有一个自称精通星象学的人,说传教士制作的天球,与天体不合,天之方向及星宿的部位都被两位传教士给颠倒紊乱了。他皱着眉头对张献忠说:
“制造天文仪器可不能草率从事,因为这关系到咱大西朝的国运哪!”
老张一听,又急了,一拍桌子,跳了起来,大骂传教士卑鄙:“大西朝现在内外交困,前景暗淡,原来是你小子在背后搞的鬼啊。”他下令将利类思,安文思处以极刑。
但把两位传教士押到他跟前受刑时,老张又犹豫起来,他两眼死死盯着两位传教士,慢悠悠的说:“我是将你俩鞭打致死呢,还是千刀万剐呢,是让你俩尝遍毒刑,还是炮烙全身,不使一滴血外流呢?等我再考虑考虑吧。”
明末那些事儿 第139章 敢问路在何方(7)
清军前锋在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率领下,立功心切,“衔枚疾驱,一昼夜行三百里”。
十一月二十七日天还没亮,鳌拜已抵达西充县凤凰山麓。
深冬,寒冰凛冽,朔风刮面,漫山遍野大雾弥漫,对面只闻声不见人,白茫茫云腾腾如同仙界一般。
对清军的行踪,老张毫无察觉。大西军如今还有数十万人马,连绵一百三十座营寨,旌旗满山。他自信有都督刘进忠把守朝天关,万无一失。再说,张可望,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四位义子英勇无敌,都在身边,又怕他何来?
吃过早饭后,他正在行宫里给文臣武将训话:“过去咱们杀人,其实是解救这些人脱离世间苦难,虽然杀了他们,实在是为他们好。如今劫数到此,杀运已终,从今天开始,咱老子再也不杀人了。你们都要赤心报国,勿怀二心。”
正在这时,忽然有探马气喘吁吁进来报告:“山下有人马甲胄声,雾大不辨多寡。”
老张根本不信,大声斥骂:“老爷我统天兵在此,谁敢来捋虎须!你妖言惑众,动摇军心,来人,推出去斩了!”
话音未落,第二个巡逻兵又飞跑进来报告,老张依然不信:“胡说八道!哪有什么鞑子兵?不过是摇黄贼罢了。”摇黄贼是出没于四川东北边界一带的土寇。
很快,又有哨探进来报告,这时老张也疑惑起来,叫人放开第一个报告人。他半披着蟒袍,甲胄也未披挂,只拿着一张弯弓,腰插三支箭,带了七八个亲兵和一个太监,就打马驰出营寨,准备看个究竟。
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雾气开始消散,隔着一条名叫太阳溪的山沟,老张望见许多留着长辫子的鞑子兵果真攀上了山崖,正向大西军营寨逼近。
老张一见情势危急,大喝一声,弯弓就射。但箭还没离弦,迎面一支利箭已经呼啸而至,正中老张前胸。老张勒马回身疾走,背上又中两箭。战马驰出一丈开外,老张突然大叫一声:“咱生在燕子岭,死在凤凰山,痛哉!”一头从马上栽倒下来,鲜血长流,在血上翻滚了几下,痛极而亡。
向老张射出这致命一箭的,是一位蒙古族神箭手,名叫雅布兰。
当张献忠裸身出营时,降将刘进忠早已瞧见,他回头向清将指示:这就是八大王张献忠。神箭手雅布兰手疾眼快,随手一箭,直透老张心脏。
但有的史料却记载,是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杀死了张献忠,《清史稿?豪格传》则说:“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
雅布兰是鳌拜的部将,当然更是豪格的属下,看来历史学家也都尊重领导,顺手牵羊把雅布兰的功劳挂在了两位上级领导头上。
豪格,鳌拜,雅布兰在这里争功,当然张献忠是什么都不知道了,他至死也没有想明白,原来成都城外回澜塔下石板上刻写的那句诗“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竟然是他死亡的预言。“吹箫不用竹”,谜底乃肃亲王的“肃”字也。
一代枭雄张献忠毙命于西充县凤凰山,终年四十岁。汪兆麟,张可望等文武大臣在行宫外还伸长脖子焦急的等待老万岁归来呢。因为是上朝时间,他们都没有穿戴盔甲,身边也没有马匹兵刃,所以没有跟上去。
忽然,跟随老万岁的亲兵,太监疯狂奔跑,嘶声高喊:“老万岁被射死了!老万岁被射死了!”随后,留着长辫子的鞑子兵漫山遍野,势如潮涌,恍如神兵天降,直扑过来。
手无寸铁的文武群臣都吓傻了,泥胎一般等着清兵抡刀砍杀。张可望等人还算反应敏捷,但事出仓猝,已经来不及组织抵抗,只能掉头飞跑,各自逃命。
大西军群龙无首,登时大乱。肃亲王豪格统率大队人马也跟了上来,冲到凤凰山顶,逢人就砍,所向披靡,大西军一百三十座营寨霎时土崩瓦解。
士兵哭爹喊娘,四处乱窜,数万人被杀,仅文臣将校被斩首的就有二千三百多人,马匹辎重尽为清军所得。
明末那些事儿 第140章 敢问路在何方(8)
利类思,安文思两位传教士也在惊慌失措中被俘虏了,两名清兵举刀就砍,幸而附近有一员满族将领大喝一声:“刀下留人!这可能是汤若望国师的朋友。”
汤若望是大清初年最有名的天主教耶稣会神父,意大利人,知识渊博,才能出众,深得顺治帝和多尔衮的敬重与信任,与大清的王公大臣们也都有来往。现在汤若望正在北京为清廷修订历法《时宪历》,也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现代农历”。
汤若望耳闻在四川传教的利类思,安文思两位的大名,特意托付肃亲王豪格寻找和保护。那位满将看到二人虽着中华衣冠,但深目长髯,分明是外国人,才大喊一声,救下传教士,送到肃亲王面前。
肃亲王当然也另眼看待,厚爱有加,每日赐肉给米,妥为照顾。二位传教士因祸得福,心中默念天主圣明,后来就跟随肃亲王定居在北京。
但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安定陕西,消灭了张献忠的靖远大将军豪格,回到北京却没有受到隆重欢迎。因为一个无耻的阴谋,正悄然降临到他身上。这是后话,下面还要交待。
路在何方。
如今,张可望,张定国等人拥着张献忠的皇后陈氏,率残兵南下,一直败逃出三四十里,听听后面没有追兵,才敢停住脚步。
他们气喘吁吁,又累又饿,彷徨四顾,带出来的人马还不足万人,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有的武器丢弃了,有的鞋子跑没了。文官只有左丞相汪兆麟,工部尚书王应龙逃了出来。
最要命的是百里无烟,空如荒漠,他们身无粒米,沿路杀马充饥,二三日后,马杀光了,只得吃人肉。如果有人疲累仆倒,片刻间,手臂,大腿上的肉就立刻被战友们割尽吃光。人们甚至把多年的臭皮靴,马缰绳,皮辔头都煮着吃了。
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敢停留,为了逃命,依然保持一天一百华里的行军速度,定北将军张能奇率领着一百多人在前面开道。
到了第七天中午,军兵实在走不动了,刚想坐下来歇会,忽然远处山脚下闪出一哨人马,大约一千多人,向这里移动,前面一杆大旗,绣着一个显眼的“曾”字,炫人耳目。
一看是平寇伯曾英将军的部队,张能奇倒吸一口冷气,他手下的士兵则腿肚子直打颤,有的竟吓得低头哭泣起来。张能奇一看躲是躲不开了,哭也不能像华容道上的曹操那样把关羽哭走,于是厉声高呼:“弟兄们,我们已陷入绝境,退无可退,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狭路相逢勇者胜,想活命的跟我冲啊!”
在张能奇的鼓动下,士兵们明白,现在唯有作战才能生存,他们抄起家伙,强打精神,拼死前冲。两军短兵相接,这些疲惫至极的大西军战士,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力量,无不以一当十,勇往直前,在张能奇的带领下,竟将曾英派来的这支部队冲击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原来明将曾英已经耳闻大西军在凤凰山遭遇清军,几乎全军覆没,剩余的残兵败将正向重庆方向逃窜,于是派出一队游骑进一步打探情况。这队游骑发现张能奇手下兵卒不多,且丢盔卸甲,非常狼狈,料定他们是惊弓之鸟,不堪一击,才放胆过来追剿,不料竟被击败,赶忙回去报告平寇伯曾英。
两天后,大西军余部在张可望统领下,终于抵达重庆府长江北岸。他们隔江南望,平寇伯曾英已经把所有军队集中到长江南岸驻扎,密密麻麻,遮天蔽日,不知有多少战船停泊在江边,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如此宽阔的江面波涛汹涌,别说打渔的,摆渡的,就连一只鸟儿也见不到。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大西军众将士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因为长江天堑,插翅难渡,并且大西军手上没有一只船。
有的战士跪倒尘埃祈求上天,有的战士躺倒在地干脆等死,还有几个战士看来是想写封遗书又不识字,在那里嘟嘟囔囔好像在向家人发表最后的遗言。
抚南将军张文秀眺望南岸的重庆城良久,见城内熙熙攘攘,车马出入如织,集市贸易跟平常一样,不时还有一些明军将士在大街上晃来晃去,好像灌了太多的酒的样子,完全一副和平繁荣景象,看不出有什么备战的痕迹。他回头冲大哥张可望说:
“明军倚仗长江之险,不以我军为意,并没有认真备战。如今我军深入,断炊十几天了,前无进路,后无退路,与其饿死在山涧,不如冒死一战。我准备游水过江,倘若夺得一只小船,我们就有活路了。”
说完,他左手挟弓,右手持箭,口衔单刀,踊跃跳入滚滚波涛之中。张可望,张定国来不及阻拦,张文秀手下五位勇士吕布,陈胜,关索,徐潮,杨世国也紧跟着扑通,扑通跳了下去,向对岸猛游。
明末那些事儿 第141章 敢问路在何方(9)
对岸的曾英确实没把大西军这些残兵败将放在眼里,这位常胜将军望见对岸敌兵一个个浑身肮脏不堪,横七竖八躺倒江边,都饿得只剩半条命了,于是轻蔑的冷笑一声。
有人建议挑选几千精兵悄悄绕到长江下游渡江登岸,从背后袭击贼营,使贼兵首尾难顾,纵然不能斩草除根,也必然能够吓破贼胆。但李占春,于大海等人嚷嚷道:“敌军已是强弩之末,不被饿死,就是逃遁,在这里是坚持不了几天的。”
这时,战船上的明军忽见对岸有几个人跳江游水,就指指点点的说:“看这几个自己来送死的贼人!”果然张文秀等人游出一箭之地,溺水不见了,船上的明军不由哈哈大笑。
其实他们是不知道抚南将军张文秀绰号“水上漂”,最惯于水战。他手持弓矢,口衔利刃,在水面疾驰如履平地,不论江河湖海,眨眼间就能涉水数里。再说他的五位助手,吕布,陈胜,关索等人,只看名字就能知道也绝不是等闲之辈。
张文秀六人片刻间已经潜游到一艘大船尾部,他们突然从水下冒出来砍断铁锚,窜上船舱。这六人如同出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龙,一顿砍杀,把船上的明军都赶下水去,喂了王八。他们夺得这艘战船,欢呼着一齐用力,飞也似的驶回北岸。
张可望等人都看呆了,惟有向六人挑指称赞,打躬感谢。他挑选出健卒一百多人,全身披挂,各持长枪,挠钩,弓箭,鸟铳,随张文秀上船,呼喊着向对岸又冲杀回去。
他们绕江盘旋,冲突转战,如入无人之境。明军见张文秀等人如此勇猛,都心胆俱裂,望风披靡。
平寇伯曾英已经得到报告,亲自率领十几艘战船,四面围裹,将张文秀的战船困在核心,但就是无人敢于靠近。曾英站在桅杆后面,拉满弓弦正要向张文秀射击,不料对岸的安西将军张定国早已瞧见,手疾眼快,一箭射出,正中曾英额头。曾英大叫一声,一头栽进江里。
明军见主帅阵亡,登时大乱,四散溃逃。张文秀等人一边冲锋杀敌,一边派人驾驶缴获的战船,接引大部队渡江。
大西军精神倍增,拼命死斗,曾英经营的数万水军,士气衰竭,顷刻间逃散一空,江面上死尸狼藉。李占春,于大海带领两千残兵逃奔涪州。
大西军乘势登岸,长驱直入,长江南岸陆地上的军队都惊慌失措的跑光了。张可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川东重镇重庆,大喜过望。所获粮食,辎重不可胜计。饥饿了十多天的大西军战士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在重庆城休兵三日,原先在凤凰山溃散的大西军士兵也纷纷来归,连同招降的一部分明军,张可望等人手中又有了十几万人马,军势复振.
遵义会议
在重庆城休整三日后,张可望担心清军很快追上来,决定率军继续南下,经綦江向遵义进发。
重庆失陷,曾英战死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四川。在遵义开府办公的督师大学士王应熊自知难以抵敌张可望的进攻,于是弃城遁入贵州境内的赤水卫,不久就抑郁忧愤而死。守将王祥则逃奔绥阳县(属遵义府)。
大西军兵不血刃进驻遵义城,在这里,他们决定召开一次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有文官汪兆麟,王应龙,武将张可望,张文秀,张定国,张能奇,冯双礼,白文选,王尚礼等人,会议的议题很单纯,就是讨论下一步怎么办?
安西将军张定国首先发言:“我们背井离乡,转战南北,追随老万岁,本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老万岁斩杀无辜,妇孺不免,天下人都称呼我们为“贼”,我们都还年轻,难道要背负着贼寇的坏名声度过一生吗?”
定北将军张能奇深表赞同,提出不如归附南明朝廷,联合抗清。但张可望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老万岁艰难创业,称帝西南,虽然不幸遇难,毕竟也曾风光一时,我们怎能再屈膝弯腰,做别人的部属。
因为意见不统一,大家把目光都转向左丞相汪兆麟,征求他的意见。张能奇说:“如今老万岁已死,我辈计将安出?”
张献忠在世时,汪兆麟乃第一宠臣,权势驾凌于诸将之上。今日见诸将侃侃而谈,对老万岁的死丝毫不见悲戚,就又摆出了丞相的架子,用责备的口气说:“各位将军今日高兴了,老万岁惨死疆场,现在尸首还不知在哪儿呢!老万岁虽然去世了,难道你们还要改变老万岁过去制定的政策吗?”
几句话这可捅了马蜂窝,张能奇首先被彻底激怒了,他指着汪兆麟的鼻子厉声骂道:“汪兆麟,你不过是桐城一名死囚,被我们解救出来,保举你做了丞相。可你一点不想做好人,行好事,只知道杀人取宠,咱们疆场上苦战多年,才挣下这千军万马,却被你今日一言,明日一语,诳得杀个七零八落。四川百姓,给咱们运粮,运草,当差,纳粮,何等辛苦?老万岁要赏银放生,却被你伶牙俐齿挑唆,杀得精光,天下人都呼喊我们为贼。前几天从凤凰山败下阵来,一路荒如大漠,无处觅食,险些把大伙活活饿死,这可都是你造下的孽啊!”
平东将军张可望也愤怒地说:“蜀地富饶险固,自来英雄所必争,我辈拼死血战十几年,才得到这块地盘,自谓已成王霸之业,谁知被你这狗贼朝夕蛊惑,致百万生灵死于非命。老万岁因为听信你的谗言,才导致一败涂地,如今我们置身无地,进退无路,惶恐终日,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你却让我们还继续执行老万岁既定的政策,居心何在!想让我们重蹈覆辙吗!我现在就一剑了断了你,鬼门关上不知有多少冤魂在等着向你索命呢。”
张可望越说越气,索性拔出剑来,但还没等张可望宝剑刺出去,张能奇抢前一步,一刀已将汪兆麟捅了个透心凉。平时敢怒不敢言恨透了汪兆麟的大西军将士一拥而上,刹那间将这个家伙剁成了肉泥。
为了根绝后患,张可望命人给汪兆麟的老婆,也就是张献忠的女儿,连同皇后陈氏送去鸩酒,逼迫她们自尽。然后张可望号令三军:
“停止杀戮,不得扰民,今后除非作战,不再杀人。”
在遵义停留的十天时间里,大西军招抚百姓,秋毫无犯。
张献忠四位养子都恢复了本姓:张可望原姓孙,如今自称东平王,张定国原姓李,称安西王,张文秀原姓刘,称抚南王,张能奇原姓艾,称定北王。四兄弟中孙可望地位和威望最高,年龄也稍大,又读书识字,被拥戴为“盟主”,主持大西军军政重务。
在四川遵义召开的这次会议,是大西军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极其重要的会议,张可望等人处死了坚持张献忠既定方针的左丞相王兆麟,断然放弃了滥杀无辜的野蛮政策,从此走上了一条改过自新,奋发图强的全新之路,在未来更加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他们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名垂青史。
明末那些事儿 第142章 审判(1)
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是明末清初一桩著名的血案。虽然解放后也有人说这是正义的革命行为,但大多数历史学家并不苟同。
对于张献忠屠蜀,三百六十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张献忠为什么屠蜀?他在四川到底杀了多少人?
张献忠为什么杀人
对于这个问题,我翻阅大量史料,发现至少有五种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