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之纺织霸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我是百脑汇
他正准备去县城时,在南丫镇做工的刘虎来访,说是三阳泰青坊的东家有买卖与他谈,让他过去一趟。
三阳泰青坊是做布匹漂染印踹加工的作坊,一向是用布大户。他们与自己谈买卖,难道说的是买布的事情?一想到这里,杨邵文有些激动。
在路上,杨邵文问刘虎愿不愿意来他的布行做工。虽然布行目前的处境说不上多好,但总比刘虎在染坊干踹匠强多了。
刘虎摇摇头拒绝:“不麻烦了。邵文,咱们这个小地方很没意思,我不想再呆了。你知道的,我一直想去上海闯闯。等我攒够了盘缠,明年就准备出发。”
他还是沉浸在对上海滩那个花花世界的向往中,对在家乡生活做工没什么热情。杨邵文对此也就不再勉强。
问起三阳泰青坊这次找他的用意,刘虎说:“应该对你是好事,我们那东家是眼馋你这里的机纱布便宜,找你下订单呢。”
听刘虎的介绍。三阳泰的东家,名叫章鉴淼,年轻的很,比杨邵文大不了几岁。前几年,三阳泰的老东家去世,年仅20岁的章鉴淼匆匆执掌家业。因为人很年轻,章鉴淼又是个比较文弱的xing子,便渐渐的有些不太压得住台面。底下的工头以罢工威胁,三番两次找他加工钱,他都不得不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很好啊,给你们伙计加工钱,你自己也能有不少好处?”杨邵文虽然如今也是老板了,但出于新社会的教育,对于工人阶级争取权利的斗争并没太大的意见。
“什么啊!那些工头平时就经常剥削我们底层的伙计,争取过来的好处自然都进了他们的腰包,哪有我们的份!待我离开南丫镇前,我一定找个机会狠揍他们一顿。”刘虎愤愤不平的说道。相比起这些可恶的工头,他更愿意站在东家一边。起码,东家赚了钱,他们这些伙计才能有工钱发。但几年折腾下来,三阳泰开始经营的有些吃力了。
“其实,老东家在世时,三阳泰就在走下坡路了。三阳泰的困难,固然有少东家威信不足,经营不善的缘故。作坊本身的问题也不少,最主要的就是作坊选址不好。武进本地的染坊除了三阳泰外,大都是设在县城南门街一带,从而在那里慢慢形成了群聚效应,人流、物流、商机都集中在那一块地方。这样一来,三阳泰就显得势单力孤,在竞争中渐渐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章鉴淼就想到了我?”杨邵文有些明白他找自己买布的原因了。
“当然!”刘虎笑道:“你杨邵文现在在武进商圈就是个扫把星,人见人躲。他要不是被逼无奈,干嘛为了每匹布几分钱的利益,干冒如此大的风险!”
听刘虎这么一解释,杨邵文倒是对这笔买卖有了不少的信心。
杨氏布行总部与三阳泰青坊同在南丫镇,相隔只有几百步的距离,一个在西沣河河畔,一个紧依着小枫溪。
杨邵文在刘虎的带领下,依次穿过三阳泰的各个作坊。
这时候的染坊,工作环境都不怎么样。染布工艺也都是“一缸两棒”的传统工艺。一般是以陶土做的“七石缸”做染具,用棉籽壳、木屑做燃料加热进行染se。所用染料用的都是土染料,其中以靛青为大宗。这也是三阳泰取名为青坊的缘由。
经过漂洗、染se、踹布工作坊,最后来到了章鉴淼办公的地方。
章鉴淼人比较清瘦,面目白皙,看着很秀气,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看到章鉴淼本人的那一刹那,杨邵文就对他产生了好感。原因很简单,杨邵文从他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两人身上都有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气质,也可以说是有些书呆子气。
章鉴淼拱拱手道:“你好,杨老板。欢迎光临鄙坊!”
“哈哈,我一听是章老板有买卖找我谈,二话不说,马上就跑过来了。章老板,我想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对不对?”
虽是初次见面,但杨邵文表现的有些自来熟,非常热情。
一个丫鬟上来给两人各沏了一壶茶后,随手关上了房门,留下两人细谈。
“听说你与我这里的伙计刘虎是发小,我特意让他来叫你。”章鉴淼茗了口茶水,继续说道:“我想,刘虎在路上应该把我的意思,甚至是我们三阳泰目前的处境都告诉你了。我做买卖,贵在真诚。我既然不隐瞒自己的窘境,也希望杨老板能以诚回报。”
“章老板说的在理!”
“那我们就快人快语,你出个价吧!”
“一口价,每匹布3角。乡下的花纱布店收农民的土布,都要这个价格。我出的价很有诚意了!”
章鉴淼摇摇头:“我与你做买卖,那是冒了莫大风险的。我知道你从农民手中收布,只须2角7分。如今你急需现钱,我需要便宜的坯布。我出2角8分的价钱,现金购买,大家各取所需,如何?”
杨邵文有些犹豫,这价格实在低了点,基本上是亏本的。这个章鉴淼,看起来温温吞吞的,杀起价来却如此凶横,杨邵文承认自己一开始有点小瞧他了。
“我这里每月需要3万匹坯布,以后就都购买你们杨氏布行的,如何?”见杨邵文有迟疑,章鉴淼又加大了砝码。
“好,成交!”
这是一笔很大的单子,虽然不挣钱,但以后却是不用再担心现金流的问题了。更何况,他的手拉机以后一推广运用,即使是2角8分的价格,也肯定会有利润的。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三十八章 研制手拉机
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两人都有意拉近关系。于是,谈完买卖后杨邵文与章鉴淼又说了些闲话,话题一开始是志趣爱好方面的内容,慢慢便转到对目前时局的看法。
谈到时局,自然离不开那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章鉴淼虽然是个商人,但他自己却是以读书人自居。读书人属于中国传统的“士”阶层,对国政大是一向兴趣浓厚,尤其是处在当下这个千年未有之变局。普通百姓或许对甲午战争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但像章鉴淼这种读书人对中日甲午一战的结果却是非常震惊。他们实在没想到清廷在这场战争中会败得如此之惨重,丧失的权益如此之巨。
“一个老大帝国,竟然敌不过小小的东洋倭寇,我们这个朝廷真是生病了,我们这个民族也生病了!”
章鉴淼对目前的局势痛心疾首,他直觉的感到国家出了大问题,需要作出改变,需要维新变法,不变法不足以图存。但怎么变却是一片茫然,只说是要学习西方之类的。
“邵文,我怎么看你对朝廷遭逢如此大败,似乎不怎么在乎的样子?李中堂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如此之多,难道你不悲愤吗?”
章鉴淼自己唉声叹气了好长时间,却发现杨邵文心平气和,毫无激动愤懑之情,不由有些不满。
“自然是悲愤的。只是我不过是个小商人,每日为布行的存亡苦苦挣扎,对朝廷大事就是关注再多,也是于事无补。徒增烦恼罢了,这又是何必呢?”
要说起来,杨邵文对甲午战争对《马关条约》还真没有这时候读书人的那种强烈的悲愤与屈辱。
他觉得自己如今就是个看客,犹如看电影一般,看着历史事件在身边一幕幕的发生。当然,在他第一次从历史书当中知道鸦片战争、知道甲午战争,知道百年国耻的时候,他也非常气愤,有强烈的屈辱感。但随着年纪越长,这种情感已经慢慢变淡。他所处的年代,国家虽然不能说如何强盛,但那种被人肆意凌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能看到未来,杨邵文就没有这时代读书人的那种不安与迷惘。
章鉴淼不能赞同杨邵文的说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值此多事之秋!邵文,你也是个读书人,该不会是做了几天买卖,就真当自己是个商人了吧?”
“鉴淼兄如今不也是商人吗?”
章鉴淼一愣,随即有些自嘲道:“是啊,我确实没什么资格嘲笑你。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读书人要有心怀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尤其是在此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有识之士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的蝇头小利。”
“鉴淼兄,在我看来,要想救亡图存,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国家中的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尽到自己的职责就好了。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是布行的东家。我就想着能让底下的员工拿到丰厚的工钱,让跟着我们布行的织户能提升劳动报酬,这就是我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如果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尽心尽职,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强大的个体。一个由强大的个体所组成的国家,就是强大的国家。”
杨邵文的这番话,对章鉴淼产生很大的震动。他越是品味,越是觉得杨邵文说的话在理。
一个由强大的个体所组成的国家,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很平实的一段话,却有着无可辩驳的正确逻辑,胜过千万句的豪言壮语。
那自己如何成为强大的个体呢?也做一个合格的商人吗?章鉴淼暗暗摇头。他自己知自家事,他经营染坊的能耐非常有限,做这个三阳泰的东家,实在不是心中所愿。只是家人需要赡养,底下的伙计需要工钱,他不得不挑起三阳泰青坊这幅担子。
他想到了教书育人。一方面他本人就有这方面的兴趣,而且培育强大的个体,不正是需要从教育开始抓起吗?章鉴淼越想越是兴奋,隐隐然间,似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想得如此投入,就连杨邵文什么时候告辞离开都不知道。
杨邵文自然不知道自己平平常常的一番话,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他一回来,就投入到了对手拉机的改进当中。杨邵文没有将图纸直接丢给袁峄城的宝山木工坊,而是决定让公司新成立一个机械部门,让这个部门负责手拉机的研制与改进。他的布行不能仅仅是个商贸流通公司,以后必须进入实体制造业。而眼前的手拉机是个很好的机会。
在南丫镇的布匹仓库划出一个100多平方大小的地方作为机械部的场地,在人员上,杨邵文通过袁峄城的关系从县城招来了十几个有经验的工匠,其中包括铁匠8名,木匠5名。公司目前的情况,虽然盈利不是很多,但现金流情况改善不少,完全能够支持杨邵文的小规模研发投资。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机械部的工匠们已经制造好了5台样机。专业工匠制造出来的手拉机,自然比杨邵文自己做的要可靠多了。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打算贸然将它们推入市场。
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必须要保证机器的稳定可靠。
说起来也就是在原来的木织机上加了个飞梭装置而已,结构还是挺简单的。但杨邵文并没有因此对机器的质量有丝毫轻视。飞梭中的轮子、滑槽、弹簧等小部件都是铁制结构,如果织户们买的手拉机出了毛病,他们是不大可能自己修理的。而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要叫人维修或是更换零件也是相当麻烦。杨邵文想推广飞梭新技术,手拉机的稳定可靠至关重要。
5台样机目前正由最熟练的织工日夜操作,进行高强度的疲劳测试。一有遇到停机的问题,工匠们立即解决,并分析故障原因。另外,杨邵文也让工匠们研究旧有木织机的改造问题,目标是将改造过程简化成傻瓜式,一般人能一学就会。织户们手中都没什么钱,旧机器的改造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公司机械部人手有限,不可能派工匠一家家上门安装改造。
既然想让农民接受手拉机,价格就不能过高,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商业逻辑。因此,尽可能降低手拉机的成本,这又是杨邵文交给工匠们的另一个课题。一项技术,从开始有一个设想,到最后成熟定型,从来就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按杨邵文的估计,手拉机可以推向市场,大约是明年年初的事情了。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三十九章 技改的威力
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年底。
与本地其他作坊不同,杨氏布业公司今年年底前还多了一项活动。它要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公司分红的问题。
考虑到股东中很多是杨浦村的村民,这次的股东大会被安排在了杨浦村小学召开。
与参加第一次股东大会时,大家都是好奇与懵懂的心情不同,这一次,大家普遍心理都多了那么一点期待。期待什么?当然是期待能够有分红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布行成为股份公司也才仅仅过去三个多月,能解决被本地同行封杀的危机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说能够赚多少钱,大家理智上并没报太大的希望。即便是如此,也不能阻止股东们心底深处的那点期待。要是公司万一赚钱了呢?那就太让人高兴了。
“股东们,作为杨氏布业公司的总经理,我代表公司全体同仁,向在座的各位报告公司成立三个多月来的经营业绩!”
股东们尤其是杨浦村的村民们,听布行的东家给自己做工作报告,都觉得是一种非常新奇的体验。他们很多都只是投了一两元的小股东,此时此刻却有了自己才是大老板的感觉。给股东们做业绩报告,对杨邵文来说也是第一次,看着底下一百多股东聚jing会神听讲的样子,不免也有些紧张。
在过去110天的经营期内,杨氏布业公司总共售布22万匹,收布15万匹,有效的消化了前段时间积压的库存土布。售布总收入7.2万元,其中应收账款2.9万元,利润305元。机纱的货款已经刚刚付过,目前公司的账上还有12000多元的现金。可以说,公司已经彻底告别了现金流枯竭的危机。
听着杨邵文报告的经营数字,底下的股东们心情一下高一下低。尤其是听到公司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然售出了20多万匹布,录得7.2万元的收入,俱是兴奋莫名。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20万,7万都是天文数字,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之外。可一听说利润只有305元时,脸上马上就是一垮。7万多元的收入,利润只有几百块,差距实在太大了。
在台上,杨邵文给股东们解释原因:“我们现在出售的土布,主要集中在苏南周边地区,因为距离远的缘故,运输和厘金的开支都不小。前段时间因为公司资金短缺,又给了不少布店现金折扣,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我们公司的利润率较低。”
解释完原因后,杨邵文也不忘给大家打气:“大家请放心,利润微薄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能够打开苏南市场,公司的利润率马上就可以提升上去。下面销售人员反映上来的情况也很乐观,在南京地区的乡镇,机纱布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当地。我们的机纱布重返本地只是时间问题。”
经这么一解释,股东们的脸se果然好了很多,不少人也开始为杨邵文讲起好话了。
“想当初,我们还害怕布行会挺不过布业公会的封杀,如今我们已经没有这方面的危机了,这才是最大的成绩。”
“对啊,我们布行现在账上可是有上万现款呢,比起刚开始时担心付不出工钱,付不出收布款的窘境不可同ri而语!”
“我们当初的本金也就是4000元,才3个多月就赚了305元,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袁慧清说道:“对啊,差不多月息2分5厘,不比我自己放款差!”
她这么一说,不少人回过味来。如果不比人家放款的差,那这个经营成绩实在是很不错了。大家一开始都觉得利润太低,主要还是公司的收入规模相对来说太庞大。有些心思淳朴的股东不太明白,为什么才区区4000块钱的本金,能撑起这么大规模的买卖。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公茂洋行出于觊觎苏南机纱市场的目的,而给了杨氏布业公司三个月机纱赊款期的优惠。这是一笔很大的利益。
老公茂洋行的代表年前来收货款时,其实对杨氏布业公司还是有些意见的。因为他们发现杨氏布业公司目前大多还是在苏南以外市场售布,这些地方原本就已经是机纱布的市场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从原本的机纱市场中夺食,这与他们希望杨氏布业打开苏南本地市场的期望有一定差距。好在,他们还是多多少少看到了杨氏布业公司在开拓苏南市场上的努力,最终还是答应将三个月赊款期的优惠继续下去。
在台前的杨邵文抬起右手按了按,停止了股东们的议论。
“好了,公司业绩报告完了。下面我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让你们对公司明年的发展树立起强大的信心!”
一番腾挪布置后,众人面前空出来一块空地。几个工匠抬上来一台机器,机器外面盖着一块红布。随着杨邵文将红布慢慢揭开,机器露出了真容。
“织布机!”
“就是台木织机,有什么特别的?”
“咦,是有些不太一样。”
在股东们的阵阵疑问声中,杨玉华开始熟练的cao作起织布机。
“啊,这台织布机的梭子不用手投的,用手拉一下绳子,梭子就能自动跑个来回。太方便了!”
“这机器设计的真巧妙,这么简单的一个装置,就解决了手投梭子的麻烦。这下子,织布的效率要提高不少了!”
等股东们议论一阵后,杨邵文给大家介绍道:“不错,这就是公司明年准备的杀手锏,手拉机!正如大家所预料的,它能显著的提高织布的效率。我们做过测算,一个熟练织工使用原来的投梭机,一天大约能织一匹布,如果改用我们的手拉机,两天能织三匹布!”
有人惊呼:“呀,效率能提高一半呢,确实效果惊人!”
“错,不是提高一半,而是提高一倍!”经过杨邵文的提醒,许多人才注意到,原来手拉机织的土布,布幅也要比投梭机来得宽。投梭机所织土布,布幅在1尺左右,而手拉机织的布,布宽则有1尺4寸。
杨邵文自信从容的宣布道:“织布效率是原来的2倍多,宽幅布的价格也会有不少的优势。一台手拉机的成本在5元左右,改造一台旧织机的成本是3元。保守估计,经此一项技术革新,织布的收益能够翻一番!大家对公司明年的前景还有疑问吗?”
哄的一声,股东们全都沸腾了。
股东大会最后商议的结果,今年勿需分红,他们要把资金都投入到手拉机的推广中。虽然这点微薄的红利所起的作用有限,但股东们就是愿意这样!
大会就在一片红红火火的气氛中结束,最后只剩下杨邵文和杨玉华两兄妹。
“大哥,买卖做大了可真是累人!”杨玉华有些感叹的说道:“成立股份公司后,折腾这么久,赚得还不如以前单干的多呢!”
“呵呵,起码场面大了不少!”杨邵文安慰自己妹妹:“再说,大哥的工钱也算是笔不小的收入,就取出来作为年关的开销。”
杨邵文给自己开的工钱可不低,他从来都没领过,积下来的数目算算怎么也该有近300块了吧。
“呀!大哥,我算人工成本的时候,把你的工钱给漏算了!”杨玉华一声惨叫,随即埋怨道:“谁让你从来不领工钱,我都把你忘了!”
杨邵文听了后差点跌掉。哎哎呀,这个马大哈妹妹,这样一闹他几个月忙活岂不是白干了?要是再扣除他的工钱,岂不是说公司今年利润几乎为零?杨邵文有些晕乎。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四十章 家庭代工制
年后,杨邵文召集公司管理层,安排手拉机的推广事宜。与会人员有卢佟海、杨玉华、张毅、葛洪以及大股东袁慧清、袁峄城。
股份公司成立后,公司的组织结构慢慢趋于正规化,相继成立了销售部、采购部、机械部、财务部等部门。各部门负责人称为经理,底下的伙计虽然有层级的高低,但一律统称为办事员。其中销售部负责土布的出售,由张毅任经理;采购部负责为农村织户提供机纱以及收购土布,由葛洪负责,他是南丫镇人,因为心思细腻,从而在进入杨氏布行的第一批员工中脱颖而出;机械部目前还没有负责人,由杨邵文兼管;杨玉华则是财务部经理,财务部还有个负责出纳的小姑娘,杨玉华也算是摆脱了光杆司令的尴尬了。而卢佟海则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
这些机构以及职位,杨邵文是直接拿现代的名字套上去的,这让卢佟海、杨玉华这些“古人”们颇有些别扭。不过杨邵文也不管这些,只要他不觉得别扭就行了。要不然,自己的公司里都是些头柜、二柜、品格、帮帐、把头之类的称呼,他就要觉得难受了。
大家讨论时,对手拉机给织布业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已经不再怀疑,但却遇到了点商业模式上的困扰。
公司该怎么从这种效率的提升中赚钱?
“当然是降低收布价格啊?”张毅理所当然的说道:“目前用机纱织布,熟练的织户高的每月已经能赚到2元了,如果加上手拉机带来的效率提升,差不多能到4元。我们公司就与织户将手拉机带来的利润来个对半分,让织户多赚1元,我们再赚1元,这不过分吧?”
他说的利益分配方案倒是没什么问题,这也是杨邵文心中理想的分配方案,只是在实施的措施上不太合适。
“不行的,织户对自己手中的布有处置权,我们把价钱压低,他们会卖给别人的!”采购部的葛洪虽然声音不大,但意思说的很清楚,压低布价会流失采购部手中的织户资源,不是个好选择。
“那就保持原价好了。当初我们引进机纱时也没调收购价,每匹布多出的利润都给了织户。而我们则是通过大幅增加的收布量来提高我们的利益,这次也一样,我们走量就行了!”这是杨玉华的意见。她可是清楚记得大哥对她说过,用了机纱后,织户们织的布多了,也更加依赖杨氏布行了,杨氏布行收布也就更容易了,这就是客户黏xing。
“不一样的,以前是我们有可观的利润率,可以通过走量来提高收益。现在嘛,在短时间内打不开苏南本地市场的情况下,利润率将会一直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样一来,走量带来的收益非常有限!”杨邵文给自己的妹妹解释道:“很显然,我们公司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利润率。这次,我们必须要从织户们手里争利益了。”
1...1011121314...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