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纺织霸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我是百脑汇
卢广胜右手捋捋自己下颌的胡须,对杨邵文似乎大加赞赏,不过随即,他话锋一转:“如果你的买卖仅止于上门收布,那我会非常欣赏你。可惜啊可惜,你竟然被金钱迷糊了双眼,终究难成大器。”
“会长说的是鄙人引入机纱的事吗?”杨邵文多少能猜出他可惜的是什么。这段时间,县城的许多布行都不拒绝他机纱织的土布,这让他对引进机纱的顾忌少了许多。如果这个卢会长对此有意见的话,他也会做些解释,争取能说服他。
“哼,看来你自己也清楚的很。”卢广胜两眼冷冷地看着杨邵文:“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我就不多说什么了。我来这里就是告诉你,赶紧把机纱停了,我们武进县不允许有机纱的存在!”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三十一章 行业封杀
“卢会长,你这样太武断了吧。什么情由也不问,就让我把机纱停了!”
杨邵文对卢广胜的霸道有些生气,语气声不由也大了几分。在房间算账的杨玉华探出头来看看究竟,不知道刚刚还好好的两个人怎么突然间剑拔弩张了。
“你让我问什么,你又想解释什么?”卢广胜有些轻蔑的讪笑道:“你是不是想说,你用了机纱后,你杨邵文赚得多了,农民们赚得也更多了,我们这些大布行也能收到更多的布了。这样三方获利的事情,何乐不为?”
杨邵文被他说中心事,不由一愣,气势也不由得低落了下来。
“事情不正是这样吗?县城的不少大布行其实也知道我卖的土布用的是机纱,他们也没说什么。”
“鼠目寸光!那些布行也都是一个样,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
卢广胜有些气呼呼的怒骂道,连带着唇上的白色胡须也被气息吹动的一颤一颤。说起来,县城的几家大布行,他的广昌隆几乎是最后一个发现土布中混有机纱的,等他发现这一情况的时候,才发现机纱已经进入武进有很大的规模了。这就是他如此生气的原因。
很显然,这次与四年前的那场机纱风波不太一样。这次,不少布行也同意引入机纱,因为知道他广昌隆肯定反对,便有意的瞒着他。尽管如此,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再次站出来,抵制机纱的入侵。
“布一多,土布价格必然雪崩。你先前没这种感觉,不过是因为你售的布规模小,影响不大罢了。如今,差不多整个武进都知道你杨氏布行引入机纱织布,大家群起仿效,土布价格的雪崩那是迟早的事情。”
卢广胜有些讥讽的说道:“说起来,你杨邵文也是个聪明人,这些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只是被眼前的小利蒙住了双眼,不去细想罢了。”
杨邵文有些不服气:“引入机纱、织布效率大幅提高。就算是价格有些下降,算上新增的土布产量,大家总的来说还是更加赚了。”
“你会这么想,那是以为土布的市场无限大,你织多少就能卖多少,这可能吗?我们武进县是土布出产大县,但不意味着整个苏南只有我们这里产土布。常州、无锡、南通等地方都产土布,我们武进成立这个布业商会,很大的一个职能便是协调临近各市县的土布市场。要是哪个县的土布比往年增加一成以上,大家就需要坐下来协调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协调,任由大家各自竞争,怎么保持土布市场的稳定?”
杨邵文沉默了下来,卢广胜的语气则开始咄咄逼人:“既然土布市场是一定的,你多织的那些布卖给谁去?武进县这么多老百姓,少了纺纱这个行当,多出来的这些人靠什么吃饭?”
卢广胜最后拍拍杨邵文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乡下的农户如今纺纱织布是辛苦,赚得也不多,但无论如何总比没得赚强吧?”
临走前,卢广胜正式通知他,三天内,全面切断机纱的供应,否则,布业公会封杀杨氏布行。
晚上的时候,卢佟海到外面进机纱回来,听闻自己父亲来过并警告杨邵文,他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脾气我知道,一头犟驴。别的布行或许会默许我们用机纱,他是决定不会同意的。”他看杨邵文精神有些萎靡的样子,不禁怀疑道:“邵文,你该不会听我们老头子恐吓几句,就不用机纱了吧?”
“不会!”
虽然,卢广胜的那些质问,他一下子也回答不上来。不过机纱既然竞争力高过土纱,他就绝不会去抱残守缺去拒绝机纱。他只是担心一个问题。
“佟海,你觉得你家老爷子真能全行业封杀我们吗?我觉得有很多布行还是支持我们的。”
卢佟海也有些不确定。“老头子脾气是犟,可也是个有手段的人,不能排除我们被封杀的可能。”
三天后,杨氏布行不听招呼继续引入机纱。同时,卢广胜也在广昌隆召开布业公会的行业会议,邀请武进县城的布行、布号、花号、钱庄等老板参加,布置狙击武进县城的机纱事宜。
不过在会议中,对于狙击机纱的决定,许多人有疑义。这当中,几家花号的老板是坚决支持封杀的。村民们都用机纱织布了,这对他们花号简直是灭顶之灾,那是誓要将机纱赶尽杀绝的。不过布行的老板们,意见则比较庞杂,说起来,还是支持机纱的占了绝大多数。
“卢会长,今时不同往日。四年前,我们害怕土布价格暴跌,都支持会长封杀机纱。可四年下来,除了我们苏南几个县还在使用土纱外,其他许多地方都已经改用机纱织布了。”
“是啊,用机纱织的土布,质量更好,价钱也更便宜。就因为我们不用机纱,丢了不少市场。咱们武进的土布,以前最远能销到两湖。现在呢,那里全是当地机纱织的土布。咱们如今也只能在苏南一带卖卖,最多能卖到皖北、苏中,声势大不如前了。”
“我们当初怕跌价,但在外来的机纱布压力下,近几年也还是下调了几次价格,农民们多有怨言。”
“当初,苏州也是有好几个县与我们一同封杀机纱的。才几年功夫,整个苏州就沦陷了,咱们武进也没必要死撑。”
对布行老板的反对,卢广胜并没太出乎意料,时移世易,他们态度与四年前有所改变也不奇怪。但是卢广胜不会向他们妥协。
“道理我以前也说过多次了。本地光是少了纺纱这个行当,对地方经济就有害无益。封杀机纱,我意已决!”
“卢会长深明大义,为地方百姓着想,我双手支持!”永进花号的东家彭永进附和道。当然,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为地方百姓着想。
“我们盈来钱庄也支持会长决议。如果谁有疑义,我们钱庄一概与之断绝往来!”盈来钱庄目前的东家是彭永进的女婿,他站出来支持封杀机纱,众人也不奇怪。只是这个声明,让许多布行老板心里一跳,布行收布所费巨大,哪里能少的了钱庄的支持。
富通钱庄的东家富弘毅与卢广胜交情匪浅,此时也站出来支持卢广胜。“卢会长封杀机纱,是谋远之举,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应该多想想为此产生的许多无事可干的纺织户。”
武进县城,富通与盈来是主要的两家钱庄,负责本地布业的汇兑放款,他们这一表态,主动权立即回到卢广胜手中。
有个小布行的老板有些气恼,站起来厉声喝问道:“卢会长,我们布行是做买卖的,考虑的是能否盈利,能否卖出去更多的布匹。至于本地的村民是不是失业,这与我们又有何干,我们干嘛来操这份心?”
在他想来,这卢广胜简直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他们是商人又不是官府,管什么失业的问题。
“谁说与你们无关的!”一声中气十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武进知县闵靖远走入会议大堂。“卢会长的义举,本官一力支持。在这国是艰难的多事之秋,谁要是因为引入机纱而弄出了民变,败坏地方治安。本官固然是免不了要吃些上面的挂落,某些唯利是图的奸商,本官也绝不会轻饶。”
官府一介入,本来还有些不甘心的布行老板,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实行机纱的封杀令。
第二天,武进县的所有布行都贴出公告,机纱织成的土布一律拒收。作为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杨氏花纱布行收到了最严厉的处罚,无论机纱还是土纱,杨氏布行的土布,县城的布行一律拒收。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三十二章 资金枯竭
布业公会的封杀令一下,武进县原本开始红火起来的机纱土布戛然而止。
这当中,县城布行是封杀的决定力量。不管他们各自愿不愿意,来自钱庄和官府的压力,让这些布行不得不对更有竞争力的机纱布说不。既然布行不收机纱布了,那些原本或是蠢蠢欲动或是已经干得红红火火的流动花纱布店也偃旗息鼓。心里有抱怨有愤恨那是免不了的,不过他们大多是些小商小贩,拿那些大商家毫无办法。至于那些固定的花纱布店,他们原本就是被动的因应这股“机纱风波”,如今一切照旧,他们乐观其成。
刚刚尝到点机纱甜头的织户们也不由不重新拿起自家的手摇纺车。机纱没了来源,想织布只得自己纺土纱。织户们有怨言也没用,也不该有怨言,布业公会和官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他们的生计着想,他们要是还有什么不满意,岂不是“辜负”了公会和官府的一番“美意”?
不管怎么说,武进县的第二次“机纱风波”虽然来势更加凶猛,但在强势的布业公会会长卢广胜布置下,最终还是被摁了下去。短短十来天的时间,一切重新回到原点。
至于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杨氏布行,正遭遇开业以来最危急的时刻。
“太狠了,老头子真是太狠了。现在就是我们的土纱布,县城的布行也不收了,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啊!”
一回到杨浦村,看到在院子里的杨邵文,卢佟海就开始大声嚷嚷起来。
封杀令下达的这十来天,他一直在县城忙着联系出货。情况是不容乐观的。非但没人敢再收他们的机纱布,就是他手中少许的土纱布,人家也都不要了。而且,本地那些花号对杨氏布行忌恨非常,也不再卖给他们棉花。杨氏布行的机纱布、土纱布别人都不收,棉花也买不到,这是要将杨氏布行赶尽杀绝的节奏。
那天卢广胜一走,杨邵文对于被封杀的可能性,心里是有一定的估计的。只是没想到封杀令来得如此严厉,如此快速。他原本以为,县城有那么多布行明里暗里的支持,总该有一番拉锯。到时,他杨邵文可依据形势发展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方略。可如今的形势,实在有些措手不及啊。
“当然,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杨邵文心里一振,身处绝境,对好消息就显得格外期盼:“什么好消息,说来听听!”
杨玉华从家里搬来一条椅子给卢佟海,他大大咧咧的一坐:“老头子一出手,将我们那些大大小小的竞争对手都铲除干净了。恭喜杨老板,流动花纱布店的买卖,如今在武进,我们又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靠!那真是谢谢你家老爷子了!”杨邵文没好气道。杨玉华听到是如此“好消息”,心里也是大大失望。
杨邵文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数圈,最后站定。
“咱们虽然取名叫布行,不过干的却不是土布批发的买卖,也就是一个大号的收布行商。既然形势逼到了这个份上,那我们也就只能自己发展销售网络了,做个真正的布行!”
原本这是杨邵文一年后的计划,他想等自己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后才介入土布的分销。
“只能如此了!”卢佟海也知道这是无奈之举。杨氏布行的商誉、资金、货源等方面的积累上还有些欠缺,现在进入土布的销售有些勉强。
“附近的布店、疋头铺都是去西瀛里拿货的,我先去县城西瀛里一带建个落脚点。不过客户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咱们需要一点耐心。”
“这个我明白!”
杨邵文说道:“在土布的分销领域,咱们是新人,不过也有自己的优势。与县城的那些布行相比,咱们规模虽然小了点,但本身既是土布的收货商,又是批发商。在这两个环节,每匹布共有6分的利润。咱们的批发价就比同行低个2分,以价格来开拓市场。”
计宜商定,两人分头行事。卢佟海去西瀛里一带建立销售网点、向来自各地的采购商推销土布,杨邵文自己则到县城南门街一带聚集的布号、染坊(色织用土布)一家家推销自己的机织土布。
情况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努力有丝毫好转。
县城的许多布行原本对封杀杨氏布行心里有那么点不愿。等看到他们自己也干起土布的批发买卖后,将心中仅有的一点犹豫也抛之脑后,全力封杀杨氏布行。尤其是杨氏布行的批发价比他们低个2分,这在他们眼里是扰乱市场的行为,更是欲除之而后快。
杨邵文与卢佟海忙活一个月,布却没有卖出几匹。
“不行啊,咱们算是彻底与那些布行决裂了。那些布行对那些外地来的采购商发话了,只要他们采购了我们的布匹,以后就再也别想买到武进县其他布行的布了!”
卢佟海说的问题,杨邵文在向布号推销时同样遇到。在杨氏布行这个小布行与武进所有的布行间,采购商不难做出选择。即使杨氏布行的价格能便宜2分,但在断货的威胁下,采购商不敢为了这点小利而承担风险。
此外,盈来与富通钱庄也是封杀杨氏布行的中坚力量。杨氏布行的买卖得不到当地金融机构的汇兑服务,这也让采购商们望而却步。
底下的伙计们也来报告,乡下的织户们也差不多都知道了布业公会对杨氏布行的封杀,开始出现了客户流失的情况。即使没流失的那些织户也开始担心机纱土布没人要,不怎么愿意用机纱了。
杨邵文知道,不止是乡下的织户们动摇,收布量开始下降后,底下的伙计们其实心里也开始犯了嘀咕,对布行的前景产生疑问,这才是最可怕的。
“哥,布行账上的资金也不多了。只剩下700多元,但这是为宝山木工坊订的30条船只准备的货款。船只货款一付,咱们就没多少钱收购土布了。”
艰难时刻,杨玉华也不愿给大哥添堵,只是布行资金出现问题,非同小可,她不敢有任何隐瞒。
这可真是内忧外患!成立不久的杨氏布行还没红火几个月,就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三十三章 股份公司
杨邵文在自己家里召开了一个管理层会议,商讨目前的解困之策。与会人员有杨玉华、卢佟海以及员工代表张毅。嗯,还有杨邵明和杨邵宽两个小家伙。他们也知道家里的买卖如今遇到了困境,主动的要来出谋划策。
杨邵文首先分析道:“我们的敌人有很多,但我们也不是没有朋友。那些跟着我们大幅提高了收入的织户就是我们的盟友。此外,老公茂洋行对我们很支持。他们供给我们的机纱,给出了三个月的赊款期。”
前段时间,杨氏布行的买卖越做越大,为降低成本,卢佟海就去了一趟上海,直接找机纱的进口商老公茂洋行,希望他们能给杨氏布行直接供货。商谈的结果很顺利,老公茂洋行不仅答应直接供货,而且给了杨氏布行三个月赊款期的优越条件。老公茂洋行之所以如此看重他们,主要是看重苏南这块肥厚的市场。杨邵文的布行,让他们看到了撬开这个大市场的钥匙。
卢佟海回道:“是的,我们布行目前遇到的困难,我也毫无隐瞒的告诉了他们。他们并没有落井下石,而且保证,三个月赊款期的承诺,依然有效。”
“他们无非是眼馋大半个苏南的土纱市场,觉得我们还有些用处罢了!”
对于老公茂洋行的算盘,杨邵文一清二楚,不过客观上也帮了他的大忙,在布行眼下的危机时刻,算得上是个很有分量的盟友。
杨玉华道:“可要想织户和洋行一直支持我们,就需要我们布行保持一定的用纱量,不拒收织户的机纱布。总之,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布行一切运转正常。在我们资金有限、售布又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们实在难以做到对织户的机纱布来者不拒!”
说到底,困难虽然有很多,但最紧迫需要解决的就是流动资金的ri渐枯竭。要是没了现钱,队伍就不好带了。
解决资金短缺,无非是开源节流。大家首先从节流方面想办法。
卢佟海的意见:“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收布规模,等我们资金回流了,再把失去的市场重新抢回来。”
杨邵文斟酌一番后,觉的确实有必要:“要保持以前的收布规模确实有困难,是应该稍微收缩下。但怎么收缩,需要讲究。在机纱用量上不需要收缩,既然有三个月的赊款期那我们就好好利用,也让老公茂洋行看到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他转头对张毅吩咐道:“织户的机纱布我们决不能拒收,这关系到我的信誉和织户们对我们的信心。但你们船队可以对行船路线做些调整,对那些土布出产量大的村庄适当减少收货频率。那些愿意赊账的,可以提高收布价格,鼓励织户赊货我们。”
这些措施,也就是将一部分资金压力向机纱供应商和织户们转移,细心些的织户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不过总的说来,比布行倒闭、没人来收布的最糟糕情况好多了。困难时刻,既然是盟友也该一起分担些压力。
张毅默默点头,随即试探xing的问道:“布行目前有困难,要不将兄弟们的工钱适当降降?”
杨邵文毫不犹豫的摇头否决,危机时刻,员工们人心浮动,要是让大家降薪,无异于雪上加霜,人心就散得更快了。不但这些员工的薪水不降,就是原来准备的差不多的扩船招人的工作,杨邵文也不打算取消。这让在座的不少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杨玉华气道:“大哥,你疯了。我这里可没钱给新来的员工发工钱!”
“宝山坊的船只已经造的差不多了,我们不可能取消!”杨邵文给妹妹解释道。“既然船只已经买来了,总不能闲置着,总是需要伙计去cao船的。所以,这招人的工作也不能停下。”
卢佟海奇道:“咱们现在可不需要新船来收布,就是原来的几条旧船都吃不饱,要他们干什么呀?”
“我自然是有用处的!”
虽然布行处境艰难,杨邵文却从未失去信心,只要用心思考,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他朝众人微微一笑:“我们布行是从流动收布起家的,我想了想,解决目前的困难,也要从流动售布开始。”
卢佟海一想,也觉得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咱们目前售布困难,主要就是本地对我们的抵制力量太强,外地客商根本不敢与我们做买卖。我们驾船去外地售布,他们就拿我们没什么办法了。”
杨邵文补充道:“比起其他的布行,我们每匹布比他们多2分钱的利润,这可以抵消我们运输的成本。”
有了解决办法,在座的几人明显兴致开始高昂起来,不像刚开始那样对前景一片茫然。
“可钱呢?大哥你说的办法或许能解决问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过三天,新船的货款就要付给宝山木工坊了,余下的一点钱,只够给员工们发一个月的工钱。”
杨玉华觉得自己真是个乌鸦嘴,总是在大家高兴的时候去泼冷水,不过现实的困难,她又不得不说。
卢佟海也喃喃自语:“是啊,去外地售布,没几个月确实难有成效。眼下的局面,该怎么解决?”
杨邵文毅然决然道:“三个月之内,我们必须打开土布的经销局面。要不然,就是老公茂洋行的机纱款项,就会要了我们的命。”
至于眼下需要的资金,杨邵文也有了应对之策,他将一份计划书分发给在座的各人。
《股份公司》。
他要将自己的杨氏布行改造为一家现代化的股份公司。在他那个年代,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太多,普遍的都是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的财力与能力终究有限,只有集合更多人的智慧与财富,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强。
“我的计划,是集资入股。布行目前的资产大约在2100元左右,我打算将它扩充为4000元,共4000股。布行现有的资产就作为我们杨家的出资额。600元的购船货款,我去说服袁峄城,作为他们宝山木工坊的出资。我给布行的员工留了800元的认购额度,布行所有的员工都可以认购,钱就从员工每月的工钱中抵扣。另外的500元,向社会人士认购。”
短时间内向社会认购500元股金,其实也有不小的困难。考虑到筹资不利的情况,杨邵文让卢佟海接触下老公茂洋行。
“佟海,希望你能让老公茂洋行也认购一点股金。让他们用现金买,不能用机纱抵扣。想让我们替他攻克苏南土纱市场,他们还需要增加点支持力度。”
内心深处,他很不愿这种外资洋行搀和进自己的小布行,只是形式所迫,不得不预先作此安排。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三十四章 筹集股本
在座的几个人都有些懵,尤其是卢佟海和张毅这两个外人。
杨邵文并不觉得奇怪,新鲜事物总得让他们消化一下。在十九世纪的晚清,建立一个股份制公司的确有些惊世骇俗。他不知道他的杨氏布行是不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中国第一年股份制公司是1878年成立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务局”),但员工全员持股的模式在当时绝对是个创举。
这个计划,杨邵文原本就已有粗略的轮廓,时机恰当的时候就会抛出去。在布行发展红火的时候,这个股份制计划一抛,他就可以尽收员工之心,建立起他们对布行的归属感。只是布行如今风雨飘摇,这时候让员工认购股份,更多的还是融资功能,员工们未必会领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