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之纺织霸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我是百脑汇
袁慧清提议道:“可以从手拉机价格上入手啊。咱们把要收取的利益都分摊到手拉机成本中,反正织户们也不知道手拉机的具体成本,他们不会有什么怨言的。”
这个提议倒是让大家眼前一亮,似乎是个神不知鬼不觉增加收益的好办法。
可这条还是被杨邵文给否定了。“要摊销掉我们的利益,手拉机的价格需要在三四十元左右,这太高了,基本没有向农户推广的可能!”
袁峄城也补充道:“手拉机原理很简单,大家一看就明白。从工艺上来说,也没什么太难的地方,别人要仿制非常简单。我们把价格订的这么高,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这又是一个问题。杨邵文没任何办法提防别人山寨,更何况他自己也是“山寨”约翰·凯伊的设计,也没理由指责别人。
卢佟海补充道:“你们没发觉吗,采用了手拉机后,农户每月花在机纱的成本从7元增加到了14元,另外还有添置新织机的费用,投入成本很大啊。织户们对我们的收布船队更加依赖了!”
虽然织户的黏xing更高了,但卢佟海却没什么兴奋之情。葛洪解释道:“目前,产量最大的村庄,我们的船需要每5天去一次,已经是很高的频率了。再高,对船的运力使用上将非常不经济!”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连带多出来一系列的问题,众人不禁变得有些丧气。明明是个很划算的事情,公司硬是没办法从中榨出自己的利润来。真是老鼠拉龟,无处下手。
杨邵文听卢佟海介绍织户在资金投入上的困难,隐隐然的摸到了点思路:“也不是没办法,只须我们做一点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罢了。”
众人一起将目光投向杨邵文。
几天后,杨氏布业公司的办事员,从公司旗下的纺织系统中,挑出十几个人口众多、对周边有较大影响力的大村,为每村各带去了一台手拉机。他们将它送给了这些村中织布能力最好的织户,以表彰他们一年多来,对杨氏布业公司的大力支持。
这当然是杨氏布业公司为了宣传推广手拉机的一个噱头,但却非常有效。这些织布高手成为其他人艳羡的对象,更对那台看起来有些古怪的织机充满了好奇。
在办事人员的简单指导下,这些织布高手很快就掌握了手拉机的用法,在周围村民的围观下,手拉机向人们展示了它强大的威力。织户们在心里默默计算开了,一个每月能织30匹窄幅布的织工,用手拉机织布,每月能出产45匹宽幅布,织布效率倍增。
巨大的利益面前,大家不再淡定,纷纷打听这种手拉机的消息。不过杨氏布行的办事员也不多说,只是告诉这些织户,他们很快就能用上手拉机了。
一个月的时间,手拉机的风波在乡村农户间充分扩散。大家对能拥有一台自己的手拉机已经是望眼yu穿了。同时,织户们也对手拉机织布有了更多的感触。首先,手拉机非常吃机纱。以前用投梭机每月需20斤纱,用了手拉机后,每月需40斤机纱。这对织户们手中的资金是个考验,他们询问杨氏布业公司的办事员能不能提高收布的频率,得到的回复是,目前的收布频率已经达到极限,没有增加的空间了。这不是个好消息,这样一来,资金的投入是个大问题。另外,添置手拉机的成本不知需要多少,对于没多少余钱的农民来说,这也是笔不大不小的开支。
眼见公司旗下的纺织户们对手拉机的出现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杨氏布业公司的办事人员递给跃跃yu试的织户们一张契约。
《土布代工合同》
杨氏布业公司免费为织户们提供机纱和手拉机,织户们只需负责织布。所织成的宽幅土布,杨氏布业公司上门收购,经验收合格后,给与每匹6分钱的加工费。
织户们心中一算,这样一来,熟练工每月能赚近3元的加工费,且省去了买机纱和手拉机占用的资金。购置材料、添置新设备、运输、出售,所有的麻烦,杨氏布业公司都给解决了。
这还有什么好考虑的!织户们争先恐后的在代工契约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光绪二十二年初(1896年),手拉机与家庭代工制的出现,为中国的传统织布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注,历史上,加装了飞梭装置的手拉机大约在公元1906年的时候,经ri本流入苏南农村)
jing彩推荐: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四十一章 势如破竹
在马泽乡凤鸣村,田嫂终于拿到了她期盼已久的手拉机,随之一起的还有一张她刚刚按下手印不久的《土布代工合同》。因为凤鸣村是杨邵文最早开发的市场,它们也成为杨氏布业公司家庭代工模式的最早实践者。
田嫂问道:“那个,周办事员,这张手拉机要是坏了,真不需要我们赔吗?”
尽管才刚刚签下契约,田嫂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她听杨氏公司的办事员介绍的基本情况,似乎他们织户还是非常省事的,只是白纸黑字的契约签下来,不免有些不托底。
来收货的杨氏布业公司的伙计很年轻,织户们以前都叫他小周或是小后生的。闻听人家公司给他们安了办事员的正式职位,这些织户也就开始叫他们某某办事员,以示尊重。
“田嫂,织机的问题我前几次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的手拉机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寿命至少在三年以上。我们公司也非常鼓励大家好好保养机器,织机的寿命如果能超过三年,每多使用一年就给与1元的现金奖励。在织机的寿命期内,连续六个月没有出现大修的情况,就有一次1角钱的现金奖励。”
虽然已经讲过很多次,但毕竟是新鲜事务,周办事员还是耐着xing子给织户们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着相关细节。
“当然,如果寿命期内出现故障,我们公司也会负责免费维修或是拆换零件。不过你也清楚,我们公司现在业务比较繁忙,要等我们的人来维修其实也不方便。最好的方法还是尽量不要出现问题,你们织户要按照cao作规范来使用织机,平时注意保养,比如那个滑槽经常用布擦擦。”
田嫂也点头赞同道:“那是当然,织机一出现问题,耽误的时间,可以织好几匹布呢!”
接着,周办事员又重复了一遍其他的注意事项,包括布业公司验布的标准,织户们对机纱的验收,出现问题的惩戒措施等方面。
最后,周办事员又给他们强调了一遍收货时间。
“你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对机纱和布匹的保管,尤其是要注意防chao!另外也要注意防火防盗,如果机纱或是布匹有什么损失,那可是需要赔偿的。田嫂,我们公司以后大约会一个月来一次凤鸣村,比以前来的次数少了,这点别忘了。”
“知道了!”虽然来得少了,田嫂也没太大的意见。以前她需要船队来的勤些,那是她的资金每次只能换一点机纱,没织几天就用完了。如今机纱是杨氏布业公司免费供应的,却是不用频繁售布换纱了。
“你们船队什么时候来?”
“按照我们的安排,你们这片区域大约在每月的20号左右。到时注意做好准备,我们过来后,收布、供纱、付款以及机器的检修等工作都会一并进行。”
熙熙攘攘间,周办事员又解答了凤鸣村其他一些织户的疑虑,差不多过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他才起船向下一个村行去。
一个星期后,采购部经理葛洪在公司总部给杨邵文介绍这段时间推广家庭代工制的进展情况。
“目前,已经签订代工协议的有602户织户。手拉机再加上家庭代工的模式,为织户们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他们的热情非常高。可以说,要他们加入是没任何问题的,只是代工合同有许多实施的细节问题,这些需要办事员们花点时间为织户们解释清楚,否则进度还可以更快。”
葛洪对杨邵文非常佩服。那天开管理层会议,大家都对如何推广手拉机一筹莫展,反而问题倒是提出了一堆。如今,都被老板的一招家庭代工模式都给解决了。
家庭代工协议,织户们自然是满意的,他们只收其利,却不用承受额外的负担与麻烦,甚至还减轻了他们以前投入机纱成本的负担。杨氏布业公司则收获更多。
首先,他们轻松地从手拉机中攫取了一半的收益,而织户们没有任何怨言。
一纸代工协议,将织户们从以前一个小小的土布经营者变成了单纯的土布生产者。他们不再需要关心机纱的价格与供应,不用cao心织机的购置与修理,也不用去管土布的出售以及价格变动。既然织户们不是新土布的所有者,他们不关心新土布的价格,也不清楚新土布的成本(最起码他们不知道手拉机的成本),自然也没了将织的布售给别处的动机。更何况有契约的制约,大多都比较老实淳朴的织户不会随便冒这种风险的。
另一方面,因为不需要频繁的去织户家中收布,船队目前的运力得到了很大的解放。采用家庭代工制后,目前的15条船,每月的收布量可以达到16万匹左右,完全可以满足目前销售网的需求,并有能力开始向周边县市收布。
而杨氏布业公司本身也有能力去推广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原来由织户们负担的原来和机器购置成本转移到杨氏布业公司身上。杨邵文敢于尝试家庭代工模式,那是在原材料上有老公茂洋行三个月的赊款期支撑,而销售市场也打开了局面,资金回流没任何问题。可以说,充足的现金流,正是他推广家庭代工模式的杀手锏。
对于葛洪汇报的情况,杨邵文总体上非常满意。
公司目前阶段的策略,就是在其他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之前,利用手中的现金流,尽可能扩大手中家庭代工模式的产业规模。既然没法阻止别人山寨手拉机,那利用先发之机,尽快建立自己的产业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就是非常合理的商业选择。为此,杨邵文利用手中的现金,向常州府治下的木工坊、铁制坊都下达了可观的飞梭零件订单。可以说,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即使对手发现了手拉机的利益,他们短时间内在本地也找不到有空闲的匠师去仿制。
这段时间,就是杨氏布业公司需要充分利用的空窗期,尽可能的去攻城略地。当然,速度固然重要,基础也需要打牢。代工条款中的细节条款不少,这些都需要办事员们解释清楚,尤其是布匹的验收,万万马虎不得。
无论如何,手拉机与家庭代工模式的组合,威力非凡,杨氏布业公司的推广工作进行的势如破竹。三个月过后,与公司签订代工协议的织户已经突破了万户大关。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四十二章 同行慌了
近万织户!整个武进县从事纺织的农户大约在4万户左右,这意味着杨氏布业公司掌握了武进县两成以上的土布来源(当然,杨氏公司的货源中有部分是来自邻近县市)。
从布匹数量上比较,这个规模更加惊人。按照这些织户每年织布10个月(扣除农忙时节),每月平均40匹新土布的水平,杨氏布业公司掌握的布源每年在400万匹新土布左右,折合成旧土布的数量则在600万匹左右。在以前,这是整个武进县全年的土布产量。
用手拉机和机纱织新土布,比用土纱和投梭机织的旧土布,效率提高了五六倍。
杨氏布业公司的发展是如何侧目,不由得不引起同行的惊惧。他们或许不知道杨氏布行具体的经营数字,但他们知道手拉机、知道家庭代工模式,更知道这两样东西在本地的织户中是如何的受欢迎。他们是商人,他们都有敏锐的直觉,他们知道,自己这次遇上大麻烦了。
乡镇的花纱布店感受最直接,它们经营的棉花土布业务几乎是以每天都能看到的速度在萎缩,这种萎缩似乎看不到尽头。就是离这些花纱布店不远的织户,如今也是翘首盼着杨氏布业公司的办事员能快点过来与他们签代工协议。有些织户,哪怕是村中没有河道相通,他们现在也愿意走上几里路与杨氏布业的船队做交易。
那个家庭代工协议可真是可恶,农户一旦签了协议,他们花纱布店就彻底没希望从这些农户中收到任何土布了。这些花纱布店实力微弱,没有任何抵抗之力,只能看着花纱布业务走向死亡。好在,他们大多都是兼营,靠着零售ri杂货还能维持。
武进的布行也是受创严重。几天前,就有一家成立没两年的广和布行倒闭了。不过好歹,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实力,勉强还能经营一段时间。但很明显,他们已经坐不住了,开始思索应对之策。
在周恒源的后花园,聚集了七八家本地布行的老板。除了卢广胜的广昌隆,武进县有点实力的布行都在这里了。很明显,他们是要背着布业公会的会长开一个秘密会议。
“ri子难过啊,各位老板!我的义隆布行货源紧张的很,下面的花纱布店都收不上布,再这么下去,我的义隆布行离死也就不远了!”
“可不是吗,昨天,广和布行就倒了!毕竟小布行底子薄不经折腾啊!”
说起广和布行的倒闭,在座的布行东家不胜唏嘘,心有戚戚然!
“要是再没什么办法对付杨邵文那小崽子,我的福昌布行也快了!”
“说起来都怪卢会长,当初一定要抵制杨邵文的机纱布。机纱布比土布更坚韧、质地更好,还有成本优势,这是我们硬顶能顶的了的吗?”
这话引起了不少布行老板的赞同。他们当初对封杀机纱就有保留意见,如今更是对卢广胜积了一肚子的气。这也是他们这些人要避着卢广胜开秘密会议的原因。
“是啊,要不是行会封杀他,杨邵文也不会想着去自己建销售通路。那他现在还是乖乖的给我们供布呢,哪来如今的这些麻烦!”
对于这些马后炮的行为,周恒源有些不屑。杨邵文当初在西瀛里一带设点售布,在座的这些老板可没少挤兑人家。如今再去后悔,还有什么意思?
“要不,我们试着与杨邵文联系一下,让他给我们也供点货?那手拉机的织布效率一下子翻了个倍,我就不信那小子才建成几个月的销售通路能消化的了!”
不少人心里隐隐有这方面的打算,但随即又有些不忿地否决道:“他杨邵文进这行才几天啊,让我们去向他投诚,没的让那小崽子看笑话!”
周恒源阻止了大伙的争吵喧嚣,作为东道主,他开始引导这次碰头会的方向.
“好了,埋怨发牢sao的话说得再多也没用,投降之类的丧气话也少说!咱们还是开始说说如何应对眼前的难关吧。”
一说到正题,大家便开始认真思索良策。
福昌布行的傅佑垦说道:“我思考了很久,不得不说在杨邵文那小崽子的折腾下,如今武进土布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这些布行要想生存,就必须因应这股变化!”
“是啊,在家庭代工模式下,我们以后是越来越不可能从农户手中收到土布了。要想有货源,我们就必须向杨氏布业一样,手中掌握一定的代工织户资源。”
义隆布行的胡老板有些为难道:“说的是不错的,咱们进入收布环节,也多了一个流通环节的利润。可是要想建立自己的收货渠道,这又是一笔投入,以我们目前的处境,实在有些困难!”
知道该怎么做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做是另一回事。他们以前光是营运土布的批发买卖,就少不了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周转,而在如今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要开辟一项新业务谈何容易。
一时间,众人开始沉默下来。
有人道:“按说最着急的应该是本地那几家花号,杨邵文引进的机纱规模越来越大,这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啊!尤其那永进花号的裴永进看起来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他就能咽下这口气?”
自己想不到什么解决办法,在座的不少人就希望能有别人出手,帮他们除掉杨邵文这个祸害。
“裴永进,我看啊,也就是表面挺横的一个人,其实也是个软脚虾。那杨邵文如此进逼,这都快过去大半年了,也没见他出来放个屁!”
周恒源回道:“大家也别去指望裴永进出头,人家现在已经找到新的门路了。”
他虽然以前是杨邵文的最大合作伙伴,但更是个纯粹的商人。谁要是与他的买卖过不去,他会第一时间除之而后快。眼看这杨氏布行不仅没有被行会封杀给绞死,反而越发变得茁壮强大,对他的传统布行造成了巨大经营压力,他哪里还有对杨邵文客气。早在这之前,他便与裴永进有过联系,希望能联合这个强大的盟友,给杨邵文的布行来点狠辣的手段。不料那裴永进虽然也忌恨杨邵文,但却没什么兴趣采取过激手段。原因就在于,他已经为他的买卖找到了新出路,没必要与杨邵文生死相斗。
无奈何下,周恒源才退而求其次,联合这些实力相对一般的布行老板商讨应对之策。
“什么门路?”众人问道。
“ri本人!”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四十三章 联合布业
周恒源解释道:“裴永进已经与日本洋行搭上了线。以后啊,他们的棉花直接出口东洋。人家现在已经不需要在武进本地这一棵树上吊死,没兴趣陪我们折腾!”
众位老板听后不免一阵失落,别人指望不上,想走出经营困境,还得靠他们自己。
有些人不甘心道:“日本人?咱们大清国刚刚与东洋鬼子打完仗,他去与日本做买卖,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义隆布行胡老板斥道:“哼,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别说是裴永进,就是我自己,只要有了新的活路,哪还管他是东洋鬼子还是西洋鬼子。”
周恒源轻拍桌面,示意大家安静:“好了,别人的事情用不着我们操心,咱们自己的事情还需要拿出个应对章程出来!”
周恒源继续说道:“我已经有了些想法,说与大家听听!”
此话一说,众位老板俱兼安静,向他这边看过来,眼神中满含期翼。周恒源很享受这种感觉,这让他产生一种上位者的虚荣感,似乎眼前的这些同行都是他的随从跟班,等着他来给大家指引方向。
他开始慢条斯理地给大伙分析道:“杨邵文那小子为什么厉害,我的看法,主要是他手中有三样宝贝!船队、手拉机、机纱!正是手中有了这三样凭借,他杨邵文才敢去与农户签订什么代工协议,也正是这个代工协议,让我们这些布行没了活路!”
“周老板说得不错!手拉机解决的是织户织布工具的问题,机纱解决了原料问题,船队则是解决运输问题。只要我们能为织户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能用这个家庭代工模式!”义隆布行的胡老板回应道。
“那这三样东西能不能解决?我认为困难不大。船队是最容易的,武进跑运输的船很多,咱们可以去租去买,这都容易。我们其实能有个小型的船队负责运输就行了,还可以让目前的花纱布店负责收购一部分,毕竟剩下的这些织户住的并不偏僻。至于手拉机,制造起来也不难,我已经让工匠仿制了一台。”周恒源让底下的人抬上来一张织布机,继续说道:“其实就是装了个简单的飞梭装置,成本也就是3元左右,织布效率却提高了2倍。杨邵文那小子给织户6分钱的加工费,哼哼,赚得可真是不少啊!”
眼见周恒源已经制成了手拉机,其他老板俱是叹服:“前段时间我也想叫上几个工匠仿制,没料到本地的铁匠、木工匠都忙的很,也就是现在才有部分作坊有空闲!”
“这又是杨邵文那小崽子的花样,不想让我们仿制他的手拉机。”有人愤愤不平道:“他要是有能耐,怎么不把整个常州的工匠都永远的包下来,那时我们就一定没办法和他争手拉机的制造了。”
“好了,说完了手拉机,再说机纱。”周恒源目光巡视众人,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然后,他没有继续解释,而是介绍了一位年轻人给大家认识。他就是周恒源的儿子,周逸飞。
“犬子刚从英吉利的曼彻斯特学成归来!”这时代的海归弥足珍贵,周恒源很为自己儿子自豪。怕在座的人见识不够,周恒源补充道:“曼彻斯特就是英吉利的纺织工业中心!”
这下子,大家都知道周恒源这个儿子的分量了,纷纷大赞虎父无犬子之类的。
“犬子在回来的途中路经上海时,特意拜访了怡和洋行的大班,人家怡和洋行已经同意,可以直接给我们优惠供应机纱。”
周恒源这话半真半假,怡和洋行的大班哪有那么容易见,周逸飞只是见到了洋行代理机纱买卖的一个买办,不过拿到了直接供货权倒是真的。自然,这一番吹嘘又引得了同行老板的一阵赞叹,他们都是商人,怡和洋行的大名都是听说过的,能直接见到人家的大班,周逸飞这个英国留学生果然是有些能耐的。
有人问:“怡和洋行能赊款吗?那杨邵文从老公茂洋行那里拿机纱,可是有三个月赊款期的!”
周逸飞白白净净,二十左右的年纪,他先给各位叔叔伯伯们问声好,随后答道:“赊款期以后会有的。怡和是家大洋行,他看重的合作伙伴都是要有一定实力的。咱们的买卖目前都还只是这么一个意向,怡和能答应直接供机纱已经不易了。等我们的买卖上了规模,赊款的事就包在小子身上了!”
“那是,那是!贤侄能在洋人面前说上话,端的是能耐得很!”话虽如此,不少人心里还是颇有些失望。“如此一来,要想把事办成,还是需要不菲的流动资金,目前大家手中的钱都不怎么凑手啊!”
“我自然也有办法解决!”
周恒源不疾不徐的说道:“答案就是大家联合,成立专门负责收货的股份公司!”
1...1112131415...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