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纺织霸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我是百脑汇
杨邵文对他点头表示赞赏。其他人陆陆续续说了些制度上的漏洞。
袁峄城试探xing的说道:“我们是不是要把目前的扩张速度再缓缓,先扎牢根基再说?”
杨邵文默默点头,显然也有这方面的打算。
“还要缓吗?目前的扩张速度比前段时间已经慢下来很多了。”采购部的葛洪有些不情愿。
卢佟海也不怎么赞成停下扩张速度:“县城里的联合布业成立不久,但势头非常迅猛,这个时候我们选择收缩,不太合适吧?”
杨玉华道:“公司的现金流,支撑目前这种温和扩张的态势,还是非常稳当的。”言下之意,也是不太赞成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选择收缩。
杨邵文却是主意已定:“我决定了,不仅要将扩张的势头缓下来,而且要完全的停下来。我们要花大jing力做好公司员工的培训管理以及制度的查漏补缺工作,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我们才能冲得更快。”
几个月的时间,大家虽然见识了家庭代工制的优势,却也暴露出了这种模式的弊端。与直接建工厂相比,虽然家庭代工制不需要建立厂房,也不需cao心工人的生活,投资成本要便宜许多。但管理起来却也复杂的多,尤其是许多成品和半成品都是直接分散在农户的家中,这都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如果不下工夫jing细管理,公司迟早会出大问题。
闻听要停止扩张脚步,大伙情绪有些低落,就是袁峄城也不想公司完全停止扩张。只是杨邵文一贯以来的决策都很正确,他们也都不便出言反对。
大家的反应他都看在眼里,杨邵文也没说什么安慰鼓舞的话,只是悠悠的开口道:“呵呵,有时候,冲得太快未必是什么好事!”
大伙有些疑惑,分明觉得他意有所指,杨邵文却没多加解释。
;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四十七章 激进的联合
整个会议,袁慧清都心不在焉、一言不发,直到所有人都离开了,她还是一个人坐着发呆。
杨邵文关心道:“清姨,是不是还想着晓曼呢?”
袁慧清点点头:“可不是吗,她在家的时候整天给我惹祸,让**心。可她一不在嘛,整个屋子空落落的就我一个人,实在有些想她。也不知道她在外面,会不会受苦。”
“晓曼也是个大人了,她会照顾自己的。”杨邵文温声安慰。
见杨邵文脸上的关心神色,袁慧清有些温暖,也有愧疚之意。虽然他对晓曼无意,但自己未婚妻与别人私奔总归是个丑事,一般心眼小的男人哪有不怀恨在心的。想不到他非但不介意,还回过头来安慰我,这胸襟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一想到这里,她更是对不能招杨邵文为女婿充满遗憾。自己女儿实在是配不上他啊!
“邵文,你都说说看,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清姨认识的好姑娘不少,再给你物色几个!”袁慧清觉得是自家对不起杨邵文,便有意想做些补偿,主动的给他张罗起人生大事来。
“你今年已经二十了,怎么也该成个家。你娘不在,你又没其他长辈,这事就听你清姨的!”
杨邵文摇头苦笑,对她如此八卦热心有些无语。
他可不想再惹麻烦,非常干脆的拒绝道:“清姨你就别操心了,我自己的事自己会处理的。”
“我也就是想找点事情做做!”见杨邵文不让自己搀和他的婚姻,且态度拒绝,袁慧清神色有些落寞。“以前有晓曼在家折腾我,虽然操心,日子却也容易打发。我如今投在你布行的股金肯定赚钱,平时放款的营生倒也用不着张罗了。这样一来,就更是空闲。”
忽然间,袁慧清想到了杨邵文的几个弟弟妹妹,神情有些兴奋起来:“邵文,要不我给你带孩子吧?”
“给我带孩子?”杨邵文一愣,随即明白她说的是自己留在杨浦村的弟弟妹妹。他得承认,这是个很好的建议。公司的总部搬到了南丫镇,自己与杨玉华回杨浦村的日子就少了,家里就由着三个年幼的弟弟妹妹自己胡闹,也实在不是个事。
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公司开始在原来已租赁的仓库旁边购地建屋,建立正式的仓库、办公场地、员工宿舍等生产生活设施。南丫镇水路交通便利,杨氏布业已经有将这里当做长期经营的打算。这样一来,似乎全家迁到南丫镇也是个很合理的选择。
“那就太谢谢清姨了!”
这是个很好的安排,既能让自己的弟弟妹妹留在身边照看,袁慧清也不至于太寂寞。既然如此,杨邵文也没客气。
“不过可能要过段日子才能把他们接过来。公司的屋子还没建好,现在可没地方安置他们。”由于许多生活设施还没建好,他和杨玉华等人目前也只是在仓库暂时栖身。
“瞧你婆婆妈妈的!”袁慧清横他一眼,有些不满道:“我这里有大把地方可以住人,你尽可以将孩子们马上接过来。你和玉华也可以住到清姨家,每天栖身在仓库怎么休息的好?”
杨邵文只是笑了笑没答应。几个弟弟妹妹可以住在清姨家,他一个成年男子却是不太适合。
第二天,邵明、邵宽和香香三人就被接到了南丫镇。三个小家伙听说以后都住在南丫镇了,自然非常开心,这意味着以后他们可以天天和哥哥姐姐在一起。
家人重新团聚,杨邵文也了却一桩心事,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家庭代工模式的精细管理中。从原料、成品的交接,成品、半成品的保管,布匹的验收,新员工的管理,与代工户责任的划分,各部门的交叉监督等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梳理。越是沉下心来梳理业务流程、查漏补缺,越是能发现问题与隐患的繁多。
家庭代工制是个好东西,但也是个危险的东西。要想收其利而避其害,非要在内部管理上下苦功夫不可。随着内部精细管理工作的循序推进,几个部门经理对杨邵文当初的坚持,多多少少有了些理解。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公司目前在规模上的停滞有些许担心。
无他,那个联合布业公司势头实在太猛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联合布业公司旗下的签约代工户已经达到5000户的规模,范围涉及周边五个县市,比起杨氏布业一开始的势头还要猛烈许多。
“规模!规模!我要的是规模!”
这段时间,年纪轻轻便初担大任的周逸飞总是赤红着双眼,用着沙哑的声音向他的员工,向有意见的股东咆哮。
周逸飞领导的联合布业公司实在是很激进。
靠着几大布行的关系网,相比杨氏布业,联合布业公司有很不错的金融机构支持。他们从钱庄票号得到了不少贷款,周逸飞全部都投入到业务的扩张中,为了借到更多的款项,甚至不惜利用部分民间的高利贷。这让许多保守的布行老板非常害怕,担心万一到时候还不了款公司要倒闭。
另外,他招进来的员工也不怎么培训,简单的交代了业务流程后,就将他们打发到下面开拓代工户。在这当中,联合布业也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的花纱布网点收布,为此舍弃部分利润也再所不惜。他们也不仅仅是在武进本地开拓代工户,而是在周边地区同时铺开。部分股东又担心这会引来外地同行的剧烈反应,希望他能徐图推进。
周逸飞几乎是在一意孤行的推行着自己的这些激进举措,周恒源也认为他年纪资历尚欠、不想他与股东们闹得太僵。但结果是,周逸飞的冒险成功了。
凭借着手中掌握的颇见规模的代工资源,周逸飞成功的从怡和洋行拿到了机纱的赊款优惠,股东们原本对资金流断裂的担忧被一扫而空。而周逸飞又拿着怡和洋行的优惠购纱协议,从钱庄票号拿到了更多的贷款。资金流越充裕,周逸飞的扩张动作就越猛烈。
联合的扩张步伐是是如此迅猛,以至于外地的布行布号还来不及有所反应,就被联合布业攻克了大片市场。当然,这中间也会出现杨氏布业遇到的布匹被人窃收、验收不严等问题,但在扩张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前,些许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并未被周逸飞看在眼里。就是那些经常对他的举措提出置琢的股东们,也没将这些小麻烦太当回事。
三个月后,联合布业的家庭代工户达到16000户的规模,业务范围遍及苏州、无锡、南京、南通等府县。
联合布业狂飙猛进,将先行者杨氏布业甩到了身后。年轻的周逸飞也凭着出色的业绩,坐稳了联合布业公司总经理的职位。那些原本对他左右挑刺的股东,也变得对他言听计从,不敢再有疑义。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四十八章 铁轮机
杨邵文花了一段时间将公司制度又仔细梳理一遍后,便将具体的执行巩固交给下面的部门经理负责。他自己则是又钻到了机械部的工场,与工匠们一起研发新的纺织机械。宝山木工坊的袁峄城因为比较感兴趣,也经常过来与杨邵文他们一起研究。
卢佟海这段时间则是在外面督促各部门规范内部管理制度,重点解决布匹被人窃收的问题。回到南丫镇后,他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邵文,咱们是不是也该变得积极一点?”
“怎么,咱们现在难道很消极吗?”杨邵文奇道。
“也不能说消极,内部管理问题确实也很重要,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力气也有必要。只是……”卢佟海有些不甘道:“只是别人进展得太快了。那个联合布业目前的代工户已有一万六的规模,我们用了近半年时间,还是停留在一万出头的水平。而且,不仅是联合布业,现在外地的苏州无锡等地也成立了许多家这种类型的布业公司。我担心,等我们夯实好基础,苏南的大块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了。”
杨邵文看得出来,卢佟海倒不是对公司的举措有什么不满,而是被外面剧烈变化的市场风云搅得有些心乱了。
“佟海,布匹窃收的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了?”
“这个啊,真是个顽疾,想完全扑灭没那么容易。有些情况,根本是织户与外面的不法之徒里外勾结的结果。”
尽管公司完善了许多规定,增强了员工的业务培训,这段时间也逮到了不少不法之徒,但窃收的问题并没有马上解决。还是处于一个相对高发的阶段。在卢佟海看来,这就犹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般。杨氏布业绞尽脑汁填补制度上的漏洞,外面的人则是千方百计的找他们制度上的漏洞。
卢佟海感叹道:“一匹新土布的零售价在5角6分左右,而窃收一匹布只需付6分钱的代工费,当中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也难怪不法商贩会一批一批的撞进来!”
“是嘛,不把这个顽疾除去,我们怎能安心地向外扩张!”杨邵文拿了块抹布抹了抹手,随手拿了个把大蒲扇猛摇。时值盛夏,机械部的工场里显得有些闷热。
“至于别人在狂飙猛进,我们不用去理会。跑的最快的,未必就是活的最久,活得最好的。”
卢佟海摇头叹息。和以前一样,他还是那么自信从容,气定神闲啊!也不知这杨邵文从哪里来的这种信心。
“对了,现在土布市场的价格怎么样,能不能挺住?”价格也是杨邵文最近关心的一个重点,他几乎是每隔几天就会问一次。
“我们的新土布还是维持在5角6分一匹的零售价,从销售部反应上来的情况看,似乎还能坚持一段时间。那些旧土布的零售价倒是由原来的4角降到了3角8分,不过在新土布面前竞争力还是有限!”
杨邵文有些意外:“手拉机现在推广的很快,以联合布业公司现在的规模,市场理应有所反应了?”
卢佟海解释道:“周逸飞也是个聪明人,他有意识的增加了库存,控制出货量,以维持价格。他用来扩张的资金大多都是钱庄票号的放款。”
这倒算得上是个好消息。不过他们俩也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手拉机的推广,新土布数量大幅增加,价格要想一直稳定是不太可能的。
袁峄城今天也在机械部的工场,他对公司经营的兴趣不太大。杨邵文与卢佟海在商议公司的营运情况,他则一直在旁边专心研究机器。
“峄城,你与邵文这些天在研究什么呢?嗯,看这台机器的模样,似乎还是一张织布机。”
“嗯,这确实是一台织布机。”袁峄城解释道:“这是上海的华盛纺织总厂淘汰下来的机器,邵文叫人买过来了。这是台动力织布机!”
华盛纺织总厂,即原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光绪十五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建成开工,营业俱佳。光绪十九年织布局不慎失火,全厂焚毁。因为织布局盈利甚厚,李鸿章第二年便在原址上重新建成华盛纺织总厂。
“好了邵文,经我修理,这台织布机只要接上动力就可以用了!”袁峄城自信满满,很有些成就感:“知道了原理后,修起来也不难。这些官办工厂也真是浪费,这么轻易就报废了一台机器。”
卢佟海问道:“邵文,咱们是也打算开一家机器织布工厂吗?”
“那倒不是!”
杨邵文摇头否认。机器织布厂,起码需要有动力来源,以南丫镇甚至武进县目前的工业基础显然是不现实的,杨氏布业目前也没能力自己建动力工厂。
他的打算,是以目前的动力织布机做参考,改造成以人力驱动的织布机。
目前机器织布的整个工艺流程大致分为络筒、整经、浆纱、穿经、卷纬、织造和整理这几个过程。
其中,络筒是将管纱退绕、除杂、接长络成筒子;整经是将规定根数的纱线平行排列卷绕成规定长度的经轴;卷纬是将管纱退绕成纬纱管纱;浆纱是将规定只数经轴上的经纱并合、上浆、烘干、卷绕制成浆轴;穿经是将浆轴上的浆纱逐根按织物组织穿入停经片、综丝和钢筘,制成织轴;织造是将织轴上的经纱和从梭腔内或引纬机构引出的纬纱,在织机上按织物组织交织,制成织物;整理是将织机落下的布轴(俗称木棍布)摺叠成匹,整理成包,是为成品。
目前的动力织机在外部动力带动下,已经可以完成开口、引纬、打纬等一系列织布cao作,比起目前的手拉机又有不少进步。
&nb ren工脚踏驱动,将脚踏踏板产生的上下运动通过铁轮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工作机部分工作。
另一方面,杨邵文也有节约成本的考虑。他让工匠们将机器中,能用木头替代的尽量用木头替代,实在不行的才保留铁制零件。
这样设计出来的一种手工织布机因为有个大铁轮驱动的缘故,杨邵文称它为铁轮机。
jing彩推荐: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四十九章 珍妮机挫折
“邵文,我觉得以机械部的能力,制造出铁轮机不难。 http:/dudu/0/773/ 关键的是可靠性和制造成本。许多铁制零件我们自己可以制造,但质量不太有保障,如轴承等精密零件则是根本只能从洋行引进,这样一来,又给降低制造成本带来了难度。”
袁峄城以他专业的角度,给铁轮机的制造做出点评。杨邵文的铁轮机项目,对于目前的木工铁匠等手工业者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基本上已经摸到了这些手工作坊铺的制造能力极限。这也是袁峄城自己作坊不呆,喜欢三天两头往南丫镇跑的原因。
卢佟海比较关心经济效益:“这个铁轮机比起我们目前的手拉机,效率能提高多少?”
杨邵文道:“差不多能在目前的手拉机织布效率上再翻一番吧!”
“这样啊,似乎还行!”其实卢佟海心里有些失望,他见这台动力织机明显比手拉机复杂许多,那小幅修改的铁轮机也简单不到哪里去,可最后的结果却也只是织布效率增加一倍。
“什么叫也还行啊!一个技术进步,能增加一倍的效率,那还不值得我们花大力气研究吗?”
杨邵文拍拍卢佟海肩头,笑骂道:“你小子可别不知足。不是什么技术进步,只要加个简单的飞梭装置效率就能提高一倍的。手拉机那只是个例。大部分的技术革新,还是需要投资成本的大笔投入的。即使如此,只要是对提高生产效率有帮助,我还是会不遗余力的去推动。”
卢佟海提醒道:“技术进步要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咱们找到推广手拉机的商业模式可也费了不少功夫,别人却是将咱们的商业模式和手拉机轻轻松松就学去了,倒真是省事的很。真是***!”言罢,又是一阵叹息。
杨邵文知道他对对手目前咄咄逼人的市场竞争还有些芥蒂,对推广新纺织工具的态度变得有些消极。
不过铁轮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倒时再考虑怎么推广的问题也不迟。
他烦恼的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心心念念想着的珍妮纺纱机。将整个土纱市场拱手让给洋纱,他自己心里也很不甘心。虽然只是很简单的纱线产品,但当中却蕴藏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从棉花种植、棉花加工、到纺纱等环节的众多就业机会。如果他能整出珍妮机,虽然效率上还是不能与洋人的机器纺纱相比,但却比手摇纺纱效率高出好几倍,依靠着本地优势,那还是能与洋纱板板手腕的。
只是珍妮机的制造却不如铁轮机那么顺利。铁轮机有现成的动力织机参考,制造起来问题不大。而机器纺织厂的纺纱机器都是几十上百锭的大型设备,却是不怎么适合改造成手工设备。所以,只能凭空设计。
无论是他杨邵文还是袁峄城,在机械设计上都是个二把刀子,功底实在有限的很。要想从头设计一种新型纺纱工具谈何容易。袁峄城查了些古代的典籍后,倒是制造了一台三锭手摇纺车。那个机器是对手摇纺车的简单改造,需要人工一只手控制三个纱锭的给棉和拉伸,对纺纱工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并不具备推广价值。
杨邵文是个执拗的性子,越是设计不出,他就越沉浸其中。一条路走不通,他就另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以他的机械设计功底,没法凭空设计出珍妮机。他便利用起自己另一项优势,那就是宝贵的记忆。
珍妮机长什么模样,他以前在书本或是网络上多多少少都看过几眼,虽然以前没有细究过它的原理,但这不妨碍他凭着头脑中模糊的记忆将珍妮机的模样大致画出来。每天想一点,画一点,修改一点,然后再去推测它的工作原理,根据推测的原理继续修改继续完善。
这是个很不错的法子,杨邵文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最终的答案了。
当他最后在修改多次的机器设计图上画上一条表示横条的直线时,珍妮机算是正式设计完成了。杨邵文能肯定,目前图纸上的这台机器就是珍妮纺纱机。因为它与杨邵文脑海中的珍妮机的模样非常吻合,而他也能依照图纸,分析出这台机器的工作原理。
这种纺纱机是在一个框架的底部安上有若干绕满粗纱的线轴,框架上有若干个锭子。每一个线轴都用带子连在一个锭子上。在两个横条之间通过的锭子形成一根杆,杆在框架上前后滑动。纺纱工人把杆向后移动抽出粗纱,然后横条挤拢来把带子夹紧,同时杆向后移,转动轮子,轮子转动锭子。待绞合到一定程度时,杆又向前移动,同时锭子慢慢转动,把纱线绕上。此时,纺纱工人拉动控制杆,控制杆压下一根铁丝,铁丝将线推到能被锭子绕起来的位置。
这就是珍妮纺纱机的原理,似乎这意味着大功告成了。可杨邵文悲哀的发现,这珍妮机的功能,是能将粗纱牵伸加捻纺成细纱。但他需要的并不是细纱!无论是原来的土纱还是公司目前引进的机纱,都是10—12支左右的粗纱。国内市场上最大宗的纺织商品是土布,土布需要的就是粗疏坚韧的粗纱,也只有这样的粗纱织成的土布才能厚实耐磨,才能赢得国内劳动人民的喜爱。珍妮纺纱机将粗纱纺成细纱,对目前的杨氏布业公司来说纯粹就是多此一举。
这对杨邵文打击实在太大了!这不仅意味着以前花的那些心思全白费了,而且也让他在纱线市场上分一杯羹的期望彻底泡汤。
哎,原本就不应该对珍妮机寄予太大期望。要是珍妮机能纺土布用纱,人家八路军也不会到二十世纪三十四年代组织生产合作社时,还在用手摇纺车纺纱。
杨邵文看着图纸呆呆愣神,有不甘,有懊恼,有自嘲。可不知怎么的,他觉得事情似乎还没完全绝望。珍妮机的过程是将粗纱纺成细纱,他如果需要粗纱,那就是将棉条牵伸加捻,最后卷绕成粗纱线轴的过程。原理上其实大同小异。当然,棉条毕竟不是粗纱,不能将珍妮机的纺纱过程简单照搬。但珍妮机的传动机以及工作机的原理部分,都有许多值得参考的地方。
虽然还没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杨邵文又一次燃起了希望,重新将自己埋于图纸设计当中。
注:支是纱线的计量单位,分英制和公制,这里指的是英支。英制支数(定重制)是指单位重量(1磅=453.6克)的纤维或者纱线在公定回潮率(英制)时的长度为840(码=0.9144米)的倍数。公制支数是指单位重量(每公斤)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长度为千米的倍数。在旧中国,特别是棉纺织企业,广泛使用的计量单位是英支。
民国之纺织霸主 第五十章 代工费
周逸飞最近有些烦恼。
联合布业公司成立才短短几个月,就通过一系列激进的攻势攫取了很大的一块市场。如果说是杨氏布业公司带起了手拉机和家庭代工的风潮,那么联合布业就是把这股风潮刮向整个苏南的最大推手。这股风潮是如此的猛烈迅疾,以至于苏南的许多大户商家都不得不认真应对。他们有的将之当做洪水猛兽,更多的是看到了这股风潮的巨大机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