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清客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贼道三痴
曾渔在天井边应道:“无妨,就是要吐了才好,若出恭也顺畅了,那就不妨事了。”
房内的少年吐得臭气薰天,曾渔在门外都站不住,又往天井那边走了几步,老乡绅跟过来拱手道:“有劳,有劳曾医生,请到小厅一坐。”
这老乡绅就是吕翰林吕怀了,当面看到了还有点印象,曾渔跟着吕怀到小厅坐着,品了两口本县的悟峰云雾茶,解释道:“吕老先生,晚生祖传医术不假,但晚生并非医生,只是自幼耳濡目染,也记得不少方子,今日来也是凑巧,晚生原本是来向老先生求一封书帖的,实在是冒昧。”
以四品太仆少卿辞职闲住的吕怀听了这话,双眉一耸,“哦”了一声,口气就有些不一样了,从一个病急乱投医的患者家属瞬间回复本来的乡绅大佬身份,淡淡道:“老夫闲居多年,出入公门请托之事一向拒绝,曾医生莫让老夫为难。”
曾渔暗道:“求人难哪,我这还给他孙子治着病呢,如果没这遭事,怕不要吃闭门羹。”说道:“晚生岂敢以俗事烦扰老先生,老先生为官清正,不阿附权贵,高风亮节让晚生极是仰慕,老先生恐怕早已不记得了,晚生十年前就曾瞻仰过老先生仪表风范,老先生风采,让人一见难忘。”
吕怀留心听着天井那边厢房里孙儿的呻吟声似乎小了,想必泉水蒜汁有疗效,心情舒畅了一些,说道:“老夫昏耄,实记不得在哪里见过曾世兄。”
曾渔道:“嘉靖二十八年,那时本县县令是吴县尊,老先生正是那一年挂冠还乡的——”
吕怀捻须点头。
曾渔又道:“那年八月,吴县尊举办神童宴,晚生就是在神童宴上有幸瞻仰吕老先生风范。”
吕怀侧头看着曾渔,脸现笑意,点着头道:“原来是当年的小神童,今已是潇洒青年书生了,哦,姓曾,老夫记起来了,是有个姓曾的童子,才思敏捷,据说能诗善画,吴侯誉之为谢家宝树,就是你?”
曾渔道:“惭愧,正是学生,有负吴县尊赞誉,蹉跎至今一事无成。”
吕怀听得厢房那边有嘈杂声,不知孙子现状如何,心不在焉道:“曾世兄青春年少,还须勤奋砥砺,学问自然长进,不必太在乎科场功名,治学修身才是要务。”
曾渔心道:“吕老先生,我可还有寡母幼妹要养活哪,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这个秀才功名对我很重要,我必须百般钻营求取。”起身朝那边厢房扬声问:“出了何事?”
有仆妇应道:“小少爷出恭了,出恭了!”语含欢喜。
曾渔转回来笑对吕怀道:“贵府小公子已不妨事,好好睡一觉,明日依旧神清气爽,只以后莫再暴饮暴食,油腻食物要少吃。”
那厢房安静了下来,不再有呻吟叫痛之声,吕怀心下宽慰,想起曾渔求他书帖之事,说道:“曾世兄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多亏曾世兄救治小孙,只不知曾世兄要老夫书帖为的何事?”
曾渔便直言自己院试落榜、兄弟阋墙、如今携寡母幼妹漂泊的经过,他想求一个院试复试的机会,院试不比乡试、会试除了主考官之外还有监试官、提调官,可互相监督,而且乡试、会试场规森严,很难有通融之处,而院试基本由本省提学副使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就有可转圜之处,有些省就有院试后举行复试的先例,比如某考生才华横溢、声名在外,但临考前因病或其他重要的原因未能赴试,提学宗师为表示惜才,特批该考生参加复试——
——这种复试当然不是为该考生单独举行的,往往是让该考生赶到其他府城参加这一府的院试,因为一个省的童生多达数万甚至十余万,不可能集中在一地举行院试,都是各府分开考,考期由提学副使确定,江西道提学副使黄国卿四月在广信府举行了院试之后,就将按临抚州府主持抚州六县的院试,再后则是袁州府的院试,曾渔就是想到抚州或者袁州再考一次,他不想再等三年,而且三年后也不见得就能考上,复试取中的机会反而更大,因为得到了特别关注,曾渔自信能以自己的文字打动黄提学,现在他就是想求吕怀吕翰林向黄提学写封信让他有这么个复试的机会。





清客 第十二章 先过老夫这一关
老乡绅吕怀听曾渔道明来意,皱眉道:“曾世兄,你参加了本月上旬的广信府院试,不比因故未到的考生,没有理由申请补考啊,而且就算因故未到,提学也很少会同意补考,因为此例不能常开,不然将致非议。”
曾渔当然知道申请复试的艰难,长揖道:“晚生不幸,家宅不宁,兄弟不亲,不得已携寡母幼妹漂泊谋生,若能补生员,那么无论是做塾师还是为人书记都颇方便,恳请老先生成全。”
吕怀笑了笑,说道:“曾世兄何以料定自己补考就能中式?”
曾渔不自卑也不自傲,侃侃道:“晚生读书颇知刻苦,八岁已能作八股,更慕古文词,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多有涉猎,自来场屋屈才,晚生正是受屈者,敢请老先生验证。”
吕怀沉吟片刻,说道:“那好,我出一题,你当场作文,若果然有才,老夫会为你投书黄提学,当然,黄提学肯不肯同意你补考暂且另论,你先过老夫这一关,老夫不能轻易为人作荐书。”
曾渔慨然道:“就请吕老先生命题。”
吕怀捻着白须道:“老夫不出四书题,也不出五经题,老夫要你代作一篇‘重建永丰县城记’,这是斯知县要老夫作的,要勒石立碑纪念,你若作得好,就算黄提学不肯让你补考,老夫也会荐你到本县礼房做个文书,孝养母亲、抚育幼妹应该不难,如何?”
曾渔道:“多谢老先生,晚生知道修县城的事,但未知其详,不知老先生可有此次重修县城的相关说明文字,晚生要先了解才好作文。”
吕怀点头道:“有,你随老夫到书房来。”
曾渔跟着吕怀来到书房,吕怀取了一些知县斯正送来的文字资料给曾渔阅览,又道:“纸笔都在这里,你慢慢构思,老夫先去看看小孙。”
吕怀来到天井右侧的厢房,见长孙吕德清已经睡下,呼吸平稳,不再辗转反侧呻吟叫痛,吕怀这才放心,从管事那里得知曾渔带来的书僮还在门厅候着,便走回书房对曾渔道:“曾世兄,让你那小僮先回去报信,免得你母亲挂念,这碑记一时三刻也作不好。”
曾渔在磨墨,说道:“不必了,免得童子夜深奔波,晚生已有构思,当能援笔立就,请吕老先生指教。”说罢开始提笔作文。
吕怀就负手立在书桌边看曾渔书写,只见曾渔写道:
“嘉靖己未夏,两广闽浙盗起,延蔓东南,劫库藏、纵囚狱、杀官吏,士民横罹锋刃。巡抚都御史柏泉胡公,乃审山川扼塞,旧无城池可守之邑,疏请而尽城之。所属江右十有三郡,凡为城者十九。按永丰隶信州,去城五十里,由仙霞而东,当浙西户;由盘亭而南,为闽之北门;万山耸簇,原如长蛇,岭如天堑,直有一夫当关万夫不拔之险。故其地虽当两省之冲,达官忠贵人不由、舟车兵旅不入,信东南溪山一绝境也……”
看到曾渔一笔清健的小楷,吕怀暗暗点头,这一笔好字就不错,记文开篇写得也晓畅明白,有唐宋古文八大家曾巩之风。
曾渔落笔极快,好似宿构,洋洋洒洒又写了数百字:
“——夫三关者,东南闽浙之咽喉也。方今东南之势如病瘴,舍其咽喉不治,而曰我以安知恬养生,岂其道哉!识者谓胡公城永丰,与春秋之城虎牢,其义一也。初,公城丰檄下,令尹斯君正,集民庭下,宣谕公德意。丰民父老,无弗欢呼感泣,愿为竭力就功。令尹乃筮日虑事,授徒役、布财用、具糇粮、伐砖石,以是年八月经始,明年八月竣事。城周围九百四十七丈,趾广一丈八尺,加雉碟六尺。为门四,别为小门二。城内周围为马道,外凿濠池,长于城等,约费银一万八千余两——”
这些都是知县斯正提供的筑城相关资料,难得的是曾渔短短时间看过之后就能归纳得清清楚楚,吕怀暗道:“此子不是读死书的,有实干之才。”
只见曾渔笔不停书:“……然则继今以往,内有城郭濠池之固,外严山林川泽之阻,修其什伍,备其器械,绝觊觎之私,消狂悖之气,此其为东南山海关,安攘之功,独丰民百年之利已哉——”
写到这里,曾渔转头问吕怀:“吕老先生,那胡巡抚晋升何官职了?”
吕怀道:“已升任兵部右侍郎。”
曾渔就又写道:“胡公涤阳人,名松,字汝茂,号柏泉,以平寇功成,特简恩召,晋陟兵部侍郎云。”搁下笔恭恭敬敬道:“吕老先生,晚生这篇文草成了,请老先生指正。”
曾渔作文时,吕怀就站在边上全看过了,一篇近千字的“重修永丰县城记”曾渔没用到半个时辰就写好了,几乎没有错字涂改的,为文叙事明白、清通雅正,单就这篇文而言,吕怀自问也不能比曾渔写得更好,而且曾渔还是这么短时间仓促写成的,这样的捷才让人惊叹啊。
吕怀笑道:“好极,老夫就把这篇文交给斯知县了,正愁年老文思枯竭难以塞责,曾世兄莫对人说起是你代笔哦。”
曾渔赶忙道:“老先生太谦了,晚生惭愧。”
吕怀踌躇片刻,说道:“曾世兄今夜就在寒舍歇息,老夫明日早起给黄提学写一封信,你带去当面呈递。”
曾渔深深致谢,又道:“家慈和小妹还在南门船上,晚生先回船上,明日上午再来老先生府上取信吧。”
吕怀道:“那也好,你明日正辰时来取。”
曾渔由吕府管事陪着出到门厅,见小奚僮四喜坐在那里打盹,便叫起四喜,辞别吕府管事,往南门埠口行去,刚出了山麓走到丰溪岸边,就见两个提灯笼的、两个抬篮舆的健仆迎面过来了——
曾渔拉着四喜往路边一让,那一行人急匆匆走过,走在前面的那个挑灯笼的男仆对坐在篮舆里的中年人道:“张医生,到了到了,也不知我家小公子现在怎么样了,唉,真是急死人!”
篮舆里的中年人正是永丰名医张景阳,吕翰林的孙子得了急病,他当然要连夜赶来,说道:“无大碍,我一剂药下去,小吕公子就可痊愈。”
脚步杂沓,一行人往西山吕宅奔去,山林恢复寂静。
曾渔自言自语道:“张医生,抱歉抱歉,害你空跑一趟了。”




清客 第十三章 慈母之忧
主仆二人沿丰溪北岸往东,夜已深,曾渔知道母亲会担心,与四喜一路小跑,快到南门埠口时正遇纸商夏楮皮,夏楮皮道:“曾公子回来了——令堂念叨个不停,我老夏就只好来寻你。”因问曾渔见到吕翰林了没有?
曾渔一边走一边略略说了为吕翰林之孙治病的经过,又说今夜不能搭船去信州,他还要等吕翰林的荐书,所以准备在南门码头附近找家客栈住一夜——
夏楮皮笑道:“这还真是碰巧,没想到曾公子还能治病,我知道我知道,令兄就是医生。”又道:“我这船楮皮纸早一天晚一天到府城并不要紧,曾公子若不嫌弃,我就让船等你,我们明日上午再动身。”
曾渔作揖道:“多谢多谢,待我问问家母。”
回到船上曾渔向母亲说起,曾母周氏当然是愿意在船上过夜的,住店的话少说也要三分银子,现在这种天气在船上将就一夜无妨,而且明天可以搭船到信州,在曾母周氏想来,虽有大伯留下的二十两金子,但那是要给曾渔娶妻用的,所以一切用度能省则省,一家三口无依无靠,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已经是亥末时分,南门埠口白日喧嚣早已散去,万籁俱寂,只有丰溪的流水声时隐时现。
艄公和船娘夫妇在船尾小舱歇息,纸商夏楮皮则在船头铺了一张篾席躺着,说这样凉快,把船舱留给了曾渔一家。
妞妞已经先睡下了,母亲周氏半靠半坐执一把蒲扇给妞妞扇凉赶蚊虫,曾渔道:“娘,你也歇着吧,时辰不早了。”
曾母周氏“嗯”了一声,低声道:“鱼儿,这夏朝奉是好心人,我们母子现在承人家的情,受人恩惠要牢记,以后我儿若出息了,有机缘也还人家一个人情。”
曾渔点头:“儿子记下了。”
曾母周氏又道:“那吕翰林肯为你写荐书帮你谋差事,就是你命中的贵人,吕翰林是本县大乡绅,什么也不缺,凭咱们这等身份也不敢说以后如何报答,反正这恩情你要记着。”
曾渔道:“是,儿子有恩报恩。”心里想着等明天取到了吕翰林的书帖后再向母亲说明他是想补考生员——
舱内响起不轻不重的鼾声,四喜一躺下就睡着了,这小奚僮今天是累到了。
曾渔也感到疲惫,冒雨赶了那么多路,又打起精神写了那篇“重修永丰县城记”,费神耗力,现在很想两脚一伸就躺下,但十几年养成的习惯,还是盘腿趺坐,抱昆仑、鸣天鼓、漱咽摩肾,练了一遍八段锦后才合衣躺下,很快就睡着了。
后半夜,曾渔忽然醒来,觉得微风拂拂,转头看时,母亲竟然还没睡,靠坐在船舱一侧给他和妞妞扇风驱蚊——
“娘,你怎么还不睡啊!”曾渔坐起身来。
“娘已经睡了一觉了,也是才醒来。”
曾母周氏说着,挪一挪身子,坐端正一些,却又侧耳道:“鱼儿你听,好象哪里有人在哭——”
曾渔凝神听了听,便笑道:“娘,这哪里是有人哭啊,那是水碓转动的声音,离此不远有个磨坊,水碓声忽远忽近听着象呜咽。”
曾母周氏又侧耳听了片刻,轻声笑道:“我说呢,谁这么凄苦,都半夜了还在哭,却原来是水碓声啊。”
木船篷窗有微光透入,曾渔看到母亲发髻齐整,那根银簪还端端正正插着,就知道母亲一夜没睡,母亲就这样给他兄妹二人打扇子驱蚊、听到远处的水碓声就以为是谁家在哭,这是母亲自己内心悲苦啊!
曾渔眼泪夺眶而出,跪伏在母亲脚边,悲声道:“儿子不孝,让母亲受苦。”
曾母周氏慌道:“怎么了怎么了,好端端的说这话?”要拉儿子坐起来,却摸到儿子一脸的泪水,愈发慌了,连声道:“小鱼,鱼儿,为何哭啊,你别吓娘啊!”
曾渔不想惊动其他人,赶忙抹了一把眼泪坐起道:“娘,儿子是觉得自己都已经长大成人,却还要娘跟着漂泊受苦,儿子心里着实难受——”
“不苦不苦。”曾母周氏赶紧打断儿子的话,拉过儿子的手轻轻拍着,“娘不苦,而且这事哪里能怨得你,你已经做得很好,娘这两日见你说话行事都很稳重,比以前强多了,娘心里很宽慰呢。”
既然话说开了,曾渔就对母亲说了他想争取补考之事,总要尝试一下,他不想再拖三年,如果不能补考或者补考依旧不中,那就只好先谋个差事慢慢熬——
曾母周氏问:“若能补考的话在哪里考?”
曾渔道:“提学官考了我们广信府后就要到抚州主考,抚州院试儿子是赶不上了,但五月底袁州府试儿子一定赶得到,儿子想先一步赶到袁州府城,等黄提学一到,儿子就呈上吕翰林的书信,争取得到补考的机会,儿子想再试一试,儿子有点不甘心。”
曾母周氏心里有些担忧,儿子这般热衷功名,若再落榜会不会承受不了啊,她却不知道自己儿子的灵魂已经融入了另一个灵魂,儿子还是她儿子,但精神心智颇有不同,现在的曾渔并没有比以前更聪明,有变化的是务实的心态和审时度势的能力——
“儿呀,从这里去袁州有多少路程?”曾母周氏问。
曾渔道:“大约有一千两百里。”
“啊。”曾母周氏惊道:“这么远!”
这正是曾渔为难之处,说道:“儿子现在担心的是娘和妞妞,这里去袁州往返两千五百里,连考试大约要两个来月,儿子年轻力健,这么点路程算不得什么,儿子去年不就去过庐山白鹿洞书院听讲吗,但娘和妞妞赶这远路显然不妥,儿子是想到府城问问若兰姐姐能否照顾娘和妞妞两个月,儿子不管补考如何,都会在六月底或者七月初赶回来——娘意下如何?”
若兰姐姐就是曾渔同父异母的姐姐曾若兰,曾渔六岁时曾若兰就嫁给了信州一个姓祝的子弟为妻,祝家是做砂糖生意的,家境比较殷实,曾渔的父亲和嫡母在世时,曾若兰每年都会回石田探望父母,虽非一母同胞,但曾若兰对聪明好学的曾渔还是很喜欢,每次归宁都会给曾渔带些礼物,叮嘱曾渔要好好读书,六年前二老谢世后,曾若兰就难得回来了,不过姐弟关系依旧还好,曾渔前两次院试都是借住在信州城外的姐姐家里,只有这次没有去——
曾渔见母亲一时没答话,知道母亲有顾虑,曾若兰毕竟与他不是同胞姐弟,就又说:“我们不住祝家,就在祝家附近租两间屋,请姐姐和姐夫关照一下,不要让当地人欺负,祝家在当地颇有些财势。”
曾母周氏点头道:“好,鱼儿你尽管去袁州就是,但不管考得如何,你都要赶紧回来,娘和妞妞可都盼着你呢,你是我们的主心骨。”
曾渔含泪道:“儿子晓得,娘放心。”
母子二人说着话,天渐渐的亮了,船娘已经在淘米煮粥,妞妞揉着眼睛坐起来,娇憨地问:“阿娘,我们到府城了吗?”见母亲和哥哥还有四喜看着她笑,都不说话,她就自己走到船头一看,咦,好象还是昨天的地方啊,系船的这棵大树一模一样——
粥煮好了,夏楮皮正待招呼曾渔一家喝粥,忽听岸上有人高声问:“石田的曾公子是哪条船?石田的曾公子——”
夏楮皮忙对舱室里的曾渔道:“曾公子,有人找。”
曾渔刚走到船头,那个叫喊着要找石田曾公子的人听到夏楮皮说话就大步过来了,却是吕府管事,身后还跟着一个挑篮子的二汉。
这吕府管事见到曾渔,满面堆笑,作揖道:“我家老爷让我来请曾公子去宅里用早饭,这两个食篮是送给曾公子令堂和妹妹的食物。”说着,让府上帮佣的二汉把食篮挑上船。
曾渔便向母亲说了一声,又对夏楮皮道:“夏朝奉,劳你再等一时三刻。”
“好说好说,曾公子只管去,我等得,我等得。”
纸商夏楮皮见吕翰林派管家请曾渔去用饭,还送了食篮给曾渔的母亲和妹妹,礼数着实周到,显然吕翰林对曾渔比较看重,夏楮皮为人本就热心,岂会有不等曾渔的道理。
曾渔随吕府管事上岸去了,曾母周氏和妞妞喝粥,那两个食篮暂不能动,要等曾渔回来再说。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曾渔回来了,吕府管事又送到埠口,貌甚恭敬。
曾渔上了船,对夏楮皮道:“夏朝奉,劳你久等了,我们动身吧。”又向岸上的吕府管事拱手道:“劳烦管家带话,晚生多谢吕老先生,晚生若回永丰,定再登门拜见聆听教诲。”
两条竹篙一前一后,木船离开永丰县城南门码头,向六十里外的信州出发了,船舱里的曾渔请夏楮皮一起品尝吕翰林府上送来的吃食,两个食篮,其中一个篮子有两筒梧峰云雾茶和五斤土糖,另一个篮子里是四样菜肴和四样糕饼,都颇精致,口味亦佳——
纸商夏楮皮啧啧赞叹说:“今日托曾公子的福,我老夏也能尝到翰林吕府的美食。”




清客 第十四章 冤家路窄
木船流驶于水质清澈的丰溪上,两岸丘陵平野,草木繁盛,屋舍农田,错落有致,岸边村落农人挑粪灌园,妇人汲井浣衣,鸡鸣犬吠,孩童啼笑,一派江南夏日田园风光。
曾渔一家居住的石田也同样是乡村,以前身在其中并不觉得这些景象有何稀罕可看之处,今日置身行驶的船上逐流观景,感受便不相同,还未离乡,就有些思乡了,尤其是曾母周氏,虽然儿子曾渔得到了吕翰林的荐书,但她对儿子要千里迢迢去袁州复试还是忧心忡忡,当然,她现在不会流露忧色,不能让儿子担心——
妞妞最快活,她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出远门,小女孩儿蹶着屁股趴在篷窗上指点岸边风景,叽叽喳喳问曾渔:
“哥哥,这座山叫什么名?”
“哥哥,这是个什么村?”
……
木船经过崇善乡时,妞妞又问了:“哥哥,这又是什么山?”
曾渔答道:“那是博山,博山对面是鹤山。”
妞妞转头望着曾渔,一脸的崇拜:“哥哥,你真厉害,什么都知道。”
曾母周氏听说那座山就是博山,就对曾渔道:“博山有座能仁寺,香火很盛,娘一直想来寺里进香,可惜几年前失火烧掉了。”
坐在一边的夏楮皮接话道:“是啊,那叫烧得一个干净,除了半间伽蓝殿,其余全成了灰烬,和尚也都散了。”
小奚僮四喜听夏楮皮说起能仁寺伽篮殿,心就有些提起来,偷眼看少爷曾渔的脸色,少爷脸色如常,似乎已经忘记前夜的事,四喜这才放心,心道:“嗯,少爷重新振作起来了,这真是好极了!”
……
丰溪流过崇善乡西边一个名叫和尚渡的地方后就算出了永丰县境,前方就是上饶县,上饶县城是州、府的治所,扼浙闽门户,在整个江西省也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繁华市镇,午后未时,纸商夏楮皮的船泊在了三江口码头,这里是灵溪、丰溪汇入信江的合流之口,往来舟楫甚多。
在船上用过午饭,曾渔搀着母亲上了信江北岸,又来牵妞妞下船,夏楮皮帮忙把衣奁、书箧等行李搬上岸,然后向曾渔作揖道:“曾公子,我们这就别过了,祝曾公子一路顺风、补考高中。”
曾渔谢过这个热心的纸商,待要扶母亲乘驴,曾母周氏道:“坐了一天的船,有些头晕,还是走走路更踏实。”
四喜就把书箧让黑驴驮着,曾渔陪着母亲和小妹向府城西郊的祝家畈缓缓行去,午后太阳很晒,从三江码头到祝家畈有六、七里路,道路边没什么树木可遮荫,曾渔就撑开伞给母亲遮阳,曾母周氏道:“娘没这么娇贵,晴天打伞让人笑话,官老爷才喝道张盖呢。”
1...3456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