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人性的弱点全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作者(美国)戴尔卡耐基译者袁玲
这次交锋失败了,但失败对于林肯来说早已不是生平第一次了。一次失败不会把他击垮,他内心的必胜信念坚如磐石。他走到士气低落的士兵中间,去和他们握手,反反复复地说:“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他尽力在活跃气氛;他坐下来和士兵们一起吃豆饼;他谈论着美好的将来,鼓舞着大家的士气。他显得很镇定,一如往日般谈笑风声。
他已看出这将会是一场长期的战争,所以他向国会申请募集征召10万士兵。国会果然为他招募到10万人,并决定另有50万人要服役三年。
可是,由谁来担当领兵带将的重任呢?老斯科特连下床都要靠“马鞍和缰绳”,怎么还能带兵打仗呢?所以他是不能写在任用名单上的。难怪人们议论纷纷,说曾经驰骋疆场的良将奇才现在也只能在护士陪护下休息了。
对林肯来说,麻烦、棘手的事情何止是眼前的这些,更多更难的问题还在后面等着他去处理。
这个年轻的总司令如此无礼,使西沃德气得发抖,林肯则平静地离开了。第二天他说:“只要麦克莱伦能打胜仗,我情愿为他牵马。”
痛苦的日子
在战争开始不久,有一位名叫麦克莱伦的年轻将军,带着20门大炮和一部活动印刷机,带领部队冲进了维吉尼亚,攻击南方联军。他指挥的战斗虽然只是一场小打小闹,但毕竟是北方人的第一场胜利。其意义非同一般,麦克莱伦比其他人更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的活动印刷机印发出几十次夸张的捷报,将他的胜利告知全国。
要是在几年以后,人们肯定会笑话这个人导演的荒唐剧。但是在战争初期,人们在恐慌中盼望着某个英雄出现,所以也就轻易相信了这个年轻军官对自己的评估。在布尔河战败后,林肯请他来华盛顿,任命他为波多马克军区司令。
麦克莱伦毕业于西点军校。他极爱骑马,因为骑在马上更使他像个统帅。他的部下老远看见他骑马过来,便高声喝彩,他便在马上得意洋洋地模仿拿破仑挥手的样子,为此赢得了“年轻的拿破仑”的美誉。
他的确有些拿破仑的才干,一上任便开始重新组织和训练军队,使得那些不知纪律为何物的士兵成为唯命是从的军人。三个月过后,这些经过训练的士兵便达17万人之多。每一个人都主张采取行动——除了麦克莱伦以外。林肯再三催促他进攻,但他不肯。他举行阅兵并谈论许多有关他行动的事,但说起来也不过是空谈罢了。
他总能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拖延,但就是不肯去前方打仗。他曾经说过之所以现在还不能开赴前线,是因为部队正处在休整期。而林肯问他,部队到底都做过什么而需要休整,还需要休整多长时间呀!
还有一回,在安提塔姆战斗结束以后,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当时,麦克莱伦所率部队在人数上明显多于李的部下,而且李的部队刚刚吃了败仗。如果麦克莱伦趁此机会果断出击的话,他不仅能俘获对方的人马,还能立即结束战争。一连几周,林肯通过快信、电报和通讯员不断地催促他务必要追上李。而麦克莱伦根本不听林肯的话,最后,麦克莱伦说他不能继续前进了,因为连战马都累得走不动了。
假如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到纽萨勒姆村去参观一下,你能看见在奥法特杂货店和前面的山坡之间有一片洼地。伟大的林肯就曾经在那家杂货店做过伙计,“丛林男儿团”的斗鸡比赛就在这块洼地上举办,林肯做过这种有趣比赛的裁判。一连几周,巴比·麦克纳伯都在吹嘘自己有一只健壮的公鸡在桑格芒附近是找不到对手的。但是,当最后这只家禽被放进斗鸡场内时,它却调转了尾巴拒绝打斗。巴比被气急了,他抓起公鸡向天空抛去。公鸡从半空落到附近的柴火堆上,它显得很生气,愤怒地抖了抖身上的羽毛,咯咯叫了几声,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比赛现场。
“重看不重用的东西!”麦克纳伯大声骂道,“就会显摆你那漂亮的羽毛,让你斗鸡你就完蛋了!”
麦克莱伦让林肯回想起了巴比·麦克纳伯的那只公鸡。
在半岛战役期间,马格鲁德尔将军只有五千兵将对阵麦克莱伦的10万大军。而麦克莱伦依然不敢进攻,他就知道躲在防御工事里要求林肯再增兵派将。
“我又不是魔术家,”林肯说道,“如果我答应给他10万士兵,他还会向我要更多的士兵。他只会说声谢谢,然后答应我明天就能到达里士满。可是,当第二天已经来临时,他又会发报给我说,据可靠消息证实,目前敌军人数高达40万,如果没有援兵他不敢贸然行动。”
“假使他有一支百万人的大军,”武装部部长斯坦东说道,“他就发誓说敌军有两百万人,然后他会理直气壮向你要三百万人。”
“年轻的拿破仑”的光环是是靠一步登天得来的,这使得他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根本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包括林肯在内。他老早就看不起总统,认为他是个傻瓜,并常常背地里称他为“大猩猩”,他还称内阁成员们为“几只我生平所见最笨的鹅”。
波多马克河毫无战事。林肯忍受不了这种寂静,他迫切需要胜利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因此,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找到西沃德,带着秘书约翰·海依,前往麦克莱伦家,碰巧总司令去参加一个婚礼。等他夜晚11点半回来的时候,发现了等候约一个钟头的总统一行人,他走过他们所在的房门口,爱理不理地径直上了楼,一会儿仆人传下话来,说他太累了,已上床就寝。这个年轻的总司令如此无礼,使西沃德气得发抖,林肯则平静地离开了。第二天他说:“只要麦克莱伦能打胜仗,我情愿为他牵马。”
一年过去了,麦克莱伦还是没有行动的迹象,只有操练士兵和举行阅兵,并说大话。
全国为之哗然,而林肯也为此而受到各方的抨击和责难。
“你的拖延会彻底毁了这个国家。”林肯叫道,并正式下达进攻的命令。
麦克莱伦事到如今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就要被逼辞职了,于是他连忙赶到哈泼渡口,命令他的部队立刻出发。他计划去攻打弗吉尼亚,打算由乞沙比克和俄亥俄运河将船只驶过来,用以架桥在波多马克河的两端。但是在最后一刻,整个计划必须放弃,因为船只比运河的闸门还宽了六英寸,根本无法通过。
当麦克莱伦将这个事情告诉林肯,并说浮桥尚未准备好的时候,那最有耐心、也最会容忍的总统终于发脾气了,用他以前在印第安纳州乡下的俚语质问道:“见鬼了,为何还没准备好呢?”
全国人们也在用相同的语气质问着同样的问题。这位年轻的将军会怎样做呢?
终于,这“年轻的拿破仑”在5月对他的士兵们做了一场重大的演说,正如以前的拿破仑一般,然后12万士兵便整装出发了。
战事已进行一年多。麦克莱伦曾夸口说他要立即解决整个战事,并让士兵们早点回家去种植玉米和小麦。
仅凭一句夸口之词怎么能叫人相信呢?然而,林肯和斯坦东都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他们电告各州州长无需再征召志愿者入伍,把募集来的各种财物分还了当地部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挥官们常说的一句话。而按照弗雷德里克的教诲就是“必须要了解你的对手”。
李将军和斯登华尔·杰克逊很清楚他们所对付的是一个胆怯且从来不上战场的麦克莱伦。
所以李将军就让他费三个月的工夫到达里士满。当麦克莱伦带兵抵达城外时,士兵们似乎可以听见教堂的钟声。
这位机智的李将军之后便一连发动了几次凶猛的攻击,不但在7天内,就把他赶回兵舰上躲起来,且还使他损失了15万名士兵。
“真是太惨烈了。”麦克莱伦这样说到。这次战役就这样结束了,这是自开战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但是,麦克莱伦像以前一样横加指责,愣说“华盛顿内部有奸细”。他开始老调重唱:他们派给我的兵力严重不足;他们的“胆小和愚蠢”直接寻致了今天的悲剧。他对林肯和他的内阁痛恨无比;比联盟州的人更加瞧不起这些人;把他们的行为骂成是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丑行”。
实际上,麦克莱伦的兵力远远超过了敌方。他没有一次把他所有的兵力一起用上,但他却不断地向指挥部索要兵力。起初,他要求多加1万,然后5万,最后要10万。他晓得不应该那样做,而林肯也知道他晓得这一点,林肯反问道:“你不觉得这很荒唐吗?”。
麦克莱伦发给林肯和斯坦东的电报里充满了火药味和侮辱性的字眼。他指责这二人所做的努力就是摧毁了他的整个队伍。他那些极端的措辞连发报员都拒绝发送。
举国为之震惊,民众也失望到了极点。
林肯更是憔悴不堪。“没有什么能对我起到安慰的作用。”他说道。
麦克莱伦的岳父——任参谋长的马细——说事到如今除了订约投降外,别无他策了。听到这话时,林肯气得涨红了脸,就请人把马细找来,便说道:“将军,我听说你曾说过‘投降’这个词,只要是与我们的军队有关的话,那是一个不该使用的词。”
在夏日的傍晚,他会常常和他们一起玩棒球游戏。他跑垒的时候,燕尾服的后襟在身后飞舞。他也常常和两个孩子一起踢皮球,从白宫一直踢到军事办公厅。到了晚上,他还会跑下楼和他俩一起翻滚打闹。天气晴和的白天里,他有时会抽空回来和他们还有两只小山羊一起嬉戏。
丧子之痛
林肯早在纽萨勒姆一家商店做伙计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把一个租来的屋子堆满货物使之成为一间杂货店,这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把杂货店的质量提高到让自己还有他那位爱喝酒的合伙人能长期拥有的高度。
而现在,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惨败之后,他更加明白了要想募集50万甘愿为国捐躯的士兵,再找到100万美元给他们配备上步枪和子弹,这也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要找到那位能为他带来胜利的三军统帅可是难上加难呀。
“在军事行动上,”林肯感叹地说,“一个指挥者的智慧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他多次都跪下祷告,祈求上帝赐给他一位罗伯特·李或约瑟·约翰斯顿或斯登华尔·杰克逊。
“杰克逊,”他说道,“是个勇敢、诚实的军人。只要我们有这一种人来统领北方军队,那么国家就不致于如此多难了。”然而在整个联邦军队中,到哪里去找出另一位斯登华尔·杰克逊呢?没有人知道。两年来,他一直想要找出这位全国所盼望的军事领袖。
他把军队交给一位将军,而这位将军只会率领人马打败仗。
于是,这位让国人蒙受羞辱的将军就被调换,但是另一个也同样是个没有能力的人,尝试一番又造成1万多人死亡。至于林肯,则穿着便装长衣和拖鞋,整个晚上在地板上踱着方步听取各种报告,一再叫嚷着:“我的上帝呀!国民将说什么呢?我的上帝呀!国民将说什么呢?”而后就又有另一个统帅就任,但依然失败了。
然而,对于麦克莱伦,部分军事评论家竟发表了这样的看法:他个人有着很多缺点及领导才能的欠缺,对此,我们不能排除,但他仍然可能算是波托马克部队最好的指挥官。可以试想一下,连他都能算好样的,那后来者们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吧。
在麦克莱伦失败之后,林肯想试试约翰·蒲伯能否担当此任。蒲伯在密苏里附近曾有过不错的战绩,他抢占了一座岛屿,并俘获了近四千名士兵。
他和麦克莱伦一样,也有一张十分英俊的面孔和爱吹牛的嘴巴。他曾说自己的指挥部权力很大,而且他还散布过很多言过其实的宣言,于是,“豪言壮语蒲伯”这个绰号便传开了。
“我从西部来到你们这里,我原先带领的部队已经打入了敌人的后方。”他就是用如此生硬的语句开始了对新部队的首次讲话。接下来,他继续指责他们在东部屯兵不动,并含沙射影地挖苦他们胆小如鼠。在即将结束讲话时,他严肃地表示自己完全有能力创造出军事上的奇迹。
他的这番宣讲使得这位新指挥官的驾临犹如“三伏天飘来了雪花”,多少总会让人起一点鸡皮疙瘩。这不但不能使众将士产生敬佩之情,反而令人更加厌恶。
而最憎恶他的人就是麦克莱伦了,是他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蒲伯究竟在哪些方面比麦克莱伦强呢?麦克莱伦正带着极度嫉妒和怨恨的情绪给纽约写信以谋求新的职位。
蒲伯把军队带至弗吉尼亚,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即将开战了。他需要调动所有能被调动的人马。于是,林肯的电报一个接一个地发给了麦克莱伦,命令他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增援。
麦克莱伦执行总统的命令了吗?当然没有。他向来不都是辩解、拖延和抗议吗?他绞尽脑汁提出万般理由绝不让蒲伯得到任何支援。他不以为然地说:“让咱们的蒲伯先生凭自己的本事去拼死战斗取得胜利吧。”
来自联盟州的隆隆炮声已经传进了他的耳朵里,但他始终按兵不动,不去支援他那讨厌的对手。
因此,李的军队在布尔河战役的旧战场上再度给蒲伯的士兵以痛击。北方将士伤亡惨重,余者皆慌忙逃窜。
这次战斗是头一次布尔河战役惨败的续演,又是一大批残兵败将涌人了华盛顿的街区巷道。
而此时,李正率领着胜利大军一路狂追过来。现在连林肯也开始相信首都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沦陷的危险。炮艇、战船在河面上已是严阵以待了。华盛顿的政府官员和文员都拿起了枪,发誓要与首都共存亡。
武装部部长斯坦东也变得慌恐起来,连忙发电报给各个州的州长,恳求他们派特快列车把军队和志愿团送抵首都。
华盛顿里面所有的店铺都已停止营业;教堂里传出凄凉的声音;男人们纷纷跪地祈求万能的上帝拯救这座城市;老人、妇女和儿童更是惊恐至致;大街上急促的马蹄声不绝于耳,他们带着珍贵物品乘车逃往马里兰。
斯坦东要把政府机构迁到纽约去。他下令撤除兵工厂和军火库,并将所有军需品都运到北方去。
财政部长切斯命令把所有的金银储备火速转移到华尔街银行的地下金库。
林肯此时悲痛交加,他连声叹息着说道:“我现在应该怎么办?现在应该怎么办?看来难逃此劫啊!”
谁都清楚,麦克莱伦此举完全是为了报复。蒲伯被打败了,军队被击垮了,他那自私的愿望终于得逞了。
林肯将他召至白宫,告诉他人们都骂他是个卖国贼,大家都指责他说现在这种糟糕的局面是他最想看到的。
斯坦东心中的怒火在胸中巨烈地燃烧。他身边的人说,如果看见麦克莱伦在军事办公厅露西,那斯坦东一定会怒不可遏地冲上前去将其打倒在地。
切斯更是气愤至极,他虽然不会对麦克莱伦拳脚相加,但是,他说这个人应该被枪毙。切斯这番话并不是在说着玩,他说出了众多人的心声。
那林肯的反应如何呢?有着天主教徒般仁慈胸怀的林肯倒不会用那么怨毒的言语诅咒任何人。蒲伯打了败仗这不假,然而,他自身是否应该负有一定责任呢?林肯自己所经历的失败比这些人要多的多,那他还怎么去指责他人呢?
因此,林肯把蒲伯派到大西北去征服印第安的起义军,然后又让麦克莱伦复职,继续统领军队。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呢?林肯说道:“虽然他不能打仗,但是训练兵马他很在行。更主要的是,在军队的将领当中还没有人能把这支队伍管理得有他一半好。”总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受到众人的指责,说他不该把兵权交还给胆小如鼠的麦克莱伦。一切正如预料的那样,连内阁都反对他的做法。斯坦东和切斯表示,就算华盛顿被敌军占领,他们也不愿看见卑鄙的卖国贼麦克莱伦重新执掌兵权。
这时,林肯承受着来自内阁和四面八方的压力,他说只要内阁同意,他愿意马上辞去总统职务。
风波过去几个月后,也就是在安提塔姆战斗结束之后,麦克莱伦再次违背了林肯的命令,再次放弃了追赶李的军队的大好时机。于是,他手中的兵权又被收了回去,他的军事生涯也就此彻底地结束了。
现在,必须有个新指挥来统帅波托马克军团。但是,究竟谁能够担此重任呢?而这个人又在哪里呢?的确无人知晓。
绝望之中的林肯把指挥权交给了波恩斯德。而后者也明白,自己不能担当此任,他拒绝了总统的两次任命。当最后重任强加到头上的时候,他流出了痛苦的眼泪。
随后,他仓促领兵去攻打位于弗雷德里克斯堡的敌军防御工事。而结果和前任的将领一样,又使13万名将士白白牺牲,阵地上尸横遍野。
于是,波恩斯德也被解除了职务。后来,部队又交给了下一个牛皮大王“能征惯战的乔·胡克”。
“但愿上帝可怜李将军吧,”他夸口道,“因为我不会宽恕他的。”
他带领着他所谓的“全球最精锐部队”迎击李将军。他的兵力有南方军队的两倍多,但是李将军在长思拉村将他赶过河并歼灭了他部队中的17万人。
在那状况恶劣的几个晚上里,林肯来回不停地在他房间里踱来踱去,同时叫嚷着:“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虽然如此,最后他还是前往菲勒利克斯堡,去慰问胡克并鼓励他所带领的军队。
林肯再次受到了强烈的指责和抨击,而整个国家又都被阴云笼罩着。
然而,屋漏偏遭连阴雨。国家的灾难还没有过去,他的家庭内部又有悲剧发生了。林肯非常疼爱泰德和维利这两个儿子。在夏日的傍晚,他会常常和他们一起玩棒球游戏。他跑垒的时候,燕尾服的后襟在身后飞舞。他也常常和两个孩子一起踢皮球,从白宫一直踢到军事办公厅。到了晚上,他还会跑下楼和他俩一起翻滚打闹。天气晴和的白天里,他有时会抽空回来和他们还有两只小山羊一起嬉戏。
泰德和维利在白宫一出现就会立即变得热闹起来。他们在这里组织“诗歌演唱会”;把仆人们集合到一起做军事操练。他们在求职者的人堆里跑来跑去,如果有某个人招他俩喜欢,他们就会马上领着那个人去见老爸。如果爸爸不在前厅的办公室里,他们还知道好几道后门的入口。
对那些繁文褥节,他们就像爸爸一样不屑理会。有一次,内阁正在召开会议,他们突然闯了进来,然后对他父亲说那只老猫在地下室里生出了小猫崽儿。
还有一次,他俩把向来严肃认真的切斯气得怒也不是恼也不是,因为小泰德在他爸爸的身上磨来磨去,最后竟骑到了他的脖子上。而此时,切斯和总统正在商议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财政问题。
有人送给了维利一头小马驹。于是,他每天都要出去骑马,即使外面再冷,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感冒了,接着又发起了高烧。夜里,林肯始终陪伴在在儿子的病榻前。当小家伙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时,他的爸爸失声痛哭起来。他边哭边说:“我可怜的维利!我可怜的维利!他是那么可爱,而上帝却把他带走了。孩子,你不能离我们而去呀!”
凯克利太太是家里的佣人,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他抱头痛苦着,他那高大的身体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抖动得厉害……望着死去的孩子那张惨白的小脸;林肯夫人浑身都在发抖,她承受不了失去爱子的痛苦,整个人彻底垮掉了,连儿子的葬礼她都没有参加。
在维利去世以后,林肯夫人只要看一眼儿子的相片都会受不了。凯科利太太告诉我们:
凡是儿子生前喜欢过的东西一旦出现在她的眼前,哪怕只是一件小玩具,都会令她悲痛万分。表示哀悼的花束送到她的面前,她悲痛欲绝地背过身。除非把这几束鲜花放在一个她不会进去的房间里,或是直接把它们扔出窗外,否则,她要是看到了,一定会因痛苦过度而昏厥过去。她把维利生前玩的、用的全部丢掉了……儿子死后,她不再跨过客室的门槛,因为维利就死在那间屋子里。她也从此不再进过给尸体上油彩的休息间。
极度悲痛的林肯夫人要把所谓的巫师请到家里来。这名脸上化着浓妆的巫师打着“切斯特神灵”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十足的大骗子。后来因东窗事发,他被强行命令出城,否则将遭到拘禁。但是,失魂落魄的林肯夫人把“切斯特神灵”请进了白宫。在一间幽暗的小屋里,按照巫师的指示,她用手敲打着墙壁和桌面,巫师暗示那回声就是死去的儿子的信息。而这所谓的信息也只不过令她更痛苦罢了。
林肯也无法承受失去儿子的痛苦。他整日无精打采,更不能照常去处理日常工作。信件、电报堆满了整张办公桌,可他哪有心情去批示、去答复这些呢?
他的医生怕他不能康复,也怕他会永远这样消沉下去。
总统有时会坐着高声朗诵几个小时,听众只有他的秘书或侍从武官。通常他所念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一天他正在给他的侍从武官念“约翰王”,而当他念到康士坦士哭亡儿那一段时,林肯合上书,就背诵了下面的几句:
天主神父啊,我曾听你说,在天上我们能重见我们的朋友,当真如此,我将再见到我儿呀。
上校,你在梦里遇到过死去的老朋友吗?总统说道:“那种感觉是你和他之间非常美好的交流,然而,当你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虚幻的情景时,你的内心会感到凄凉吗?我和我的儿子维利常常在梦里相见。”
说完,他早已泣不成声,变成了一个泪人。
当林肯躺在福特戏院对面的一所公寓里垂死的时候,这位铁人斯坦东,就是曾经诋毁他为“一个痛苦的低能者”的人,却说道:“这里躺着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人类领袖。”
相互掣肘的内阁
林肯反观他的内阁,发现自己身边的这支队伍内部同样存在着相互的猜忌、隔阂和争斗。
1...3839404142...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