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全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作者(美国)戴尔卡耐基译者袁玲
他恋恋不舍地瞅了最后一眼。随后转身走向并不宽的走廊。我和他一起走下楼梯,下楼时,他很是不快地说:“总统办公室的周围环境会令我感觉不舒服。处理办公室里的事务是最令我头痛的。”他带着几分怨气说,一想到还有好多未完成的工作我就头疼得厉害。
大概估计一下,林肯当时的年薪在1万美金左右,但是,他好像手头的现金并不多,就连去华盛顿赴任的路费也是向朋友借的。
林肯在肯纳瑞饭店里度过了他在斯普林菲尔德的最后一周。临行的前夜,他们的行李和箱子被拉到大厅里,林肯亲自动手去捆箱子。他向前台服务员要了几张饭店的卡片,在卡片背面写上“a·林肯,高级行政大楼,华盛顿d·c·”,然后交由服务员负责把这些卡片系在行李上。
第二天早晨七点半,林肯一家登上了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一路颠簸地来到瓦贝施火车站,然后他们将乘坐专列赶往华盛顿。
那天,天空飘洒着小雨,但是,车站的站台上还是集满了前来送行的老邻居们。他们自觉得排成一列长队,逐个和林肯那只瘦骨磷峋的大手相握。最后,列车的汽笛响起,仿佛是在摧促即将上任的林肯总统上车。林肯登上了私人车厢的台阶,但没过多久,他又出现在了站台后面。
他原本不想做临别讲话。他还特意告诉报社记者们不必到车站来,因为他始终觉得没有特别的话要讲。然而,当他最后望见邻居们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时,他觉得非常有必要说几句临别的话。
那天早晨,站在即将离去的列车前他所说过的话当然无法和他在葛底斯堡所做的精彩演说或者和他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的慷慨陈词相提并论。然而,此番临别感言就像戴维德圣歌一样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而且可以说这里面所包含的个人情感比林肯其他任何一次演说都要丰富而强烈。
在林肯一生无数次精彩演说中,只有两次流下过眼泪,而今天早晨便是其中的一次:
我亲爱的朋友们,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沉痛,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使我终生难以忘怀。我在这片热情地土地上生活了20多年,由青年步入了老年。我的孩子们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尽管已经有一个入土了。现在,我必须要离开这里,还不知道何时能否再回来,因为在华盛顿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失去神圣力量的支撑,我便不会成功;有了它,我就不会失败。愿这神圣伟大的力量与我并肩同行,同时让它保佑你们大家一生平安。让我们大家满怀信心地去期望明天会更加美好。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就让我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大家。
林肯收到过不止一封恐吓信,信上说他根本连白宫的门也进不了就会死于非命。部队总司令温菲尔德·斯考特将军担心林肯会在就职演说大会上遇刺。为此,他下令严密布防,以确保林肯的安全。
乔装改扮
当林肯离开斯普菲尔德前往华盛顿去做就职演说的时候,美利坚合众国的安全部门和私家侦探都通过侦察已经警觉到有人要在他经过巴尔的摩的时候实施阴谋暗杀。
由于有了警觉,林肯身边的友人就恳请他放弃已经对外公开了的行程安排,让他乘夜间化名潜入华盛顿。
起初,林肯极力反对这样的建议,这种做法将使他显得过于胆怯,林肯明白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招来大家的耻笑。但后来,在朋友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他才勉强表示愿意相信朋友的话,并开始对后面的行程做了极其严密的安排。
当林肯夫人得知行程已经改变时,她当即表示要和丈夫在一起。但当她被特别告知需要改乘下一列火车时,她那“火山口”又爆发了,大声呼喊着以示抗议,她好像根本不管什么新计划或新安排。
对外早已公布说林肯将于2月22日在宾夕法尼亚的哈里斯堡做演讲,之后在当地过夜,次日早晨再上路赶往巴尔的摩和华盛顿。
按原定计划,他在哈里斯堡做了演讲,但他并没有在那里过夜,而是在傍晚6点钟左右从饭店的后门溜了出来。他乔装改扮,穿了一件破旧的外衣,戴了一顶大众化的便帽,登上了一辆连灯都没开的铁路运输车,就风驰电掣地奔向了费城。与此同时,哈里斯堡的电报线全部被切断,这样搞阴谋暗杀人就无法及时得到消息了。
在费城,他的党派人士还要多等一个小时的时间以便改换车次。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防止别人认出他们的行踪。而此时,林肯和著名的侦探艾伦·宾科尔顿正坐在一辆不起眼儿的出租车里,在大街上逛来逛去。
10点55分的时候,林肯靠在宾科尔顿身体的一侧,尽量放低自己高大的身躯,从后门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车站。他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并用一条厚实的围巾将自己的脸整个裹住了。他穿过候车室走进列车后部的最后一段卧铺。这里早有宾科尔顿的得力女助手等在那里。一面厚厚的帘子把这段卧铺和别的地方隔开了。不用说,这段卧铺是这位女助手特意为“多坎坷的兄弟”预备的。
林肯收到过不止一封恐吓信,信上说他根本连白宫的门也进不了就会死于非命。部队总司令温菲尔德·斯考特将军担心林肯会在就职演说大会上遇刺。为此,他下令严密布防,以确保林肯的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华盛顿的许多人都不敢参加这个仪式。
就在那天,斯考特将军派了60名士兵在国会大厦的东边立柱附近做护卫,林肯将站在这边发表就职演说。另外,还有一队士兵站在林肯和观众之间排成了一道人墙,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林肯的安全。
仪式结束后,新总统在穿着绿色军装的护卫队的保护下走进车子,驱车驶向宾夕法尼亚大街,道路两旁是刺刀出鞘的步兵团士兵。
当他十分安全地到达了白宫之后,有不少人感到惊奇,更让某些险阻狡诈之徒感到失望。
1861年到来之前的几年中,国家经济逐渐衰退。经济如此萧条而民心必定不稳,签于此,政府被迫加派士兵到纽约市以防备穷凶饿急的暴徒去抢劫国库。
当林肯举行就职仪式的时候,市内正有数以千计的失业男子在找工作。他们知道由于这是共和党第一次当政,而所有民主党的办公人员将被解除公职,这些人将可能会沦为周薪不足10美元的小职员。
由于职位少而人多,所以每个职位都会招来大批申请者的争抢。林肯刚进白宫才坐了一个多小时,就被这些求职者弄得一头雾水了。他们冲进大厅,挤满走廊,把东厢房的物品掠夺一空,要不是有专人阻止,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闯进私人会客室。
乞丐们也不请自来,伸手向他要一顿午餐费。还有一个男人说就把你那条旧裤子送给我吧。
一个寡妇来找林肯,说是给那个答应过娶她的男人找工作,她说只要那个男人能在这里上班,那她一家人就不再为吃饭发愁了。
还有许多人来这里并不是工作的,而是来索要他的手稿。一名靠出租寄宿所为生的爱尔兰妇女跑到白宫来央求林肯帮自己从政府办公人员那里收集住宿单据。
但凡有一位办公室的文员病倒了,就立刻会有几十个荐工者一窝峰似的找过来,口口声声说“万一那个人一病不起,去上帝那里报道去了呢?”
每名来访者都理直气壮地带着介绍信来到这里,然而林肯哪有时间顾及这些。一天,又有两名在“同一家邮局”工作的荐工者手里各拿着一堆信来找他。林肯把两摞信原封未动地往天平的两端一放,便问这两个人谁带来的信更有份量。
向林肯要工作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白宫似乎成了热闹的集市,当他们听到对方的拒绝就叫骂不休。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一无所长的流浪汉。曾有一名妇女想为丈夫谋份差事,连她自己也承认丈夫之所以不亲自来找,是因为他喝得太多而无法亲来此地。
这些自私和贪婪的家伙令林肯感到震惊和愤怒。他去吃午饭时,这些人会把他截在半道;或者当他的车子行驶在大街上时,这些人会直冲到车前向他乞求工作。甚至在林肯入住白宫一年以后,南北战争也打响了将近一年时,这些家伙还总是死缠着林肯不放。
卡扎里·泰勒总统被疯狂的求职者搞得焦头烂额,仅任职一年半就命归黄泉了;而哈里森由于焦虑过度,四周之后便失去了生命。然而现在的总统是林肯,他不仅要忍受求职者的疯狂纠缠,还要同时操持战争事宜。他所要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比任何一位总统都要多得多。最后,连他那钢铁般坚硬的身躯也禁受不住了,染上了天花病。他说:“让那些找工作的人全部来这里集合,我马上给他们安排事情做。”
一有重大问题需要他作决策时,林肯就不可能整天都呆在白宫里了。位于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的军事要塞萨姆特堡垒眼下已经断了食品供给。林肯面临着一个事关重大的抉择,是送粮接济,还是撤离呢?
海陆军的参谋一致认为:“不要有送粮食的想法,如果你这样做了,那战争马上就会爆发。”
内阁七名成员中有六人持相同看法。但是林肯明白,他不能在未获得实质性的脱离以前就从要塞撤兵,那样岂不就是在鼓励联邦解体吗?
在就职演说中,他曾庄重地宣誓,要“保留、保护、保卫”合众国。他不想也不能违背这一誓言。
于是,他坚持己见,下令派出“波瓦坦”号向萨姆特要塞输送咸肉、豆饼和面包,但不得增派兵力和运送弹药。
当杰斐逊·戴维斯得知这个消息后便马上致电博勒加德将军,说如果在你认为有必要时就可以立刻向萨姆特要塞发起进攻。
要塞的指挥官安德逊上校也给博勒加德将军发了一封电报,说如果对方可以再往后拖四天,那么,驻防士兵就会因为饥饿而被迫撤离,他们现在仅有的腌猪肉也快用完了。
但是,博勒加德将军并没有选择等待,这又是为何呢?
或许在某些谋士看来,不让鲜血溅到人们的脸上,那些犹豫不定的州还会回到合众国的怀抱。只要先开枪打死一个美国佬,就能激起联邦的怒火。于是,博勒加德将军最终下达了悲剧性的指令。4月12日的凌晨四点半,一颗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叫落到了要塞墙外的海面上。
随后的34个小时里炮声持续不断。据统计,在这段时间里总共发射了三千多发炮弹。轰炸结束后,上述事件便成为了联盟州人们的一项即兴娱乐活动。勇敢的青年男子们穿上了崭新的军装点燃大炮,而时髦漂亮的女人们纷纷走上码头为他们欢呼喝彩。
星期天的下午,合众国的士兵交出了要塞和来不及要吃的四桶腌猪肉,并正式宣布投降。星条旗在空中飘扬,降兵降将坐船驶往纽约。此后的一周里,查尔斯顿一片欢歌笑语。教堂里的人们高唱圣歌;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共同为胜利狂饮高歌。
此次炮击虽然没有给萨姆特带来什么损失,双方军队也没有在战斗中直接交锋,但这一事件从此使得铁路运输线紧张了起来。战争才刚刚开始,更为残酷的战争还在后面,这次对垒仅仅是南北战争血腥纪录的一个开始。
人性的弱点全集 第十章人性的光辉(二)
第3峥嵘岁月
林肯说,当他离开这个诧异的世界以后,他希望人们会说他是一个拔掉荆棘而种上鲜花的人。没错!在峥嵘岁月里,正是由于他的日理万机,顶住来自各自方面的压力才解放了千千万万的黑奴,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他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人类领袖。
一次失败不会把他击垮,他内心的必胜信念坚如磐石。他走到士气低落的士兵中间,去和他们握手,反反复复地说:“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他尽力在活跃气氛;他坐下来和士兵们一起吃豆饼;他谈论着美好的将来,鼓舞着大家的士气。他显得很镇定,一如往日般谈笑风声。
这个年轻的总司令如此无礼,使西沃德气得发抖,林肯则平静地离开了。第二天他说:“只要麦克莱伦能打胜仗,我情愿为他牵马。”
当林肯躺在福特戏院对面的一所公寓里垂死的时候,这位铁人斯坦东,就是曾经诋毁他为“一个痛苦的低能者”的人,却说道:“这里躺着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人类领袖。”
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斗争中,身为总统,我把拯救国家视为至高无上的目标,而不只是维护或者摧毁奴隶制度那么简单。
林肯更加赏识眼前的这个男人了,因为格兰特就像他自己一样——轻视浮夸和排场,而更加注重实际行动和自己肩上的责任。这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品质,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敌意,要把善心施与众人。让我们把真诚的信念注入到上帝赐予我们的真理之中,去发现真理的存在。让我们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中去;让我们来共同缝合战争的创伤;让我们去关爱在战争中变成寡妇的女人和变成孤儿的儿童;让我们永远珍视和维护本民族及全人类的和平!
一次失败不会把他击垮,他内心的必胜信念坚如磐石。他走到士气低落的士兵中间,去和他们握手,反反复复地说:“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他尽力在活跃气氛;他坐下来和士兵们一起吃豆饼;他谈论着美好的将来,鼓舞着大家的士气。他显得很镇定,一如往日般谈笑风声。
战争的开始
林肯总统发布了征兵75万名男子参军的号召。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此时完全被激发了。成百上千的群众集会在各地的会议厅、广场上隆重召开。一时间群情激愤、旗帜飘扬。男人们放下手中的锄镐和铅笔,纷纷来到国旗下宣誓参军。
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有近20万新兵出现在了训练场上。
他们高声唱道:“哟翰·布朗已经在地下长眼,但是他的精神将和我们一起作战!”
只有优秀的将领才能带领士气高昂的部队取得胜利。那么谁将领导这些士兵取得战争的胜利呢?这时,罗伯特·李成为了焦点人物,他是大家公认的军事天才,此人虽然是南方人,但林肯还是决定让他来指挥这支军队。如果李接受了任命,那么这场战争的历史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有一段时间,他确实非常认真地琢磨过是否要接受这一使命。他独自一人走进教堂,跪地祷告;他整夜都睡不着,在卧室里踱步思索,他努力使自己能够做出明智的抉择。
这位李将军和林肯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他和林肯一样痛恨奴隶制,而且他本人在多年以前就使自家黑奴获得了自由。他向林肯一样热爱着合众国,并且坚信合众国有更美好的未来。他把所谓的“脱离”看成是“革命”,除此以外,再也没有更大的灾难能降临到国家的头上了。
但是,我们必须得正视——他是个弗吉尼亚人,一个视一切为无物的、高傲的弗吉尼亚人,在他的眼中,自己州的利益甚至高过国家。最大的矛盾就在这里,从最初的殖民者直到定居在这个州,他家族的前辈们前仆后继地奋斗了二百多年。他的父亲是非常有名的“快马哈瑞”,曾经辅佐华盛顿追杀过乔治国王的英国兵团。后来,因英勇而成为了弗吉尼亚的州长,他曾教导儿子罗伯特·李,对自己家乡的忠贞甚至要超过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因此,当弗吉尼亚被归入南方的势力范围之内以后,李暗自对自己说:“我怎么能带领部队去伤害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孩子们呢?我应该和他们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他的这一决定大概把南北战争的时间向后延续了一至两年的时间。
那么,现在林肯应该让谁来挑这副重担呢?军队中现任首领是温菲尔德·斯考特将军。他曾在1812年立下卓著的战功,但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他的锐气和勇气远不如从前了。另外,他还患有脊椎病,行动已很是不便。他曾这样写道:“三年多来,我根本无法再跃上马背,有时走几步路就会觉得腰酸腿疼。”而今,他又多了两样毛病——周身浮肿和眩晕症。斯考特将军还能挑起这幅重担吗?
再说林肯也绝对不会让这样一位老人去领兵打仗。他应该躺在医院里,配合医生好好治疗,听护士的话好好休息才对。
林肯在4月份时就已经招募了75万名新兵,而这些人服兵役的期限都不会超过3个月,也就是说7月份即是底线。因此,进入6月下旬,“出兵”的呼声更加高涨了。
此时,霍瑞斯·格瑞利的“论坛报”更是用粗体黑字头条刊登着“向里士满挺进”。
然而,眼前的经济状况很是糟糕。银行不敢向外放贷。即使是政府要钱也得支付百分之十二的高额利息。大家的闲言碎语多了起来:“还想继续骗下去吗?赶快给敌人以痛击吧,去向李的部队发起进攻,早日结束这混乱的局面吧。”
此类蛊惑力极强的呼声如排山倒海般袭来,除了军界上层人士以外,大家都在随声附和。而军队的指挥官们最明白,眼下部队还没有为战斗做好准备。而总统只能屈从于日益高涨的群众呼声,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就下达了进攻命令。
在一个极热的7月天中,麦克道尔带着他的3万名大军,浩浩荡荡地去攻打在弗吉尼亚州布尔河的南方联盟军队。当时的美国将领中,没有一个人曾经率领过那么大批的人马。
这支队伍究竟怎样呢?大多数人只接受过一半军事训练。甚至有的士兵入伍才10天左右,对军队的组织纪律一概不知。到森特维尔的22英里的路程竟花了两天半的时间。
谢尔曼上校指挥这支部队的一个旅,他发现用尽一切办法也难以阻止那些未经训练的士兵在炎炎烈日之下,不去找水喝和摘路旁的野草莓。对此,谢尔曼解释说:“人太多了,毫无纪律,我真的阻止不了。”这支部队雄心勃勃地又散散漫漫地向前进,南方政府将在20日召开国会,他们幻想着前往将其逮捕,并押送回华盛顿。18日部队遇到布尔河军队的前哨,他们打了一仗,使得部队耽搁了两天。
华盛顿市民们成群地前往观战,甚至还有几位国会议员,带着夫人和爱犬,驾着马车赶到那里,去欣赏北军攻打南方军队的战况,他们一直以为那些南方军队不堪一击。
上午9点钟左右,北方部队开始佯攻布尔河的石桥和下游滩头。
这时,石桥上游约两英里处,大队北军人马正渡过布尔河,南军几支军队奉命赶至其左侧,仍然不敌,不得已退至亨利豪斯山上。11点钟时,战火更大规模地蔓延开,南军左翼受到更猛烈的攻击;北方军队在数量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打得南军溃不成军。南军巴纳德·比将军看着乱糟糟直欲逃命的人群灵机一动,大声叫道:“瞧,杰克逊像一堵石墙般自然屹立!振作起来,支持弗吉尼亚人!”托马斯·杰克逊上校从此赢得了“石墙”美誉。比将军率部冒着炮火前进,率领部队抢占有利的地形。北军发动了五次猛烈的进攻,但久攻不克,南军将领亲自前往左翼指挥。双方官兵纷纷倒下,遍地皆是尸体。
不久,天空飘下蒙蒙细雨,使激战的双方更感阴沉。下午4点,谢南多亚河谷的部队到来,对麦克道尔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可怕的情况。帕特逊老将军那时还糊里糊涂,不知他奉命牵制的敌军已金蝉脱壳。约翰斯顿部一到达布尔河,情况就起了急剧变化。约翰斯顿写道:“厄尔利上校的三个团在敌人重新组织部队再次发起进攻时,正好来到战场上。敌方的新队形使其右翼比以前更为暴露,因此,厄尔利上校奉命直接向敌方进攻,他打得很英勇。在前方也同时发动攻击,敌人被这次进攻打败了,接着是全面溃退。”
南军起初是慢慢撤退,又转而进攻。北方观战的人们看着自己的军队退到布尔河时,便觉得情况不妙。大炮隆隆作响,更可怕的还是南军冲杀过来时的尖啸。立即,一个国会议员赶着他的马车回头就跑,民众纷纷紧随,大家害怕地跑着,撤退过来的部队也被传染了恐怖的情绪,他们跟着跑开。然后变成一场混乱,北方溃军肆无忌惮地往回跑,他们只怕追来的敌军。
发疯失神的人们抛掉他们的枪杆、外衣、军帽、腰带、刺刀,只是跑着,像是被一种无名的怒火所驱逐似的。有些人完全精疲力尽地倒在路上,并被路过的车马压死。
那天是星期日,当林肯还坐在教堂里时,20里外的炮声就传进了他的耳中。礼拜完后,他直奔国防部,要阅读那些从战地各方传回的电报。那些虽然片段不全,但他还是很愿意和斯科特将军讨论那些事。所以他连忙赶到那位老将军的寓所。这位老将军看看这些由战场上送回的电报后,就告诉林肯没有什么可牵挂的,而后又抱怨着他的背痛,便再躺下睡着了。半夜,这支惨败的军队,在混乱中,开始蹒跚地渡过波多马克河上的长桥,走入华盛顿市区。
人行道上置起桌子来,也运来了几车的面包,有一些时髦的小姐、太太们站在热腾腾的大锅汤和咖啡旁,分配起食物来。麦克道尔已完全筋疲力竭,就在赶写一份通讯电稿时,竟然在一棵树下睡着了,手里还握着他的铅笔,一个句子才写完一半而已。他的士兵们现在疲惫不堪也顾不得一切了,所以他们随地倒在人行道上酣睡,在倾盆大雨中睡得和死人一般,一动也不动,有些在睡梦中,还紧握着他们的枪。当晚,林肯一直未睡。天明后,他倾听着新闻记者和头戴丝质帽的市民讲述着他们目睹的混乱情形。
现在,许多公众人物已经开始在慌恐中度日了。霍瑞斯·格瑞利提出无论以任何方式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他带着极其肯定的语气说要想征服南方是根本不可能的。
伦敦的银行家们也认为合众国从此将不会再有起色。于是,华盛顿的代理商在星期天下午火速赶到财政部,要求美国政府把所欠的4万美金的利息立即予以偿还。
代理商被告知星期一再过来商洽,美国政府方面还希望彼此能在旧约定的前提下进行合作。
猜你喜欢